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般学校的”小孩子上学录取优先等级”是怎么安排的,义工啊之类的排在第几类?谢谢
下面是往年的,今年是公民优先,再到永久居民和非公民.
阶段一 (Phase 1):
这个阶段是给那些,有亲生哥哥或姐姐目前正在学校就读的儿童。
符合这个阶段报名的孩子们,享有最大的优先权,如果孩子处在这个阶段,家长们实在是非常安心了。因为学校会直接把报名表格交给儿童的哥哥或姐姐,只要填表签名就可以入学了。如果家里的老大已经在心仪的学校就读,那弟弟妹妹们就不用发愁了。话又说回来,家中老大报名也是全家最紧张的时刻。
阶段二 (Phase 2A1)
这个阶段对两类学生给于优先报名。
1.父母曾经是此校的学生并且也是校友会成员。
2.父母是校董会,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阶段三 (Phase 2A2)
这个阶段对两类学生给以优先报名。
1.父母或者哥哥,姐姐曾经在此校就读过。
2.父母是学校的教职人员。
经过以上阶段的筛选过滤,如果是热门学校的话,学额应该已经就被占去一大半了。下面的阶段,就要面临抽签的抉择了。
阶段四 (Phase 2B)
这个阶段对三类学生给以优先报名。
1.父母在学校做义工,并且已经服务超过40个小时以上。
不要以为做义工就有保障,做了义工也只是增加入学的几率而已,不保证入学的。况且,好学校的义工名额也是很抢手的,都需要提前1到2年报名!!
2.如果学校是教会等宗教及其他团体资助的,父母是这间教会等团体的成员。
3. 父母是积极地社区基层领袖。
假如你的孩子在以上各阶段都不符合条件的话,如果是热门学校,就百分之百的需要抽签了。
阶段五 (Phase 2C)
到了这个阶段,如果你家住在离学校2公里之内,就有机会参加抽签。热门的学校可能只允许1公里之内的学生报名。
抽签:
亲临过抽签现场的为人父母者,都体会到了那种紧张,刺激,欣喜若狂和惋惜绝望的心情。抽签时学校会准备一个透明的大票箱,里面放的都是一张张的学生编号选票。一张选票代表了一位报名的学生。注: 从2010年度开始,新加坡公民可以有两次抽签的机会,永久居民则只有一次的抽签机会。
由学校的代表先抽出一张,被抽中的学生家长会上来再抽出5张。然后由被抽中的第5 名家长再上来抽出5张,以此类推,知道全部抽完。抽签当儿,只看父母们的脸色就知道他们的孩子有没有被抽中了。
阶段六 (Phase 2C Supplementary)
如果你在阶段五抽签也失败的话,那么就只有在这个阶段,另外找有剩余学额的学校报名了。
阶段七 (Phase 3)
这个阶段是给小学留学生(非公民,非永久居民)报名的阶段。外国学生要自行找到还有学额的学校,并且需要参加入学考试。
旧政策:从2010年度开始,新加坡公民可以有两次抽签的机会,永久居民则只有一次的抽签机会。
今年新政策:公民绝对优先,意味着,如果公民都需要抽签的话,永久居民就完全没有机会
做了义工你就能在2B阶段报名,
如果幸运2B阶段报名人数少于学额,无需抽签,那你就可以得到学额了
优于2C阶段报名的新加坡公民。
如果不幸需要抽签,你就没机会,放去2C阶段,如果仍旧需要抽签,你还是没机会,只能等第3阶段了。
因为今年新政策公民绝对优先,抽签说明名额都不够新加坡人的, 怎么再留机会给PR呢.
对于名校,去年做了义工的PR, 新政策很绝对是吐血的.
不懂,2B阶段都要抽签,那么怎么还会有2C阶段呢?2B阶段抽签完了,学额应该满了吧。
难道说学校会保留一些学额给2C阶段么?
A阶段后, 所剩的名额对分,一半给2B,一半给2C.
PR 如果做了义工的,要仔细察看那个小学抽签的具体状况,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一线机会。
许多小学(包括名校)的抽签是在住家距离学校1~2公里范围的报名的义工里实施。
如果你的住址在一公里以内,恭喜你,你可能不用担忧没有机会,你的孩子可能已经拿到名额了。
要看进行抽签的范围是在哪里以及你的住址来决定是否有机会。
1。 抽签的范围在1.0KM 以内 ,无论你住哪里,PR 都没有机会。
2。 抽签的范围在1.0KM~2.0KM 以内 ,你住1.0KM 以内,稳进。
3。 抽签的范围在2.0KM以外 ,你住2.0KM 以内, 稳进。
既然都做了义工,就千万珍惜万分之一的机会。把握机遇。
你这个理解不对,请看今天早报对政策的理解
今年起,教育部修改小一报名条例,进一步区分公民与非公民教育权益。报名个别阶段若需要举行抽签,新加坡公民将获得绝对的优先权。若出现名额少于报名人数的情况,无论公民申请者住家距离学校多远,都会优先获得录取。
例如,某学校在其中一个阶段有50个学额,而公民和永久居民申请者分别为56人和5人。其中,38个公民居住在距离学校一公里内、10人居住在距离学校一至两公里内,最后有八人居住在距离学校两公里以外。 住在最靠近学校的48个公民会直接获得录取,八个住在两公里以外的公民抽签分配剩余两个学额。在这种情况下,永久居民连抽签的机会都没有。
谢谢。看来“公民优先”已经是至高无上的原则。“就近原则”已经是浮云了。
就近原则对公民来说还是符合的。对PR来说,you can forget about any good school any more.
请问:如果孩子是基督教长老会会员子女,是PR,报读长老会小学,是否有2B优先权?
今年新政策是不是就算你家住哪里,只要是公民都有机会去名校。
之前的政策是学校要离家近才让进,今年是不是不同了
请问下,EP到学校当义工能就读该学校吗?当然前提是学校有名额。
还有就是EP加入教会或福建会馆,孩子能推荐入学吗?
EP的要排到3阶段才行,那会儿稍微好些的学校都没有名额了。做不做义工都没什么用处。。。
对于这个不大理解,如果学额对半分,那是否说明做不做义工意义不大?
我们家感兴趣RULANG,看今年这形式,都没有动力去做义工了。
任何时候做义工都不能保证给你进学校的.
今年的情况看下来,就算是孩子是公民, 义工做了抽签能抽到的机会也是很低的.
B阶段:学校义工,社区领袖,教会教友.
C阶段: 家住在1KM里面的先优先
这2个阶段报名的时间有先后,但是学额是一样的,都是A阶段剩下的50%
做义工不能保证进学校,这个完全明白,可是今年这形式太凄惨。
大概明白的是,继续做义工,至少还有RULANG个位数的名额可以期待一下,不做义工,就只能是LAKESIDE了。
看你自己觉得值得么? 40HR 或者60HR去换一次抽签率极其低的机会. 另外前提还要是你孩子是公民.
今年的RULANG,目前B阶段的学额10个, 如果已经做义工的孩子15个公民,5个PR, 就是15个公民抽签, PR的孩子就算父母做了也没的抽签的机会了. 如果9C+11PR, 9个公民先保证进,剩下一个由11个PR来抽.
实在是很惨烈啊.
rulang的义工去年好像是200-300报名的父母中选20, 今年应该名额更紧。
还有点不明白的,请明白人再指教一下。
2B阶段如果没抽中,然后符合离学校近的范围,可以再报名2C阶段吗?
比如是有做义工,家里离学校也近的情况。是B阶段报完了,抽完了,没中,再参加C阶段;还是只能B,C任选其一?
2B阶段如果没抽中, 可以再报名2C阶段。
谢谢,现在知道当父母的辛苦,希望尽到自己的最大能力,努力过,就不后悔。
当义工没有上也没什么,至少在学校留个底,如果下来几年在其它小学成绩好也可以申请转校,
转校是否接受这事就是校长全权决定了.说不定对曾做过义工有所考量,会优先考虑.
这个帖不错,新爸新妈们可以先学着。
去年的新政策是:
在2B和2C阶段最少会保留20个学额。
国际学生去学校报名后,由教育部决定录取与否,并统一分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