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25/12/2010《联合早报》
越来越多孩子未入学先补习 本地学前预备课程红火
(2010-12-25)
陈能端 报道
为了替孩子争取更多的优势,越来越多家长不惜下重本让孩子报读各式小学预备课程,补习中心的生意红火。
接受本报访问的补习中心都表示,本地家长大多认为小学教育是奠定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有好的起步就要做足准备。因此,报读补习中心的学前孩童有增无减。
肯特岗补习中心(Kent Ridge Tutors)主要为五六岁的孩童开办英文、拼读法(phonics)和珠算课程,而根据家长选择的课程及上课次数,收费介于每月100元至300多元。中心总经理黄伟强受访时透露,和去年相比,报读这些课程的学前孩童增加了一倍。
黄伟强指出,和深广课程不一样的是,小一预备课程侧重教导系统化的知识,目的是要让孩子熟悉主流体制的教学法和测试框架。比如说,英文课会教导孩子基础文法、理解问答和写作知识。
黄伟强说:“虽然孩子已经在幼稚园上课但家长还是觉得不够。这是因为幼稚园的环境比较轻松,强调从玩耍中学习。补习中心就比较接近正式的课堂,学生可以提早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上了小学就不会有适应的问题。”
Lynn Tuition Centre也有相同的趋势。中心主管黄有斌表示,过去五年,报读小一预备英文和数学课程的学生增幅介于50%至80%之间。此外,为了应付家长的需求,中心两年前开始针对学前孩童和家长推出短期课程,向他们传授小学教育的入门知识。
黄有斌解释,年轻家长的教育程度虽然比较高,但不表示他们懂得有效地教导孩子。另外,随着小学教育的演变,家长以前熟悉的课业内容也和现在的孩子不同。为此,Lynn补习中心举办了主题多元的工作坊,不但教导孩子数学或语文,也把教学技巧传授给一同来上课的家长,协助他们在家中自行督促孩子。
黄有斌说:“虽然教育部将减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考试频率,但家长仍然很在乎孩子的学习进度,所以对补习的热衷没有降温。”
小六会考后继续补习
未上小学的孩子为准备上学参加预备班,刚参加过小六会考的学生也不敢怠惰,趁会考结束后的假期,继续补习。
成立26年,在多个地点开班授课的美威士补习中心(Mavis Tutorial Centre)营运总裁徐文山告诉记者,小六会考后继续上补习课的学生也有日渐增加的现象。即便是圣诞前夕或是圣诞后的节礼日(Boxing Day),学生都照常上课。
林凯均(12岁)一个星期就要开始中学生活了。他从本月起重新回到美威士补习中心上中一数学课。昨天,他和数位同学准时出现课堂,根本没有因佳节氛围而想“逃课”的意思。 他说:“我是独生子,假期一个人和女佣待在家里很闷。玩电脑游戏也玩腻了。回来上课可以为中一做好准备,和朋友在一起。”
除了担心孩子在家中无所事事,一些家长也认为假期补习可以帮助孩子减少面对新课程时的恐惧。
徐文山说:“其实中学和小学有很大的差别。一些孩子在小学年年排第一,但到了中学,和其他资质相同的学生一起竞争,就没有那么容易脱颖而出了。家长担心孩子没有办法适应,所以假期也让他们继续补习。”
实在是太超过了~~~
拉着正在电脑上看the mentalist 的儿子看这个新闻 意思是要他见识一下
结果 被鄙视了~~~
又仔细看了一遍新闻
嗯,只能说
没有最强 只有更强~~~
回复 春满月圆 的帖子
我在中学生中作过统计,
自愿在假期补习的少过10%。多数是家长要求的~
那些要过O-LEVEL/A-LEVEL的,自己应付不来,迫在眉睫了,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至于幼儿,哪里有自己选择的余地呢?都是家长安排的~
学前补习,到底补还是不补?
疯了
学前补习 我觉得很没必要~~~
人的一生 有那么长的时间学习
才上幼稚园 就得补习 也太那个残忍了~~~~
关于上小学后补还是不补的问题 我觉得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
如果孩子比较自律 (虽然这个比率应该不高) 且比较有天分
那么 像米版那样放养 当然皆大欢喜
省功夫,省银子,省纠结~~~
但是,在新加坡明火执仗的精英筛选教育体系中
和我一样比较纠结的父母 却不大容易做得到~~~~
我自己的孩子小一才来新加坡 我妈坚持要他在中国完成两年幼稚园教育
说是要他先学会利索的中国话 在学英文不迟
现在看来 真没什么不好~~~
所以 孩子来新加坡入学后 我就找了一个英文补习老师
一个刚刚考完中四O水准 等待放榜的学生 也是我的学生~~~~
关于补习老师 我是这么想的
我不要求他的水准多高 资历多深
但是他得有孩子缘 喜欢小孩 会哄小孩~~~
想想看 小学的英文 只要是正规的中学毕业出来 肯定可以教 ~~~
这个补习老师 曾是我的学生 非常阳光,可爱,开朗的一个女孩子
有一个比我孩子打一岁的弟弟 她在家也教弟弟~~~
事实证明 她非常胜任当我孩子的老师
补习时 他俩常常在房间里笑成一片
一二年级时,她给我孩子介绍了很多卡通 ,neopets 网站,有趣的英文故事书
她学过画画 我儿子最讨厌画画了
差不多一二年级的很多画画功课 都是他这个补习老师帮他画的
小五的时候 这个小老师又介绍小朋友玩face book上的pet society
他们俩经常访来访去 赚金币 然后买家当, 互评对方小屋的装饰~~~~
所以 小朋友很崇拜他的这个补习老师,很喜欢她
每次都盼着拜六 当然 ,也是为了等他的小老师又给他带来了什么新鲜玩意~~~
六年弹指一挥 除了这个小老师 小朋友没有进过任何补习中心
如今 小朋友小学毕业了
他的小老师先进poly 后进nus 今年也要毕业了
我家小朋友的运气真是不错啊~~~~
确实太残忍了,小小孩子,首先还是成长。在快乐中成长。有那么多东西要学有那么多课要上,哪里快乐得起来?除非那个孩子是受虐狂。想想自己小的时候,是喜欢玩呢还是喜欢上课?
我是放养啦。因为我家少爷的口才了得:“除了读书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人一生,不是只有读书只有学习一件事情。那些除了读书除了学习就啥都不会的只能说是一个书呆子。人家诸葛亮说了:事事略懂一点,生活精彩些。”
新加坡的补习概念跟国内有些不同。
以前我以为弱课才补习,新加坡是好也补,希望更好,不行的也补,希望补到行。
还有新加坡小学时半天制,如果父母工作,很多孩子在家就混日子,而且学校教的浅,考试考得深,加上多数父母不能教自己的孩子,补习中心很多老师、医生、律师的孩子啊。
看到这个帖子,我想起了刘丹燕的一段话。大意是:
美国的小学生上课,有时就是在山坡上打滚儿,和老师在画板上涂鸦。。。他们真是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但是每当他们和亚洲孩子竞争时往往是一败涂地。。。
可是,我那战无不胜的女儿(作者的女儿)啊,没有童年了。。。
据说
最幸福的孩子还不是美国孩子
是荷兰的孩子~~~
一样~~~
也是到了新加坡后才知道
补习的 不仅仅是成绩不好的学生~~~
有个顽皮的男孩不知为何,
总喜欢指着一个五岁的女孩子告诉我:她是我姐姐.
我对女孩说:你很讨人喜欢呢,连小恩都喜欢叫你姐姐.
女孩不领情:我累呀,不想讲话,等下我妈要接我去学芭蕾舞了……
我女儿今年也是小六,去年年底假期我还是带她回国,历游深圳、广州、衢州、兰溪,最后回到杭州,整整五个星期,元旦回来的。我们每天睡到10点,然后就是吃喝玩乐,还养了两天的小狗,实现她的梦想。本来雄心壮志计划要参加国内小学的课程,大补华文和数学,可是一回去,立刻发现自己全身心的放松,绝对不想再坐进课堂里,回来都胖了几公斤,可是精神也好了很多。
而我妈妈留在新加坡,她的朋友听说我们回国,立刻瞪大眼睛:“明年小六还回国?!我孙子参加了假期补习班,每天上午都要去!”
我真是无语。
每年假期回国是我们的固定节目,也是最期盼的事。我女儿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乐不思蜀,影响回来的学习。
是谁说过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绝对赞同,我儿子也是每年假期都回国,把我们的口袋烧了一个又一个的大洞。可是还是值得的,几年间,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看到的,感受到的,绝不是每天窝在补习班的孩子所能比拟的。
人家诸葛亮说了:事事略懂一点,生活精彩些。”
诸葛亮真说过这话?那一定是骗人的,怕别人更努力,超过他。:lol
他可号称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料人和,而且全都不只略知一二而已啊
So,这话怕是你家少爷忽悠你呢吧;P
但是每当他们和亚洲孩子竞争时往往是一败涂地。。。
但这只是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啊
随着年龄的增长,美国人可是渐渐占了上风的
看看美国大学的数量和质量;再看看美国学生读大学时在干什么,中国学生读大学时在干什么。。。
似乎是明清时候的那些才子们说的,我也只记得大概,就是说不学些风花雪月的风雅之事,无以遣漫长无聊之生命.
最典型例子是袁枚,什么都懂一些,随园食单也是烹饪界精品了.
但这话器宇听上去就不大,不象是孔明所说.袁枚官当得不错,富家翁也做得好,成就是远不及才华的.
我姐姐说她读博的时候,她的导师(是那行的大牛)常对她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每天早上起来,都要想想我要做点什么对人类对世界有贡献的事情。她倍觉压力,所以一毕业就放弃了导师推荐留在学术圈搞研究为人类做贡献的机会,毅然奔工业界混吃等死去了。
昨晚一直想这个问题无解。做人家的父母,到底是希望孩子以后衣食无忧,快快乐乐平平凡凡过一辈子,还是希望他有远大理想,然后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地成就理想呢?
和菜头说天才必有出路,笨蛋无药可救。我们此等中人,才有这种庸人之扰吧。
我至今都在和孩子试探一条自我提升,无需补习之路。我家老大成了我的白老鼠,不过他乐意做我的白老鼠,为自己不补习还能学得好而自豪。去年小三第一次参加UNSW英文写作比赛,从来没去过任何英文补习的他,凭借一贯的读书习惯和自己背诵范文的基础,拿了top 2% Distinction。
呵呵,
别人的孩子不知道
我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希望他衣食无忧,快快乐乐过一生~~~
自己有时间
又有能力教
当然最好啊~~~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妈妈说的话可以质疑
同样的话
老师说的是圣旨:lol
回复 xuemei166 的帖子
呵呵,真是这样
昨天看金城武和梁朝伟的,里面金演的诸葛亮说了这句话
狂汗.小孩子们很自然把电影当真的历史来看.我还是很难相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先生会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