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原创】两座庙宇 一个情结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福建泉州发现有座寺庙叫海印古寺,在新加坡的蔡厝港也有座寺庙叫海印古寺。开始以为他们会象海外的妈祖庙一样会有着一段故土情缘的关系,带着这份好奇,我拜访了新加坡的海印古寺,又诚心的来到了泉州的海印古寺。通过了解,得知他们的背景各有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天底下所有庙宇的一个情结。那就是慈悲为怀,乐善好施,保佑众生。
&福建泉州海印寺:位于泉州东海法石村宝觉山上,距城约10里;山下是石头街。始建于宋代,初名海印室,几经兴废,清代及民国初重修,1985年重建。1992年9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门则见梵宇金碧,间架纵横。循东走,通后院,西廊有宝觉院,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讲学处。东厢有朱子祠,为后人奉祀之所。山之高处,有“天风海涛”楼,朱子所题匾额尚在;还有“极高明”一匾,亦为朱子墨迹,废于文革。
  宋末,蒲寿庚曾在此建望海楼,又在后渚建观云台。寺前原有一立石,上刻清代书法家庄俊元所书“佛”字,后毁。
  清宣统二年(1910)大旱,寺主持僧建坛求雨不得,受人讥讽,即筑柴为塔,自焚其中。里人感其德,以其骨灰塑像奉祀,谓之醒世佛。
  民国初,介净法师从广州来寺主持,扩建寺宇,重兴海印寺,卒葬寺西。
  海印寺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寺中构筑有假山园林,是泉州古园林的标本之一。假山石小巧玲珑,全山为清一色铁沙钟乳堆砌而成,难得一见,且还能分辨出古老的贝壳类存物附在其间。这种假山石生于海水与沙滩的交界处,须高处流下之泉含有腐蚀酸,流过沙滩时将沙面的氧化铁还原为氧化亚铁,然后遇海水变为高铁,其粘性甚大,能将水旁的散沙胶合成铁沙钟乳,而且多为小块。


回复 1# 情系蔡厝港


回复 1# 情系蔡厝港
&新加坡蔡厝港海印古寺:海印寺始创建於公元1928年前后,是新加坡历史悠久的佛教道场之一。它座落在新加坡蔡厝港郊区,建立在小山坡上,面向公路、公园及蔡厝港三巷之组屋区。背靠树林,环境清幽,远离尘嚣,交通方便,是本国早期著名商人陈芳岁先生献出寺地,并由其夫人杨铜荷氏,法名印修,发起创办并募资兴建。

海印寺是根据佛说[华严经]时用“海印三昧”来说而得名的。海,是指所有的香水海。印,是印现。谓大海澄渟, 湛然不动,万象皆现。三昧,华译为正定,心住于一境而不散乱。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譬喻在佛的境界中达到海印三昧圆成实的境界,湛然澄清,如如不动,夜风不起,时浪不升,一切万象诸法皆能鉴照其中,如大海沉静时,风平浪静,日夜星辰,宇宙万象映现明澈,没有波涛的风浪,平静如镜子般,在定、静中升起智慧,证得无我的境界,故名“海印三昧”。

  经过了时光的流失及无常岁月的洗礼,寺内建筑变得斑驳残旧不堪。有鉴于此,传谊法师于1997年重建香积堂及斋堂;1998年礼请了中长老主持奠基典礼,开始动土重修工作,重建大雄宝殿,并于殿后耸立3层高的觉皇楼,一楼为功德堂,二楼为普门阁,三楼为觉皇殿,全部于1999年底完工落成。除了大雄宝殿的外墙仍是原来的古建筑之外,寺院外貌摆脱了一般原有古老寺庙神化的建筑风格,超俗脱雅焕然一新。为了纪念海印寺所经历的历史岁月,传谊法师将“古”字列入寺名内,把“海印寺”译名为“海印古寺”,意味着法师对历史的见证。


回复 3# 情系蔡厝港


我家被你拍下来了。。。


回复 5# 飞翔的海德薇

    谢谢飞翔的海德薇关注:handshake


回复 8# 笑哥是

    谢谢:lol


回复 7# kaka’

    你们家园真漂亮,位置真好,佛祖会保佑你们大楼的每一户人家一生平平安安的:victory:


回复 6# 橘丸光

    谢谢橘丸光


会不会是个巧合~~


    家里的前辈们都很诚挚,所以他们说的晚辈也都会听就是了。这也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吧。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