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的英文散文精读篇目是Francis Bacon的 Of Studies。
精读,就是要读到能够脱口而出背下来,要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要表达类似想法时能够随手引用。当然更深的体悟那得交给时间。
因为这一篇实在很经典,所以全文贴在下面。
OF STUDIES
Francis Bacon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 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e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ur of a scholar.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oy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av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ave appropriate exercises. 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 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 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es. 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 cases.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
论学习
弗朗西斯·培根
王佐良 译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这个月可以读完经典诗歌选。也是要求会背,不过会背就可以了。这一本从开学读到现在,现在剩了最后八首。
下面是目录。
1 Francesco Petrarch(弗朗希斯科·彼特拉克)It was The Morning(那天早晨)
2 The Eyes That Drew from Me(吸引我的眼睛)
3 Christopher Marlowe(克利斯朵夫·马洛)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热恋中的牧羊人致情人)
4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Sonnet 18
5 Sonnet 29
6 Ben Johson(本·琼森)Song to Celia(致西利娅)
7 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The Lamb(羔羊)
8 The Tiger(老虎)
9 Robert Burns(罗伯特·彭斯)A Red,Red Rose(一支红红的玫瑰)
10 Auld Lang Syne(往昔时光)
11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She Dwelt Among the Untrodden Ways(她行走在无人走过的路上)
12 To Cuckoo(致杜鹃)
13 Walter Scott(沃尔特·司各特)The Pride of Youth(青春的自豪)
14 George Gordon Byron(乔治·戈登·拜伦)When we two parted(当我们分别时)
15-19 Percy Bysshe Shelley(波西·比希·雪莱)Ode to the West Wild(西风颂)
20 John Keats(约翰·济慈)The Day Is Gone,And All Its Sweets Are Gone!(那一天来了,所有甜蜜的东西都失去了)
21 When I Have Fears That I May Cease To Be(我有一种恐惧)
22 Mrs.Browning(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我怎样爱你)
23 The Face of all the World is changed(世界的面目改变了)
24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A Psalm of Life(人生礼赞)
25 It Is Not Always May(人生不总是在阳光明媚)
26 Alfred Tennyson(阿尔弗雷德·丁尼生)Break,Break,Break(冲击,冲击,冲击)
27 Crossing the Bar(过沙州)
28 Edgar Allan Poe(埃德加·爱伦·坡)Annabel Lee(安娜贝尔丽)
29 Robert Browning(罗伯特·白朗宁)Home Thoughts From Abroad(海外乡愁)
30 John Grey(约翰·格雷)Daily Creed(每天的信条)
31 Frances Harper(弗朗西斯·哈泼)My Mother’s Kiss(母亲的吻)
32 Home,Sweet Home(家,甜蜜的家)
33 Emily Dickinson(爱弥丽·狄金森)The Chariot(四轮马车)
34 Mother Nature(自然之母)
35 Sidney Lanier(西德尼·兰尼尔)Life and Song(生活和歌唱)
36 Robert Frost(罗伯特·弗罗斯特)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驻足)
37 The Road Not Taken(未走过的路)
38 Sara Teasdale(萨拉·提斯代尔)Child,Child(孩子,孩子)
39 Love Me(爱我)
40 E.E.Cummings(依·依·肯明斯)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爱情比忘却更深厚)
41 Pablo Neruda(帕布罗·聂鲁达)Ode To The Sea(致大海)
42 Carl Shapiro(卡尔·夏皮罗)Nostalgia(怀旧)
泛读:这个没有要求,他自己在图书馆选的,就是看。
上周和这周的英文泛读单子:
The secret of robber’s cave 冒险小说
The clue at the bottom of the lake 和上一本同一系列的冒险小说
Lost at sea 海洋失事的求生书
Fruits 饮食健康方面的科学书
Singapore 介绍新加坡的旅游和文化小册子
Napoleon : the story of the little corporal 人物传记类的
中文泛读:
在看鸡皮疙瘩系列,是美国作家R.L.斯坦写的适合孩子的恐怖小说。这一系列很多,估计要看好一阵子,读书的时间有限,想读的书太多,差不多一个星期能看完一本就不错了。
中文睡前故事: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才讲完十章,可以讲好几个月。
英文睡前故事:magic tree house系列,也可以听好久。
还真不少,我们家小二的,没有这么多,到现在除在学校看的,真M正看了的是那个Mr.Midnight的,大概看了四五十册,动画片到是看了不少,象神奇校车系列,哈里波特,batman等等,以及在网上能找到的都下载了,大概250G左右
这篇精读,我读着都不能很好地逐字理解,小一的英文就这么难呀,儿子2年后读小一,看来将来他读小一时的英文水平一定要超过老妈我才行。
现在小孩读书怎么搞得象家长在读书一样。我是自叹不如,要好好学习。
额滴娘啊
偶只能说自己看的昏倒在地…
我也要晕了,这是学校要求的,还是你要求的?
我从头看到尾,没有一个认识的.(惭愧一个).
你从哪里挖到的这些?孩子会顺从的看吗?
不管怎样,还是要大大的赞一个.
同问,这孩子有兴趣看瓦? 他能懂瓦.
这坛子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呀.
回复 purple_shaw 的帖子
把儿子叫过来问了一下,他说英文他大概也只懂两三成。中文译文大概懂个八九成。
他还算喜欢吧。当然肯定没有读小说那么热情,但肯定不反感就是了。之前读柏拉图的时候去图书馆借介绍古代希腊的书来看,看完了,了解深一层,觉得很开心,那种成就感可能能够抵消一点读这种书的枯燥吧。
我是很怕输,总担心孩子在这里,最后弄得中文英文两头不着岸。看HBO出的一套Classical baby里面poetry的那张,里面有好几首诗是和我们读的诗歌选一样的,那些小美国孩儿也就是六岁上下,侃侃而谈读莎士比亚感受到的美,有压力啊。
我家这一只在语言方面还特别慢,上了两年多幼稚园才肯开口说英文。好在他是比较自推的性格,自己来寻求帮助想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我只管给他提供材料。
其实读诗歌很有趣,孩子很快能够读出来韵律和节奏,我就不成。
读Robert Burns的 Auld Lang Syne(往昔时光)时,正好吉它课的书里有这首曲子,我就弹给他听,他小时候的儿歌碟子里也有,(就是友谊地久天长那首)。读西风颂的时候,他会说这几首诗感情太激烈又很可怕,他比较喜欢那种中正平和很温柔的。Mrs. Browing的 How Do I Love Thee也是小时候读过的,重新读到的时候会很熟悉很欣喜。
这些大概和中文里的唐诗宋词没什么区别。我想说中文的孩子大多也会读一些唐诗宋词吧。
想问一下楼主妈妈,你给孩子这些精读和泛读材料,你自己需要先看吗?如果不看的话,孩子不懂来问你,要怎样回答;如果全部看的话,那我真的是要晕了,我哪有这么多时间呀。
虽然我儿子还有2年才读小一,但看到要这样读书,真的有点怕呀。
谢谢分享经验,读得又多又精,好样的!!:victory:
雷倒一大片,我爬起来赶紧去找书
中文从K2起我就没有再管过他的阅读了。我自己比较有印象他读过的小说包括:
林格伦作品选
吃饱打嗝系列(里面有驯龙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屠龙学校系列
安房直子的一些小说
古田足日的一些小说
其他的比较零散就记不下来了。中国作家的看得很少,朋友的妈妈推荐马小跳系列,我们还没看。看蔡志忠,看一些中国历史漫画什么的。
科普方面的家里本来有一些,他爸爸翻过以后说里面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要我扔掉。他在图书馆也借过一些,也多是翻译的。
一个字—–服
两个字—–佩服
现在的家长厉害,小孩更厉害!
这个真吓到我了,到现在脑子一片空白。
:L ,拿来晒,当然多少有点自得的味道在里面,但大家的反应都太夸张了吧。还是我对孩子的要求比较变态?
第一个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教。没有参照物,总是担心他比别人慢,得等妹妹慢慢长大,我才知道原来他在那个年龄的时候被我认为的幼稚其实已经算很成熟。泡论坛,老能看见牛娃,我可能太焦躁了。
我得去反省一下。
楼主,我把你一楼的文章转贴给孩子看了。你和孩子真不是盖的,很好,很强大呀!嘻嘻
:L我上中学的孩子也不一定能读明白那段中文。:(
你平时在家跟孩子说英文的?我孩子的词汇量远远没达到可以读的地步,虽然已经k2了,惭愧啊,中文还是我妈教她的,也就能在大人的帮助下读一点简单的童话故事,你和孩子太强大了,怎么教的阿?透露一点吧
回复 磐 的帖子
能 推荐点k2小孩可以看的科普方面的书么,中英文都可以,这里书店买到的。
回复 vivien2005 的帖子
书店我还真不清楚,科普书我们都从图书馆借。可以去找找韩国的一些,我记得看过一本《最肮脏的科学书》就很有趣,法国的一套小机灵鬼科学书也不错,里面有些简单实验可以做。儿子对科普书的敏感期是K1时候,后来被我灌到基本上都看人文方面的书,所以记忆比较模糊。
多利用图书馆是最好的,新加坡的图书馆真的很不错。
前面问到那些英文诗歌那里找。我用的育灵童版本的英文经典。在电驴上很容易搜到。有文本有音频。个人觉得因为英文不是母语,所以有音频的东西帮助比较大。在跟读足够量后才能够保证比较纯粹自然的发音。
回复 我爱兔兔 的帖子
我们家纯中文环境。有那么多前辈都说过了,不管开始多么担心孩子的英文,但到了上学后,真该担心的反而是中文。而且我们自己英文水平实在有限,非母语用词肯定不会特别准确,口音也不标准,何必让孩子一开始学了错的然后再花力气来纠正呢。
词汇量是逐渐增加的。我们基本上没有专门背过单词和认过字,就是读书,大量的读书。
我家这个孩子喜欢读书,坐得住。一岁半扔在图书馆给他一本书能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看半个小时。每周看一大摞绘本,后来觉得图书馆里比较好的绘本基本上都看完了,很难借到没看过的书,到他能够独立阅读中文(K1上)读过的书在上千本。
中文独立阅读还得益于指读经典。不是说绘本不好,但再好的绘本也不太可能一直反复读,而大量的重复对识字肯定是有帮助的。
儿子两岁半开始读经,读完《千字文》《道德经》后开始指字读《论语》,读了一百遍基本上的字都认识了,不认识的也不太妨碍他理解文章意思。后来又读了大学中庸和一部分诗经。马上要开始读《易经》。
我们家的妹妹就坐不住读书,所以不管什么方法也不是对所有孩子都有用。
英文在上学前都管得不多。上了小学,他自己怕跟不上,是下了狠劲儿一周读三到五本小说。开始的时候真的很吃力。不过不认识的单词也不查,就猜。还每个星期跟音频读magic tree house,这个生词不算多,我会花点时间给他讲。然后就是朗读那套诗歌。散文是最近开始的,刚读完苏格拉底的辩护,现在在读一楼那篇。刚读时也是跟不上,句子太长,生词太多,大概读到六七遍的时候才顺溜下来,读到二十遍左右的时候能够背了,意思还不清楚,只能看懂短句,着时候给他看中文译文,自己对照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清楚。都弄懂了就过。
感觉幼稚园虽然到K2才开口说英文,但还是比零基础强太多,因为N2时候试过给他读十四行诗,差点没累死气死我,想想他还没准备好,就停下来等了三年。
这三年里虽然中文读得也不特别多特别好,不过还是把记忆力锻炼出来了。现在上学英文课没有课本,但老师讲过的课文他都能够背下来。记单词可能也相对容易。
读经有很多好处,但也有很多坏处。所以我并不想鼓动所有的孩子都选这个方法。如果有兴趣,很容易搜到相关资料,但我会建议在找读经方面的东西之前,先去看反对方的观点。个人比较推荐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8419194_7_1.html 这里的文章。博主以前是焦点访谈的制作人,后来去美国修儿童教育学,理论充实,立场客观。如果想学英文和提高孩子的情商,加入他的网校也会有很多收获。
谢谢解答得这么想尽!我看出来了,你儿子真的是一块读书的料,估计这方法给别人至少做不到100%,不过值得尝试,有50%我也满足了,呵呵:)
晕,这贴我一直没进来,就怕受刺激。
最后进来了,还是受刺激了。
我4年级的女儿啊,还是就喜欢读漫画性质的书,看来语文很难学好了。
个人认为读书是越简单的越好,循序渐进的规律是永恒的,小学低年级保持成绩在90分上,应具备今后争夺”天下“–名校的资本,不一定要读太难的作品,这跟国内读鲁迅的作品一样,不读,语文一样可学好。
旱见,真得是神仙放屁。。。。。。。
很给力!:lol
推荐的那个blog也很棒!文章很有启发性。:)
谢谢分享!!
回复 三十三楼 的帖子
我家女儿昨天对我说:“我喜欢try to speak English.不喜欢try to speak Chinese.” —————— 我又急了!
回复 vivien2005 的帖子
应该算正常吧!:lol
在新加坡这里,还是应该英语为主吧。
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母语、英语,三七分。老李说过。:lol
回复 4justice 的帖子
唉,你要求九十分以上,而我要求女儿能考上八十五分以上,我老公都说,晕,要求那么高,在他认为,孩子能考上七十多分就知足了,我倒,新加坡人和我们中国来的就是要求不一样的,唉
回复 咖啡香女 的帖子
我对孩子的成绩不做要求。他会问他是不是每门都要拿A+,我都说,我知道他有尽自己的力了,不管结果是什么,我都很高兴。
说真的,我也并不认为我们读这些一定能够反应在考试成绩上。但我觉得对他的一生应该还是有帮助的。好的有深度的书可以让他的生命充实,对待各种诱惑或者困难都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说漂亮点就是培养气质吧。
真要在乎成绩,题海战术比读这些东西还是更有用吧。我们家,想做数学题还得拿别的来换的。比如去做点家务什么的。做得好,可以奖励做数学题。
我们自己走纯工科出来,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文化没素质。一把年纪要重新修身养性。希望孩子精神上比我们强大。
回复 咖啡香女 的帖子
孩子上学就知道了,这边某些小学某些科目要打85分以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
看来你的孩子读书还真不错,但有点好奇,你是如何只到他理解了还是没有理解?他做小一或小二的阅读理解题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感觉你的
至少要用小五,小六的阅读题来试了。
回复 咖啡香女 的帖子
我的去年小一费了不少力气,SA2才92,相反华语根本没什么复习98.5,数学97,华语家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英文上。
回复 4justice 的帖子
英文还真不知道,不过小一的阅读理解题应该是没有问题,他平时做练习是全对,我估计考试的话丢分应该是作文和口试。不说英语,写作文还是有相当困难。思路那些也还不成熟,我要教,老公说我用我的思维妨碍孩子的想像力。
中文小五小六的阅读理解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学校要他们订《好朋友》,我嫌简单,订了小五小六的《知识报》,上面会有些阅读理解题,他做来玩,基本上也能和标准答案对上。
我还就希望孩子以后别学文科呢,在这个功利的社会用处不大,不过相信你的孩子以后会很不错的,坐等:)
现在翻回来看这帖子真是汗颜的很。
当时儿子刚入一年级,我这个当妈的那时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一年下来,他英文中文考试成绩都远没有这里面很多孩子好。OK,他阅读理解是还不错,基本上没丢分,丢也是丢在回答问题时候时态写错了(选择题时态就不会错,还是非母语,一说句子,就忘记了,概念不牢固)。小一词汇还简单,做小二的名校卷子里面词汇题就丢分厉害了。
中文居然不会造句,平时那么口齿便给的小家伙,看图造句和用词造句都不行,:L用“才”造句,他写:“他真是一个天才”。而且还不止一题。
说是他尽力了就好,才知道我心里的意思是他尽力拿到了高分就很好,如果分数不让人满意,尽力了也还是不够的。
我真是虚伪的家长啊。
我对孩子的成绩不做要求。他会问他是不是每门都要拿A+,我都说,我知道他有尽自己的力了,不管结果是什么,我都很高兴。
说真的,我也并不认为我们读这些一定能够反应在考试成绩上。但我觉得对他的一生应该还是有帮助的。好的有深度的书可以让他的生命充实,对待各种诱惑或者困难都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说漂亮点就是培养气质吧。
真要在乎成绩,题海战术比读这些东西还是更有用吧。我们家,想做数学题还得拿别的来换的。比如去做点家务什么的。做得好,可以奖励做数学题。
我们自己走纯工科出来,自己都觉得自己没文化没素质。一把年纪要重新修身养性。希望孩子精神上比我们强大。
我直接用你33楼的来说话啦,我顶你!
磐,别全否定自己。要做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统一不容易。
我们是新一代移民,对新加坡教育两眼一抹黑,跟着第一个孩子才慢慢摸爬滚打。
我以前带儿子阅读,在独立阅读关过了以后,因为他是通过右脑学习方法学会的阅读,于是就进一步开发他一眼看整句,整页的速读能力。
于是速读、默读的能力培养起来,练习口语的机会就被忽视了。在小一的口试中,显现出明显的劣势。
养成不爱朗读的习惯后,要想让他出声朗读还真难!
于是,变着方儿地以游戏的方式哄着他反复朗读,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是要改变他的阅读习惯),英文口试已经基本口若悬河。
老师的评语是EXCELLENT, 从此我放心不管了。
儿子博览群书,词汇对他从来不是问题,READER’S DIGEST 上的WORD POWER, 他每次做得比我强得多。
女儿的英文阅读是我指导,女佣施行的。现在尝到的苦果是,她的词汇量比哥哥小很多,知识面也没哥哥广。
做到小二的词汇题,就有不确定的来问我。儿子到现在也从没问过我词汇问题。
所以呀,孩子的教育不可以别人代替,一定要亲历亲为!
但妹妹强的一点是,完全接受并采用妈妈教的方法,所以,语法可以拿满分,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可以全对。
我儿子直到小四才可以做到语法题全对。
爸爸是最清楚的旁观者,他常说,我在妹妹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法跟哥哥比。
所以,我忏悔的同时,马上行动起来,我改!!!!
对磐做法很膜拜的说,当年的我就是对孩子的在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上,掌控不够,让孩子错失了很多在文学上进展的可能性,后悔啊!:'(
真的非常感谢楼上的妈妈们的鼓励和指导。这个坛子真让人感觉很温暖。
有两个孩子,岁数又差得不远不近,第二个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发展很容易就放了羊。我也是到女儿两岁半的时候,因为她各方面都大大落后于当年哥哥的程度,才发现我给她的关注真的太少了。忙着教她,又不免顾不上大的,原本指望着儿子有足够的自觉性,其实还是不现实,我自己这把年龄,自觉性都很不够,他在同龄孩子中虽然算好,但完全放手,他还是免不了会偷懒,毕竟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他十分有兴趣的。
现在正在学习找平衡。:)
原来还有这好帖。孩子强大,妈妈更强大。
太惭愧了,儿子今年读小一,给他买了,借了,讨了无数他这个年龄读的书,都没什么兴趣。最近,忽然说要看叫什么Stink的书,也只是翻翻,不会很投入地沉浸其中,更不会废寝忘食地看了,老师索性介绍他看高木直子的漫画书,希望能提高一点兴趣。不爱阅读,所以,词汇量,作文都被连累了。好喜欢爱读书的孩子啊。
转载一篇新浪博文:
同样阅读为啥孩子后劲不一样
文/安妮鲜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19a2901017psc.html?tj=1
最近和俱乐部的妈妈们聊天内容越来越有内涵,选一篇粘在这里。希望能和感兴趣的爸爸妈妈们继续深入探讨。更感谢天天半夜不睡觉努力爬楼、努力探讨问题的各位亲。
HH温哥华 23:45:37
我感觉老外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前期很慢很慢但是他能让孩子学习的知识点掌握的比较牢固孩子还是抱着一种积极的状态去学,并且孩子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很高。
安妮鲜花 23:46:14
对同感。现在对这个问题越来越有体会,就是内在建构的问题。我觉得最近这几年研究他们的分级体系什么的,感觉还是基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是说孩子的敏感期,什么时间能做到什么,所以他们前期慢,不是灌知识,是搭结构。看数学也是,现在看说老外数学不好,纯粹是后期不注意训练的结果–他们不重视运算,但是他们的概念导入的非常扎实。阅读也是啊,之前的phonics就那26个字母磨一年,确实是要的内化的效果。
我爱阅读 23:55:47
安妮,我经常看到你在说这个内在建构的问题,我觉得我对这个概念还是理解的,也知道它的内涵是什么,但对于如何去做,却还是比较迷惘,比如说阅读吧, 同一主题的书,你觉得我们国内的中文书有这种体系吗? 我感觉没有,一套书就是一套书这样的感觉
安妮鲜花 23:58:02
中文书是有这个问题,这也是我最近选书比较头疼的问题。所以我也在想,同样是阅读,如果仔细看,英文书做的比较好,符合孩子心智发育的东西多。过去我对阅读分级的理解也是觉得是文字上的难易。现在看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她的认知发育什么样,然后就有相应的书来提供,文字的难易也基本符合这个发育程度。而且没有科学的指导,现在就是,看了多少是标准,你说孩子吸收的什么样,每一个环节应该怎么走,怎么去评价,都没有标准,但是在同样的这些孩子当中,反正看的多的还是有优势,说起的东西知道的多些,科学性差,对于文字能力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好像也不好说。记得最开始建群有人就说,为什么读很多书的孩子文字理解力也不行。
我爱阅读 0:08:30
嗯,唯一知道的就是孩子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得怎么样,吸收了些什么,都不知道
安妮鲜花 0:08:31
那时候我觉得不会,现在看,也要科学的指导才行,不过就是这个环境,所以孩子们往往挺小的孩子就看挺大的书,就跟咱们以前没书看,找个带字的就如饥似渴。就是刚说的,孩子怎么看得看了些什么理解了些什么不知道,吸收率有多少不知道。
我爱阅读 0:10:14
说到科学的指导,我家孩子看书就是自己捧着看,好像自己也指导不了呢。嗯,是这样的,感觉什么都不知道
安妮鲜花 0:11:09
觉得还是亲子的时候潜移默化吧,有的妈妈亲子的时候对于书的逻辑关系什么的比较重视,图画的观察想像重视,可能就好些。有些就读文字了,那就是文字了,现在看读英文的时候问题就一下子都出来了。同样的中文阅读好,有的转化成英文费劲–其实背后的问题在于理解能力也未必好,可能就是就着文字而文字呢,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所以这些孩子也不再愿意看第二遍,看了就看了,就知道看了一本这样的书,什么什么意思,仅此而已。这个应该说内化可能就效果不一定好。
我最近就是觉得为啥同样中文阅读好,然后在英文上差别大。其实不是中文好影响了英文,而是中文的学习模式影响了英文–仅仅是就文字而文字的,不是综合的理解能力。同样的英文0基础,同样的中文阅读能力强,但是开始一个新的学习,有的就那么费劲,有的就很轻松。我一直琢磨学习能力,咋算有能力?不是你6岁的时候英语说得比别人好。而是等到你再往上走的时候,你很轻松。同时学一个新东西,你就很快能掌握方法,几步就上去了。
这点看看咱们自己和自己的的同学。每一个转折,都有成绩特别好的。然后上一个台阶之后,就会又重新洗牌。比如我自己,初中学校很差,升到高中的省重点排名就中等偏下吧。但是高考的时候,能拿到前几名,而当时的前几名,有些就退步的厉害。上大学也是一样。当初上来的时候名次很好的,最后可能没什么。这也就是这些年大家总说别拿状元说事。其实应该还是一个学习能力内在建构的问题。当然工作以后又不仅仅是学习能力,还有综合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所以说培养有后劲的孩子,有些育儿专家说,不要优秀的儿童,而是要成为优秀的成人,评价你现在是不是好,不是说你今天的表现,而是为明天做了多少积累。
我爱阅读 0:19:15
安妮妈,再说说咱们该如何培养有后劲的孩子
安妮鲜花 0:19:27
哈哈,我觉得其实和建构是一个问题。在一个年龄段,如果你给他的东西,是他能内化的。这些东西具体是什么以后可能不记得了,但是形成了一些能力。比如说磨耳朵吧,几年以后孩子当时听的那些东西可能都不记得了,但是转化成了他的辨音能力。其他方面也是一样。还在通过一些表象,最后有了内在的逻辑、秩序、平衡协调能力,等等吧。那些知识也好玩具也好,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载体。摄入的是什么不重要,但是通过摄入的这些东西,满足了孩子的发育需要。所以说这也说明什么时候给什么有学问、观察孩子需要的。他这个时候正好要练平衡协调能力,走马路牙什么的,如果你不给他这类机会,却偏要他练什么力量,那这个平衡协调的训练时机就错过了。
我爱阅读 0:26:14
嗯, 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载体,如何选择能成为一个好载体的资源, 这是我们需要做的.
安妮鲜花 0:26:30
我觉得你说能理解这个意思,再转化一下,看孩子的需求,这样就会一下子豁然开朗。乐言你说的你家丫头开始对那本书不感兴趣,然后你给讲的一点点明白了。就看了好几遍。
很多妈妈总说孩子不喜欢什么的,其实就是怎么引导。大人要知道孩子的点在哪里。其实你这个和今天说的建构也有关系。为什么乐言会喜欢并且反复。因为书的情绪正是她这个年龄的小女孩体会的,她需要这样的情感体验。所以还是先了解孩子。这就不仅仅是书的文字内容的问题了。所以说在阅读这个问题上,大家的关注点不应该把书作为主体。很多人推销,这是个什么什么好书。其实,国外的好书多得很,孩子怎么能吸收能内化成阅读能力?不是说读了什么什么书就能行了。还是要把孩子做主体,观察孩子的需求。孩子看的是故事,体验的是情感,这种东西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最容易内化,内化的过程就是内在建构。建构好了,以后就成为孩子的能力了。
坚果5岁BOY 0:58:12
让书能给孩子思考,想象。
安妮鲜花 0:58:17
是啊,所以为什么不以学习为目的的孩子最后会能力强后劲足,原因在于大人关注的是书和孩子的切合点。那种关注知识的,没有和孩子的内在需求结合,所以最后就只是知识本身。浮在上面的,过一段就忘了。我们高考过来的人都有体会,那些背诵的东西都是倒背如流,脑子里都能把书演电影,但是现在,基本的历史地理知识我还不如我老爸。人家就是自己慢慢看书来的。
乐言 1:00:07
这个在中文阅读上也有相同的体会
坚果5岁 1:00:15
知识容易遗忘,学知识的时候培养学习能力。能力有了,什么都好办。
下面是明一的跟帖:具体怎么操作呢,知识怎么转化成能力呢?
回复 明一 的帖子
哈哈,这问题太有深度了!
举个我家小宝最近几天的例子吧。leapfrog从2岁多就开始看,也喜欢,但是不重复,那个时候对语感启蒙的热度高得多。但是最近,指读敏感期开始之后,对拼读开始有兴趣。我觉得,这个时候对leapfrog的理解应该不一样了。所以,我就有意无意地放出来了。
结果一发不可收。以前看就是看,这次看先是模仿,从字母的模仿,到语句的模仿。然后就是对字母形状的关注。恰巧,家里有本动物字典。都是按字母排序的(哈哈,这字典不做推荐哈,给大家找字典的时候淘来的,发现质量不好,还有错误,但是不影响孩子看字母哈)。以前从来没翻过。有天他让我讲书,我说先等会,爸爸先给开个头。结果爸爸随手拿起这个字典。这下又开始了。每天晚上上床把字典立在床头–是不是感觉像黑板啊?!然后手在空中比划着,嘴里念叨着,写字母。
对了这之前我还想起来prek的闪卡。以前他就打开过一次,也没细看。这次我放到他能看到的地方。果然,拿着和姐姐打了一把牌。字母是都没问题了。但是画的东西有些知道,有些对不上,姐姐跟着说。这样记住了一部分–因为很多是脑子里有语音概念的,只是对应不上。等到我在和她玩的时候,就只剩下10张左右对不上的了。于是再和他说一遍。这样,等于字母的另外一层方法又学会了。
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是老师教字母的过程–先念,记住发音,再写。重复几次,记住了。所谓的记住了,永远都不忘了,就是内化了。
那我想,过些天字母完全内化之后,就会开始下一个阶段–拼读单词了。
但是同样的东西,如果不是顺应孩子的需要,家长一定去教呢?孩子是不是能这样去反应?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是有区别的。我们需要找到让孩子主动学习的密码。所以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不主张教。我就管观察你,给你资源,然后你自己去发现,去学习。主动重复的次数多了,内化了,就变成一个方面的能力了。一个一个能力有序地衔接,纵横交错,最后孩子的综合能力也就出来了。
知识被吸收了变成自己的才是能力。当时记住了后来被清空了,就等于没有了。而知识最容易被吸收的时候,是自己主动去找的感兴趣的东西。
我觉得如果能让孩子对未来世界保持足够的兴趣,对未知的东西心存好奇,看到什么自己就想去琢磨,看到新东西就会用已有的知识去推理,举一反三,那这个孩子的后劲就会很好!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习了!:D
小一小二的成绩, 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不用太着急, 你的孩子阅读力那样好, 还怕以后不上去吗?
你孩子的阅读能力真是很强大, 佩服佩服.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素质教育做得好,做得全面,是可以与应试教育取得统一的,只是我们在施行过程中往往顾此失彼——比如我当初专注于孩子的默读、速读,却忽视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训练。老二喜欢朗读,绘声绘色,有了老大的教训,于是不敢过早地引导她默读。但现在的状况是,阅读的广度和难度远不如喜欢默读的哥哥。
唯一可喜的是,两个孩子都酷爱读书,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这让我感到欣慰。
J版给的贴真好,学习中……………
安妮这篇文章真发人深省啊~~~
谢谢J版转发这篇文章,和她博克的连接~~~
知识的内化,为孩子先搭建知识结构,再添加内容~~~ 很哲学,很深奥~~~
我得先要仔细消化一哈这篇内涵广,立意新的文章~~~
佩服啊!可敬可爱的妈妈们!我家一龙一凤,相差18个月,教龙的时候,凤凰就在旁边拍翅膀,搞得那条龙眼睛一直都斜的,老妈了来了后,凤凰被关在里面我自己教,老妈陪读那条龙,一段时间检查下来才发现珠心算题目少做了三分之二,现在变成题目没做,零食已经骗吃了一大堆,我出来突击检查发现小的在一边吃棒棒糖一边算题目,老的在帮忙写答案!我家龙凤都爱看书,连坐在小马桶上也看,可还不能自己阅读,他们只喜欢我讲过的书,真的佩服楼主!更感觉是个失败的妈妈,可能老辈的在对孩子也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买藤条是买一根少一根,连儿童营养片,孩子不爱吃,也变成老的代劳!混乱中!只能每晚讲故事,每天早晨开四书五经!
太强了,学习中
一连好几个这样的帖, 真是informative, 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哪些自己读到了, 哪些没读到, 总之适合自己孩子就是最好的, 比如三字经什么的用处, 我们小时候因为伟大领袖要破这个破那个, 没有读到, 也并不是就学不好中文, 向爱莲颂那样的文章也学得到, 背得到, 挺好的. 现在的好处是什么都读得到, 问题是东西太多了, 不可能什么都读
咨询一下,阅读方面国家地理和科学美国人哪个更好?
都挺好啊
你孩子多大
喜欢哪个就读哪个~~~
主要是我大学是喜欢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哈。
我觉得科学美国人在专业方面深度更好些,国家地理杂志普及性的东西更多,涉及的人文方面的东西广一些。我家那个还是看杂书的阶段,什么都想知道点,太深的东西理解不了。
不过我也没看过几本科学美国人,看法可能偏颇
问一个比较功利的问题,应付GEP哪个更合适些?
还是我两个都订?
老实说, 我被震到了。
国家地理在新加坡怎么订?网站直接订吗?
有没有小一小二的各科卷子发我一份啊,我qq邮箱[email protected],谢啦!看看是什么水准哦,我女儿明年读小一,英语基本没什么基础,以后在家要好好教才是,佩服楼主啊,这么用心教孩子,我也要学习才是,我还有个小女儿2岁多啊,任重道远。。。。。。
网上有下, 可用平板电脑看
http://bbs.weiphone.com/read-htm-tid-5770672.html
谢谢!
实体杂志怎么订知道吗?
不想孩子总是看电脑电视之类
太强大了
牛蛙啊。。。我只看了头三楼,就直接昏倒。。。
什么学校?
亚历山大阿..做父母的也不容易 ,要想跟小孩沟通,自己也要读一遍吧..
把这个书单挖出来,大瓜可以用了。 以前把诗歌选了一些,陪作者给大瓜读了读,这家伙没反应。
科学美国人在哪定啊? 我想买
阅读是好习惯。
阅读习惯难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