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准证

谈一下转换国籍的必要性。大家来谈谈

PR和公民的待遇差距会越来越大,很多朋友开始考虑国籍转换问题的,

还是有很多朋友有着在这里工作几年要回国,或回国养老的想法,

说说下我的想法。(本人来新15年,PR 11年,计划要申请公民了)

就我们中国目前的政策来说其实不利于回去养老的人。要知知道以你在国外打拚数年来说,回国生活经济上基本没问题,只是一旦到了那个年龄,(就算我们排除你可能已不适应国内的环境这条),主要的软肋是医疗这块,国内不会因为你是公民而给你医疗费折扣,国内目前实行的是以工作时缴交的基金,来给于你医疗的折扣(其实相等于保险金,只是ZF给于的保险合约条件比市场要好而已),这样的话,回国养老的风险是很大的。。除非你有超高的储蓄,或寄希望于国家政策改为以公民权给于折扣(新家坡目前就是以公民权给于津贴)。没有任何津贴,老年的医疗费用可以是以数十万新币来计算的,国内也是一样的,你准备好了吗?

要在这里长期工作居住,申请公民是理智的选择,除非只计划在这里几年而已,超过十五年以上时,选择公民权已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必须去做的了。。提醒一点,一旦在这里开始了工作 ,如果一切顺利,事业有成,到了你计划的年限,你真能下定决心,放弃一切,回国吗?这还是个大问号。。所以很多半路回国的,其实是工作不顺,又无法适应这里环境的朋友,回国其实对他们是正确选择,而且越早越好,千万别等年龄大了才说自己要回了。

所谓工作在这里,养老回国去。这其实是不切实际,基本属于不成熟的想法。。因素很多很多。。。当你真到了想要养老的年龄而你还在新加坡,相信你会选择这里的公民权。。。其实目前真的到这步的国人真不多,毕竟我们国家开放也不多久,最先一批移民也大多还没到这年龄。移民时间大都不足二十年。造成我们遇到这样的例子其实不多,能引起思考的机会很少。

还有孩子的因素,首先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新加坡受教育长大的孩子是绝对不会选择回去中国的,而且他们也很容易取得公民权。就目前来讲这点是不容质疑的,作为父母你是无法改变这一点的。 那么等你回国养老了,结果就是离开你的孩子,这样的情况,你可以去了解下现今的移民家庭,如果国内没有兄弟姐妹,他们在国内独处的父母,你会知道答案,如果你够成熟,真的了解他们,你是不会让让自己处于这样的境况的。

就算是对于我们下一代的教育,最理想当然是从小到大在一个地方接受教育,转换不同的教育体制其实很很痛苦的事。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目前新加坡ZF大学WP,即便是理工WP,在国际上的含金量确实要全面高于国内的WP,除非你只想在国内发展,要走向世界,拿这里的WP将会事半功倍,新加坡理工学校的WP,要去普通欧美升级成DEGREE,是非常容易的,更别别说是大学WP了。不是说国内的就一定不行,毕竟需要更多的努力是,和麻烦的手续。那么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在新加坡接受高等教育应该说会好过国内。当然这是比较现实的考量,至于说保持中华文化传统,了解中华底蕴,应该在有良好的事业前途的基础上再来讨论了。甚至说到真正能达到的学术水准,我们就不要争论了,毕竟我们要面对现实。而且目前整体来讲,公认的学术最高水准在欧美,并不是中国和新加坡。

还有很多很多。。住房。。出国旅游。。甚至工作上获得海外培训的机会。。很多。。很多。。。

拿到公民说后悔的,我们也确实听到不少,这里有个简单的心理问题,失去的总是最好的,得到的,都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大家琢磨琢磨。。呵呵。。


对于打算回国样老的人来说,在四十岁之前,就应该在国内买医疗和养老保险了,而不是说,回去了,完全靠自己的储蓄过日子。

在医疗方面,对于小病,新加坡确实更便宜,但是对于大病来说,国内的医疗资源显然要丰富的多,而费用,也远远低于新加坡的私立医院。在国内,做B超,CT之类的,最多要等一两天,而在新加坡的公立医院,去祈祷上帝佛祖穆圣一起保佑吧。


经验之谈


。。。当你真到了想要养老的年龄而你还在新加坡,相信你会选择这里的公民权。。。
———————————————-
到了这个时候,跟本就不可能拿到公民权了。。。


看lz的资料,眼看就年满四十周岁了,现在准备申请公民,祝你好运。。。


国内的好处是养老及医疗保险,我知道许多PR虽然身在新加坡,一直在国内交社保费.
他们知道新加坡的CPF是一种储蓄,不够养老看病,而且看病预约时间太长,有些病可能来不及.


所以大部分人在纠结


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们考虑过没有,你回去了,老了。。而你的孩子却留在新加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到时候你的感觉会怎样的?? 可以说没有人愿意这样。。。况且很多还在交国内养老保险的都是以最低限度缴交的,到时候是不是够,也成问题,就如上面所说的,小病都没问题,大病的费用在国内也是扛不起的,反之对公民的津贴其实新加坡要高的多,不管你CPF交了多少,只要你是公民,给于的津贴是相同的,而且比例很高。。这是关键一点。。如果我们中国也采用这样的方式津贴,那么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医疗方面的顾虑了。。

我父亲当时是在新加坡去世的,所以我的经历都是现实的经验,相对来讲应该有比较大的发言权。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的经历过。由于是外国人,完全没有津贴,医疗费用前后几十万新刀了,如果回国治疗,我们也算了下,费用接近五十万人民币,而且要有认识的人还好办些,不然红包,排队找专家,都能累死你了。。而且做晚辈的我们很难照顾到回国治疗的父母。我特别注意了下这里的医疗报价,如果是公民,算下来不到五万,相信当初能得到s pass以上级别的移民归化公民们,还是可以负担的。(将来的PR应该所能得到的津贴会越来越少,现在根据我留意的报价,PR已经很接近外国人了,有心人可以去医院报价了解下。)

还有一点。老来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真的不敢想象。老人晚年的心理,身体的脆弱是没有经历的人想象不出来的。注意,我这里说的老人,我们对父母的照顾,其实就是多年以后我们的后代照顾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了。。。选择回国养老的也要考虑这点。。

前面有朋友说,到老了,发现了公民权的必要性时,可能新加坡ZF已不接受你了,这就更证明我们要提前考虑到这样的情况,往往死心倔强的朋友可能到时候真的遇到这种境况,那就很不利了。

前面有朋友说到,算下来我差不多40左右了,现在申请公民,祝我好运了。眼下之意是说我太老了。申请前途不乐观吧。。哈哈,我知道这坛子里的小孩子比较多,上三十都被看做是老人,其实35-45是全球转换国籍的最大年龄段(技术移民入美国籍的平均年龄是39),也反映出各国ZF接受移民的年龄段,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以前新加坡太渴望新移民,造成新移民所需的周期很短,普通技术类移民EP起薪才1500,最快二年半就可以从拿准证到成为公民,放眼其他热门移民国家,等你有资格申请公民,交上材料,还要要等好几年了。

细心的你可以算一下,以目前普遍的理解,申请PR成功的,平均为工作3-5年(DPR不算),现在够资格交表申请公民的,基本为PR 4年,这样算来,对于一个外来DEGREE 的毕业生,最快也在30-35岁时才能够格申请公民,未来可能更久,公民申请的处理时间平均超过1年的可能是很大的,这其实是在向国际其他国家的移民标准靠拢,是很合理的。一个外来人才,没有在本国工作超过十年,而接受其为归化公民的,本来就是太容易了。。呵呵。。象我这种年龄申请公民的,以后应该是大部分了,不过我是因为太执着于我们的祖国,才拖到现在的,打算在这里奋斗超过40岁的,真的应该趁早申请公民,趁着这里移民还算相对容易。呵呵。。考虑要养老回国的,请三思,三思,再三思。。

外带说一句,以35-45年龄段的人才类移民,这一阶段是人生最可能达到顶峰的年龄,以坛子里申请公民的年轻朋友的条件来看,这一年龄段的工作顺利者,其薪水标准,交税状况,住宿条件,与年轻朋友们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对他们来讲,成为成功申请者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而且将会成为公民申请的主旋律。

都别说现在PR,公民申请难了,相对数年以后,可能现在还是比较容易的。。呵呵。。我们要决定的是“留”还是”回”的人生选择。。理想化的“工作在这里,养老在祖国”其实并不是那么理想的选择。。。


晕死,想的都太多了吧。 还想小孩。

为了自由,坚持换公民。


说那么多没用的,可是却忽略了最根本的。
新加坡现在根本就不是一移民国家。


永久居民的REP续签,是和你工作有很大关系。我也支持换公民,毕竟如果住了10多年了,还是换公民毕竟好。
话说,中国现在也在开发也在和世界接轨, 2004年推出的中国PR是,当时谁也没想到的。 只是门槛太高,可能以后会逐步放开。 对于养老, 即使是拿了新加坡公民,以后可以申请恢复国籍,如果万一被拒绝,如果在国内有房产,或者老婆还是中国公民,可以申请2年的亲属或者长期签证, 回去住不是问题。只可惜现在新加坡公民变的很难了。


不怕说的难听点,40岁回国找工作的话,就是找关系的话,都没有人要的。
国内很多人45-50以后就退休了。


十年前的时候, 当我听到谁30多岁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很老噢, 老家伙, 老梆子 了。

十年后,现在我也30出头了, 觉得自己还不算太老 。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90后也会拿 我当 大叔 的。

也就是说,参照系不同, 对年龄的感觉也不同。

其实40岁的年纪,除非你做 商业,医科,律师这种行业外,真的 是比较老了。

比如说 IT 民工,过了四十岁还继续编程的话,是没有什么出路的。 

总结: 不要不承认自己老了, 你老不老 不是你说的算  而是ica决定的。 


其实各个人处境不同,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做决定.
不过国内社保是保险,养老金会水涨船高,具有抵御通涨的功能, cpf是一种储蓄,到拿养老金的时候购买力缩水,所以许多人必须生命不息做工不止.
SC的一个最大好处是可以生许多孩子,养儿防老


支持一下。观点不完全苟同,但是是非常理性的思考,比那些张口闭口就说回去回去,动不动就说爱国卖国的小P孩子好得多。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至于说以后的养老问题,实在是不可预知的事情,中国和新加坡的政策都在变,对于中国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后出台政策养老保险只给到一定年龄,比如80岁,也不是没有可能,以后承认双国籍也很有可能。对于新加坡移民政策更是变化快了,两年前我还觉得拿PR太简单了,现在忽然发现PR身份的可贵,进而想申请公民了,其实新加坡的养老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作为P民也只能随波逐流,赶上什么算什么。


好贴,理性思考,理性争论。


我申请换公民的理由很简单,既然嫁来了这里,就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虽然很舍不得中国国籍,但想明白一点,要我老公去中国打拼,他根本无法生存。


我在中国到现在还是自己交养老和医疗保险,这边刚升级了住院保险。我想老了在这边的可能性比较大。
现在要保重身体。老公的爷爷,82了,见他前我以为他肯定老年痴呆了,结果思维快得很,家住六楼,每天爬好几回比我还厉害。太难想像了。
想那么多也没用,走一步看一步吧。钱存够了,怕什么?


呵呵,我身为土生新加坡人,却跟大家的考量不同。
我老婆是中国人,我打算多干几年,争取在50以前退休。
一个很简单的想法,汇率。
照目前的局势来看,短期,也就是10-20年里面,人民币的汇率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把我在新加坡的房子租出去,每个月可以收到2000左右的租金。
换**民币,至少也有8千吧。
在中国的小地方,一个月8千人民币估计足够我们夫妻生活了。
拿个2千人民币租个房子,日常生活开销算一天一百,一个月3千。
算下来我每个月还可以剩下最少1-2千的人民币。
哪天我得了什么毛病,再回来新加坡用我的medisave跟保险。
对我这样的打算,大家有什么意见吗?

新加坡是个赚钱的地方,不是个生活的地方。
消费高,没有精神文化,高度都市化。
怎么看都不是个安享晚年的地方。

有些朋友提到孩子,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要你在新加坡有房子,随时可以回来玩。
尤其怕冷的朋友,在冬天就可以过来。

我自己是这样想的。


楼上的想法与我完全相同,我是转的公民,但是媳妇还是只拿PR好了,以后老了把这边的2套屋子出租出去,回国吃租金也不错


lz大概从来没听说过“大病医保”这个词,国内的社保帐户是一年一年算的,今年的额度用完了,如果是大病医疗的话,就是自己出一定的百分比,大概20%左右,其余从社会统筹帐户里出,lz你离开祖国太久了,已经不了解行情了。
撇开这个不说,在这里工作回国养老有一点要考虑到:你很可能已经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和人文环境了。


至于说半路回国是因为在这里不顺, 这个话太武断了——人除了工作还有亲情友情等等,比如国内父母都年事已高又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和环境,那他们的亲情需要如何满足;比如有的人喜欢这里的气候可有的人就是无法习惯等等。另外,在这里顺的人在国内并不一定能过好。

这几年的观察得出的大体结论是:25岁前来这里并生活了10多年的,还是换国籍比较好。


楼上的朋友想法其实跟我的目前的想法相差不远,顺与不顺包括工作学习上的,也包括环境适应上的,更包括对亲情分离的承受能力,当然并不是说“不顺”就是失败,也许只能说是 是否“适合”你所在的环境。

我想要讨论的也正是年轻时来这里打拼的朋友们,长期在这里奋斗。对未来国籍的保留和转换的利弊的思考。。如果得出长期在此奋斗,换国籍利大于弊的话,我们就该接受这样的现实。。可能对于我们留恋祖国的人来说,可能是种权衡之后的选择。

上面几位朋友提到把这里的房子租出去,然后去中国养老,有病再回来这里医。也是不错的考量,我是早就有这样的计划的,而且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了。以这个计划,我现在就可以回国养老了,(不满四十就养老有点太早了??呵呵)。。这里有个问题。。大家留意下,这个计划前提是夫妻俩要有一个是公民,才能实行,对双PR家庭有点难度,更新REP时可能会有麻烦。因为你没在这里工作。所以还是需要新加坡国籍的。那么由谁申请???小孩也申请吗?时间久了,年纪大了,那位没换公民,唯一中国籍家庭成员会不会内心产生点小小的异样?(家庭问题。不讨论了,,家家的经不同啊)

对于只有一套房子的家庭,也变成:不是说想回来就回来住了,你的房子给人租着呢。可能要暂时住酒店了。这些其实倒是些很小的细节,不过真到那时,也许会给我们一定的困扰也说不定。两套房子的家庭可能意味着要增加工作年限,以便供完或基本供完房贷才比较安全。而且目前要同时拥有两套房子唯一的方法是两套公寓,目前的房价来说,对普通工薪阶层还是有压力的。之前拥有一套租屋+一套公寓的朋友赚到啦。。不过房子再涨都不能卖哦。。呵呵。。当然这点对大富之家应该不在考虑之列。。三套公寓都供完也不成问题。嘿嘿。


在这里这么多年,我周围跟我同批来的朋友,还留在新加坡的,95%以上已成为公民了。我之所还是PR,就是我的故乡心结,当初我们这批朋友还都是能收到ZF的公民邀请涵的。当时我们的大多数都对此不屑一顾,我们总认为自己总是会回去的,但现实发生的很多很多,我们一个接一个的陷落了。这是个事实发生的现实。。。

至于换了公民说后悔的也确实不少,但这里面的“土炕是家乡的好”的因素所占成份很大,再一点就是我之前说过的,“失去的东西是最好的,拥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其中心理暗示的作用影响很大。

而我本人经历了父亲的病逝后,其中半年多痛苦的感悟,让我更倾向于转换国籍了。。所以我在这里着墨最多的就是医疗问题和老来心理和身体的脆落,及亲情的重要,再提一句,这种感觉对没有经历过的人,完全是无法想象到的。老爸在国内是高级职称离休的,而且是一线数一数二的城市,在国内看病根本不需要什么钱,(我们作为普通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基本都没这种待遇的),最终我们却决定在新加坡治疗,全部费用30万新刀左右,为什么???? 说来简单,老爸的儿子女儿都在新加坡。这样的砝码,现在没有经历过的朋友可能还无法感觉出它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我可以说的就是,重到可以让我们全家决定放弃国内免费的治疗而在新加坡求医。。。。。。这可能是我做出换籍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国内一线城市的免费医疗竟会如此的轻。。。我从没想到的。。。。。

其实造成最终转换国籍的因素太多太多了,很多因素我都扛过来了,让我成为同批朋友中还保留PR的很少很少的人之一。不知不觉十五年了,大家记得,十五年真的是可以不知不觉就过完的。。。我还一直在想,我怎么没象我当初想的那样,做几年就回国呢??呵呵。。老人发牢骚。。


不要强调自己没有40,你基本上就算40的老鸟了。

PR15年加上打工过来的,

你多大年纪大家估计个都八九不离十。

越描越黑


应该不需要身份证吧,哈哈。。偶也不描了。。这跟这贴的主题讨论内容关系不是很大。没这必要描啊。。就算偶四十好几了,那更好,也是给大家个提醒,别到我这四十好几的年龄才想通换籍,太迟了。。ZF不会要你了。。这行了吧。。我反面典型啊!!!


楼主老是强调医疗, 新加坡公立医院好像人满为患, 常报道出医疗事故, 比如遗留纱布之类, 比中国好不到哪里去.


所说的更应该是一个终老的问题,涉及到了医疗,但是不多。

家里的老人身体不好了,医院进一步肯定状态危险,很快会没有自理能力,儿女不在身边。
怎么办?长期请假回去照顾是不现实的,请看护,自己在新加坡,有事了在回,又不放心不安心,接来新加坡是唯一的手段,需要多少钱,心里的准备可能不足吧,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病,其实,终老的阶段外国人300k不算多了。

这是第一代华侨(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的必然两难问题,同是不是入了外籍没有大关系,是自己的文化的根驱使的,不是说本地的医疗好的优势的原因,医生可以治病,治不了命。当然,从自己的角度看,陪老人家走了最后的一程,心里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安慰吧,但是想想老人家呢?那么大年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沟通习惯的地方去了,是不是有一点遗憾?

从这里想到了公民的问题,想的远了,不过是希望自己的下一辈不必面对同样的难题。

这真是典型的东方思维,上一辈送儿女下南洋,基本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自己的这一辈,立即想到的也是为了自己的下一辈不必面对同样的难题要如何如何。

算了吧,多花点钱搞一点保险,两边都搞,第一代华侨(侨居海外的中国人),自己理解自己,自己照顾自己才是王道,老了靠老伴多余孩子,因为他们会不加思索的找一个24小时看护,不够?那就2个?是社会的服务,老一辈又付得起,why not?


人早晚要死,但求问心无愧而。
杞人忧天只能表示搂主目前闲地蛋疼耳.

要入即如,别人谁还会拦你啊.

即使拦你,你要真心想入,谁还拦的住你啊.

太墨迹,楼主.


其实”心安既是归处”,换不换本无所谓,
不过对于楼主这种情况:工作体面,收入颇丰,来新这么多年,家人也都在这里,入籍是水到渠成事.


495132, 你算的这种计划也许适合你,但估计不适合楼主.从楼主来新的时间,和他为父亲治病的医药费可以推知,他有很高的学历,收入很不错,很ENJOY目前的生活.

你说”新加坡是个赚钱的地方,不是个生活的地方.”前半句我认同.但我所说的赚钱并不是指汇率上的差异,而是指较低的税收,以及较高的购买力.至于后半句,那就因人而异了.至于安享晚年,那得要看年轻时候付出了多少,累积了多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应该去欧洲.
对大多人来说,新加坡应该是安享晚年的地方:基于这里的气候环境, 社会治安,文明程度,卫生条件和医疗服务。

你虽然”土生”,但看起来并不太适应呀.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加油.


“心安既是归处”? 这么入世的,我看是”归去了那里都不安心” 外籍了就可以心安了么?真是进亦忧,退亦忧。


回复 37# hitex

已经非常适应了,呵呵。
个人对一些事由于对2国的了解而做出这样的选择。
我并没有打算放弃这边的公民权,而是打算利用汇率的优势。
简单的说就是偷懒。我跟我老婆对物质生活都没有什么需求。
本身自从离开学校就一直是在做倒班的工作,没过上几天正常日子。
现在有个选择,当然希望过一点有规律的生活,呼吸下乡下的新鲜空气,
而且我们夫妻没打算要小孩,所以哪里都可以去。
耕耘与收获,从何说起呢?要说对国家的贡献,我自问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少。
但是算起来按照目前的趋势,CPF是绝对不足以在新加坡养老的。
天知道那钱到底在哪?等我55岁还能拿出来吗?
实话说我根本没把那个预算在里头。有的就只是我的房子。

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人,都有选择性的到发展中国家去退休。
这个为的就是汇率的优势。
新加坡什么都贵,尤其是烟酒。这个也是我考虑的重点之一。
还有电费,水费这些生活必须品,还有消费税。
太多太多了,呵呵呵。。。。


看来lz的兄弟姐妹都在这里,如果是这样,早就该入了——亲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何况四十多岁的人,回国工作除非做高管,否则已经毫无优势可言了。

如果亲人都不在这里的话,还是早作打算:要么接过来,要么回去。不要脚踩两条船,最后两头不到岸。


lz一家也够厉害的,儿子女儿全部跑出来,居然一个都不留在父母身边——人家独生子女没办法,有多个子女的家庭就该商量好留一个孩子在父母身边,其他兄弟姐妹平时贴补点。


“国内的好处是养老及医疗保险” 这话差矣。

对于上一辈人(主要是已退休的GWY,事业单位人员)来说,退休后衣食无忧,医疗ZF报销。

对于年轻一代,社保是个空中楼阁,二三十年后会不会破产还是一个大问号。

七月初回国见了一些朋友。 一个朋友在中国最大城市做垄断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36岁。他们本世纪初医疗制度改革后实行双轨制,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老办法比新办法待遇好很多。他有幸享受老办法。但据他描述住院自掏腰包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万一得了重病,医院要用进口药治疗,费用的更难说了。而且他们城市的社保基金现在就已严重透支。现在打算提高退休年龄来暂时
应付一下。


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新人新办法,自付比例第三个最高,第一个最低。这是因为老人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低,自身没有什么积累,新人工作时工资高,所以自付比例高。你的朋友是在中人范围内,如果是垄断国企的中层的话,在职期间得病基本不出钱,因为大多数都有补充医疗保险,自负部分可以保险理赔;当然如果用进口药那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42# wopineer

这个问题新加坡在20几年前就预见了。
86年之前的公务 员都是退休后终身锋制度的。
还有很多的跨国企业也是如此。但是后来都**。
全部换成CPF制度,为什么呢?
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这些老人一天不死,就是国家、企业的负担。
相信中国也会慢慢看到这个事实而改变策略。


“这些老人一天不死,就是国家、企业的负担。”
这句话说得够直接够刺耳啊~~
这种直接不知道是直率坦白呢还是没文化?


回Frankliu,其实你说的这一段我没有怎么看懂。既然国内的医疗便宜,为什么不自己回去陪父母治疗呢?回去也可以找到工作的呀。而且有这个钱,就算在国内不工作都可以了。。。

当然啦,我也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入籍,对于独生子女来说,父母的养老问题可以说是最大的阻碍了。我个人非常喜欢新加坡,可以说衣食住行都比上海好(上海现在房价贵,食品安全一不是特别让人放心)。 但是一想到父母,我就没有办法了,一是老人没有小孩陪伴会很寂寞,虽然说现在还可以2地飞飞,可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就是以后老人看病,没有你这么厉害可以拿出30万,呵呵。

人家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可现在就是越想越愁越没有方向。发发牢骚,呵呵。

应用:
而我本人经历了父亲的病逝后,其中半年多痛苦的感悟,让我更倾向于转换国籍了。。所以我在这里着墨最多的就是医疗问题和老来心理和身体的脆落,及亲情的重要,再提一句,这种感觉对没有经历过的人,完全是无法想象到的。老爸在国内是高级职称离休的,而且是一线数一数二的城市,在国内看病根本不需要什么钱,(我们作为普通的新一代中国公民,基本都没这种待遇的),最终我们却决定在新加坡治疗,全部费用30万新刀左右,为什么???? 说来简单,老爸的儿子女儿都在新加坡。这样的砝码,现在没有经历过的朋友可能还无法感觉出它的分量到底有多重。我可以说的就是,重到可以让我们全家决定放弃国内免费的治疗而在新加坡求医。。。。。。这可能是我做出换籍决定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国内一线城市的免费医疗竟会如此的轻。。。我从没想到的。。。。。

回复 30# frankliu


好复杂啊,中国不好,新加坡也不好,        
还是象我和我老公,30左右,       
早点换个有四季的国家,重新适应,新没有四季哦!       
四季多健康很重要哦!  呵呵


回复 45# cyndi2005

你觉得我这样子说话很没有文化吗?
要掩饰,委婉,才算有文化吗?
我说的就是一个事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回复 50# 495132

不必在意某些人的意見的,呵呵,你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同意你的。而且我也覺得你說的是個事實而已。


新加坡的公立医疗就是个笑话。。。
其实不单单是新加坡,所有国家的公立医疗都是笑话。。。


哈哈
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新加坡什么都便宜
真正回到中国买东西那才叫贵呢


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了,公民都换了3年多了….


刚刚加入新加坡国籍,历时5个月,由于老婆是马来西亚人,感觉这样近些,好些。没有想过太多医疗的问题,因为近十年没有进过医院。呵呵


    呵呵,用过就丢、过河拆桥的实用主义啊~


回复 57# cyndi2005

   又來了,人家說的是ZF的決策,你卻硬扯到個人道德的層面。ZF的問題當然首先是考慮到是否“可行”,是否有“可持續性”。這不是過家家。

而且,ZF是一個“機構”,用對人的道德觀來衡量ZF是不恰當的,你大概對這個不太了解。我們經常說這國或者那國的ZF沒有良知,這是很可笑的,ZF本來就沒有良知,而只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而已。

說多了,你有空看看這方面的書吧,很多的。


个人观点: 离开中国,中国人多了一个就业机会. 娶个外国老婆,给中国男人多了一个选择.呵呵


回复 51# cyndi2005

大同世界,只在梦里。
真能做到这样子的话就天下太平了。
邻居说话大声点都会觉得不开心呢。
而且我说的拖垮情况是针对国家,企业。
不是个人能力所能影响的。
你知道现在欧州很多国家都在**吗
法国ZF要提高退休年龄,希腊ZF要增加税收减低福利。
这些就是福利制度带来负面影响,
原本没有福利制度的国家,就不会有这些问题


回复 54# 豆包妈妈
所以我说大家个人的需要不一样啊。
我不需要买什么,除了生活的必需品,
对于吃喝也很随意,粗茶淡饭就可以。
但是我烟抽的多也爱喝两杯。
这个烟跟酒,新加坡跟中国的价钱就是天与地了,
我在新加坡一个月花的烟钱,换**民币将近3000,还没算上酒。
就这两样我就觉得值回票价了 ;P


楼主能这么坦诚地和大家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很可贵啊。
谢谢。


回复 57# cyndi2005

社会要进步,就必须如此。
中国此前不是也有很多的国企,最后都是**工龄。
然后国企私营化或者直接破产的比比皆是。
为什么?
办企业就是要赚钱,不是要来养人的,对吗?
过河拆桥本来就是对的,旧的不拆,新的不来。
花钱来养老人,不如花钱培养下一代。
要探讨这个问题或者需要另外开个帖子了。
在这里说有些对不起LZ。离题啦。


    呵呵,幸好不是你这样的人当政。

另外,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可以忽略的,没必要费这么多口舌来说服我——何况没有什么说服力。


我来散步


你我观念不同,不说也罢。


我来乘凉


几天没上来,朋友们越扯越远啦。。呵呵。。

我补充下,看到有的朋友好象还不太明白我前面所说的意思,需要说明一下。。

我所说的赡养问题其实是指我们的下一代对我们的赡养,可能这里的朋友太年轻,很少会考虑到这点去,提到赡养,直接就想到了对我们父母的赡养。 既然选择了出国奋斗,如果顺利的话,基本我们都会在国外奋斗较长的时间,无论入籍与否,对我们的父母都是无法做到完美的赡养了,这是我们做出出国决定时就已注定的了,以后采取的思路与方法只是种补偿,一种尽力而为。。

当我们在国外多年的学习工作以后,不知不觉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无法避免的成为了“本地人”,他们是一定会留在这里的,这是个前提,那么如果我们不入籍,而回国养老的话,就算我们持续缴交国内的保险金,在国内有一定的医疗保障,先不说是否足够,到时候我们的下一代难道需要去国内照顾我们吗?不是完全不可以,但很难很难。到时候我们已老,决定权其实大多在我们的孩子。现在我们很多朋友还年轻,自以为能掌控和计划自己的一切,其实到了老年,整个家庭的决策权并不在老人,如果我们的孩子经济能力允许,他们会放弃国内的医疗保障的,这就是亲情,也是我们老来最需要的东西。

老人其实是很脆落的,尤其当已病魔缠身的时候,再坚强的人也会显得脆落,需要人照顾,需要依靠。到了那时,我们没有国籍,下一代将面临两难的选择—付出天价的医疗费用,或放弃这里,回国陪伴我们。大家觉得这是不是很残酷的现实,也是我们现在面对我们父母的的难题,我们现在一定会想,如果我们的父母拥有这里的国籍那多好。。。。。

不要说我们可以去养老院,我们可以自己走完人生。我可以说,我们不可以,我们做不到的。除非我们没有选择,只能孤独地离开。

所以其实我的结论是,要回国趁早,趁自己还没有有创下舍不得放弃的事业,回国还有机会重来,特别是趁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在这里生根。  否侧你已注定离不开了。一旦决定留下,甚至很多人是为了小孩而留下,那么转换国籍是必须的,为了你的孩子,为了你自己。。不要犹豫。。

老人想的太多。。大家轻着拍。。。

太过年轻的朋友,还无需这么多顾虑,也不会考虑这么多。。请跳过本贴吧。。当你们扛过很多入籍的因素,仍然没有入籍的时候,再来这里。。。。可能到时你们中还未入籍的已经所剩无几了。。就象现在的我。。。


是的,很佩服楼主PR11年还没有入籍。我自己在有了孩子之后,已经彻底改变了20多岁时那种在新加坡工作几年就回家的念头,现在在这边 有房子,有工作,有孩子。现在回国,国内的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年纪大了国内工作更不好找了,孩子在新加坡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现在入籍已经别无选择。


照自己情况来分析咯,如果在当地找了配偶组织了家庭,事业也自觉满意,对周围环境也接受并融入得好,那就换吧,离开太多年了,国内的发展步伐很快,回去你也未必跟得上,一把年纪了,除非还很有拼劲,不然适应起来也困难。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最终决定回国发展了


想问下, 你们有孩子吗? 如果没有, 也不打算生的话, 就不提了。

如果已经有孩子了, 孩子在新加坡受的教育, 以后打算带孩子一起回中国, 还是留孩子在这边?


个人献身说法,
我今年27, 有房有车, 学历本地diploma, 房跟车贷款买得,家里没帮一点忙, 车快还完了, 我跟老公两人每月都给自己父母家用。两人工作都是销售, 经常出国。
在新加坡快10年了, 从来没想过回国,相信以后也不会, 原因很简单,以我的学历,我的这个年龄, 在国内想要靠自己贷款买房买车相当难,大家也不用否认, 80后的现在在中国结婚几个父母买房没帮忙的? 你说国内房价天价也好, 你说独生子父母宠爱也好, 你说啃老也好, 事实就是事实,无需多辩。
回国了, diploma现在在中国能不能找到工作都不知道。。每个月出国的工作恐怕更不可能了。每月给父母家用, 我看不跟父母要钱就不错了。
为了自己, 为了未来,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为了孩子, 我决定换国籍。 只是出于个人考虑


支持。。 偶就是这样, 组织家庭, 事业满意生活美满, 离开国内太多年, 每次回去都觉得不习惯, 发展很快, 环境,人文都不适应了。。


看完了。感触良多啊。 本人PR8年了。曾经是坚决不入籍派。现在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的沦陷,自己的孩子慢慢长大,也渐渐动摇了。可能会为了孩子入籍吧。还在犹豫。。。


我也纠结着这事呢,虽然还不够最近的最低申请年限4年,近来关心一下。本人来新10年,PR3年,结婚1年多,孩子刚满5个月,老公马来西亚人。现在做的这份工是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一做就是十年,中间裁员过很多次,都没被裁到,还主动申请被裁两次(裁员有赔尝),也都不成功。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考虑这事,因为孩子送infant care,好贵。之前还笑过朋友3万块(买二手房有三万块折扣)就把一家三口卖给新家坡了,现在自己也动摇了, 真是纠结呀, 我也在家交着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前生孩子还特地叫我姐去问了一下看可以在国内报销吗,人家说只要在国内生,不管哪个城市都报,国外不报。你说医疗保险不是白交了,又不能不交,因为是捆绑式。


不是养老和医疗捆绑, 是我妈的和我的医疗保险捆绑,我家是西安的,社区说要办我妈的就要办我的,因为我们家就剩我和我妈没有交,我哥我姐都是单位交,我妈退休早,那时还没,我爸退休时也有。
那时还想着回去呢, 就是现在也想着要回呀,可是会不去,孩子怎么办,所以我和老公说,牺牲我算了。
因为没工作单位,我是在社会上买的养老保险,每年交到区(我家是雁塔区的)上。


回复 粉红猫 的帖子

你说到点上了。我们没打算要孩子。


🙂 猜到了。。 很多人决定换国籍还是回国都跟孩子父母托不了关系。。 家人必然是首要考量。。


回复 lovefresh 的帖子

i guess you still have a choice if any one of you including yr son is a singapoe citizen by then, of which is the best choice since he studied and grown up here.


回复 lovefresh 的帖子

its very difficult to talk abt future now, even we, the native singaporeans.
look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can i get my cpf? i really don’t know.
my only plan is to rent out my flat n retired in china with my wife who is china origin.
your future will much depend on your son.


楼主申请成功了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