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闲谈

上海XX了谁!

最近在上海混了两个星期,见了一些人,吃了一些饭,总觉得有些事特别有感触,总是在脑子里纠缠,于是乎我决定在这里抒发下小小的感受。

某人某天打电话跟我诉苦说了自己在上海三年来的辛酸,听得我真是觉得比红楼梦还悲惨。感觉他要是不回西安去,真的要被上海这座城市逼疯了。现在人家已经广布简历准备撤了。当然我总感觉他做的这一切其实就是中国足球。。。假的。。。这么做无非就是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市场,好让自己好过些,再得意些。

当然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三年辉煌的工作战绩+两次美国镀金之旅,人家手上是有货的。但是问题是,在中国这么个地方是不是有以上三者的人都能干出些什么呢?

看杜拉拉升职记,王珞丹版。虽然电视剧把DB(世界500强的化身)的内部矛盾描写的过于险恶和夸张,但是确实有那么点意思。杜拉拉从一开始锋芒太露被人搞,到最后坐稳经理的位置搞别人。其实这不就是中国职场最真实的写实片么。

我实习的单位不算多也有这么6,7个吧,老板喜欢啥的?特别是小老板。人家要你有能力,但不要你有锋芒。人家要你干活加班,但你绝不能抱怨。人家就要你事事把老板挂嘴边,但你自己千万不能结党营私。总得来说如果你聪明得跟机器人一样,这样是最好的了。没脾气还能干活,不过听说现在新的机器人都会思考了。

某人把我约出来又是一顿哀叹。说上海这的那的,上海人这的那的。我说:“你说得好像上海qiangjian了你一样。”我没说下一句:“如果不能反抗,还不如好好享受。”其实去北京去成都回西安都一样,在中国工作就是免不了这些俗事,到哪个单位城市都得这么适应这么熬过来。

这次回来,我也有点窒息的感觉,2000万的人口挤在这1号线,2号线,3号线。。。。。。为了买不起的房子,只能挪到60码的车子和那么多吸到鼻子里的沙子,在拼命,在想方设法。有人自己成功了,有人嫁对了,有人娶对了,有人坐牢了,有人疯了,有人还像我这么纠结。这一切无非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买的起尚属上海境内还没到江苏昆山的房子,一辆拉风的城市SUV(当然它只能是城市SUV,因为太堵根本跑不起来)和在恒隆广场买东西时再也不会招来售货员Xiaojie那鄙夷的看乡下人一样的眼光。

我在想,我是上海人,我现在对这个城市都感到畏惧,5个月没回来发现什么都变了,我的惊讶程度不亚于唐山大地震给予我的震撼。我赶不上2000万人挤地铁的水平,赶不上2000万人抢电梯的速度,接收不了一斤绿豆卖到10几块钱的事实。在外国什么都贵,回来发现,啊,还是什么都贵。

短短五个月已经被这座城市远远地丢在了后面。

一个快活地在西北生存了23年的生物,抱着满腹的才华和满腔的**和想创造点什么的理想来上海三年,到头来发现自己被上海qiangjian了。要是我我也委屈,而且这种苦还是有苦说不出。

熊黛林怎么在香港这种没人情的地方站住脚的?做天王的女人,即使没有名分,即使连天王都不承认。八卦杂志上看到她带着妈妈逛街的照片着实让人感动啊。我突然想到:或许她就是抱着有朝一日能带着老妈在香港转街的信念这么坚持下来了。

人大概要成功总要做些伟大的牺牲和孤注一掷的决心。

其实废话了一顿我只想说,如果你被上海,被生活qiangjian了却不能反抗,那么你就好好享受吧。


呵呵呵。。。。。。。。。。。。。没错。。


补充一句:当你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不用还贷款。你会很幸福。
说的详细点,你是上海人,你上海有房子,哪怕是跟爹 妈住一起。你永远不会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就类似于新加坡人看很多外来移民一样,你也在拼命的赚钱为了你新加坡买房子,奋斗,生活~~~

所以我相信很多新加坡人也会跟你一样说一句话:如果你被新加坡,被生活qiangjian了却不能反抗,那么你就好好享受吧。


耍个小聪明,把你这篇文章的几个单词更改了。。就会变成另外一篇文章。

例如:把“上海”变“新加坡”,把“2000万人口”变“600万(新加坡人口是这么多?)”。。把“昆山”变“马来西亚”。。把“恒隆”变“义安城”等等。。。


其实还是去二线城市好


能者居之,不能适应就换个环境呗。
就像买了一碗面,买的时候不知道好不好吃,吃了几口之后是硬头皮吃下去还是摔筷子走人是你的事,何必一边吃一边骂厨子呢?


把能人都干掉哈


写的比较好,顶


哪里都一样。。。哪里都有骂娘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