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成功申请为公民与永久居民人数过去12个月锐减

申请当PR每三名仅一人获批准

● 林慧慧
  成功申请成为我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人数,过去12个月来已明显减少。去年4月至今年3月底期间,每三个永久居民(PR)申请当中大约只有一个(37%)获得批准。而申请成为公民的成功率虽然相对较高,大约有80%申请获批准,不过跟往年比较,过去12个月新批准的公民人数已减少。

  律政部兼内政部高级政务部长何炳基副教授昨天在国会里针对议员李玉云(三巴旺集选区)有关ZF收紧永久居民和公民申请的措施的询问,汇报了近期成为永久居民和公民的人数。

  根据当局较早前提供的数据,获批准的永久居民和公民申请其实去年已见下降。2008年共有7万9200个永久居民申请和2万零500个新加坡公民申请获批准,不过随着ZF收紧了政策,去年成功成为我国永久居民和公民的人数已分别减少到5万9000人和1万9900人。

  何炳基副教授昨天在国会答复询问时,重申副总理兼内政部长黄根成今年3月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开支预算所做的解释,强调ZF已注意到一些国人很关注ZF近年吸收大量外国工人和新移民的政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所以ZF自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已提高外国人申请成为我国永久居民或公民的评估标准,以更好地调整及控制新移民的素质和人数。

  去年4月1日至今年3月31日期间,当局共接获12万4600个要成为永久居民的申请,当中只有4万6300个申请获得批准。同个时期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的有2万4000人,当中有1万9300人顺利成为公民。

  何炳基副教授指出,申请获准的人数减少,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申请者的资格没有达到新设定的评估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当局延长了要得到永久居民和公民身份所需居住的年限,一些达到评估标准的申请者也可能要等上更长时间才能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

  他指出,尽管如此,那些还无法成为永久居民或公民的近亲可申请长期社交访问准证(Long Term Social Visit Pass),以便继续留在新加坡。去年4月1 日至今年3月31日期间,当局共接获7万零300个长期社交访问准证的申请,当中大约八成获批准。

  议员潘丽萍(惹兰勿刹集选区)则关注本地居民的外籍配偶居留准证遭回拒的问题。她希望内政部能展开公众教育提醒公众,嫁娶新加坡人并不能为外籍配偶打开通往永久居留本地的方便之门。

  从2005年至2009年的这五年来,每年大约有6700个外籍配偶的长期社交访问准证和永久居民申请遭回拒。

移民与关卡局每年平均接获1万5400个长期社交访问准证以及9900永久居民申请。总的来说,这些外籍配偶获得长期社交访问准证的机会比较大,有86%申请获批准,申请成为永久居民则较难,大约只有半数申请获批准。
  何炳基副教授提醒国人,他们的外籍配偶长期居留本地或成为本地公民的申请并不一定获批准,当局在评估这些申请时的主要考虑是,其新加坡籍配偶是否有经济能力照顾外籍配偶。

  针对议员林谋泉(马林百列集选区)询问有关是否可以给新加坡人的外籍亲友签发长期社交访问准证,以方便他们来本地协助照顾老幼的问题,何炳基回应说,当局会酌情处理这些申请,必要时会允许新加坡人的直属亲友延长居留本地的期限,直到有关新加坡家庭能做出其他看护安排。


呵呵,早上去买面包,摆摊的uncle指着这份报纸愤愤不平地对我说:1/3还是太多了!!!


ZF发这篇新闻,本意是安抚本地公民的吧,可惜好像本地人还是不满意???:(


按ZF的意向,那个摆摊的安哥这类人才就中止在他这一代了。


那些是老年人的想法。。。。。现在新的一代,根本不会为这些事,大作文章。。。。。


真不明白   新加坡有什么好的  本地人都把这当块宝地。。


连配偶都不能批准长期社交准证,是不是有失人道呀。给一个家庭无形中带来多大的负担,简直是惶惶不可终日。前些日子看到早报上登载的一篇文章,结婚24年了也没有拿到身份,必须每三个月出国往返,这日子怎么过呀。说是要考虑其新加坡籍配偶是否有经济能力照顾外籍配偶。。。。。。难道新加坡本地人就都有能力照顾配偶吗?有什么能力过什么日子呗。人家已经结婚了,是一家人了,难道非要妻离子散不成?


其实还可以向议员求助的。。。。。。


是,但原本是可以省去这层麻烦的,议员也都是大忙人,大家也都不是吃闲饭没事干的

提高生产力不是这样做的吧


不用担心,议员每周都会有一/两天的傍晚到民众联络所去听这些投诉或申请。。。。。你们只要到你家附近的联络所,跟他们说要议员,他们就会跟你安排时间了。。。。


还不是要花时间去排队=〉见议员=〉议员写信=〉重新上诉

原本可以省却的


没办法。。。。。土地有限。。。。。国家当然会优先为自己的国人着想。。。。。。


本地人大多都有组屋住,外来人以后越来越少了,以后SG公民把组屋都租给鬼么?那些幻想着把组屋出租养老的公民不是要重新思量计划?


限制了好,前几年看看都批了些什么人,香的,臭的,都要,再看现在新加坡的社会风气坏了不少


  
是吗? ..先为自己的国人着想?


   有道理


搞得跟坐过山车似的… …

政策应该是长期行之有效的策略
而非忽左忽右地

感觉太不稳重成熟了


稳重小船就要翻了,小船只有隋浪才能稳住 🙂


楼上二位蛮有见地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