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读理工学院,成绩不错,学校老师给了推荐信,让他申请公民,要不要申请呢,闹心啊!
那得看看孩子是否在新生活~~~这才是重点~~~
他的目的地是欧洲或澳洲,持新加坡护照离他的目的地近点
如果有想法要去欧洲或者澳洲定居,当然拿新公民好啦,不过如果以后还要回国发展的话,PR够了
哎,PR也要当兵
我想很多男孩觉得既然兵都当了
不拿公民觉得有点亏
当然要申请了,我有一大堆理由。
除非你的家庭及孩子在中国的人脉、钱脉都十分宽广雄厚,出国主要是为了开拓视野镀金而已。
想听听楼上的理由。。
拿了公民再说。。。。。。。
听大家的,今天签了字交给校长了。校长说已经转去移民厅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楼主,你的孩子当完兵了吗?还是读完理工才去当兵?
一般的理由我上面已经说了。特殊的理由要因人而异,我不知道你的特殊情况,所以 不便多说。
还没当兵,读完理工才去当兵。
想想,历尽千辛万苦,倾尽所有积蓄,把儿子养大了,刚有点成绩,就被新加坡收走了,从此他的子孙再也不姓中了,真不甘心啊!当初我们来时,举步维艰,受尽欺凌,
(第一次开家长会,儿子的老师把儿子贬得一无是处,一向品德优秀的儿子,被说成了自闭,有自杀倾向,只因一次课后有个什么测试,儿子没听明白,自己去图书馆看书了,便被扣上不守纪律的帽子。性格内向不等于自闭,儿子的字典里也没有自杀二字。从来没和儿子谈过话的老师,竟如此武断地给儿子下了如此沉重地定论,而且严厉地告诫我,赶快把儿子领回去,你们中国人做事很不理智。
更可恨的是,一次星期六cca有活动,我的手机定时闹钟鬼使神差地竟然没响,结果儿子去晚了,那个老师把儿子骂了足足两个小时,每一句话前面必加一个“你们中国人……”儿子气疯了,从来没骂过人的儿子,用英语骂了他一句,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老师拽着儿子找到副校长,说要把儿子开除,还要打鞭,儿子回来哭了,我也哭了。
来新读书,是我和儿子多年酝酿、准备的计划,而我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安定下来,就要回了吗?这梦碎的惨痛也不该这么早地就降临到儿子身上吧!
真没想到,儿子的同学们联名写信给校长,说那位老师有歧视同学,要求把老师换掉。校长找到儿子说,骂老师是件很严重的事,这次不追究儿子了,也告诉儿子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妈妈。然后,那个老师真的被换掉了。)
一路来我们靠自己的坚强撑过来,新加坡没有给我们帮助,还给我们设计了很多障碍,他们的孩子有政府的补贴,我们可是自己花钱培养的,养大了,就姓了新了,你说是不是有点不甘心呢?
不甘心还交什么申请啊?
再说,姓新不也是暂时的?
将来去了欧洲,恐怕更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不甘心还交什么申请啊?”
人生有许多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很羡慕那些事事都顺心如意,不必无奈抉择的人。也请你能给那些无奈的人一个发泄郁闷的空间吧!一切只为了孩子的明天,阳光更灿烂。儿子大了,有权选择自己的前途,不管将来他姓什么,只要不伤害到他人,都支持。
我儿子也有类似情况。
开始班主任是华文老师,好象对他很偏爱,如常让他在班上示范华文,还担任节目表演的男主角。
可是今年以来,班主任换成英文、数学老师担任。有一次,儿子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原因是有学生用装矿泉水的瓶子打人,把牙齿打出了血, 追根究底一查,那同学说是从我儿子那里学来的,于是
我儿子也有类似情况。
开始班主任是华文老师,好象对他很偏爱,如常让他在班上示范华文,还担任节目表演的男主角。
可是今年以来,班主任换成英文、数学老师担任,情况就彻底变了。
有一次,儿子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原因是有学生用装矿泉水的瓶子打人,把牙齿打出了血。追根究底一查,那同学说是从我儿子那里学来的,于是,我儿子成了教唆犯似的,也被狠狠批了一通,还给家长打电话。儿子觉得很委屈,也很痛心,认为给爸爸妈妈惹了事,丢了脸,不过好在有很多同学给他递纸巾擦眼泪。
还有一次,儿子又哭着回家,一问,儿子说是“有一个英文题,他明明不会,班主任硬要他上台回答,没答出来,于是就站了讲台,多没面子呀。”
第三次是唱国歌,体育老师说他唱快了,又被留了下来。
看儿子如此委屈,当父母的心里更痛,更难受,在中国,儿子读的是私立国际学校,学生像上帝一样,老师像这样对待学生,那还了得?
“还有什么,你都说出来,也痛快哭一哭,我们好与班主任老师约个时间见面沟通一下,行不行?”我们给儿子说。
儿子说了,哭了,似乎找到了知音,心理也平衡了些。于是说:“不用了,我自己处理吧。”
我们又对儿子说:“在班上,你年龄最大,可能是要给其他同学做个表率,从严要求未必者是坏事;老师让你上台答英文,你虽然不会,但有这个压力,可能对你学英文会有更大的促进;唱国歌,你唱不好,你可以声音小一点,等以后会唱了再大声唱。”
后来此类事情再没有发生,我们也在感叹,本来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事,到这里都成了外交关系、国际关系的事。不好拿捏呀,哈哈。
能体会楼主的心情, 不过这个也不代表新加坡把你们怎么样了, 所有的中国人来到新加坡, 只要和社会有接触, 多多少少都会体会到某种程度的歧视, 其实有时候不应该这么讲, 只是文化差异而已。记得有一个人说过, 在有有所成就之前, 请不要要求别人尊敬你的尊严。你遇到的只是一个老师而已, 可能他比较偏激, 对任何和他不一样的都会这样, 不只是你而已。所以这也不是个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以后出了社会遇到不讲理的事情更多。经历多一些, 早点成熟一些对自己有好处。而且这个也不应该是你要不要选择入国籍的因素。
入国籍是个权衡利弊的关系, 不是个人的一点点感情喜好!
看了你这一段叙说,你真不应该递交申请(如果你儿子听你的话)。
其实尊重是靠自己赢得的,不是别人施舍的。我的朋友是陪读妈妈,她的孩子什么补习也没上,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老师对她很好,代表学校的各种比赛都让她去参加,因为她不是公民,奖学金拿不到,老师就想办法给她弄大众书局的礼券作为奖励。同学们也都很佩服她。
我们一家人来新加坡十多年了,基本上没有碰到所谓的歧视的事情(我觉得是没有什么机会给他们歧视,刚来薪水低的时候也是靠技术吃饭,技术这块就是比新加坡人强,没话讲;孩子成绩也不错,人家跟我谈论小孩的时候一般都会说“你们中国的小孩聪明”。)孩子不久前才入的公民,入了以后孩子就有了教育户口的填补。出国交流的几千元的费用有政府,自己只交几百块就行了。儿子还拿到了IP学校的奖学金,加起来真的不少了。实实在在地是新加坡出钱在培养他的公民。你就是在中国能拿到什么呢?
孩子在新加坡能拿到奖学金和政府的资助,这在中国是很难办到的.
如果孩子选择在新加坡生活和工作的话,还是申请公民比较好了.
毕竟他们适应了新加坡的生活方式,国籍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根在中国,
始终是中国人,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其实,妈妈可以让孩子尽可能的融入社会,不要老是“我们在中国如何如何。。。”会让人觉得你很假,说话适当控制一下音量,还有就是妈妈们去学校时穿着得体一点,都是有年龄的人了,不要太暴露。和老师交谈时要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这样老师也会尊重你和你的孩子。还有就是尽量不要让别人陪你去学校,哪怕是你亲人,这一点很重要。不要担心你的英文不好,会有讲华语的老师来帮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