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太多,最大问题就是用用英文的教学方法学华文。比如教拼音,以拼音阅读。这完全是如同英文学phonics学单词一样。让我想起国内当年学英文的情形。课本的安排也不科学,看看人教的教材,内容丰富又循序渐进,完全可以搬来用,搞不懂,本地为啥还要化力气自己写三流的教材。
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事倍功半。目前这教材,这教法,学生学得累,还不见得学到点子上。前几天我看到一本中三高级华文课本上居然有加注拼音,那个字是“撕”纸的撕,心里觉得奇怪又不是什么生僻字,干嘛加拼音。再翻翻,很多字都有加注拼音,令人惊讶!那课本可是牛校用的。唉,感觉高级华文和国内小三的程度差不多。得自己给孩子加油了。是吗?今天给孩子报了学拼音的补习。看看他们用什么教材。拼音也需要补习吗?补习就是课外课啦。本地人的母语不是华文。。补习是肯定的了。就像我们的母语不是英语。英语我们也另外补习。。但就是不知道哪种教学方式比较科学。。。我认为不应该抱怨。相比其他科目的老师,华文老师中认真负责的比例实在太高了。有可能自身水平不够,但真的苦心钻研,对学生认真负责。目前小学的教材就是和人教合编的,挺好的呀这都哪跟哪呀,老师卖力和抱怨教学方法和教材关联系数高吗?就象你想吃炖猪脚,厨师不识猪脚但是卖力得炖了两天马蹄子上来,吃得痛苦嘛?好在哪儿?
楼主,读书就像爬山。只有你们到达了山顶的人才知道原来小丘那么的矮。一般学生的华文不行,所以看到小丘似的教材就认为很足够了。
就如同中国的英文水平不行,所以看到新概念之类的垃圾教材就认为很足够了,很值得背诵。
实际上,新加坡教育部里的华文教材组也不想,但你认为有办法吗?
一切都是相对的。即使今时今日的国内语文教材,难道就非常好吗?随便让古代的秀才看见了也丢人⋯⋯
教育的普及,就代表精华的淡化。这是将学问大众化的一个后果,我想。
再,把教材弄“难”了,学生就学不进去,老师就要吃力不讨好,老师也是人,是人就受不了⋯⋯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