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早报新闻]本地私宅比率扩大至24%

注:本人唯一一个握过手的部长就是林勋强,没想到他十几年前已经做过国家发展部的部长,而且当年他的私宅比例的预见也实现了。可惜他后来的作用好像降低了,被马部长搞成。。。
本人以前说的一点不错:新加坡人比以前有钱,随之对生活素质提高的需求很高。一个例子及时私宅比重越来越大增速超过组屋 本地私宅比率扩大至24%  
  过去17年来,私宅增长率超越组屋,促使私人与公共住屋结构起了显著变化,私宅在本地总住宅中所占比率已从1996年的17%扩大至目前的24%。
  综合历年《新加坡统计年鉴》以及市区重建局和建屋发展局截至今年第一季的数据,我国的私宅单位已从1996年的14万9114个增加近一倍,在今年首季达到27万零920个。反观组屋单位在同一时期只增长26%,从72万5144个单位增加至91万6842个。
  由于私宅增长较快,直接改变了本地住宅类别的比例;私宅对组屋单位从过去的17%对83%,转变为如今的24%对76%,两者此长彼消。
  住宅比例的转变其实早就有迹可循。市区重建局1991年的新加坡发展概念总蓝图(Concept Plan)已定下未来要把私宅所占比率从当时的13%提高到30%,同时将组屋比率由83%减少至70%。
  1996年,当时的国家发展部长林勋强提出要“满足国人拥有私宅的梦想”,并说要在2010年实现私宅占25%,组屋为75%的比例。如今比例果然趋近了当年定下的设想。
  与此同时,居住在组屋的新加坡人口也从1996年的86%缩小到去年的82%。加上私宅空置率由6.2%缩小至5.7%,都反映出更多国人现在居住在私宅。
  市建局:没有定下比例目标
  市建局受询时说,当局并没有特别为私人和公共住屋的比例定下明确目标。“这是因为我们定期检讨用地计划,以确保有土地建造公共和私人住屋,满足所有国人的志向。”
  欣乐国际(SLP)执行董事麦俊荣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高的私宅比率是必然的。“除了政府出售更多地段给私人发展商,更多执行共管公寓这类私宅与组屋混合体的推出,也是更多人能提升至私宅的渠道。”
  政府在1996年推出执行共管公寓,如今这类单位数量已达1万零430个,是最初推出时的近18倍。新加坡房地产联合交易网SRX提供的数据显示,兀兰、蔡厝港、淡滨尼、裕廊西和盛港的执行共管公寓数量最多,个别地区都有超过1000个单位。
  博纳(PropNex)集团总裁伊斯迈说:“过去10年,政府在新卫星镇如盛港和蔡厝港推出了许多私宅和执行共管公寓,这自然提高了整体私宅比率。”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系副主任程天富副教授指出,更高的私宅比率不只让人们有更多提升机会,也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政府必须为组屋提供大量津贴,当私宅增加,而组屋相对变少,便意味着政府房屋津贴的拨款会相应减少,这能提高政府的资金流动性,可让政府多出一笔钱做其他公共用途。”
  私宅增加可减轻财政拨款,但这个比率要提高到什么程度才理想也很难说。程天富说:“毕竟满足了人民自住的需求后,还有买房投资的欲望,而这方面的需求有多少就很难估计。再说,每个国家的私人和公共住屋比例都不同,在外国私宅占绝大部分,但新加坡则不一样。”
  麦俊荣也认同说,新加坡独有的国情是以公共住屋为主,这也多少限定了组屋的比率不能减得太低。“因为一般家庭收入能负担得起的就是一间政府组屋,因此组屋还是得占大多数。”
  近半数市镇私宅超过两成
  在我国23个组屋市镇中,目前有近一半的市镇私宅比率超过了20%。
  SRX综合市建局REALIS和建屋局数据所得资料显示,共有10个组屋市镇的私宅比率超过20%,其中更有6个市镇的私宅比率超过全国的24%水平。
  它们是勿洛、武吉巴督、碧山、金文泰、加冷/黄埔和实龙岗。
  未来,仍有不少未发展地段的新镇,有可能建更多私宅,迎来更高的私宅比率。
  市建局发言人说,当局一直有意识地在各大市镇中融入公共住屋和私宅,以便打造多元化的社区、为人民提供选择,以及促进人民提升。“对如同榜鹅这些仍有不少未发展地段的新镇,它们将有更多机会推出私宅项目。”
  贸工部长林勋强在1996年任国家发展部长时,也曾说过榜鹅新镇的私宅比率可达30%,随着执行共管公寓建成10年后私有化,这个比率会进一步提高至40%。
  他当时指出:“许多老镇都有较高比率的公共住屋。所以在一些新镇,只要环境允许,我们应该推出更高比率的私宅。”
  榜鹅在15年后预计将建有10万个私人及公共住屋。目前,榜鹅除了现有的114个有地私宅,没有其他私宅。
  伊斯迈说,榜鹅下来的所有6400个非有地私宅单位仍未建成,但到了2016年,该区4万8000个住宅单位竣工后,私宅就会占13%,而相信这个比率未来会进一步增加。
  伊斯迈认为:“榜鹅将来很可能是所有新镇中私宅比率最高的,随着年轻一代的志向提高,未来新镇私宅比率也相信会以榜鹅为参照。”
  [email protected]
《联合早报》 (编辑:陈俐妃)本人以前说的一点不错:新加坡人比以前有钱,随之对生活素质提高的需求很高。
可是越来越多人对现状不满呢。。。。。对现状不满是正常的,社会发展的正常表现。以前人穷的时候,对现状不满的可能性小。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越来越不满。
我还说过一句话: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不知足!没房子的时候,有个房子就比较容易满足,等有了房子之后,不再容易实现的想法就容易多多了
最近看报纸头条上说:理工学院学生的要求 — stress free life。新加坡政府在满足人民方面作了最大的努力
作为一个不能靠天吃饭的国家,连水都要进口的国家,做到这个地步不错了
新加坡人更有钱这个不用说,另外年轻人对所谓“奢侈,豪华“的追求也是增加公寓比例的一个因素还会升, 1/3 公寓, 2/3 组屋差不多, 华人喜欢攀比,这个连带效应是很强的, 张三的老婆看到李四一家买了,一定会蛊惑张三买.
而且按公布的新加坡人家庭收入中位数(7037SGD) 来看,  1/2的新加坡家庭是可以承受大众公寓价格的在华人社会,房子一直是最重要的家产政府会考虑到私人住宅增加所带来的风险的。新加坡不比香港,香港怎么折腾都行,反正有大陆挺她,但新加坡不行,折腾不起。况且一个具备高度竞争力和灵活性的国家,其经济是不能被房地产所绑架的。相信政府也明白这一点。
24%是个警钟。stress free life?
中国大专,连工作都不好找呢。。。出家当和尚会不会是stress free life?新加坡比香港风险小多了,因为房子毕竟政府控制了大部分。只要这部分不出岔,私宅其实随便怎么涨跌政府的责任不大。香港完全放开,政府控制的部分很小说的好啊。没工作人心里上肯定有stress;有工作stress可能更大。但你要哪一个呢?
所以,stress很多情况下是好事儿啊。能提出stress free也是太过分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