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小一生就近报名后住家须住满30个月 from zaobao

为了孩子进小学 要买房,租房的朋友要快点了哦

我觉得为了孩子的小学,这样子做代价有点大。而且还不是保证的。大家要好好考虑一下


好政策,支持一个


知道了,谢谢斑竹


周围很少为了进名校而买房搬家的坡人,一个两个特例就不说了。我一直觉得学校只是作为引导作用,所以邻里小学都差不多。


报名后住满三十个月?还是报名前需要住满30月


30个月? 那得3岁就开始住。 最近买学区房的不是哭死。


小学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所以我就觉得邻里的都差不多。


好像那个电视剧虎妈猫爸的情节,虽然那是发生在中国


报名后,不是报名前。


报名后。


看了赵薇和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没?我看过了。里面讲的是为了女儿上名校孤注一掷地买了名校第一小学的学区房,结果到了小一报名的时候政策变了,规定必须住满一年的才能报名。第一小学受到了围攻也没有办法。结果,让女儿延迟一年读小一,女主在家里自己教,第二年再读该校的一年级就符合居住满一年的规定。

6岁的小女孩小学没得读,幼儿园大班不收,又有很多的公主病,女主兼顾不了家庭、工作两头,决定放下总经理的职位专门在家培养女儿。


看了,是报名后。


米版是报名以后要住满30个月哦。


最近最火的电视连续剧。听说看到一半慢慢就关于唐琳是不是小三产生意见分歧。


米版,图片上不去。奇怪了


哇 多谢楼主分享! 完全打破我的计划 555


本来提前三个多月也可以的 这个30个月如何计算?是从申请入小学日计算吗?


小学在新加坡都差不多的。主要要靠孩子自己,靠父母监督。现在top student都是从邻里出来的。学校老师现在都很多事情做,忙不过来了。


在今年小一报名过程中使用住家距离优先权入学的孩童,报名后须在…小一报名将从7月2日起分阶段展开。对因住家靠近学校而获优先权的孩童,教育部首次对报名后的居住期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必须至少30个月内住在报名时使用的地址。http://www.kundian.net/post/%E3% … B8%AA%E6%9C%88.aspx


幸好是报名后。。


7月2日开始计算。


要是报名前就哭死。。

报名后住满2年半不是问题 反正也是就近学校住方便


哥哥姐姐正在就读的这个规定很合理,但是曾经就读和父母曾经就读的也优先,这就有点扯淡了。


这是学校文化的传承。学校也需要校友来贡献的。


假设小明住在A区,将来搬去B区,小明正好在报名的那一年搬去B区,这种情况小明是应该在A区小学报名还是B区小学报名?


这政策不好啊。

大幅减缓学区房流动性。 需求压力下要租售双涨的。


应该是报B区。


如果是私立的那没问题,想怎么传承就怎么传承。校董校友的孩子有优先权很合理。
但是新加坡的小学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投资的,这个优先那个优先的就有问题了。
再说了,小学还有文化传承?


我一看到熟悉的“小明”就觉得很搞笑,哈哈

答案:小明应该在B区报名。


很多好的小学都不是完全是政府小学。他们是政府只是补助的。

例如 福建会馆的,公教。还有不少。


对于明年年底打算买或租学区房的我们,原本以为明年会价格下降呢

话说,我们原打算先租一年,确保能进心仪的学校之后,再在同区购买房子。因为学校需要抽签,所以万一买了而没抽中,那就麻烦了。三年之内卖,还要交SSD。
现在这么一搞,又得重新考虑计划了。


受不了,这几天政府怎会这么多动作?
刚又听到,六月一日开始,凡在新加坡工作不满一年,政府将不在批准证给此类员工。

搞啥啊?大选不是要来了吗!?


啊?这个规定在哪里呀?没听说呢

不满一年的就呆不下去了吗?

看来政府最近很忙啊。。。


其实这种动作对大选才有好处啊。毕竟能买学区房的选民不是大多数。


小明是壁虎吧。
爬来爬去。:)


这个政策其实就是影响了短期租房获取资格上学的。我觉得很合理,我之前就是觉得租房也算的话,应该是漏洞了。


多谢车神解答,报名不是有个先决条件吗?要在一公里内的学生才可以报名?如果万一报名的时候还住在A区,报名后三个月搬到B区,这种情况也可以在B区报名吗?


总理不是才说了,大选已经怀孕了。 意思是10个月内


为了要进学校,买了一间studio学区房打算用来出租。现在搞笑了,要住在那边了。呵呵


估计可以拿未来房子的资料来报名。详情我不懂,但是政府一定都想清楚了,估计有配套措施。


哦,谢了。到时候问问MOE再来更新


哈哈,这不是为了泛指嘛。谢谢回答!


这个是什么意思,那外国人怎么来新加坡工作?


有点糊涂了,买了学区studio出租?莫非是房子租出去,但是用这个studio的地址来给孩子报名上学?那孩子每天上学岂不是距离较远?如果租客也打算用这个地址来给孩子上学又咋办?


如果是1公里内房A搬房B犯规吗?

新规不合理啊。 要是房东乱涨价或者赶人咋办?


就搞笑了哦。呵呵呵。


兄弟姐妹父母曾经就读,我也觉得就有点扯淡,毕竟出钱办学的是政府,也就是纳税人的钱,校友出的钱出的力绝对是少数。


校友要给校友费的。呵呵。其实学校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校友捐的。另外很多学校活动也是组织校友干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租房上学的,我觉得签租约的时候就要带着补充条款了,防止房东赶人和涨价了。
但是问题在于,condo还好说,hdb好像最长租约只有一年半,如果一公里a搬b也违规,那租客就是砧板上的肉了。


全都是政府小学啦,政府绝对是出大头,

校长谁任命的,老师的工资谁出的?

再说福建会馆的,有多少小朋友入学的时候会说福建话,福建话都不会说,还传承什么。


各个phase排序和名额就是个lobby的过程,哪边势力大,哪边就会占优势,最后达到均衡。


校友费才多少,捐的东西都算得出来,和政府出的钱根本不能比

而且也不是每个校友都捐那么多钱,做出那么多贡献,是吧


不是,他们是government aided的。当然薪水这些都是MOE给的。但是学校的文化,还是必须要靠校友来传承的。校长,老师很多都不是校友的。以后你孩子念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校友,所以没什么坏处。


如果同在一公里以内,一年后搬家,根据目前这个新规定,貌似也不可以。


对于入名校而言,即使住在1公里以内,很多都还是要抽签的。万一签了两年半的租约,或者买了房,但没有抽中,那就很麻烦了。


这个文化传承啥的,就是个莫须有的东西,说有就有,说无就无。
校友文化,我觉得到了大学这个层次才有用,小学实在是太早了。
按照老李的精英理论,最合理的是看父母的最高全日制学历来决定子女入学的优先级。


老实说用小学有啥文化传承可言,全部教材都一样,一样考psle,大家都说singlish,周末都去补习,全新加坡小学又有哪一个特别不一样。

要说不一样的,就是某些名校psle考得好,进好中学的比例高,多数邻里小学不如名校好,进好中学的比例少。


说到爬壁虎,一直没闹明白?那小东西哪里虎了?虎在哪里


赞同,取消校友,教友,会员,校董和义工的优先权。


如果都取消,那按照什么标准来录取入学?距离?还是让孩子考试?还是抽签?


名校要是没有校友,还是名校吗?不能沾了校友的光也不给点好处啊…..


同问,如果1公里以内A搬到B也不可以,那就是逼人要买房了。但问题是,得先买才能用那个地址去申请注册小学,遇到抽签的情况,没抽到怎么办?
没有抽到,如果又赶紧卖方,还得叫SELLERS‘S STAMP DUTY。。。


在读兄弟姐妹优先
然后就是居住距离


新移民肯定赞同取消,但是本土的新加坡人,如果没有校友制度,肯定会呱呱叫的。


就算原住民也不高兴啊。

小孩入学三年不让换房,这真tm没自由啊。


小学就不应该突出什么名校,  政府的小学入学措施,跟它自己讲得大道理背道而驰。


这个确实有风险。。。:(  


校友会有自己提供的补习,还有一些其它活动。学校当然也喜欢校友贡献,对学校发展好的。如果取消了校友,每所学校都变一样了,还有名校不?


新加坡小学都差不多的。为了一个小学,买房啊,做义工阿,好累啊。这些精力花在孩子上不是更好


所以就没必要追求什么名校了,顺其自然吧。


该取消的不光是校友义工优先,还应该立法禁止一切的商业补习行为。


可是大家还是会知道谁谁是哪里毕业的啊。美国也都是这样。小学,中学,大学,都会宣传自己这里毕业的名人,学校的传统…感觉人类只要不停止ranking,名校这个概念就没办法消失的。政府宣传是一方面,但是亚洲人喜欢排名次的文化是很难遏制的….


包括成功者自己,都不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上了某个小学的原因吧。


要宣传,那是学校自己的事,你顶多吸引人家来转校,但是不能拿这个当小一报名的条件。


成功者更懂得感恩和回馈.


那基本上就是看学区房了(因为第一个孩子申请入学的时候没有兄弟姐妹),势必推高好学校周边的房价


哈,如果禁止一切商业补习学校,估计新加坡本地人都会呱呱叫。

话说,新加坡小学中学都是半天制,很多孩子上午学校上课,下午送去补习中心,家长一个月额外花费1000多补习,为什么不能象国内一样上全天小学,据说是学校位子不够

我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一开始就是早7点到下午5点啊。。

这里的半天制好折腾家长,总得安排人照顾那半天吧


人都是现实的,如果曾经就读的学校是普通小学,父母是不会因为自己是校友而把子女送去普通小学,所以也不太可能去组织学校活动或者对学校做出贡献。

相反如果是好学校,才会有校友会,校友才会去做贡献,才会组织活动,自己子女才可以进去好学校。如果取消校友子女优先入学,还会有那么多校友“做贡献”?对价关系有没有?


这是自然规律,全世界如此,有什么好担心的。


上到5点。没人要当老师了。还有课外活动。不就7点晚上才下班。哈哈


所以中学的校友会才有意思。呵呵


所以,要是没有实际的回报,什么感恩,回馈,做义工?一边儿去吧。变质的东西就要剔除。


校友也分三六九等,又不是每个校友都是李显龙 李光耀这种级别的。

按照我说,取消校友优先权,固定一些名额,改成让学校自主选择校友,比如说20个名额分给校友。
校友对学校的贡献要让学校说了算,那个校友有优先权让学校来决定,多出来的按照距离抽签。


说得好 中学大学的校友会才有意思。


做义工至少比校友 公平一点吧,而且义工不一定可以进,至少是实实在在做的事情。


但是好玩的是。有些中学的校友会能进附属的小学。嘻嘻


我不了解台湾的小学是否是半天,可是中国大陆的小学在我们那个年代都是全天的呀,老师下午6点下班(现在不清楚了)

这里幼儿园也是,半天制的那种,虽然说可以7点接孩子,到5点半放学的时候,一窝蜂的就把所有孩子接走了。
我们有一次5点38分到,孩子已经委屈地张望着门口,因为已经是最后一个娃了。

另外,我一直在想,孩子去上小学之后,剩下的半天怎么办。不打算补习的话,那就是回家休息/玩吧。如果家里双职工,谁来带那剩下的半天?女佣?老人?


要是可以就好了啊。。。。

可惜ACS的就是不行,ACS SECONDARY的OLD BOY的孩子也一样进不了ACS小学。


这这 。。。 岂有此理 尽有此事?!


现在小学慢慢都有after school care


Acs不可以、有些可以


na那after school care, 也是家长要另外付费的吧?

作为新移民,对于新加坡的教育制度,真是雾里看花,得提前学习做功课。


如果老师要上课到五点半。肯定在新加坡是血汗工厂的工作。早上7点就要到学校、然后回家还要改作业、出考题。然后加上要负责一些cca的活动。估计很多老师会爆肝


学校提供的very affordable


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和个人技术特长的人和人群。

这里的义工,是要以提前抽签而做报酬的,别侮辱这个名称了。还是换个名字吧,譬如临时工,或者有偿学校助工之类的。


租房待报的家长现在要气炸了


成本高啊。要租30个月。大学学费都有了


其实也没大影响,报完后多住些日子就是了。


前几天才看到这一集,还在庆幸新加坡没有这个条例,结果就杯巨了。


绝对的啊 完全打乱计划

我昨天还在犹豫到时是买还是租
这么一来 是推着人去买了。


我见过同学就是这样。

记忆深刻的是高中一次家长会,一个家长大闹:我孩子原来是全校第一名的,怎么变成现在班上40多名了?
那个家长的孩子是我认识的一个女生。她当时那种表情,尴尬,难过,无奈,我永远难忘。


答案找到了,来自MOE官方网站回答,期房、BTO可以用来做小学报名的地址,30个月锁定期从住进去那一天算起:

7.
[url=]I have purchased a yet-to-be completed property and should be moving in after the property is completed. Can I make use of the new home address for the purpose of registration?[/url]

Yes.

The new home address can be used provided that you are able to produce evidence from the relevant authority that you have committed to the purchase of this property. In addition, you have to sign a letter of undertaking to move into the new property within two years of the child’s entry into P1.

In the case of private property, you must produce the certified true copy of the Sales and Purchase Agreement. For the 2015 Primary One (P1) Registration Exercise, the date of commitment by the developer in the Temporary Occupation Permit (TOP) must not be later than 31 December 2017.

In the case of Housing & Development Board (HDB) flat, the Agreement for Lease is required. For the 2015 Primary One (P1) Registration Exercise, the Delivery Possession Date must not be later than 31 December 2017.

A child who has made use of the TOP or DPD home-distance category priority to secure a place in a school is required to stay at the new address for at least 30 months starting from the time the family moves into the property. For example, if the child registers in 2015 and only moves into the new address in July 2017, the 30 months stay period starts from July 2017.

Go to Primary One Registration webpage


回了一个帖子,竟然要审核,图森破!


还是叫做人质更加贴切。


我觉得什么校友,教友,义工,兄弟姐妹。。。这些优先必须有。
暂且不讨论贡献,传承的,如果距离放在很重要位置上,房价就呼呼上去了,到时候的结果变成一个标准,那就是有钱人可以上。

我不赞成现在的做法,基本保证了他们的绝对优先权,应该要换种方式,比如大家都参加抽签,但是有connection的人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比如有两张,三张。。。票。

吐曹一下校友,我所知道的,很多都是小孩要上学前才加入校友会。


这个是肯定的,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古话是有道理的。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会影响选票的


这是不是等于说租房地址报名渐渐地就行不通了。


同感 如果只看距离 那就是有钱变为唯一标准


呵呵,我认识的很多家长都是小孩要上小学前才申请加入校友会的


一次锁定租个两年半 还是行得通
只是租金成本加大
相比起来 买比租更靠谱。
但都需要面对买了租了孩子依然进不了心仪学校的风险。
说白了 如果坚持要以距离为依据进名校 就得砸钱


是啊 校友会也要交钱滴 费用还不低


我这边最近招一批劳工去瑞士洗碗,你要不要去,劳务费优惠。
去了之后我们同时提供申请永久/公民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有意的话站内私信


先前的条件就是他们是在学校念过书。如果不是特别抢手的学校,不加入校友会也是肯定进。加入校友会只是图个心安。呵呵


美国,加拿大的,你也offer一下吧。


i mean,相当一部分的人只是利用校友这个身份,而不是积极的成为文化的传承人。


那没办法,不过要成为永久校友才能让子女报名。


美国那个机会不怎么好,在缅因州。下次如果有扭腰,湾区。。我再告诉他。
加拿大现在移民太多了,慢慢不需要劳工。


政府不能被选票绑架,否则那就啥事都不能干了。失去了这些补课者的选票,会得到更多被这些补课者绑架的人的选票。


好主意

这帖火啊


只要是发达国家,除了新加坡,都可以offer它一下,估计剔骨的工作它也不挑。


一旦报名成功,等待租户的是屋主坐地起价,租约也是可以改的呀。
买一间如果自己小孩没报成功就出租,顺便把房租抬得高高嗲!


这个没啥问题吧,既然要bto,要买房,那就需要把孩子入学这个问题考虑进去。就算没有这个政策出台,难道搬了家还让孩子长途跋涉回原来的地方上学?


策略不对。 应该是压低低的。

等租户报成功了,每个月来涨10%,不服搬走。。。。


嗯 买小的也是一个规避风险的做法

现在关键是 1公里内A换B行不行


合同签订之后,在合同期内不能随意涨房租,否则合同岂不是废纸了。


租约价格锁定 哪能说改就改
修改租约也要双方同意才行啊

策络是一次锁定租金两年半吧


金老高人!
话说五月金文泰南华小学一公里的BTO是要被墙报的节奏啊。


两年租约之内,还能每个月10%得涨?


问题是,房东也不知道房客是不是抽中了学额,难道要当个侦探看看租客的孩子去哪里上学,然后伺机敲竹杠?这也太猥琐了吧。


如果买了小的 孩子没成功入心仪学校 出租小的 在孩子所入的学习附近买房自住 那不要交ABSD吗?


租约当然可以改啊!租不租还不是屋主说的算吗,大不了赔一个月租金。就像金老说的,报名前的租金压低,这对屋主和租户都有利,一旦报进去了立马抬高租金,不服的走人啊!关键是哪敢走啊?


哪用啊
如果没抽中 租客7月就知道了 估计会和房东协商的


那租客签租约的时候就要确保没有early termination条款啊


我这个周一 就从车神此帖开始 哇嘎嘎。。


笑喷了,话说吃饭时看帖子真得小心点哈哈


这个要看合约怎么写了,我记得标准的合约上租客如果提前break合同,不止是赔押金的问题,是要赔租期的所有租金的,如果权利对等,房东也有可能要赔全部租金。
所以新政策出台后,有上学需求的租客签订合同的时候需要更加小心,附加条款一定要定完善。


本来就是废纸。 这里合同一个月notice就解除了。

有房收不回貌似不会发生在新加坡,屋主随时可以召警把租户赶走,有纠纷自己上法院说。


是的 新规定下 这个租约的审阅很重要

因为报名7月 一般人4月租赁协议生效 租客改地址
7月就知道是否成功入学

不知能否和房东协商两步走租约 但估计房东不接受


我之前也听说过类似的说法,但是没看到明确的法律条文。实际生活中,有真实发生的案例吗?
我之前要买一个房子,房东租出去了,我想商量一下让他提前把租约结束卖给我,结果房东没下文,所以我觉得提前结束租约并不是一个月notice那么简单。


这个政策下,租房子这一招基本上就没戏了。与其折腾这个,还不如多用点心思自己辅导一下孩子。


如果租约没有给一个月notice就可以解除租约的规定 房东不可以报警赶人的。
如果房东违约赶人 租客可以告房东的 这里的人一般也不愿意惹官司吧


有啊,我以前租房签一年,第五个月就被通知6月收房。 当时也是呱呱叫说这样一年合同有x用? 中介说双方公平,你哪天要不住了也是一个月提前通知。

问题是租户哪有办法和房东拗,赶紧先去找房了,不要到时行李被丢出来睡大街。

报警那个更不用说,n年前本坛经典案例。 二房东老公报警把老婆轰出去,因为租屋合同上只有老公名字。 然后警察就这么干了。 那故事应该吓毁一代人。


问题是:组屋的租约最多只可以签一年半!


以前这里有案例说过啊。 警察来了,只看屋主和(二房东)。他们只管赶人,合同纠纷上庭解决。 警察不管合同。

也是有理由的。遇个赖皮房客不退房,房东睡大街?

这里说的都是极端例子。但是作为心想往后30个月不能改地址的家长,不怕吗?


所以,用租的房子作为报名地址,不靠谱。以后渐渐就没有了。


私人公寓租赁期没有限制吧

不过,如你所说,新规定下,靠租入学,越来越不靠谱了

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投资学区房,是不是也越来越不靠谱了呢?


新加坡比较不信这一套吧。中学孩子都不知道会去那里了。


可惜了,如果当时你选择去告房东,现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鲜活的例子了。


靠租入学,本来就是投机,根本不应该允许


这个完全是自由的,双方都可以提前一个月通知解除合约,没违反合同


你举的这个例子似乎不是很有说服力,警察来了如果只看谁是二房东,那就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也认可租客对房子的使用权,否则为啥看二房东。你这个例子我觉得能说明的是没有备案的私下租赁不受保护。发生纠纷警察赶走不在租赁合同上的人,是合理的。


哈哈,估计今天MOE的热线电话(6872 2220)被打爆了。。


告啊? 可以啊。 先去看看合同里的惩罚条款有没有。 要不你告赢了又怎样。

我那没得告的。 告完最多拿回一个月押金啊。 但那个房东没坑我钱,押金退了,那告啥。又不能赖里面。

另外很多无良房东敢欺负房客,就是你没法告。 官司是打不起的,押金多少钱请个律师多少钱? 只能上小额。准备材料等等也是折磨人。然后房东连应讯都不来。然后不吊你庭令,你要有空再拿庭令去出院告。再兜一圈。

不过,这里说的不是坑房客的钱,是还你押金解约,你也没办法。 可是搬家你就xx了。 让不让涨价你你你自己说?!


帖子被关进小黑屋。

有点必须搞清楚。 合同是保障你可以申诉合法权益,而不是保障你可以住在里面。

房东把你赶走,你去小额告他,也就拿回押金。 问题房东如果不坑你钱,还你押金,你声索什么? 合同里惩罚条款上写了违反赔10万?

如果那个家长孩子进了。 房东拿着押金叫你走,你有办法赖着吗?


这个咱们在这里也说不清楚,有没有中介朋友或者律师来答疑解惑呢?


看你们的讨论,好像是认定了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住满30个月。
其实,报道原文是“教育部将先评估每起个案情况,才决定是否要求学生转校。”

教育部起码没有定死了规定。本来这个规定就是为了吓阻少数钻空子的人。如果不是当事人故意的,我相信教育部会考虑。


我说洗碗只是通俗啦,其实就是餐厅工作,至于你当心那些问题,我们是专业都不是问题。
PR的问题,我也不怕在这里泄露商业秘密, 其实很多人也知道,我们都是安排中国人跟那边的有身份的人结婚,我不说更多,只能说成功率很高。
去瑞士打工的机会很少很少,所以你不知道也不奇怪,我们都在国内找,但是看到你这么期待那边的生活,就想让你试试看,不喜欢没关系,我们毕竟主要业务是引进中国wp。


我早就改了呀


19楼我已上传了


歪楼了,呵呵


有可能坡人的第二tao房,ABSD会取消了。。。

另外,从爬楼看到有些亲说什么取消校友什么的。。。都是些咱们自己无法控制的事儿,呵呵~~就别想了。


这个新规定,对于打算买学区房的,还是蛮有影响的,神马ABSD, SSD都会需要考虑到。。

那些取消校友的规定,真心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哈。。。


但是B区的房子还没有拿到手,怎么办啊?


教育部已经考虑到这个情况了,你去看看教育部网站上关于地址的FAQ,就可以看到了
这种情况,去B区申请入学,然后规定的30个月是从搬入新屋之后起算,不是从申请入学的时候起算


谢谢,我去看一下。


仔细想一下,应该是加一条比较合理。
报名时已在学区住满一(n)年,或者报名后住满30个月。


强啊亲,如果今天推出的是这样的规定,干脆强制性要求必须报名前住满1年,且报名后住满30个月,那呱呱叫的人就多了。


总觉得这政策有点“不痛不痒”。看似是个政策,鼓励大家如果租了房,就短时间别折腾了。但其实,又能堵住几只这种鸟啊?


估计很快就有升级版本的了。


国内的学区房管制更多,坡县已经很松了,赶脚还会管制得更严。就厦门来说,省级示范小学户口要至少提早一年迁入,产权证要父母名下,如果是爷爷奶奶的产权,一出生就要和和爷爷奶奶同一本户口。一户要间隔六年才能报一个娃,也就是一个毕业才能顶一个名额进去。这还是二线城市,一线应该管得更紧吧。


大哥。i get ur point.口是可以不要一直说吗?全论坛都知道你会这样说。

Gam xia


政策们,总是出个头,先探探。

浅了,就再整深点。。。

还浅,就继续整。。。

整整就消停了。。。


只有一句台词的怨妇 :lol:lol


你这说法是没错。但是又浅又深、有点kamasutra心法的感觉


关于校友我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当年在某个小学就读的都可以成为校友?那么小学读完就去巴沙卖鱼的和大公司的CEO都算是校友?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位卖鱼的传承的又是哪门子的文化?


是的,只要能证明你曾经念过那所学校就能成为校友。卖鱼也是正当职业,可别看不起卖鱼的。很多市场卖鱼的都开豪车的哦。


卖鱼发家和政府倡导的精英教育似乎有点不一样。那么换种说法,小学毕业后就混迹江湖当大耳窿的,一贫如洗在巴沙卖纸巾的,这些人传承的又是哪门子的文化?


传统华校灌输的都是四维八德这样的思想,有钱没钱不在这些思想里头。并不是所有事物都要跟金钱挂上关系的。现在小学毕业成绩再不堪也能进nt 的班吧。


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李光耀曾将12岁、16岁、19岁三个年龄层在考试中成绩最好的10%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学生家长的教育背景进行分析的统计报告公开。这些数字说服了大部分的人:父母亲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是决定孩子学业成绩优越与否的关键。
==================================
老李的看法很明确了。也指出了解决方法,只不过继任者们没有坚持执行下去。


看你整天这么怨恨,我才跟你说。

瑞士优先欧盟国家的人,这个没错。
问题是咱们这个是高端中餐,你找个洋人去炒回锅肉,宫保鸡丁。。。不那么回事吧。

条件不符合可以创造,你可以去美国看看为啥那里这么多合法的福州长乐人,有时候是需要think out of box的


一开始就是合法的?不会吧,我觉得是黑在那里好多年然后遇到机会洗白的吧。我也没觉得那个地方的人有啥特别技能能一开始就合法登陆美国的。


对我来说成绩 is not everything….哈哈。


现在相当部分不是洗白,一去就是合法


国家不同,但是做法一样。
与其天天在这里做怨妇,不如让我们帮你实现你远大的理想。
我们公司的宗旨:不成功不收费!


如果看成绩,成绩要非常好,可以轻松把大多数人甩后面那种。
如果不是这个料,学习过的去,能上大学就好,然后同时多发展软实力,比如沟通能力,领导组织能力,音乐,运动。。。。


德国那种啥都好,就是语言恼火,英语还都不能自如应用,再学德语,非糊涂了不可。不学吧,长期混在那里也不是个事。


就是,这样才算是照顾到了那个社区的人呀。


报名前住满一年的话,万一人家刚好就是搬家到这里的,岂不是一年无法上学了?


其实用这种政策堵住租房入学的口子,不是很靠谱。

干脆直接出条政策,租房子的一律不可以报名,只有买的房子才可以报名,不就结了?岂不是省事的多?一下子就没人钻租房入学的空子了。


有些人没钱买房咋办?


就近入学嘛,政府说的,新加坡每一所小学都是好学校,;P


i mean, 没有一件自己的房子,一间都没有
新加坡有部分组屋都买不起,政府总不能出个政策歧视他们


你没看前面的回复?新加坡本地人只要结婚就可以BTO,最近我刚刚看到今年BTO的组屋价格大降,最便宜的两房式本来75000,政府补贴后只要15000。不可能连这15000都拿不出吧。

我几乎不能相信还有穷的买不起房的新加坡本地人。


呵呵,不少,我身边就有


两房是指一室一厅吗?说真的,新加坡政府对本国人的福利真是好,15000就能买房子的话真是想想都幸福死了,可以省下多少租金啊,我们在新加坡五年已经扔了近二十万新币的租金给房东了


对于这部分人,政府可以case by case


其实吧, 你就在瞎操心, 就算住在10公里外, 优先级还在PR的娃娃上呢.


楼上是复读机吗,哪里都要复制一下你的见解,你不烦别人会烦的。


是的,两房式就是一室一厅。

原价是75000,政府补贴后才是15000,能以15000的价格拿到房子的人,其贫穷程度是你难以想象的吧,可能是那种很老,没子女,又残疾无法工作的孤苦人士。

像你这种租房花掉20万的人,政府应该是不允许你买的吧。

新加坡政府很聪明的,各种漏洞都堵住了。


小鲜肉实在是太负能量了.
你说你就是天天抱怨, 也没什么用啊.
有必要每天让我们看到你说一次’大家长’嘛?!


昨天跟你讲的,考虑一下
收费可以商量,重点是可以帮到你。


我们出点份子钱,你把它送走吧:lol


我不操心,我比较关心那个天天“家长”的孩子,对心理健康不好,准备帮他弄到瑞士洗碗


超出收入上限的家庭, 可以买转售租屋(不享受CPF津贴), 无收入上限。

要不就买私人公寓, 或别墅(如果是公民的话)。


小鲜肉?????

哈哈哈哈哈,lucky姐好幽默。


要不发起理财版募捐?:lol


赞! 绝对赞! 完全支持您! 您的一决定, 我们的一清净!  


理财版这么多高手教你赚钱的门路,不要完全吸收,就算吸收1%都够你用的了,你咋不学习一下,然后早日去你的西方极乐世界洗盘子呢!


我支持你,我表示先捐1分钱:victory:


那我来个一对一补贴?


要是谁都能1万5买个一房一厅 没有MOP, 随便住着随便出租, 那新加坡就不是今天的新加坡了。


为什么你要让下一代离开新加坡?


哈哈哈,这个神回复,笑喷了


午餐喷饭时间到


肾好,大家一起努力。


那还不如学校校长老师定期在全岛学校轮换,彻底消除名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新移民这一代因为各种原因在新加坡到此为止了,下一代往更好的国家跑简直太正常了。007只不过说出来了而已。有些事情,偷偷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好有创意


不可能彻底消除名校的


校长本来就是有轮换的呀。至于老师,尽可能是就近安排原则吧。我认识一个老师,原来在多美歌上班,后来去南大培训完,因为想换学校,又搬家然后提申请,现在换去碧山教书了。她自己也说其实师资方面各校是没很大差别的


说到种族,印度人可不比华人差,想想印度人在新加坡占多少比例,可是公司里面的基层中层高层经理乃至CEO可一点都不少,混的比中国新移民好太多了。
如果在美国,那就更明显了,微软的CEO都是印度移民。
不能眼睛光看着客工。


英语只是一部分,菲律宾人的英语更好,但是势头完全没法和印度人比。
据我观察,英语是最基本的,在英语好的基础上,印度人敢讲会讲,哪怕是刚毕业的在公司大会上也侃侃而谈,而华人在这方面就比较害羞。其次,团结,一个组有印度经理,很快就全都是印度组员,一层一层互相提携。而华人多半互相不服,内斗严重。
以上说的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等印度人,至于印度国内的,鬼才知道是咋回事,连个强jian都搞不定,也真是服了这些人。


英文的话,新加坡人英文不比他们差。
主要是性格,敢讲道不要脸的性格,华人不管哪里长大的都很面,不会扯蛋。
还有就是三哥讲的印度人的老乡情怀,他们帮助老乡不需要理由,不怕别人讲

最后一点,意识形态问题,中国人走到国外经常会被另眼相待跟这个不无关系。经常人家只谈中国游客素质差怎么怎么的,你以为别的国家,像印尼,非来宾,印度的游客素质就高很多?


你说的前两点和我说的一样,中国新移民一方面是语言不行,一方面也比较面不敢讲,这和传统的教育有关,强调服从,不出头,随大流,不敢挑战权威。新加坡人语言没问题,可是有后面这个缺点,所以在本土还可以,出去也不行。
意识形态这个东西,就是国家的软实力了,一听说某个教授是德国来的,立马感觉高大上,一听说是中国的,立马感觉是不是抄袭论文的,这个,就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了。


意识形态问题,其实我要表达的是,由于意识不同,中国人长期在西方媒体上被抹黑,给全世界的感觉是中国谁都可以泼脏水,反正谁都可以说道中国人一顿,但是没有人觉得有什么问题。其他国家种族的人很少被人这么说。


意识形态臭名昭著,然后产品也不上档次,早先出去的人又都是福建长乐那种,或者是邓文迪那种,好不容易高学历的人有机会出国了,又被大批的官富二代淹没,近几年又是大批只有钱没有素质的游客。
一波接一波的把形象败坏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正常。
别说换国籍换个国家,换工作换公司更是常见。

但如果那个员工还没离开公司,就在现在的公司整天叫嚷现在的公司如何如何不好,这就是奇葩。更奇葩的是,明明是自己当初硬要挤进来现在的公司,说成是当初公司高层求着他进来。

人们说好聚好散。同样是分手,有人弄得很狗血,比如什么黄奕。这个和分手这个事情无关,和当事人的人品为人处世有关。

某7的语言惹大家反感,也是同样的道理。


7嫂图样图森破:)


批评政府是公民神圣的责任。但是07说的有点不在点子上。还有点停留在资本家剥削工人不人道那套马胡子瞎搞出来的理论上。一项交易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就是双赢了。至于外劳也要给身份,这就太荒谬了。


哦,我高考前,很多重点大学也都派人过来学校宣传,so?

我会到处说某某大学当初特地过来邀请我去读的?

我大学毕业,某某世界100强公司来我们学校招工。so?
我会到处去说某某100强公司特地来聘请我?

不论新加坡大学去中国大学招生,还是中国大学自己去高中做宣传,还是公司去学校招工,都是一个宣传手段而已,对象是针对一个大样本群体。
有人脸皮厚到认为,南大去中国招生等于南大特意去中国邀请他,这真是奇葩的想法了。


还是那四个字,国情不同。


人种和意识形态也是国情的一部分。

客观条件来说,新加坡人多地少,资源有限。如果连客工都给身份,那就严重拉低人口素质,后果不堪设想。
人种和意识形态来说,华人和白人的确有差距。从日韩台港新加坡企业和欧美企业对待员工的差异就知道了,没有上升到共赢的程度,而是最大可能压榨价值,忽视员工利益。毕竟英国八百年前就知道限制国王权利,而中国一百年前才推翻皇帝,这个差距不是一时半会能弥补的。


社会在往前发展,你以前看黑白电视,现在看液晶高清电视,以前自行车上班,现在开车上班,一个道理。何况,刚发展的时候,想让外劳来人家还不来呢。
如果你觉得外劳的薪水低了,那么从自身做起,给家里的女佣立马加到本地人水平的工资吧。


什么事情都能扯到政府大家长,朝令夕改,外劳政策。。。
不违反国际法,每个政府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合理的政策,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
凭什么新加坡就要跟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开了门放进来就要让你待住
再说了,新加坡如果也不开门,把现在的WPSP都送回家,对新加坡自己当然是损失,你问问这些WPSP愿不愿意


哪一条规定我给你在这里工作就得给你提供一样的国民福利?技术移民到澳洲加拿大,还不是一样要打分。凭什么我用了别国的劳动力就得把效益和GDP留在别国?你是说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更符合道义?我还说他们把重污染的行业搬其他国家更缺德呢。国家的责任是对国民的,对外来人口的政策也是要符合国民利益的。老百姓觉得外来劳工抢了自己工作机会了,自然就关上了,没什么当初该不该开放的,不要当道德圣母。

再说,跨国公司到别国办企业,要么为降低生产成本,要么为更好服务别国市场
新加坡本身就没有拿得出手的需要大量劳工的生产制造企业,如果有,你也会看到,这些企业纷纷到其他国家开厂去了。
新加坡有的就是金融服务物流地产这些行业,恰恰就是需要劳动力locate在本地,自然需要进口劳力。

就像进口商品要根据本国情况设定不同关税,按照自己的需要程度设定不同待遇理所当然啊。
其实,我倒是觉得其他国家没这么做是政府无能的表现,你以为,给哪个国家放进40%的外来人口,他们也都能维持像新加坡一样的治安和公共服务?放进来得不偿失才是他们担心的


最近虎妈猫爸很红,昨天也看了四集,孩子到底都没上第九小学噢?

其实不可以第一年在别的小学,第二年(注满2年)再转到1小吗?

真心孤注一掷,家里房子也卖了,全部亲友的现金都投进去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