分类
闲谈

(转贴) 梁文道:不只要爱国,还要活得有尊严

梁文道:不只要爱国,还要活得有尊严

   “江山静好,岁月无声”,我想到的就是这么一种人人活得有尊严的平静日子。

    最近几年,每逢过年过节要说吉祥话的时候,我总是来一句“江山静好,岁月无声”。这句话的喜气严重不足,格局不大,甚至可以说得上卑微。然而,一个卑微的愿望也不一定就比较容易实现。相比之下,中国人追寻百年的强国梦反而不知怎的忽然就成了现实。

    且看过去一年的外国主流媒体,一会儿说中国是金融海啸底下的惟一赢家,一会儿说美国应该向中国取经;在刚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更是举世瞩目的主角,一时间,“G2”的说法不胫而走;似乎祖国真被我们每一年都要重复的贺词说中,“繁荣昌盛”了。在这一片热火朝天的声势中还要祈盼“江山静好,岁月无声”,岂不太过暗哑,太过气短?我之所以坚持这句还不够吉祥的吉祥话,也许是因为中国还有1.5亿左右的贫困人口,对很多人来说,“江山静好,岁月无声”恐怕还是一个过于遥远的梦想。

    西方的自由主义传统一直不大明白平民百姓的爱国热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因为自由主义总是倾向于把国家视为实现个人富裕的工具,先个人后国家,而工具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先的价值。假如人民的个人福祉得不到满足,国家再强大又有什么用呢?按照这样的逻辑,无法在繁荣的局面中得到好处的基层百姓应该是最不爱国的,因为他们眼见国家实力不断茁壮,自己的生活水准却不进反退,这心理又怎平衡得过来呢?可事实往往不是如此,历史上许多大国的政府都曾备受底层人民的拥戴,哪怕他们的生活再不堪,他们也愿意为自己的祖国付出代价,分享它的无上荣耀。

    为什么一个人可以过上入不敷出的苦日子,但对外表风光的国家不仅没有怨言,反而还感佩有加,在它受挫的时候痛心疾首,在它出风头的时候抬头挺胸呢?难道他们都能献身大我忘记小我?有些学者认为这纯粹是意识形态的作用,是一种遮蔽与欺骗。但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体贴一点,你就会发现这些百姓的情感真实不是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所能讲得清楚的了。

    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为例,当年最勇于参军“报国”的恰恰是那些生活中最没有出路的人。那时的日本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它的强国梦,工业基础雄厚,军事实力强横;但是它的贫富差距也同时被放大了,许多人都有一种被抛在后头的感觉。对这些在社会上找不到位置的人来说,他们一无所有,只剩下“日本人”这个身份可以自恃,只有“大日本帝国”的精神图腾可以带给他们尊严。他在各方面都比不上占有垄断地位的财阀,但起码在“身为日本人”这一点上,他和那些生活优渥的豪门是平等的。“为国捐躯”,好把自己的“英灵”供放在靖国神社之中,让后人景仰;则是他们寻回尊严的终极手段。也就是说,融入大我的崇高可以消弭个人生活上那微不足道的缺陷。

    我们可以同情地理解这种尊严的追求,但是我们也有必要认识到尊严不只是一种抽象的朦胧的价值,它还是整全的生活感受。当我郑重地祈求“江山静好,岁月无声”,我想到的就是这么一种人人活得有尊严的平静日子。每一个人在仰望大我、拔高自己的精神情操之余,还能有最具体最细琐的安稳环境。大家不只爱国,不只是为祖国而骄傲,而且还能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十分可爱,做人做得抬头挺胸不卑不亢。

    比如说,一个清洁工人,他每天在街上打扫,路人不会瞧他不起。如果他一不小心刮花了一部名车,车主不会恶狠狠地跟他说:“好大的狗胆,你知道我是谁吗?”因为在一个人人都受到尊重的社会里面,“你知道我是谁吗”这句话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他的收入低微,但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不成问题。楼价虽高,可夫妇俩胼手胝足,加上政府优待,总算还能住得上一间很基本的房子。如果他有孩子,他不用为学费负债,因为国家有真正的义务教育;要是孩子懂事,奋发学习,说不定将来还能考上一间重点大学呢。年纪大了,难免身体不好,可是公立医院不会弃他于不顾;没错,他当然住不起私家病房,但有需要的话,他至少住得进医院。出门旅行或许是奢望了,没关系,市郊的公园野餐也不错,而且不收门票。那里没有湖光山色,可幸空气尚算清鲜。

    这家人是不富足,不过他们的日子过得不慌。吃得俭朴廉价不表示食物不卫生不安全,常喝白水但水源无害,住得简单但不会有人随时上门逼他搬家。他们不是什么舍己为人的英雄之家,但不怕路见不平偶尔行善,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太多人想要利用别人的善心,更不可能出现所谓的“钓鱼执法”。对未来他们有梦想,但又不敢想得太远;国家大事他们不是不关心,只是关心不了那么多。可是他们知道,政府愿意听他们说话。也许政府不能总是满足得了他们的心愿,也许他们不太清楚自己说了的话最后会流向行政程序的哪一个角落,不过他们接触到的公务员是客气、和善、有耐性的。

    再写下去,你会不会以为我在做梦呢?然而,比起强国的大梦,这小小的美梦又算得上什么?那天才听一个朋友说起一位出租车司机的故事,他说那位司机从沿途不断的收费站开始骂起,最后数到公费开销的浪费与贪官派人截访无告民众的可恶,这社会几乎没有一件事能令他满意,自己则处处受到不公的待遇。但奇怪的是,话锋一转,他居然盼望政府早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还说要是美国胆敢介入,就要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谁才是世界第一强国。

    为什么这位出租车司机的逻辑会这么奇怪,前后说的好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假如他只是想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希望社会比较符合他的期望,我还是宁愿有朝一日,他能走上一条不张扬不显赫、但是平静安然的小路。

(作者为凤凰卫视主持人)


今天读了这篇文章, 很有感慨, 借贵宝地与大家分享


人家的梦想已是我们的现实(zaobao)

梁文道先生最近发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快过年了,说吉祥话的时候,自己不会说些大话,而是一句格局不大的“江山静好,岁月无声”。他在文中希望“这么一种人人活得有尊严的平静日子。” “每一个人在仰望大我、拔高自己的精神情操之余,还能有最具体最细琐的安稳环境。大家不只爱国,不只是为祖国而骄傲,而且还能感到自己的生活也十分可爱,做人做得抬头挺胸不卑不亢。”

  我简直怀疑梁先生这话是描述的我们新加坡现实的生活。请看他文中描述的生活愿景:

  谈到社会和谐,贫富分歧的时候,他说:“比如说,一个清洁工人,他每天在街上打扫,路人不会瞧他不起。如果他一不小心刮花了一部名车,车主不会恶狠狠地跟他说:“好大的狗胆,你知道我是谁吗?”因为在一个人人都受到尊重的社会里面,“你知道我是谁吗”这句话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谈到房价,教育,医疗的时候:“他的收入低微,但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不成问题。楼价虽高,可夫妇俩胼手胝足,加上政府优待,总算还能住得上一间很基本的房子。如果他有孩子,他不用为学费负债,因为国家有真正的义务教育;要是孩子懂事,奋发学习,说不定将来还能考上一间重点大学呢。年纪大了,难免身体不好,可是公立医院不会弃他于不顾;没错,他当然住不起私家病房,但有需要的话,他至少住得进医院。出门旅行或许是奢望了,没关系,市郊的公园野餐也不错,而且不收门票。那里没有湖光山色,可幸空气尚算清鲜。”

  谈到优渥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这家人是不富足,不过他们的日子过得不慌。吃得俭朴廉价不表示食物不卫生不安全,常喝白水但水源无害,住得简单但不会有人随时上门逼他搬家。他们不是什么舍己为人的英雄之家,但不怕路见不平偶尔行善,因为这个社会没有太多人想要利用别人的善心,更不可能出现所谓的“钓鱼执法”。”

  谈到政府和民众的关系:“对未来他们有梦想,但又不敢想得太远;国家大事他们不是不关心,只是关心不了那么多。可是他们知道,政府愿意听他们说话。也许政府不能总是满足得了他们的心愿,也许他们不太清楚自己说了的话最后会流向行政程序的哪一个角落,不过他们接触到的公务员是客气、和善、有耐性的。”

  人家的梦想,是我们现实已经拥有的日子。可是,我们身在福中,其实并不怎么体会到我们的福气。

  最近海地的地震,全世界都目睹了那人间地狱一样的场景,贫穷再加上这样的灾害,看到电视上那一幕幕惨状,不忘记教育儿子要好好吃饭,好好读书,以后可以有能力帮助那些人。“看电视上那些小朋友,多可怜,不仅没有饭吃,家里还被震塌了。”

  我四岁的儿子听了以后,好像不是太明白,他瞪大了眼睛问:“为什么他们没有饭吃?” 我只有叹气了。照目前新加坡富足的状况,让他真切的明白“为什么有人没有饭吃”,还真是伤脑筋呢。


越是不公平的社会,越容易产生过激的爱国/民族情结。


回复 1# freesoul99
端起饭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个是20年即是的事实,还需要一个主持人来提提,发发莫名其妙的感慨。
按我的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这个想象:人就是那么一种动物–不知足!
细里说一点,每每有人羡慕西方的自由主义等等,总是只看到一个现象,从来没有看到本质。为什么西方要小政府、大社会?怎么就没有人想想呢?因为在西方,政府从来都是一个符号,基本上没有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过主导作用。所以,你就看看为什么美国高官、甚至总统,拿的年薪还不如企业高管的一个零头。
有没有人知道美国最有权势的联储局是私人的?有没有人知道华尔街是如何操纵美国经济的?不知道吧?
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问你为国家作了什么。
无关主题,转去水库


风马牛不相及


你修改得还挺快。
我回答不只要。。。,还要。。。,哪里不对了?对的很。
不要有不同意见就。。不说了


其实意思差不多,反正都涉及牛跟马。这个比较含蓄些,俺不喜欢Aggressiveness.
嘿嘿,我也不多说了,其实想想,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样。正常。


中国如果以现在的方式坐大,倒霉是整个世界


我爱国,国不爱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