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说明好多人并不真正理解出生率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的深入分析
1,新加坡人不是真正的低出生率,其实一般都有两个孩子。问题出在那近30%的不结婚的,这些人一般还都是高知阶层
所以,出生配套应该没法解决这个问题2,替代率的巨大落差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而这第二个问题,应该是不那么容易看出来,更难解决的问题。
新加坡目前的1.2的替代率虽然低,但作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再加上外来人口以及新移民的补充,应该还不至于存在太大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个我个人觉得是个挺深奥的问题
问题在于大家不断说到的人口红利。其实以前我对这个没有太仔细分析,后来我想明白一个道理:简单来说就是新加坡二战以后的婴儿潮带来的巨大人口增长。而这个人口增长,带来了人口红利;而这个增长,现在同样加剧了新加坡的人口替代率问题
从我自己的简单个人感觉,我在来看看实际的理论 — 人口红利到底是什么?下面是百度上面说的理论: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红利”在很多情况下和“债务”是相对应的。
战后婴儿潮带来的巨大人口增长,就是给新加坡经济带来的巨大红利。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从而具有了几乎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当时是什么情况呢?
当年,也就是现在40-60之间的人,可能都算。至少,那时候普遍生育5个以上的小孩。我的几个同事都是这样,不少都要7个以上,一到过年,一家子吃饭是走着吃的。
这些情况应该比中国还要持久:中国40-50岁的人家里一般不会有4个以上的吧。
这种情况,使得从战时的人口急剧减少到人口蓬勃发展,到国家应付不了了!因为当时新加坡还是落后国家,没有那么大的经济来吸纳这么多的人口。因此,后来甚至采取的计划生育政策:超过2个要罚款
说远了。总体而言,就是新加坡在那段时间,有足够的人口增长,一对夫妻几乎是5个以上的孩子,替代率就是6,对应于现在的1.2。现在的问题是,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不但结束,而且跌幅巨大!以前那么多的人力资源,马上就要变成负资源、退出劳动力资源市场了。
因此,不光是简单的人口替代率不足的问题,更是巨大的落差导致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随着人口替代率稳定在1.2(乐观的是高一些),那么对后续的冲击将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那时,可能简单的提高一些生产率、新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弥补那部分短缺。而目前,不存在这种可能所以 政府促进大家结婚,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公布的 外籍配偶 PR 批准率 那么高.
政府其实也看到了
但是结婚,这个不是什么配套能解决的, 毕竟 据我了解的 很多高知阶级 不结婚 是因为离婚麻烦, 不是说他们想离婚, 而是习惯性的 进行成本计算.
所以个人觉得, 政府应该改革下 ROM 及其相关的政策3,解决方法。
大致的方法有政府的方法,还有就是冻结经济的方法。容后详述离婚麻烦?高知可能还好点。两人工作,互不相欠的。首先 两年的冷静期, 外加高额的律师费,以及财产的分割等等没有这么复杂
但通常女的拉着难的拼命打,要”赔偿”,那才……
我见过双方同意,好容易的就离了。因为条件好,两个人谁也不靠谁恩 也是 可能我小报看多了
全是些 要钱的
怨偶~~上报纸的肯定完蛋,那得首先挖粪,找出各种原因……
新加坡的问题是传统一些的男女不平等,理所当然的女的要被保护,这就涉及很主观的度的问题了,没办法
巩小姐离婚应该就啥难度没有吧嗯 除非男的找他要赡养费这就象“鸡毛信8钱,怎么也恶心你半年”
这种确实有的:男的无业,非要女的付钱,就是要恶心你e~~这种事情上 男女很难平等阿续写
上次写到:
随着人口替代率稳定在1.2(乐观的是高一些),那么对后续的冲击将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那时,可能简单的提高一些生产率、新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弥补那部分短缺。而目前,不存在这种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不需要担心白皮书人口政策以后的事情。
因为,那种生育率的巨大的落差的可能性没有了:现在是5降低到1.2,以后没有可能再降多少了因此,我分析的能力应该是很独树一帜的了,回应了坊间忧虑的2030以后、是否还需要继续大量移民以至人口可能超过700万的忧虑。
那是不会发生的,原因在此我这些分析是10天前了,后来因为比较忙,没把后续的结果写出来.
无独有偶,直到前两天, 尊敬的副总理阁下才在国会讨论时提到这个分析: 人口白皮书要解决的人口老化问题,不会在2030年以后重演.
坊间担心的是: 老化,一直都会有老化问题。如果现在需要通过引进人口解决老化问题,那么以后不是一直要不断引进人口以解决不断的人口老化问题?副总理的最近回复、以及我这篇文章就是解释这个问题的。如2楼所说:2,替代率的巨大落差人口红利即将结束、不但结束,而且跌幅巨大!
令人奇怪的是,副总理直到几天前才提到这个问题,觉得有点太晚了
联系这次白皮书的发布,觉得很多地方不如人意。
包装不好。有好的想法却以坏的面目出现。
准备不足。可能是傲慢了,不屑于解释,或真的是没有想到这些责难
应对失策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