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投资保险都是骗人的,不知道他们说的是那种投资保险。
基本上,保险公司售卖的投资类项的有两种: 1,
纯粹投资: 基本算single investment,不过以后可以top up(regular or ad-hoc) 或者withdraw.这样的投资通常是投资在一些基金,当然有不同区域的基金可以选,比如美国,日本,大中华,印度,能源,科技等等,在一个保险公司下的基金,一般上保险公司都会允许免费的转换。
收费情况: 初始收费: 对所有进来的保费收取4%-5%的费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bid-offer spread, 以买价买入,以卖价出,但以后的转换一般都是bid-to-bid,也就是没有费用了。这个初始收费看上去很高,但如果转换次数多的话,是划算的。外面的投资公司通常收取的初始收费比较少,1%左右,但以后每次转换(买卖)都相当于一次交易,有交易费用,另外还有按年收取的年费(不是管理费,管理费都有)。
还有另一种投资是后期收费,也就是说买的是后没有收费,卖的时候收取。
保险公司的基金里面都会有不同风险的基金,比如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money market. 适合不同的人,也提供了很好的转换平台。Money market一般作为避险用,同时可以应用的有两种技巧:
A: automatic fund switch :先把钱放在money market里面,然后固定每个月,转入(或转出)不同的基金,这样避免卖价锁定在一个价格,可以分散风险,把single investment巧妙的转换成regular investment,在上升或下降的市场中,可能会抓到底部或顶部。
B:automatic fund re-banlance: 每个周期自动调节所持基金的比例,也就是自动做到卖高,买低。
当然,技巧只可能说在相同的情况下让我们获得更高的收益,投资有风险,入世需谨慎,虽然基金想对股票或者外汇,风险小,但回报也可能小,最主要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时在大的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什么基金都亏,比如08年,但09年,大多数基金都是赚钱的。
另外一点就是选对区域或者section. 比如投资在美国,还是中国,能源还是科技,房产还是债券,也很重要,拿美国和日本来说,10年下来,都没有赚钱。所以,必要的关注和转换还是有帮助的。
这个不是保险,只是保险公司卖的投资。
当然有另外一种是有保障的,比如,如果投资人去世,保险公司会赔偿150%的本金或者现在的基金价值,看哪个为低,如果有保险成分,就会有相应的死亡率收费,但是因为只按照差价收取,所以不多。
2: 投资联结保险:(investment link product)
现在很普遍,基本每个保险公司都有这样的投资产品。其实是结合了保障和投资在一起,非常的灵活,但灵活的另一面是不稳定,所以很多人对此又爱又恨。
看看我的理解,仅作参考,同意更好J
这是一个终生人寿保险,可以一直保障被保人到100岁,死亡保障一般都有,另外可以选取终生残废和严重疾病的保障。投资不是目的,投资只是让这个保险更加灵活,以适应我们的需求。什么需求呢?世事难料,以后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就算富豪也可能三起三落。万一哪天,失业了,没有办法交保费,可以申请保费假期(premium holiday),而不是像传统人寿保险一样,变成保费贷款(premium loan); 可能就算不交保费,我也还需要一笔钱,可以申请partial withdraw,以用来应急,缴纳其他住院医疗保险的保费或者其他的用途;如果哪天发了花红,可以top-up,当做投资。
所有的保险都是有费用的,都是花费,是有去无回的,真正有去有回的时候就是索赔的时候。
投资联结保险既然保障死亡,终生残废,和严重疾病,当然有一定的费用收取,这个和其他所有保险都一样。只要保单还在,被保人如果过世,保额和现金价值一定会都会照额赔付。
针对一个30岁的人来说,如果是传统的人寿保险,保到100岁,公司会取平均值,也就是65岁的年龄收取保障费用(注意,不是保费,保费里面包括保障费用,扣除保障费用后,其余的钱才是去储蓄投资的,可以带来回报),所以,65岁以前,我们的保障费用都是多扣得,65岁以后开始少扣,但不知可以享受多少年。而投资联结保险是按照世界年龄收取保障费用,也就是30岁有30岁的收费,31岁有31岁的收费,这个合同里都很清楚,也就是很多人说的,为什么扣得保障费用增加了,但我觉得,对我们客户来说,这种收费更合理。
传统保险因为不透明,所以不知道保费里面多少去了保障,多少去了投资,可是一般15-20年才可以breakeven.也是因为扣除保障费用的关系。另外说一下投资,传统人寿保险是客户把钱交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去投资,然后给客户分红。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传统人寿保险通常选择30%投资在股票,70%投资在债券,所以回报率相对安全但不高。
而投资联结保单非常灵活,因为有很多基金可以选,如果我想要高回报,可以全不选择股票基金,如果要安全,也可以100%放在债券基金(当然回报少),如果想和传统保险一样,可以选择portfolio30,也是30%放股票,70%放投资。
因为市场的关系,投资联结保险的cash value不固定,每天都会变化,不像传统人寿保险,分红一旦declare,就没有变化了,但是因为我们固定每月,每年交保费,这里叫做dollar cost average,可以很好的分散风险,平衡买价。
灵活的另一个表现是可以选择保费额度,对于传统人寿保险来说,30岁,我要交的保费是固定的,比如保10万,3000/yr,不可调节。但投资联结保险就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比如,现在我的收入低,没办法负担3000一年,但我又需要有10万的保障,可能我只交1500一年,也能保到10万,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里面投资的比例少了,保单的收益也就少了;如果我想多些投资,我也可以交4000一年,这样多出来的钱就去了投资(保障10万,保障费用的收取都是一样的),以后的保单价值就会增加比较快。
所以,不管传统人寿保险,还是投资联结保险,其实都有投资成分,但传统人寿保险的投资,客户没有发言权,也没有选择权,决定权,而投资联结保险,客户可以选择不同的基金,不同的地区,可以转化,可以支取。
所以,投资联结保险有事陪钱,急事取钱,没事存钱,非常好。
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联结保险的premium allocation,保险公司不同,这个allocation的比例也不同,比例越高,代表保险公司扣掉的费用越少,对客户也就越好。也有人说,反正是保险加投资,那我自己买term,自己做投资就好了,当然,term保费比较低,可以用来增加自己的保额,但是,term只保到75岁,或者80岁,年龄越大保费越贵。最重要的,不是以后拿不拿的回钱,而是保险最关注的可保性。Term保险因为没有现金价值,如果以后断掉了(不管是经济的原因,还是忘记交保费),想要再买回来,要看当时的身体状况,如果不幸身体已经有了状况,比如高血压,很可能不能再买保险了。但终生人寿保险因为有现金价值,就可以在紧急状况下支取使用,以让保险不会断掉,可以继续享受保障,以后情况好转,还可以再补回去。
。或者,等到我们退休了,没有收入了,但是医疗保险,意外保险什么的还是需要,这时也可以支取人寿保险里面的现金价值,用来支付其他保险的保费。
保险就是保险,不要把它当做投资,期待高额的回报率,不太可能的,他的作用是在严重事件发生的时候,保障我们的家庭可以继续享有同样的生活水准,如果是期待高额的回报,就如同买了一只鸡,希望他下鸭蛋一样,会失望的。没有高回报,不是骗人,如果该赔的没有赔付,才是骗人的。所以,了解保险的意义和作用,是我们每个人的作业,虽然有经纪解释,自己还是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看官,以后用空再跟大家说说不同的传统人寿保险和储蓄保险的优缺点。
没看很多,就看了第一个纯粹投资,这有什么特色?保险公司的Asset management做得很好吗?为什么bid ask spread那么高4~5%? Fund supermart比这便宜多了。
这种知识贴是 一定要顶的。
回复 方世玉 的帖子
对,fund supermart的 开始收费很便宜,但以后每次转换都是交易,还有后续收费,如果每次买卖收取0.5%,转4次就成%的收费额,而保险公司的就没有了。
至于asset management,就要看这个基金是哪个公司在管理,以往的表现如何,基金经理表现怎样,这些在fund factsheet 可以查到。
我是让大家了解这样的保单,具体问题因为客户不同,公司不同,经纪不同也是不同,没法讨论到那里。
我一再强调,最重要的是保障,所以回报率我不怎么关心。你说女儿的保单43年打平,不知是传统型还是我说的投资型,解释起来也不同。如果在这上面我可以帮到你,你可以两星期后等我回来新加坡联系我,如果你坚持你的看法,那也祝你好运。如果你怕我是骗子呢,电话联系也行,主要是打字太累了,赫赫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真相不以你为准,也不以我为准,以事实为准,。
我发这个帖子纯粹是为了给大家增加知识,交流用,也没有宣传哪个公司,哪个经纪,到现在我也从来没在论坛打广告,甚至没有主动要求谁来买保险,因为我相信一句话;当你创造了价值,金钱会随之而来!站在别人的角度,多为人照相,才能高枕无忧。
现在有谁是傻子阿?谁这么容易被呼悠阿?怎么一个大老爷们,老钻到里面出不来啊?!
你随便吧。
我只能说,你走了另一个极端了。
以前是有少部分中介乱搞的,后来MAS管制了,你说的那些很少的了。估计比被汽车撞倒的概率还小。
保险就是保险,早买早好。买保险是为了你的亲人而不是你自己,我觉得他们这个说得不错。你可以等到你需要的时候再买,但保费增加倒没什么、被排除才会是问题。
保障性的,早买,一年才100块。投资性的,不懂不买,不就完了
首先要顶一下知识贴。码了这么多字不管怎样都值得鼓励。
下面是针对你的帖子:
-“这个不是保险,只是保险公司卖的投资。”保险公司卖投资,算不算挂羊头卖狗肉?请回答”yes”or”No”.不必多说。
-“投资联结保险有事陪钱,急事取钱,没事存钱,非常好。” 说的都是好听的一面,代价和风险呢?是不是要更高的保费?是不是有可能变成“有事没钱赔,急事取不到钱,没事逼着存钱”。
-“保险就是保险,不要把它当做投资,期待高额的回报率” 拜托,把投资和保险混在一起的是你们保险公司,你倒反过来叫保险买主/投资者(你看你们搞得我都不知道该把买保险产品的人叫什么了,叫保险买主还是投资者,或者叫投资保险买者?)分清楚?这就跟卖绿豆汤的人把红豆混在一起,然后跟买主说:“请分清里面的绿豆和红豆啊。”
补充:
保险本来是个很好的词语。我们以前说“这事保险得很”,就是说事情很靠得住,不用担心。
保险么,保的就是一个心安理得。群众的信任是最重要的。
本来传统的保险就已经够用了,但就是你们保险公司要去发明什么新型产品,忽悠到了最后,保险公司和群众两败俱伤。搞到最后连“保险”是什么东西都说不清了,保险这词也彻底毁了。
呼吁群众们坚决抵制所谓投资型保险。买保险,去找保险公司,但只买传统保险。要投资,去找投资公司。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不知道你被什么牺牲了。十年,任何保单都是不回本的,任何公司。这个相信大家 都了解吧
再三质疑保险公司的虚伪:
本人不了解投资型保险是如何运作的。但对投资倒是稍有点常识。
投资者准备投资时,投资代理会准备一份声明statement,里面说明投资的个人情况和投资偏好。投资代理为投资者选择投资组合时,不能背离声明内容。比方说,如果投资者是保守型的,投资代理却选择了高风险类投资产品,那么就是投资代理的错。就算投资代理已经告诉投资者选择该产品。除非投资者同意把投资声明改成风险偏好型。我们公司的法证调查部门就接过这样的案子,最后是法庭判投资公司赔钱。
看完上面,我们再看“投资型保险”的陷阱。
就如楼主所说,投资型保险好像很面面俱到。其实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我很好奇如何定义买这种产品的人的偏好。比方说,某人可能是保守型的(根据他个人财务能力),但因为投资型保险包含“保险”的成分,这人可能误以为在投资的同时也买了保险,从而选择(或是被动地接受)不符合他的产品。打个比方说,明明某人可能5年后需要大笔钱用,但保险代理却为他选择了10年甚至20年才能拿回本金的产品。而最后当某人去质疑时,保险公司却可以自圆其说(面面俱到也等于左右逢源啊),拿某人已经签合同为说辞。
注意:为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本来就是代理(不管是保险代理还是投资代理)的工作和义务,投资者找你当代理就是因为你是那方面的专家。如果为投资者选择不适合的产品,就是投资者签了合同,那也是代理的错。当然,如果代理的选择在投资当时是合适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变得不适合了,那就不关代理的事。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当年的proposal拿来讨论一下啊
回复 山谷无回声 的帖子
个人的性格不同吧。我从来把non-guaranteed 当成是不可能,因此也就不会给予希望。你估计把那当成是。。。
还有,如果是97/98 的时候,确实是浮云
看到你的贴,才知道什么是“一语中的!”
谢谢!你讲得太好了!
坚决认为:保险和投资是两种性质和实际操作完全不同的东西,根本不应该混在一起。坚决抵抗一起投资型保险。
我对其他保险公司也不怎么感冒,就是看不顺眼AIA。我2005年还不会投资的时候买了AIA的Achiever做纯投资,把保额放在最低5000块,当是买的是Great China Equity,眼光不可谓不准啊,到07年的时候中国股市大涨,我公司一同事告诉我他06年买了manulife的中国基金已经涨了3倍多了,我由于平时从来不拆保险公司发来的信,所以不知道涨了多少,但一想我买得还比他早呢,那时候中国股市更是在低为,而且同样是保险公司,一个涨了三倍,我这个名气那么响亮,再怎么差2倍总有吧,结果回去一查,妈的才涨了20%几,把我给气的,从我买那天算起上证指数都涨了4倍了,他这破基金才涨20%几,白痴都管得比他好,我打电话过去询问看是不是出错了,结果都讲没错。气得我立刻把钱给赎回来了立刻自己炒,当然后来结果更糟,撞上中国股市大跌外加08年金融危机。不过前几年的大好行情就这么被AIA错过,始终令我耿耿于坏。
说真的,本身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书面写着guarantee 和non-guarantee 。你如果信别人说的话,相信了non-guarantee 的,那只能是你自己的问题。
回复 方世玉 的帖子
你的例子太好了。世事难料
我记得是超过50%的,不过,AIA的应该不是纯股票的,而且,他们的全是香港股票,应该跟大陆没有直接关系。
你不能这么[关键词屏蔽],不让多说不好。
1, 保险公司卖投资,就好像银行卖保险,旅游要去购物店,中餐厅也卖薯条一样,多种产品,多样经营,而且也要有执照才可以卖,所以,不是挂羊头卖狗肉。
2:“代价和风险呢?是不是要更高的保费?是不是有可能变成“有事没钱赔,急事取不到钱,没事逼着存钱”。“ 没有更高的保费,你看我觉得例子就知道了,风险因为是投资当然有,代价就是要灵活,急事如果你的保单有钱,保险公司不会不给;没事谁逼着存阿,如果自己不想交,谁管的着。保险是长期的,短期内取出不划算,这谁都知道,一定要今年买,明年断,后果自负。
3,拜托,我不是保险公司,别冲着我来呀,之所以有不同的产品,就是满足不同的需要嘛,你不喜欢投资的,就不要买投资类型,买定期或传统就好了,我喜欢这样的,就买这样的,有你这样的人,也有我这样的客户阿!好像饭一样,加了鸡肉叫鸡饭;加鸭肉叫鸭饭,加了椰浆是椰浆饭,这是终生人寿保险,前面的修饰词是定语,代表着不同类型,但归根结底,还是人寿保险阿。
回复 candry 的帖子
不错。其实,不是因为是不是说AIA,而是是否能理性地看待投诉。
AIA当然有不对的地方,而且即使新加坡政府这么好的政府,还40%的人反对呢。关键是要理性分析,不能见风就是雨。什么如果是好公司AIG怎么会倒,什么十年后为什么不能取出钱而不亏本,什么相信了骗子,等等。只是理性地分析一下,觉得没道理,至少还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不管是AIA还是BIB
不是为AIA说,而是为保险业者。我要的是保险,至于是十年回本还是我相信的三十年,是次要的东西。我看了一下,十万的保险,你到25年后,交的保费还不到五万(人寿保险)
我不觉得有人冲着你或其他agent来, 大家只是说实例, 反而你们认为人家什么什么, 论坛是open的啊, 不同声音很正常, 互相学习啊 发表于 7 分钟前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344279-3-1.html
那我们可厉害了,新加坡500万客户都是傻瓜啊,笑话。有很多人宁愿去相信没有专业知识的所谓朋友,都不愿去相信经纪,经纪哪有这么高明?
j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多谢理解,我还以为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写这些,希望能够让看客学到些知识,到头来,怎么搞的自己灰头土脸的啊?!值不值?有这个功夫,还真不如陪陪孩子呢。
回复 candry 的帖子
那末,您紧张什么呢? 发表于 6 分钟前
本文来自 新加坡狮城论坛 原文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forum.p … ;page=3#pid41497472
k,这叫紧张?解释就说是紧张,不解释就说是不敢说,做人还真难。
算了,我紧张了,逃跑了,你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抱怨吧,小女子不奉陪了!
那只能安慰一下自己:淡定。
谢谢candry先!花了这么多精力给大家准备这些知识。
不然我们搞一个讨论会,或者保险的讲座就好了,大家可以一起坐下来分享一下。。。
回复 candry 的帖子
第一,我不是针对你个人。
第二,其实我是在为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的保险代理喊屈。“投资型保险”从一诞生就是一个怪胎。传统的保险本来就是保险的根本业务和支柱,偏偏让一个怪胎把大家害苦了。不信,试问一下你们自己,如果老老实实做传统保险,那个AIG怎么会被搞得如此不堪呢?
想为一下明白人,30种重大疾病保险也是要选基金的,是属于投资联结保险吗,大家都有买吗?
楼主和斑竹good99有一点看法是一致的:不懂就别买,买了(签了合同)就是买主的责任。
听起来很有道理。毕竟保险公司/代理也没拿枪逼着你买啊。都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为了反驳这点,我先举例子。设想你到超市买苹果,你可以自由地挑。如果你挑了个烂的,那么只能怪你自己没长眼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责任全在买苹果的人。但如果不是挑苹果,而是挑包装好的饼干呢?
挑苹果你可以看外观,被盒子包住的饼干,光看盒子外观能看得出来里面饼干的好坏吗?如果你打开饼干后发现里面饼干货不对板,是谁的错?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买东西不是简单地“不懂就别买,买了就是你的错”。其中的责任成分,值得推敲的地方很多。
说到这里,估计保险公司/代理又可以辩解了:我们不是有合同给你看了么?你自己不会看合同那不是我们的责任。买主没有仔细看合同,固然也要负部分责任。但保险公司和代理就能洗脱干净了?
前面我用了苹果和饼干的例子。但实际上,投资保险比苹果和饼干复杂多了。前面我的一个贴说到投资代理有责任为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在这里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一个从没买过猪肉的人去买猪肉。因为他不懂肉的优劣,所以跟猪肉摊主说:“请你帮我选个上好的肉,我要做猪扒。”猪肉摊主明知道某块肉不适合做猪扒,却故意挑了那块肉,还说“你用这块肉,肯定做出好吃的猪扒”。结果猪扒做得不好,回去跟摊主理论,摊主却说:“那是你的厨艺不精!”
许多保险代理就是上面那种猪肉摊主。差别是猪肉摊的生意是长久的,不会为了眼前一块肉去宰买肉的人,而保险很多都是一次性的生意,所以保险代理宰你没商量。等你发现被宰的时候,代理早就跑了。
保险可不是一次性生意! 需要提供后续服务。
1。基金的转换建议
2。帮你索赔
3。隔一段时间要帮你检查保险。比方说,结婚,生孩子等,要重新考虑保险的保额,保那些了。
所以都说,找一个好的代理非常非常地重要。。。这个要你自己会观察。
回复 HouTanzhang 的帖子
我说的一次性的交易指的是相对于多次交易来说的。谁都知道保险是有后续服务的,但后续服务还是属于同一个交易。就如我买一个保修3年的电脑,3年内我有可能多次去找电脑公司维修电脑,但本质上还是同一笔交易。这点可能是我说得不够清楚。
还有,找一个好的代理非常重要,这句是废话。就如同找一个好的律师/中介/老师/老板非常重要,这点谁不知道?重申,我不针对任何一个保险代理,我的看法纯粹是针对投资型保险这种产品本身而言。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又是牛角尖。呵呵。
一次[关键词屏蔽]易 和 同一个交易 不一样吧。我是说一下,保险不是一次[关键词屏蔽]易,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交易。。。在你人生不同阶段,需要做不同的计划,安排。有孩子,可能就需要买教育,或者新的医疗保险等等。所以说保险要做好,更是长久生意。
然后我只是顺便提了一下,找一个好的代理最重要。
我是看了这么多帖子,觉得很多人都没有足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提醒大家一下。
知道不代表你明白这个重要性。
因为产品没有好不好的,应该是适不适合。
如果我说错了,就当我说废话,浪费大家时间了。以后还是只看,不说话比较好。呵呵。
回复 HouTanzhang 的帖子
关于那个一次的说法,也许是我说得不够明确。我的本意是相对于一般买东西来说,比如上超市买东西你会买很多次。买保险如你说的一个人一生中不只买一次保险(我卖保险的朋友说平均一个人一生要买9个保险)。但对于某个保险代理卖保险给某个人,很可能就是一个买卖。而不良保险代理就是赚一笔就跑了。这点应该算是我们的看法互有不理解的地方。
我说的都是针对产品而言。一个本身就是不良产品的东西,不管代理有多好,改变不了其本质。差别在于好的代理会帮你挑选比较适合的,不会让你蒙受损失,就算出事了也尽量帮你减低损失;坏的代理就是一开始就骗你,出事了就隐形了。而投资型保险恰恰是保护不良代理的,好的代理遵守本分没有不良代理赚的多,出了事情也是好人背黑锅。正如AIG出了事,里面的工作人员全都受损,特别是那么平时老老实实工作的员工。所谓的劣币驱赶良币就是这样。最后整个保险业的名声都臭了,谁的损失呢?
补充,这可不是牛角尖。而是看到那么多人为投资型保险做辩护,实在忍不住出来说话。啰嗦一句,不良的产品迟早要害死保险业的。正如次贷和雷曼的mini notes之类搞出金融风暴一样。
我昨天遇到我说他拿到7%的回报的那个人。
他是manulife的人,是做training的。他很多年前 (10几年前。)买的投资保险,拿到了7%左右的回报,不过是single pay,不是Regular Pay。
7%每年啦! 总共7%不是晕死!!!!!!
所以我当时也是挺惊讶的,所以记得,昨天刚好又遇到,专门确认了一下。。。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地维持着投资保险的事业,我上周也签了PruFlexiCash 的投资保险,要坚持20年了。呵呵
原來已經簽了,自求多福吧。
大家对ILP的看法可谓两个极端。
但无论买哪个公司的保险,有不懂的条款或专业术语一定要先弄明白。
还好论坛里有不少专家,可以给建议!
个人认为适合的就是好的。但一人难称百人心。谢谢楼主费心码字。别灰心!:)
PruFlexiCash不是投资的,而是有CashBack的Endowment,储蓄保险而已。你不是被忽悠了吧?
Single Pay回報是肯定比Regular Pay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