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牛刀:中国95%的白领被高房价边缘化

这篇文章讲到了新加坡,欢迎大家来评论一下。

============================================================
牛刀:中国95%的白领被高房价边缘化

边缘人,是一个时代的文学形象。我在《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这篇小说中对中国大都市白领创业者被边缘化,有过详尽的描述。当年,百万大学生深圳求职的场景,至今虽历历如在,但是,永远也不复再现。

《深圳,我把爱情弄丢了》曾经取过两个书名,一个是《在深圳不要去寻找一位叫麦子的女孩》,还有一个是《深圳,裸夜未归》。但是,正式出版的时候,这两个书名都无法通过,长江文艺出版社责任编辑陈智富先生临时取了这么一个书名,征询我的意见时,基于两个原因我当时就同意了:一来陈智富先生是我的网上好友,才华出众,一向认真负责;二来长江文艺出版社是中国大名鼎鼎的出版社,出版过很多憾世力作。

现在看来,这个书名并没有表达人物的内涵。边缘化,原本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使然,但是,在中国的大都市却成了物化的象征。所以,以精神的层面突出主题,缺乏对物化的想象,那种在物欲的年代,刻骨铭心的痛苦,被撕成碎片的**和被扭曲的灵魂,在书名上找不到,无法引发读者的联想。

今年是深圳特区30周年,网友们评选深圳特区30年10大最具争议的人物,将我和梁湘、袁庚、王石、阚治东,蛇口青年等10人一起评上。他们都是深圳30年伟大历程的开拓者和见证者,丰功伟绩,比天而立,而我却受之有愧。所以,一直有想再为深圳写点东西的必要了。只是最近的确很忙,一时无法顾上。

然而,最近深圳有几大新闻,却是我天天都在注目。一是深圳要超过新加坡,二是深圳房价飞涨。深圳要超过新加坡,比的是GDP总量,这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新加坡是一个华人打出来的国家,深圳只是一个都市,在体制上没法比,在文化上没法比,在社会发展上没法比,在住房民生上没法比,在市民的幸福指数上没法比,这样比一个GDP有什么意义呢?

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在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不仅仅只是深圳,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等这些都市,经济的增长都是不可持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些都市的白领,都被这个都市边缘化,他们只是这个城市的奴隶,而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因此,注定这些城市将来都是一些老头当政,主流社会极度老化,所以,肯定要没落,而新加坡不会没落。

一个都市,必须给年轻人提供创业的环境,而不是压榨年轻人。年轻人要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年轻人的压力来自对事业的追求,来自对创业的**和渴望,来自对成功的渴慕和喜悦,而绝不是背负着房奴、卡奴、孩奴等七大奴的巨大压力。深圳的白领只要打拼一年以上,很难发现他们脸上还有昔日的笑容。这在新加坡绝对不可能。

我在深圳九年,有4年处在高房价时代。这四年也是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暴涨的四年,更是中国白领被都市边缘化的四年。我不明白ZF的意图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为了GDP就可以去掠夺年轻人的未来,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逼迫他们就范?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月薪不到3000元,房租就要去掉一大半,不用说什么买房子,就是积累能够成家的财富,也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

北京在调查购房者情况时,惊异的发现,年龄趋小龄化,平均年龄27岁,是因为这个小家后面站着两个大家,421的趋势,将迫使中国白领压力更大。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两个年轻人要照顾四个老人养育一个孩子,现在为了买一套房子,把四个老人的养老钱花个精光,请问,再过几年怎么办?新加坡如果是这样,这个城市早已衰落了。

新加坡的活力,就在于永远给年轻白领提供创业的大环境,所以,造就了这个城市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而深圳、上海、北京现在城市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年轻的白领95%被边缘化,生活成本过高,生活压力太大,幸福指数太低,月薪收入太少。上海市市长韩正最近说,上海5300平方公里,ZF每年投资5000多亿,平均一平方公里投资一个亿,试问,哪个城市有这么大的投资密度?潜台词是,上海经济没法再发展。

其他城市何尝不是如此?江浙、上海、北京、深圳都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慢的区域,为什么,因为没有制造业,在投资再也拉不动经济时,那个时候,市长们去求爹爹拜奶奶,请全国的有为的年轻人来创业时,年轻人都不会来了,不仅仅因为生活成本高,而且因为这个时代,他们曾经被边缘化,大都市留给他们的伤痛太多,幸福和欢乐太少。


新加坡的年轻人买房好像不怎么靠老人这是真的


说的很有道理,中国ZF不作为,房价调控政策一次比一次失败却是不争的事实。

归根到底是中国改革开放早就了一大批富翁,而这些富翁心里想的不是带动其他人富起来,而是想着自己怎么变得更富有,于是就造就了中国有钱人的投机致富行为,就是房产就成了他们投机回报最快的一个方式,于是年轻人买房就成了问题。。。。。。

不说了,越说心里越难过,象我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想回国报效祖国呀,无奈回去却买不起房子,家里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然后又很风光的出国留学,家里人也感到光荣,可惜如果回国,却买不起房子,于是乎,干脆不回去丢那个人了,还是在这里买房定居吧。

对留学人员来说,现在是“海难归”呀!君不见很多海归回去,受不了生活压力而跳楼的,重新出国的,等等很多嘛,就是被生活压力给压迫的呀。

所以ZF,包括媒体,请不要说国家培养了人才,到头来是给外国培养的,而不去面对现实的问题,海归也是平常人,也需要生存呀,这才是根本。现在回去,生存都成问题了,谈何为国报效?


其实在国内的小城市买房子还是不难的,很漂亮的大面积商品房也只要50万左右

只要不都挤到北上广深地区去买那几百万的小房就好了

生活处处有出路,看自己怎么选择怎么走罢了


顶一下。
虽然很喜欢上海,但是被居高不下的房价逼得无可奈何。
楼上的,小城市虽然房子不贵,可是平均收入也更低。
所以说起来还是难。


还是应该承包片山地,去山里头养猪


感同身受


中国面临第二次改革,与充满争议的第一次一样,我们要给与足够的耐心。


    可以在大城市干几年存够钱了回小城市买房


    的确是可以。当心理的落差感肯定不好受


一线城市,一万月薪也买不起房子……


我同学在上海很多一万以上的都抱怨存不到钱


自己人淡定点就好,我小舅舅都在美国生活了快30年了,虽然不是因为缺钱,在美国还有份很体面的工作的。他都回家乡买房子打算回来住了,也没有老到要退休的地步,但是就是觉得家好想回来。

看个人心里怎么想。


上海的朋友去年结婚,两边老人凑钱,再贷了点才买个两室一厅,地点不错。 北京的朋友结婚,家里给买了车,房子帮着给了首付,贷款自己给,每个月也挺困难的。
在这边,房子车子都靠自己。。海龟。。回去了不敢想呀。。有关系,家里有钱的例外


国内年轻人买房,还不是都用了双方父母的养老钱去买房呀?
想想中国的父母真是辛苦呀


也没办法呀,难道双方父母看着孩子们结婚没钱买房也不管? 都靠自己,不知道要攒到猴年马月结婚了。。我是没听说过国内一线城市的20几岁结婚,完全没靠父母自己贷款买房的。


新加坡买房子。。很多人首付恐怕也要家里支持吧。。。
哪里里都一样。。呵呵


好像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普遍做到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就能买房的吧,新加坡的ZF组屋是个相对门槛较低可以让老百姓先入屋再还钱的好例子,不过也有个质与量的区别存在,想住上质与量俱佳的好房子,同志们同样还需努力


嗯,是的,过来人证明是真的。
上海的消费很高,一万觉得多,但是也存不到钱。
靠自己存到买房子的钱…. 难 ….


新加坡年轻人只要工作几年,用公积金支付HDB首期贷款,月供每个月的公积金就足够缴付,根本不需要付现款,当然不需要父母的钱。


十多亿人口都挤去上海的话,房价一定还会再高。。。。。。

其实人在哪生活,也都不过是一日三餐,睡那么点的地方。。。。。

和弟弟同样起步,弟弟选择在家创业,现在已经是有房[50多万140多平方一楼门市,二楼住房],
有车,有事业!没事的时候就和朋友聚聚,闲时领着全家出去旅旅游,小日子过得真是有滋有味。。。。。

而我选择了离开家乡,到现在还为追求有滋有味的生活而努力奋斗着。。

:lol:lol:lol


说来说去还是zf好嘛! 解决了大多说人的最基本住房问题。


    你弟弟是个聪明又实在的人,知足常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