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降温措施奏效 榜鹅公寓组屋溢价下跌60%

ZF公布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降温措施开始奏效,转售组屋的价格开始走低,榜鹅一个公寓式组屋的溢价,更下跌了3万元。

博纳集团企业通讯及行销经理陈家扬透露,公司数日前促成这宗生意,该组屋出售时的溢价只有2万元,但根据建屋局今年第2季的数据,榜鹅公寓式组屋的溢价中位数(median COV)是5万元,两者相差了整3万元,或下跌了60%。

“虽然这或许是单一案例,但能以这么低的溢价成交,证明ZF的降温措施已开始奏效,转售组屋的价格已经开始下跌。”

ECG房地产经纪公司总裁郑来明指出,房价之前水涨船高,主要是因为溢价暴增,一些地区的溢价一度超过10万元。

“目前,组屋溢价已开始往下走,预计年底前便会出现更显著的下跌,下降幅度最大的地区,相信包括碧山、大巴窑、马林百列及靠近市区的地带。”

ERA房地产公司助理副总裁林东荣强调,需求已经下跌了30%,迫使卖主降价,否则房子就没有那么容易售出。
组屋交易量 已下跌30%

多数受访房地产业者透露,在温措施实施后,组屋买卖交易量已经显著减少,下跌幅度介于15%至30%。

陈家扬透露,在降温措施的影响下,公司的交易量已下跌近50%。

“许多买家都在采取观望态度,静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化,如果不是急着购买就不会贸然出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卖家便失去了过去的主动权,只得考虑降低溢价水平。”

林东荣相信,受降温措施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一些“缺乏优势”的组屋。

“这包括不靠近地铁站、装修不好、周围设施不齐全的组屋。”


什么时候cov没有就好了


买屋子时希望COV低甚至没有COV, 卖屋子时又希望COV高些. 这应该是大多数人无法避免的心理吧.


有这么见效?要再观察多几个月吧?


大巴要的 还能降价 ?就是不方便的 地区 了


demand下降是实话,至少坐在我边上的两个印度同事都不买了,为啥,第一是5年太长了,第二是不会要卖掉印度的私人地产。


不买房住哪? 租房? 那房租就会开始上升了?


这次政策估计就搞COV的,呵呵。


俺买房子的时候
看过不少倒给COV的呢


对哦,我们买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屋主愿意低过估价卖,因为他们都买了新房子了,旧房子不脱手就要同时供两间,而且当年房子比较难卖。


不能说当年啊,眼泪哗哗的


榜鹅那新房的价钱唰唰的。。。


其实屋主卖屋的同时也会担心买屋碰到高COV, 所以只能把卖的COV调高。


改良,改良,冰凉~


不相信价钱已经下降的不妨自己去看看房子,现在近地铁2W COV以下的房子可以说已经很常见了,甚至还有装修不错的或者五年新的屋子。这在新政出台之前是很少见的,一般一出来立刻就没有那种,但是现在要挂一个周末也没几个人看。做中介的朋友应该心里有数。


    碧山、大巴窑、马林百列及靠近市区肯定是最先降价的区域,毕竟超高的COV只是少数中产才能承担的,而这部人目前已经不能卖掉现有HDB再来买热点HDB(否则要出售自己的Condo)。一个需求已经大大降低的区域,最终只有能负担起一套HDB的人接手,自然不可能承受如此之高的COV(甚至现在还有卖家要求20W的COV),远期来看,估价也会大幅下调。


确实又降,起码propertyguru里打的广告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离谱了。


    用Punggol作为例子非常合理。Marsiling、Yishun北部、Punggol以及Jurong West本来就是新加坡人不喜欢居住的地方。1996年,14年以前,Yishun的一套EM以64.5万的价格卖出,其中包括13万的COV。而即使是房市火爆的今天,同样的EM在Yishun也只能卖46万。

过分的投机导致这些原本需求销售都很差的区域也变成了抢手货。然而一旦投机过去,这几个偏远的地区还终归是偏远地区。

边远区域和中心热点应该是这一波新政最先影响到的地方。


这几个地方中介中有一种讲法叫“死城”,连淡滨尼都是。据他们的讲法说那边早已开发完毕,已经没有什么热点可以炒作,所以不具备投资价值,跌起来当然快啦,但那些新区暂时还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不要怕,过分泡沫化其实对观望者更好。如果ZF还是没有办法抑制泡沫,那最后就可以等着大白菜了。

另外,不要过高估计第一次置业的新加坡人的购买力。这些不过是为了捡便宜进场,如果价格没有降到一定程度,他们也不会出手。一旦价格回升,购买人数自然也会减少。另外,楼市可很少出现买跌的时候,如果你是买家,你可以问问自己,究竟是房价涨的时候你在着急,还是房价跌的时候呢?

不过说这些都不如静观其变,等几个月看看,让市场自己告诉你答案。


COV降, 但是估价上涨. 我在09年初申请ZF的新房, 万国附近的,4房26万, 现在同一地点,HDB推出给公民买的同样一手房价格已经是35万多了(BLK275-277). ZF政策是为了让房价稳定, 而不是要房价大幅下降.


不过我的号码太后, 当时也没申请到. 🙁


我来告诉大家,这篇文章是一个记者为了迎合ZF需要,胡写的。用一栋或少数组屋的成交价说事,是以偏概全,属于错误的推导,有意的引导群众心理。组屋价格再跌,也不会如此神速。60%?扯淡呢吧。地点差房型差楼层差装修差的房子,胡乱要个5-7万,然后回归正常溢价,这也算降温?太没水平了吧?你去看看好地点的房子,能降多少?过几个月,拿出成交价数据再说降温,还算合理,不然,就是垃圾文章一篇,鄙视作者。


一个案例根本不能说明什么, 同一区房子根据条件不同COV本来就相差不少.
比如7月我卖组屋的时候我们隔壁一个block也有一家也在卖(同样面积的, 比我们早开始卖), 楼层只比我们低一层, 前面也没有阻挡的, 我们在三周内以36K的COV成交了, 他们的都还没卖出去, 当时他们已经自己把COV叫价降到20K了.


    人家记者可是去采访了中介公司的高层才得出的结论,引用的也是别人的原话,中介公司没必要自己唱衰吧?如果说有人没有根据就大放厥词,我想应该是阁下了。任何一个最近看过房子的人都知道COV已经大幅下降了。当然我到赞成你说的,等几个月让市场的结果来证明一切。

Don’t panic, let market talk for itself.


COV是掉了,估价没掉吧, COV掉到0了,估价没变,也到不了50%这么夸张


纯粹是标题党。
意见孤立的交易,跟平均COV比较,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很可能这件房子的条件不好,必定要以比较低的COV成交的。
总体来说,总有比平均COV低的。所以,单个交易根本就得不出题目上的那个结论。所以,标题党


回复 39# 探路者2

don’t know whether you are able to really understand chinese. where did I say I “have more information and are more knowledgeable against(should be than) those property agency”? are you kidding us?

I didn’t bet, I merely stated the fact that it was an isolated case which would not prove that the COV dropped 60%. Therefore the subject is absoluted misleading! that is “标题党”

If the AVERAGE COV after the new policy in 2 months drops to 10% of COV before, I would not be surprised. Nevertheless, ONLY that would demostrate the COV has dropped 90% or whatever, but NOT the single case.


地点好的组屋应该受影响没有其他地方大吧


最近看房子,确实COV已经下来了!以前要4万的,现在很多肯以2万的COV成交。

这不就是COV已经下跌50%了吗?


问题是文章里说什么?我不知道你如何得知很多。。。关键是在文章中,只以一个案例就来急忙证明什么,不对的。

COV下降是肯定的,因为过去一段太高,不可能一直上。问题是要多例来显示。不需要那么急急忙忙以个案来证明什么。个案中,逆势上升的保不准还有呢。


这个是zf的宣传攻势…


赶紧大选吧,天下也就太平了


苦了我们otp在830前。。。作孽!


hehe,当时一个中介帮我同学买房子的时候,问我顺便要卖房子吗,现在价格高。 我说,如果给我10万COV我就一定卖。 那个中介还真记下了了, 当时房源少时,有生意,他们就尽量促成。 我看了下,上面写8万,10万COV的一大堆。 很多都不是认真要卖的。 新政策之后,那些稍微想换房子的,为了成交,也不乱喊8万10万了。喊个4万以下, 又回到当时市场合理COV下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估计比起半年前的成交价,还是涨了不少。 如果交易持续成交COV2万, 估价大致会5%左右的增长。因为2万相当于40万房子的5%。 每次成交都高COV2万, 房价只是涨的慢了。  除非大量的都低于估价2万成交。


也就是买家出的现金少了,增加的是跟银行或HDB的贷款,总价基本不变。


    对于第一次买房的新加坡人,ZF可以借90%,加3万到4万津贴。COV下降的话,他们压力小很多。 可是对于PR, 总价还是高,贷款80%,和银行贷款有风险(利息变动), 越来越不划算了。


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反正对我没有影响。


说真的,对大家影响都不大。反正房子已经这么贵了,早就受不了了。现在只是给大家弄点糖丸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