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早报[email protected] 随着政府在今年1月推出了历来最全面的房地产降温措施,2月份的转售组屋现金溢价(COV)也随之下跌。 本地一个记录房地产交易的网络平台SRX(Singapore Real Estate Exchange)最新出炉的2月份预估报告显示,转售组屋在2月的现金溢价中位数为3万2000元,比1月低了3000元。这也是自2012年9月以来最低的现金溢价水平。 至于今年2月的转售组屋中位价格则降低到45万元,比1月的46万元低了2.2%,这也是去年9月后的最低水平。组屋中位数租金水平维持不变,保持在2400元。 溢价是指组屋估价和卖价之间的差距,它也常常被视为组屋转售市场的晴雨表。 ERA产业主要执行员林东荣说:“随着买家向银行借贷的每月偿还贷款比率(MSR)下降到30%,向建屋局借贷的顶限降低到35%,这限制了买家获得更多贷款,会间接影响买家偿还现金溢价的能力。” 他预计组屋现金溢价今年会继续放缓,到年底可能降至2万元。真要降到2万那群本地人又要叽歪了差不多
新组屋的价格比转手价低得更多了,因此,等进入市场,必然压低我就喜欢他们jjww的。这个的确是这样,而且新的组屋在接下来几年会大批量入市,根据政新的组屋只要4年的收入,这个明显比二手便宜一大截,而且住别人住过的房子总是怪怪的,什么阿隆,凶宅等。我的一个朋友在东部买了一个二手的屋子,经常受到阿隆威胁,小孩子都经常半夜哭的厉害。问题是所有人都有资格买新组屋的吗? 新组屋建好得等三五年,所有人都愿意等的吗?对于PR而言,有个5%的quota,即使造再多的BTO,对于PR而言完全忽略不计,本地每年新增公民人口跟PR人口相当,但是只有5%的满MOP的BTO对PR开放,
本地人跟PR是完全两个不一样的市场。
如果一个卖家能高价卖给PR,他就没有理由因为遇到个公民买家而降价。除非PR变少了。不需要所有人,只要一部分就足以影响市场。
市场是供求关系决定,求的人少了一部分,那就必然供的人会降价(同样,不需要所有人,只要少部分就足够了)
至于时间,确实是问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些需求会提前或滞后了,预期值也会随着波动了是的。只要部分需求推迟或改变主意,就足够了降温政策出来后,COV降价不可能这么快。最快也要7月份以后才能显现。而且绝不可能跌至2万,它要有一个循序渐跌的过程。
而且,对于有刚需的PR来说,近两月市场供应量突降,找不着货源,组屋成了紧俏货,尤其是成熟组屋区的COV怎么可能会降?这个溢价降低没任何参考价值。也许pr都因为5%的税,手上现金不够,就只能去找更便宜的房子了,所以统计上就下降了。转自huasing.org:
在本地,过度借贷是稀松平常的事。
一旦利率上升,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一旦出现连锁反应,某些正常借贷的人也可能被迫卷入漩涡。
政府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
在以前,本地经济增长迅速,人口大量增加,房屋缺口却很大。房价上涨压力巨大。
另外一方面,政府为了控制通货膨胀,维系强势新币,新币对美元再攀新高峰。2012年升值6%,恭喜各位了!
还有本地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三个因素叠加,其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大量的房子已经造好或者正在建造,外劳政策缩减,经济几乎停滞不前,未来也不可能有大的提升。
美国经济复苏,部分资金回流造成新币下跌。今年以来似乎已去了1%以上。
美国停止QE的可能性增大,本地利率已经开始上升动作。
三个因素叠加,会是什么效果呢?
我或许预测不了其幅度,但是可以期望其方向。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