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各种因素,个人认为今年春节过后,新加坡的公寓极有可能会有一波量价齐升的整体表现。
仅属个人观点,大伙可以拭目以待。
请教一下是什么因素呢?
1。利息低。
2。新加坡经济回升并稳定发展,长期暂时向好。
3。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等有钱的买家一直潜~伏着(或许这条才是至关重要的)。
4。本土人士的刚性需求,包括买不到HDB的或不甘长期住HDB已有点小积蓄的。
5。参考去年三四月份的轮动,春节后都是诸位投资理财的高峰期。
6。谁都是明白人,美国印钱危机转嫁造成全球通涨,惟房地产与黄金了。
还有其它诸如此类的,因此个人认为三四月份新加坡公寓有可能新一轮的量价齐升。
如果三四月会涨,为啥不要现在买,要等到春节后呢?
并不覺得新加坡房產價格會大起大落。
利息并不是會長期穩定不變的。
回复 sysg 的帖子
倒不是说大起大落,只是相对现在,或者说相对于现在公布的去年12月份的成交量价,会有所上升。
今年的大选,平衡各方的利弊后,相对房价,影响不会大。
呵呵,怎么把2010年的形势放到今年了,不知道去年还是促防衰退,今年的论调全世界都在保民生了。不是忽悠就是误导吧。
今年的形势就是求稳了,如果有大波动,立马就会有政策出来了。
忽悠也好,误导也罢,仅是一家之言,诸位都是聪明人,千万别把我这贴当作投资指导。
仅是一家之言而已,我都说了,拭目以待嘛。
楼上的我有点言过了,新加坡政府一定要把泡沫控制在可控范围的。小国即使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但一旦形势逆转,很容易受到攻击的。
回复 Irene在路上 的帖子
如果楼主的意思只是成交量上升,价格上升,这样的话,你改改措辞可能比较好:)
量价齐升,给人的印象就是成交量大幅上涨,伴随价格上涨。估计,大家在股市混多了,会有这种概念。
回复 Irene在路上 的帖子
3。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等有钱的买家一直潜~伏着(或许这条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点肯定错了。这些一直是在那里狂买不止。高档私宅,估计20%是这帮人
个人认为,量价齐升主要是区别于上涨和缩量上涨而言
难道说,股市里的量价齐升不能运用到楼市中?
我想表明的意思,有量也有价,量推进价,价升后,大伙更喜欢一哄而上。
同意楼上的纠错。
不过我想表明的潜伏,是830后这段时间,他们中的少部份人,或多或少谨慎观望中,一旦揪中时机,出手肯定是短平快了。
有可能!
回复 Irene在路上 的帖子
当然可以用,只是意思大家明白就好:)。
要不然,3,4月成交量涨了10%,在楼市而言当然算多了。不过,到时要是有TX出来说:“10%也算量价齐升?”,因为在他看来“10%实在不算放量”,那就没意思了嘛。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突然就拉涨个10%不可能,但最高涨个3%、4%并不是没有机会。
回复 Irene在路上 的帖子
所以我是想elaborate一下嘛,不是抬杠
因为,你看,就是讲楼市,一般那些“砖家”啦,评论员啦,用“量价齐升”的时候,都是指比较大幅度的成交涨幅。因为这些术语都已经用来表示不同的pattern了,报纸上不断地重复,所以难免话语的定义权已经在他们手上了
摘录几条让你参考吧:
“在8月,深圳楼市也出现了量价齐升的局面。8月份的销售均价环比上涨5.8%。成交量环比也增长了83.47%”。。。。
“2010年11月30日 … 本周新房成交套数为692套,环比上周上涨了13.63%,成交面积6.08万㎡,环比上周上涨3.19%。”。。。。。
“11月楼市量价齐升集美成交量较上月增近2倍:11月全市住宅总成交2043套,交易量比10月的1938套蹿升105套,环比涨幅达5.42%。同比08年11月的790套,暴涨158.61%。”。。。。
感觉难说。如果价格不上,他们会随时甩货。
今天的新闻,不光是高档私宅,整个私宅,外国人购买已超过20%:
海外买家买下更多本地房地产,2010年的比例是24.7%,09年是21.8%。在第四季,中国籍买家成为最大的海外买家,而在2010年所有海外买家排行榜上,中国籍买家仅排在马来西亚买家之后。
起码今年内,新加坡房产被甩货的可能真的不大。
受到警告
ID snakegao 在投资版恶意表情符号灌水,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