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学生家长多数大学毕业
李资政:教育程度较低家长应培养孩子上图书馆习惯 王珏琪报道 (2011-01-25)
李资政发现学生的家长中如果至少一人是大学毕业生,孩子在学习上就能得到家长更多的辅助,我国名校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家长是大学毕业生。
邻里学校和名校在设备上不相上下,也有称职的教师。但是名校学生的家长较多是大学毕业生,在学生的学习上更能拉孩子一把,所以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从小培养起上图书馆的习惯,给孩子营造较好的学习环境。 内阁资政李光耀昨天访问德明政府中学,在两个小时的访问中,他视察了英文理解与写作(General Paper,简称GP)、中国通识和历史课,也与上课的学生交流,并参观了学校宿舍。李资政过去几个月访问了几所名校和邻里学校,以了解学校的素质和学生背景,德明政府中学是其中之一。 李资政在访问过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他发现学生的家长中如果至少一人是大学毕业生,孩子在学习上就能得到家长更多的辅助,我国名校的学生当中,大部分家长是大学毕业生。 根据教育部提供的15所学校资料,像华侨中学、莱佛士女校、莱佛士书院、南洋女中、德明政府中学和英华中学(自主)这样的名校,超过半数学生的父母至少一人是大学毕业生,而邻里中学则相对低很多。以教育部提供的四所邻里学校来说,父母中至少一人是大学毕业生的不到一成。
家庭环境对孩子在学业上的影响相当大,要怎么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点?李资政说,教育程度较低的家长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他们上图书馆的习惯;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要让他们懂得自己搜寻知识,而不是等待学校老师以填鸭式的方式给他们灌输知识。 李资政到德明政府中学的英文理解与写作班观课。这批高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对不同广告的意见。(邝启聪摄)
另外,李资政强调,虽然政府提倡学生要学好华文,但这并不会损害非华族学生的利益,因为英语还是本地的主要工作语言。 他说,没有人能把双语掌握得一样好,毕竟人们比较常使用第一语文,使用第二语文的时间较少。他在参观德明政府中学这间特选学校后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还是比华语流利。 他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你的华语比英语流利,那么在新加坡你可能就吃亏了。” 他鼓励家长:“如果你要孩子一辈子都会讲流利的华语,就要在家里讲华语,不必讲英语。” 李资政到不同班级参观学生上课情况,不忘询问学生的家庭用语、在校外接触华语的情况、双语程度等。他也问学生为何选择德明政府中学。 此外,他也向几名中国籍学生了解他们在本地的学习情况,以及将来是否会继续在本地居住。
印度和华族混血儿淑琪(18岁,高二)告诉李资政,她从幼稚园开始就学华文,她打算到大学修读法律。李资政说,要进入法律系,A水准总成绩要非常好,并问她是否有考虑到,若她花时间学习高水平的华文,这将影响她学习英文的时间,也可能影响她的A水准总成绩。 淑琪说,她相信自己的英文基础够扎实,即使花时间学华文,也不会影响她以英文学习其他的科目。 她过后受访时说,平时在家里讲英语、看英语电视节目,接触英文的时间很多。在课堂里学华文,在课堂外还有很多机会搞好英文。 淑琪当初选择德明,是因为喜欢这所学校的传统文化氛围,虽然她在两年前考了O水准高级华文后,就不再上华文课,但是她平时会和中国籍同学讲华语。A水准会考后离开德明,她打算继续阅读华文书籍和报章,以保持自己的华文水平。
李光耀勉励新加坡学子保持华文能力:这是终身事业2011年01月25日 11:28
“学习华文是一辈子的事,学生在毕业后要保持华文水平,就必须特别努力。”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于1月24日参观德明政府中学高2华语中国通识班时,询问有多少学生在家讲英语,20多名学生中仅有一两个人举手,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家讲华语。他称赞说:“不得了!”
李光耀还询问学生们的英文程度如何,有多少名学生在校外使用英语的比例比华语的高,全班只有两人举手。对此,他表示“令人惊讶”。
他随后对学生们说,新加坡是要求小孩学习两种语言的少数国家之一,中文与英文这两种语言很不一样,要掌握着两种语言,需要小学生很大的努力,中学生也不容易。要维持两种语言,学生就要常使用,而作为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在一般学校如莱佛士书院,因为有非华族学生,学校主要使用英语,而特选学校如德明政府中学就比较特别。
李资政说,学生在学校有8成的时间都是以英语对话,要学习华文需要一定的努力。他鼓励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华文,毕业后也要努力维持,跟朋友和家人讲华语、看华语电视节目等,才不会流失掉讲华语的能力。
在场的学生洪俐怡(17岁)在接受采访时说,李资政的谈话,让她重新意识到学习华文的重要,因为资政谈到学华文是终身的事业,不学就会忘了。她认为,以后华文也会有很多用处,随着中国的崛起,学生要把握好现在学习华文的机会。
楼主真强~~~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缘故
关于语文的阐述,
感觉很矛盾啊~~~
不是我强。办公室有位本地老者,两个女儿分别是医生和律师,他十分关心教育,每天看《联合早报》,凡是跟教育相关的,就会叫我名字,我就乐颠颠跑去拿来报纸复印扫描。
嘻嘻,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山谷大侠的这篇佳作,学习了!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伟人神马的毕竟是少数吧,大部分孩子未来都是普通人,学习成绩好了,上个好中学,再考个大学,将来有个不错的职业就行了。不知你有小孩没有,我想大部分家长也不是为了什么脸面,就是尽父母责任,小孩不懂事,家长管了,成绩就好一些,家长不管,这边分流早,难道看着孩子去ITE不成?
我觉得,跟小孩子讲通道理,让小孩子带着愉快表情的脸蛋,在那边自觉思考和学习,也是我们和小孩子人生最美的意境之一。谁说学习就不是一种享受呢?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有些观点是对的,
但现实还是很难改变的。
回复 jefferykim 的帖子
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的确是很简单,只要他们将来开心幸福就好。之所以逼孩子读书,还是因为有思维定势,认为读书才能有不错的职业。。。孩子是一定要管教的,不能绝对的自由,只是也不能只盯着成绩看,要给孩子呼吸的空间,不然将来孩子成绩好了,心理却不健康,亲子关系也不好,那又谈什么幸福,岂不是违背了父母亲的初衷?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把逼孩子读书都说成是为自己脸面,这个有点偏了,应该说是很多父母亲并没有意识到读书和幸福之间没有绝对的关联更加没有认识到只读书不学做人的害处吧。但很欣赏楼主的教育理念。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基本就是培养workforce用的,不是培养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滴。这也无可非议,我们的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听话的劳动力呀!
回复 明年PSLE 的帖子
没错,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但以成绩和排名为标准的学习就绝对不是了。
种子妈妈好!你的博客很多值得我们大力学习的。
成绩的提高和名次的进步,给学习中的小孩子莫大的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乐趣。
回复 明年PSLE 的帖子
是的,这是一体两面的,不能绝对否定考试的作用,我就常跟种子说,如果不考试,你还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只有考试,才知道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强啊!量化方法的发明是进步,错的不是考试和成绩,是我们怎样看待成绩。
但我不喜欢看排名,为什么孩子非得跟别人比呢。重点是自己有没有进步。要学那首歌:做个“跟自己赛跑的人”呢!
读书和快乐童年一点不矛盾,学习成绩好的小孩基本是乐于学习,有一定天资的,根本逼不出好成绩来。所谓的管也不是怎样逼孩子,孩子不自觉,家长督促一下,发现孩子学习有问题,想想办法,提供资源,这都是管啊。我是不赞成对小孩学习放任不管的,孩子特自觉,抑或天才儿童型,或者家长特洒脱的,可以无视我的话。
上过大学的人,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另外他们也更会指导孩子怎样学习。
看了那个比例,好像读过大学的生女孩子的比例比较大,哈。。。。无厘头猜想
对,我们是平凡人,就要做些平凡的事。再说了,想那些伟人的那种经历的很多,但是最后出了几个伟人。
山谷无回声,你的那些东西过于片面了,也过于理论化了,没什么实际生活的价值。你怎么知道你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快乐,你怎么知道别人的孩子不快乐,有些事不能以偏概全的。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挑战’TIGER MOTHER’ ?!
呵呵,
我也看到了
涉嫌八卦,没好意思说~~~
回复 AUG 的帖子
同感。
如果你们有时间,去看一些关于虎妈的全面报道。就能了解,华尔街的报道,在标题上,太过耸人听闻了,而报道的重点,也有些断章取义的。
虎妈的大女儿,自己写了封公开信,述说自己的快乐,已经和爸爸,妈妈,妹妹在一起的幸福温馨的家庭活动。
我虽不全赞成虎妈管教方法。但是,教育孩子勤劳踏实,努力向上,应该是没错的吧。
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什么是孩子的长处,应该发挥的,而什么又是他人的长处,该是我们孩子应该借鉴的。这样兼收并蓄才是比较好的。
上过大学的父母,比较容易在家中形成一种学习的气氛吧。不重视教育的父母,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的,孩子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如果父母学历低,但勤于督促和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还是能学得很好的。
同意。我们大人在家也不看电视,晚上家里就是一个安静学习的氛围。
白天看到你的话语,很有认同感,到家就拉来了小孩子的外公,小孩子的父亲,跟你想法一致。
家长顺其自然,孩子就快乐吗?开学前我遇到孩子幼儿园同学的妈妈,自然聊到了PSLE。她的孩子在最后一年下午一个人在家,常常玩电脑。家长发现了以后,没有强行控制,让孩子自己解决。但孩子还是没控制住,最后的成绩比预期低了很多。整个假期孩子闷闷不乐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带去看医生。孩子对医生说自己觉得非常非常失望,非常后悔,一直不停地说。我听着,回想着幼儿园那个可爱的小男孩,心里也很难过。我想,父母在关键的时候当一当虎妈,让孩子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他们以后是不是会更快乐一些?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赞成你关于学校与补习的观点。建议政府把补习中心都关了,才能看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真实水平,也才能看出谁更会学习。
借鉴经验,谢谢,学习了。偶做了奥数以后,老妈催我出去运动,才歇下来,嘻嘻。
山谷大侠好!:handshake
我不愿意放过任何正反意见的观点,只要能够对小孩子有益,我都愿意学习。非常感谢你的参与,我也很愿意和你互动。只是你知道的,被逼的时间不够,周末我想可以安心下来细细体会几篇文章和思考检讨。
其实我们是完全站在小孩子立场的,小孩子身体有了一点点微妙变化的苗头,为了做到对他最好,连如何跟他解释,解释效果怎么样,都事先Google了再Google,做足了功课的。
感谢你继续提供多方面的视角和观点,为了小孩子的各方面成长,很乐意做个好学生妈妈。:victory: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说的很有道理。健康的教育,考试的内容应该至少70-80%以上在学校深入地学习过,孩子只要认真上课和做功课就能考出不错的成绩。现在是学校教得少了,考试的内容却越来越难,要家长不送孩子去补习,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像我女儿一直没有参加任何补习也没做试卷和练习册,成绩在中上等,GEP进了第二轮最终却没被选上,我就有点小自责是不是该稍微推一下孩子这样她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了。。。做个家长难啊,要孩子快乐,又要帮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
回复 sunflower77 的帖子
教育部部长接受访谈时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把补习中心关了,结果只能是更多私下的补习。。。
回复 CD88 的帖子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和养料,没有了这些,怎么可能相信种子自己会发芽长大呢?
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这是家长的责任。顺其自然,是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不是放任不管。养不教,父之过!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我们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孩子,而未来,就在他们手上。不要这么悲观无奈:)
“男人的事业是事业,女人的事业是老公, 家庭和孩子”
强烈反对这一句!以偏概全的大男人心理。除非女人不工作在家专门料理家务,否则凭什么女人的事业就是老公, 家庭和孩子?
这种话也,听起来貌似被集中痛楚以后的人生攻击。。。
这是偶最后一次回大侠了,大侠水平实在高的偶以后不敢回了。
男人就是男人,生理决定心理,除了不生孩子,还会以事业为借口不管孩子。个体的好男人不说明问题,社会服从统计规律。哈哈,不服不行。
;P哈哈,大家吵得满热闹。
站队,站队。
我和山谷先生有代沟。 山谷先生思想有点偏激。
Meidance,
我们家父亲母亲是非常尊重和重视女孩子的,培养的三个女儿在10年之前分别入了三个国籍。有些观点,我认为是本质性的话不投机就不多说了。
山谷的新潮的教育理念在新加坡无实际操作性
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在这个论坛更没有适应性
对哦,不能这样说女性。 中国(华人)女性都早以站起来了。 她们做着等同男人的工作, 也更承担着养育子女的重任。
我不喜欢大男人, 也很幸运, 我没有遇上。
在我们家, 我父亲虽然读过很多书。 母亲没读过一天书。 但依然得到父亲的尊重。
看到有这样的人还挺好奇的。:shutup:
呵呵,
争论很热闹,
很好啊,只要不互相攻击
欢迎各种教育理念和认知的交锋~~~
看起来很工整
春节快到了,可以挂起来当春联~~~
这里肯定是当娘的比当爹的多~~~
顺便打听下
你是当娘滴
还是当爹滴?
春版版不许小看当娘的,我的后面可是站着两位当爹的。嘎嘎:lol
一个名校中二的女生说:中国人很厉害的,学习很好,是不是在中国就没有学习不好的。
当然不是,不好的太多了。
那女生说:但我遇到的中国来的同学都非常厉害。
因为很多能来新加坡的中国人的爸爸妈妈本来在中国就比较厉害,不厉害的新加坡也不会接受。
基因,潜能决定了很多孩子在先天上就占有了优势。
家庭和父母的认知又创造了比一般人更好的环境。
楼上的有很多就是这小女孩说的厉害的中国人的爸爸妈妈。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为了民主,欢迎反对党;
为了真理,允许思维另类。
认知在错误中得到升华。
哗~
一天没有上来
楼这么高啦!
一路呼哧哈嗤爬上来
受益匪浅啊~
读了N多真知灼见
继续~继续~
百家争鸣是好事啊
他山之石可以公寓
学习更多的理念
请问使用何种语言? 英语我不会, 华语孩子不会。:L
回复 meidance 的帖子
别担心,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会超出你的想像!
我的孩子小一过来,4个月英文从0分追到了63分,年终82分,没有补习,自己喜欢。
然后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混着讲。
搬家一年多,现在的邻居两家新加坡人、一家美国人(菲律宾老婆)、一家印尼华人、一家日本人。儿子用英语与英语家庭沟通,这是正常的。
后来,当他用日语和对面的日本人沟通时,我是超意外的!因为他选修的第三语言是德语,不知道他还在偷学日语。可能是那些漫画、卡通教的吧~书架上多了日语教材和笔记,是跟同学借的。
现在,变成了每样会一点儿,每样都不精~
不过,偶向儿子承认,他比我厉害~:L
:lol我看你们另开一贴。把你们家庭会议的主题说给大家听。也许对我们很有帮助呢。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