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要建核电站,你怎么想?
我先投。反正我不怕。
估计建在乌敏岛,只有那地方没开发了,还远离居民区,大小也合适
为神马不像水厂一样,建在马来西亚…..
不知道那样电费会不会便宜点?
等他建好了再作决定也不迟。10年,20年后的事情,现在考虑太伤神
真的要建核电站?
我选择4,等他建好了再说。
似乎只是说说。
不知道新加坡核技术如何。
这将是长期的工程项目。
只要不泄漏,是安全的;否则,弹丸之地~~~~
对于我们建筑行业的人来讲,建什么都是好事情。
先看看形势吧,如果许多大人物都移民了,那我们也卷铺盖走人。
是哦,走一步算一步。哪能担心那么多。
以後馬來西亞,印尼的電都和新加坡買了。。。ZF大大的有錢:)
搞不明白有更安全的新能源为什么不用,而且还是免费的。太阳能技术在欧洲已经是很成熟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新加坡日照时间那么长,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利用能?
好像用太阳能,需要很大的面积吧。
谁说太阳能免费?基础投资巨大致使发电成本高昂,单单发电成本就是是普通火电电价的5-10倍,没有ZF的大力补贴普通人根本用不起。况且新加坡没有地方大力发展太阳能。
核电成本最低,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性很高。新加坡肯定把风险考虑在内了。我估计就算建的话也会建在海底,把反应堆放在海底,控制系统在浅海或岛上。
建核电我赞成,未来的能源解决主要靠核电,别的所谓的可再生能源更多的是噱头和炒作而已。
楼上说得感觉到位。新国ZF的一定是深思熟虑的。
不想针对谁,但不懂就查完资料再发言。太阳能的基础投资确实大,所以需要ZF的支持。建核电站要是ZF不掏钱,谁也盖不了吧。发展太阳能不需要选址,把屋顶换了就行。
可查阅今天的《我报》http://myepaper.mypaper.sg/ebook … n/Zoom_In_Page.html
把新加坡 HDB 屋顶全都换上太阳能电池板,也只能产生现在总电量的 1%。太阳能发电的低效率一直是诟病。
即使现在只是1%,但等“光漏斗”技术更加成熟后,就肯定够了。
那就等太阳能技术成熟了再说吧,何必现在搞个几乎没效益的大工程,过了若干年后再拆掉换代?
新加坡海域那么大建议腾出一部分海域做太阳能氢气生产基地。直接电解水,再通过炭纤纳米技术储存氢气。反正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比天然气环保。
太阳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直流电问题,因为生产的是直流电,所以在转换部分造成能耗。如果要直接用,直流电的压降将成为大问题,所以无法长距离输送。
目前多是将采集的直流电冲到电池,待需要时再放点提供。但由于电池的属性,未充满就放电,及长期冲放电,将严重损害电池寿命。一般电池充放电寿命为1000次,因此如果每天充放电三次,电池就可以在一年跟你说再见,又要重新投入新的电池库。而且电池的用完处理,也不容易,处理不好会照成环境污染。
不知道EDLC几时会采用在太阳能的储存方面,因为他的充放电寿命可以达到100万次之多。目前只采用在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
如果一切都只是从经济效益出发的话,人类谈何进步,环保事业从何谈起?而且这效益还带有毁灭性的危险。
时新而已。老早证明了什么全球暖化灾难之说是造假出来的。
当然,ZF还是必须跟从大趋势的,特别是新加坡一直是人均碳排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以前吴总理拒绝太阳能,现在ZF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在又来搞核电,其实没必要。因为新加坡化工业发达,用来发电的石油、天然气太多了。不像欧洲,没有煤、天然气,必须用核电
为了所谓的环保而上这目前还不实用的太阳能?到时候每度电的成本是现在的几十倍,你愿意掏这钱吗?
新加坡现在没有核电人才,培养一代的核电工程师至少要10年20年,再加上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估计最快也要30年时间才能起第一座核电站,所以小李说“有生之年”。
呵呵,几十年以后那就还好啦,到时候啥情况都不知道了。所以楼主的标题我觉得要改一下。老大都说拉:也是考虑啦 。楼主说得好像马上决定的事一样,哈哈,应该改成,如果新加坡要建电站,你怎么想?比较合适一点。不然弄得人心慌慌的。
前天小李子特地去给一家生产太阳能材料的公司剪彩。
无知不可怕,可笑的是把无知当谈资。
维基上关于太阳能方面的资料虽然不多,我还是帮你查了下。http://zh.wikipedia.org/zh/%E5%A4%AA%E9%98%B3%E8%83%BD
以现在的技术,长期使用的成本已经接近传统燃料了。
回复 31# 天马行崆
新加坡可连续下整星期的雨,是不可能以太阳能为主要电源。
可笑的其实是某些人看了一知半解,然后还抠字眼自以为得意。
回复 30# 天马行崆
新加坡吸引到几家北欧国家的投资太阳能生产。我知道的几个朋友就去了其中一家(当然,后来又。。。)
总之,现在有利益了,比较容易接受了
“特别是新加坡一直是人均碳排量最大的国家之一。”
如果你是根据EIA的报告提出的话,那我可不敢苟同。。
因为他把货船添油,飞机添油都纳入新加坡的账。但是那些二氧化碳都不是在新加坡徘的啊!
IEA的并没有考虑在内,所以比较准确。
客观条件来讲,太阳能并不适合新加坡,可利用面积小,纬度低,多云。而且太阳能成本是高,近年太阳能技术的突破是使得太阳能在有补贴的条件下在很适合的地点可以民用,但是它的经济成本与火电相比还是很缺乏竞争力的
而且有两个内在因素很难克服的,这是他技术本身的缺陷,又或者说当工业系统调整或发展到与之匹配的时候,才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直流电传输的问题
2。与风电的情况相似,并入电网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和新加坡都在发展太阳能么,他们都傻掉了?
这就需要我们看穿其中的障眼法了!
2个国家都有一个特点,想要扶持太阳能生产工业,尤其是新加坡,迫切在半导体制造业逐渐衰落之后,创造一个有竞争力的工业产业,不要忘记工业还是占新约50%的分额,而且人力个方面也符合这些条件
但是是否意味着新加坡就要大力“应用”太阳能,成为他的市场呢?我觉得不会很多,而且确实不实际
so,我的结论是太阳能不适合新加坡;P
大家讨论讨论哈
不知道新加坡政府看了这次日本核泄露事件以后,会不会改变在新加坡建立核电站的想法呢?
福岛核电站爆炸4人伤 初步认定氢气爆炸
现场:[爆炸前后现场对比 建筑物只剩框架][爆炸前感到剧烈摇晃]扩散:[泄漏核物质飘散到周边地区][核电站放射强度已达1015毫希]提醒:[日专家呼吁福岛居民紧密门窗皮肤尽量不要外露 防止核辐射]撤离:[核泄漏升级 8万人紧急撤离][核电站疏散半径扩展到20公里]
新政府会不会改变想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没人因为飞机会坠毁而不坐飞机。
有人,只是你不知道而矣。
鼠版的脑子转的真快呀。一下就转到这贴子上来。。。
那是病例。。。
疏散半径30km, 全岛都没人了…
地震、海啸、火山、核灾……OMG……
人类在没有能力约束大自然的狂野之前
还是保持敬畏与谦卑吧~
如果没有办法预防核泄漏最糟糕的状况
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为妙
新加坡别再想核电站这事情了,万一出了泄漏,让岛民游泳去避难吗?
话说回来,客观上还得感谢小日本啊
终于可以让老小二李闭上他们的鸟嘴了!
要建就建在谈/马/锡公馆隔壁!
日本都是建立在人少的地方,日本那么大。新加坡地方这么小,岛上人民怎么跑?几百万人海陆空怎么做都来不及疏散。
如果要建,我看我们自己回国也不错。喂喂小鸡小鸭。日本的这次地震带来的核爆炸让人做梦一样,这么残忍!:'(
楼上需要普及一下核电知识,核爆炸是90%以上的浓缩铀的链式反应,核发电的铀纯度不到3%,不能累加的,产生的两个中子,平均剩下一个可以继续轰击核燃料。
我是支持建核电的。但核电的技术还在发展。早期的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事件都是人为的失误,日本这次是天灾。以后核电的安全性会继续提高的。科技的东西,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所以我主张观望先,过了10年以后再看。将来技术更高了,石油也越来越少的时候,核电就可以考虑了。
最近的报道还顺便提到100年后海平面提高,也许会影响新加坡。
现在的世界变化快,100年后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2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房子什么的99年够用了。永久什么的,其实没有包票。
因为看到有人说到房子每每要永久地契,几乎将99年的一捧子打死。我就顺便提提,我个人偏向99年的。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说话归说话,讲道理摆事实。吐脏话有什么意思。
我也觉得人家说的不对,但人家年纪一大把的人了,骂人家是鸟,你这是显示自己的教养呢,还是在显示自己的智商?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我觉得这次之后,新加坡建核电的可能性就此打住了。即使ZF有此意,民众也会坚决反对的。而为了选票,PAP也不敢再强行推广。
那些找永久地契的原因是想将来好卖一点。
新加坡不发生天灾也是不可打包票的。印尼海啸,再那么一点点儿距离,就海啸到新加坡来了。地震来地震去的,地质结构都震乱了,本来不地震的,说不定也遭殃了。
我们想有什么用呢?离开这?回国去吃那些东西就害怕,死得更快。我买了一块牛肉,在正规场家,姨说是往里面注水了。还有什么都是假的。我都不知老了在哪过。不过根本没想回国。
管他呢,建就建吧。总理说在有生之年完成这件事,不知要多久。
30年左右的事我还关心,超过30年都七老八十了,也差不多该告别了。:lol
现代版的杞人忧天。什么事情都不能打包票的,走路出车祸的几率都要比这大得多,难不成都不出门了?
看日本核电站爆炸至少还有纵深可以转移。发生在这不灭国了?政府还是好好想想吧…
好吧
我在这板块灌水了许久,也就核电站这件事讲了一个“鸟”字,恰好被你发现,恰好被你教育
既然你都上升到道德/教养/智商的高度了,显然这几个方面的修为你都要高出很多,那我自然也只能认错改正,我向群众保证不再使用不文明用语。
不过,以后我的帖子,我不希望看到你再跟,包括这个。
简单点说,我不鸟你,这个鸟算脏话么
日本核危机,新加坡政府应该不会再提核电站的事了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呵呵,我的意思没说清楚。早期人为的失误造成事故发生后,后来管理制度提高把人为因素减到最低;日本这次是天灾,我相信以后建核电站会连类似的天灾都考虑进去。
科技的东西我向来是持支持的看法,但核电这种最好先观望。核电最大的问题是泄漏后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恶果的发生。相信将来的研究会强调多重防御(漏了一层还有好几层)。新加坡么,必须要考虑一点:如何转移。估计造一个可移动型的核电站,有个万一就转移到公海去。日本这次从核电开始出问题到严重扩散有很长的时间,如果可以移动核电站的话其实是有充分时间的。新加坡未来的核电站如何采取多重防御和可转移,应该没有问题。
1,首先,出门你也会尽可能的减低被车撞的风险
2,这里面的核心主要是风险控制
像地震,火灾这些,都是小几率大影响的事情,所以设计系统的时候都会有严格的消防要求,或者建筑标准,不能说,小概率事件就不要防范
3,像核泄露这种,也相类似,但是除了它本身的风险之外,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突出的应该是地震,恐怖袭击和人为风险,前二者是难以控制的,所以如果不在本土建是风险最低的。
4,至于说建在海底会不会大大减少风险,我觉得是加大了风险,BP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教育我们,深海里堵个油管都花费几个月和天文数字的美刀,在海里出了事情,抢救的难度要大上十倍百倍
5,核电站的风险从来不是核爆,当年切诺贝尔也只是反应堆熔毁,泄漏放射性元素吧了,影响了多少地方?也就6万多平方公里罢了。
6,核电站事故有不同等级,小规模的事故发生几率最大,而小当量的泄漏也是最可怕的,因为你不知道所以长期暴露。核这是也攸关国家安全,不要指望出了事情可以第一时间详尽的通报给你,而发生泄漏的短短几个小时足以可以在你体内埋下足够的癌症病灶了
7,所以建核电站的话,我第一件事会去代理个辐射探测器,卖给那些杞人忧天的人,发点小财。版权所有,不要剽窃哦
8,新加坡不建,不保证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不建,不过不在本土的话,风险和后果,能减少一点是一点。
9,另外一个是,要追踪这2,30年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如果更好更高效安全的技术出来了,但是你已经建了2,3座属于“恐龙时代”的核电站,那时候就哭去吧
10,话说回来,这次小日本做得不错
可移动型的核电站
在海边,收风暴/海啸/装船/恐怖袭击的风险更大
可移动平台,用拖船拉,自带马达?这个idea没有减少风险,反而复杂的程序让它更容易出问题
真要建,建在乌敏岛上还更好些
之前看报道,新加坡目前的计划是在南部小岛那边建立一个地下/海底核电站。
我不认同这个方案。假如核电站出问题,就算地层和海水100%隔绝辐射(技术上能不能做到,我不知道),有这个一个东西在附件埋着,任谁心里都不舒服。人的心理都是想远离这些不好的东西的。这点可能在心理上引发灾难性结果(比如人们离开新加坡)。
我认为还是建可移动型的核电站。新加坡地方小人口没有办法撤离,那么就从另一个角度来做:转移核电站。地点还是可以建在南部小岛。但一旦有问题,可以转移到公海去,到没有航线的点让核电站沉到海底。
假想:核电站可以建在类似航空母舰的船体上?其实核潜艇就是用的核能。新加坡也许可以首创把核电盖在大型船体上?
我相信人们如果知道说核电站随时可以驶离本岛,心理上肯定不会再抵触了。记得美国的核潜艇也来过新加坡和香港,从来没见过有人怕核电泄漏,还抢着去参观啊。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技术上的东西我坦白说不清楚。
但你提到那些风险,把核电站建在“小岛上”跟建在“小岛的海边”有什么差别吗?你没有遇过风暴吧?
至于地点,肯定不会是乌敏岛。肯定是远离本岛的南部小岛。
这想法也不错,技术有难度,也不便宜,可以研究
航母的发电量很难满足需求.如果要把一个相当于福岛核电站发电量的反应堆和后备设施搬到船上,估计得比航母大个几十倍,无论是工程难度,可靠性和造价,都是很有挑战性的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新加坡不需要盖福岛核电站那些大的吧?据说福岛是全日本最大的核电站,就算不是我猜应该是很大的吧。
而且我的设想不是要盖一条可以平时开的“船”。只要到了关键时刻可以把它远远脱离小岛就可以,目的在于“一次性使用,快速进行,短程航线可控”。猜想可以在某部分装喷气机之类,出了问题一下给它喷出来老远先。呵呵,猜想,猜想,技术我真的不懂。
科技会进步的,再过10年或许就有非常妥当的核能方案。人家也没说马上就开工建核电站,李说在有生之年,已经表达了希望技术成熟后再考虑这事。安全的考量当然重要,但是别脑子都不动就自以为是的否定核能。
呵呵,看ZF怎么弄吧
就好像当年苏联倒了,一时间世界哗然,中国也over-react, 政治方向也急速转化为极保守。
现在日本出了这个事情,老李也不会再谈核电的,慢慢就淡掉了。
事实上,我还是比较欣赏李/光/耀的
他的政绩不用赘言,他的人格也有我喜欢的地方。他夫人要去世的时候,他坚持不要帮她改变信仰接受洗礼,人往往是在最无助最无力的时候求助于宗教,而在决定心爱的人是在鬼门关/天堂的去向时,他依然能够承受下来,坚持当初两人的信仰,这才是不屈的男人,有信仰的男人!
不过他“不对”的观点,我从来也不苟同,比如这次。而他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当年的“Social / Engineering”运动
顺便说,蒋介石晚年改了之前信仰的佛教归依了基督教。
上面只是说信仰,不涉及宗教的判断,你们明白的
要说污点
貌似是你“脑子都不动就自以为是的肯定核能”吧?你肯定你用脑子了?还是用了脑子后就这发这么点东西?
我的立场是核电技术自身限制太大,发展前景有限,不适合新加坡。
我考虑很多东西有现实的因素,因为没有系统/技术是完美的,要考虑到可行性和成本。我也没有说以后就一定不能建,关键是在以后核电的发展和其他能源方案还有需要能源的迫切性之间取舍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老蒋是为了娶宋美龄才入教。当时他才40左右,不算晚年。他原来也不算信佛。他最大的偶像是王阳明,王阳明是“心学”创始人,心学大概介于儒家和道家之间,与佛教没有什么关系。
哦,还有个“心学”,学习了,我之前一直以为他是佛教和儒教的信仰者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大家还是就事论事吧,其它的少说点。
我也想啊。
他要这么讲话还怎么就事论事啊,你叫他动动脑子给大伙看看
我也没什么真知灼见,知道点皮毛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也没什么更多的有用信息了:L
奇怪,我又没引用你的话,你又何必急着对号入座?
不过既然你自己凑上来,那就回复一下吧。你不觉得你第2段,第3段自相矛盾吗?一会儿说不适合(现在?建来?),一会儿说将来可能适合。到底想表达什么?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你没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王阳明被作者当年明月排名为明朝第一人啊。王阳明以前在内地不知名,因为他的“心学”是唯心的,跟唯物主义抵触,估计老蒋对他的追捧也是一个原因。
我对“心学”一点兴趣都没有,老蒋和当年明月之类对他的过度追捧实在有点让我恶心。但王阳明本人确实算了不起的。呵呵,歪楼了,不好意思。
哦,既然你红口白牙的说不是指我,那就让其他“脑子都不动就自以为是的否定核能”的人去担心吧
看不懂看多两遍,觉得nonsense就不要看了,省你脑细胞
——————————-
那书没看过,王阳明知道点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不考虑极端保守和激进者,其实现在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都是观望。
我是倾向乐观的。一方面科技继续进步,另一面石油能源越用越少。夸张地说,有一天石油超过500美元的话,许多国家马上核电站遍地开花。而且我认为,以新加坡的其实交通工具是可以实现大部分不用石油而用电的。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您这个笑话也闹得太大了一点。
电怎么来的?这个问题都没稍微想一想,有点不适合了
核电不适合于想日本那样的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不过他们居然上了,没办法,经济那么发达,被迫无奈啊,不然怎么去赚全世界人的钱。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你说的笑话点在哪里?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总体来说就是能源。电本身不是源,还是要化石能源。太阳能当然也可以,不过,暂不现实
日本建核电站没安好心,一解决电能问题,二是提炼制造核武器的原料。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电力是二次能源,相比石化核能等能源是一次能源来说。目前最主要的发电形式是水力发电、火力发电(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发电。提高核能发电可以减少对火力发电的依赖。
石油的消耗,其中用在燃料的用量是最大的一部分。所以,减少交通工具对石油燃料的使用而采用电驱动,能减低对石油的消耗。虽然发电本身也需要消耗石油,但用石油发电只是占其中的一部份。如果提高核电的比例,那么对石油的消耗可以进一步减低。所以交通工具用电来取代石油燃料是公认的一条环保方法。
以上都是常识,我觉得我前面说的没有什么错,就算说错了也至于被你用“笑话”一棍子打死吧?你在某贴子回复出租房子家具折旧也可以扣税这样明显的错误,我有说你是笑话吗?
顺便一提(纯粹是善意,请勿介意;如果介意,你说一声我删了),你不是财会背景的吧?对税务不熟悉的话,还是少说一点吧。税务是严肃的话题,误导别人就不好了。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说起笑话,你就想到棍子,滑得够快的 :lol
“所以,减少交通工具对石油燃料的使用而采用电驱动,能减低对石油的消耗。“ 你还弄不明白?采用电驱动就能减少对石油燃料的使用?那电从哪里来?你前面不是还是说了是从火力发电而来?自己互相矛盾嘛。
不要跟我说新加坡现在跟风力、水力发电有关
灾难面前,大家心平气和、相亲相爱点好吗?
即使世界末日,大家也要开开心心的呀~
不要因为一句两句话就上火,
同样的意思 也尽量用不具攻击性的词汇来表达,好吗?
相信各位才子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有的。
文字用来传递客观信息,不是用来伤人的,何况是同胞~
言归正卷,似乎能源问题至今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呀
一个是不可再生能源的销耗,
一个是安全问题。
利用水力、风能、太阳能,技术又达不到。
东京的自行车卖断了货,看来必须进阶到人力驱动,燃烧脂肪能的时代了~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核电可能是必然。因为,本身,所有的能源,其实都是来源于核能。日本那个东西已经说有四十年历史了,确实老早该淘汰了。在那种环境下,勉为其难。
万物生长靠太阳啊!
说起自行车,真得很好。不过,新加坡确实是没有办法,一直热着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1)在全岛公路网边,空一点出来,搭有盖长廊,专供自行车用。
2)每隔一段设个站,立体的多层停放自行车,大家刷卡,随用随取。
3)钱嘛,纳税人的用一部分,充值卡充一部分,
4)神马妆艺大游行、国庆庆典就不烧钱了,
把钱用来铺自行车网,修海堤、提升排水系统,和天灾预警系统。
【转贴】核辐射大扩散
日本核灾难,正向国内外全速扩散。在 311大地震中重创的福岛县第一核电厂,继 1号和 3号反应堆日前连环爆后, 2号和 4号反应堆昨日也连环氢爆,令周边辐射水平狂飙至相于正常人 200年的吸入量。辐射尘更吹到 250公里外的东京,令当地辐射量一度超标 20倍。加上 2号反应堆炉心可能已经熔毁,一场无声、无色、无臭、无味的大灾难,可能已爆发,专家指最坏情况是导致数万人患癌死。由俄罗斯到菲律宾,由香港到台湾,由中国到美国,人人绷紧神经。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六座反应堆,现在全部有问题。 1号反应堆在大地震翌日(上周六)因冷却系统失灵,引发氢气爆炸后, 3号反应堆前日也发生氢气爆炸。 2号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也全废,核燃料棒两度完全外露,令部份炉心处于乾烧状态,到了昨晨 6时左右发生氢爆,自卫队防化部队和大部份核电厂职员随即要撤走。
专家指,当燃料棒持续完全外露数小时,整支棒就会完全熔毁,届时核燃料会掉到反应堆的底部,变成一个超级高温熔池,最终破坏反应堆的压力缸,导致大量辐射洩漏。东京电力公司承认, 2号反应堆核燃料棒一大部份可能已熔解,可能崩塌,现正检查最后一道保护防线──反应堆的容器有否裂开。
昨日 2号反应堆爆完,在大地震前检修的 4号反应堆也发生事故。它的炉心没有燃料棒,但存放了使用过的燃料棒。昨日储存槽温度突然上升,令氢气积存爆炸起火。火势扑灭后,发现外牆炸开两个 8平方米的大洞。
昨日两次爆炸后,核电厂 3号反应堆外的辐射读数,飙升至每小时 400毫希( millisievert, 1毫希等于 1,000微希),是正常人 200年的吸入量,约等同照 8,000次 X光。世界核子协会指,一年内接触超过 100毫希辐射,可能致癌。令人担心的是, 5号和 6号反应堆的冷却系统也出问题,温度正在上升,当局正密切监控。
辐射很快就飘到首都东京,昨晨 10时至 11时当地侦测到 0.809微希( micro-sievert)的辐射,正常值是 0.035至 0.036微希。虽然未至于影响健康,但东京空气中发现核裂变时产生的碘和铯。有市民听从当局呼吁,戴上帽子、口罩、围巾、手套外出。东京辐射超标四小时后,回落至 0.075微希。
东京周边地区的辐射量更高,茨城县较正常高 100倍,北面的埼玉县是 40倍,关东地区的枥木县是 33倍,神奈川县川崎市则超标 6倍,美军第七舰队母港横须贺和另一军港佐世堡都验出辐射超标。
首相菅直人昨日亲自开记者会表示,四个反应堆都洩漏辐射,「辐射度似乎很高,而且有很高的机会更多辐射会洩漏出来」。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也承认,辐射量已达危害人体标准。菅直人封闭核电厂方圆 30公里地区,敦促居民留在屋内关紧门窗。
国土交通省也发佈禁飞令,除执行救援的飞机外,其他飞机禁止进入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 30公里上空。截至昨日,有 150人要接受辐射监察,当中 23人接受了辐射清洗程序。
法国核子安全局昨日将日本这场核灾难,由第四级上调至第六级,仅次于最高的第七级,是自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尔( Chernobyl)七级核灾难以来,最严重的核危机。核安局局长拉科斯特说:「我们显然面对一场灾难。」
当年切尔诺贝尔核电厂洩漏的辐射度,是福岛的 500倍,研究显示,接触 1,000毫希的辐射,会令人出现恶心、呕吐等辐射中毒反应。接触 5,000毫希辐射的人,半数会在一个月内死亡。有美国专家指,日本核危机最坏的结果,是导致「数以万计人患癌而死」。菅直人「我知道人们很担忧,但我请求你们冷静」。他又鞠躬道歉,强调会设法去阻止辐射扩散。日本已要求美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处理核电厂事故。
评估辐射外洩对环境的损害,主要视乎风向。昨日福岛第一核电厂风向是由东北方吹往内陆,气象厅估计今天风速会增加,以每秒 3至 5米向南吹。但风向随时改变,令这场核灾难造成的影响难以估计。而俄罗斯昨指在海参崴和库页岛都有辐射提升。
日本今次承受地震、海啸和核灾难三重夹击,灾情深重,但专家预测,日本日内再有高达黎克特制8级的大地震和海啸,若预测成事实,日本灾情更严重。静冈昨晚发生 6级地震。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走路都热,骑车不热死啊。是去上班唉,不是玩玩。除非以后大家都一身短打扮,呵呵。
至于天灾,那是防不了的。如果有海啸,新加坡肯定没了。不过,新加坡运气好,没什么天灾。台风、地震都没有。也就乌节路淹点水而已。好地方啊,就是太湿热
刚看完新闻,可怜的日本人。但愿各国政府能通过这件事好好想一想。
现在离开电无法活了。怎样才能省电呢?这里冷气开那么低高点不就行了。还有晚上组屋特亮,各个地方减少几盏灯全国就会省很多电。
骑脚车是好,可太热了,骑不动,太远了。
有时候想为什么经济要发展那么快呢?一定要赚很多钱吗?少赚点不行吗?慢点发展不行吗?是不是我们太贪心了?
新加坡的道路系统不适合自行车,改都改不了。2 边空一点出来?这只能想象中了,你自己在学开车,你应该知道靠边的道还有多少空的余地,改建人行道是个相当大的工程,这不只是加宽人行道那样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相应的地下基建全部得移位。
其实不要看到电影里面欧洲那些人骑自行车觉得他们很环保,全欧洲把自行车当作主要交通工具的地方其实很少,以前出差跑遍了西欧和北欧,去过的地方除了阿姆斯特丹是全城通用自行车,其它地方都极少看到骑车的人,有的话也只是休闲运动的,更别说用来上下班了。公路系统越发达的地方,越不容易接受自行车,因为那些道路系统都是为汽车安全设计的。
唉~不说了,脑子不够用了,想不出招数了
批评比建设容易呀~
大家多想想建设性的建议吧~
还在聊啊
顺便说说,大家在看到化石燃料的前途的时候,也要注意核能也不是可持续的。
事实上,适合核能的原料也十分有限,印象中之前能源机构的评估,铀原料也就差不多20年后耗尽。说不定比石油更快:L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这个贴子是讨论什么?核电站。我说新加坡交通工具可以大部分用电来取代用石油,之前有说到了假如石油大幅涨价和建立核电站的事情。前面我和其他人讨论了半天,你半途插进来难怪会断章取义。论坛里就怕看帖只看一部分的人。
退一步说,火力发电包括石油燃料没错,但也包括天然气和煤呢?天然气和煤比石油经济吧?再退一步说,石油用来发电和用来提炼汽油,应该有所不同吧?石油的成分很多,用来提炼汽油的应该比用来发电的贵吧?这些细节上的东西我确实不清楚,但事情不是”交通工具用石油,发电也用石油,所以交通工具用电来代替用石油就是笑话”那么简单的吧?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科学家和汽车公司还在研发电驱动汽车?当然现在电动汽车确实还有很多缺点不足以取代用油汽车,但理论上电动汽车是应该比用油汽车相比下有一定优势,不然谁会投钱研发?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我说新加坡交通工具可以大部分用电来取代用石油”
我还真不好意思断章取义。就看你这句话就知道你还是没弄懂。电怎么取代石油?核能取代石油还差不多。电本身可以来自任何东西。
含糊不清,还说别人断章取义。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这些细节上的东西我确实不清楚,。。。
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为什么科学家和汽车公司还在研发电驱动汽车?
兄弟,你是真的没有搞清楚。等你能回答这个问题了,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你说的用电来代替石油的不妥之处了。
新加坡愿意建就建吧。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没有太阳,一切都是浮云。
不错。“万物生长靠太阳“ 肉麻了一点不过说的真的是科学真相!说到底,只有核能
所以,最伟大的还是爱因斯坦。他的那个方程式告诉我们,能量就在于质量,我们身体的质量所蕴含的能量就足够点亮地球了,呵呵。
那个方程式不是很懂。但是身体的质量来源于食物,植物的成长来源于太阳的光合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太阳晒出来的,也就是说是太阳能的转化而来。
我幻想人类能不能在大气层外安装太阳能电池,把收集到能量通过某种渠道送到地球表面。呵呵
回复 魅力S射 的帖子
太阳能输送太难了.以前谈过微波传送,不过应该不靠谱
太工业化了, 什么都要能源, 传统能源又有负面影响
这地方一颗Bomb都他妈够呛,还要建核电站那他们不是“没揽子找茄子抵了”。
目前研究倾向于利用叶绿素采集光能。
我立刻就搬走。核泄漏可不得了。
现在的核电站技术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安全性相当高了。未来的核聚变电站发电量大幅提高,可对环境的影响极小危险性几乎为0!
未来20至50年内 新加坡不打算建核电厂
发展核电厂的计划是项长期计划,新加坡不打算在未来20至50年内兴建核电厂。
国务资政吴作栋昨晚应邀同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生进行对话时,有人对日本福岛核电站在特大地震引发特大海啸后发生的核辐射事故表示关注,还担心邻国如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会继续展开兴建核电厂的计划,因此问他新加坡该如何劝请邻国政府打消兴建核电厂的念头。
邻国决定建核电厂前 相信会做周全考虑
吴资政回答时说,他相信邻国若真的决定兴建核电厂,事前一定会对核电厂的安全作好周全的考虑。
“直到邻国的人民对政府所采取的所有安全防范措施有信心之前,他们不可能会同意本国政府兴建核电厂。”
至于新加坡的情况,吴资政说发展核能发电对我国来说是一项长期计划,目前还在研究相关的技术、风险和安全问题。他估计在未来的20至50年内,新加坡不太可能落实兴建核电厂的计划。如果邻国决定兴建核电厂,那它们的宝贵经验也可供新加坡借鉴。
他坦言尽管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其他替代能源如太阳能,但核能将继续保持作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此外,核能的使用也有助减缓全球暖化现象。
完整报道,请翻阅02.04.2011《联合早报》。
新加坡不建了?这个消息很好呀。
本来就没说要马上建。吴只不过重复了一下李以前的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