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成功申请当公民与永久居民人数锐减

2008年共有7万9200个永久居民申请和2万零500个新加坡公民申请获批准,不过随着ZF收紧了政策,去年成功成为我国永久居民和公民的人数已分别减少到5万9000人和1万9900人.

何炳基副教授指出,申请获准的人数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申请者的资格没有达到新设定的评估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当局延长了要得到永久居民和公民身份所需居住的年限,一些达到评估标准的申请者也可能要等上更长时间才能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

议员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则关注本地居民的外籍配偶居留准证遭回拒的问题。她希望内政部能展开公众教育提醒公众,嫁娶新加坡人并不能为外籍配偶打开通往永久居留本地的方便之门。

何炳基副教授提醒国人,他们的外籍配偶长期居留本地或成为本地公民的申请并不一定获批准,当局在评估这些申请时的主要考虑是,其新加坡籍配偶是否有经济能力照顾外籍配偶。

http://showbiz.omy.sg/News/Local … 5190447-153173.html


呵呵,是要嫁就嫁给有钱人。


这是摘自昨晚发表的新闻,呵呵
给大家提个醒,结婚可以,经济上还要自已靠自己


也就是 只能嫁给有钱人啦,及其现实的社会啊


大部分有能力的新加坡人,还是喜欢找本国人作为配偶的。
另外一部分,大多数也是希望通过工作来认识外国人并成为配偶。
很少有年轻,有稳定工作的新加坡人,找一个没有稳定身份的外国配偶。。。


回复 5# 不回首

恩,新加坡时这样的。嫁人当然要上嫁了。


问题是想通过婚姻来解决身份的那部分人,本身的条件都是很差的。。。


不知道我家的case算哪一种,但我知道一定很特殊。
我们都在读书的,但有奖学金养活自己。
我们都申请了5个月了,依然在等。


啥意思,大学的project officer / research fellow + part time PHD?


两个都是full time PHD在读。


现在的行情,不好说。
不过你们两个都是潜力股,新加坡政(和谐狗)府不脑残的话,应该批给你们吧


问题是拖个一两年的也郁闷的够呛啊。
按我老公的话说就是影响以后的规划啊。


回复 10# dingdingwz

刚去心雨看到一哥们读了2年的phd,退了,说是要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去了,要去找媳妇,买房子了~~你们俩一起来应该好很多呀~~


毕业走人呗,NTU/NUS的phd,回国也够了。
在新加坡,肯定留不到大学里面,还是要去公司,做R&D。
金融危机之后,新加坡的R&D市场萎缩的特别的厉害


问题是我老公新加坡人,local,父母亲戚都在这,没有好的机会的话暂时还是不会回国的。
如果不是因为他是公民,我也不能申请pr啊。


    你都是PR了,还怕什么,就算不是公民,也没什么影响了。。。


  我在申请pr中,我还没有等到结果。
要说影响最大的就买屋子,没有pr就不能买新的HDB。


可是拿到PR,你要买新的,也要再等上个两三年。。。
还不如先买个二手的,以后再换


问题在于钱。买新的没有COV,第一次付的钱跟resale比直接少约一半。
买房前住在父母的屋子,比较省。


有想过现在买resale,不要津贴和HDB的loan,三年后再换新的。
但是现在房价已经这么高了,很难说三年后卖还不会亏。
我还是有点矛盾的。


你老公连个首付都出不起,你也太体贴你老公了啊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家人亲戚都在这
买个房子连个首付都拿不出~~
真够晕的~~这里的房子可比中国大城市的便宜的太多太多了~~


出首付我们是没问题的,我父母会借钱给我们。
但是说要我老公自己出他自己的那一半(大约5万新)用来买resale加装修,他出不起。他都没有工作过,不可能存那么多钱,这个我可以理解。因为我自己也存不出来。
从盈亏的角度来讲,应不应该在现在买才是我最头痛的问题。


首付怎么的应该都是男方出全部吧。。。。
女方出装修也就可以了。
现在国内基本上都这样了


这太正常了,要不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新加坡人年纪很大了还要出来做工。
就算有钱,也不表示他们就会愿意拿出来给子女。
有赞助是要感谢,没有也怨不了。
不得不说我们这些中国的独生子女是幸福的,因为不管怎样,父母都会尽力帮忙的。


[quote]出首付我们是没问题的,我父母会借钱给我们。
但是说要我老公自己出他自己的那一半(大约5万新)用来买re …
[color=#****9][/url][/quote

谁会知道几年后房价会不会跌,你如果忍受不了那就现在买吧,如果真跌的话也不会亏得,你们可以出租出去几个房间,换贷款基本上就够了吧。


国内是国内,新加坡全都要靠自己的。
在我们家那边,没有一套全款的房子,都别想娶到老婆的。生儿子的早早就开始买房子,压力那个大啊。生女儿的其实也好不到哪去,得存一大笔嫁妆。
比较起来,新加坡的父母的确好当多了。


是啊是啊
你分析的很对,中国的父母勒紧裤腰带都要给孩子弄套房子
尤其是养儿子的
相比之下我觉得新加坡的父母真的不如中国父母压力这么大
就这样
他们还整天一个劲的唧唧歪歪的说压力压力~~
无语~~


我也只能入乡随俗,嫁鸡随鸡了。
我认为依照这边人的收入水平和风俗,一对年轻夫妇全部靠自己至少大学毕业工作3年以上才可能买的起转售组屋,要买只能买BTO,当然等BTO也要三四年,所以这边的人大都晚婚晚育。还好我有对我很好很支持我的中国父母,我们才可以在没有工作之前就结婚甚至买屋子。当然我们也不是很年轻了。


请问现在申请PR的新设定的评估标准是什么呢,谢谢


很多也是为了防止嫁结婚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