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物质保障和健康的精神环境
首先我们来探讨物质保障:陪读妈妈你首先要预算在新加坡受基础教育的花费,在你短暂的年青的岁月,你有能力积攒下未来孩子的教育费用和你年老时的养老金吗?当你来到新加坡时,你已经相当于做了一个不再做工的决定,在新加坡因为你外国人的身份实际上很难找到工作,基本失去工作的权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zf的劳工税调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准,目的就是限制外国人,保护本地人的工作权利。一般妈妈在孩子上小学就带来新加坡,这些妈妈一般年龄会介于30-37岁的年龄,在中国工作年限也就是20年左右,在这20年间你能积攒下多少钱?通货膨胀不是中国专有,新加坡一样,负利率比中国更严重,货币一样在贬值。你做好这些经济保障了吗?
还有长期租房子总会遇到很多不变,和房东不和谐或者和同租的人产生矛盾,老陪读妈妈都经历过这些令人恼火的事情,有的已经搬家数十次,这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给予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吗?
其次是精神方面的健康:长期的两地分居,自己面对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你自己能排解吗?你自己的精神状况是否健康?长期的单亲教育会给予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吗?这样缺失父爱的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有何影响?想想为何新加坡要力推亲家庭活动,动员忙碌的父母要回家和孩子互动。
再次陪读妈妈再想想你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你能保证顺利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就像一些老陪读万般无赖时为留而嫁吗?
还有,陪读的这些年还势必会赶上孩子青春期,一个人陪他们过青春期不容易啊。
回复 peidu妈妈 的帖子
你分析得很好,我试过这样分析给一个准备来的陪读妈妈,她可能觉得我吓唬她,再也没有q我了。哈哈哈!!!
因为她要体会一下孩子出国读书的过程,看一下国外生活学习到底是什么样?不要劝人家了,对与错,她都不会怨你的!
什么都在涨涨涨啊!陪读妈妈的压力呀!!!:'(
还是有孩子不错滴,不久将来可以养老妈。但比较少
陪读妈妈这个现象是个“怪胎”。除了这里,别处很难找。
没别的,只怪陪读妈妈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看看,陪读妈妈被骂了不是?
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物质和精神”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是必不缺少的。想想你当初来的时候有没有考虑清楚,你的物质生活水平?你出来首先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生活保障?即使你在国内,没有物质做为保障,生活质量也不会高,这是显而易见的实际。现在那里都是一样,没有物质保障一切都是空谈。
精神因素;长期的俩地分居,带孩子出来你认为是短期行为?“长期的两地分居,自己面对陌生环境带来的压力,你自己能排解吗?”决定之前欠考虑,现在才想到这些早干吗呢?为陪读而“万般无赖时为留而嫁”,这只是你吗?好多陪读妈妈完成使命回国陪老公陪父母了,如果你是为留而嫁的话,那说明你真是做事情太欠考虑了。那就应了楼上所说的,陪读妈妈这个现象是个“怪胎”。首先声明,不是所有的陪读妈妈都是“怪胎。”有一大批人都是正常的呢!
楼上说:“除了这里,别处很难找。没别的,只怪陪读妈妈们“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我想这大概只有新加坡有明确的陪读政策,才会有形形色色的陪读妈妈,形形色色的陪读心态吧,这只能说是新加坡一景,并不代表所有的陪读妈妈都是“怪胎,”你可能笔误了!哈哈……
回复 晚萍 的帖子
不知道这个帖子又触痛了你的那根神经,也不知怎样把你的那根小辫子给揪出来了?哈哈哈
当初戴凯等一批妈妈发动陪读妈妈捐款,将捐的款送给慈善机构或养老院,以改善新加坡社会对陪读妈妈的不好影响。怎么没见你跳出来积极行善呢?既然你那么“成熟,有远见,又富有”,怎么没有成为陪读妈妈协会的会长,援助那些处于困境的陪读妈妈呢?是不是你已经是联合早报宣扬的新移民慈善大使抑或是有卓越优秀的新移民啊?
回复 zlgentl3 的帖子
我同意陪读妈妈现在是一个怪现象,但这不是单纯是要来的陪读妈妈一厢情愿造成的。联合早报都曾说过,陪读政策是当初针对生育率低而出现的,这就是主人要开门,要宣传,才有人进门。配套的政策不停的改变,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
如果精英zf都没考虑到任何一个政策可能带来哪些问题,那更不能单方的责怪只是被导向的普通人民。
现在的陪读政策的是与非正在被检验。得到甜头的就会说这个政策好,而8年10年还处在困境或越路走越狭窄的妈妈就会觉得这是一个万恶的政策。
当然所谓的甜头其实无非就是一个居留权而已,现在要说有什么出类拔萃的孩子或杰出的妈妈,可能还没有出现。大多数的妈妈生活能自保就不错了。如果有杰出的妈妈,请张榜!
回复 bnsdmm 的帖子
呵呵,你是有钱的妈妈还是有钱的大姐啊?为了证明你不会为富不仁,你先捐助这些妈妈吧?我可以提供陪读妈妈会长的电话给你,要求不高,给困境中的妈妈每人捐助50新币,也是积善积德,给你立块牌子以昭彰你的德行也没问题。不要在这里发帖,埋头做事就好,你这样有能耐的人给她们这些妈妈给予经济援助是最实际最好的支持。
我呢,比你能力差,所以在这里冒点酸水,支持你援助那些妈妈。
回复 yyjh2011 的帖子
是呀,有的人总以为别人说的话至少三分假,其实很多早期来的陪读也是至少有三分盲从。
回复 大地回春 的帖子
是的,青春期的孩子又叛离,在这个版块也能看到无助的妈妈求助教育良方。贾平凹说过,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这个社会不可能都是撒切尔夫人,会有不同的社会角色。
回复 peidu妈妈 的帖子
陪读妈妈是靠援助?这就是“陪读妈妈拿什么来保障孩子未来”的目地?
协会会长是“成熟、有远见又富有”?仅此而已?
仔细看看帖子,考虑不周,自己做的决定没有生活保障就敢带孩子出国留学,还为留而嫁?是你吗?陪读妈妈有几个是为留而嫁?生存,没有物质保障你让人捐什么款?
影响是靠自身的修养改变的,“将捐的款送给慈善机构或养老院,以改善新加坡社会对陪读妈妈的不好影响。”结果人们对陪读妈妈的印象就好了?
想想你来的目地,如果是让孩子好好读书的话,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好好照顾孩子的生活。
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