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政府已提高成为新移民门槛(2010-03-05)

国会报道
总理公署

  前年共有7万9200人申请永久居留和2万零500人申请新加坡公民权获得批准,不过随着政府收紧了政策,去年成为永久居民和公民的人数,已分别减少至5万9500人和1万9900人。

  政府注意到一些国人很关注近年吸收大量外国工人和新移民的政策对我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自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起已提高外国人申请成为我国永久居民或公民的评估标准,以更好地调整及控制新移民的素质和人数。

  不过,主管人口政策的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的开支预算时指出,如果新加坡要跟全球竞争,就必须制造环境去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和中级人员在这里工作,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他说:“全球企业抢夺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是我们给外人产生错误印象,认为我国排挤外来人才,这将对新加坡大为不利。”

  黄根成强调尽管政府留意到国人因外国人涌入而产生的情绪,并且已谨慎地改进政策,但是国人也应该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外来工人和移民问题。因为素质良好的外来工人和移民对新加坡经济的持续增长仍然很重要,而且有助于我们解决严重的长期人口问题。

  他呼吁人们区分暂时在本地工作的外来工人和将在本地扎根,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的外国人。

  据他透露,前年共有7万9200人申请永久居留和2万零500人申请新加坡公民权获得批准,不过随着政府收紧了政策,去年成为永久居民和公民的人数,已分别减少至5万9500人和1万9900人。

  黄根成表示政府接下来将进一步减少批准外国人成为永久居民,同时确保成为公民的新移民不但能对新加坡经济做出贡献,也能积极融入社会。

  然而,他并不赞同对每年所批准的永久居民人数设限,而是认为这应该视申请者的素质和所出现的情况而定。同样的,政府在批准公民权申请时,也会依循这个原则。
  同过去五年所批准的永久居民人数相比,新增的新公民人数相对稳定。据他估计,我国接下来每年可接受约两万名外国人成为公民。

  他表示政府已意识到国人对周遭的外国人和新移民快速增加而感到焦虑,不少人因担心外国人涌入导致生活空间被压缩,而外来人才的出现也加剧了职场上的竞争。

  不过,由于新加坡公民生育率一再创新低,政府还是有必要通过引进外来人才来满足新加坡的经济发展需要,并且绝对不能规定一些工作机会必须保留给新加坡人。


流动人口125万
  截至去年6月,我国近500万人口当中,有约125万人是为了在本地打工而暂住的流动人口。虽然当中以持有工作准证的外来劳工居多,但也有不少是持有就业准证、跟本地白领直接竞争的海外专业人员。
  议员英兰妮(丹戎巴葛集选区)就指出,由于经济复苏所带来的好处不是雨露均沾,不少仍活在经济衰退阴影下的新加坡人,对外国人的存在倍感威胁,认为他们不单是来抢饭碗,也将组屋价格推高到一般国人无法负担得起的水平。
  她巧妙地将这个新加坡公民与新移民之间的矛盾,比喻成亲生孩子认为父母比较疼爱养子的一种不平衡心理。她指出,政府有必要消除国人认为新移民分薄了国民利益的印象。
  黄根成针对外来人才在职场上与本地人竞争的问题做出回应时,强调如果我国要在国际上竞争,就不能把他们拒于门外。这是因为这些外来人才不来我国帮助我们跟其他国家竞争,将到其他国家去跟我们竞争。
  “接下来的全球竞争将不断加剧,我们必须吸引有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来壮大我们的劳动队伍。”
  他以跨国银行巴克莱(Barclays)为例,说明我国对外来人才敞开门户的政策如何帮助它引进扩展业务所需的人才。这家银行因没受到太大的人手调派限制,才能顺利扩充,并在过去五年为新加坡人制造了近1000个全新就业机会。
  不过,他也坦承政府近年来所批准的永久居留申请确实比2005年之前来得多,然而这主要是因为政府要争取在这段经济增长强劲时期,大力吸引和留住外来人才在本地落地生根。
  针对议员姚智(麦波申区)和陈振泉(丹戎巴葛集选区)所提到的关于政府将如何帮助促进新移民融入本地社会的问题,黄根成强调政府接下来在控制新移民人数和素质的同时,也会透过刚在去年成立的国民融合理事会(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进一步帮助永久居民和新公民更顺利地融入本地社会。他不忘提醒国人,要达到这个目的,也需要他们和新移民全力配合。
  他向国人保证政府在引进高素质新移民的同时,仍会坚守以新加坡人为重的一贯原则。政府为此已在最近陆续调整政策,以更明显地区分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教育和医疗领域所能享有的津贴。
  不过,他也强调我国必须继续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以保持竞争力,并维护社会和谐凝聚。


每年需两万新公民填补人口(2010-03-05)
国会报道

  我国每年需要六万名新生婴儿来替代居民人口,但现在每年只有约3万7000名新生婴孩。远远达不到替代水平。

  生育率逐年下降及人口老龄化,是新加坡未来所要处理的一个严峻问题。副总理黄根成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吸引新移民是补充人口的重要举措,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

  他强调我国当前所面对的是一个严重的人口挑战。去年,居民新生婴孩只有3万6926个,比2008年的3万7277个还要少。其中,公民的新生婴孩只有3万1843个,而居民生育率(TFR)也下降到1.23,是历来最低的一年,不仅比替代人口所需的2.1低了很多,新加坡也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低生育率对我国社会的长远影响很显著。黄根成指出,如果生育率保持不变,又不引进新移民,新加坡的居民人口最早将在2025年开始萎缩。加上人口快速老龄化,社会将面临巨大负担,也意味着政府对医疗保健、社区与支援设施的开支将随着增加,必须通过增税来应付所需。

  “年轻人少了,我们的劳动队伍和我们的社会将失去活力,在外国投资者心目中,新加坡的吸引力也变弱了。我们的年轻才俊或会离开这里,到其他活力充沛的地方寻找发展机会。年轻国人少了,要保持武装部队、安全与执法机构的实力与效率,也将是严峻的挑战。”

  黄根成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的开支预算时,针对议员们所关心的人口问题发表看法。他透过数据指出,在1970年,当时的生育率高过2.1,每一名年长者有17名在工作的成年人支持,到了2020年将减至五名,而到了2030年,将只有略多过三名。

  我国每年需要六万名婴孩来替代居民人口,但现在每年只有约3万7000名新生婴孩。因此需要另外约两万名新公民来弥补不足。

  他认为扭转生育率下降趋势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政府须透过吸收新移民来增加人口。然而,我国也需要一支坚强的公民核心群体,以确保新加坡人是组成居民人口的主要部分。因此,政府将着重于鼓励永久居民成为新公民,以免永久居民的群体变得很大。

  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谢健平发言时,对政府增加对鼓励结婚与生育的措施的开支,但生育率却不断下降的现象提出疑问。黄根成说,经济衰退是影响生育率的因素之一。在1998年和2001年的两次经济衰退中,居民新生婴孩平均减少了4500名。去年尽管面对环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影响却小得多,居民新生婴孩只减少351名。

  他认为这是因为政府前年推出的鼓励结婚与生育的措施发挥了作用。

  “如果没有了这个配套措施,去年的新生婴孩数目可能会少更多。”

  黄根成也提醒人们须以务实的态度看待生育问题,因为即使有了鼓励结婚与生育的措施,也不见得能够扭转生育率下降的趋势。毕竟结婚和生孩子是个人的决定。


看来PR和公民的申请的卡垒的更高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