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小一报名抽签 新加坡人将优先考量

小一报名抽签 新加坡人将优先考量(2012-03-25 1405)
  (新加坡讯)《联合早报》记者陈能端报道,为了进一步区分公民与永久居民的权益,今年起小一报名抽签,新加坡人申请者将获得优先考量。换句话说,即便新加坡人申请者居住的地方离学校较远,也可能比居住距离学校一公里以内的永久居民先获录取。
  教育部长王瑞杰今天到亚逸拉惹进行社区访问时宣布这个消息。
  (详情见明日《联合早报》)


PR P1 上名校已经基本不可能了


明早一定要买份《联合早报》,以参详情。
(咱不是为早报打广告啊!)

心中还是希望这份即将出炉的新政不要把广大永久居民仅存的那么一点优惠全部吃干净。
观望中。


刚新闻已经播报了,这变动真够大的


在MOE网站上已经有了,PR以后不需要买学区房了。
摘录一点:
To further differentiate between SCs and PRs, from the 2012 P1 Registration Exercise onwards, when balloting is necessary in a specific phase, SCs will be given absolute priority over PRs. SCs and PRs will continue to be eligible for the same phases, and all applicants will be admitted if the total number of applicants in any phase does not exceed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However, if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exceeds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in a specific phase, SCs will be admitted first ahead of PRs, before home-school distance is considered. The following two examples illustrate the new rule.

Example 1: School A has 50 vacancies in a specific phase and 61 children applying, based on the table below.
Home-School Distance         SC         PR
< 1km         38         3 Between 1km and 2km         10         1 > 2km         8         1
Total         56         5

As the total number of SC applications exceeds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not all SC applicants will be admitted. The vacancies will be allocated to the SC children based on home-school distance in this order of priority – home-school distance is (1) within 1km, (2) between 1km and 2km and (3) outside 2km. In the above example, the 38 SC children living within 1km from the school will first be admitted, followed by the 10 SC children living between 1km and 2km from the school. After the 48 vacancies are taken up, the remaining two vacancies will be balloted among the eight SC children living outside 2km from the school.

Example 2: School B has 50 vacancies in a specific phase and 54 children applying, based on the table below.
Home-School Distance         SC         PR
< 1km         29         4 Between 1km and 2km         15         2 > 2km         3         1
Total         47         7

As the total number of SC applications is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vacancies in this phase, all the 47 SC children will be admitted first and PRs can still be admitted thereafter. The remaining three vacancies will be allocated to the PR children based on home-school distance in the same order of priority – home-school distance is (1) within 1km, (2) between 1km and 2km and (3) outside 2km. The four PR children living within 1km from the school will ballot for the remaining three vacancies.


这样pr只剩下做义工了。这个变动实在大。可能逼得一些人要入籍了。


哇,看来是木已成舟了!


除非是名人,不然学校不会在大把公民抢着做义工的情况下,让PR做义工吧。


学校有学校的考量,吸收一部份高学历高素质愿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时间精力的PR家长义工并不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好的邻里学校。这一部分生源通常都不会差。


大家一起努力把邻里学校变成名校吧。


小学大家还是就近吧,追什么名校呀。


把邻里学校变成名校之后,后来的PR 又进不去了:(
建立三四所中国人学校也许是不错的选择。Like India school, Swiss school, Japanese School… 中国人也要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如果中国人学校是SINGAPORE best school, 情况又如何,自己强才是王道!和其他外国人学校不同,中国人学校应采用和 LOCAL SCHOOL 一样的教学大纲


是啊。早说了,小学靠自己,名不名校的实在木有什么大区别。


 今年起,小一报名各阶段若需要举行抽签,新加坡公民将获得绝对的优先权。这表示,只要学校学额出现僧多粥少的情况,公民申请者肯定比永久居民优先获得录取。  这是教育部继2010年后,推出进一步区分公民与非公民教育权益的最新举措。教育部长王瑞杰昨天走访亚逸拉惹区后,教育部发表文告宣布这项消息。

  教育部解释,在新条例下,公民和永久居民仍然可以在相同的阶段提出小一报名申请。在每个报名阶段中,如果学校名额供过于求,无论公民或永久居民可入学。不过,若出现申请者超过学额的情况,不管公民申请者住家距离学校多远,都会优先获得录取。

  比如说,某学校在其中一个阶段有50个空位,而公民和永久居民申请者分别为56人和5人。其中,38个公民居住在距离学校一公里内、10人居住在距离学校介于一至两公里以内,最后有8人居住在距离学校两公里以外。住最靠近学校的48位新加坡人会直接获得录取,8个住在两公里以外的新加坡人抽签分配剩余两个学额。在这种情况下,永久居民连抽签的机会都没有。

  另一个情况是,学校同样有50个空位,公民和永久居民申请者分别为47人和7人。若是这样,无论住家地点,所有公民将率先获得学额。剩余的3个学额,则按照永久居民家住何处来分配。如果居住在距离一公里以内的申请者超过3人,就必须抽签决定。

  过去两年,新加坡公民报读小一需要抽签时,比永久居民拥有多一次抽签机会。

  前任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推出这项措施时说,这么做能区分公民与永久居民享有的权益,但同时不会把永久居民拒于门外,他们仍有一次抽签机会。但抽签机会增多不代表一定会抽中,措施落实后,仍有新加坡公民家长因为眼睁睁看着梦想的小一学额被永久居民申请者抽中而愤愤不平。

针对最新的宣布,教育部说:“只有在需要抽签的情况,公民才会比永久居民获得优先权。教育部这么做,保留了小一报名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是经过谨慎考虑后所做的决定。”
“新加坡人是受重视的”

  政府国会教育委员会主席林谋泉(蒙巴登区议员)两周前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教育部预算时,曾经呼吁教育部调整小一报名程序,给予公民更多优惠。他昨天受访时说:“对许多父母而言,小一报名是牵动神经的大事。抽签概率即使多了,抽不到还是会很难过,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落泪。所以我很高兴听到教育部宣布这个消息,因为这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新加坡人是受重视的。”

  诸俊彦(35岁)的独生子明年要上小一了,她告诉记者:“优先录取公民当然对我们有更多保障,但我认为教育部可以进一步改进小一报名制,比如我觉得校友可以优先为孩子报读学校就是很不公平的做法。”

  另一方面,教育部也宣布,裕廊西、榜鹅、盛港和兀兰明年将有七所新学校开课。每所学校可录取多达240名新生。其中五所新学校会在盛港和榜鹅区。教育部受询时说,他们根据人口需求规划新学校要建在何处。新学校启用后,也能协助区里的其他学校顺利转为单班制。


原来大家翘首以盼的“小一入学新政策”,就是这样啊

赶紧申请公民好了


让PR把默默无名的邻里学校变成名校吧!:victory:
大家要记得:作为外国人,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生存!!!


这是应该的,人家保护自己的国民没有错。。。
拉大双方的福利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
做不做公民又是个课题。。。。
这一代PR的问题可能到2、30年后会全面浮现,等这一代的PR年纪大了,不需要工作,或回国居住,孩子如果也没拿公民,或是移居国外读书工作,我们的PR未必留得住,组屋也未必保得住。。。
我一朋友已经不住这里2年了,孩子也出国读书2年了,短期内不会回来,也不打算回来,虽然组屋还在,但是下次RENEW REENTRY 的时候,政府不见得一定会给,他都做好放弃的打算了。。。。
政府要是这么继续下去,不用赶人,PR们都会自动放弃了 。。。。


可是澳洲和加拿大的pr, citizen  区别不大的说


看到这个政策只能说政府现在把PR和公民的距离越大越大,再下去真的有才能的人都不用申请PR了.
反正住房也有住房补贴, PR和外国人基本没什么区别.

还好没有真的在动手换1KG里面的房子,不然绝对是失误了.


有2扇决定性的大门,
是公平地敞开着--

一是 小三下的高才班考试,唯IQ是取
二是 PSLE入中学,唯分数论英雄

小一抽签,真的是浮云啊~~~
当初过来的孩子,有几个是直接进名小呢?
最后都是过关斩将,杀进中学名校的

抽签可以堵坡民的口
但改变不了咱们孩子的实力
哪里有咱们的孩子聚集,哪里变名小

同意楼上vivocity和good99版亲所言~


其实,看看学费的差距,PR们心里也许会舒服些了


摇摆不定  这个就不一定了,涉及到上层利益了
———————-
什么上层利益哟。。。

真的上层根本不需要什么校友政策来给自己孩子入校,其他路子多的是

不过是以前学校一贯的practice,校友搭顺风车罢了。现在本地不是名校的民众,孩子根本没有机会进名校,怨气大了,要改也不是什么难事。


小学,无所谓名校好学校差学校的,很多邻里小学都是状元学校。


做义工也没用哦,不管住的多远的公民都做完选择后,有多余的名额才轮到PR。


问题是我们附近连好一点儿的邻里学校都很难进啊。


是的,我的目标就是家附近的邻里小学,可是裕廊西这边孩子太多了,还老老实实的去做了义工。当时伟群的义工我也去报名了,结果学校的老师说两三百家长报名,他们只收了35个义工。伟群还不算什么名校吧。


”不入流”的学校将成为PR的专校,若干年后,摇身一变成为名校..


名校固然有名校的优势,但是读书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进不了名校不等于是输在起跑线上,进了名校也不等于是赢在起跑线上了。


月前刚买了学区房,还申请做义工…  所有的努力都被新政策秒杀了。


不用一分钱,讨好了手握选票的民众。以后类似的政策,估计层出不穷。


人家搞排华的时候你没看见罢了。。。。
那些国家土地大,也不是很在乎多几个人,再说了,华人只会促进经济发展,人家毕竟还是聪明的,知道互利共生的游戏规则。。。
新加坡不一样,土地小,资源少得舍不得分给外国人,人民这脑筋被政府教育的不怎么转得过来。。。所以,偶尔打打结也难免。。。
管他们呢,反正如果真喜欢这国家,准备生根,就加入公民吧。。。如果只是当当过客,政策关我们啥事,多攒点钱来应付就是了。。。


楼上说的是

喜欢这个国家,就加入公民吧
不喜欢,早晚都要走的,政策变得快,就早点离开


讲得真好,我想会使很多孩子的爸妈有所启发,受到激励!
让咱们的孩子用实力讲话。


很替你感到惋惜,无奈。
事已至此,还是早点开始准备另一条方案吧。
祝福。


小一报名抽签公民绝对优先
热门小学收义工家长 更留意“身份”
(2012-03-27)
    新加坡公民今年起在小一报名需要进行抽签的阶段,将比永久居民优先获得录取的新措施,虽普遍受公民家长欢迎,不过也有家长认为新措施帮助不大。有热门小学也表示接下来收义工家长时会更留意他们是公民还是永久居民。
  南洋小学往年进入2B阶段时,家长义工都需要进行抽签。去年,住在1公里以内的申请者达30多人,学额却只有20多个。
  校长钟蔚芬受访时说:“学校接下来收家长义工时会更小心,密切留意什么阶段需要抽签,剩下的学额有多少,报名者中又有多少永久居民。”
  她表示,如果获得学额的成功率不高,学校会坦白与家长分享数据,劝他们为孩子报读其他学校。不过如果家长非常有诚意到学校帮忙,服务的项目又是学校非常需要的,例如为校史刊物进行翻译和撰写的工作,学校还是会接受。
  南洋小学接受了30名为孩子争取明年入学的家长义工,其中包括几位永久居民。昨午为止还没有永久居民家长向钟蔚芬申诉他们对新举措的不满。
  宏文学校往年的情况是到了2C阶段需要抽签。校长胡春河受访时说:“以往住在1公里以内的报名者就已超额,不仅是永久居民,新加坡公民也面对挑战。新举措将对公民更有利。”
    他认为,新措施对学校小一报名的前几个阶段影响不大,学校还是会继续收永久居民家长义工。
  南侨小学和英华学校(小学)的校长也表示新措施对学校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报读的永久居民人数不多。
  英华学校(小学)校长林秋雄受访时说,学校的校友群很大,到了2B和2C阶段学额都所剩无几。学校2B阶段主要收的是教会和基层领袖的孩子,一向来也不采取家长义工制。
  南侨小学校长陈俊明受访时说,学校往年在2B阶段会面对供不应求的情况,会馆会员和家长义工需要进行抽签,而报读学校的永久居民一向来都不多。
  他说:“申请做义工的家长虽然很多,不过我们一向来都不收太多,以免他们抽不中会失望。”
  陈俊明指出,只要学额足够,永久居民还是有机会。再说,即便以往公民比永久居民多一个抽签机会,仍然有永久居民孩童入学。
  去年为儿子报名崇福学校的永久居民张东(39岁,经理),当初做了59个小时的家长义工,但因为学额供不应求而最终没被抽中。当时,公民比永久居民多一个抽签机会。
  他昨天受访时说:“新措施推出后,永久居民要报读名校再也没有任何机会了,这让人觉得很不是滋味。不过从政府的角度来看,以公民的利益为优先考量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东部一所小学当家长义工的公民郑碧琳(35岁,客户服务人员)得知新措施后雀跃万分。
  她受访时说,她的住址离学校超过2公里,去年住在离这所学校1公里以外的申请者需要抽签。如今少了永久居民的竞争,让她顿时感到轻松许多。不过已经完成所需40个小时义务工作的她,不会因为胜算增加了而停止做义工,因为她认为做义工不应该太计较。
     在中部一所名校当家长义工的公民李丽莲(38岁,家庭主妇)对新措施没有什么感觉,她受访时说:“我为孩子报读的学校,永久居民家长义工好像只有一两人,所以新措施对我的帮助不大。”


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有没有一个组织代表PR可以跟政府对话的?只能默默接受吗?


谢谢你。


现在不是名校的问题,是有可能孩子连住家附近的邻里学校都进不了的问题。


仔细看看政策和每所小学在各阶段的收生率吧,现在根本不是什么名校不名校的问题了,是孩子有可能连住家附近的邻里学校都进不了了。


很好的提醒,女儿这个7月就该报名了,家附近没什么名校,唯一一所要抽签的PSLE也一般,似乎CCA好点。这样或许我还不如给她报个普通的,和PR的孩子们挤挤,结果还能好点?


真聪明!
自己扎堆、分流,
变成中国人学校

然后,有空的家长去做义工
帮助提升教学质量


J版去哪里了?
请现身!

请研究,搞张图出来作为参考
把各区新加坡人不想抢的学校列出来
那些将是中国孩子汇集的未来名校!


这两个星期一直在上课,实在是没空儿上来发言。

明天考完试就好了。。。


关注中。。。


对呀!我们应该组织一个团队,和政府对对话,PR的孩子不能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是阿,我的情况跟你一样,这个政策真是看了就头一个变两个大。像我们这种情况还有没有必要做义工。


政府这个政策不是等于把公民和pr的孩子完全分离开来,变成有的学校全部都是新加坡人有的学校全部都是pr?这样有利于安定团结了?这真是瞒搞笑的,到时候pr和公民的孩子在小时候完全是没有机会接触的,敌对情绪不可避免。


这个容易,小一报名 2C阶段后还有空额的小学就是新加坡人不想抢的学校:

2011 Primary Schools Phase 2C Supplementary Vacancies

List of Primary Schools with Phase 2C Supplementary Vacancies. Phase 2C Supplementary is for a child who is ineligible for or unsuccessful in earlier phases.

SchoolVacancyRegisteredAhmad Ibrahim Primary School5332Anchor Green Primary School4068Ang Mo Kio Primary School3424Balestier Hill Primary School13422Bedok Green Primary School2843Bedok West Primary School1555Bendemeer Primary School5137Blangah Rise Primary School1319Boon Lay Garden Primary School11668Bukit Timah Primary School8581Bukit View Primary School4762Canossa Convent Primary School5527Cantonment Primary School9336Casuarina Primary School4139Cedar Primary School712Changkat Primary School3115Concord Primary School2844Coral Primary School1043Corporation Primary School6756Da Qiao Primary School1165Damai Primary School12918Dazhong Primary School9921East Coast Primary School15225East View Primary School11120Eunos Primary School12113Farrer Park Primary School13820Fernvale Primary School3335First Toa Payoh Primary School15228Fuhua Primary School8741Gan Eng Seng Primary School4048Greendale Primary School10439Griffiths Primary School1159Guangyang Primary School13658Haig Girls’ School1823Hong Kah Primary School1185Horizon Primary School8285Huamin Primary School7827Jing Shan Primary School2910Junyuan Primary School5961Jurong West Primary School1345Juying Primary School1398Kranji Primary School11657Lakeside Primary School2836Lianhua Primary School8625Loyang Primary School1227MacPherson Primary School1369Marsiling Primary School10518Marymount Convent School5383Mayflower Primary School9089Meridian Primary School867Montfort Junior School11550Naval Base Primary School11034New Town Primary School6237North Spring Primary School13952North View Primary School5117North Vista Primary School916Opera Estate Primary School10771Park View Primary School627Pei Tong Primary School9253Peiying Primary School4440Pioneer Primary School8454Punggol Primary School2041Qiaonan Primary School1156Qifa Primary School1518Qihua Primary School6587Queenstown Primary School6513Sembawang Primary School17975Seng Kang Primary School11942Si Ling Primary School11129St. Anthony’s Canossian Primary School3953Stamford Primary School11126Tampines North Primary School6541Tanjong Katong Primary School712Teck Ghee Primary School1320Teck Whye Primary School16542Telok Kurau Primary School89Townsville Primary School7745Wellington Primary School104108West View Primary School12343Woodgrove Primary School24Woodlands Primary School2328Woodlands Ring Primary School3344Xinghua Primary School12421Xingnan Primary School2426Xishan Primary School6313Yio Chu Kang Primary School9366Yishun Primary School6235Yuhua Primary School12136Yumin Primary School5045Zhenghua Primary School4687Zhonghua Primary School12236


在新加坡开设私立小学是不太可能的,除非完全脱离新加坡的教育体系,否则政府是不会批准的。


12楼davidbin说了:“把邻里学校变成名校之后,后来的PR 又进不去了”。
那时候PR就只能再开辟新的“根据地”了。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同意,这就是个拍拍脑袋就下达的简单而粗暴的政策!

这两届教育部负责人实在是让人失望。看看这些年的那些”新政“吧,口号喊得震天响,实际的能解决问题的政策没有一个。。。


人家的“口号”是这样的: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不是咱懦弱
也不是咱逆来顺受
只是不想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游戏规则由别人制定
抱怨无济于事
再多投诉也改变不了不公平
他们要的就是这种优越感

ZF也是被逼的
因为选票在坡民手上
老李那么强硬
也得黯然退居幕后

PR要么不玩,拍P股走人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如果决定留下来玩到底
就得面对不公平的开局
用实力来决定游戏的结局
PLSE/O-LEVEL/A-LEVEL的结局

大家看看银牌的帖子,看看曾鼎的轨迹
我的孩子也是从170名后的小学出发的
起点由别人决定,终点自己决定

不是投诉无门
是压根儿就不想乞怜
命运也许不公
但咱们善待他人和自己

--------------
现在讨论的是可行性方案

一个是田忌赛马的思路,争取好一点的邻里小学

另一个是逆向思维,在被动分流的情况下,
           中国孩子聚集,形成优质生源,形成竞争环境
          将默默无闻的邻里小学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儒廊小学

当然,家长投入的精力会比较多一些。
不过,就算进了名小,家长在小学阶段的陪跑是最关键的。


phase A的裙带制度是英国传统制度的延续,陈旧腐朽却又根深蒂固,牵一发就会动全身,因此执政者轻易不会去碰它。这两天本地论坛为这个制度背书的声音很强烈。。。


把”敌人”改成PR也挺上口的。


非常同意”起点由别人决定,终点自己决定”。


什么是背书?


摘自百度百科:

“原意指在支票等背后签名表示支付、收到或同意转让等, 在台湾经常使用其衍生意义,指认可、支持。如:为某人背书,意思就是对某人的话表示认可和支持。现在网络上说:在某事上甲人(集团)完全支持、拥护或服从乙人(集团),也有时形容为甲为乙“背书”。”


新加坡政府在唱红打蓝。


小一报名新措施弊大于利(2012-04-03)
刘嘉虹
  最近看到教育部公布关于小一报名的新措施,公民有绝对的优先权报名,而永久居民只能在公民“选剩”的学校就读。我虽然是公民,却认为这项措施从几个方面来看是极为不明智的。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小的量变”和“大的质变”的关系。本来永久居民报小一的数目在所有报名者中只占非常小部分,而且,公民有两次抽签权,永久居民被选中的概率就更小了。不会很大程度上对公民造成威胁,即使他们退出,给新公民补充上去的空位也是非常有限的,我说这项措施对公民来说是一个“小小的量变”。而对永久居民来说,确是一个“很大的质变”,即永久居民就没有任何机会上大家所谓的“名校”或相对较好的学校。从有小小的机会,到完全被拒之门外,这个“重大的质变”就会使永久居民或想要移民的人对这个教育制度失去信心。

  其次,这项措施给人的信号就是,我们新加坡不欢迎外国人来这里定居。想要移民新加坡的人,就是冲着这里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教育环境而来的,而且他们并不是为自己,更重要的是为下一代。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就是一个例子,试想一下,在他还是一个永久居民身份其间,他的两个女儿完全没有机会上“名校”,尽管他已经买了乌节路的房子,但他只能被迫选择邻里学校,试问,他还会考虑移民新加坡吗?可能他都不会选择当永久居民。这个措施的实施,会让有能力移民的人望而却步。

  第三,新加坡真的不需要海外移民和外来人才了吗?虽然我们看到新加坡政府正在试图关注更多国人的利益,比如改善交通状况,提供更多有趣的去处,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老年人的医疗福利制度,照顾弱势群体等等。这些举措我们都看到了,都会支持,在下一届的大选,我还会支持现任政府。但是,如果一味地讨好选民,牺牲了国家长远发展和竞争的能力换来的固步自封和自以为是,我认为是非常不可取的。政府在批准外国人为永久居民的时候,就是考虑他们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相信他们会给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才批准他们成为永久居民的。而这个社会却没有给他们一个相对公平的待遇和竞争环境,他们还会来吗?

  最后,我想提一下双语教育。李光耀先生发起的双语基金获得了社会的积极响应,培养双语人才,要从孩童时期抓起,小学教育更为重要,它帮助奠定一生的语言基础。如果小学校园里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小人才”,这个多元种族的校园活动一定会更加丰富,至少我们可以期待学校组织的各种语言的辩论赛会更为精彩。学生相互激励,学习双语的兴趣会更为浓厚,这往往会比学校花更多的金钱建立更多的设施来学习语言还更为有效。

  吁请政府切勿矫枉过正,要以国家大局的长远利益出发,让我们的国家以更好的制度来吸引和包容外来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绽放自己的光彩。

—转载自《联合早报》


这个说的很对, views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


从中学生谈移民的作文说起(2012-04-02)
张春玉
  曾经要求学生写这样一篇作文:新加坡的新移民越来越多,试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在动笔写作之前,我简要交代了我国引进新移民的背景,诸如面对的生育率下降、人口老化迅速、人才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等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能以较为开阔的视野看待引进新移民的问题。

  孩子们都是修读中四高级华文的优秀学生。他们都能够顺畅且较为准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但出乎意料的是,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文章都对政府引进新移民的政策持反对意见。而表示赞同观点的学生多数是班上在思想上向来表现得较为成熟的一群。
  持反对意见的孩子们列举了一系列的理由包括交通拥挤、以致去年年底的地铁瘫痪,新移民难辞其咎;还有社会治安下降、住房紧缺、房价上涨、孩子升学就业压力大,好学校、好工作都被新移民后代占据等等,说得句句似乎都有理。可是,全然都是从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完全不谈国家、企业持续发展所面对的潜在危机。

  也许他们年龄尚小,缺乏更长远的眼光,也许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土地上的芸芸众生本身与生俱来的自我生存保护意识以及后天务实的教育造就出他们心胸气度的“小”来,我不能责备他们什么,只是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心头时不时引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这些孩子应该就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吧!

  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给他们介绍了李斯的《谏逐客书》。为孩子们解释“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名言并让他们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也仿照着“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来列举我们新加坡不得不依靠从国外进口资源来生存的现实,我们从每天食用的蔬菜、稻米乃至饮用水来了解我们对他国的依靠,然后落实在“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的结论上。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应该具有广纳百川的气度,将来才可能让自己的国家立于不败之地,国家长盛不衰,自己个人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否则覆巢之下又岂有完卵?

  最近在报纸上常常看到政府对移民政策的调整,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暴露出决策者对公民和“外人”态度的转变,从小一报名到孙旭事件引起一些人质疑发奖学金给外国学生的政策,多多少少显示出一些内外有别的端倪,这或许是当局对国人权益的保护吧!但如果任由我们心底的“小”日益膨胀下去,或许我们真的只能做“小国寡民”,在生活中难于拥有宽广的胸怀,在世界舞台上也难于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了。

—转载自《联合早报》


写得好啊

“几乎百分之八十的文章都对政府引进新移民的政策持反对意见。而表示赞同观点的学生多数是班上在思想上向来表现得较为成熟的一群。”

这说明什么?说明新加坡必须“精英治国”,李总理的政府太过于向所谓的“民意”低头了。这点是我对新加坡最大的担忧。台湾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突然想起了”狮城北京“,他的孩子明年正好是小一。。。
不知道他买武吉知马的房子了没有。。。


从本月底开始 花1000万元也难“买”PR身份(转载)
http://news.omy.sg/News/Local%2BNews/Story/OMYStory201204041510-324958.html

外国富豪将不能再花钱“买”永久居民身份。(图/档案照)

外国富豪将不能再花1000万元,“买”永久居民身份!

目前,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金融投资者计划”下,只要在我国拥有1000万资产,就可成为永久居民。

但金管局宣布,从本月底开始,将取消这个政策。今后,外国富豪想申请永久居民,须通过另一个“全球投资者计划”。相信这是政府对国人不满引进太多移民和导致房价上涨,所作出的调整。

“金融投资者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行。2010年,政府为收紧移民政策,将金融投资移民门槛从500万增至1000万,其中可包含不超过200万的自用住宅。

完整报道,请翻阅04.04.2012《联合晚报》。


出此下策,也可以理解。星期日到乌节路逛一圈。满眼都是人。等出租车,要等一小时。在抱怨时,肯定不会有放眼全球的胸怀。制定政策时,平时生活上的不如意,无意识地影响着。毕竟这世界上只有一个李光耀。权力可以传递,思想是无法传递的。


幼儿园也要“新加坡公民优先”了。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幼儿园(PCF)正在考虑更改入学规则,今后将优先录取新加坡人申请者。

PCF contemplates Singaporean first registration policy
Edvantage |    Mon Apr 16 2012

  
   
    SINGAPORE – PAP Community Foundation (PCF), one of Singapore’s biggest preschool organisations, is looking into giving priority to citizens over permanent residents (PR) in its admission policy, reported The Straits Times.

A spokesman told the newspaper that the organisation was reviewing its admission policy after the Education Ministry’s changes to the primary 1 (P1) registration scheme.

PCF, however, was not at liberty to reveal details of the changes.

PCF fees are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commercial preschools. It currently runs 242 kindergartens and 81 childcare centres with an enrolment of about 50,000 students, of which, about 80 per cent are Singaporeans and the rest are PRs and foreigners.
The Education Ministry recently announced that if the P1 registration goes to the ballot then available places will go to Singaporeans first and remaining places, if any, to PRs.

Priority will be given to Singaporeans in every phase, regardless of where they live.

It is unknown if there will be any changes to the PCF registration scheme that typically takes place this month.

The usual procedure follows that Phase 1 is open to existing Singaporean and PR pupils who are moving from K1 to K2 and their siblings.

Phase 2 is for those living in the constituency, followed by those outside of it and the last phase for foreigners.


朋友的小孩在PCF,前二個月時告知學校T3想改上午班,學校告知上午班太熱門,規定由公民優先排隊入學,PR應該是排不到了。

朋友只好轉學到其他教會幼稚園。

所以是,部分PCF幼稚園已經開始推行”公民優先”政策了~


真的啊!这么说辐射开始了。。。


修改后的小一报名对PR还有漏洞。

公民和PR还一样可以在2C阶段报名,只是当报名人数超过学额公民优先抽签。这样的后果是PR在2C阶段当机立断离开好学校,到普通学校报上名。而有些公民则难以取舍,还在好学校抽签,没有抽中的在2C SUPPLEMENTARY阶段去稍差一点的学校一看,位置已经被PR占了,他们不是没学位就是又要抽签了。这样一来PURE SINGAPOREAN 很快就要COMPLAINT了。虽然人数会少一些,但是他们声音肯定更大,因为要连续遭受两次打击。而教育部很有可能承受不了这样的声音。

所以最后教育部的解决方法是PR报名阶段还要再推后。


楼上说得很有道理啊

政府如果一味向所谓的“民意”低头,新加坡就会垮掉。决不是危言耸听,没加入公民的还是考虑弃船吧,加入公民的也可以弃


折腾吧!有点资本了,就可劲地折腾吧。
还没上船的,是该好好考虑了。
回忆一下台湾近二,三十年的起伏。老蒋[关键词屏蔽],小蒋开始开放民主,然后是绿色民族民粹。。。
台湾折腾过后还有人拉一把,但愿新加坡也是!


我們的孩子把PSLE考好,還怕中學進不了好學校嗎!?

小學名校不能代表什麼的,名校裡也有分好班、普通班,能力跟不上的就會被名校踢出來,優秀的學生就可以轉進去了。

認識的醫生朋友,小孩都讀華文超強的某名校,其中二個兒子在小三、小四時承受不了華文壓力,加上學校不停勸說,最後便自動轉學出來。

醫生娘說,在名校如果進不到好班,遭受的也是路人甲的普通待遇而已。


或者也许可能到时候好中学要限制PR,外国人的名额了,然后。。。再讨论一下,老爸没NS过的,等等先。。。


这么个破政策。大方向就是:你要走就走,要留,就变公民。
PR这个中间人以后不吃香了。


我是将要去新NUS读书,但是会带着孩子,目前还没选择住的地方,这下,我都茫然了,该怎么办啊?本想着在女皇镇住下,生活方便,主要孩子能上学。我怎么办啊?、


你又不是带他读小一,无所谓的。
很多中国来的插班,要考试。成绩好的学校抢着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