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MOE考虑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比重

教育部(MOE)正在考虑调整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总分所占的比重。

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医生日前接受《联合早报》和《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联合访问时,透露这样的想法。

他解释说,中学生报读初级学院是靠个人最佳的6科成绩(L1R5),母语分数不强制算在内。从初院升上大学也是同样的情况。相比之下,母语作为小六会考四科计分科目之一,所占比重明显较大,教育部因此探讨修改母语在小六会考的成绩比重。

黄永宏: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
黄永宏说:“我们的目标是为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孩子提供培养他们学习母语的教育环境。换句话说,我们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我们反而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

部长表示一切还在探讨阶段,教育部也会广泛收集意见。不过,目前已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无需担心,MOE不会中途改变作法。


刚在OMY上面看到的新闻,转过来大家解读一下。看样子是要减少母语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啊。这对中国来的小孩子不是什么好消息。


减少吗?
那就不太妙了。。


女儿今年小五,希望不要明年就改,那真得有点惨.


在早报上也看到了
这个真的很shit


我看比重问题来不及在今年 PSLE 改……


鼠目寸光


回复 5# 小飞猪
说得好。这样虽然增加了新加坡本地学生PLSE的优势,但是却削弱了新加坡人在世界上的整体竞争力。我女儿在中一学的高级华文也就是中国小学三、四年级的水准,小学的华文也可想而知了。再调整小学华文的PLSE分值比例,华文学习就真成了摆设了。而且,PLSE和O、A水准有可比性吗?难道一个人如果不用学微积分,也就不用学1+1=2了吗?


我觉得他们是不是想要限制一下中国籍学生,新移民的成绩以及进入顶尖学校的比例呢?
真的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主意,不考就不学了啊。新加坡的双语的一点点优势都没了。


一旦实行,这些年推广华语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当记者追问部长小六会考将来会不会类似“O”水准,不强制计算母语分数,部长表示一切还在探讨阶段。如果真的要修改小六会考的母语比重,教育部还需进行广泛的意见搜集工作。目前在籍小学生无需担心,教育部不会半途改变课程框架。”
                                          ——《教育部将探讨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比重》
    减少母语成绩比重对初来乍到的中国籍小学生而言的确不是好消息。但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从长远来看,未必没有好处。
    1、新加坡的教育优势最根本的不在双语。而在英语。设想一下,如果新加坡像马来西亚一样开始用母语讲数理,中国父母还会送自己的孩子来读书吗?我肯定不会,那不等于花新加坡标准的钱,学低于国内标准的华文吗?
    2、减少华文比重有利于逐步摆脱“新式英语”的困扰。可以逐步达到花新加坡标准的钱,学国际标准的英文。
    3、中国籍小学生华文的先天优势不会因会考成绩比重调整影响太大。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回中国多过几个假期,恶补一下,足以应付。
    4、对升学的负面影响也只是短期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可以迫使孩子潜心全力学好英文,奋起直追。


上面爱折腾华文,我们这些外国来的老百姓只能受着,不过要想通过这种方法压着我们孩子,恐怕没那么容易,好学生怎么考都不怕。


小学阶段是发展和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各位家长好自为之吧。


估计是因为每年都让中国孩子拿了第一,新加坡人心生不爽吧。。。。
随他们吧。。我相信有实力的孩子还是能证明给他们看,不管他们怎么改,怎么打压。。。第一名永远都会是新移民!!!!


现在中学的华语分成:(1)高级华文 (2)快捷华文 (3)普通华文 (4)华文”B”
未来的小学华文呢?   (1)?          (2)?          (3)?  真是凄凄惨惨泣泣!


今天的早报上,关于这个话题又有了进一步的说法:
除了调整母语在小六会考总分所占的比重,教育部目前还探讨在让所有学生取得一个基本水平后,给那些

修读高级母语的小学生,在本地顶尖中学留学额,以鼓励他们在母语学习上求进步。

其中一个做法就是延续目前在报读特选中学时,高级华文学生可获得优待分的做法。他说:“我们可以进一

步,把这个做法扩大到顶尖学校如莱佛士书院。在这些顶尖学校,预留可观的学额,给那些修读高级母语的学生。”

 黄永宏说,这样一来,可鼓励修读高级母语的小学生努力学习,又能让那些在母语上成绩没那么好的学生,

一样凭着他们擅长的其他科目分数进入这些学校。黄永宏的专访在本报和《海峡时报》读者中收到不少回响。

黄永宏昨天指出,他们当初要进行母语检讨工作,就是因为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学生应该修读

母语,若取消了母语考试,学生一定不会认真学习;另一种看法是,母语固然重要,但孩子们又有其他兴趣,

语言上有没有天分,希望母语成绩不好不会影响升学。

  他说:“我们要改变制度,就是为了要配合这两者,这是可以做到的。”

母语教学检讨委员会预计会在今年底完成检讨工作并发表报告。


这个还不错,当初看到部长说调整母语比重是为了照顾那些有不同的天分和兴趣的孩子,当时我就想:那么那些天分和兴趣在母语上的孩子怎么办呢?如果这样做,还算是比较人性化。
不过这样的话,那些中不溜的孩子就比较不幸了。


呵,忽然想到,其实母语问题还包括印族和马来族呢,不知道他们的反应是什么?


改起来的效果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好的。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每门功课都好,很少有严重缺腿的。这样做只会给中下游的学生多个借口放弃母语的学习,反正进不了顶尖的名校。


没想到很多新加坡人也反对MOE这么做,让人欣慰。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 … storder=asc&start=0


印度人可能还好,我看马来人可能冲击比较大,他们有的人本来可以靠母语拉点分去读四年的。


真要降低分值,新加坡华语水平将再下台阶,随之而来的是华语教学资源的逐渐流失。开设高级华文的学校数量有限,学习高级华文的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华文的学习量大,作文又很不容易把握,大多数的学生会因为备考而舍弃华文。至于在名校预留学额,相比之下人数应该是极为有限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我想新加坡教育部推出这样的政策一定是有所考虑的。


有道理的。。。。
成绩好的学生根本是没影响的。。。
反倒是那些需要母语加分的,或是对母语很有兴趣,功课一般的影响大点。。。。


华文补习的生意要受影响了。


是呀!马来人读马来文,又没听说有问题。但可能是学习语言态度的问题。今天早报洋洋大观,华文水准确实肯定低落;也是为了一小部分人吗?因为小六会考81巴仙的学生考获A呀!可能批改时降低分数?


http://www.petitionspot.com/petitions/pslemothertongue/[/url]大家去投票!


贴了MZHFAN 的发言在英文家长论坛上,以下是一个家长的回帖:

减少母语成绩比重对初来乍到的中国籍小学生而言的确不是好消息。但是,塞翁失马,安知祸福。从长远来看,未必没有好处。
1、新加坡的教育优势最根本的不在双语。而在英语。设想一下,如果新加坡像马来西亚一样开始用母语讲数理,中国父母还会送自己的孩子来读书吗?我肯定不会,那不等于花新加坡标准的钱,学低于国内标准的华文吗?
2、减少华文比重有利于逐步摆脱“新式英语”的困扰。可以逐步达到花新加坡标准的钱,学国际标准的英文。
3、中国籍小学生华文的先天优势不会因会考成绩比重调整影响太大。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回中国多过几个假期,恶补一下,足以应付。
4、对升学的负面影响也只是短期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可以迫使孩子潜心全力学好英文,奋起直追。

that is the kind of fighting spirit lacking from the singaporean parents and being inculcated to their offspring

it reflects a whiner griper loser mentality instead of fighting to win in an adverse situation to be an overcomer

if a person who can’t master all the subjects, any subjects, he / she is just not good enough and does not deserve a place at the top secondary school

it is only those who truly can master all his 4 subjects are considered top

tell your kids : if the PRC kids in Singapore can do it, so can you. It is all a matter of attitude and discipline, after all, it is only 4 subjects!


2、减少华文比重有利于逐步摆脱“新式英语”的困扰。可以逐步达到花新加坡标准的钱,学国际标准的英文。
——————————————————————————————————————–
这个很难同意,怎么减少华文比重就会逐步摆脱“新式英语”的困扰,学到国际标准的英文了呢?


我认为教育部决定将探讨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的比重是不正确的。近年来,教育部已屡次修改母语成绩在小六会考中所占的比例。从原本的英文和母语各100%,数学和科学各50%;调整到了现在是每个科目都占25%。我认为,这样已经足够弥补了那些母语能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拥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心仪的中学就读。

在联合早报4月21日针对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比重的报章里提到:黄永宏说:“现在母语成绩的比重太大,学生跨不过去的时候,就会难过消极。我们不想再为学生设跨栏,我们要为他们提供学习母语的跳板,那些跳得过去的将获得奖励,跨不过的将不会受到惩罚。”我并不同意他的说法,因为把比重调低了,学生用功的程度也自然会减低,结果还是会和现在差不多。

如果说现在的比重太大,那那些以前在母语成绩还是数学和科学的双倍比重时,但依然顺利通过小六会考的学生又该怎么说呢?身为一名经过母语双倍比重的小六会考学生,我觉得母语不是一个不容易学的科目;只不过现在多数家庭从孩子懂事到上学的成长阶段都以英语而不是母语沟通,导致孩子较少接触到母语,基础较弱。所以家长可尽量在家里用母语当做主要的沟通语言,这或许能帮助到学生加强母语能力,那也自然而然不会像现在多数学生产生对母语的排斥或把学习母语当作苦差的态度。

再者,如果教育部一直因为学生无法达到母语标准而调整比重,这会引发一种恶性循环,这也对母语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公平。教育部如果一直调整母语成绩的比重,必定会令国人认为母语是不重要的,所以屡次调低比重才会被实施。试问,一个人不懂自己的母语,那颜面何存?

一言以蔽之,教育部不应该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的比重,因为这样做的负面影响胜过正面影响。虽然这可能使更多学生进入心仪的中学,但是也显示出了教育部对母语的轻视以及对母语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公平。我建议保留现在的小六会考母语成绩的比重,也希望教育部能够更慎重的考虑是否该调整小六会考母语成绩的比重。


      可能是我对“新式英语”的理解片面。
    我认为:“新式英文”包括华文的词汇,华文的语法,以及当地约定俗成的简说、简写。只有在断华文之奶的情况下,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新式英语的痕迹才会淡化。
    就从中国来新加坡的学生而言,到新加坡学英文,要比去欧美澳花费少得多。且来往于中国也比较近。


今天的早报又有两篇文章,反对的声浪很大啊。


这几天的早报,声音几乎是一边倒。新加坡也有很多人非常珍惜华语资源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