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巴黎 最近看了一场电影“悲惨世界”,让我又勾起了对巴黎的回忆,虽说只是作为一个游客,在那里小住了几天,但我钦佩那个地方,巴黎让人留恋,她的文化,让人回味。 巴黎圣母院是我一下飞机就迫切期待要去的地儿,说来
有趣,那也是改革开放之初通过看电影知道她的。所以一到
圣母院,首先向游客服务柜台打听那几个拉丁字“命运”刻在哪里。
柜台工作人员笑了,说那是作者虚构的。随着参观的深入,这
点小遗憾很快就被法国的历史以及天主教的文化填补了。下图
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圆形玫瑰窗饰中央是童贞玛利亚,抱着
婴儿耶稣,天主教认为她是人类所有孩子的母亲。这个教堂就
是献给她的。旁边两个是扮成天使的亚当和夏娃。圣母院里外到处都是精美圣经故事的雕塑,栩栩如生的人物,几百年来默默的俯视着来到这里的芸芸众生;上图那位仁兄,抱着自己的脑袋,且并不急于放回原位,到现在我也没搞清楚他想做什么。圣母院有个规矩,那就是她的中门大开,无论贫富贵贱,信仰如何,她都一律欢迎,而且免费。 圣母院坐落在巴黎中心西岱岛,塞纳河从两边流过,从钟楼望去她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放躺在岛上。几百年来她一直是法国的灵魂。 钟楼上的这座大钟重13吨,据说卡西莫多的耳朵都震聋了。 洋妞也喜欢拍这座钟。估计也是卡西莫多的粉丝。 在巴黎我还独自去了一个地方:“拉雪兹神父公墓”。 为什么要去那里呢?我少年时代就知道有个大名鼎鼎的巴黎公社在那里;那里是巴黎公社200多个社员就义的地方;那里是人类第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政权诞生和夭折的地方; 当我还是个人民公社知青,对法国和中国以外的事情还是蒙喳喳的时候,对巴黎公社却出奇的清晰,1971年全中国都在纪念巴黎公社100周年的各项情景就像发生在昨天;现在想起来都感到惊奇, 那时我一个农民居然还读过马克思的书“法兰西内战”。 当然是不可能读懂的; 然而我国的执政党肯定从巴黎公社学到太多东西; 当我邀请老婆和女儿一起去时,她们完全没有兴趣,老婆说出国看人家的墓地,你脑袋是不是坏掉了。那天她们娘俩去逛香榭丽舍大街,嘿嘿,我去了墓地。去了以后意外发现,那里还有一个人我也认识:巴尔扎克,他的墓志铭是雨果写的。 巴黎公社社员墙,1871年3月
上图是文化重镇在卢浮宫。卢浮宫里头的艺术品精美绝伦,请看下面几张油画: 两个苹果和一篮子鸡蛋,是1788年画的 我不懂美术,站在那仔细看了原作,尤其那些鸡蛋,似乎能看出蛋壳的厚度,我对他们的西洋画技法实在佩服;下面这一幅是我们很多人都熟悉的“自由女神带领人民”。任何人想了解巴黎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双温暖的手,向你呈现巴黎一脉相承的历史,这个人就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在卢浮宫,在巴黎街头,你总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本文开头的那张画是最近上映的“悲惨世界”电影海报,根据他原著改编的音乐剧,最近正在国内上映。“自由女神带领人民”油画的场景在电影里就能够看到,尤其现代音效烘托的音乐剧,那种震撼,感觉太奇妙,太壮丽了。除了主要角色,雨果还塑造的巴黎市民,女工,学生,骗子,Ji~NV;而他们的对话尤为精彩。雨果有对巴黎最深刻的描绘。 闭目聆听悲惨世界音乐CD, 巴黎的印象,巴黎的街景,街垒,硝烟,小贩,一一浮现。巴黎,让人回味无穷。 最后一张是我拍的巴黎街景。这就是巴黎18,19世纪建筑的基本元素。这就是巴黎。我去,应该联系我的。狼哥,总以为你对欧洲不太以为然,看来俺搞错了,下次深入体会巴黎,我们搭个伴。不是,我是说你的游记,现在文章那边因为程序问题,有点停用,但是在搞别的,而你的游记官方微博什么的也可以发表的啊游记官方?不懂,俺这是随笔啊。么去过楼主辛苦了
视觉盛宴哦向往却没有去过的地方。只要有梦,向往肯定能实现。巴黎真是个美丽地方,有机会一定要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