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报刊登了美国时代周刊的一片新闻 “撰文指出,在接下来的20年里,新加坡有意让这岛国的人口增长20%,从现有的508万增加到600万”。
如果这些信息确凿无误,为新加坡政府统计了一下 ,这意味着,每年人口增幅接近0.8%,近4万人,这当然包括外国劳工和PR,如果新加坡维持公民比例不变(为了缓解自然人口衰减的必然措施),那么公民每年增幅将为2.5万人,和目前发展计划持平(每年新公民2万多)。
另外一个侧面证明新加坡在人口策略上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为了维持新公民的申请人数和筛选库,一个必然的措施就是扩大PR总数,因此可以预料大选过后政府在PR政策上会有所松动,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可以解读出来的另外一个信息是,未来人口的增加必然伴随着配给和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考量,存在较大商业机会的会在“住”和“商用”这个环节上,因此目前投资房屋和永久地产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新加坡600万人口的目标是很早以前就提出来的
可是前几年人口增速远远高于基础实施的建设速度
即使PR的政策松动,也不是最近一两年可以松动的,要等新的地铁线和租屋区接近完工,才有松动的条件。。。
新加坡600万人口的目标两年前就有了,后因经济风暴又闭口了。。。。
新加坡的人口生育率仅为1.29,远低于2.1的 自然替代率;2008年只有40000个婴儿出生,但新加坡必须至少每年有60000个婴儿出生,才能抵销自然死亡的人口,同学们,这少掉的人口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哦, 收紧移民政策主要是应对前些时候由于导致新加坡人的工作被新移民和外劳取代引发社会不满。
政府在选情稳定后,处于客观发展需要,恐怕还是要回归到老路上,因为虽然一方面推行促进生育的政策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是新加坡60年后的20年就大力实施的人口紧缩和限制生育的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华人家庭,想要在短期内改变恐怕很难,要维持目前的族群比例,恐怕吸收外来移民才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基础设施方面,新加坡从来都是先有需求才有建设,只要有了人口,就会有内需,有内需就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上,这是一个正反馈,并不矛盾,实际上,新加坡在过去的两年内,包括金融风暴期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在一定程度上实际上是肯定了其施政方向的正确性,包括人口政策。
新加坡还是要中国移民的,不然其他种族的人就比华人多了。
2008年只有40000个婴儿出生,但新加坡必须至少每年有60000个婴儿出生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335966-1-1.html
这句话我读的好激动哦,那就是说等我女儿2014年上学的时候,也许名校有一个空位给她,或者稍少的竞争?!
这个600万的口号已经喊了很多年了~~~
你说的那些,也就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算式纯粹的chinese,其余的。。。。
而且,同为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和印尼华人,转新加坡公民的必要性更低。。。
新加坡应该更倾向于接受马来西亚华人,至少文化习俗上更容易融合。教育部每年向马来西亚华校优秀生颁发的奖学金要比中国大陆多多了。
你不需要总是很极端的来解读别人的话。我是说马来西亚华人申请移民新加坡相对容易些,没有说他们是新加坡新移民的主要来源地。马来西亚华人人多也好人少也好,跟你我没关系,他们不来新加坡也会去其它地方。
LZ这些政策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去年的新加坡人口报道已经很明显了。不过不同的是,明确提出了20年发展到600W的计划,这个在去年的报道里好像没提得那么具体。
另外不要觉得这将会放松PR政策:
事实表明:在过去十年内从400w增加到了500w,(其实严格说应该是2005年后,发展迅速),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矛盾,按原来十年发展100w的速度,这个20年其实是放慢了脚步。
再由已经实施的收紧PR政策来看,可以说前期只是试验,可以得到比较确切的增长数据,然后再根据这个数据,现在提出20年发展计划,有理有据。而在大选前,正是实行收紧PR政策的良好时机,不得不说新政府的高明。
如果说是由于大选而收紧了PR,只能说是本末倒置。
所以,这个政策并不是放宽PR政策的利好,反而说明了现在的严格政策将持续…..
这也是本人一直以为严格的PR政策将继续的根本理由。
这口号喊了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