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的时候, 我年少不懂事, 买了一份aia18年的储蓄保险, 当时经纪说的回报高的不得了。好像当时给我一个计算表是拿回3万多。。
这几年下来, 除了每年到时间扣806快的报金, 音讯全无。 当年的保险经纪早就不干了, 也没有人来接手。我也糊里糊涂的。
今天想起来想知道这份保单有存了多少钱了, 中午的时候随便去aia拿了statement ,
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买的是18 year special modified / anticipated endowment , 每年806,2014年到期。
sum assured =10,000 大概去世之类可以拿
project value 那一栏 total maturity value = 16,718, 我就问aia service, 这个就是到期拿的钱啊, 包括了2011-2014那个capital payment了吗, 她说包括了。
本金: 806 x18年=14,508
利润(?):16,718-14,508=2,210
合着我的钱放了18年,就换回来2千快利息了,通胀都不止了。 太太太太坑人了
我就问, 当时我的印象不是这么少的, 人回答说, rates subject to changes..
这个意思就是当年骗你买的时候,花好月圆。 要兑现了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恩恩,我以为你说的是婚姻呢, 原来储蓄保险也是这样。
感觉就是一个黑箱操作, 我还是注册会计师呢 , 我还真不明白怎么回报这么低, 另外哪个专家能科普下,这种endowment plan statement 到底怎么读? 里面的专业词语什么什么 total ETI pure endowment etc 都代表什么意思
所以教训就是。。买18年储蓄保险的要谨慎啊。有钱自己管理好了。
偶家每月500呢, 也是年少无知的产物:'(
是少了点~楼主节哀,快等到期了把钱拿出来花掉!
大概是年息1%, 还没有复利 :lol
教训啊,还不如买股票分红了呢
钱也不算多,就当放在抽屉里忘了突然找到的
好在还有个保险
论坛中已经有关于保险的讨论了,基本就是投资就投资,保险就是保险。那些利用保险来做投资的事情真是不靠谱的
赫赫好在钱不多,钱要是多的话, 我就不止在这里写了, 估计现在在烧aia building 了
楼主还在交保费吗?18年拿钱,保费也是交18年吗?
还得交呢, 我问了,我现在终止,能拿多少钱, 人就指这一个数目说 嗟, surrender value =6,204
赫赫, 打发叫花子呢
我觉得也不能说骗人…
既然是人寿保险,不死是赚不到的…
其他 储蓄,投资等等,都是保险公司的衍生产品。 孔子曰,金融衍生产品不要买….
储蓄该去银行,投资该去股票期货基金房地产…
反正我是坚决不买这种长时间的储蓄保险,说句不好听的,自己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还不知道呢。。。。
每个月把钱拿去借给别人花,10几年才还,给一点点好处费,我才不要。
我正想给孩子也来个储存18年
之后拿出来连本带利尽情花的保险呢
汗一个先~~
上次有个朋友跟我说, 哎, 谁谁谁, 人介绍一个教育储蓄计划, 你说给小孩买好不?
具体就是前10年每年存比如一万, 连续存上10年, 18年后就拿20万, 或者是每年10万, 18年后拿200万。哎呀儿子大学学费有着落了。。。
听上去不错了啊。。
不过我一算irr(已经不在年少无知),貌似才年5.1%的return, 通胀都不够cover…(好久不算了, 不知道算对吗,错了我不负责)
所以。。储蓄保险还是。很deceiving。
现在更加在想, 不知道18年后, 人家来一句rates subject to changes…
我是去年底刚买的这个险,现在也是后悔得不得了:'(
那我现在要是退保怎么退呢?
找经济吗?
那位大侠来给指点一下,不胜感激
我的意见是各种金融产品都应该有,因为功能不同。最保守的就是银行储蓄了;其次就是各种保险,包括人寿,大病什么的,当然了,还有就是LZ说的储蓄保险,也就把它作为储蓄和保险的补充就好了,不要希望有太高的回报的话,心理也就释然了;再有就是投资了:包括股票,基金,债券,黄金,不动产等等,具体投资什么要看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还有就是资金量的多寡了。从我个人来看,黄金买一点关键时刻可以压身,对于基金基本上是死心了,与其给基金经理打工,还不如买股票自己玩呢,赚了是自己的,赔了的话,就当是玩游戏了,而且也不一定比买基金风险更大。债券么,不懂。不动产,等钱多了,自然会买的。。。
人寿,大病,医疗还能买, 这个储蓄保险。。还是算了。。买啥都比这个强。
补充, 光从liquidity这个角度考虑就太不值得了
理论上应该这样的。投资就投资,保险就是保险
但是很多保险公司觉得做保险回报不高,风险不低,为什么不去做金融呢?门槛又不高,又不是干不了
所以就像不少央企搞房地产一样,都到金融市场分一杯羹,反正险资钱多,本来就得寻找渠道保值/升值的。最后,保险蜕化成融资的一种工具而已
保险的核心还是在于:风险的分配,多少风险留在你身上,多少风险落在保险公司那
现在怕的就是利用保险的名来募集资金的,这样把简单的事情弄复杂了。一些代理就可以做文章了,一些基金经理也可以方便的取得投资资金,结果那些拿高薪的人的薪水都是投资成本的一部分。
还是揣自己兜里保险。
这叫:拿你的骨头熬你的油,油水他吃了,给点渣你~~路过,同情一下
唉。也有个prudential的储蓄保险。但貌似回报还可以啊,有5%吧,目前为止。得仔细看看了。。。
全都是骗人的把戏。我已经在AIA的储蓄保险和基金亏了近2万。我已经把储蓄保险“投降”了,基金深套。
所以你若有闲钱可以养他们这些中介玩,直到自己玩完。上面MANDY妹妹说的很形象。
从不买这种险,太久了。看不到边。以前找中介买保险,不停劝买这种,没有利他们才不做呢,我不理他们。
:Q说到这个我已经后悔N久了….想撤掉,之前的钱分文拿不回来,只能安慰自己当每年小存一点了。。还好你的已经快到期了,我的还在半路中…:Q
偶的24年…. 每月500, 就是本金144K :Q
那医疗的嘞…怎么样
交24年,第25年拿回?拿回多少呢?
以time value of money的角度, 楼主的breakeven year …is not going to come
从decision making 的角度来看, 这些是sunk cost 了
楼主等多4年把这个保险给超生了,不会现在拿出来。
超度不是超生
Projected Return 8%. 但大家都证明这是空口说白话了 :~(
http://www.prudential.com.sg/cor … ve/savings/prusave#
我买的就是这种……只是金额不一样,每个月408,20年97920,只是隐约记得经纪给我看的总额没这么多….从第二年开始每年可以选择拿出2500,不过前几年都木有拿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个人只买传统型保险,医疗和火灾而已。全部当做花费来算。
永远不会买投资型保险。这个名称听了就恶心。保险就保险,投资就投资,竟然杂交起来了。
个人觉得应该禁止保险公司从事金融投资业务。本来么,金融课程里面就不搭理保险的。凭什么允许保险业的插一腿。
本来金融圈就是竞争激烈,搞不懂为什么金融巨头们也愿意让搞保险的来分食。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保险不是金融产品,至少传统意义上不是。金融的课程里面可没有保险这部分。
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买个平安,万一有个什么意外的话可以得到金钱的帮助。比如医疗,火灾,汽车这些。
拿钱进去,然后过了一定时期可以拿回报的这种,根本不算保险。说是保险,那是挂羊头卖狗肉。严格地说是算是欺诈(个人理解上的,当然保险公司已经搞定法律了)。
谁都想垄断市场,没有这个实力而已。险资钱多啊,不见得比别的金融机构钱少,没有高到他们接受不了的准入门槛。
况且本来保险公司的基金就是金融市场的一大托市主力,顺理成章吧,通过理财保险只是它们融资的一部分,大头都在医疗保险,储蓄保险。 (觉得这产品恶心的话,不买就行了)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是有关联。不算是金融巨头在搞。说白了就是保险公司:1是有大量的储备;2是眼红金融公司的利润。所以才插一腿。
传统意义的保险,其实是把个别的保险费集中,从中拿部分出来作为保险支付。保险费和支出的比例都是计算好的,保险公司赚的是其中的差额。这个跟金融一点关系都没有。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我没学过保险,所以对保险的理解也许有误。
我没说保险公司不可以搞别的行业,但搞金融不是随便都可以搞的,起码要有执照吧。
而且要相应的部门监管。
事实上很多向保险公司买了金融产品的人一直以为他们买的是保险(只是不一样的保险产品)。
我最不明白的就是这些部门怎么允许保险公司挂羊头卖狗肉的。
执照这些条文的东西,都是小事,他们当然有执照。
相关部门监管对他们来说也不难吧
最常见的就是强制他们在传单/合同上注明,产品的风险以及过往产品并不保证任何的未来表现,没有最低回报承诺。
保险业一般都由保监会监管。一个人私募资金炒股,是违法的,属于非法集资,但是保险公司卖产品集资是完全合法的。政府并不会限制他们卖保险,而什么是储蓄保险,什么是理财产品?区别就仅仅是分红/赔付的条款的数字而已,只要他们并无伪造虚假信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监管部门是不会干涉的
想靠政府去把关是不切实际的,太多的空子可以钻了,作为政府你总不能讲:这个雷曼兄弟卖的产品性价比太低,合约条款太不平等了,大家都不要买了
关键是买的人是不是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
对于保险公司,他们的一个核心是精算,赚取差额
但是,他们融资到的大笔资金,拿去投资利润来的更加痛快,所以何乐而不为呢?而且风险对于他们是分散的。更何况,他们投资的金融市场也有别的资金在托市,社保资金,对冲资金,主权基金都需要这个市场来(至少)保值。
所以痛骂保险公司是没什么意义的,难道投行就干净了,甚至政府也是,政府(比如中国)拿着我们的社保去投资,赚了就自己多分,或者先退休的多分,至于几十年以后是否能维持,是否会拖垮社会,是否会由下一代买单,他们不care!
(最后,我也衷心鄙视一下“精算的”保险公司)
个人认为
1,这次经济危机的根子其实还是在于供过于求,并没有脱离古典经济学的范畴
那为什么会供过于求呢,说到底还是
1a)资本的逐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度把钱投入到生产领域进行扩张
1b)需求跟不上,其中贫富分化的日益严重加剧了这个问题,因为富豪看似花钱狠对GDP贡献大,但是作为整体,1000亿在1个富豪手里和在10万个中产手里,花起来完全不同的,对经济的驱动,后者更为有效和明智
2,另一个重要的根源在于货币的滥发。
2a) 货币可以一直超发,但是承载货币价值的商品不可能无限的升值,物极必反,到一定的程度,套利/避险的行为会让金融市场动荡甚至酝酿危机。
2b)纸币的出现,让货币的发行可以不受限制,没有一个政府能抗拒超发货币的诱惑,超发货币能解决无数问题,却只有一个坏处:本币贬值,而在就业不振出口困难的时候,汇率走低简直是救命稻草,所以回看09年甚至10年, 不是哪个国家有或者没有滥发的问题,而是谁滥发更多,50%和100%的问题
3,货币的超发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货币价值远超过实体经济的价值,因为发出去的钱是无法收回的,最多只能暂时沉淀于某些领域。多余的钱大量流转于虚拟经济,这种空转是有其运行风险的,而且虚拟经济对于就业的贡献相对偏低,但是就业恰恰是关系着财富的分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的发展等等的根本
所以,在我看来,这轮经济危机远未结束,只是危机的显露罢了
而我们所能祈祷的就是,各国救经济之时下药不要太猛,急病乱投医只会加重病情,毕竟是冰冻三尺,对症下药敢于啃硬骨头才是王道。
大家保重,祝大家今年赚多点:lol
说的很到位呀. 上个月我们公司某大头(以前在美国财政部做的)来给演讲的时候, 提到金融危机也是这个分析. Greed & excess liquidity.
那哥们觉得这两样现在在世界上依然横行. 所以金融危机一定会再来, 只是时间问题.
回复 North-West 的帖子
扯远了。
我回帖无非是指出所谓的投资型保险根本就是投资,而不是保险。
个人非常讨厌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
我的看法是传统的保险是一定要买的,买个平安,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发生,如果平平安安,花的钱就纯粹当做花费掉了。买保险么,就别想着从保险公司拿什么回报了。祈祷这辈子都不需要向保险公司拿钱。
至于投资,就看个人了。投资是肯定有风险的,自己要拿捏分寸。骂骂金融公司什么的可以,但面对现实还是要靠自己。
至于那种“投资型”保险,个人一概拒绝。
同意
我回的前几楼无非是指出“挂羊头卖狗肉”有其合法性,寄望于政府监管不切实际,因为现在已经有“监管”了。
而“存在就是合理”,这种产品的存在是有其市场的。对一些买了它的客户来讲,说不定他们还在暗自庆幸当初没有买入雷曼的产品,两房的债券,或者重仓欧元呢
像经纪口头夸大/误导产品,那是另一个灰色地带,不过记住一切以合同为准就是了
世界不完美,关键靠自己的判断,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王道。
同意Wayne的观点。以后再也不买投资保险了。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保险经纪自己知道这其中的“奥妙”还干这事,良心会不会不安呢?
希望多一点“年少无知”,早一点看到这个帖子。偶也是当年“受骗”的
我也买过投资保险,一年后大梦初醒,停了,浪费了2400新元,当成买个教训
买任何产品前都要看清楚了,。。不能被卖方忽悠了。。
不論那間公司,凡是儲蓄和終身人壽保險都是騙人的。
基本上,除意外、醫療和定期保險外,都是坑人的。
投資保險,基本上是比終身人壽好一點,但其實也是坑人的,除非要留遺產,否則基本上是無用的。
買定期保險,然後自己去做投資,最好,完全自主控制;儲蓄保險根本是完全無用的。
肯定是楼长自己的问题,当交学费了,不算贵,rates subject to change 很清楚了
保险公司也是属于金融体系,也需要拿保额投资来获利。只不过投资的产品和风险有限制。
保险本来就是一种金融产品。和传统意义的投资不一样的是,那些你需要付出一个risk premium来获得风险,期望更高的收入。保险是你付出一个insurance premium来转嫁风险,期望一个低一点但更稳定的收入。保险公司拿了你的钱,获得了你的风险,它如果不去投资来hedge风险甚至获利,难道都是活雷锋吗?所以买保险就和其他投资一样,都是有风险的。钱是自己的,所以要自己明白游戏规则后做决定,不要以为买了保险就很“保险”,比如保险公司倒闭了一样什么都拿不回来。
我也很苦恼呢。
3年前我买了个prudential的储蓄保险,叫做prulink的。每个月往里头存300元。每年3500多。
可是现在账户里只有2500元。
想请问大家一下,这种保险是要硬着头皮继续交钱,过几年把钱拿出来呢,还是现在停了它?
Prulink是投資保險不是儲蓄保險,閣下被代理騙了。
Prulink下面有幾個不同的計劃,請問您的保單的全名是甚麽?
最重要的,是看一下合約中的Premium Allocation,看前面幾年是多少%?
PruLink的不是储蓄保险,而是投资联结保单,保人寿及残疾的,可能附加额外重大疾病保障。
首先,这种保单不是单纯的投资,所以不能简单的从收益方面去比较。它首先是个保险,要花钱的。第一步要看得,就是它给你提供的保障有什么,保额有多少。然后,你所支付的保费,投进一些你自己选择的基金组合里面,根据基金的涨跌,你的钱也可能涨也可能跌。保险费用及其他费用每年从你的投资里面扣除,剩下的就是所谓的现金价值。
其次,这种保单在开始的时候会扣除一系列费用,包括你的保险经纪的佣金,这块是大头。在保单头三年,你所支付的保费并不是全部投进了基金当中,第一年可能少于20%,第二年可能在50%,第三年差不多80%左右投入基金,另外的都是手续费,不见了。差不多从第四年开始以后,你所支付的保费才会全部投入基金,还有可能会超过100%,就是保险公司多给你一些,大概107%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刚开始几年,你保单的现金价值很少的原因。
然后,买了这种保单,不能买了就不管了。你的保险经纪应该至少半年,或者每个季度,给你一个汇报,然后根据你的意愿,对于投资的基金做出需要的调整。如果你的保险经纪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应该开始考虑换人了。还有,这毕竟是你自己的钱,自己要了解一些投资的信息,如果认为有必要,你自己要提出调整。保诚有个网上的系统可以自己进行调整。
我也有这样的保单,一个是以前用CPF的钱买的,纯投资的,投入20000,目前有30000出头。另外一个是去年用现金买的,重点在于保障,加了重大疾病还有早期疾病保障,每年保费大概5000左右,现在的现金价值不过是1000多一点吧。我觉得还算满意,关键有两点,第一,你自己要管理,第二,你的经纪要尽心。我的经纪目前表现良好。
如果死了呢?这钱赔给谁?家人知道吗?家人会去理赔吗?一直很困惑…
要写遗书,写清楚都有哪些资产,怎么处理。这样如果自己不在了,留下的东西会比较容易处理。
问问大家,有谁买了保险又写好遗书了呢?
找专业律师立遗书是需要交费的。
如果你没有太多资产,或者觉得没必要的话,就找张纸,自己把自己的资产列清楚,写明白怎么处理,保险什么的找谁理赔。
我建议大家买我这种term的,每个月几十块钱,不带储蓄功能,扔进去不心疼
真的太感谢您了。说得太详细了!
我的前经纪人不错,可是从来没向我解释过投资之类的东西,不过几个月前开贷款公司去了所以不能再做保险。后来换了一个小伙子,也是没有解释的。
我会认真学习和考虑您的分析和建议。再次感谢。
豈有此理,您的經紀人太過分了,賣ILP怎可能不解釋投資的。
依照MAS規定,您已經可以算是受害上當了,可以告他索賠的。
PriLink是投資保險,經紀一定要解釋好投資,方可以賣這保單的。
首先,幾個問題。
1:保單的全稱是甚麽?PruLink是保誠所有投資保險的系列名稱,所有個別計劃都有自己的名稱,應該是PruLink(某名)Account.
2:該保單的Premium Allocation,簡單的就是看第四年以後是否就是100%Allocation,或是還有幾年少過100%的。
3:買了甚麽基金?這是投資保險,必然是買入基金的。
4:一開始,為何要買此保單?目的是儲蓄還是保障?自己是否想在退休以後繼續受保?還是退休的時候打算除意外和醫療外撤銷一切保單?
6:您目前在此保單下的保爾是多少?有無保重大疾病?若有,疾病保多少?有無保意外?若有,意外保多少?意外保險包括斷手斷腳斷手指嗎?意外保GP嗎?
7:自己目前究竟保障的足夠嗎?死亡/終生殘廢應該保自己大約10~20年年薪,重大疾病應該保大約2~5年年薪。目前有無其他保單?
目前,您已虧了三年的錢,依照您對以上問題的回答,在下能幫您想出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把這個保單變有用點。
基本上,兩個選擇:
1:沒辦法,已虧了,把保單中止,錢拿出來然後自己去做投資;然後自己每個月去做定期儲蓄投資,要用RSP,第一年就100%如投資無保額的那種,最好就是用基金(iFast、Aviva Nevigator或Phillip FAME)、是用保誠的PruLink SuperSaver Account(記得,一定要是SuperSaver,不是PruLink系列的其他產品)或是大東方的Smart Invest RP(不是Smart Protect,記住!)及同樣大東方的Prestige Portfolio。
2:放棄儲蓄目的,把保單轉為保障用,在維持目前保金下把死亡和終生殘廢的保額調到最高並追加大約兩年年薪的重大疾病保額;把投資重組一個比較平衡的組合.千萬不要提高每月交付保金。
在下研究了保誠的基金,推薦以下組合:
china-india fund:10%
emerging markets fund:10%
asian infrastructure equity fund:10%
global property securities fund:10%
currency income fund:10%
global market navigator fund:20%
singapore managed fund:30%
究竟選那一個好,請教您回答在下的七個問題,謝謝。
这种胡思乱想的东西又浮起来了
保险不会自动理赔的…
也就是说,真的有什么遭遇,特别是夫妻同时遇难的case… 国内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可能根本无法获知和处理你的文件…
每个保险都有一个很大的fund是无人认领的钱… 所以保险公司是很赚钱的…
写遗嘱一定要注明policy no. 联系人之类的,免得家人无法处理…
怎没能这样算呢。那如果报的第一年你就出事了。那你不是赚死了。保险的成本不用考虑的啊。
谢谢您的帮助。
我买的是prulink protection account. 它的benefits是这样写的:
death 15万
total and permanent disability 15万
terminal illness 15万
crisis cover provider III 15万
crisis waiver III 250
prusmart lady 1万
crisis waiver III 21.25
前几年的分配是这样的,
第一年 22%
第2-3年 52%
第4-9年 102%
第10年以后 107%
我每个月交300块,从2008年10月23日开始买的。
可是我刚才查了一下,投资了两个基金(貌似几年来都是这两个,没变过)prulink adapt 2035 fund 和 prulink global market navigator fund
加起来一共才2500块不到。
打电话问了客户服务员,说是马上开始的第四年起,才是100%进去投资户口。
我在考虑换一个经纪帮忙打理投资账户。之前的经纪自己做生意去了离开了保诚,刚给我分配了个新的经纪。这两个经纪都还算和气,但是华语不行说不清楚,也从来让我搞明白过我买的这个产品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可是如果换经纪,会不会对他影响很大呢?唉,纠结。
您说得太好了。当初我刚刚工作,就中了登革热,觉得有必要赶紧买个保险,就买了prushield还有prushield extra把住院保险都搞定了。除此之外,经纪很推荐买这个prulink protection,说是万一得了大病可以给家人一笔钱,另外还可以储蓄。所以我就买啦。从来都以为是储蓄加大病保险,所以根本不知道里头还有基金啥的。
多亏了你们让我意识到这一点。真感谢啊!
更換經紀沒用的。
第四年了,保單的佣金已全給出了,新經紀沒錢拿,不會熱心幫忙。
除非您要買新產品,否則換新經紀沒用。
第四年以後的分配是102%,就是說該虧的錢已經在前三年虧完了,現在取消保單也沒用,就繼續繳費留着吧。
不如把這份保單用來做保障,順便一點投資吧,把這保單當Term+Investment吧,也沒別的辦法了。
不如用來保障,他的保價會比一般Term的保費便宜一點。
在下推薦您可以把crisis cover provider保留15萬,死亡殘疾絕症可以增加到40萬以上,在不增加保費的情況下,能加多高就加多高。然後更改基金。
在下推薦的基金組合鍵73樓。
请教:保诚的pruflexicash plan是储蓄保险还是投资保险?
应该是储蓄保险。
储蓄和人寿保险可以转售
不错了,我的不保本金,扣的也多的多。后悔呀!
老实说,一年交806就是一个月67块16分,就当一个月存67块多。我也好几年前买了一个这样的保险只是每年比这多100块就当逼自己存钱几十块餐馆吃一餐就完了没什么好期待
来个卖保险的给解释一下呀
PruFlexiCash 是一种储蓄保险,不是那种投资基金的ILP您可以放心。但是PruFlexiCash的收益不高,好处是有一定灵活性,每年可以取一部分钱灵活使用。还是不错的。
牛逼了。。。我也有2个AIA的储蓄保险[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sweat]
支持,真有投资眼光,经受得起心理压力就去做股票或期货, 保险就是保个家庭平安,没出意外,幸福了家庭,亏了钱财;出了意外,缓解了家庭压力,毁掉了健康或生命,两者绝对不可以兼而得之,明白了这一点就舒服了。
保险,传销,宗教圈钱三巨头,不信就好
都是骗人的保险经纪,没人可以相信
写个受益人表格 就可以了 人寿保单都有大病和重残的保障,得了大病或者重残自己用,突然死亡给家人,大病人寿保单就是或者的时候,有危难自己用,死了的话给家人用,谁没个责任呢,对自己的责任,对家人的责任
在保险行业这么多年,我的领悟是保险就是一份合同。保险的监管很严格,合同上有什么是什么,不会乱来的。问题常常出在客户以为的和合同条款不一样。但也不能怪客户,保险合同那么长,很少能有人细读。所以大家才会说找个靠谱的经纪最重要,至少他得能说清楚自己卖的是什么。我相信新加坡故意骗人的保险经纪不多,更有可能是没说清楚,或者该强调的没强调。
Term 可以与终身人寿结合在一起用,term保人生后半段的保费很高付不起,用终身人寿保给人寿后半段留保障,用TERM做个高保额,因为Term比例关系高,保最能赚钱责任最大的这些年,低保费,高保额。
现在各大公司的“翻倍”人寿保单就是这样设计的,比如在65岁前保额是基本保额的3倍或者4倍,65岁过后因为不再需要抚养孩子还房贷等,保额就回到基本保额。
远离保险
很少有人全身而退,白交上千保费是常事
而且,总会被说是你的错,
也是,那么多人还聋不过你?
抱歉本來就主要是为了保障,希望买了用不上的。
所以,想用保险储蓄或赚钱,其实不大理智。
没有5%的储蓄保险
只能求回本了
我也买了…
不过好像是人寿保险
每年要交几千
这么看是不是也赔了 要交20年呢!
为什么说终身人寿保险也是骗人的啊?
1.saving 保险的确都是骗人的,20年前晓林也买了一个每月交几百的,ocbc和大东方合办的,20年了,本钱还没有回来,别提利息了,按当时中介介绍的,应该翻倍了。
2.这次办SRS,OCBC的小丫头又来蛊惑晓林,还是中国来的小孩子,最后关头发现原来还是储蓄加保险,马上关停。小丫头一脸不高兴,如办成她看来有不少抽头哦,晓林又会掉进另一个洞
公司买的类似的保险,满10年给个人,交了共15年,取出来,刚好保本,等于为资本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做贡献了。
那个是2011年的旧回复,當時市場上終生人寿一般没有加倍保障。
終生人寿保险没有加倍保障的话性价比不高,而且回报也不高,两头不到岸。
你可以打电话给AIA投诉,他有专门部门接受调查这种事情,虽然不如退回,但至少是哪个中介以后不敢再欺骗,强迫别人买保险。不然的话,多几个投诉,他就go back了
我买的NTUC储蓄保险. 今年12月满17年,共交保费 $59K, 断保可拿回 $70K。利息超过1万,似乎也不太差。未来几年如果继续交费,利率会明显提高,比如到2024年12月满22年共交保费76K,断保可得现金105K。
现在的终身人寿保险呢?
同样是终身人寿,也很会分很多种。有传统的储蓄分红型的,也有投资连接型的。有带大病重疾的,也有不带大病重疾的。有加倍保的,也有不加倍保的……
根据个人所需,每个人的保单都会有所不同。
目前的情況,有加倍保障的,特別是有加倍保障的早期重病終生人壽,對比Term來說,比較酸各有千秋,有一定優秀。但還是稍微貴一點。
我买的储蓄保险也这样。。。当初也感觉上当了, 所以把能停的都停了。 但每个月还扣6,700呢。 已经存10多年了
这个也不能算骗吧。只能说你的运气不好,基金表现太差。我在职总英康买的一份投资储蓄,主要经营欧洲基金,头十年平均利息不到一巴仙,现在因为欧洲区经济复苏,平均下来快到20巴仙了。将来会不会再亏回去,也很难说。
保险储蓄? 不建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