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马宝山说如果你在等待私宅价格下跌后准备进场的买家

国会侧记 调整对预算案的期望(2011-02-15)
如果你是个正在等待私宅价格下跌后准备进场的买家,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昨天在国会上的答复,恐怕会让你失望了。
  他在回答议员李美花(宏茂桥集选区)的口头询问时,指出本地房价估计将继续保持坚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强劲,加上目前贷款利率很低,而且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也十分充裕。
  的确,自从政府上个月宣部第四轮的房地产降温措施以来,坊间就对降温措施的成效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分析师认为私宅价格今年有望上涨8%,也有分析师认为房价可能下跌最多5%。
  专家的预测直接牵动买家的心,让一些准备进场的人增添几分期待,一心一意等着房价下跌。
  李美花也不客气,单刀直入地问部长,政府宣布新一轮降温措施的用意到底是想见到房价下跌,还是希望市场保持平稳。
  对此,马宝山从容地分析道从各种因素判断,房价保持坚挺是正常的现象,而政府的用意是“冷却”楼市买气,以稳住市场,并非要导致市场崩溃。
  他也借此机会向国会同僚阐明政府推出新降温措施的目的是要预防泡沫形成,因此需要抑制市场上出现的许多短期投机炒家,而不是要打击真正的购屋者。
  套用专家的说法,政府接连宣布降温措施,就是要在关键时刻消除投资者所担心的政策风险,让有意作长期投资的买家在任何时候都愿意进场,避免在炒气过重,市场失控时才来采取过激措施,造成房市硬着陆,使许多人的房产价值缩水,甚至因银行要求填补贷款而被迫贱价求售。


事实未必是真相….

哪有政府会主动意愿让房价崩溃? 政府只是调节,房价崩不崩不是政府说的算的… 政府能说得算,就没金融危机了…


应该还可以坚挺一段时间吧。前几年PR和SC批的又快又多,现在工作了几年,结婚+小孩了,钱也存了点。


今天的海峡时报报道几个新盘销售都不错


有道理,现在是热钱没地方去,将来热钱撤退,房价一定要跌的。除非万物都涨价,全世界都在印票子。


长期来看,当然是万物涨价(除了票子价值缩水)

没特殊情况,房价不会大跌。这也是为什么富豪里以房地产居多


一点不错。

不过,Bee Wah问的问题也太漏了


恩,热钱撒去。政府又会出新条例刺激一下,保护新加坡人的财产。大部分新加坡人的投资不是房子就是股票。


甚至因银行要求填补贷款而被迫贱价求售。
——马老都这样提醒了。怎么还有人觉得这个不可能呢?


还是跟经济又关啊,美国和日本的例子就在那里了,现在新加坡为了拉动经济,开了赌场,而接下来呢? 而又通过引进移民,渡过了08的低谷,接下来呢?


大势已去时,哪里是政府能干预的,总不能不让卖房子吧,失业增加了,房子断供了,银行坏账了,房地产泡沫破了。

所以只有现在控制将来的风险。


对头啊,政府就是控制风险,尤其是银行的风险。


新加坡就这么点地方,房价不可能跌,虽然我也在等进场,但是还是看涨。政府决心稳定组屋市场倒是真的。


同意,政府职能是调控,不是操纵。


感觉还是要看市场,已经经济状况,我同事1997-98年进场买的公寓,那时候差不多100万,最低跌到79万,也根本不可能卖。去年才回到买的时候的水平,现在稍微超越了。
感觉市场很难说的,说跌就跌,说涨就涨。。。事事难料啊。。。


看地图就晓得了,其实本地绿地、树林,还有大片大片的。
这些都是可以被开发的,看政 府的意愿。


我家后面就是大片大片的森林…..


要是你经历了97就知道什么叫不可能跌了,那时候新加坡凭借电子产业,经济很红火呢,后来呢,现在是靠赌场和房地产又在撑起来了,但你认为这会持久么?


如果是刚需的话,真的无所谓的。新加坡再折腾也不比上海,北京。


为什么有人会对热钱撤退感到恐慌?
热钱退回米国说明米国现在经济好转大家愿意去投资了, 这个大环境下新加坡的经济也会利好阿。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就这个城市国家来说,ZF是有办法让房价跌的,比如限制买家购买的套数,比如限定最多拥有2套,房价会立马向南;可这么做没什么好处,所以他们瞄准的只是短炒的投机客。他们先刹车,放空档,让房价带着惯性滑行。

放心,还没放倒档。


1,通胀现象是纸币货币体系的特点,长远来说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胀速度并不是常速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的趋势

2,不要见风就是雨,用现在的情况代入推断未来。目前不断超印货币的情况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的

3,哪天欧美国家需要降低债务来避免国家破产,收紧银根,全球资金倒流向欧美。你就知道现金流的可贵了,这也是sor 6%, 甚至10%的时候。

4,可惜那时候大多数人的钱都会在股票/房产市场上。房产市场只是一个篮子,资金总是要套利的,不卖又如何套利呢,注意篮子的转移,此消彼长
(记住还有石油/债券/商品期货/黄金/汇率/实业等等的篮子,挑哪个玩,他们说了算)

5,我的判断是目前属于通胀中期阶段,上述情况不会这么快出现,等这种中高水平的通胀把所有人都逼得受不了,把钱都扔进某个篮子的时候,他们才会开始玩腾挪篮子的游戏

小小留个记号,留贴为证:loveliness::loveliness::loveliness:


不是受印尼,马来西亚影响大

目前是受美国,其次是中国的影响大,东南亚业重要,不过排在此2者之后


政府为何还不加息?经济一片红火,加个息会死咩?

一天不加息,房价一天不会跌


回复 武当大侠 的帖子

好像MAS是不调息的…


根据97知道谁真正影响。

09年房价猛跌,印尼人冲进来拣便宜货,立马房价止跌回升。靠美国,早歇了;

也就因为印尼人,咱没捡着那个漏儿,后悔啊


加息,美国人就要骂了


第一,美国是对整个经济层面的决定性影响,不是印尼可比的。对于经济上的关联,现在的印尼是新加坡的直接投资FDI的一个目的地,当然在中国的投资更大

第二,我明白你的根据是97年印尼/马来的公寓投资,注意这仅是房产市场。然后这是14年前的事情了,不要简单代入。今天你再看看公寓买房的比例?其实本地人的比例提高了,中国人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靠美国,早歇了?
————————-
不是一两套房子的事情
美国的繁荣是新加坡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它的影响力不单单只是他本身而已,以目前的经济格局来讲,美国稳定了,全球经济充分蓬勃运转,而全球贸易活跃是新加坡成功的一个重大基石
看看09年新加坡经济关联度与哪个国家最大可以看出了。


看错了,说新加坡政府啊

会加,时间点的问题而已

目前说不定会先再升值,又或者2者交替使用

还有升值空间,而且升值的话,出口产品利润的压力会被进口产品汇率差给抵消一部分。所以他们优先考虑升值


嗯, 说得不错. 记住你说的了. 看接下去几年会怎么样


新加坡政府能自己加息的吗?

好像新加坡的利息都是银行自己定的吧, 没看过新加坡政府宣布加息的时候啊


房价不跌,通胀不止,象埃及那样的国家已经挺不住了。其实全世界都在面临通胀问题,都在试图把风险转移到其它国家。


98年主要有印尼[关键词屏蔽]的影响的,想如果你是印尼的有钱人,你怎么做啊?


呵呵,但控制通胀是必要的,鉴于通胀的破坏性,看政府政策怎么应对了。估计一两年内通胀的大局势不会变的,


good99 发表于 16-2-2011 12:10
根据97知道谁真正影响。

09年房价猛跌,印尼人冲进来拣便宜货,立马房价止跌回升。靠美国,早歇了;

第一,美国是对整个经济层面的决定性影响,不是印尼可比的。对于经济上的关联,现在的印尼是新加坡的直接投资FDI的一个目的地,当然在中国的投资更大。
决定性不错,但不一定超过这边本地的影响
第二,我明白你的根据是97年印尼/马来的公寓投资,注意这仅是房产市场。然后这是14年前的事情了,不要简单代入。今天你再看看公寓买房的比例?其实本地人的比例提高了,中国人的比例大大提高了
你恰恰简单代入了。我可没有说97年印尼/马来的公寓投资或房产市场。恰恰相反,他们的投资是全面的。那是真的撤资,因为他们自己家里着火了,是国家破产。

靠美国,早歇了?
————————-
不是一两套房子的事情
美国的繁荣是新加坡繁荣的一个重要基础,它的影响力不单单只是他本身而已,以目前的经济格局来讲,美国稳定了,全球经济充分蓬勃运转,而全球贸易活跃是新加坡成功的一个重大基石
看看09年新加坡经济关联度与哪个国家最大可以看出了。
没这么回事儿吧。这两年美国不是歇在那里,新加坡还不是照样发达?最重要就是东南亚国家在金融风暴中是赢家,而不是输家。97年的时候,美国不是挺好的,新加坡不是照样歇菜?因为东南亚国家全歇菜
当然,影响都是有的。


通胀来了就很难控制,因为很多时候通胀也是有滞后性的,涨价从上游传到终端市场需要时间,而且不同行业有快有慢,所以当通胀抬头的时候,其实后续的momentum是加速的,而政府往往会低估,或者有意/无意错判成季节性上涨。。

另外这次问题不太一样,经济的全球化基本已经完成,你无法修筑一个水坝把自己和别国隔离开来,全球性的通胀下,加息效果有限,你回收不了那么多的流动性。所以政府等待时机很重要,不然加息只会吸引更多热钱,推高资产价格

我觉得,现在不会是这一轮通胀的最高水平

对了今年粮价要大涨。。。有玩股票的留意了。。生物科技/种子/化肥之类的农业股说不定可以看看。。

。。。sign。。难不成我们要去超市囤大米了。。:L:L:L:L:L

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还是逃离不了吃饭的问题啊


是因为中国要买粮食吗?


大家可以把几年前的贴挖出来参考参考~


开什么玩笑

居然东南亚对新加坡经济影响要比美国都要大?!!!!!!!!!!

97是金融攻击亚洲新兴经济体,能一样么?包括新加坡,包括香港

美国之于新加坡的经济作用,不是因为他的直接投资/买方投资,是因为其带动了世界经济,而世界贸易与新息息相关。近年中国需求加大,也成为一个区域的引擎,但是东南亚,我是真的只能把它排在第三位了

我的想法都在上面了,我们大概也难说服对方,留待大家自己判断吧

这点我不再回帖


都是高手,老老实实的听讲。


回复 peterlc007 的帖子

哦。了解。我还以为就是个旱灾的事情呢。


你随便排,我只是说说现象。内部到底怎么地,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美国当然排第一,但要新加坡歇菜,周边的影响更大


就怕他们上下联合起来把新加坡狂揍。。不过可能性无比小。。


新加坡好像是不调息的…


我的理解是通过sibor来调控。

sibor与sor 基本关联,但是不是直接挂钩

其它的因素诸如政府控制,很不透明,也是为了金融安全。美国/中国加息前也不会知会市场吧

知道的更多的TX继续补充。

因为我觉得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国家是断不可能放弃控制利率这一金融工具的


sibor hibor tibor 这些都不是央行定的…

央行调息这个和事先知会好像木有神马关系,要看央行政策…

MAS好像没有调息政策,每次政策公告只有新元汇率调整政策…
大部分央行2率只会动一种,就像FEB不会调整美元汇率,只是2率会相互影响…


回复 goldenstar 的帖子

政府完全放弃调整利率这个工具?不会吧。主要是我之前不知道那个国家不管利率

新加坡不是汇率管控国家,不完全是调整利率。它是调整利率区间,调上/调下,加大/收窄浮动区间,最近汇率高涨也是和经济基本面好有关。

我也是不知道它通过什么途径调整利率,所以我认为通过sibor

有TX知道sibor的formula组成么?大概有哪些参数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不同,新加坡是用汇率,而不是用利息来调整宏观经济的!这是新加坡金融的最基本政策。

新加坡的利息跟着美国走。


回复 date1234 的帖子

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不同,新加坡是用汇率,而不是用利息来调整宏观经济的!这是新加坡金融的最基本政策。
————————–
真的啊?那还真的挺特别的

新加坡的利息跟着美国走。
—————————
sibor和sor关联都知道,不过是不一样的,相差也不是一个常数,所以我就纳闷还有什么参数?相当不透明耶,于是我怀疑是不是政府也有操控


是的,sibor和sor关联,不过不一样。


呃,神马叫完全放弃调整利率这个工具…
那美国完全放弃调整汇率这个工具? 西北兄有点钻牛角尖咯…

FEB每个月检讨的是利率政策,MAS检讨的是汇率政策… 这两个本来就是联动的,FEB升息,美金就会涨;降息美金就会跌…

MAS升新元,也等于升息的功用,收紧流动性… 选用哪种既定政策,是各国政府各自的考量吧…
新加坡怎么想我并不清楚,要我猜测的话,可能的原因是:
例如调息和调汇都是收放流动性工具… 不过调息对收放内部流动性比较有用,调汇对调整热钱进出比较有效… 新加坡是自由港,受国际热钱影响较大,大概因此倾向于使用调汇吧…


嗯,比较靠谱

我只是合理怀疑一下


长知识。请教金星,怎样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呀,为什么我看你写的看得懂,自己就没有这样的见解呢。你专职金融业吗?


见笑鸟,吾乃一蓝领石油工人… 上面解释那段纯属个人臆想…

吾觉得,现在世界金融格局,美国是庄家,其他所有国家都是边家…

按理来说,汇利2率应该是联动,这个很多人都知道… 不过你看例如新币涨成这样,利率还是翘不动; 再看日本利率都跌到0,日元还是高高在上… 这都是美金这个‘世界货币’造成的…

回到金融危机,各国降低银根大坝,FEB开闸放水,美金洪水源源灌进新兴市场,形成09-10亚洲超级大反弹…

现在亚洲发现通货膨胀大大超出预期,各国加紧升闸阻拦第2波美金大潮… 美金现在正被各国阻挡后回流美国,相信目前美国才真正进入到类似亚洲去年的复苏阶段… 今年内可以看到美国经济快速转好,产业价格上升,股市上升,失业率下降… 年底或明年初FED就要开始回收流动性了… 届时就可以看到sibor要上升… 亚洲经济增速今年要相对放缓…

所以如果看到美国第2,3季不断报出经济利好… 可以的话,应该renew 3年fixed房贷…


刚好附送今天的消息…

Written by Dow Jones & Co, Inc     
Thursday, 17 February 2011 12:23  

Singapore’s MAS may tighten again in April as inflationary pressures build, Barclays Capital economist Wai Ho Leong says in a note after the government revises its 2011 inflation forecast to 3%-4% from 2%-3% and says it expects the rate to peak at about 6% by the end of 1Q.
“Given full employment, the focus of policy has tilted toward inflation – a situation we expect to prevail through to the next policy meeting in April 2011. The emergence of demand-pull pressures could be a precursor of additional monetary tightening, likely via a steepening of the SGD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slope,” he says.

Barclays expects the USD/SGD to reach 1.2600 in 12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1.2778.


Barclays expects the USD/SGD to reach 1.2600 in 12 months, compared with the current 1.2778.

这是好消息吗?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