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aobao.com/yl/yl100320_008.shtml
转自联合早报
SG政府才不管外国人特别是这里的中国人说什么呢!
闲言碎语之新加坡
(2010-03-20)
早报导读
派部长赴美沟通 中国为人民币争议降温
在中美就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分歧日益尖锐化之际,中国昨宣布派遣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下周赴美国沟通。
中国西南旱情严重 5000万人受灾
陈有为:中国对外政策中的民意因素
台湾接连出现 对领导人偏激行动
疱疹湿疣–口服疫苗上市
★早泄-阳痿-别盲目补肾
白发━30天自然转黑!
失眠、抑郁–绿色疗法!
● 陈忠宪
来新加坡有段时间了,有些话想说说。
早上在公园晨练,这是一些来新加坡帮子女带孩子的中国的爸爸妈妈忙里偷闲的每日必修,他们打打太极,舞舞剑,或是做做什么操锻炼身体,更主要的这是他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他们想说说话。要知道这些人来新加坡虽然离孩子近了,却离社会远了,除了这些相同处境的同胞,他们很难找到其他新朋友。他们的话题很随意,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天南地北,这也是他们一天当中最轻松的时间。如果有人听到什么或是遇到什么也会在这里讲给大家听,只要有人开个头,就会引出故事来。
从中国安徽省会合肥来的一对母女,带着她们的五个月的外孙是刚刚加入到这个小圈子里的。和大家互相认识了之后,她们说的第一个事是,母亲来新加坡帮女儿带孩子,申请五年多次往返签证被拒了。这意味着孩子的外婆就必须每隔一段时间离开一次新加坡,而女儿也必须每隔一段时间为母亲办一次签证手续。她们要为此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们这些人多少了解一些办五年多次往返签证所需的条件,问问她们也没有什么缺少的。有人又讲了这样一个事,一个中国人来新加坡帮子女带孩子,十多年了,他的PR到期了,申请延期被拒。说的理由是你带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你了。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你是以带孩子为理由来新加坡的,孩子大了,上学了,不需要你了,你也就没有理由留在这里了。可细细一想,这样的话会让你感到身上从里到外有些发冷。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听到了很多新加坡收紧外来人口政策的消息,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拿不到PR的邀请信,也有的PR到期不给延期,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事,可如今却成了现实。一个国家有什么样的针对外来人口的法令和规定是这个国家自己的事,或者说是那些有权参与其制定的议员们的事,但听一听那些法令和规定所涉及的人的看法和意见没有什么坏处。中国有句古话,兼听则明,就是这个意思。
政策必须有延续性
我理解新加坡收紧外来人口政策的初衷,但像法令和规定这样的东西是要有延续性的,你不能一刀把它和过去切开。就说今天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几年前动员他们报考新加坡的理工学院时是怎么说的,今天还是应该怎样做。我记得2000年我在中国,听来招生的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工作人员讲,拿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要在新加坡工作三年。对有人质疑学生能否找到工作这样的问题,他幽默地说,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还没有他们的毕业生没有工作的,除了那些自己不愿意工作的以外,拿到PR是肯定的。这些条件也是很多家长当初决定把孩子送到新加坡来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如今孩子读了三年的书,家庭花了十几二十万,却拿不到原来能拿到的东西,这对孩子和家庭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它能让人们对这个国家的看法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在中国形容政策多变爱用月亮比喻,说十五初一不一样,真不希望这样的事在新加坡也会发生。
对来新加坡帮子女带孩子的这些人,我认为就更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给他们提供五年多次往返的签证是起码的。他们来不光是帮了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也是在帮新加坡政府。仔细想想,如果他们不来,这些在新加坡,已是PR或新公民的他们的孩子,是不是要请女佣来照顾孩子,他们要花更多的钱,这不会提高新加坡的就业率和消费。而父母的照顾会让他们的孩子可以更安心,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学习去提高生产力,也才会考虑生第二个或更多的孩子,这些都是新加坡政府所希望的。况且这些中国来的孩子爸爸妈妈大多数自己也有收入,他们也会消费,这对当地商业也是一个促进。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要对这些人有这样的限制。
对新移民开放包容
至于有人担心的非法打工,影响当地人就业,那应该是政府加强稽查和管理的责任,而不应该简单地用一刀切限制这些人签证的办法来处理。再往远了说,这样的拒绝,会对这些新公民和大多数以后将成为新公民的PR,产生没有归属的疏离感,甚至让他们有其他更多消极的想法。今天的这些事,也会让这些孩子的父母不能不考虑更远的问题,五年十年以后,他们带的这些孙子外孙长大了,他们还能不能再来新加坡,在自己孩子身边含饴弄孙安度晚年。要知道他们大多数是把自己唯一的一个孩子送到这里来的。我知道新加坡政府是鼓励子女孝敬父母的,也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和奖励,那为什么不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呢?
3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提问,怎样让中国公民在自己的国家过上公平幸福有尊严的生活时,最后用了他在新加坡说的一句话:“开放包容。”这句话用在这里我觉得挺合适。
一个国家的开放包容,和这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大小没有关系。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谢谢LS费心了
回复 1# anan716
老觉得中国不好干嘛?什么初一事务不一样?不光是中国,哪里都一样。有什么好抱怨的啊
奇怪了,我只是转载早报的文章而已,我什么都没说,你的话从何而来?
就是评论早报文章嘛。当然不是说你,你只是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