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几篇文章

    老房子 

        老房子衰老,破旧,丑陋,阴暗。泥巴墙,如今已经干涸,变了颜色,摸上去冰冷,一股干燥的陈旧味,当年,这是来自大地的建筑材料,不用本钱,任你取,要多少有多少。老房子,站立的泥土,上覆黑瓦。它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时间摧毁者他,它与它的梦一起衰老了,在夏日的阳光下,散发着一种衰老的光。老房子立在龙山村二组最低的位置,接近山脚,临着河边。一个在时间里站了很久的人,快撑不住了,随时有可能倒下,砰的一声,坍塌,匍匐在地上,发出一声叹息:终于可以休息了。来自大地,又回归大地,起点就是终点,来自哪里,必定会到哪里。

        老房子是一座四合院。我家住在南头,二爸家住在北头,中间是堂屋。堂屋里,过去,神龛上“万古神佛”之类。我爷爷去世时,贴过一张一位气功师的画观音的画像,它寄托了我的希望。过后再也没有贴过什么东西,墙壁空着,父亲远离天地鬼神,彻底的活在人的世界里。看来,父亲也天然的知道孔子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墙上钉了几颗钉子,上面放一块椽子,椽子上放着三四个瓶瓶罐罐,里面装了沙子,用来插香,插蜡,现在,只有几根小木棍插在瓶中,那是过年点香蜡燃过留下的痕迹。过年在神龛点香腊,烧纸,是龙山的风俗,这是一个农民的敬畏的表达,和对自己获得的生活与生命的感谢。现在,堂屋里已经安了神榜,是父亲和二爸合资请专人做的。堂屋成了神圣的地方,画了符,安了天地君卿师的神位。

  老房子已经不是标准的四合院了,经过多年的修补,它只不过具有四合院的模糊结构。我家的房子原本是分成两部分的,西边新修两间木板楼的房子,原本是分给我的,其余多间旧房是我幺妹的。幺妹留在家,招了上门女婿。 

  后来,幺妹在街上买了房,开了理发店,分成两家的土房又合成一家了。分给我的两间土房,我是分珍惜,因为这是我的私产,学校的房子是公家的。它属于我,如同我身体的一部分,是我的最后的藏身之所,当我在外面的世界溃败,这里还有我的居所,它是我最后的根据地。当我有了回乡隐居愿望,我就可以住在这里。老房子,既是我们的居住地,也是我灵魂出没的地方。如今,我快四十岁了,已经不想到外面的世界冲锋陷阵。我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稳定安心的生活。

  老房子,在已经有楼房的龙山村,于夕阳下同时间抗争。父亲说,他还是想修楼房,但是修不动了。我说,我和妹妹有自己的房子,你们吃好点,喝好点,过去算了。父亲表示默认。在乡间,我也不打算住别墅,我就守着我的老房子,度过日月,直到生命的尽头。让时间处置老房子吧,让它在历史中慢慢消失。

  (补记:2008年5.12地震后,国家对新修房子的农户实行补助,村里,几乎每家都开始修楼房,我家也开始动工。楼房修在老屋后面的自留地里,现在,已经把第一层修起了,父亲准备修两楼一底,要花12万,但父亲有决心。老房子将提前进入历史。)

  

                 加工厂 

  加工厂位于小学校旁边,土墙房子,南北走向,长长的一排,正中朝西开了一扇木门。里面空空一大间,还隔了一个小间,如同一个大盒子里装了一个小盒子。

  加工厂过去也是村民生活的重心,因为人们加工粮食全在那里。对于我,加工厂是一片轰鸣声,它一旦轰响起来,心里觉得踏实,表明生活正在进行。白白的大米,面条源源不断的产出,填进人们的肚子,生命得以延续。在我的记忆里,加工厂最初由四队的王建平在负责,可能是大队干部的安排。他长相特殊,面孔黝黑,头发微卷,贴在头上,眯着眼,嘴唇很薄,他的身上总是扑满了米灰,面粉。那时,打米机很矮,发白,上面有一个漏斗,有两个出口,一个出米,一个出糠,事物一分为二,去粗取精,打米机是一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家。它由皮带带动,一头是发动机,烧柴油,我时常把打米机的轰鸣听成一首歌,结果,它真的就像一首歌。我最喜欢看搅面的过程,齿轮油黑发亮,慢慢的转动,两个美观的锃亮的铁圆柱体压出面皮,在木槽里向上运动,被剪成面条,用木棍挑起,再用一把长剪剪断,拿出去,晾在太阳底下,晒干后,切断,用纸捆住,就是一把面了。 

  加工厂后来卖给了徐定金,我二表姐的丈夫。他们一家人搬到了加工厂,说是一家人,实际上只有他们两口子,他们的两个儿子都在外面。他们在加工厂里开了一个小卖部,同时加工。

  我父母有一段时期常去那里加工,打米,磨面,粉猪饲料,他们并没有因为亲戚关系,让价格便宜一些,父亲常常抱怨价格太贵。

  现在我家买了一台粉碎机,可以打米,加工饲料,还可以磨汤圆粉,再也不用走一段路去家工厂加工了。

  加工厂在5.12地震中成了危房,后来垮了,它从无中来,又回归无中。土墙的泥巴也从站立的泥土,成为倒下的泥土。加工厂消失了。它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就回归虚无。现在,徐定金和大表姐在加工厂的废墟上建起了新的楼房。加工厂只能在记忆里存在了。如果记忆消失,加工厂就成了彻底的无。

             萧艾简介

    萧艾,原名曾思云,曾用笔名思云,如实,天马,男,生于60年代。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莽原》,《诗潮》,《中西诗歌》,《新诗文》,《青岛文学》以及澳大利亚《彩虹鹦》加拿大《诗歌榜》美国《诗天空》等多家报刊,部分作品入选《诗屋2006年度诗选》,,《诗屋2008年度诗选》,,《中原杯文艺作品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绵阳市建国五十周年文学作品选》等。获过”诗圣杯”诗歌奖,中国作家网“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奖。著有,《诗歌道德经》,《时光的树上落下的叶子》《刀剑与莲华》等5部网络文集。曾以教书为业,现赋闲。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江油市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    地址:621713四川江油小溪坝中学曾思云    电话:15808167739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客带月荷锄归:http://xa1115.tianyablog.com 三味书屋文学论坛:http://swshw.netsh.com.cn 网站野草:http://xa1226.banzhu.net/Index.html 萧艾作品:http://xiaoshuo.pconline.com.cn/book/ShowBook.aspx?bookid=1296808


文笔很细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