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满六个月申请,1月24日网上查杯具,还没收到信(不知会怎样白乎)。
本人条件:
p2,本薪5500, 全家一起申请,老婆孩子在国内。
没有pr,不想让家人过来冒险,何况老婆在国内工作稳定。孩子上学环境也还好。
其实看了很多帖子也觉得希望不大,不过被证实还是有点失落。
本来这次是想打算让孩子过来读书的,现在打算回归了。
时机啊时机
来新时间太短! 家人也未来!
pr对你现在没有必要! 给了pr,对你来说,是你多了种选择,对新加坡来说,是多了风险。
回复 oldengineer 的帖子
无论批准信还是据信,都是标准格式的套话,不会说拒绝原因的.只会说经评估,很遗憾你的申请没有通过,你可以用现有准证继续在新加坡工作之类的.
楼主别灰心啊,新加坡作为移民国家最不好的一点是,移民没有长期的制度和政策,灵活性太大,太随意了,而且不公开透明。但根据新加坡华人出生率只有1.02,新加坡放开政策是迟早的事,目前的收紧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而目前的PR政策也很难持续,因为公民的数量得不到相应的补充。
08年政策有可能象96年租屋政策(目前采用BTO)一样成为移民政策的一个案例。
其实,没有太明白楼上的意思,楼主如果申请成功了PR,为什么新加坡政府会多了风险?不知道是那些方面的风险?时间短、或者说专业不是新加坡目前非常急需的,应该才是悲剧的主要原因。
风险就是每年有大量的pr并不留在新加坡,只视pr为跳板或机会,新加坡对他没有丝毫的向心力。。。。造成pr数字的加大,国人的埋怨,对新加坡没有创造任何收益。
现在这个时候,这不奇怪!
更正一下:是多吸收多依靠世界上的高层次高素质的移民。 你太自我了,太多中国移民未来也会带来社会问题的,当然如何保持华人比率是个伤头脑的问题。
又是你的想象。1。美国的华人比例并非在前五名,中国移民远高于其他国家。
2。你的观念还是老子英雄儿好汉,日韩经济好一些,但绝非高素质的人才都在那儿,作为新加坡,能把附近的华人高学历的吸引到一些就够了,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台湾,香港等等,中国的太多未来一定会社会问题,记住这话。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炒作移民问题是一直存在的。但所谓抢工作之说深究起来并不确实。新加坡招收的外籍人做的工作大多在这两类:一是要求高学历新加坡本地根本供应不足,一种是薪水低工作环境差本地人根本不愿干,其实这两种情况根本谈不上与新加坡本地人抢饭碗的问题。
移民没有长期的制度和政策,灵活性太大,太随意了,而且不公开透明
—你这是说的新加坡么?
不是么?政策放松的时候,没一个标准,严格的时候,也是没有标准。民众都是从批准的个案来推测当前的大概尺度。不象其他移民国家,每年具体多少名额,给出个标准让你做评估,
和你讲话,很辛苦。 美国的移民政策还是你的想象,如美国要以高学历做为标准,即使没有人告他歧视,她也不好意思讲平等民主了。美国低学历的移民超过每年移民的50%,中国籍的也差不多,不管以什么方式去的。 你只看到日本等国的表象,现代日本年轻人你没接触,记住: 经济不决定素质,素质可以决定经济。经济发展有更多因素决定。
另外,看来你太用脑了,没有看看环境,知道多少台湾人和香港人来新发展吗?!你也忘了,香港人来新比中国人更强的是英文,你真的认为在新加坡华文比英文有用? 又在骗自己吧。
不论往哪里移民,实际上都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新地方比老地方生活或者其它什么方面好,才会有吸引的动力。香港、台湾还是韩国和新加坡相差不算很大,愿意背井离乡的人当然就少了。中国大陆的国民收入即使达到台湾的水平,愿意移民的人数也会大量减少,其实国内现在年轻人愿意出来比十年前已经大大减少了。
这就对了。台湾和香港移民很少去做工程的,以主要讲华文的工程项目来看高智商高素质的人才,太片面了。
还是你的想象。新加坡和香港澳门基本差不多发展水平,但你知道香港的生活环境和紧张程度吗?欧美的华人机会大过新加坡?电子业在向中国转移,很多部件从中国来,工程师也是,不光英飞凌,特许,联华等等。但未来向东南亚转移后,情况还会改变。你还没明白晓林的话,你真的以为华文是新加坡的主流,或讲一句可能伤大家心的话:在新加坡主流意识中,华文是新加坡高素质人用的语言?以至于香港人因为新加坡用简体华文,放弃来新加坡?
这楼歪的
看来你来新日子很短,和你讨论,没有意义了。
新加坡华人骨子里的根髓中华文化,这种话你也敢断言???!!!基点不一,不用谈了。
谢谢,我不敢说。
楼主现在只是时机不好,
前几天老李不是说新加坡出生率低了么,
华人的比例肯定是要保持的,新加坡人的饭碗是不能被威胁的,
已现在这个出生率,很难想象,如果一直这样维持,不引进移民,新加坡的人口结构会是什么样。
确实,很多马来人是好吃懒做,但是人家觉得新加坡就是他的家呀,什么叫做永久居民,是申请人要有意愿在新加坡长期居住和发展,政府也要尽量审核申请人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在新加坡长住久安。楼主确实有这个能力在新加坡生活,但是是不是一定就有这个意愿在新加坡长期发展?还是只是为了图福利所以才申请永久居民?这些都是政府必须考虑的因素,如果只是因为收入够牛就给PR,那PR不成了新的工作准证?楼主来新时间太短,其发展都是非常未知的,政府凭什么信服他是想做永久居民,而不是只是想顶着永久居民的福利而不尽义务呢?
按照你的意思,政府应该来者不拒,只要申请就给PR?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大家申请PR都是希望能够得到福利,这没有错,问题是有些申请者图的仅仅是福利,而不是真的希望长期居住,如果你是政府,你会批吗?对你来言,申请PR只是跟考试一样,把所有要件列下来,什么有利什么不利,仅此而已。
那你是不是觉得人家政府就该给你PR呢?你申请就堂而皇之应该给你的?
新加坡讲究的是精英政策,和美国的移民政策不一样。但不可能一切看薪水,必须有点其他考量。住半年就给pr,也太贱了,相信也不会有人会珍惜这样的东西。别说3500,7500也半年拿不到pr. 3500 什么概念?新加坡国大南大毕业生第一年平均起薪2950! 3500这样的薪水真的不能算人才吧,至少现在。。。
可以告诉你:3500薪水的人3年左右就能拿不到pr,按现在的条例。而且pr和公民的考量中薪水只是一个单项。
两位大侠,PR的配偶,本地私立第三国本科,学习3年,工作2年
Gross 4000+的有希望么
这种条件收材料是应该没有问题, 而能不能得到批准就看运气了。无论是申请PR还是公民,工资和住居年限决不是仅有的考量因素,否则评审过程就不会花数月之久了,在柜台找几个会小学算术的职员心算一分钟就可以告知申请结果了。一般来讲薪水和居住年限达到一定标准的申请人的材料才会被接受进入审批程序。而审批的具体标准外人大概都不知道,通知结果的信件也不会写为什么通过及为什么拒绝。所以交上材料后也大约只能是运气了。
不过新加坡PR和SC批准的大致原则还是有的,最重要的考量是申请人融入新加坡社会的愿望和能力。最近李资政的书中就明确说对于那些一直上新加坡印度国际学校的学生是肯定不会给他们PR的,因为上小学和初中都在国际学校证明他们缺乏了解和融入新加坡社会的兴趣。
像楼主的情况家人目前都在中国,显然新加坡会认为他们融入新加坡的的意愿不高,得到不批准的结果实际上也不意外。
这是一个矛盾,一方当然希望有个稳定的身份后再把家长期安顿在这里,另一方则希望你已经有长期安顿在这里的意愿和行动后再给你稳定的身份。但在这个问题上有决定权的是后一方,所以也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空间。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加拿大也一样可以量化,分数够了谁都可以移民过去
结果就是导致大量硕士移民过去后只能开出租为生
看不出你举得例子有什么意义。首先新加坡侧重的“融入社会”(integrate)和”忠心”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李资政书中说不会给一直在新加坡印度国际学校的那些学生PR,就是希望他们转到新加坡的学校。而以前新加坡发邀请信也是给在新加坡ZF学校就读的学生,可能他们认为接受过新加坡的教育,就更容易认同新加坡的社会。你的同事的例子拿到PR也不奇怪。而且似乎无论拒绝还是通过,从来就不需要给理由,这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事情。
新加坡政府现在给PR要看的东西很多,但从你身上除了薪水看不到什么,个人觉得现在新加坡给PR就是在培养未来的新公民。
ls这位大哥,别现英文了,一看就知道是母语非英语的人写出来的东西,ICA怎么可能跟你一个水平?
我没什么牛叉的背景,普通一族,也不在金融业,但是金融业并非说是英文要非常牛叉才行,也要看职位。
ls这位大哥,实话实说,你的英文不能算差,挺不错的,只是中文痕迹比较明显,母语是英语的不太可能会这么写
说到口语,在本地上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一般都不会差,因为一方面国内的基础就不错,另一方面在本地大学上课的时候必须是用英文交流,其次是本地大学主要还是本地学生比较多,耳融目染自然口语就比较流利些,有些甚至还会被误认为是本地人。其实金融业的薪水不见得普遍高。为什么国内来的很多本科生口语很难培养,是因为工作的时候人家知道你是中国人,就倾向于跟你说中文,没有向在学校里面英文的那种高频率轰炸,自然是有些困难,所以说,政府为什么倾向于本地院校毕业的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
事实上,有过来从中学开始读的,但是英语也是一塌糊涂的也不少。问题不在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新加坡的教育,而是自己本身能否尽快融入这种社会或者文化之中。口语的好坏并不一定是跟当地人混还是跟中国人混,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确实很多直接过来读大学的学生的英文或许达不到a level的要求,但是人家依然能够在ls一直强调的金融业找到不错的工作。口语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当然,要是说的结结巴巴的也太那个了点。。。
即使在去年这种情况下,也是有人通过的,对于政府来说,条件不够就是条件不够,没有所谓公平可言,人家说了算。还有就是,可以请问ls是PR吗?
不是PR不能发言哈?武断了吧?
有些人的条件是08年能拿到,10年也能拿到,有些则不然。
10年拿到,申请半年,有邀请信
10年开始没有邀请信,09年最后一批。我倒是不觉得我属于优先考虑,照例说08年的时候,政府学校的三个月就能拿到了。
身为土生本地人,我发表下意见,或者说,我尝试揣摩我们政府的立场。
现在新加坡面对的不止是人才短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口老化,生的不如老的快。
所以现在很多学历好工资高的,都会因为时间不够而不接受申请、不批准。
反观那些有可能有小孩在这里生根的,只要夫妻加起来能养活孩子,相对机会来得好些。
但是这些能养活孩子的,他们自身的父母要来长期呆着就有障碍了。
因为我国的硬件设施,真的跟不上,不能再让这些只对个人家庭重要,对国家政策没帮助的老人来雪上加霜。
如果我是政府,现在首要的不是什么抢本地人饭碗,不能融入,收入学历不够的问题。
而是不能给那些太厉害的,随时有地方去的人。他们就当专业人士好了,没必要PR。
我将会给那些中等收入,离开新加坡就没这种物质原定生活,并且会有下一代,打算在这里生根的。
要的不是你们这些能在这里打字的人融入,要的是你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新加坡人。
言语间有什么冒犯得罪的,多多包涵 :handshake
换句话说就是:只给那些有了孩子,条件一般并且老子不在新加坡的家庭 ;P
回复 豆包妈妈 的帖子
不是老子不在新加坡,而是不让老子经常来,长期呆在新加坡 :handshake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等到我们的下一代,中国已经很好了,何必还去欧美,更别说下一代的下一代了。
我自认不是什么人才,只是运气好一些而已。我很同意楼上那位495132朋友的看法,不要说第二代移民,就是很多第一代的,年轻的时候就过来的,很多已经被本地化了。政府其实也需要比较多的中产阶级的人,太多牛叉的,根本是没心思留在新加坡的,政府怎么会批准呢?
不管怎么说,政府的心思很难猜,也猜不到。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新加坡接受移民是因为需要。
各个时段有不同的需要,也就吸收不同的人才。
天生我材必有用,拿不到的,只因哪个时段不需要这样的人。
或许可以拿企业来打比方。
总经理是需要,部门经理也需要,工程师也当然需要。
但是下头的执行人员,技工,甚至生产操作员难道不需要吗?
还有那看门的扫地的打杂的泡咖啡的,不也都需要吗?
假设现在需要的是执行人员,技工。你一个能当部门经理的人来应聘。
不介意自己降级,愿意接受任何待遇,这只能说明你是没工作需要钱,骑驴找马的。
一旦有好的机会你肯定会走人。
这样的人才,企业未必会聘请。
我估计这PR什么的,也差不多是这样子吧。。。。
新加坡是继挪威之后,第17个被联合国正式认定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新加坡2009年的人均产值是37000多美元。2010年按照政府经济发展达15%的结论推测,人均GDP应该超过了40000美元。这个不是中国、台湾、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等能够比的。
接待规格高,那是zF用钱买来的。400亿美元的订单呢!
中国的人均产值是26000RMB左右,不到4000美元,不说十亿农民中有多少人真正能收入这么多,就算是大学毕业生吧,毕业1-2年的,有多少能拿到这个数。一年要是能收入3万5万的,谁愿意出国受罪啊!
上网查查就知道了,新加坡早在10年前就已经被联合国认可为发达国家啦!已经早就不是什么小龙咯。新加坡09人均是37000多,香港接近30000, 韩国台湾接近17000,差了一倍多啦,不可同日而语的。
新加坡,香港的工作压力远远大于北欧,福利和北欧差得还很远。。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259344-10-1.html
不要羡慕人家的福利制度,这个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了。
希腊政府被福利制度拖垮,不胜负荷,民间[关键词屏蔽]你应该有看到新闻。
其他意大利法国等等也差不多了。美国的福利也在逐渐减低。
因为大家都明白到,由努力工作的人缴税来养没工作的人是行不通的。
就连中国不也从大锅饭选变为今天的市场经济吗?
所以所谓的国家福利,已经没落了。
新加坡至少还有CPF让你可以用来买房子,孩子的教育费,还有医疗保健保险等等。
虽然现在坊间谣传政府已经没有钱给回我们的CPF,但是至少这是个比较公平的制度。
至于压力,多劳多得呗。。。。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97年,中国收回香港时,香港出现了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其中百分之90的人选择到了移民新加坡。
97前英联邦国家为香港移民提供不少便利和优惠,的确有一些移民选择到新加坡,但肯定远远达不到90%这个比例。香港那批移民人数最多的是去加拿大,去澳大利亚也肯定比来这里的多。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你大概不知道97年移民的历史背景。以英国为中心的很多英联邦国家为香港移民专门制定了政策和预留了名额。大约有数十万人在那段时间离开香港,以中产阶层居多。
等明年!
我被拒2次了,这次12月申请已经3次,这次老公帮我和一岁的孩子一起申请,老公99年来理工学院读书3年,毕业一直在新工作,工资3000+,我不明白为什么要拒绝我,我的条件是国内大专医学毕业的,我一直不明白是我老公条件问题,还是我的,这次在不批我的PR,我们也准备回国了,结婚三年了,三年在一起时间才6个月,连申请长期家属的都拒绝,每次都只能申请旅游签证过来,2011年我的梦想就是能让我的PR批下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让孩子受新加坡的教育,让我的父母能在新加坡玩玩,这次我们最后一次申请了,在拒绝我们也只能乖乖的回国,告别新加坡
……现在放眼望去大多一片杯具。
有个熟人最近PR也杯具,哭的死去活来的。
ls的ls还能回国,她连国都很难回。
她条件倒是很特殊,本地私利大专,没毕业就嫁了个新加坡人。也没任何工作经验。拿ITSVP。但孩子是在新加坡生的。
老公和孩子都是新加坡人,自己申请却杯具了。
更杯具的是怀孕6个月时,就发现男人在外面有新欢了。
现在没工作,男人又不回家,小孩的奶粉钱都是娘家人给的。PR还杯具。
想离婚回国,又被告知孩子是新加坡公民不能带走。
回复 天仙宝宝 的帖子
虽说骨肉连心,但是这样的情况,孩子不要也罢。
给男人,看他怎么潇洒,怎么去外遇。
离婚,争取一笔一次性的赡养费,就当是买个教训。
LTVP是需要那男人担保的。要是还没到期,赶紧找个律师办离婚。
到时候可以用这个为理由继续呆在新加坡,并且可以要求赡养费。
不需要娘家来贴钱的,除非那男人是真的穷光蛋。
要是现在不处理离婚,等这一次的LTVP到期男人不给担保,就必须离开。
到时候措手不及会更加被动。新加坡法律倾向女人,快点处理吧。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再让你知道一件事情,或许你有听说过。
PR并不是不离开新加坡就永远存在的。
一旦政府觉得不要你,一脚就可以把你踹走。
此前新航的飞机师工会,就有个很拽的马来西亚人(PR)被踹走了。
这事情稍有年纪的新加坡人都知道,处理的是老李先生。
回复 oldengineer 的帖子
怎么查申请PR的状态呢?我申请快半年了,没有消息.
回复 lansejiayuan007 的帖子
谢谢啦
楼上各位,晒一下我的PR杯具:
本人月薪5位数,来新半年,重点本科,照样杯具,
回复 Fchinese 的帖子
都月薪5位数,去哪都不用怕。新加坡PR对你来说不算什么。
回复 495132 的帖子
这个是特殊例子。得罪了上头,别说你PR,公民一样可以踢你出去。美国还不是一样干这种事。
回复 oldengineer 的帖子
在国内过得不错的话,就不必勉强自己呆在新加坡。人生最重要的是和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
楼主,说句公道话,有多少人比你好的都没批呢!新加坡给你Pr是希望你有天成为新移民,你家人还在中国,都没有诚意做移民,又怎么能怪政府不给你。照你的情况,工作个3-5年之后再申请,最好老婆孩子都过来,老婆申请ep/sp,应该可以通过。如果Pr政策松动,比如07,08年的时候,很多人都拿到pr,其中不乏资质不高的,所以以你的条件就很有希望拿到。
怎么在网上查询结果啊?
这条件都拒绝了??那我还是不要申请了
豆包妈妈和晓林是夫妻啊,qmd都一样
回复 wangyoucao857 的帖子
想不通你们为什么长期家属准证都没有的?我家一个sp都可以把我和我五岁的女儿都带来了呀?而且是他呆多久,我们就呆多久的。不过我们2011的梦是差不多的。
他有澳洲的PR
当时被T因为罢工
不一样的
5000多的新水算不错了的, 算算能有几个, 主要是时间不够吧, 我觉得..
时间太短,去年我全家申请,都在新,1 P2+2DP,1年2个月,没税单,薪水比你略高,才2个月就拒了。
信上神马也没写,只说你的申请没成功,你可以用EP继续呆在这
第一代是的,不假,但是现在是第三甚至第四代,如果你这样讲,他们自己会反驳你的,他们更喜欢西方现代文明
好像是这样的,本人只有高中文凭,结婚4年孩子生了一个,去年8月第一次申请PR就批了。
时间太短而已,满4年申请的话几率至少80%。家属来的话几率更高。政府要看到你的诚意。
终于决定回归了:孩子考上了初中名校,老婆也不用过来失业(老婆现在收入还不错),自己找了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现在家庭收入和我一个人在这边现在基本相当(本薪*16),而且国内有自己的房子。
要离开了,虽有些失落但感觉踏实了,可以和孩子老婆在一起了,虽然国内生存环境差强人意,不过总是在进步的,尤其我生活的城市。
新加坡还是不错的,很适合”过小日子”,基本不用操太多闲心,很安全。但任何事往往不能两全,没拿到PR(想想时间太短而且老婆孩子也不可能冒然过来,即使时间再久些也没底)留新这条路就基本断了,就给人生留点遗憾吧。不知再过十年回过头来看看会是什么感受。
祝还在新加坡拼搏的同胞心想事成!!!
恭喜楼主做了正确的选择, 你对新加坡的好印象很多是假象, 时间呆长了就会知道。
年龄的问题,应该是感觉给了你PR,你也不会在这边长期定居。
很严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