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贴感谢那些曾经给予我帮助的网友们,也为需要帮助的网友们尽点绵薄之力!
(因各人情况不同,这里仅述说我们走过的路………)
再过两天,我们全家已经来新加坡整整一个月了,总想着能把经验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就如当初我从各位网友的帖子中吸取很多经验一样,给需要帮助的人一些有用的信息。只是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诸如学习、出行、购物等,不想涉及太多家庭问题或者是这里的生活状态问题,只是客观介绍一些tips而已,希望这些对刚来这里的人有帮助。
一直都在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女儿出国念书,一来深造的机会会更多,二来改善原本那么痛苦的学习压力。现在可爱的女儿才刚刚小学一年级,考进了令人羡慕的私立名校,可是,谁又能体会这背后的艰辛呢?小小年纪背负的压力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承受。作为母亲,我和她一起努力着,更心疼着。这么小怎么可能来国外念书呢?大点吧,再大点吧…….. 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低的家庭收入,有车、有房,似乎什么都不缺,想什么就可以实现,我们做父母的可以这样放弃吗?谁曾想会有这样的改变,一个月,才一个月,我们全家已经登录新城,开始我们全新的生活。
先生接了一个新公司的offer,而且公司可以办理家人的DP,想着这样好的机会可以带孩子来,机会怎么会如此快就降临?在犹豫和彷徨中,仅仅3天,签证就出来了,听着电话那头先生毫无兴奋的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知道,他同样在矛盾中,既是好消息,又代表着我们将要离开父母、放下国内优越的生活,去一个新的过渡,从零开始。
整理一下,方便大家找相关内容
抉 择 160#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6-1.html
1. 关于找小学 (一)3# (二)6# (三)10#
http://bbs.sgc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542815&page=1&extra=#pid127114724
2. 关于找小学(四) 163#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7-1.html
3. 关于2014年开始的小一入学新政策 新!新!新!(2016年4月15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09-1.html
4. 关于2016年Dp入学的新政策 新!新!新!(2016年4月15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09-1.html
5. 关于租房(一) 11#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2-1.html
6. 关于租房(二) 30#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3-1.html
关于租房中介 31#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4-1.html
7. 关于女儿的学校生活(一) 65# (二) 66#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7-1.html
8. 关于女儿的学校生活(三) 164#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7-1.html
9. 关于购物(一) 102#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1-1.html
10. 关于购物(二) 117#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2-1.html
11. 关于购物(三) 136#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4-1.html
12. 关于出行(一) 151#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6-1.html
13.关于出行(二) 186#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19-1.html
14关于出行(三) 194#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20-1.html
15 关于CC 254# 2012年8月9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26-1.html
16 关于买书 420# 2012年9月24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42-1.html
17 关于图书馆 473# 2012年10月4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542815-48-1.html
学习上的心得
1. 推荐一个制作识字卡片的网站,还可以共享到pad,很方便! (2012年9月4日更新)
http://bbs.sgcn.com/thread-13814597-1-1.html
厨房里的心得
近4年的新加坡生活,对家乡菜是愈发想念,厨房也要小资对不对。厨娘也要是美厨娘,于是,厨房主题的个人公众号出炉了,请您一起来玩转厨房呀,菜谱不断为您送上
公众号ID:xjy_enjoycooking
从事医药行业的我,在三甲医院有着18年的药剂师工作资历。已经是高级职称的我,到了新的国度,我自己怎么办呢?大学毕业后英语已经没有太多机会操练,到了新加坡我得重新把英语拾起来,我还能工作吗?药剂师的执照在这里还需要再考吗?孩子的学校?房子?语言关?钢琴?画画?原来学校怎么办呢?太多的东西原本已经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现在全部都要重新来过。
在我们全家决定举家赴新之后,我开始了在狮城网学习和请教的过程,这里有这么多热心的家长和朋友,能够解答很多问题,在此对那些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关于找小学(一) 论坛上关于怎么找学校的帖子很多,只是,对于DP的我们来说,情况可能有些不同,关于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参加AEIS考试,我咨询了很多人,但是众说纷纭,每个人的说法都不同。我们的问题在于:1. 我们的孩子在国内已经开始上1年级了,是不是可以到这里申请插班?2. 如果插班没有名额的话我们是否可以在今年8月申请新的小一入学(考虑年龄问题)3. 如何找到还有名额的小学?4. 如果8月报名,我们怎么样才能保证让孩子找到学校念书,会不会报不上呢?(看过报名流程的朋友都知道,外国人报名是在最终宣布结果的前一天,就这一天时间要找好学校,有点难。)5. 究竟是先找房子还是先找学校呢?最终我们决定直接打电话到新加坡教育部询问相关内容。
先说说结果:在2012年的当时,持有DP的孩子找学校是无需通过政府的AEIS考试的,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您的孩子就可以办理入学手续,无论哪个年级的孩子。政府不会帮助DP的孩子找学校,需要自己去找,但是如果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孩子仍然是可以去考AEIS,如果通过的话政府有义务为孩子找到学校就学。(不知道这样说是否清楚)2014年开始入学政策略有改变,请看新政策
再说说这里的服务:这次来新,我真正体会了极高的办事效率和优质的服务,我们致电教育部,每次都是很耐心地询问我们的情况,我们总共咨询过3次,一次因为不了解这里签证的品种,所以当教育部人员问到我们是什么签证时,我们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如果是DP的话,孩子就学的路会有很大不同;第2次是得到了教育部询问中有关“DP”的信息,先生才跟公司争取我和孩子的DP,然后再去咨询有关DP的孩子入学的问题;第3次是因为问来的信息和网上许多妈妈们的答案出入很大,弄得我们迷糊了,有的说要考试,有的说不用,有的说今年报名小一……..总之很多很多,相信大家在论坛上也可以看到。我们再次致电教育部确认到上面的详细信息。
当我们入手联系学校时,我们得到了教育部的帮助,第3次致电时,工作人员当场提供了当时P1还有名额的学校名单,这对于我们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实在是太有帮助了(无比感谢教育部),毕竟新加坡有170多所小学,一个庞大的寻找范围。
写的很棒!顶起来,希望看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谢谢,我会努力,希望我的信息对大家有用。
关于找小学(二)
教育部提供了当时尚有多余名额的8所小学,我们逐一发了邮件,这当中还有个奇怪的问题,由于教育部网站能够查到所有学校校长的名字,所以我们直接发到每一位校长的mail中,之后大概4-5天有3所小学有了回音,两所没有名额了,一所还有名额。我们当然非常兴奋。后来亲戚对我们说我们可以尝试更多的学校问问看,不一定有了就要去,考虑我们还有些时间,而且学校的回复比较快,我给全部178所(大概是的,忘记了)学校发了信,因为是私密群发,所以没有写校长的名字,也隐藏了copyto 的其他学校(我当然不想学校看到我是全部学校都发的咯),没想到,就这一百多封信,居然没有一封是回的,不知道是否是我隐去地址的原因。 之后我们还是联系了有学额的那个学校,学校告知了需要的资料,等候我们前去注册(因为需要护照、接种证的正本,扫描件没用)。 到此,我们算是安心了很多,4月27日,先生先我们到新,去学校注册,接下去的事情就有些戏剧性了………
(待续)
等待更新!呵呵!
看其它帖子楼主是住在巴西立吧。巴西立没有什么名校,邻里小学应该都会有些空余名额吧。
是哦,您真仔细,我都不知道我在其他帖子有说住在Pasa ris呢,名小学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对吧?公民和PR基本就把这些名额撑满了,本地孩子都要抢这些名额,怎么轮得到我们外国人呢?好在了解了一下,都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比较均衡,不像国内好的学校和普通学校间会差比较多。我们转学过来有学校接收插班,我已经谢天谢地了,不用等到8月去悬着心报名,所以有就OK了,我的寻学校之路还有点小变化呢,待续咯。接下来如果有机会就让小家伙自己试试看小三或者小四的天才班选拔咯
关于租房(一)
学校落定,剩下的重要的事情就是房子了。这里的房子基本分为祖屋和私人公寓,好像还有一种类似别墅的房子,可以分开租给很多人,规定是一间房间最多租给3个人。这个我也是听女儿的钢琴老师说的。我们的目标是——公寓。这里的中介很是有趣,工作方式与国内截然不同,他们会开车接你去看房,再负责把你送回住处。但是他们的工作时间让心急如焚的我们有点难以接受,早上通常不看房,要约也是约在下午2点开始。这让牟足了劲想要一天多看几套房子的老公非常无奈,可是这边就是没有办法啊。中介也不是一个人就说了算,虽说房东的钥匙是在中介手上,可是这里的中介是上家有上家的中介,下家有下家的中介,即便你的中介愿意早上加班,上家的中介也不一定配合哦。算啦,入乡随俗吧,早上办掉点其他事情,下午开始看房,不过这里看房倒是会看到很晚,好像下午才开始正式工作,可是晚上甚至会到11点。哦天哪,在上海谁这样看房的呀。 我们也前后看了很多公寓,有的比较脏,很多公寓厅里是没有空调的,感谢老公考虑我们的生活习惯,怕我们不适应炎热气候,所以坚持要租厅里和房间都有空调的房子。也有房子我们很中意,而且有钢琴,免得我再为女儿重新制备钢琴了,但是价格偏高,我们考虑再三,在各个房源中我们决定咬牙租下那套公寓。没想到等到房东从瑞士回来,说要借给朋友,不租了。呼………好泄气呀。我们从头来过……… (待续,今天累了,改日再上….)
来拜访了,加油!!!
谢谢斑竹哦
哇~~~看到你开贴了~~~写的也很细致呢~~~关注~:)
谢谢捧场哦,看到这里那么多朋友真开心,
很详细的帖子,很适合我们有家有孩子的,lz加油~~:victory:
幸运吖!真替你高兴
好适合我,谢谢哦,还想请问你,你们是dp ,怎么你们也找中介呢?可以加我的QQ吗?852932033,我的情况和你们相似,想咨询一下,谢谢
机会是留给像你这样有准备,肯付出的人的,加油!祝福你们!
我还在纠结中呢!读几个月私立,真的行吗
我要在广州找个英语补习班了,现在要去了。希望儿子加油!
请问DP小孩是不是都不用考AEIS,只要插班就可以了?我孩子插班二年级是不是也不要考呢?谢谢
哈,孩子这么快就入学了,真是顺利又幸运,恭喜。
LZ我的情況和你差不多,我這個月詆就到新,我呢小孩的幼兒園也找好了,房子也租好了,我不用煩。感謝我的老公。我現在擔心以後在家帶小孩的日子要怎麼打發,這麼熱的天怎麼過日子:L
找小学我们没有找中介,而是自己联系的,但是租房子还是需要中介。
个人认为如果考虑语言,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孩子适应语言很快的,只要你的孩子不胆怯,那就更快。如果是为了来新和开始学校学习之间不想留下空当荒废学业,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只是我个人的考虑,不知道是不是适合于您
我觉得如果不考虑家里的特殊原因或者是签证还没有办好等因素的话,学英语一定是这里比广州好,但是这里英语补习的费用挺高的,机构里1对1的话是80新币一个小时(贵啊,心疼啊),如果是那种七八个人的班级的话,大约40-60新币,根据周末和平日会有不同。但是语言环境会比国内好很多。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没有不在学前就接受英语教育的(上海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但是过来之后,英语水平和这里还是不能比。这里大班就开始拼写了,就像我们大班就开始陆续学写字一样,词汇量也不能比,这是我女儿过来之后我自己感受到的以及培训机构老师说的。
我目前还在休息状态中,原先工作实在太忙了,有些疲惫,这段日子虽然家里事情比较多,但是心情处于放松和休息中,我觉得很舒服惬意,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忙停呢,原先带过来的十字绣以及从女儿出生以来就想自己制作的DVD还都没有时间问及,还很忙碌中,从事业女性到家庭主妇的转变,我们还需要适应
按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情况有点特殊,又是DP又是一年级,所以保险起见还是要问问教育部
关于租房(二)
我觉得其实也许是女儿的运气特别的好,先生在寻找房子的过程中要么我们中意人家不租了,要么就是看不中,当他开始扩大范围搜索时(感谢他几乎是GPS的方向感和对道路的感觉)居然看到女儿现在的小学,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尝试打电话去问有没有名额,没有想到周一刚刚转走一个小朋友(在找小学中已有介绍),然后我们的房屋中介说这个小学比我们先前的学校好,OK,我们很顺利就转学过来了(我庆幸人家找到学校已经不易,我们居然还可以转学,吼吼!!),跟着似乎转眼就顺利起来了,上午签了学校,下午先生就看到了我们目前租下的房子,晚上就签下了。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周五,然后晚上先生就告诉我,我们下周四就要过来,哦天哪,原本还担心房子找不到的话会很麻烦,没想到说成就成了。于是,在几天翻天覆地的整理中,我们带着80多公斤的行李,来到了这里,我们生活的新起点——新加坡
关于租房中介
整个租房过程中先后接触过好几位中介,有公司推荐的,也有亲戚去屋子附近找的,最终帮忙我们签下房子的这位中介非常非常好。租房的过程真的有点有趣,是先生时候叙述于我的。当时看到这套房子的时候,厅里只有一个32寸的电视机,然后我们的中介就说这不行,结果是她和上家的中介一人出一半,帮我们买一台42寸的平板电视。(当时我听到时差点没眼珠子掉出来,这在上海绝对是不可能的呀,中介么牵线而已咯,价格拉拉笼么好来)。先生提出我们还需要孩子的小床,房东也答应帮我们添置了,OK啦,一切商定,我们就租下啦。过后的几天中,小床送来了,电视机也来了,全新没有开封过的哦。哈哈,这里的服务真是不同啊,虽然中介费为一个月的租金,也不能算是笔小数字,但是,享受这样的服务,让人觉得整个过程愉快而舒心。然后更有甚者,我们的中介会到房子中来大扫除,全部地面、台面、窗全部打扫干净,总之搬进去就是套干干净净的居所,房间中还留着中介买的整瓶新的地面清洁剂、拖把、扫帚。不知道是否是我孤陋寡闻,反正这服务在我们的家乡是绝对不会有的。大家觉得呢?:P:P:P 对于我们的这位中介,我和先生是非常的满意,并且逐渐也交上了朋友,非常之好!
对于租房我想给出几点建议:看房过程中如果有什么用具觉得最好需要配备,最好直接和中介说,说不定就如我们这样,房东或者中介会为我们解决哦。之后居住的过程中,如果有发现哪里不好的,要赶紧和中介联系,她会再过来拍照取证,这样也只是保护自己,免除合约到期后房东说是你用坏的麻烦。有些房子是有配家具的,有些是不配的,看各人怎么考虑咯,不过这里的家具非常贵哦。如果是租整套房子的单间的话,很有可能房东会提出不能开火的条件,已确保家里灶台干净,整套的话通常没什么问题。这里租房子的话通常2年一签,如果一年的话价格会稍高些,也有可以稍微租短一些时间,但是有房东会提出要能够接受不定期的看房等。我们签了两年,合约中写明最低住满12+2的话,才可以终止,不然就会没收押金(我们的押金是2个月租金)。但是我也有听说有在合同中写明可以转租的,那么就代表如果自己不租了,可以再租出去已延续到合约到期,说不定还可以赚点外块哦,
顺便说说,有朋友问房租,我们租下得私人公寓,3房两厅,带家具3500一个月,签2年。
今天周末,有点忙
请问和教育部联系可以说中文吗谢谢
有中文解说的,但是好像不是很利索,是我先生问的,后来还是用英语问的
哦天哪,写半天电脑没电跳掉了,蛮好早点发上来的
第一天 原来这些都不能缺
原来生活中那些原本我们不太留意的东西,是那么重要…….
上海的家中,几乎什么都有,微波炉、电蒸锅、筷子、锅碗瓢盆……..这一切的存在是那么的自然,自然到我从来没有在意过,事实上是我从不做菜。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这些我如何生活,甚至从类没有想过会没有这些…….。5月10日,当我们怀着满腹的离愁伴着那份期望从浦东机场出发,历经5小时飞行登陆新加坡的时候,一切已经算是很好的了。感谢孩子爸爸为我们安顿好了房子、床褥(从来搞不懂这些的他在我哥嫂的帮助下还买好了我们当晚来睡的一切,再次感谢哥嫂),还买来了夜宵。剩下很多我放入冰箱准备明日再吃,待到第二天一看,顿时傻了眼,没有微波炉不能热、有煤气灶但是没有锅子,没有筷子,没有调羹,没有碗……哦天哪,这一切都没有,不能吃啊,呵呵,自嘲一下重新放回冰箱,出去吃咯……. 于是第二日,我们全家出动疯狂采购,扫尽需要的小家电,去的是据说是当地较大的连锁电器公司——Courts,在Tampinise,旁边是Ikia,对面是Giant(类似于上海的家乐福之类的大卖场)。生活的改变也许只有当经历时才显得更为触目惊心。没有想过去超市买这么东西没有车怎么弄回去,在上海,习惯了开车去卖场,即便没有带环保袋也没关系,乱七八糟往后盖箱里一塞就OK。可是,代步工具没有了,这么多东西…..天哪,只有随手在超市里买了一辆小推车——就像我爸爸妈妈去超市时拉的那种小车,吼吼,我以后也会过这样的生活——带着推车去买菜。至于那些电器,推到商场门口Taxi上车点,等候出租车,一样一样搬上车,到了小区,再一样一样搬下来,派女儿在那边看着一大堆东西,我们两来回搬到电梯,上楼,一样样搬进门,哎呀——瘫掉啦
LZ,写的挺好的! 祝贺你孩子进入较好的学校及全家开始enjoy在新的生活!
我们也在给孩子找学校,请问能告知一下你们资讯的教育部的电话和联系地址吗(关于名额所小学)?先多谢了!
祝好!
谢谢,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http://www.moe.gov.sg/about/customer-service/ 这是新加坡教育部关于客服服务时间及电话的网页,您可以去看看
我正在找公寓,学习了。祝福你们!
祝你好运,总的来说,这里租房就一个字——贵哦
我女儿今年也是七岁,但我打算明年让她过来读书。家里的基础教育好像还是很扎实的。你们怎么看呢?
和楼主相同的经历,共勉
亲呀亲,我小孩子四岁八个月了,想去从幼儿园开始,到底要不要考试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上面的好多人说考又不考。看来我也得去教育部咨询了。比较清楚解答吗?我都在犹豫什么时候去新加坡?我们不是DP也不是PR,只是母子陪读。签证肯定跟你们不同吧。
多谢了!祝你全家在这里天天幸福愉快!
现在是国内小一吗?明年小二过来的话就要考AEIS了(DP的话就不用),所以很多妈妈赶着1年级让孩子过来,不然这个AEIS考试可不是弄着玩的,通过率不会高于20%,今年2月的那次好像更低
幼儿园过来更加不用考试啦,而且对于英语的话这里也是启蒙教育,所以单纯从英语来说的话,我觉得幼儿园过来更好,昨天我还在跟先生讨论这事情呢,都觉得其实幼儿园过来更好,只是父母要抓好华文就好了,不然的话华文上不会有优势(国内上过学的话,过来华文绝对可以吃至少一年老本,但是如果幼儿园过来的话,除非父母盯着,不然的话起步和这边孩子的优势就不那么多(口语肯定好),尤其拼音写字阅读什么的)
是吗?那你现在孩子多大呀?
我和女儿都是PR,因为我又要上班,老公又不能马上过来,所以就决定完成小学二年级后再来新加坡。我的朋友说不用考试的啊。
PR应该不用考试的吧,听说如果自己找不到学校的话教育部也会安排,但是学校的面试大概还是要的吧
谢谢你啊,亲。
总之也会去考查一下,新加坡不是天堂,但也比中国好,一个人带着孩子去确实要面对很多的问题,以后只能一个人决定解决。为了孩子再大的辛苦也会坚持住。你们还好是一家人。只是孩子将要面临多大的压力,真的很难预料,对孩子是好是坏我们不得而知。中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不是乐园,更像是地狱,老师和同学对成绩不好的孩子的侮辱,看不起,使得孩子们心理不健康,不快乐。师德都没有的教育谈何教育。。。悲哀的中国教育!!!华文数学再扎实又怎么样,个个都是科学家吗?不见得那些从北大清华毕业的工作每个人都是令人羡慕令人钦佩。。。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想孩子快乐健康学习和生活。。而新加坡又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呢。呵呵。。我还得认真考查才行。
祝福你们在新加坡一切都好一切都顺利!!!我还在努力探索中。。。。。
的确,国内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来说被剥夺掉的东西实在太多,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属于她们,有的是更多的考级、补课、功课、排名…….,你的孩子还小,你应该还没有开始经历这些东西,我们已经在国内差不多完成了小一的学习过来的,感触就特别的深,回来很少有功课,大概一周会有1-2天有功课,30分钟内可以完成,对于非母语学生来说会长一些。1点半-2点放学,可以游泳、骑车,做一些孩子自己的事情。我看到女儿一天比一天快乐,我也就很安慰。我看到的快乐并非是没有功课毫无压力下完全放纵的快乐,而是看到她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会主动拿出一些英语练习来做,还做得津津有味,我反思在上海为什么不是这样呢?一叫她做作业就耷拉下脑袋,问你多久才可以休息,“累啊,妈妈,我好累”,是我经常听到的。在这里我看到她主动去学习的一面,看到她开心玩乐的一面。我才意识到,原来孩子并非只知道玩,他们也有学习的需求,只是,这些需求被补习、上课、考试、作业挤掉了,占满了。而家长们却因为感受周围的无数压力而焦虑,转而给孩子更多的压力。
但是话说回来,国内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的,至少我们所在的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作业逐项做完签字,告诉小朋友预习的具体步骤是怎样、如何复习、如何订正等等。而这边的学习习惯是较为松散的,以至于我刚过来觉得有点不适应,坐么坐在地上,回家来不先做作业再玩,而是先玩。从这点来看,我觉得我女儿的习惯就很好,一切等到作业完成再说,有时候她的同学和她共同回来,叫她玩,她会先拉拉我“妈妈,我有功课的”,呵呵,这些我觉得是这里给不了的。但也要看家长的啦,家长盯得紧孩子就会好很多。
您说的对,新加坡并非天堂,只是,如果它让孩子学得快乐,对一个母亲来说就是天堂了,我看到女儿越来越多的笑容,她快乐….所以我快乐……
刚拿EP来新加坡,上星期体检完,准备上岗。
看到楼主的文章,感同身受。
我小孩11岁,上小学5年级了。打算安顿好以后就帮她申请DP把她接过来读书。
楼主的找学校经历很有参考价值,谢谢!
加油!
谢谢,你签公司的时候没有同时提出帮孩子家人办DP吗?应该是可以的呀
还有哦,到这里可能要面试决定降一级还是平级念书,但是小六有个很重要的会考,决定他们的初中的分流,所以要给孩子留好足够的时间,不然过英语关本来就需要时间,再加上马上就考试,会有问题的
谢谢你的建议。
当初主要是想我先过来考察环境,安顿好才接小孩过来。
听你的意见,我似乎应该让小女降一级好点。。。
我也觉得对于小五来说最好是稳扎稳打,降一级的人很多的,让孩子沉着面对小六的会考,这里的教育体系是实行择优培养的,所以每次分流的结果都很重要,不然孩子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去考试,你觉得呢?而且学校会面试的,关键是英语,决定孩子是平级读还是降一级
嗯,我也深有同感。
特别是英语,我要给她2年时间适应才行。
免得一下子落后别人太多,损害了小孩的自信心。
不是有句古话叫“宁为鸡首,莫为牛后”嘛。
我儿子不到四岁,今年刚来,现在读n2,我们也是拿dp的, 妈妈们心态怎么那么好呢,哎!我们家都觉得一般
呵呵,楼主写的不错哟!我们8月份准备带儿子过来一起生活,到时候读K1,还担心小孩子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呢?我们全家通过pr后买了房子才决定来新加坡生活的!也纠结了很久呢!不然我们可以在北京过着有车,有房的幸福生活了!
是又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吗?照理这里幼儿园开始,没有什么语言上问题呀,大家一同起步呀
我们也是,舍弃了原本已经很舒适的生活,也就为了孩子。K1过来更加没有什么了,和这里的孩子一起起步,自然过渡到小学呀,就是中文有点问题了,需要你们有毅力坚持让他学和写,不然倒是没有中国人的优势了,通常中国念过书的孩子,中文和数学提前个一年甚至两年根本不在话下的,但是如果早过来的话英语可以了,但是语文和数学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尤其是数学,语文么还有口语优势,数学就和这里同步学了,除非家长有毅力向国内一样盯。
楼主写的真好,很受用。我想问一下我家孩子和你的一样也是一年级,下个月就过来。需要去补习英文吗?国内学剑桥英语差不多一级的水平。如果需要,哪里的补习学校好一些呢?谢谢
我觉得是要的,我不知道您是在国内什么城市,我们在上海,从中班开始就接触外教口语,考过星级考,到这里一看,才差不多幼儿园中班到大班水平,主要不是发音而是词汇量,就像我们中国的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会认识很多日常生活的东西,能说语法基本正确的普通话一样,所以差距是在这里,我女儿是开始补习了。补习中心很多,不知道您是否介意新加坡的特殊口音,我很介意,所以我找的补习中心是欧美、澳洲的老师。地铁站的mall中都有,就看你住在哪里了
写的真不错,打算明年带孩子过去上幼儿园。现在正在努力找到一份好工作,楼主要是能把学费,房租晒晒那就更完美了
谢谢好建议,我已经补上了,至于学费,因为教育部网站是有公开的,所以没有想到要写,应该是356新币/月,最新听说DP是和本地居民一样收取,大概只有几十块,但是具体我还不知道,因为还没有收呢,现在是放假时间哦,有收了一定上来汇报
女儿上学(一)——我想这是妈妈们最关心的
我们到新的3天后,女儿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活,得到学校的允许我可以在学校陪同她适应一个星期,当然不是陪她进教室,我在他们的食堂中等候她的下课,学校的午餐时间是早上10点,这和国内非常不同。早上8点开始上课,中间没有休息,待到你看到他们是怎么上课的,您就不会抱怨2个小时中居然没有休息了。一个班级大概30个不到的学生(这和国内大于40的数字太不同了吧),教室里没有整齐成排放置的桌椅,取而代之的是4-5张大大的圆桌,孩子们的书包放在地上,围着圆桌而坐,就像我们的幼儿园一样。待到上课了,更让我惊讶了,一个个全部坐在地上,半仰着头看着老师,墙上有投影,英语课没有书,如果有需要写得,小朋友们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不规定坐姿,不会双手背在背后,这一切显得很是松散,但是孩子们很开心。 学校的食堂像我们的大食代,旁边是摊位,从西式汉堡肉肠到中式面条、米饭到饮料水果一应俱全。孩子们就排队买好后自己找位子坐下吃完,如果有多余时间可以到操场上玩耍一下。总共时间是半小时。第一天没有经验,给了女儿4块钱放在校服口袋中,看她小小的身子,捧着一大碗面,拿好筷子,零钱丢了一地。旁边的志愿者妈妈告诉我,要给孩子买个挂在脖子上的袋子,方便放零钱。周边摊位的阿姨多数是华人,其实会说中文,只是小孩子有点害怕,就那墙上的菜单就让人晕得不知去向。每天的菜是不同的,但是每周轮流。老师安排了一个孩子帮助女儿,是个韩国女孩子,很负责,到东到西都带着我女儿,让她没有那么孤独,一个日本女孩还跟我说“We will take care of her”, 感谢这些孩子们。 孩子的适应性真是最强的,不消两天她已经自己去安排自己吃什么了。还跟我说“妈妈,看来你不用来了”。让我很是诧异更是安慰,她真的可以……. 小一的课程只有英语、数学、母语,一般中国学生都会在华文的强班(走班制教学)。英语课程当然是听天书,听不懂咯,数学也是英语教学,但是数学可以按照图案或者算式猜到一点。如果孩子在国内幼儿园开始接受培训,这些东西实在是太简单了,10以内加减法、拆分、形状、比高矮、比长短。只是英语的表达需要熟悉起来。
女儿上学(二)
我在学校待了一周时间,事实上,因为女儿帮我安排好的日程,我周三是在10点多等她吃好饭离开,一直到下课(下午2点)在食堂等她;周四,送到早集合点就离开了,下午到校门口接她;周五送到校门口,下午校门口接。这是小鬼在周三一早帮我安排下的日程。看来,孩子自己在学会慢慢适应,慢慢调整呢。孩子——妈妈真为你骄傲。
新学校,很多事物都一无所知,需要慢慢摸索。每天早晨,全校学生必须在操场集合,坐在地上阅读,主要是英语和语文书或者课外读物。升国旗、宣誓、教务处通知、手足口病的检查都在这个时候,如果下雨就转移到室内大篮球场中。所以一早,全部学生带着书包到操场报道。我不知道别的学校怎样,我只是说说我们小学的一些情况。
一年级是没有考试的,平常有些小练习,刚到的第二周有过一次数学练习,20分,女儿拿了15分,还算让我很是意外了。不错不错还不错。
关于小学我想给些建议:
给孩子准备好零钱袋,挂在脖子上很方便,午餐也就1元钱一份,饮料也就1元不到,还有水果,都是切好的。学校有规定的校服,包括鞋子,名字标牌,在学校的小店里有统一购买的。包括书籍。学校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8点上课(有的学校7点半),10点下课休息半小时吃午餐;12点有个小休息,5分钟,可以吃点小零食,所以孩子必须在10点大休息的时候买好12点吃的东西,或者给孩子带也可以。2点放学(7点半上学的学校是1点半),和国内一样,家长在学校门口接,不过因为这里比较安全,所以没有向国内一样门口有保安,必须看到孩子给认识的家人接走才行,这里就大门敞开了,所以要关照孩子在门口等,千万别自己走出去。(不过这里很多孩子都自己回家,不过我不放心,想到她自己跑出去了我找不到她,我就吓死了,所以我自己保证不迟到,也关照她千万不能自己走出校门)。这里的学校有的是上午上课的,还有的是下午上课上午休息的,可能因为校舍不够安排的缘故吧。听说这里统一规定一定要是白色跑鞋或者运动鞋,不能一点点别的颜色,款式不管,只要全白(我们学校倒还真是这样)。不用从国内带来,因为如果插班学校小店没有尺寸的话,地铁站的mall的Beta专卖店里有卖的,也就折合人民币100多元左右。学校只有校服规定统一,书包是可以用自己的。
(待续)
亲爱的xijy,我来了,看你的贴学了很多,你写的很详细,谢谢!请问您那还有新加坡小学名录和联系方式么?呵呵,能不能发我一份,我尝试找学校联系下先,有备无患。我Q是40590203.谢谢!
唉,也没啥不顺心的事情,可能我们一家人的适应能力都不怎么样,也可能之前在上海有房有车,周末出去玩玩,刚来这边突然一下变了,就觉得不好吧。慢慢来,习惯很重要!
新加坡学校名录可以去教育局买,一元一本,学校有学额的清单去教育局打印,每天有变化
孩子如果是DP,学费前两年有优惠,费用同PR
你好,谢谢夸奖。关于小学名录,教育部网站上是有公开的,内容非常之多,包括全部近180家小学的名称、地址、特长、办学宗旨、校长名字、联络电话、email等等。可以试试看这个链接进去 http://app.sis.moe.gov.sg/schinfo/SIS_DirSvc.asp
呵呵,适应能力是需要好好调整的,但是有句话以前一个朋友跟我说过“永远只有人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为人而改变”,所以调整心态是重要的。我们在上海也是有房有车的生活,我甚至不知道日用品的价格,可以说衣食太无忧了,到这里还不都是由零开始吗?况且我不知道您原先是否工作,我从原先无比忙碌自信的管理者,变为家庭主妇,相信变化绝对不小,我也在慢慢适应中,也觉得很好啊,没有什么不好啊,孩子逐渐适应,我也逐渐适应,加油啊。
真的吗?真是太好啦,今天有个好消息,哈哈,又省点钱下来咯,哈哈,谢谢您
[quote]xijy31 发表于 14-6-2012 11:16
真的吗?真是太好啦,今天有个好消息,哈哈,又省点钱下来咯,哈哈,谢谢您 …
呵呵,省下的学费可以去外面补习英语
带着我们游小学,呵呵,好详细的分享,感谢你一篇篇地敲上来!
孩子端的大碗汤面热不热?前几天有新闻说有个小学生被这个烫伤!
哦耶!!太好咯,谢谢
是吗?但是学校的这个还好啦,密胺的碗,放小半碗,学校知道孩子吃不了那么多,都给小份的,一点点面,大概只盛到半碗那样子。如果不小心,倒确实是会烫到的。要关照孩子当心点。
好的,谢谢你!是要提醒孩子注意!
楼主看了你的贴,我受益非钱,我家孩子在国内读五年级,已经拿PR,本来犹豫去不去新加坡读书,现在看了你的求学经过后,我决定尽快送他到新加坡读小学五年级。现在有个问题很纠结,我孩子在国内上的是名校,到新加坡想找好一点的邻里小学,凭自己去很难,找中介去可以吗,能找到好学校吗。或者其他途径。麻烦你指点一下。
你好,不知道我的帖子对您的影响力这么大,感谢您的信任。我们在上海也是名校,所以出来的时候也觉得可惜得要命,想着现在出来,何必一年前让孩子这么累去考名校。不过机会什么时候降临谁又知道呢?对于您孩子五年级,我不知道是否适合在这个时候过来,有两个原因:
这里小学到六年级有一个小六会考,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考试,决定孩子将来的分流,如果您5年级让孩子转到这里的五年级,那么给孩子的语言适应时间也只有2年不到,这样对孩子来说压力比较大,如果仅仅因为语言而输的话,太可惜了。因为国内数学学得比这里深多了,但是到这里看不懂题目。因为您的孩子是PR,那么找学校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学校会面试,决定孩子是念五年级还是降一级,那就要看您的考虑了。
这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仅供参考哦。
你好,我是准备上明年一月的五年级,这样其实已经降了一年多了,这个暑假再加强培训一下英语,英语基础还好,准备在新加坡碧山附近找个好学校,如爱同,或者公教,养正,这些学校我们可以进吗。如果不行可以通过中介或其他途径进去吗。再次麻烦你了。
谢谢,我现在在国内,不是很方便买这个名录,所以想到这里问问,呵呵
我不是给你链接了吗?教育部网站上都有的呀
通常插班的话邻里小学可能性大,所谓的名校通常都被公民和PR占满了,因为很抢手,更何况您是插班。但是学生的流动性还是很有可能的,如果您运气够好,正好碰到有人转出,而且校长又比较看中您的孩子,那您大概还有机会。这个就说不准了。
你好,是不是只有自己去学校碰运气,中介也没办法搞进去,中介不是跟学校有关系,可以提供考试吗。
很多人说过,这里没有所谓“关系”,能符合条件他就给你办
谢谢!我还有个小女儿的事请教一下,小女4周岁半现杭州重点幼儿园小班将要上中班,读完大班14年来坡上一年级好,还是直接来坡上幼儿园好,将来对小女读书有益。
是的,谢谢!我看到链接了!
我个人觉得如果您是一心想让孩子出来念书,那是越早越好,幼儿园是新家坡小朋友也在接受启蒙教育的时间,如果早来了,可以和这里的孩子一同起步,这样对于融入性来说肯定是好的。但是反过来说,这样的话中文的优势可能仅仅在口语上了,拼音、认知,可能跟这里的孩子差不多了,怎样取舍就要看家长的看法咯。个人觉得学习习惯的培养肯定是国内比较严谨,这里的孩子很放松的,女儿在上海重点小学上了一年,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所以到这里虽然有很多时间玩,但是她知道必须先做好功课再玩,这点可能也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坚持。
现在问题是在国内享受的是最好的幼教和画画唱歌跳舞乐器写字等培优资源,而到坡所亨教育资源在当地都是最差,会不会造成以后跟坡人比在成长教育上处于劣势,唯一好处就是能更好更快融入坡,为这事犹豫了很久了。另请教下坡有没有象国内那样的上学前上几个月幼小衔接班,好让小孩适应坡教育。
我是这样想的,看你要的是什么,我们在上海也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幼教,孩子在学校是合唱团,一年级已经开始素描学习,钢琴学习,可是,那又怎样,你可以看看你的孩子有多少笑容,有多少该属于他们的时间,有过少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快乐。每个真正陪过孩子考小学、奔波于补习机构的妈妈都心痛于这种教育体制所带来的弊端,却又万分无奈。如果有机会有能力,我相信每个妈妈都会送孩子出来,为什么?是想孩子找回该属于这个年龄的东西,而不是迫于大环境而给孩子带来的无尽压力。不是说外面一定好,也要看各个家庭的具体情况,如果勉为其难硬做,大人会很负累,毕竟代价不低。还有孩子的性格,我觉得开朗的性格在外面比较容易适应。在您做出决定之前,您应该了解您想要去的国家的教育体制和背景,看看是不是您想要的,新加坡是精英教育,好的会有更多的机会更上一层楼,差的会在很早就分流掉,我觉得要看您想要给孩子的什么。最优的不一定是孩子最想要的,也不是一定可以走下去的。我也说不上这里一定好或者不好,因为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只是我觉得您和家人应该更多地考虑您想给您的孩子什么?这才是重要的。我想您有两个孩子,从大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您应该更有体会,什么事孩子想要的,什么是学了更有用的……….
还有一点就是,并不是邻里小学是最差的,新加坡的教育资源相对还是比较平均的,也有很多机会提升,比如小三还是小四我忘记了,有天才班的选拔,可以有机会换到所谓名校,这不是同样是机会吗?说到底,还是要看孩子自己。我只是觉得这里相对公正一点,是他们考试,而不是家长。
我也这么想坡总体教育肯定比国内好,唯一考虑是在国内读完幼儿园,打下一定语,算,拼音等基础再到坡读小一好,还是直接到坡读幼儿园好,要是有幼小衔接班那就好了,可以在国内读完幼儿班再到坡读几个月幼小衔接班。好象坡没有这种学前班,要是基础没有打好的话,跟坡小孩比语算英什么都没有优势,等到三年级未分流就很难考入好点学校,这是最纠缠的事,各有各优点举棋不定。
我觉得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如果是英语,一定是越早越好,我女儿学了一年,过来后数学只要题目看得懂的话数学没有问题,可惜看不懂,不过可以大致知道点。语文绝对没有问题,老本大概能吃一年。英语就不好比啦,我们也是早教算早的,中班就开始外教口语了,可是和这里差远了,小一过来,大概这里大班水平,人家词汇量就多多了,但是发音不好听。所以,没有绝对的好,没有绝对的不好,看你们自己怎么衡量了,如果你觉得你过来可以坚持把国内的教育带给孩子一段时间,坚持,那么我觉得早过来也没有什么不好,那些东西可以自己教的。如果国内学一段时间,过来英语肯定差不是一点点。好在你们是PR,不然的话还要考AEIS,基本没有希望通过的
谢谢!知道了,到时全家到新加坡时有不懂再请教,可能年底去坡,可以加下QQ吗?方便联系
短你了哦
55555,不是这样的耶,本来告诉先生这个好消息了,可是今天收到学费的账单,还是356元呢,有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6月是放假的,怎么收取6月的费用呢?等候您的回音,谢谢哦
你可打电话去学校或教育部,告诉他们孩子是DP,应该有两年优惠,我孩子是今年2月入学,中一学费是71
好的,我先生已经发邮件过去了,到周一我再打电话问问看,谢谢哦
刚收到孩子六月份学费帐单,仔细看了,上面原价485,优惠415,实扣70元
非常感谢,我刚才打了教育部电话,但是周日不上班,明天再打去问问怎么更新信息,非常感谢,一进一出要差好多呢
再来说说购物(一)
到这里生活,外出购物是缺少不了的,生活琐碎,家庭配置,都需要了解。还好这里的市政规划中,商圈是围绕地铁站建造的,出行还真是比较方便。之前来新加坡,不是旅游就是开会,要去的肯定是乌节路咯,免税店中购置一线品牌,可是在这里生活毕竟是不同的,油盐酱醋哪样都不能少,哪里划算对于我这个连上海多少价格都不晓得的人来说,真是有点为难我了,这么多东西,每样我都很认真的对自己说“要记住哦,下次别的超市看看”,还没有出超市门,我就忘记了,哈哈。慢慢来吧。家庭主妇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我能记住几千种药,应该也能训练自己记住什么东西哪里便宜吧,哈哈。
还好先生有同事会告诉他一些信息,这里的超市昇菘和NTUC(Fair Price)应该算是相对比较大众化的,尤其是昇菘,中国人习惯用的东西比较多。幸运的是找的房子旁边就是昇菘超市,从后门穿出去也就3分钟而已,实在实在是方便,日常用品、买菜什么的都有了,就连海鲜都有。至于FairPrice,应该是每个地铁站B1都有,所以这里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物非常方便,不夸张的说,即便下大雨没有带伞,也没关系,购物都在地铁站呢,一般生活用品那是足够了。Tempines站有Isetan,在Temines mall中,3F有电器商场Courts,在另一幢楼有BHG,也有很多居家用品,这幢楼的4F有电器商场Best。打折的时候价格很低很实惠。 在自己购置一些居家用品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和上海有着很大不同的地方,比如我们都觉得街边的小店会比超市更便宜,但是这里好奇怪哦,小店比超市贵哦,这是真实体验哦。家旁边的mall中有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店,门面乱七八糟,反正在上海我是绝对不会进去的那种。也算是巧合,我去超市想买个木头的锅铲,没有,超市人员就跟我说楼上小店里有,于是我就上去了,结果发现,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能想得到的居家的用品在这里都能找到,我还以为找到宝了呢,于是买了一大堆,一直到有一天,我买一个捞馄饨的漏勺,居然9元钱,45元RMB?对于价格一无所知的人来说,我也觉得有点离谱了,这在上海也就不会超过10块钱吧,质量是不错,可一来这个东西也不需要那么高级,二来好像也太贵了点吧。后来在超市买了一个,才3元多,质量也很好啊。我才真的相信,难怪朋友说,超市价格很公道。后来逐渐发现,楼下超市一个灯泡4.9元,小店里标价10元,一摸一样哦。所以赶紧告诉大家,可别怀着国内的老观念哦,这里不同呀,呵呵。
在这里有Ikea让我非常意外,也倍感亲切,旁边有Courts,对面欧Giants(是类似于我们家乐福那种大型超市)。说到宜家也是有点和上海不同的地方。我不知道别的城市如何,在上海买家具,宜家绝对不算是价廉物美的,它只是表述着一种生活状态,自己动手,自己组合,自己搭配,灵活性很高,但是说到材料,那可都是木屑压成的板,比起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实木家具来,这品质差多了,更不用说红木家具了。在上海能找到大把的家具店买到实木的家具,漂亮、实在。而且价格绝对不高。可是新加坡不同,家具好贵哦,倒是宜家的家具显得略微便宜一些,难怪我邻居上海人,新结婚全套家具从上海买好海运过来,加上运费还比这里便宜。在这里就买个小小的电视机矮柜,2000新币,上海再好的电视机矮柜也用不着近1万RMB吧,一比就知道啦。
我发的东西跑哪里去啦?怎么编辑还要审核呢?
今日打过电话到教育部了,告知确实有这个优惠,而且从开始上学开始,说是有专人会去移民厅查询核实后再调整回来。谢谢
不谢,举手之劳,当初找学校我们有把DP的复印件给教育局和学校。您替孩子办学生乘车证了么?地铁公交可以半价。
复印件还要给教育部?我们没有跟教育部直接接触过呀,是否需要送过去或者怎么样呢?
乘车证办好了,原先因为没有去移民局把DP的卡办好,一直都是cash买的票,等到办好发现好厉害哦,价格差很多呢,谢谢您哦
当初有说教育部可以推荐学校,所以把孩子有关的上海学校的成绩证明,证书奖状,准证复印件全部递上去了,寄希望可以推荐个好点的学校,结果很失望,没去报名,后来孩子自己打电话找的学校。现在您已告之教育部了,应该不需要再给复印件吧。
写得很用心,感谢这么多适用的信息!
你们过来的时候是考AEIS的?我们联系的时候教育部是不负责推荐学校的耶,只提供有名额的学校清单。你孩子自己联系的?那他英语很好咯,真是很不容易,这么小可以自己联系学校,真棒呀
你好,PR和DP教育部区别是不是这样,DP教育部提供有空学位学校名单,自己去找学校考试,PR教育部推荐学校,包分配。还是2个都一样自己找有空位学校考试,学校考试如不通过不能就读。
没有考AEIS,孩子上海读的外语学校,英语比一般学校学得多,普通交流可以应付。
在同等情况下,肯定先录取pr,再DP
您也是上海的,哈哈,这里老乡可真多哦。您的孩子真棒,我们也是私立名校,但是偏数学,不过一年级没有什么优势。希望女儿可以很快赶上这边的进度。
楼主写的分享很好,继续期待中!
我看到你加我为好友,可是我好像没权限和你聊天的!
谢谢您,希望有些信息对您有用。另外,应该可以发私信的呀,我试了发私信给你。
接着写购物哦 购物(二)
到这里一个半月的我只了解一些大的商场,乌节路还没有去过,听说裕华可以买到很多中国人用惯的东西,还有一些中国的土特产,我还没有考证过,下次自己去一下有啥发现再向大家汇报哦。
但是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事情,这里的特价销售很有趣哦。
和先生女儿一起去Courts买家电,还没有进门就听到高音喇叭,似乎是什么show吧,我想这个在上海也很多,肯定是某品牌的推广咯。走近一看原来是类似拍卖的活动,哇!!价格很是诱人哦,在下面的人们只要举手就可以拿下心仪的电器,是大特价拍卖耶。一台1788的47寸(好像47寸),卖1088,只有一台,台下的那个人大概正好要买电器,话音未落就举手了,哇,真的归他咧。这是众多卖品中优惠幅度最大的一个,还有什么小小电器,比如电加热水壶卖38元什么的,卖品涉及电吹风,搅拌机,Pioneer音响,电视机(三星、松下),还有iphone架,iphone架+台灯,床单等等。价格很是诱人,但是通常每样都只有几件而已。
原本以为是一个偶然,在我第二次去的时候又是周末,居然又碰到这样的拍会,这次去customer service询问了这种hourly Special的情况,得知这种一个小时的拍品特价会通常在周末举行,但是不是每周都有,而且在网站上也不会公布。由举办的公司决定时间和特价物品。而就在那次,我鼓起勇气举起了首,买了一样很小的物品,一个居家收纳的无纺布抽屉,有3层。原价9.9元,卖6元,虽然优惠不是太多,但是第一次在那么多人面前举手,哈哈,不错的感觉耶……..有趣有趣
Tips 来了:
原来买东西是可以这样偶然,但是我想这期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所以以后如果有不急着买的电器,不妨周末去那边看看,说不定有你要的电器突然优惠拍卖啦,那就勇敢果断地举起您的手。另外,Courts有会员卡可以申请,好像是买满300吧,就可以申请会员卡,之后有些物品如果标签上有 Member Price的标记的话,这个价格只有会员才可以享受。
非常感谢,不过我不知道什么叫发表作文章?我收到论坛的提醒,但是点击进去却说可能在审批中,有点不太明白
好有活力的妈妈,给了我们有出来规划的很大信心,持续关注你哦。。。哈
是显示在哪里呀?可以告诉我哪里可以找到吗?我也去看看,高兴高兴呀,谢谢啦,呵呵
您好,我看到主页上真的有我的文章了,呵呵,谢谢您哦
有个小忙需要您帮忙,您帮我把内容汇总到一起的时候把有一段的内容重复了好多遍,能够帮我删掉重复的部分吗?谢谢哦
写了这么多,还是让我感觉到一个人对一种东西的渴望,当比较艰辛才能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时候,会格外开心格外重视吧。这就是我看来你喜悦的真情流露。在这里还是要真心的祝福你。不过出于对中国人的关心想在这里提醒你一下。新加坡人还是挺看不起这中国人的,当然是指那些没有什么素养的所谓以为自己很有优越性的华人啦。所以凡是不要想到太好。因为从你在中国有那么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来说来新加坡不仅是你孩子的挑战,也是你最大的挑战。希望你能喜欢这里,融入这里的生活吧。
好有心的妈咪,能够在处理这一切繁杂事情之后有心有闲写下来,给我们很多的帮助和启发哦.不同的是我的儿子16了,明年来考O-LEVEL,现在国内读预科呢,LZ在孩子求学以外的经历都可以借鉴哦,还是趁孩子小,早点出来是正解
谢谢您。应当说抛开已经非常稳定安逸的生活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抛开忙碌的工作转而成为全职妈妈,从来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甚至是我从来都不愿意的事情。我喜欢工作,认真工作,用心工作,也许这是所有处女座的人的共性——完美主义者。我为我可以代表自己的科室负责院内其他科室的沟通交流而感到骄傲。为我能负责院内His程序功能需求设计而自豪,然而当几年的努力终于初见成效的时候,我选择了停下,这是万分无奈的抉择,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孩子。为了她的发展,我和先生抛开原有的生活,来到这里,当然也不是仅仅凭借一腔热情冲动之举,这不是我们的风格,调查研究觉得一切可行之后,我们做出了决定。
既然转换了角色,就认认真真地做好目前的本职——全职菲佣兼家庭教师,免费的,呵呵。也许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让我学会了妥协,总是人去适应坏境,而不是环境应人而调整的对吗?所以,我重新很认真的做好我的主妇兼女儿的家教,也许目前心情仍然刚从原先太过忙碌的工作中歇下来,我还在自己的度假心情之中,没有了一刻不停的电话,没有了细致繁琐的工作,没有了接二连三的检查,突然觉得轻松了。只是面对我的未来会怎样,我仍然努力地适应中,感谢您的祝福。希望所有在这里的国人能够开心。 既来之——则安之。。。。呵呵
一切皆因机缘巧合,以至于到了这里还在恍惚中,一个月前我还在我的两台电脑中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一个月之后,这一切都不属于我了,呵呵…….人生真是奇妙,适应不同的角色,体会不同的人生,只是——认真依旧
是啊是啊,也许命中注定新加坡是最适合你们生活的地方,所以虽有放弃,但依然决绝,围绕孩而生,是每个中国父母最伟大之处,但其实同时你自己也得到了另一种程度的释放...从职场转换到家庭,那也是另一样的忙碌和有趣的,期待着你更多的心语随笔哦.
其实你真的是一位很有能力的现代女性,难得的是你能为了孩子和老公而放弃了你的工作,所以我相信以后你的孩子各方面都稳定了以后,你可能会重新考虑并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职业,以你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我相信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应该不会成问题,希望你们一家在新加坡过的开心,也让你感受在异国他乡还有同胞最微薄的祝福。
谢谢您的鼓励。需要适应的还太多,包括丢了很久的英语。专业在这里很难有用,再考药剂师似乎不太可能了,从头做起我累了。看看再说吧,说不定能有另外一片天空等着我。
严格意义上来讲,你不能算是陪读,你是陪老公工作,所以,妈妈的辛苦你是难以体会的,你和妈妈的境况是不同的,所以,觉得你有些晒幸福的感觉。你们来这里读书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不要误导在国内的妈妈了。
同意你的说法,我们这个年纪,抛开国内原本安逸稳定的生活,很大程度是为了孩子。这是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有得有失,冷暖自知。从你的文笔和思路上看,您是为睿智成熟的妈妈。相信在新的环境中也会找到适应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一样会收获成就和满足。我们一起努力!
同意,同感,同蹒跚。
如果让您感觉我是在晒幸福,那我很抱歉。但是购物经验什么的耶没什么“幸福”可言吧,生活必须而已。所以您可能没有看到后面哦。
同时我也有些失望,因为我只是真诚地想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让有需要的人各取所需有所参考,因为在我出来之前,也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帮助,热心而不厌其烦,无以回报,只有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看看是否对有此打算的家长有用,并没有别的意思。更何况,开头我就说清楚了整个过程的背景,而没有隐瞒什么,就如您一看就知道我们是什么情况出来的,那就各自按照自己的背景来参考咯,我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至于“幸福”二字,对每个人的定义是不同的,您或许觉得这是幸福,而我未必,每个人需要的生活是不同的,我只是在调整。让自己,让家人不觉得这很苦难。
至于误导,我觉得您也太高估我的影响力了,因为一位成熟的家长,懂得如何在众多帖子中撷取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幸福之路”或者是“坎坷之途”,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需要这些信息的自然会用,不需要的就当是耳边刮过的一阵风而已,“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出来的路各自不同,我身边也有很多陪读妈妈,我读懂了他们的辛苦,我们成为朋友,我们共享信息,我们相互帮助,如果说一个人美好经历能够影响到那么多人的决定的话,那么论坛中经历坎坷的也有太多太多,难道他们都是在“晒悲伤”吗?所以,呵呵,有用自来取之,无用就当路过即可。当今社会我想已经不会有人傻到看到人家一路顺利就默认为自己也会顺利,毕竟抛开现有生活走出国门生活,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不是件小事,肯定会左右衡量考虑周全再做出决定的,所以我想,您可能多虑了………
谢谢,我们一起努力。
正所谓“冷暖自知”,说得好,只是人生不仅仅是苦难,更需要向上的精神的,不是吗?我们一起加油
每天很期待地打开这个帖子,回复一些网友的问题或者鼓励,我觉得很温暖。没想到今天却听到不同的声音,心里不免掠过一丝难过,是那种被人误会和曲解的难过。不过没关系啦,世上千万种人各有不同,想法经历当然各自不同,希望不如意的朋友能够振作起来,道路在脚下……..
继续我们的路程吧 购物(三)
说到购物不得不提一下购物袋。我不知道国内别的城市是怎样的,但是在上海,已经取消公共场所提供免费塑料袋很久了,以至于环保袋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于当做小礼物来送。没有了shopping bag,去超市有多不方便呀。来之前我在想,这里环境很好,一定更环保吧,以至于提醒先生很多次要多带点环保袋来,不然我们没有后盾了。整理箱子的时候,我到处找侧边袋塞马夹袋,环保袋,结果先生到了这里告诉我不用带啦,这里超市里有免费马夹袋的。到新的一周,总算让我深刻体会到这里马夹袋的厉害,去一次超市,会有很多马夹袋,分类装这以前在国内也要求这样的。不过…….那也太多了吧,我见过一辆购物车上不下20个马夹袋的东西,天哪,拼命用也用不完呀。
基于这个经验,到哪里都没有随身带袋子,好啦,上当啦,偏偏我们爱去的Ikea是环保先锋,他们不发袋子的,呜呼呀……结账时才发现这个严重的问题,偏巧我们又大大小小买了一大堆,无奈让家里躺着那么多马夹袋,我们却在Ikea买了蓝色的袋子,心疼啊……..(当然是心疼钱啦,到这里来生活费用不低,应该节省点才是呢)。
忘记说一件事情了,这里的大超市,像FairPrice之类的。他们的手推车是需要一块钱硬币嵌入把手前方的孔才可以取用的。也许职业习惯,首先让我想到的是管理理念,这样做无疑增加了顾客的自觉性,因为用完之后只有自己归还车子到推车处,锁好,才能取出您的硬币,既减少了部分不文明的顾客的不良行为,又可减少整理车子的人员的雇佣,真是一举多得的做法。不知道国内大超市为何不参照呢?这样的成本应该不算太高而且一劳永逸啊。
Tips:
1. 去普通的超市,包括大卖场或者是商店,基本不需要自带袋子。
2. 去Ikea可千万记得哦,一定要带好袋子哦
3. 提醒一下,去超市准备好零钱,有些地方取车子地方有零钱机,但是有的没有,如果尴尬时没有零钱可以和超市casher换,这里的人很和善的。或者也可以看到人家归还车子时,直接跟人商量把钱直接给他,或许人家可以找回您零钱呢。
好贴,已发布到狮城网官方微博
加油
啊?怎么到那里去啦?哦谢谢,我受宠若惊,感谢大家的喜爱。
我到哪里可以找到这个微博呢?新浪?用户名是什么呀?
哦,我在新浪微博中找到啦,“狮城华人网”,看到女儿的头像了,呵呵。谢谢
写得很好,加油
品味 被误会和曲解很难过,你知道妈妈们在这边怎样被误会和曲解的吗?
请别把自己受到的误会和曲解加诸在别人身上好吗?我说过,这里很温暖,如果有困难,大家会帮你,但是冷嘲热讽似乎对你自己也没什么好处,这样的生活会开心吗?一定不会的,如果您愿意,大家都可以帮你开解,如果您不愿,那也是您的选择。
打住了好吗?如果您看不惯我的帖子,可以不来看啊,不喜欢我也可以把我加入黑名单,但是这样的提问式语气让人很不舒服,不喜欢,您大可以忽略我的帖子,一点都没有关系。
最后,作为同是身在异乡的中国人,真诚希望您能早日走出困境和心情的阴霾,开心起来………
你很强势,不能听到一点别人的不同意见。
要说的说完啦,不是听不得不同意见,也许我会慢慢体会,我
品味 本来觉得你是个睿智的女性,想着也是交流一下,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反应。
哎,你的交流也太具有攻击性了,我很友善的初衷让你说得一无是处。没有这样交流的好吧。如果是我误会,那我抱歉。至于风度,大家看得到。真诚的心一定有真诚的朋友。祝好。
品味,你好!
首先我不认识楼主,从我这里看来,楼主只是在详细记录和分享在新加坡的点点滴滴,和一些在国内生活的对比。带一丝刚来的新奇,那或许是有可能的,至于你说的晒幸福,通篇都没有给我这样的感觉。
相反的,我觉得她这个帖子写的很不错,内容涵盖了生活中很广的方方面面,文笔以及亲和力都是叫我赞赏的。我从她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乐观,她的努力适应。并没有什么给陪读做广告之类的嫌疑。
她的路或许比你要顺坦,所以心情也或许比你轻松。只是或许,因为我不了解你的情况。但不能因为这样,就不让人发言了,是吗?而且相反还得尊重她有说话的权力呢。
最后,我也想对所有的陪读妈妈致敬,要面对那么多的陪读困难,真了不起!我真心地佩服和祝福!
品味 还有,我在这里五年没有什么困难,也不存在什么心情的阴霾,我只是在这里多年,知道很多妈妈的苦楚,为了孩子付出了一切。
身边也有很多陪读妈妈,佩服她们的勇气和付出,我们成为朋友、相互帮助,大家都很善意和温和,让我感觉很温暖。每个人都在规划人生,陪读妈妈的人生只为孩子付出,这很伟大。而且从根本而言我不赞成一家人分开来,孩子也需要一个完整温暖的家。所以更佩服陪读妈妈的付出,这一点上,我们是有共识的。只是我所说的似乎没有触犯这点。大家一起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精神富足的人是真正快乐的。
我们继续吧 关于出行(一)
说到出行,应该是比较惭愧的一件事情,对我也是严峻的问题,因为我超级路盲。在上海的时候出行必然要问清楚怎么走,怎么转车,自己开车不晓得闹过多少笑话,连女儿都对我开迷路无动于衷了,“哎,靠边打电话给老爸吧”,这是她给我的忠告。可是我依然开车接她到处补习了近3年。后来我有了高德导航,在手机上,很方便,有事情用它我能开车去计划之外的地方。在我刚刚有了信心和沉着的时候,却来了新加坡。说到这里,朋友们一定可以体会到,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出行对于我来说是多大的一个问题。对别人或许不是,对我却绝对是拉。
不过我很勇敢地去体会这一切新的东西,有先生指引,有新交的陪读妈妈朋友帮忙,更为感叹生活中怎能缺少朋友呢。
先来说说地铁:
地铁很是方便,列车中有明确的开到哪里的指引灯,女儿都一看就明了。至于线路图,网上、地图上、ipad上有很明确的线路图,怎样转车很是方便。我要说的地铁票,对于当地人或者居住多年的朋友这些都太正常不过,但对于初来乍到的朋友,很可能会有些曲折的,希望看了这一段,大家可以少走冤枉路:
地铁票在每个地铁站的自动售卖机上都可以售卖,根据指引,按目的地,机器就会提示该付多少钱。这里的票子是可以退的,所以票价中含有1元钱的押金,出站之后别忘记在自动售卖机上把票子退掉,据说有七天的有效期。(女儿及时发现生财之道,问我退下来的钱都给她存起来好不好,哈哈,好啦好啦)在幼儿园的孩子是有特别的幼儿票可以买的,不需要买正价票,幼儿票比较便宜。(这是听说的)大人可以办一张公交卡,类似于上海的公交一卡通,但是这里的卡不能用于TAXI哦,这点和上海不同。同样的路程,用公交卡比直接在机器上买票要便宜很多,例如我买票坐两站是1.3元(机器显示2.3,其中1元可以退),而卡里拉的话只有0.78元。应该很优惠吧。从P1开始,学生可以办理学生公交卡,学生卡坐地铁的费用更便宜,大概是大人的一半还不到,上面的路程,学生卡只用0.36元。学生公交卡的办理:学校的General Office会让家长填写一张表格,用于到地铁站那边的office去办理学生公交卡,需要提交照片,而且需要提供准证复印件的。值得提醒的是,照片一定是要穿校服拍的。在地铁站边都有那种自拍的亭子,很方便,好像是7元4张,护照大小。学生卡是学生身份的象征,所以一定要保留好,上面有学生的照片和学校信息的,还有学生的身份号码。所以务必要保留好。
她的路肯定比我顺坦,因为她是家属,我是陪读,她的孩子上学无虑,但是,很多孩子来了这里根本进不了政府学校,白白浪费几个月的时间,还有妈妈待了一段时间不适应带孩子回去的,也有经济支撑不了回去的,更有甚者,为了留在这里不得不委屈自己或者不择手段的,陪读妈妈的孩子上学的艰辛和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妈妈不得不离开的痛苦你们是体会不到的。我只是怕一些妈妈看了她写的一些东西会误以为来这里读书这么顺坦,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她这么精明的。
至于我,除了觉得一家人没有在一起缺失了很多,因为丈夫特别不喜欢这个地方,还有父母在不远行让我觉得有些惭愧,我没什么不快乐,并且我感染着我周围的妈妈积极向上,快乐面对生活。而且我孩子21岁了我还可以在这里陪他我觉得我很幸运,好了,我不会再跟她的帖了,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敬告妈妈们,楼主是陪公妈妈,而不是陪读妈妈,她能在这里这样顺利,是因为老公在这里工作的原因,而且新加坡给予很多优惠政策,妈妈们来时要三思,因为现在新加坡的读书路越来越难。
希望所有的陪读妈妈们快乐,安康,为了孩子,一定要快乐,安康。
能不能多讲一些关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全英文授课适应吗?会不会因为听不懂而厌学?是不是一个老师可以给孩子上英文,数学,华文几门课,不像中国每个学科都是一个专业的老师?孩子需要另外请家教补习英文吗?我的孩子刚满6岁,想明年1月过去读小一,很多担心。
爬楼完了,我也是上海人,不过说实话看到lz在新过得如鱼得水,祝贺一下!
我在新山(马来西亚),大概要等几年儿子才能去sg念书了,呵呵
我很想念上海呢,最起码有朋友有亲人。
祝顺利!:victory:
谢谢您的祝福,看来在这里的上海人好多哦。老乡啊
我也很想念在上海的一切,家人、朋友、同事………还好出来之前和家人都培训好视频软件的使用,4位老人全部都会使用了,每周都可以视频,爸爸妈妈都看得到我们,特别是小家伙。
朋友们都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所以我开了微博,每天发送我们的生活,朋友们都来捧场,很是热闹,距离就这样缩短了不是吗?他们每天可以看到我的生活,去哪里,烧了什么菜,呵呵。单位的小朋友也会发来“老师,今天烧什么呀?”呵呵………
支持一下, 既来之则安之,努力把小日子过好是正道
支持你每天快乐的安排自己的小日子
说老实,楼猪的帖子应该发到茶馆或什么地方,来这个版块会让很多正蠢蠢欲动想来新陪读的妈妈误会真的会过得像楼主所说的那么的滋润,特别是现在形式越来越严峻的时刻,来日方长啊!
说句让LZ不受用的话吧,假如你是陪读妈妈的话,单身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这边找房子找工作,不到一月就会哭着回家了,没了你的LG,你觉得你还能做得了什么?就只会在这里发发帖子吧?
抉择
原本不想涉及“抉择”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这根本就是每个家庭内部的事情,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无法导航或者是相互套用的。但是看到有网友提出的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出于职业习惯,更或许是处女座完美主义的作风,做一件事尤其是大事情,我们都会去多加了解,反复衡量利弊再做出决定。就像作为药师的我来说,“是药三分毒”,专业术语我们说所有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但是我们必须权衡治疗目的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利弊,再来决定是否用这个药。化疗药物毒性最是众所周知,脱发、白细胞减少、免疫力急剧下降、呕吐、皮肤病变…….但是面对癌症的治疗,我们会因为有这些副作用就拒绝治疗吗?大部分人不会,因为生命最为重要。提高生存几率是治疗的主要目的。至于部分患者宁可提高生存质量放弃治疗,也是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抉择,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权力。
说了这些,我是想说,跨出国门绝对是要考虑再三的,不冲动、不妄为。我们出来前我在网站上了解了很多有关入学方面的情况,先生也跟他的新加坡同事了解生活状况等细节,诸如生活花销会是多少、这里的基本工资水平怎样、租房费用、学习费用等等。我们问了很多朋友,在论坛的信息中选取我们需要的,来综合考虑我们将来的生活会怎样(当然很多东西只有到了才了解得更为深刻)。然后我们坐下来考虑收入和支出的比例,事业发展的前景会怎样,衡量我们的生活水准会怎样,对孩子的改变是好还是不好…….,如果会很差或者难以掌控,我们何必放弃目前良好的工作前景、有房、有车的生活呢。还要背井离乡,饱受对家人的思念之苦,以及对老人身体状况的担忧。这些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而不是冲动就可以为之的……..
新加坡不是天堂,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每个人都不同,有的人不能适应气候,有的人不能适应孤独,这都是无法参考别人的,别人好不代表自己也一样好,别人不好也不代表自己一定会重蹈覆辙,只有自己体会和自己努力。这里的生活费用一点都不低,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比上海要高,更何况国内一些小的城市呢。所以如果孤注一掷一时冲动来这里,是不明智的。开始了解这里的情况才知道,这里有太多的陪读妈妈,而且她们在第一年是不能工作的,当地人排斥的情绪也比较明显,陪读妈妈要找到比较高薪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原来陪读妈妈不是我原本理解的“不工作,陪孩子读书”这个概念那么简单了,人们赋予她们更多艰难、困苦和孤寂,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我并不能算是这种意义上的陪读妈妈。
我不知道是否别人也会有这样的考虑,如果经济条件不够支撑,为什么要来这样一个消费水平居整个亚洲第二第三位的城市来生活呢?为什么要让妈妈们为了生存和抚养孩子受那么多的苦呢?为什么要分居两地长此以往给家庭带来不稳定的隐患呢?仅仅是为孩子的学习?可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对孩子来说并不好啊。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掌控,又怎么为孩子撑起一片健康、广阔的天空呢?我怀着一份敬意面对我身边的陪读妈妈们,也许住在comdor,周围的妈妈们应该也算是条件比较好的,所以他们不那么凄惨和悲凉。这样的抉择我觉得是考虑过的、能够负担得起的。所以,出来之前,千万别轻率地认为只要走出国门彻底改变现状就一切会好起来,不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光凭一腔热情是没有用的。可能会把自己乃至整个家庭陷入另一种更无法掌控的困惑中。
所以想送孩子出来的妈妈们、想要陪读的妈妈们,大家必须考虑再三才去跨这一步,毕竟一个女人如果要完全靠自己在这里赚钱、要抚养孩子、还要抓好教育,这是很累的,家人分离,是很孤独的,还有一些不可预料的变故,所以,请三思而后行……..
陪读妈妈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过吗?我不知道呀。得去了解一下看看。难怪这几年政策一直在收紧。
昨天有听一位妈妈告诉我明年的学费又涨了,一看,外国人小学要500元了,应该还有一个十几元的费用。天哪,这样的书要读不起了。门槛一高,拦住了一批人了,加上最近有评出亚洲生活成本的城市排名,新家坡位居前三。如果没有对生活和未来的基本设想和考虑,贸然而来,不是让自己的家庭雪上加霜嘛。所以还是要慎重啊
很高兴能够有这么多网友的支持和信任,也很高兴能够在这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人生不就是这样吗?遇到不同的人,体会不同的人,感受不同的人,这就是生活。
网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不是每个妈妈都可以找得到政府小学让孩子入学”。感谢这位网友,一句话让我有了些许念头。想要谈谈找学校的大方向问题值得一提。
找学校(四)
感谢这位妈妈的提醒,让我想起来之前和小朋友妈妈的一次对话。之前我们课外就读于一个新加坡人开的英语补习机构,小班制,老师全部欧美国家,多亏一个朋友介绍才找到那里,让我感觉我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英语补习机构,比较务实而不花哨。但是那时来新的事情根本连影子都没有。直到突然有了这个变故,我尝试与那位老师沟通询问有关找学校、住宿等问题,他们却也不怎了解外国学生如何入学。有位妈妈过来一起聊,直接就问国际学校,当听我说我们在找政府学校时,觉得非常诧异。原来他们以为我们外国人过去就只能找国际学校,就如在上海国际学生只能进国际学校一样。可是国际学校的费用太高了,近2000新币一个月,对我们而言实在太高了。
加上这里一位妈妈提到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政府小学,我突然想到了那次谈话。原来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里的就学政策。我也是从零起点逐渐了解原来我们可以找政府小学,感谢这个论坛里每一个无私奉献的妈妈,从诸多纷繁复杂的帖子中,我总结出外国学生过来这里是可以找到政府小学申请入学的。所以我想说一说这个问题(如果有不对的还望网友更正,以便给找学校的妈妈一些正确全面的参考):
外国学生在这里就学是可以找政府小学的,一年级入学不用考AEIS,但是报名日期在整个报名过程很靠后的日子(前面都是公民、永久居民、什么社团负责人等等有优先权),所以所谓的名校根本就不可能。从二年级开始就需要通过AEIS考试的小朋友才可以找学校,按照我问教育部的结果,如果通过这个考试教育部有责任为孩子安排学校,但是应该是没得选择的啦,根据有空位就去的原则咯。(关于这点我也曾经纠结过,外国人报名就那么短短一天,还说如果报名人数超过剩余学额的数量,就抽签决定,可是等到抽签结果出来,不是又错过了报名其他学校的机会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最终因为我们找到学校插班,才没有去经历这个过程) (补充:前几天刚刚知道,如果是超龄孩子入学1年级就需要考AEIS了,赶紧上来更正一下,免得误导)我问了一些周围的拿陪读准证的妈妈,基本都是通过中介过来的,有国内的、也有新加坡中介,似乎新加坡中介的价格会便宜很多,我有知道一个妈妈是通过新加坡的中介办理过来念书的,中介费前后大概1万元人民币,过来后中介会找好担保人,这中间会有1000元新币的担保费用,之后报名抽签、注册什么的都是中介搞定的。在学生证下来之后,会帮妈妈办理相关的陪读准证。但是国内中介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也希望是过国内中介过来的朋友说一说总费用吧。至于高年级的学生,有的是通过国内中介帮忙报名这里的AEIS考试,然后过来考试,回国等成绩放榜,考中的话过来这边找学校(今年我有朋友的孩子考中的,但是考了大概4-5个,只中了一个)。但是据说现在越来越难,通过率越来越低,10-20%的样子(具体数据还要查一下资料才能确准)。通过的学生,教育部会有推荐的学校入学(其中细节不太清楚)。也有的是先过来,在这里补习参考,再做决定。至于选择国际学校,可能有多种因素促成:
(1)不知道这里可以申请政府学校,直接就找了私立学校入学。
(2)孩子没有通过AEIS考试,又已经过来了或者是执意要在新加坡接受教育,就只有选择私立学校,但是这一定要经济上负担得起才行的。
(3)事先做过功课,知道AEIS考试政策逐年提高门槛,不想让孩子累,而私立学校相对入学较为容易,就直接选择私立学校。
(4)也有听说过有些妈妈想先带孩子过来,还没有到申请学校的时候,或者是申请的学校还没有回音,希望孩子趁这段时间好好补一下语言,就会选择私立学校进修一下,然后找到合适的学校再转。不知道私立转公立是否能够成行,但是的确有妈妈这样考虑过。如果是DP的话,就参见我的申请学校的过程吧。在多年之前,新加坡曾经有个教育助学计划(GLOBAL HomeStay),是教育部监管下的homestay方式的学习,寄宿的家庭都是经过教育部审核的,我一个朋友当时在教育部网站愣是让她找到了这个计划,然后发邮件给教育部,就联系上了,后来他孩子就来这里寄宿了,寄宿的家庭主人很负责,督促孩子学习,所以一直到现在都很好,但是当时没有AEIS考试,入学也相对方便,现在不知道是否还有这个计划,大家可以网上查一下。
好了,我所知道的关于入学的信息都倾囊相告了,也是看了无数帖子以及在这里结识的新朋友们陆续告知的,如果有不完善的或者是不对的,赶紧告诉我哦,及时改正和完善。
您好,关于您的问题,正好也是我想介绍的,因为先前不怎么了解,现在已经有些许了解了,正在学习中……
关于女儿上学(三)
关于全英语授课:
这里的授课除了华文之外,小一的其他课程都是英语授课的,英语课肯定是听不懂,好在班主任老师很是照顾初来乍到的女儿,我很庆幸听了前一个学校校长的话,她当时建议我们5月头上让孩子先来上学2周,作为适应,然后放假调整,7月正式上学。在这两周中数学课程还可以混混,因为题目看不懂但是下面的算式看得懂啦,可以小部分做做,第二周的时候有过一次练习,回来一看,20分中得了15分,我已经很满足了,鼓励孩子一下咯。至于您说的怕孩子厌学,我觉得和多个因素有关,倒是不一定每个孩子一样啦。一个是孩子的个性,开朗活泼的孩子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相反内向的孩子就更需要鼓励。第二是家长的态度,多多让孩子宽心,告诉孩子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慢慢一定可以赶上的,那孩子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多多鼓励孩子跟同学交往,孩子之间的熟悉很快的,也为语言的交流打开一扇便利之门。班主任老师把我女儿委托给一位韩国的女孩子,那孩子很负责,到东到西带着女儿,告诉她什么课到什么教室,午餐到食堂怎么排队,课间可以有什么活动……事无巨细都一一告知,开朗的女儿很快就有了朋友。只是,她还是和会中文的孩子交流得比较多,我想我得给她时间的。适应英语环境,不让孩子有厌学的情绪,父母需要多多鼓励,同时也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把英语补起来。
上课两天,我跟女儿说“听不懂没关系的哦,别害怕哦,慢慢就会好的,我们一点点补好吗?一定会赶上同学的哦”,好啦,结果人家怎么说呀,一脸莫名状:“我不怕的,我怕啥呀”。吼吼,敢情是我杞人忧天了,人家不怕耶。庆幸女儿乐观开朗的性格,让我宽心不少。
去宜家儿童乐园玩,人家跟她说英语,她听不懂,跟人家说“Sorry, I’m not English(语法严重错误,可愣是让人家听懂了)”,人家问“why?”,她告诉我她想说自己才来几天,可是不会说,小脑筋移动跟人家说“I come from Shanghai ,China.”,对方释然,继续玩。后来又有一次,该小同学直接问人家“Can you speak Chinese?”,对方倒还真会“yes”,好啦,我们家小妞顺杆爬啦,“We speak Chinese,OK?”,好啦,到头来又说中文啦,哈哈,这是孩子们自己的交流方式,相信当她心里有些许把握的时候,一定会开口跟朋友们说英语的。我们一起努力。
关于老师:
正如您所了解的,这里的老师真的是身兼数科的,我们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同时教数学,确实不像国内这样每门课有每门课专门的老师,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一点我也觉得有点那个……..,也许是教师资源缺乏造成的吧。低年级时这都没关系,我不知道到了高年级会怎么样。华文老师倒是从国内来的,专门教华文,而且每个学生必须修母语课程,通常中国学生经过测试后基本上都会分在比较快的班级。因为基础不同的很难在一起教。
关于补习
现在我才了解到,这里补习之风不亚于国内,很多孩子都在外面补习,新加坡当地孩子也是这样的哦。这是昨日遇到一个新加坡妈妈聊起来的时候向她了解到的。华文和英语都补。再来说说中国学生吧,我感觉这里的数学和目前的语文都非常简单,如果在国内年过书,过来数学只要看得懂卷子,简直是太简单了,但是听说新加坡奥数也很厉害的,不知道再高年级的时候是不是会突然加大难度。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觉得真的是很简单,我们在上海差不多念完了一年级,而过来之后的题目基本上都是大班就会的。华文就更是了,很浅,不过也要看孩子在国内原来识字量怎么样。女儿在上海入学的时候基本上是1000的识字量,不算多,周围牛蛙太多了。女儿班级有小朋友小班就看报纸的,那时候我女儿基本文盲,把我给急得哟。呵呵…….
现在我女儿在两个补习中心补习英语,每个地方都是一周一次的,我紧跟老师步伐,目前女儿进步还挺大,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打下坚实基础还是应该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嘛。
再多说一句闲话,我觉得虽然中国学生过来数学和语文虽然是强项,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些优势是暂时的,因为过来后着重于英语的补习,而数学和语文基本上是吃老本的,但是如果不继续学习的话,这种优势很快就会没有的,所以我初步决定,等到她英语关初步过了之后,就帮她接着上国内的语文教材和数学了。二年级的教材我全部买好带过来了,还包括一课一练呢。
好啦,答应你发帖的,就一定做到,怕你等。终于码完啦,太晚了,休息咯,希望对您有用。
过来一个半月,一些学习方面的体会我想等我理清思绪,在教育版块发帖跟大家交流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用。
太受用了,棒极了,希望我们和你一样幸运,加你为好友了:
我们也有今年想带小孩过来读书的想法,大概会在7月份到新加坡认真的考察一下,上面的这些信息对我们真是太重要了,非常感谢!我的儿子今年10岁读3年级,可以说基本没有语言基础,确实是有想过让小孩先在国际学校读书的想法,就是不知道国际学校的教学水平如何?以后能不能转入公立学校?谢谢!
您好,国际学校我倒真的不太了解,因为之前就打算申请政府学校的,所以国际学校也没有怎么去了解,我想子女教育版块可能会有的吧。三年级要申请政府学校的话一定要考AEIS了,除非是DP或者是PR。可是三年级怎么会没有英语基础呢?一年级就开始正式教英语了呀。
蓝特 学生票的车费好像是$0.55封顶。
真的吗?那倒真的挺好耶。我还没有带女儿去过比较远的地方呢。大人没有封顶吗?
中国小孩唯一优势就是算学和华文,只有牢牢把握领先才能有机会在小六会考争取考上直通车学校。
emma0224 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跟上海一样从一年级开始有英语课程,好多都是从三年级才教
哦,这样啊,那要考AEIS通过的可能性更低了。过来需要加紧补习。不过孩子很快的
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但是鉴于学习条件、父母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和能够提供给孩子的帮助不同、以及语言学校的各种弊端,孩子要在短时间内跟上AEIS的要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哈,冒犯楼主了,我知道楼主是善意,不过。。。AEIS难考是事实,很多语言学校并不能很好滴帮助孩子,那也是事实。现在真的很难了,那种借了几万中介费,带着孩子过来上学,自己打工挣钱还债养孩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心态有点问题是不是说我呢,我本人还真有点不清楚呀,难道你也懂点心理学。不过我不知道你所指的是哪一方面的心态,人生有许多的喜怒哀乐,每个人的心态也各不相同吧。
哦哈哈,没关系。我一般都以平常心坦然处之。人的心态的确很重要,保持一种好的心态才可以让你开心度过每一天。
哈哈真的没关系啦,在网络上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所以你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些都很正常。你能回复每个朋友的问题,说明你也是个有心人。所以保持平常心很重要,不要因为别人的不同观点影响你的情绪就行了
谢谢了!
记录得很全面
女儿的小学生活适应得很快!
对不起啊,我打挠了,我是一个对于新加坡一点都不了解的人,盲目的带着13岁的儿子来了报读学校,我只跟着中介给的方案是先去语言学校学习到十月份参加AEIS的中一考试,对于你们在贴上说的pr,pd我不明白有什么代遇,但很想知道是不是通过了AEIS考试也要自己找学校呢?因为现在我的儿子是在一个寄宿校园里住,我也很想等他考到学校才租房跟他住,我很愚昧啊!有待成心的人指点下吗?
PR: 是指拿到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孩子
DP: 是指父母一方在新加坡拿工作准证(SP,EP) 给孩子办的家属准证。
待遇不同之处,学费不同。。。
今天才看到你的帖子,发现你也是来自上海,孩子也是一年级,来之前也是在医院工作,同样是放弃了在上海无忧无虑的安定生活,这么多巧合让我忍不住浮出水面想和你:handshake!
我是6月11日来到新加坡的,为了陪刚读完一年级的儿子来读预科班,准备参加10月份的AEIS。我和孩子属于没有身份的外国临时居民,因为还没有政府学校录取孩子,不能办陪读证的我目前只有旅游签证。这几天正在准备申请延长在新停留。
我和你一样,正在这个城市探索新的环境,不同的是,我和儿子的去留要由年底AEIS考试的结果决定。如果儿子考取了政府学校,我们就继续留在新加坡,开始长期留学的新生活;如果没能考上,就暂时回上海,明年2月份再来参加补考。正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我并没有很投入滴去全方位渗透入新加坡,只以住处和学校为中心,慢慢熟悉周边环境和交通。
呵呵,有点扯远了,异国他乡遇到老乡还这么多巧合,有点激动了,认识你很高兴:handshake,我得继续看你的贴去:lol
对于没有长远打算的人,特别是工薪阶层,来新求学是死路。
谢谢你的回复,明白!
朋友几年前生了女儿,今年才领结婚证,如此时间颠倒,申请陪读怎样给政府交待,请有经验的人带领
请问楼主,愿意告诉我们一下,您遇到的这家好中介,联系电话是多少吗?谢谢。
您好,您的经历太宝贵,尤其对我们这些新成员。非常感谢您无私的分享。请问您家小宝宝在哪所小学?我们也准备申请入学了。
我们接着继续吧…. 出行(二)
说好地铁该说说公交了,公交是这里出行另一个重要的部分。这里的公交车有点与国内不同的地方呢。有点奇怪,嘻嘻。
话说我的电饭煲罢工啦,问了客服说是一定要送过去修,好远啊,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呢。我按照客服的指引,从goole地图查到SBS网站、到SMART网站,确定了路线,可是心里还是毛毛得没有把握。那日和女儿同学的妈妈说起,她说陪我过去,我那个感动啊,谢天谢地,对我这个超级路盲连上海的路都搞不清楚东南西北的人来说,真是救星啊,嘿嘿。真心谢谢这位妈妈。原定是做地铁去,要2辆地铁再加公交。可是她说知道我们那边有辆车直接到那个地铁站,好吧,那就体验一下啦,有她在我也尝试看看怎么确定我是到了还是怎么的,一路上教了我很多怎么看路牌,怎么看站牌什么的。虽然路上比地铁多好多时间,但是也是不虚此行啦,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现在把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些Tips:
这里的公交车是上车下车都要刷卡的,如果下车不刷卡(地铁公交通用的那种卡)的话就会被默认扣掉全程的车资,我先生有过前车之鉴啦。但是我也看到过人家投币的,投币机旁边另外有个小机器,会打印出发票的,有点有趣。(这里的车子路线比较长,不是统一价格,但是新加坡人工比较贵,我猜想这也是省下人工的一个方式,上下车都刷卡就能确定车资啦,就如地铁一样)。在上海也能看到公交车下车的门那里有跟杆子中间有个红色的按钮的。但是从来都不知道是什么用处的。在这里是真的有用哦,车子到站,如果没有乘客打响这个铃并且车站上又没有人等车的时候,司机就会不停那个站了。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哪一站下车,在未到之前打铃告诉司机有人下车就可以了。如果有人打铃了,司机那里的显示屏上就会有有人要下车的显示,你就不用再打了。再说等车的人吧,看到你要座的车子驶过一定要招手示意,因为站点上车子多,不示意的话司机可能以为你不是要做他的车,若正好没有人打铃下车,那车子就走咯。这里车子间隔还是挺大的,至少7分钟以上。如果大家看地图,会发现路上两边会有类似B01、B02等的标志,这就是公交车的站牌,每条路都有B01、B02的标记,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新加坡对公交站点的同一编号,每条路上都有这样的标志,而且驶过这条路的所有车都会在这些站点停。所以不能光看这个找地方,要看好是什么路的B01站点。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如果车子一驶而过,我怎么知道这是哪一站呀,那样的话我算好做几站的不是就搞不清楚了吗?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这样的疑虑,反正我是有啦,以至于不敢贸然去做公交车,尽量地铁啦。不过此行我搞清楚了,原来这里同一条路上的每个站点只要经过的车子都会停,不是像上海那样同一条路这边停这辆车那边停那几辆车的(采采,这样我放心一点啦)。公交站点的拱形棚的一侧顶端有这个站点的名字和之前说的那个B01……的编号,车资快到站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出门的话只要从地图上查好你要到哪一站,看着每一站点的编号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到快到了呢。(终于知道我该从哪里晓得快到啦,终于放心啦,终于敢下次一个人出门啦,哈哈)另外,在去的路上,我用手机一路开着三星自带的导航,发现真的非常非常准耶,车子连公交站点都显示,点进去还有这个站停靠哪些车子的介绍。一路跟着,车子靠站,GPS上也靠站,很灵的啦,还可以设计路程什么的,很好用。出行靠他也可以啦。
不好意思,是不是有点小白,没办法啦,对于路这个东西,我就是非常非常白的,所以当我彻底知道怎么样看路牌怎么样判断我是否到站了的时候,我高兴坏啦,想着要上来跟大家分享这些经验,如果这属于比较低级的问题,大家见谅见谅哦。
我新发的东西怎么又没有了呀
您适应的挺快,我一直在纠结自中儿子是否在新读书,儿子的DP 去年就办好,一直不愿放弃国内的闲逸生活和工作,看到您的经历想想也对啊,到外看看也挺好,下星期给儿子找学校.
4.如果大家看地图,会发现路上两边会有类似B01、B02等的标志,这就是公交车的站牌,每条路都有B01、B02的标记,开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这是新加坡对公交站点的同一编号,每条路上都有这样的标志,而且驶过这条路的所有车都会在这些站点停。所以不能光看这个找地方,要看好是什么路的B01站点。
5.我一直都没有想明白,如果车子一驶而过,我怎么知道这是哪一站呀,那样的话我算好做几站的不是就搞不清楚了吗?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有这样的疑虑,反正我是有啦,以至于不敢贸然去做公交车,尽量地铁啦。不过此行我搞清楚了,原来这里同一条路上的每个站点只要经过的车子都会停,不是像上海那样同一条路这边停这辆车那边停那几辆车的(采采,这样我放心一点啦)。公交站点的拱形棚的一侧顶端有这个站点的名字和之前说的那个B01……的编号,车资快到站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出门的话只要从地图上查好你要到哪一站,看着每一站点的编号就可以知道是不是到快到了呢。(终于知道我该从哪里晓得快到啦,终于放心啦,终于敢下次一个人出门啦,哈哈)
++++++++++++++++++++++++
白啥白呀,就你写的这,我还没懂呢,我更白了。
你好,我想问问您说的英文补习学校的地址和校名。我想给我的小侄女找个英文补习学校。谢谢!
你好,看着你写的内容很不错,对很多人都有一定的帮助。我的小侄女是七月5号过来新加坡上预备班的,英文的选择题和作文都有问题。我想问问您,您女儿补习的英文学校的地址和校名?我也想让孩子去补习学校,只靠预备班是不行的!
我报了两个地方,一个是I can read,在地铁站都有,一个是Marris 在四美有,好像还有别的分店,您看哪里离你们近吧
美女这段时间都没更新,期待新经验介绍。
有朋友惦记着真好啊,最近一直很忙,忙着到学校做义工,关于义工,等我深入一些后再来向大家汇报哦。关于出行,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TAXI咯
出行(三)
关于TAXI,我了解得并不透彻,只是一些皮毛知识而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OK,开始吧。这里的出租车与国内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出租公司之间的价格都不同,我看到过的有起步3元、3.2元、3.5元的车子,总的来说车子越好车资越贵。这里也可以电话订车,至于号码,注意一下满街跑的车子车身上都印着号码。只是这里订车需要付大约2-3元的预订费用,而不是像国内那样,大部分出租车公司是免费电话预定的。
之所以要提电话预定,是因为在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比如在IKEA或超市买了一大堆东西,但是外面等出租的队伍排成了长龙,你就会发现一辆辆车顶亮着“on call”的车子开进来,这些都是客人等不及排队而电话预定来的车,可以很快解决排队的问题,但是车资会贵些。
我儿子是HX的,也是偏数学的,国内四年级读完,刚过来,DP读三年级哈哈 ,老乡啊!方便短我QQ号吗? 我也是宅在家的职业妇女,从事制药行业。
在学校做义工算是融入社区的一种服务,可以多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还可以锻炼一下英文。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通过义工可以深入学校,从这个窗口更多接触社会。嘿嘿,我还有高等教育教师证,不知道是否有用。
陪读的妈妈和孩子,90 %是不幸的,10%是来对的,这10%是国内有钱人或妈妈学历很高,能力特强的。哭的比笑的多,鉴定完毕,不过楼主文采和出发点不错,赞一个,其他人不要对号入座,她不是陪读,是等于全家移民来新。
一语惊醒梦中人,关于之前有人的质疑,我一直不知道症结在哪里,因为我从头至尾就没有说过我是你们所说的“陪读妈妈”,我觉得在1楼我已经说得够清楚我来新的背景。但是依然有人质疑,甚至于愤慨,让我也很无奈,我该怎么说才能明白呢?所以也就不说什么。今日读到您的回复才知道,原来是题目,但是我的题目中并未提到“陪读妈妈”呀。虽然我个人并不觉得这有何可以纠结的,但是我很感谢您的提醒,以免更多的不明就里,题目已经修改,再次感谢。
但是以我率直的个性我仍然忍不住要说,没有人仅凭题目去判断什么或者吸取些什么,题目只是脸面而已。不得不承认,关于“陪读”这个定义,确实让我体会到一种艰难和苦闷的background,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不过我想,just take it easy,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经营的,陪读妈妈不应该让人赋予卑微或者更不堪的定义,她们体现了更多母亲的伟大,我尊重并且敬佩她们。不必强求自己去受苦受难,我们应该可以control our life. 这才会让我们更加从容。
帖子中只是一些生活琐事而已,比如出行,比如物价,比如求学,我想不管是不是陪读,都是生活必须,只是想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把我体会到的一些生活经验介绍给大家,仅此而已,别无它意。心怀感恩,世界才更美好。
希望我们都能理智地去思考我们所走的路,引导孩子独立、自强,这比给予他现成的财富更来得可贵
xijy一直在分享着自己的感受,文笔也不错,所以我也羡慕和鼓励着她。xijy没有经济负担,老公提供着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又在身边保护着她们母女,相比较来说心情轻松。
纯粹的陪读妈妈要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消费高没有钱寸步难行,又没有可以倚靠的家人在身边,那种绝望的心情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之下,还要咬牙拼出来一条母子生存的血汗之道,真是叫人无限敬佩也无限心酸的。
在外面,大家都不容易,互相多体谅多包容,尤其多体会陪读妈妈们的生存压力。
楼主,写的真的很好啊,我家小女也是小一,正在往小三的英才班准备,我住淡滨尼,有空多让孩子交流一下啊~我不算上海人,但上海有家.
你好呀,你的孩子过来有多久了呢,我也有想法让她通过天才班选拔能有机会走向更好的前程,但是不知道是否可能,因为我们过来才2个月。您是怎么着手准备的呢
感谢您一直默默地支持和理解。其实陪读妈妈们很不容易,要靠自己打工在这里抚养孩子真是很艰苦,我曾经问过自己,我会不会,答案是否定的,我绝不会这样,把自己陷入困境,更何况,我有收入不低的工作,令人尊敬的医院管理者职位,这让我从容而自信。或许很多人喜欢过着衣食无忧一切依附于丈夫的生活,而我却不,我却正困惑于我所抛开的事业、我的很多管理上的想法、我的高级职称药剂师的经历、我所倾心构架起来的管理程序……..甚至于从小到大未好好下过的厨房,我必须强迫自己去适应每天做菜带孩子的生活,但是我依然会把我的生活安排得精彩而不无聊,我想,这是一种生活态度。即便家底殷实我也不会独自带着孩子过来这边,因为——家庭的完整性对于孩子来说太重要了。
所以无论每个人状况如何,我都很敬佩陪读妈妈们的勇气和对孩子的无私奉献。所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同的烦恼,不过有一点,我们都要努力好好经营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我们来到这里都想好好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对不对?让孩子有更美好的童年对不对?
所以无论是正在艰苦奋斗者的陪读妈妈、或者是我这样随全家移居这里的人,我们一起努力吧。
去年来了两回新加坡,用脚丈量了东海岸和大半个市区,说实话,除了天热点人晒黑点,还真挺喜欢这个小岛,也就有了带女儿来求学成长的计划。
可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小岛政府越来越多歧视外来人口的政策,夸张的教育收费涨幅,PR都没有安全感,更别提咱们这些外国人,没有任何保障,还被肆意盘剥,太寄人篱下了。现在是完全动摇了当初的想法,还是准备技术移民澳洲吧:Q
LZ的帖子,真实记录了全家快乐生活的点点滴滴,使我还保留了一丝期待。希望你们的小日子更加红火,也许还能激起我全家移居的冲动。
持续关注中。。。
女儿苏州生下来二个月就来了,关于英才班考试,我咨询了几位在校老师包括我女儿目前的英文辅导老师,也是一位比较好的学校老师,大致的意见是第一考英文和数学二科,第二深度上小三未考的大概小五的水平,广度上不好定义,要多阅读当然是英文了,也有口试。另外这位辅导老师的女儿也是英才班被选拨上的。所以我很信任她,目前她己经开始了小二的进度。尽量去努力吧!
感谢您的关注,我也是淬不及防突然间来到了小岛,并非想之又想的决定,先生工作的机会来得太快,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了解这里的一切(其实也只是我们在国内所能了解到的,还有很多需要到了之后才能深入),着重于这里的生活水平、教育体系等等。其实困难之根本大部分人都集中在费用上,教育费用、生活费用、外国人还有租房费用,这些都真的比较严峻。到澳洲也未必会好到哪里,我朋友已经办好了澳洲的移民,但是因为澳洲有移民监,所以必须过去,让她只身一人独闯澳洲,她也有万般的不愿意,她需要考察那里的生活,以便将来带孩子过去读书,所以贸然带孩子一起去看来并非理智之举,因为大人可以将就,却不舍得孩子将就啊。
这里的生活费用真的很高,如果还要借房子的话(租单间会便宜,这里说租整套公寓),在国内万把元的收入要供养这里的生活和读书根本是不行的,所以千万不能冲动,考虑再三再做决定为好,异国有很多机遇,尤其对孩子,但绝对不是天堂。
我们也很唐突,孩子爸爸去年8月来工作,今年寒假带孩子看爸爸,看着看着就不肯回去了,找到学校后把回程票退了,上海的家还扔着,孩子现在每天5:55起床,6:30出门上学,很累但很开心,她已可以完整的唱新加坡国歌及国庆的歌曲,唱得很好,弦律很美,她好奇地问为什么在国内那么多年,国歌校歌还不能完整唱完?因为是邻里学校,学业很轻松,学校老师都很好,数学课内容太浅,课上她都是自己做姐姐给的题,昨天老师让她给参加数学比赛的同学讲课,用英语讲解,她说简直要发疯,感叹自己英语差,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狠狠心买了房,多付了10%的税,看到孩子快乐成长,父母做什么都感到值得。
孩子好棒哦,你们过来是几年级啊?
小孩子的适应能力真强,我家的也是,上学一个月,也给我们唱马来语的新加坡国歌,目前还煎熬着,每天5点50起床,6点15分出门赶校车,佩服你们的勇气,多付10% 买房,我们想再熬熬吧,等到拿到PR再看吧,给自己 给娃娃们也给妈妈们加油!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为了孩子,我们都愿意去做这样大的改变
我们也是,上学一周不到,回来居然哼新加坡国歌,一下子让我有些感触,这些孩子是不是以后都不会记得自己是中国人啊,中国的国歌还唱不完整呢。
能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全家移居国外的决定,一步一步安排得井井有条,你们的执行力很是了得啊,赞一个~哈
新政府给我的感觉是,政策反复无常,说变脸就变脸,小国可能多这样吧。而且出手都是对着外国人的,刀刀见血,又准又狠。记得去年12.8的ABSD降温政策,没有任何征兆和过渡,让我们足足担心了三个多月,运气的是正好提前几天签了option,总算没黄掉。真不晓得教育这块还会反反复复出台多少新政,灰常没安全感的说。
所以,要在新长期发展,得尽快PR,然后SC,可这些政策也在收紧,会比以前难很多。你们是怎么计划的?
中一不用住校吗,以后换学校了还得换房子,5年之内的印花税很高的。
学校旁边的公寓是否能挑选的不多,议价空间也不大?
我们一家都在这里,所以孩子没住校,我找的是地铁边的房,方便孩子上学,孩子爸上班,网上能查到房子的历史成交价,买房时可以参考。
啊哟,让你夸得不好意思啦,大家在这里一起努力
ABSD降温政策 这是什么呀,我不是很知道也,请教请教。
我喜欢做事事先有考察,比如我买打印机,我会考察什么牌子什么型号性价比高,为什么价格高,为什么价格低,哪些特点是我需要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看好型号就出手,一旦看中,我会买得比谁都快,哈哈,我是急性子。我买钢琴,我就研究钢琴,什么牌子,什么特点,怎样避免买到假的,怎么样选适合自己的,所以在过来之前就在这里看二手的雅马哈原装钢琴,周四到这里,周五去人家家里看琴,周日琴已经到我家了,吼吼,想来还真是挺快的,嘻嘻,兵贵神速嘛……哈哈。
最近这里的政策还真是变化多端,而且移民政策也比较紧,多变也有多变的小小好处,紧不会是很久,当然松也不会是很久,能有小小机会在其中。如果政策以稳定无数年,这紧了不是就看不到头了嘛,哈哈,这样想是不是好一些呢?
我们想等我先生过了半年,有了初步的申请资格就申请看看,希望我们药剂师的紧缺专业能为我们带来好运。
谢谢您的夸奖,您是前辈啦,不好意思哦,我只是一点点浅薄的生活经验,其实也算不上是“经验”吧。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望前辈指正和补充哦
哪个网站可以查到房子的历史成交价呀?如果自己找房源的话要到哪个网站比较多呢?
http://www.propertyguru.com.sg可以找房源,历史成交价是iphone上下载URA软件查询。
请问您钢琴在哪买的?以前在狮城网上问过一个卖家,她问我孩子学了几年琴,我说7年了,她不建议我买她的琴,因为那琴适合初学者,真心感动,第一次知道钢琴还分级别。
楼主你好!想问下你的这位中介的联系方式方便给我下吗?人生地不熟的,万一遇人不淑费时又费力 ,有了你的经验俺就少了些担心了。谢谢!
另外从你的文章和交流方式来看,你是位热心仔细又有涵养的人,真心希望你继续!做你的铁粉了
我是这里的一位网友推荐了个帖子给我,有人要回国,是一台原装日本的YAMAHA UX系列的,和我上海的琴差不多级别,只是年代更久些。保养得很好,通常买这种高端琴的人不会把琴的状况弄得很糟,都是爱琴之人。
钢琴的确实有级别的,有的琴练到5-6级就要换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研究钢琴的时候常听人这么说。因为我上海买琴的时候就想买好些的,不想中间再换所以也就没有深究。经常在这里看看,有人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让的
你喜欢什么牌子的琴呢?或者说你女儿弹惯了什么风格的琴呢
真心感谢!
新加坡的公寓,外国人是可以买的。去年12.8之前,外国人与公民、PR的购房政策、贷款政策都是一样的,甚至在银行里贷款更容易些,最少可以两成首付,能很快办出,因为不需要提供收入证明。最近几年很多外国人来新购房,其中中国人11年占比第一,直接推高了房价。所以,政府在几轮降温政策不见效的情况下,突然推出ABSD(Additional Buyer’s Stamp Duty),外国人要多交10%的额外印花税,等于首付多了一成,还是真金白银送给政府的,非常厉害。
是哦,这个政策真是狠哦
现在房价有些高了,可以稍等等啊~
楼主真是热心又开朗的人,想必很快可以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是办的EP和DP,打算这个月底老公一个人先过去,我和孩子晚些再去。对新真的一点都不了解,看了楼主的帖子普及了很多知识,真心感谢。关于租房,也是一头雾水,看到有帖子说被中介和屋主坑的也有,心理着实没底,不知楼主可否也介绍一下你的中介给我们,有电话和邮箱最好了,希望可以找个可靠的中介租房子,以免日后烦恼多。谢谢!
万分感谢,到新后我们可多多联系,感觉陌生环境,陌生人群,心理没底阿,呵呵!
呵呵,好啊
转到教育版了啊! 欢迎!
谢谢您,惭愧惭愧,很多人跟我说我发的不是地方,源于最初我在陪读版块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始终想要回报网友的帮助,终于决定搬家了,谢谢斑竹,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呢
呵呵!搬这来了,以后跟这贴不用跑来跑去了。;P
哈哈哈,终于被搬来教育版了。其实你这个帖子在哪里都适合。但是你造成了陪读版N多不服有没有?:lol
引用: 点评xijy31 不是被搬啦,是我申请的咧,主动搬家。不服?水土不服,嘻嘻,有点 发表于 5 分钟前
我的意思是 the post has been moved …
楼主最近貌似没有更新更多信息阿,想必很忙吧。
还想请教有经验的妈妈们,之前讨论的DP的孩子学费有两年优惠,是指DP准证的前两年还是孩子上学以后开始算呢?比如我们的准证是今年7月拿到的,有效期两年(到2014年7月到期)。而孩子是14年1月才入学,那么我们能享受的优惠期是从准证开始算剩下的半年,还是从入学开始的前两年都可以?
嘿嘿,这个我知道,我打去MOE咨询过,是从孩子正式上学开始的,所以学前的幼儿园费用是没有优惠的,从孩子上学开始,两年。两年后如果没有PR,就转回Foreigner的学费
恭喜贴子搬过来了.
同为上海人,加油!
呵呵,那太好了,能省不少银子。我们本来也是打算上完幼儿园再让孩子过去,北京的幼儿园虽然也是4000多一个月,但毕竟他很多好朋友在这里,让他上学前尽量在国内多呆呆。
祝好!
是,我们本来在一家不错的公立园,每月1000多。不过今年幼儿园加固+装修,休园7个月,让我们自谋出路。无奈找了一家私立的,虽然也不差,但是说实话,性价比真是不行。不过看论坛上大家反映新加坡的幼儿园收费也高,而且条件也一般,想想幼儿园还是在国内上吧。
http://www.ura.gov.sg/propertyinfo/#
可以查所有公寓的成交价格,还有租金水平等。
从头到尾读完了贴子,楼主真是个细心、勤奋、有涵养的妈妈!
您贴里的一些信息,我来这里一些年了都还不知道呢,学习了!从孩子读书,到衣食住行,短时间内搜集整理这么多信息,又无私分享给大家,敬佩!
出国留学是消费行为,明白这点就不会为那些生活艰苦的陪读妈妈而抱不平了,倾家荡产来这里念书,本来就不是理智的行为。
支持一下,同时鼓励下自己。
呵呵,好贴都到教育版,教育版越来越热闹。
感谢朋友们的牵挂,的确是很久没有记录些什么了,今天想来说说关于CC
关于CC
去超市或者去哪里的时候常听人说起CC,不知道这是什么。到Giant购物,收银员会问有没有一张黑色的Passion卡,我也同样不知道这是什么。坐Bus的时候,看到有人直接用这张Passion卡当成是公交卡刷,我不知道哪里可以办这张卡。一次无意中和妈妈们聊天,了解到我们condor后面的类似于国内居委会的地方,有很多的社区课程可以学习。于是,有一次我走进了哪里——****Communitee Club,豁然明白这就是所谓CC的缩写,每个区域都会有自己的CC,类似于居民的社区俱乐部(新加坡的缩写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听说甚至本地人都不很清楚,这让我有些安慰,原来不是我不晓得,这里本地人都不晓得很多缩写,安慰啊:P:P)。
不了解还真是不知道,这里的CC还真是功能强大,原本以为社区俱乐部就是些爷爷奶奶辈的人聊以度日的地方,聊天、下棋……。可是,这里的CC有着很多培训的课程,从孩子的补习到成人的课程,从武术、画画到唱歌、拉丁舞、肚皮舞,甚至英语、语文的补习和烹饪的课程都有。就连课程目录都有十几页之多,真是让我大大惊喜一番。而Passion卡是新加坡CC的一张会员卡,用这张卡可以直接充值作为公交卡用,在全国的CC都通用,报CC的课程可以享受会员的价格(通常会便宜5-6元吧)。入会费12元,如果第一次报CC的课程,就可以以6元的价格办理这张卡,之后,卡片会寄到家中。卡片的申领没有什么限制,DP、陪读证的人都可以办。
总结一下Passion卡的作用:1. 可以当做公交卡用2. 可以在全国所有CC报名课程时享受到会员价格(5年)3. 可以在Giant大型超市享受积分以及积分一定数量兑换现金的优惠4. 在Guardian购物,有活动时可以享受折扣(我就碰到过一次可以打8折,可惜我那时候卡还没有拿到手,眼睁睁地看着折扣和我擦肩而过)。
学习了
终于把楼爬完了,来新1个半月了,本来有居多的不满,暂时一个人带着女儿,自己还要上班,LG要3个月之后才过来,现在有点被你的乐观的态度所感染了,要向你好好学习。
希望在这里的妈妈们都能够很好的调整好心情,想想3个月之后您老公就可以来这里和你一起,还有很多陪读妈妈是独自在这里奋斗的,会遇到诸多的问题,暂且不说经济问题,就如孩子的学习沟通、生病、银行事物、东西坏了等等,太多问题要一个人扛,很不容易的,所以想想自己还算是幸运的,是吗?换一种心情看待生活,开心起来…….
tanr 义工对于PR和外国学生家长来说好像意义不大。想要多接触社会,还不如去做社区义工,那可是政府部门呀,类似国内的街道办事处。
我也是今年关心了一下小一报名才了解到,其实义工只是对公民和PR会有些特殊的意义。去学校做义工只是刚刚来时想多接触一些人和事,想多了解一下学校的情况,义工可以进入学校遇到更多的老师、了解学校更多的教学方向:P:P:P
社区也有义工吗?都做些什么事情呢?是不是需要去CC报名或者从CC那里可以了解到有关义工的事项呢?谢谢哦
tanr 有一次我去JURONG EAST地铁站那里的IMM,在4或5楼的办公区(不是商店区)发现了一家超级大的2手钢琴店,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收啦,谢谢啦
社区义工,就是政府招募一些志愿人士为所在区域的民众服务。类似中国的居委会。
说是义工,除了不给工资,还是会有一些其他福利的:
1. 孩子上学报名。在B2阶段,学校之招收学校的义工和社区义工,这就有机会利用,要是学校好,不收义工,我们就可以做CC义工,(当然要提早做),这样就可以在B2阶段报读区内所有的小学,所以现在小学为了保证所有学校义工100%的可以让孩子上小学,但他们又不能控制cc义工名额,就大幅减少学校义工,一减少B2的抽签几率。我太太当时以为报不少学校义工,所以就报了CC义工,没想到学校录取了,真是两难。
2.当你做够2年还是3年(我忘了),可以减免你的停车费。那可是每月65元。所以我还得让我太太继续做,呵呵。
3.好像有政策,你要是做满了5年,可以在区域内便宜5%还是10%的价格买政府组屋(新组屋)而且有优先权。不用去抽签。
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要报名,直接去民众联络所。
干的事不多,就是每月一次民众反映会,一些活动,不过也经常有聚餐什么的。还有很多政府的俱乐部可以打折使用。
要想真正接触新加坡社会,去CC当社工不错,反正政府不会让你白当的。新加坡很现实的,呵呵。
当听说当社工起码要pr吧?我不不太清楚,楼主可以去问问。
有什么就问,我知道的也许多,就是倒不出来,呵呵
我太太做过的活动有:
每月一次的例会。
附近一所学校的政府奖学金颁奖典礼
陪同议员看望社区内的新公民
在乌节路文华大酒店举行的一场政府慈善捐款晚会。
仅供参考
小tips:各位家长肯定会带孩子去鸟园,动物园什么的,这里的价格都不便宜。告诉大家一个窍门去鸟园前办一张OCBC的信用卡,可以便宜20%。
去动物园前,办一张NTUC的会员卡,可以便宜30%,那可是不小的费用呀。
谢谢您的热心,这个信息很宝贵哦,我会去CC咨询一下,看看是否一定要PR才可以,非常感谢。我正好在线,看到楼主一个个点评,对于这么了解新加坡的您来说,我有些班门弄斧了,惭愧惭愧,以后还请您多多贡献一些心得哦,先行叩谢。
最近正在研究这里的信用卡,一些优惠信息,发现初步有些头晕,不过我会坚持研究下去,相信会云开雾散,哈哈。
刚刚收到OCBC的卡,正准备去鸟公园,原来这个还可以打折,真是不知道耶,这下又省下些大米咯,呵呵
NTUC的卡是不是需要每月支付9元呢?听说年底会有2百多元的回馈,那有什么条件才能得到这些回馈呢?不然的话每月9元不是不划算吗?请教请教
凡这里的人都办NTUC会员卡,你肯定会去fair price买东西的,年底的分红,平时买东西的积分折扣就能把这108元赚回来,如果再去几次动物园,那就捞回来了,想去圣淘沙,downtown east,bintan岛(印尼)的ntuc 俱乐部,更能省不少钱。 每家办一张就够了,一般都是太太办。在这里也是一样,跟党走,跟政府走没错。ntuc可是政府的呀。我太太现在国内,上星期带孩子去动物园一样的用她的ntuc会员卡。
这里的信用卡,感觉下来还是citibank的好用点,每次折扣到50元左右就会给你寄一张支票,比别的信用卡搞积分好些。每次折扣好像是2%,挺高的了。你要是想要买钻石,去lee hwa,用citibank卡还有10%折扣。
年底分红?怎么分法?根据什么分?
tanr cc有课名曰PHONICS,是专门给孩子练发音的,不贵,可以考虑报名参加。 教会每周六或日有免费带孩子学英语的课,可以去看看。
谢谢您提供的信息,女儿正在I can read学习Phonics,还挺有成效的。您说的教会是指基督教的教会吗?学习的时候正好碰到一个妈妈提起周日去教会,说是有孩子待的地方,有英语故事什么的,是指这个吗?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呢
1. 我说的phonics是民众联络所开的课,不是i can read的,也可以去报名。
2.教会的就是那个,可以免费的辅导你的孩子一个小时吧。他们的本意是父母去做礼拜,他们帮你带一会小孩,结果就被利用了,呵呵。
那你就错了,新加坡小学生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小哦!
从头到尾看了楼主的帖子,没觉得人家是在晒幸福呀,相反,她是以一个新来人的眼光来总结在新加坡生活的各种小窍门,这给以后要来新加坡的人带来很大的便利。当然,一本红楼梦,有人看到的爱情,有人看到的是理财,也有人看到的是Yin luan(晕,论坛屏蔽这个词),看你在身处什么环境了。要是有人倾家荡产陪子女来新加坡读书,没时间坐公共汽车,没时间去IKEA, 没时间去租房,也许自然会把楼主的介绍当成晒幸福了。但我认为对于打多数想来新加坡的人来讲,楼主的文章确实能帮他们少走很多弯路,从许多人向楼主打听那位房屋中介就可以看出。
我来新加坡很长时间了,孩子后年也要上小学了,我甚至也能从楼主的文章中获益匪浅,真心感谢楼主的无私晒经验,也许受她的感染,我也将一些小tips拿出来分享。总不会有人说我办了信用卡,就说我很有钱,就说我也是来晒富吧?要是你真有OCBC卡,去鸟园又忘带了,看的我的回帖,是不是还能省十几元?俗话说,蚊子虽小,但那也是块肉,能省的为什么不省?
调整心态,要是楼主真是来炫富的,看看一笑了之,也未尝不可。
没关系,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也可能会由此得到不同的结论。没有所谓的绝对正确答案,更没有成熟与否的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吧。
今天《联合早报》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
纪赟:新加坡小学教育的反思(2012-08-17)
● 纪赟
因为女儿逐渐接近上小学的年龄,最近我就与太太一起研究新加坡的小学制度。因为我俩都是在中国大陆接受从小学直到硕博士为止的全部教育,所以非常自然也会拿它与新加坡进行对比。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教育颇为人诟病,而且往往会被贴上“应试教育”的不好标签。然而,我们在离开中国这个大环境后,反而得以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过去被我们痛加贬斥的中国教育,甚至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被人们所忽视的优胜之处。
最近数年,欧美也开始认识到了中国式教育的巨大优势,比如奥巴马总统就曾经多次表达了对中国教育成功的赞叹,并以此来警告和鞭策美国的教育从业者。8月8日《联合早报》刊登薛涌教授的《美式教育理想为何越来越不着边际?》一文,也对美式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如果说作为全世界技术革新尖兵的美国都在反思其教育体系,我们是不也应该反思一下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呢?
我们在了解了新加坡小学教育的体系之后,发现它存在比较严重的二元分裂。首先,可能由于新加坡主要还是受西方思想体系影响,更加强调小学孩童全面的发展,故而给他们留出了半天的空余时间,实际上却又实行甚至比中国小学更严苛的胜负排名与精英筛选机制,从小四开始就对学生不断分流,精英学校的选拔、快慢班的区别等等。这导致了虽然形式上小学生有半天的自由时间,却还是会被充斥全岛的各种家教或补习班征用,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无时不在运行的筛选机制的控制之下,很难让人获得喘息。这种学业压力甚至一直传导到整个家庭以及社会之中,并部分导致了“想赢怕输”社会人格的养成。
在这个意义上来看,新加坡小学教育机制比不上纯粹西方式的教育,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与自由时间支配,让他们获得其他方面的发展。很多家长就觉得新加坡的孩子压力非常大,当把他们转学到欧美时,感觉孩子就一下子放松下来了,变得快乐得多。新加坡小学教育机制也比不上中国大陆斯巴达式的全天教育,可以给学生一个从小开始的坚实教育基础。这种教育甚至从中国的幼稚园就已经全面展开。以我女儿为例,在来新加坡上幼稚园一年级之前,就已经会背上百首唐诗,二十以内加减法,能认一百多汉字,并且学过全部的英文字母。所以来到新加坡之后,除了英语口语不行外,就有着巨大的学习优势。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从很多小学四、五年级从中国转学来新的孩子身上看到。
在学习上处于劣势,其实完全可以在今后的教育上得以弥补,而我更担心的一点却是,新加坡这样一种严格的小学精英筛选机制,会使一些开窍过晚的孩子由于分流过早,从而永远失去未来的机会。更有甚者,这种半天制再加上筛选的方式,还会加大社会分层。因为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或请家教,会直接与父母的教育程度、收入情况、社会地位等相关,非常明显一些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士,他们的子女很难获得更好的补充教育机会。
提出以上意见,不代表我否认新加坡教育的巨大优势。比起中国,本地英式教育更利于学生的国际化,并且非常透明的制度保障,也比中国要更为公平。我对自己女儿的教育并不担心,因为新加坡的教育总体而言更有利于培养精英,我和家人也有足够的精力与物质投入,可以保障她在未来的残酷竞争获得一席之地,然而我们是否能够指望每一个新加坡家庭,都能良好地面对并处理这样一种空前的压力呢?
一个成功的教育,并不仅仅只是层层筛选出以后管理我们这个社会的少数精英,而将其他众多人置于一旁去接受打过折扣的次一等教育——即使你给这个方式加上一个“因材施教”的堂皇招牌。教育应该是去尽量发挥每一个孩童最大的潜力,呵护改善并提高他们的能力与心智,并使他们成为真正能推动新加坡社会前进步伐的主人。
作者是新加坡佛学院助理教授
谢谢您的提醒,很是受用,我们才过来3个月,正如您所说的,首要任务是把英语赶上来,正在努力中,有时候我有些焦躁,觉得缺的东西很多,但是无数次告诉自己要调整好心态,给孩子时间,现在才3个月。天才班我也只是初步想想,还要看她英语是不是能够顺利赶上。任重道远那
分析得很是深刻,所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是绝对完美的,国内的教育中规中矩,这里的教育体系正如作者所说的,看似轻松,实则压力不小。3个月的了解下来,发现精英教育的宗旨和残酷的精英选拔让家长和孩子背负的压力也不比国内差。既然过来了,就好好适应吧,陪着我的小家伙一起努力。
其实这种淘汰式的模式对那种晚开窍的孩子很残忍。小一之后很多学校都根据成绩分班,小三有天才班选拨。这边的老师教的不多,如果孩子成绩不好,有的老师就叫家长给孩子请补习。曾遇到一个小女生在小三的时候就有8个补习。一个补习按1.5个小时算,一周就是12个小时。刨去学校补习时间,学校功课,补习功课,上学放学时间,这个小孩有时间玩吗?这边教育的两极化,那都是拼爹拼娘型。如果只是做学校功课,那孩子的确轻松,快乐。我的儿子小一到小四学校就没啥功课,当然名校除外。陪着孩子一路走过来的这6年的学习,千言万语也说不清,辛酸哪!我的孩子属于那种晚开窍,好在我们盯得紧还不至于太差。可是现在又有点逆反,动不动拿PSLE给我们乱考来威胁我们,很让人头疼。所以说,新加坡的孩子要想浮到上游,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巨大。有的人把新加坡的小六会考比作中国的高考,我觉得一点不过分。
我也觉得这么早就分流太残忍了,尤其是对于晚开窍的孩子,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老师跟他父亲说他的儿子拼一拼可以大专,但是他一考就本科了,要这么晚才显出爆发力,那在这里是不是早就被淘汰了。我感受到了这里补习氛围的浓重,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
ecnmk 不过真的不赞成说新加坡学得浅,小学的科学课程 中学的高数课程 JC的经济学课程,国内的课程不能仰其背。。
抱歉,说得确实不够准确,虚心接受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好,我对在坡学奥数对小孩未来升学就业发展有什么好处一点也不知,有些说学奥数没什么多大作用,有些说学奥数很好,小孩到底要不要学奥数自己一点都没底,可不可以介绍一些有关在坡学奥数对小孩将来发展的好处。我知道国内学奥数最只要是为进小学,初中私立名校。
新加坡注重全面发展,要光凭奥数进名中学是不太可能。人家要参考小四 、小五,小六的成绩,他们还有自己的选拨考试,面试。奥数只能锦上添花,不是唯一因素。所以我们应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四科的脚一样长才最好。
你好,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奥数在坡相当于是一门CCA和其他如体育,乐器,画画等特长区别不大,在坡小六会考,O水准,A水准考试,数学考试内容上是不是都没有奥数题目。
奥数算学术类特长吧。小六会考所涉及的奥数题对于学过奥数的孩子会比较简单,但恐怕所占分数很少。若你为这几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除非孩子又有天份又喜欢,否则本人认为不值。
儿子虽有点天份,可并不喜欢。小时候还可以逼,现在逆反了不学就不学。他现在对数学很反感,连学校的功课都不好好做。今年小六奥数的竞赛成绩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他偷偷告诉他的好朋友他是故意乱做的,他不喜欢奥数,可父母还要逼他。这是他朋友的妈妈告诉我的。他说平时老师和父母可以盯着他,可考试的时候总盯不着了吧。所以,你看我们在此花的时间,金钱都白费了。
儿子现在迷上读故事书,吃饭,上厕所都要看。一个星期要读3,4本。以前小一到小五是从
谢谢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知道思路,学奥数对会考成绩来说影响不大,小孩要是有奥数天份和爱好就鼓励学,反之就随其自然。
来不读。我们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让他读故事书,所以他的英文超差。所以说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又为你打开了一扇门。人家现在整天想写小说赚钱哩。
我个人的看法,奥数得奖 天才班之类的东西,都不是,或者不仅仅是靠努力能得来的,,,,
其实,顺其自然没准更合适。
国内英语培训要是在学新概念,理想的组合是新概念十英浮,新概念学知识好是哑巴英语,英浮学口语好但知识面很浅。两者互相补充,完美结合。
这个人的文章,写得很实事求是.但心态上面,怎么说呢?
如同看一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 有的人眼里,它是半空的,有的人眼里,它是半满的.
新加坡就是这个半杯水的杯子.教育制度在中美两个极端之间,和中美的优势比较,新加坡都不如;但如果乐观的和中美两国教育的弊端相比, 那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就是最好的.
如果说改革,是往美国的方向走呢? 还是往中国的方向走? 恐怕作者也说不清楚.
很宝贵的经验,也指引了方向,看来学习还得培养兴趣,循循善诱
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过来这边3个月,我感受到这里英语的强大,转而想想,作为母语教学,孩子的口语能力一定是很强的,我也观察了一些这里的孩子,孩子的英语水平很好,尤其英语家庭环境的孩子,如果是华语家庭会稍微差些,但是比国内还是要高很多,至少日常生活用语没有问题。我们在外面培训机构上课的时候,和老师也有过沟通,他们说即便是国内国际学校过来的学生,和这边的孩子英语水平还是会差挺多的,给我感觉主要是词汇量,句子中单词不知道意思等于白搭,具体的词汇量差多少我不是太清楚,但是我感觉差距不小,因为这里幼儿园一下(我们应该叫托班吧)已经开始涉及英语,而且时间倾向性挺大的,K1和K2开始有拼写什么的,幼儿园里都是英语,所以孩子的口语进步很快,有些单词其实孩子并不认识,但是你读给他们听他们就知道是什么,这些都是从书本、图片、动画片中汲取而来的。转而想来也并不奇怪,我们国内的孩子不是在上小学之前就可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了吗?所以我也在思考,怎样才是真正的母语教学,我们原来所接受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将英语作为一种外语来学的,这和母语教学有太多不同。比如我感受到这里的家长非常重视阅读,在机构中也是这种感觉,想来确实是这样啊,我们孩子学中文不是也是通过绘本、卡片、故事书来积累词汇,理解词汇的吗?孩子通过对最常用词的认识理解,能看些简单的书本,然后再通过这些书本认识更多的字词,这样的积累很自然。我在自己教她的过程中就发现,过于注重语法和句子结构,当然以后写作文是必须要学的,但是在早期教育的时候,他们还是更多从生活用语中汲取来得更为自然和便于理解。所以也许该调整的是我们的固有思维和方式,所以我选择找这里的老师教,我们作为辅助。
孩子的适应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学校全是英语教学,适应会很快。我们一年级的英语我看语法是教好了代词、过去时态和一般现在时,你们三年级我就不清楚了,这里有很多有经验的妈妈们,请他们来帮忙解答一下吧……..
至于降级,我个人倒觉得没有什么,学校面试下来觉得可以跟上哪个年级就哪个年级,如果教学内容降一级,那孩子可以有更多时间补习英语,如果内容又难,英语又没有过关,那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信,我是这样想的,“磨刀不误砍柴功”的,主要是做好孩子的思想疏导工作,别让孩子觉得这真是留级什么的,孩子能正确面对,学习就没有心理负担,等到英语赶上,他们的后发力会更强的。
国内我们原先也在新贝上外教口语,但是后来我觉得不怎么好,好像收效甚微,所以1年不到就转去另外一家机构了。这里的课外培训比国内要贵很多,我也是朋友推荐了几个,我不知道是不是这里的主流,自己也在摸索中,一个是I can read,主要是phonics为主,教会孩子如何发音,这个我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好像有点浅。另外一个是Marris,我有听这里的朋友说比较advanced一些,还有一个据说很热门的学校 The learning lab,据说非常难进,要考试选拔,可以问问其他有经验的妈妈们。 我们因为P1,国内的Phonics课程学到一半就过来了,所以I can read 我觉得很适合,这里的孩子好多从K1就开始去那边读了。现在看起来这个还比较看得到明显成效,她真的可以整篇整篇的读下来了,但是有些意思是不明白的,需要我们帮助,她只是根据单词的发音规则回去尝试读出来而已。
费用问题,周末班高一些大概50左右一次,2小时,平常是45左右吧,1.5小时,也有2小时的,1对1 我们上过80一个小时的,如果找私人教师应该不会这么贵,除非特别特别热门的老师。总之培训费比国内贵。
噢.看到你有上过I CAN READ 1对1的.你觉得怎样? 非常感谢.
那几次1对1的课程是针对Phonics的,因为interview的时候觉得她国内学的有些基础,然后如果需要插入目前的班级的话需要把前几本教材单独补一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衔接到目前班级的进度中去,我有个朋友孩子过去他们也是这样说,我估计这是他们的一种衔接方式,因为不可能正好碰到开新班,如果需要插班的话怕孩子一下子进入不适应,所以在1对1的课程中把之前已经上过的基本的知识补上
对的对的.他们也这样跟我讲.1对1的可以有针对性.然后再插入适合她的大班.
我还有个问题.你的是洋人还是本地新加坡老师.他们就是一直跟我强调本地老师.我就有点搞不懂了.
还有,你们后来补了几次.你觉得效果哪能?如果好的话.我也打算就上了.
我们也上海过来的.来了快2个月了.之前在小小地球读了3年了来.
我不明白为什么是本地老师?我们去的时候没有提到过这个问题,i can read的老师基本是澳洲或者是欧洲的老师,我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口音,最初的时候我比较介意这里的口音,所以我不想找本地的老师,但是现在发现,既然在这里,口音已经是无法强求的了,现在请了家庭教师,又希望是在校老师,那就大部分是本地人,所以我意识到,很难强求这一点,只要老师教得好就可以了,毕竟整个大环境包括学校中的发音都是这样,无法强求孩子去保持英式或者美式口音的,毕竟孩子还小,没有定型。
他们是跟我讲.重点拎1拎PHONICS的.但是叫我强调让本地老师教.讲本地老师好什么什么的.我就有点搞不清楚了.
不是外面的.是他们里面的老师.但是讲是本地老师.也就是收费80元的那种.所以我搞不清楚了.
我的孩子在I can read读Phonics时是洋人教,后来他们为了节约成本,有的centre就把phonics 改去本地人教。本人认为既然是这样还要花80/小时就不如请老师回家教。我以前请过爱同的在校老师,每小时40元。另外由于I can read 不断换老师,小二之后我就退出了。儿子小二时SA2英文考了65分,小三请了爱同的在校老师后,SA2英文考了82.5分。由于这个老师教3,4年级,到了小5,觉得效果不好,小六就换去Mind Stretcher.
个人认为孩子在学完phonics,进入阅读环节后应转入本地应试补习。learning point, tll都不错,可是门坎很高。我儿子现在Mind Stretcher Lreaning Center学英文和作文。英文也分快慢班,快班要85分以上。作文班不分,可是这个班很窍,几乎每个班都爆满。学费很便宜,作文班大约160一个月,其他科目大约140一个月,每堂课2个小时。每个分行收费有点差别,报两科以上有百分之五的折扣。性价比不错,你们可以去他们的网站看看。
真是进补狂啊,实在无法想象。
我家小朋友今年k2, 明年小一。什么 I can read 补习中心一律不报。除了k2的学校课程,惟一的课外课程也就是一星期一次2个小时的phonics课程,老师还是自己k2的英语老师,小班额外加强些阅读,发音技能。前天隔壁邻居拿来些 p1 final exam paper, 拿来做一下,数学太简单,随便做做就是满分,英文有几个单字不认识,60 分满分里得了 52 分。这算什么程度我不是很在意,小朋友也不在意,或许在他心目中,这只是众多他喜欢玩的游戏之一,因此他感觉的到乐趣。如果再
去上补习课,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对学习自发的兴趣。
其实我不纠结口音.这个跟环境有绝对的关系.我们现在在新加坡.所以有本地口音太正常了.
我家小的过来没几个月.中文已经不跟我好好讲了.
我女儿在I can read是个澳洲老师教的,很严格,目前我打算让她巩固phonics,打下坚实的基础,等到英语水平提高了之后再看情况。现在请了一位英语老师在家里教,45元一小时,每次1.5小时,才上了一次课,也不知道是不是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非常感谢您告诉了我们这里一些比较知名的培训机构,我现在只知道The learning lab,但是知道他们也是选尖子的,目前孩子的状况还不适合拔高,还是先让她打好基础,尽快赶上同学们。
另外,请问您怎么找家庭教师呢?是从agency还是朋友推荐呢?这里有什么agency比较可靠推荐的老师比较好呢?上次朋友推荐了我一个,结果我们在网站上找好有意向的老师请他们联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音了。才来这里3个多月,一切都从头开始,多亏这里有很多热心的朋友,才能让我逐渐了解更多这里的教育,非常感谢这些朋友,也谢谢您哦
从报纸上找中介,多问几家,提出你的要求。我那时的行情,代课老师35/小时,退休老师35/小时,普通学校老师40~45/小时,名校老师45~55/小时。本人经验,代课老师不好,用了两个礼拜就退了。我当时运气不错,用普通学校老师的钱请到名校老师,是因为她是马来人,且与我家只隔一条马路。她省下了时间和路费,所以一用就是两年。如果不是靠近老师家,这种老师多半不愿去,因为她们在学校有很多工作,做补习的时间实在不多。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也是没有任何补习,可这孩子是文曲星下凡,除了读书学习,啥兴趣也没了。父母是高学历,虽没补习,可夫妻俩在孩子身上下了不少功夫。后来孩子上了高才班,可进这种班的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难度是远远高于主流学生,只要跟得上也不需补。
新加坡小一小二的功课算不了什么,小三小四也不难。不过小五就是一个分水岭,各科难度空前加深,每门功课倒退10~20分也是很正常的。在小五以前名列前10名的孩子被甩出前20也很常见。
所以,孩子天分高又勤奋,父母还能辅导的就不需补习。在新加坡,不可以拿小一小二的成绩去预测小五小六的成绩。这边是教得少考得深,淘汰得快,不可大意啊!
哦~~,可以直接提出要某种级别的老师的吗?明白了,我现在的老师来了一次,我也说不上好或者不好,教龄10年,之前在排名前40的学校(学校名字我忘记了,查了排名,2010年是38名)教英语,今年刚刚不在学校教了,上了第一次课,我有一些疑问,可以帮忙我一起看看吗?
1 老师过来问我有没有什么资料教,我有些奇怪,虽然我是买了一些书,但是老师该有自己的方式或者需要的教材啊,怎么会倒过来问我呢?难道说我要她教哪本就教哪本?我不了解这里的家庭教师如何教的,我以为是老师先看看孩子程度再根据她的程度补呢,不知道别的老师是怎么开始的呢?
2 我跟老师说我们过来才3个月,现在有同时再I can read中学phonics,老师让她做了一些习题,一本是我买的书,一本是老师帮我买的书,之后我看这些题目,一部分是代词应用,一部分是be动词,is/was are/were。然后错的地方跟她在解释。
3 结束之后我跟老师了解情况,老师跟我说,她有些粗心,也有些知识虽然学过但是比较容易忘记。然后给了我一些她准备的phonics的资料,让我帮她日常复习,我感觉也许本来她想从phonics开始的,结果孩子已经在学了。老师告诉我,她发现她有些句子会读但是不懂意思……说到这里我心里有些疑惑,因为我也了解到很多孩子学了phonics之后,看到单词的拼法看到生词会读但是不知道意思,这是不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呢?可是老师这样说来似乎是有些觉得这种情况很奇怪,让我感觉她好像不是很有经验一样。我以为老师会跟我说“没关系,这种情况很多孩子都有,逐渐增加词汇量就会好的”,可是老师没有那样说,或者是我心里本有些固有的希望,老师没有那样才让我觉得有些疙瘩。
我也不了解别的老师是怎样补习的,毕竟还只有第一次,之后再看看情况吧,可以帮忙我分析一下吗?您孩子的老师是这样教的吗?
另外我想请教一下,关于那个The Learning Lab,之前我有搜到一个网站http://www.thelearninglab.com.sg/, 但是网站上我看到其他妈妈说是这个网站http://www.thelearninglab.com/,两个不一样的,可以帮我看看究竟是哪个吗?谢谢哦
花了2个多小时把这个帖子从头到尾看完了。
非常感谢楼主的积极分享,以及很多朋友的补充。让我对新加坡的生活特别是教育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第一个是对的,TLL没有华文补习。家教一般都会先问你有什么教材然后才决定是否建议你买别的。有经验的老师会通过做题看孩子差在哪里,然后再给他讲解。我之前那个代课老师就会讲careless or don’t know?所以认为她非常不专业。请家教也要看运气,来上第一堂课时要查看她的相关证件。我在老师来前有要求和老师通话,并记下老师全名,去所在学校网站查过了的确有此人,且还有相关照片才放心。不能她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哦,还要看相关证件?有些什么证件呢?我一点都不知道。请教教我吧。
还有,这个老师今年刚刚开始全职补习老师,是不是就在学校查不到她的资料呢?
在新加坡,在职老师在外面给孩子上补习课是公开允许的吗?在上海我们都是悄悄找朋友找老师,一般都是悄悄的,所以我也就没有敢多问。
这边的规矩是不教同校的学生。你的老师离开学校就很难查,或许你可以让她证明她去年有在那个学校教书,一般集任老师会与所教的班集合照。还要看她是否有教育部教育文凭。你的老师己开教,你再去查证这些就不太好。一般人家接受你在第一堂课做调查。还是先看看效果如何吧,要给人家一些时间。我的孩子刚补时,SA1考了58,比不补还糟。可我们知道是儿子的学习太度的原因,后来我们抓紧与老师配合才在SA2取得进步。
恩,我也是自己跟自己这样说,等多几次看看老师的情况再说,这个老师是我在Kiasu Parents论坛上发帖子,然后有中介联系我找的,我连这里的付费方式也刚刚弄明白,真是很多东西要学,真的很谢谢您哦。以后有什么还要向您请教
几天前国防部兼教育部政务次长黄循财针对学前教育讲了这样一段话:
“”Pre-school should not be formalising academic learning at an early age. In fact many stud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hown that there is a risk of prematurely formalising learning in pre-schools. And it might lead to negative outcomes for the children.”
Mr Wong also urged parents to opt for a fun, play-based pre-school environment for their children.
热爱生活之人,必为生活所爱.
小小提醒:不能迷信知名补习中心,体会它的特色,体会它的教学设计,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自己熬的补品比外面卖的更受用.但也别忘了,补品不是必需的,要用也要对症的.
哇,这个帖子太强了,对于我这种完全新人来说太受用了,慢慢开始学习关于新加坡的一切就从这个帖子开始,感谢楼主,辛苦了啊。 我也打算让宝宝来新加坡上幼儿园(我们现在刚1岁半,不过据说应该开始准备了,早早开始准备,尽量做到最好) 十月份我们一家三口会先去新加坡旅游,好好做一下实地考察。
国内主要是上奥数和英文,小小年纪的孩子就要比赛和考级, 为了一张张证书,孩子们正在逐渐丧失着快乐的童年。
曾经的邻居给三年级的女儿周末报了 三个英语班(新概念,外教口语,四星口语),二个奥数班,一个书法班,一个作文班,还有电子琴,周五放学后就开始赶场,搞得大人和孩子疲惫的要死。虽然孩子目前一直能保持在班上很好的学习成绩,但是我不知道她这样的优势又能保持多久?没完没了的学习难道不会影响将来对学习的兴趣?
这边的补习气氛感觉也不比国内的大城市弱,为了尽快赶上这边的英语进度,学校老师告诉我们了三个英语学习机构I can read, British Council & Morris Allen,饥不择食,选了一个最早帮我们评估的Morris Allen,上了一个多月的课, 孩子是非常喜欢的,但是我们也不知道究竟好不好。
大家有在这个机构上过吗? 怎么样?
还有个问题 弱弱的问一下,如果父母都是双职工,即使有能力给孩子辅导功课,但是也没有时间啊?父母回家都很晚了,孩子要早睡早起,只有周末才能有大块的时间啊! 孩子放学回来就只能交给托管或者补习中心吗? 孩子如果是那种特别自觉的就好了,偶尔的督促还是有点用的。这也是我目前纠结是否要出去工作的原因。
我儿子上过Morris Allan, 和I can read.前者以玩为主,没有家庭功课,没有压力,孩子喜欢。后者有家庭功课,家长要督促,能学到东西。
谢谢哦! 怪不得了,Morris 是从来没有作业的,每次借几本课外书 回家看,很轻松的, 难怪儿子用“超喜欢”来评价!
看来还得再仔细看看去哪里学英语!真的能很快见成效的!
忍不住插一句。
I can read 这种课程,是专为不能定心念书的小朋友设计的,好动,或者只想玩的,或者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什么的那种情况,这些孩子本身英文口语完全没问题,只是没有看书的习惯。我家小朋友的幼儿园同学,很多都去那里上了半年一年,收住心了就都不去了,很多人喊 boring。
外来的孩子去 I can read 收效很慢,因为不是对症下药。外来的孩子需要尽快融入这个环境,当他说某个英文不知道中文怎么说,但是知道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或者看到个陌生的单词不知道意思但是可以极快得正确发音的时候,那他就是进入状态了,这时再进行阅读的调教才有效。大部分孩子都能在和同学玩乐中很快达到这种状态,但也有小部分的孩子始终无法融入,只会机械的背单词,考试或许也不差,但是越往后差距就越大。
我的建议是早来一年读 k2,混一年就熟了。
请别点评,不好回复。
明白了,多谢!
说的没错,我女儿正在这两个机构上课,感觉 I can read很见成效,我们很认真地跟随老师的要求走,每天读两遍文章,三个月下来,阅读能力大大提高。有朋友跟我说过Marris比较 Advanced一点,我感觉是上下来家长不知道上什么,孩子全都忘记,最终是我们不知道该督促她复习些什么,每次只是拿回来画的画呀,做的图案的作业呀,我听过一次公开课,因为班上只有3个孩子,所以老师允许听全程,我有注意到其实课上是有些内容的,比如我听的那次是一些动物的行走,用不同的词表示动物行走的特性,上课时女儿状态很好,老师要求的怎么做都很快,回来问问都忘记了,老师也不要求复习或者什么的。但是老师非常非常温柔,我女儿爱死那个澳籍老师了,说话慢慢的,柔柔的。观察了几个月,最终我们再请了一位家庭老师,而停掉了Marris的课程。不过因为程度的关系,我们上的是K2的班,不知道到了P1以上是不是开始像学校那样正式上课了呢?这个就不了解了。
这个倒是的,在幼儿园很快就混熟了,只有有了环境才能够进步更大
还好向各位讨教一下,要不真的就让孩子这么快乐地”混” 呢!今天刚考了CA2,等成绩出来看看有多大的进步!Morris 学费已经付到九月底了,马上再开始“寻寻觅觅”
如果是这样,建议别把女儿挪来挪去,几头都跟不上会让孩子失掉信心。
你好,如果是公派的话,我想应该想清楚今后的打算,是否有这个可能一直留在这里呢?我同意上面两位朋友的说法,不建议孩子挪来挪去,这样对孩子一点都不好,尤其是在教育系统有很大差别的两个国家之间,孩子的学习环境一直这样变来变去我觉得不好。而且我们来自相同的城市,你就很了解上海目前的教育现状,竞争太大,孩子压力太大,孩子如果再回去的话,语文和数学一定跟不上,英语肯定好太多太多,而语文和数学思路是很难在短期内补起来的。你要三思啊
这段话看得我好感动!是呀,孩子并非没有学习的需求。。。
亲爱的,你介意也没有用,我们开始也是加拿大的外教,但是学校里的Singlish环境很快就会同化掉~!
哈哈,我正想从新山经过去马六甲呢,请问一下是从kranji坐170就可以吗?我查了好多攻略还是没闹太明白,谢谢喽:)
0香奈儿1 我点回复每次还要往回翻好几次才能回来继续看,所以点这个点评不知道你可以看得到吗? 我想说你说得真好!
您好,我看得到您的点评,网站会有提醒,这是很细心的设计,很高兴认识您
同样来自上海,您的孩子在上海和这边都读过,应该比较有发言权,但是有一点,之所以问学校是因为我猜测您给孩子读的是国际学校,您的老大考进华师大二附中,那是很厉害哦。我知道平和双语,但是这并不是上海主流的学校,是您所说的贵族学校,上中国际更是国际化倾向的学校,那里的学生不会参加上海本地的高中或者大学入学考试的,所以其实并不能代表上海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状况的。我有朋友的孩子在那边,是很轻松,不过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孩子会在国内继续念上去,所以就不惜重金进入国际化学校,以便今后可以直接考国外的学校。但是本地的家长并不愿意去,因为费用又高,念出来考不过本地名校的孩子的,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要直接送孩子出国念书。 而且这几年的念书环境越来越不好,压力越来越大,就拿我女儿考进的小学来说吧,您知道是多少个小朋友竞争吗?3000个,抢240个名额,是不是比我们当初考大学还要厉害,这么小的孩子要承受这样的压力,实在是……当然父母也是怕输,想读名校,如果父母能放好心态,也许又能不同,可是有多少父母能有这样的平和心态呢?不得不承认,我们都怕输。陪伴女儿一路走来的这几年,和孩子的同学、朋友的父母也一直在交流,大家都觉得太苦,但是又太无奈。
不过,您说的对,主要还是靠孩子,跟随父母转换国家有转换过渡的困扰,当然也有可以见识各地生活的优点,使孩子从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这对于今后的人生不能说不是件好事。
您的两个孩子都好优秀哦,能够在上海和新加坡两地读书都游刃有余,还真是不错。我也在担心着万一我们迫于政策改变要回上海,怎么跟得上呀,要是回到她原来的一流学校,进不进得去这是第一个问题,即便可以回去,那还能像现在出来那样是班中的佼佼者、中队长吗?那是肯定没戏啦,除了英语好。但是想或者担心都没有用,还是努力着适应现在的生活最主要,真要是有什么变化,我相信孩子的适应性应该比我们更好,就当是人生道路中的锻炼吧
如果家长有耐心在家辅导孩子,或对P1成绩要求不高,那样在幼儿园混一年是够了。
这里普通幼儿园老师的水平真不咋样,单靠幼儿园和孩子自己,一年下来,大概就是能听懂和会说几句日常用语。以这个程度读小一拿不到A…..
国内朋友的女儿就是这样长大,各种奥数奥英一对一补习钢琴舞蹈画画。放假父母带她到处旅游疯玩。这次中考进了省重点高中。也没听她抱怨补习太多。
孩子一上小学时间过得很快,趁孩子学习能力强时多学一点,多掌握一些才艺也挺好的。现在的孩子都精养,琴棋书画游泳舞蹈样样精通,小小年纪周游列国,他们懂享受爱玩,付出的同时得到的也比我们那一代强N倍。
能提供一下新加坡教育部的咨询电话吗,谢啦!
yishun2009 纠正一下第五点, 站名只有在那个站内白色的信息拦里才有; 你看到的是路名加这个站的编号.
您说的对,只是就我自己而言,我记不住那个站名,出发前看好地图记住哪条路哪个站号,对我来说比较简单,这是我邻居教我的,老实说记住这个之后我就没有记过站名,老记也记不住,嘻嘻
请问站的编号有规律么?我怎么知道下站是什么编号呢?
yishun2009 在上海, 据我所知, 只有上海大众出租车收订车费, 所以我每回去浦东机场叫强生了.
是的,上海目前只有大众收费3元,通常如果别的公司叫不到车,紧急情况下可以试着叫叫看大众
好像是5打头的编号,如果去网站查就有地方要求输这个编号,这是每个站点的唯一编号。 但我更习惯看路名加一个B01什么的编号,方便看,路两边的站牌是一边单号一边双号。这个编号在这里买的新加坡地图上每条道路上都有,B开头的两位数。在站点车棚的一侧可以看到,这个和编号的区别是,编号是唯一的,但是这个必须连路一起记,而且乘坐的方向要事先看好是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我有一次就是没有看,只知道我要到B16下车,结果当中开了个小差,抬头一看B20了,赶紧托着女儿下车,结果发现我坐的方向是从大到小的,还没有到呢,女儿坐车比我有感觉,她说还没有坐几站怎么就到了呢,可是还没等她说出几个字,我已经把她拎下车了,她好一顿抱怨我哦,哈哈
这里详细说一下新加坡的公交车站命名系统.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移民厅外面的, Victoria Street上由东向西的那个公交车站, 有一个唯一的号码, 即Bus Stop Number, 是01319, 这个五位数字的号码会显示在站牌杆的最顶端; 但这个号码对于一般乘客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人会刻意记这个号码的, 这个号码就好象一个身份证号码, 是这个站在交通部陆路管理局的注册号码.
这个站名( Bus Stop Description) 叫Lavender Station, 会在站内的信息板上显示;
这个站在这条街上的编号是B10 ( 待查), 就是楼主说的编号, 是大家为识别车站最常用的信息, 原因: 1. 它在那种A4大小的一本街道交通地图册上会标注; 2. 在车站棚上面, 冲着公交车来的方向会标明, 容易识别.
新家坡的公交车站, 不像上海那样, 用两条路的名字命名, 如浦东的”花木路锦绣路”, 大家一看这个信息, 就知道那个站在哪个路口附近, 但不具体到到底在路口的哪一侧, 哪一角; 新加坡的命名会更具体, 如常用组屋编号( 大牌号), 如BLK55, 或公寓名字, 如OPP TROPICANA CONDO, 还有学校/教堂/办公大楼等等, 还常常用”XX对面/前面/后面”等等来命名, 强调地标名称. 当然它还有一个属性, 即在哪条路上, 所以总体来说新加坡的站名系统更精准; 缺点是, 很多时候, 大众是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的信息, 或那么高的精确度的.
关于楼主漂亮女儿的英语问题, 我建议不要太担心. 她会念不认识的英文单词, 是好事, 发音很重要, 不懂意思先不用着急. 词汇量是靠积累的, 要慢慢地来. 我建议你针对性地每天对你女儿的英文单词, 根据课本或参考书, 进行综合培训. 你有时间, 有英语基础, 在小一阶段, 你是有能力担当英语单词的辅导的. 当然不是死记硬背, 是结合阅读, 大量阅读, 来积累词汇量, 每日至少精读一篇文章, 搞懂里面的所有词汇的意思, 最好是用英语解释, 日复一日, 多复习, 不用几个月, 我相信你女儿的词汇能力会突飞猛进的!
感谢您的建议,这正是我很困惑的一个问题,英语单词是需要积累的,现在她还在I can read读Phonics,上周开始进入第6本,开始了初步的语法,每天陪她读文章,文章中的字都解释,但是换个地方就不认识了,因为文章有上下文,而且这些词前讲后忘,我是不是需要把这些单词都拎出来反复复习呢?像我们以前那样,用单词本?这是我现在很困惑的问题,语法什么的我倒是可以帮着补,练习也一大堆,我可以选择参考书上相应内容出题目给她练,错了解释后再练,这都没有问题,唯独词汇我不晓得怎样抓住她现在碰到的每个生词,该怎样练呢,还望多多指教
我的经验是, 对生词要积累下来, 时不时地就要拿出来复习, 考考小朋友; 当然结合上下文, 效果更好, 因为上下文有助于记忆, 而且有趣味, 不枯燥乏味. 当然, 还是大量阅读, 才能巩固对单词意思的理解. 培养自己阅读英文的习惯, 是最好的方法. 我儿子(小二)现在有点太爱读英文, 我开始担心他的华文阅读能力.
所以, 有时间就大量阅读, 精读; 没时间, 就记词汇; 两者相结合, 我认为效果最好.
支持你继续!被误会和曲解也是因为极少数人行为不当,但是清者自清…呵!
谢谢,我会尝试帮助她整理生词,反复巩固,谢谢您哦,以后还要多多请教您
关于孩子教育, 我的体会是,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没有耕耘, 还要收获, 那就是大牛娃,可遇也, 不可求也.
偷懒的办法: 外包, 花钱让别人教; 别人看在钱的份上(不是孩子的份上), 教你的孩子, 不对教的结果负责;
最累的办法: 样样自己来, 自己陪孩子上一遍小学, 中学, 自己全责; 由于没时间, 没能力, 很多人做不到.
折衷的办法: 两者相结合, 但自己全程掌控
明白了,以前做公交车手机地图不离手的,看来要先去买张地图,非常感谢。
一上午时间看完了楼主的帖子,非常实用的介绍
楼住写得很仔细,也很认真。。
住在这里很多年了,有很多东西都不清楚。。学习了。
关于出行, 多罗唆几句.
有个网站挺好, 教你如何出行: gothere.sg
输入你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这个网站可以告诉你不同组合, 搭巴士, 巴士/地铁混搭, 德士, 自驾, 用时和费用, 很好用!
还有如果搭巴士, 可不能光看到目的地就上, 除非你有时间, 否则费钱不说, 那巴士很可能带你来个新加坡半日游, 太耽误事. 在巴士栏里好好看看路线, 沿线停靠站点, 再对照研究一下地图, 判断这条巴士是否走弯路, 绕大圈子, 确认比较简单直接, 或实在没有第二选择/天气/太晚/老人孩子等不利因素, 再上车. 如果发现该车绕圈子, 搞市区游, 那么一定要找到其它可能线路, 尽管不直接到目的地, 但方向一致, 再找中间哪里换成其它线路, 最终到达目的地, 尽量走直线, 少绕弯子. 这样上下车虽然麻烦点, 但是既省钱, 又有可能( 大部分情况下)节约宝贵的时间.
不罗嗦啦,宝贵的经验。我通常是找google地图的,你说得对,这里的公交车真的是绕来绕去哦。收藏了那个网站,谢谢啦
去试过啦,很详细的哦,车费都告诉我,连地铁站出口都标注清楚,真是太棒了,尤其对我这种超级路盲
关于你的新工作, 不知道你去过本地的医院没有. 大的综合型医院, 如靠近你家的樟宜医院, 里面都里有比较大的药房, 那里有给患者根据医生处方找药的和发药的工作人员, 你觉得你的国内的工作最接近这类工作吗?
我发现近几年, 新加坡的大型医院里的药房, 有雇佣大量菲利宾人做发药的工作的倾向, 也许由于他们的英语好, 工资要求不高, 又肯做夜班的原因吧. 不知道这类工作, 需要什么文凭或执照.
谢谢您的关心,我原本是做cinical pharmacist的,但是这几年,差不多5年的时间,我逐渐转向了药剂科的管理,科室的规章制度制定、和临床横向的沟通等等、管理窗口部门的工作协调、包括处理患者投诉等等,窗口发药也是药剂师基本的工作,只是这些年除了值班外很少在窗口一线了。我有初步了解了一下,似乎国内的药剂学历这里不承认的,需要重新考执照,我有国内的执业药师证书,有副高级职称药剂师的资历,可是似乎没有用,这里要重新考。
另外一个可能, 无须执照, 就是进制药公司, 这里有很多国际顶级的制药公司, 如辉瑞, GSK, 莫克等等. 这些公司里有很多做跟药有关的, 与医院打交道的工作, 具体的我要回家问问老婆.
当然你的英语要足够好, 当家庭容许你出来的时候, 不仿试试. 我相信你会找到你对口的工作的, 否则放弃自己的专业, 实在可惜, 浪费.
你太太也是医药行业?只是我的英语丢了很久了,在医院16年,除了写文章投稿会看英语文献,基本不开口,真的会有点问题。有时候想想也是自己不好,如果在上海,我这样的资历在您说的顶级医药公司,应该说还是炙手可热的,因为有人脉,但是到了这里就完全不同了。哎
那就和你的宝贝女儿一起努力学好英语吧! 是金子, 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英语就是你的增光剂! 据我观察, 国内很多来的朋友, 如果不是在这里受过本科教育的, 虽然在国内有很丰富的经验, 很多人就输在语言关上, 导至没有在关键位置上”卡”住位, 败给了其他国家来人, 尤其是阿三. 因为在这些欧美公司里, 很多老板是老外, 一句华语都不会, 中国人除了英语, 没有办法用华语与其交流.
有了英语这个工具, 你就有敲开很多扇大门的资本了!
恩,谢谢啦
说几句不太好听的。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城市,这些在当地过得相当舒适的人还为了孩子的未来来狮城定居。想想有些悲哀。我们在国内工作,在国内享乐,最终却放弃中国,然后在这里带些炫耀的谈论当初上海的好生活,这何其矛盾也!我们中国的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都这样“爱国”的吗?少说些上海吧,一来上海伤不起,二是听来叫人不舒服。
其实你说到一个关键问题, 就是为什么那些在国内的生活那么好的人(才), 要放弃”安逸”的生活, 还要”降低”生活品质, 来新加坡呢?
这就是我经常讲的, 这些移民很无奈! 他们不是因为这里有多好才来的, 而是太想离开一个很差的环境. 相对与其他欧美澳国家, 新加坡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获得身份, 就业机会高, 华人社会的环境. 尽管这里的房产, 汽车, 烟酒等商品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上海等城市, 但这里还有空气, 食物, 水源还有高效廉洁的政府等人人无法获缺的东西, 新加坡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关于基础教育, 尤其是学前教育, 我实在还没有看出这里比国内有多好, 好在哪里.
看到这两天新加坡的空气PM2.5在十几, 二十几的”中等”水平, 可以想象上海会是个什么样子.
再说几句吧。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新加坡也不是生来就如此。以在中国赚的钱为基础来此地为下一代继续奋斗本也无可厚非,但何必动辄就将自己的母国讲得如此不堪!?似乎是逃离了疯人院一般。这样只会是你小瞧了祖国而别的国家的人小瞧了你。这种例子还少吗?人皆有趋利之心,但不能不厚道。
实在忍不住了,也来说两句。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还谈什么厚道和爱国。上海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连地域都排斥的人还谈什么爱国!
讲一个实例吧, 我上个月在上海机场上海人家与新加坡同事吃饭, 邻桌有几个国人, 他们因为服务员的小失误, 便大声呵斥服务员. 我的同事就说, 好象中国人比较容易发脾气, 我回答说, 这是个大问题. 每个人心里似乎憋着高压气, 不顺, 在找到机会时, 高压气容易跑出来, 发泄掉.
还有服务员好象没受过训练, 失误频频, 服质量比较差. 是不是工资底, 人员流动率高, 企业又没有给予合适的培训, 员工也没什么工作积极性?
关于移民, 个人的心态初衷可能各不相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 尽管吸引效应(PULL)不可小视, 所谓的挤出(PUSH)效应, 还是占主导地位的.
其实现在的新加坡也出现了PUSH效应, 有些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由于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车价)高昂, 人口密度猛增, 竞争压力大等原因, 正在向外移民, 只不过数量上规模上还没有像中国那么严重而已.
楼上的,在中国发脾气骂人,也不是因为高压需要发泄。
根源在于中国有一个欺软怕硬的社会规则,你良善就是可欺,那些服务员也都明白这个道理。
简单的就比如餐馆上菜慢了,你不说话,服务员就不管你,你低声细语,他也不重视,你高声一喝,马上就给你把菜端上来了。大一点的事也是如此,只要你一凶,一闹,一发脾气。很多解决不了的事就迎刃而解了。甚至去政府部门办事,都可以用这方法,一拍桌子,“我找你们局长去”,多数时候就没人刁难你了。
在那个环境里,就得锻炼成那副样子,没办法。
这个比较客观,真的是这样的,也许生活的高压让大家憋闷太久,所以一触即发,不过来这里之后我发现这里的人还是比较平和的(也有少数比较焦躁的),上下电梯,邻居们相互打招呼,很客气;外面一碰到人家就本能地”sorry”,地铁里大部分人首先坐整排当中的位子,而把那些特殊照顾的座位留着给需要帮助的人;超市里,收银员很客气地say good morning,还帮忙解释关于信用卡积点使用的问题;如果买了易碎的东西,会拿来很多报纸帮忙包好,同时和后面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这一切的一切让人感觉温暖,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造就的,所以,凡事告诉自己“不要急躁,把心放平和,宽容一些,豁达一些……”
我家楼下的职总平价超市原来有几个收银员是山东来的小姑娘, 服务的态度明显不如本地人, 每天愁眉苦脸的, 她们与客人的交流只局限于报价,和问是不是会员而已, 多一句话都没有. 甚至在找还零钱给收据的时候, 连看都不看你. 从来不讲什么你好, 早上好, 谢谢, 再见等礼貌用语. 我能理解她们如此表现, 每小时5元的收入, 繁重的工作, 经常加班, 最重要的还是心态不好, 导致她们并不喜欢这份工作. 其实职总并没有欺骗她们, 在她们来之前, 她们清楚地知道她们做什么, 能赚多少钱等必要条件. 她们自己也知道她们来这里赚不到多少钱. 那么为何心态不好? 越干越不开心, 越烦躁? 结果在今年的有一天, 在两年合同到期前 , 她们突然集体提出辞职, 回中国了. 现在这家超市场不得不招聘收入较高的本地人手来做收银员.
如果是中国的收银员来这里做收银员,她们就不会有怨言。
问题是她们在国内可能是不屑于做收银员的,来这边降低档次了,这是不满的根源。
楼主也是一样。如果找不到和国内匹配的工作,还不如不做,总之不能委屈自己,会很不爽的。
这楼开始歪了。不过没关系,似乎歪对了。
终于慢慢向教版的宗旨靠拢了。
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要孩子学什么?
父母恨不能让孩子得到最好的,让他(她)成为最优秀的,为了这一点,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辞,能给孩子的全都给。出国学习自然是大多数父母的首选。没错。有条件不这样做才奇怪呢。
孩子自然也会在父母的庇荫之下茁壮成长,出人头地。同时大部分的他们也会深感亲恩,有所回报吧。
看教版一年多了,虽然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始终感觉到的是“后宫”的智慧(恕我措词不当)。孩子只为这个家只为自己读书吗?
孩子是从月亮上来的吗?
骂自己的祖国是很容易的事,逃离自己的祖国似乎也不难,你有你的权利。但让孩子从小就在父母对母国的抱怨声中成长,你不觉得这是最大的教育失败吗?
乱世中国产汉奸,盛世产的也不少,为什么?太多人“只知家不知国”,自我中心,舍我其谁。
谁能告诉我,二战时被打得稀巴烂的德国和日本有点办法的人战后是不是都出国了?
中国人被人瞧不起不是他们不重视教育,也不是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而是他们不爱他们的国家。
教版可以分得很细,但我们为什么不把它拔得更高呢?
我的感觉是, 如果你朋友对他的孩子很尊重, 你就会尊重他的孩子; 反之, 如果你朋友不把他的孩子当回事, 没有人会把他的孩子当会事. 把你朋友换成一个国家, 把那个孩子换成那个国家的子民, 情形也如此啊.
首先,“母国”这个词用得非常不恰当,我们都饱含深情地说“祖国”,爱国主义首先要表现在对华文华语的热爱上,而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母国”
其次,爱国主义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毛主席教导我们:
“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纪念白求恩》
“我们决不可有傲慢的大国主义的态度,决不应当由于革命的胜利和在建设上有了一些成绩而自高自大。国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博君一笑。
“母”尚不敬,岂敢奢望“祖”?
一点破文无非想说说都别忘本,要告诉孩子自己从哪里来的,不要去到好地方就忘了自己从哪里来的。
鸟可以飞来飞去,人也可以,但人的脸上有印记。
毛主席也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这楼确实歪了,别拔得太高好吗?我把它扳回来吧……….
出国不代表不爱国,爱不爱国不是嘴上说说的,而是心里的东西,奥运会期间我们同样千方百计看中国队的比赛,当五星红旗升起时,和孩子一起欢呼呐喊;当学校义工活动时,有新加坡妈妈说“哎呀,你们中国怎么拿那么多金牌呢?”我们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自豪,这是对祖国的爱。如果我们自己都觉得矮了半截,那怎样抬起头呢?
同样,父母怎样言行,孩子就会有怎样的言行,所以言传身教太重要了。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怎样我无法全盘控制,毕竟,路是孩子们自己走的,我们只是个领路人,长大之后我们也只是做路灯而已。所以,出国的状况每个人都不同,每个家庭都不同,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各人选择而已,对或错也都是自己在承担,平淡而豁达地去看这一切,心境会平和,这也有利于我们的家庭和对孩子的教育。
此贴只想说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希望不要上升到太高的高度,平凡人过平凡生活讲平凡话,仅此而已……….
mimo-h 这里的PHARMCY和国内的不一样,你要从事原来的肯定要考执照的.而且药品全部是英文的,我不确定要不要重新读过才能再考.
收到,是哦,我去卫生部网站了解了一下,确实是需要重新考执照的,而且不仅仅是书面的考试。药品是英文的倒还不怕,专业词汇根据药理分类是有规律的,这些倒也不难,关键是其他的沟通有点问题。要考执照需要雅思没门7分以上,就这就吓倒了。
LZ是个心思细密的好妈妈!
UP YOU!
我宝宝现在2岁~~也是处在犹豫期~~打算2014年一月让他到新加坡去上幼儿园上小学~~~家里老人也是反对声一片~~本人英文水平也不高~~听说租房子也挺贵~~还有好多房东不愿意把房子租给带男宝宝的家庭~~真是这样吗??我QQ41108497,希望能常联系!
这里的租金确实很贵,生活开销也不小。
一家三口, 没有至少全家五千新币的月收入, 在新加坡生活是很艰难的. 即使月收入5千, 全家人一个月花下来, 住学吃行(尤其是房租就会用去你收入5千块的一半), 所剩无几, 存不下几块钱, 你会感觉很日子过得紧张, 看着银行户头里的数字过活, 那种感觉很不好.
如果没有好的工作( 月收入5千以上), 建议不要盲目来新.
请认真想一想, 如果你在国内过得去, 这里是不是你要的生活.
2岁的宝宝,2014年也只能上幼儿园,上不了小学. 你还是多了解一下新加坡的幼儿园的情况比较好.而且如果你不是一家人一起来而且有足够的生活来源,建议你要慎重,想清楚是否有这个必要.
像我们这样处在犹豫期尚未下决心的人有不少,想想新加坡人的生活压力都是很大的,何况我们尚无身份(有人说现在拿PR要5年了,不知真假),人多天热.
好处是环境好,安全,相对公平. 再看看国内,就拿北京说吧, 好处是通过多年打拼有了一定基础. 但生活成本高,环境差,现在又正式公布了要放开高考制度,有多少人又要拖家带口的来到这已经拥挤不堪,人心浮躁的城市.以后我们的孩子要面临的竞争,家长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更是无法预计,这样的制度让人如何能爱? 抱怨没有用,只能考虑是否要逃离,即便有再大的爱国情结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
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是出了名的质次价高, 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但还是得不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最关键的是老师素质很差. 其次是硬件设施很差(没有室外活动场所, 没有固定睡觉地方), 几乎没有. 动辄上千元的托儿所费用, 你孩子得到的可能是没有爱心( 我儿子曾经被老师用胶带纸封嘴; 摔倒了, 都无法正常走路了, 老师也不通知家长), 英语很差的英语老师, 和中国初中毕业的学习较差的那种中文老师. 原因是学前教育的老师工资待遇低, 门槛很低, 流动率太高导致.
我儿子从四岁在这里读N2, 亲身体会, 苦不堪言. 如果你孩子在国内上的比较好的幼儿园(比如公立的一级二级的幼儿园), 千万别把孩子送来这里遭罪.
为什么我要在这个似乎只谈孩子读书学习的教版喋喋不休地说些多少让人烦的话呢?因为头脑中时不时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1。定居此地的国人对孩子说:中国如何脏乱差,中国人如何素质低,来此地打工的国人如何丢人,这地方如何好。。。。。。
2。新加坡人对他们的政府说:这些中国人夺走了我们的饭碗,让他们回去,要限制移民,要修改移民政策。。。。。。
不幸,现在这两种情况都在发生着。
你以为你跳出来了,可以喘口气了,可别人不这么认为。
毕竟这不是你的一亩三分地,身不由己的感觉时时存在啊。
强国不是靠向外移民崛起的。
挺好的帖子,总有人上纲上线的,真讨厌死了!
可不可以不要再在这里为是否爱国而争执了呢?我希望这里是个平心静气交流一些生活经验的地方,而不是争锋相对的场所。至于该不该出来、想不想出来、出来后混得好不好,都不是我们想要讨论的话题,老话说得好“各人头上一片天”,每家有每家的主意、每家有每家的实际情况,不能用自己的强加于别人。可以有建议,可以有亲身体验来告诉后来者,但请怀着一颗真诚的心,莫要尖酸刻薄,莫要高谈阔论,我们都是老百姓,脚踏实地走我们的路。至于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该深思的问题,我们只想孩子正直、诚恳、开朗、活泼、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等等优秀品质,同样源于我们自己,所以放开胸怀,对我们自己调整心情,好好教育下一代也是很有好处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随便到哪个国家都是讲得通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不是移民专家, 只是小老百姓, 只不过有一些切身体会,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尤其是给那些还没来的, 眼中只看到新加坡光鲜的一面的人士. 尤其是近几年, 新加坡无论是从生活费用成本, 到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政策, 还是普通老百姓对外国人的不满, 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我们眼中的中国或新加坡, 由于我们局限性, 都可能是片面的, 很主观的. 关于为什么移民, 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取舍标准都不同. 简单扼要的话, 看Push vs. Pull, 如果Push太强烈了, 那是很难Hold住的.
请三思而行, 没有后悔药可买的.
@吉祥幸运 : 【如果没有正义国将不国】国被神圣化之后,爱国成为爱国教。如果不爱国,就是犯了渎神罪了。如果对爱国者们说,爱国要落实在爱国民上,爱国民落实在尊重人权上,爱国者们会若有所思,爱国者要进化到二点零时代,就是重视维护人权与倡导国家正义。如果没有正义,国将不国。
+++++++++++++++++++++++++++++++++++
表骂我,是微博看来的,要骂就去骂那个叫“吉祥幸运”的人。。。。。
咱回到主题上来吧,经过将近4个月的适应和不断学习,对孩子的英语教学有了一些新的方法,在子女教育版另外发了个帖子 ,《推荐一个制作识字卡片的网站,还可以共享到pad,很方便!》,这是链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835190-1-1.html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说了不跟这个帖了,但是还是有人回复,那我就说明一下,这个帖本来是在陪读版的,而且题目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题目,前言也后来加上去的,误导了很多人,以为她是陪读妈妈,甚至有个妈妈卖了房子带孩子来新加坡了,我只是提醒她不要误导了想来这里的妈妈们,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在陪读版不合适,所以,改了题目移到这里来了。
说了不跟这个帖了,但是还是有人回复,那我就说明一下,这个帖本来是在陪读版的,而且题目也不是现在这样的题目,前言也是后来加上去的,误导了很多人,以为她是陪读妈妈,甚至有个妈妈卖了房子带孩子来新加坡了,我只是提醒她不要误导了想来这里的妈妈们,可能是自己也觉得在陪读版不合适,所以,改了题目移到这里来了。
点评
风景旖旎 这个帖子从头跟到尾,一直在追看,我从来没有误会过她是陪读妈妈,为什么你会认为她是陪读妈妈?是你自己看帖不仔细?还是华文水平有限?
[color=#999999 !important]上面不是说了这个帖子之前在陪读版,是国内没有来的妈妈误会了,我是为了提醒她们她是陪公妈妈不是陪读妈妈,你要是真的从头看过就知道我当时就劝她来别的版,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帖子,还被她痛斥是心有阴霾的人。你也不用质疑我的中文水平,本人警校毕业,做过刑警,从事技侦工作,为了照顾孩子,20年前辞去了自己心爱的工作至今,来新加坡五年,深知陪读的不易,所以劝要来陪读的妈妈慎重,有错吗?再重申一下,因为这个帖子之前是在陪读版的,上面的回帖是在陪读版的时候回的,请大家不要再误会了,我也不愿再回帖了,谢谢。
亲眼目睹了您是怎样被挤出陪读版的:lol
因为我是第一个提出问题的人,就像一个一直被宠的人突然间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所以很是不适应,回应及其激烈,甚至叫我打住,也就是住嘴的意思,后来提出问题的多了,她才谦虚起来,去从头看看吧。 文凭不代表水平,洋洋洒洒的写写东西也不是水平的标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才是真正的水平,其中包括道德.良心和修养。 不要再回我的帖了,谢谢了。
我以为已经风平浪静了,不想多说什么,是我跟陪读娘娘申请搬离陪读版块的,我期待更和平祥和的环境,生活中本就有各种各样的人,该解释的我已经解释过,从头到尾我就没有说过我是陪读妈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谁强加给我这顶帽子,怎么解释也没有用,看不懂的依然看不懂。清者自清,至于别人一定要欲加之罪,那我也没有话好说,大家都看得到,我没有删减中间的任何部分,只有因为发生一些事情而在首页加注了一些,原本想暗示一些朋友,这里不适合谈某些问题,却无奈别人没能领会,题目中也应某位网友的善意提醒加了“全家”两个字。这样的争论让我觉得很是无聊,所以俺还是撤吧,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吧,不想多说什么其他的了。话不投机…..
感谢老和山,风景旖旎和众多理解的朋友,请你们不要再去评论她的回复了,不然又要因为有人回复而继续这些争论了,我不能阻止别人回复这个帖子,但是真心希望这里是个充满信息,让人感觉有所帮助,而且环境非常平和的帖子,厌恶这些无谓的争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人各取所需吧,我想让大家都开开心心。仅此而已。
很傻很天真的人不是没有,去陪读版看看吧。我一再谢幕,有人一再质疑,我总要出来说声谢谢吧。
风景旖旎 嘿嘿,卖房子的人根本不是看了你的帖子才卖房子孤注一掷来新的。(这个人发帖之后有多少人劝她不要来。)
哎,就是啊,怎么可能仅凭我的帖子呢?再说,我帖子里可没有说这里是人间天堂,只是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讲述这里的生活而已,也有人要不舒服,真是不懂。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回到平和的内容中来吧,不想再纠缠于这种无谓的争论中,争来争去还是自己的生活,有谁可以说对或者错呢…….
毛絮 这里也是一个小社会呀
是哦,感悟了,体会了,笑看人生,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才是真的,谢谢您哦:)
楼主可以讲讲在这边的日常生活具体开支吗 比如一日三餐烧饭多少钱 一个月日用品多少钱 小孩开支等等 好給后来人一个借鉴参考
好的,可是我觉得关于日常开支,每个家庭的情况差异太大了,所以很难说。在我来之前,亲戚告诉我一个月日常开支1K-1.5K新币足够了,可是过来之后发现远远不够,刚到的几个月开支很大,因为家里要添置很多东西,逐渐稳定了就会好很多。上个月买菜等日用品(我没办法把日用品分开,因为我都是在隔壁昇菘买菜和日用品,就放在一起了)大概1千多点,因为我是一家在这里,所以做菜会比较多。每日一荤一素一汤。孩子的教育费用,我女儿是DP,可以享受2年PR的学费,所以学费才51元而已,如果是外国学生明年应该是涨价到500多。另外钢琴160元/月,英语补习500不到点/月,游泳80元/月,所以每月的教育费用也挺高的。这里的教育费用比国内高,就拿钢琴,国内100元一节课,这里折合下来要200.
理财版曾经有个家庭花销调查贴, 可以参考.
我们家4口人(三大一小), 2年下来的统计显示, 每月平均花销至少5千(含收入税, 机票, 新电器等不固定开销), 不算房子贷款, 我们过的是比较节省的生活 ( 无车, 多在家里吃饭).
每月平均下来, 小孩要1.5千, 每个大人要1.25千, 老人1千; 如果两个孩子, 第一个1.5千, 第二个1千.
小孩一千五和大人一千二能大概细化吗 感觉普通家庭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开支
所以每月最最基本生活开支一千五应该够了是吗
如果家长很忙,可能孩子就会多去补习,在加上兴趣班,吃穿用,至少要千五。
成人上班衣食住行样样不能马虎,花费很多。
省着点用,一千五够一家三口吃饱加日用,水电气房贷/房租交通电视电话等等另算。
楼主呢 自留地长草了
你能把你的问题描述得详细一些吗? 比如每日开销, 你计划在哪里住, 每天吃什么, 在不在外面吃饭(几顿), 有和娱乐, 有没有电视(付费频道), 上不上网, 打不打电话, 如何交通, 开不开空调, 等等, 只有这样我们可能会给你个大概数字; 否则, 在这个地方, 有很多外劳, 月收入几百, 也能活; 有的家庭, 收入水平不到一千, 也能活下来, 就看你要如何活.
总之, 你问得越笼统, 得到的答案就越不精确.
非常感谢你的好帖,收获太多了!客观、清晰,每天还要照顾孩子,还能给大家分享这些经验,辛苦了!不久,我们全家也要去新加坡了,估计这些都是要经历下的,最惶恐的可能就是今后自己这个尴尬的年龄怎么来充实下,一切从头再来呀。。。。
品位,作为旁观者,我看是你一上来就带着某种情绪在讲话,虽然也不是什么恶意,但多少让人不舒服,或者容易误解的。都是好意,不要再争辩了,有那么多人喜欢、并且有帮助,就是好帖。论坛里多发些有建设性的、对别人有帮助的贴,你也可以从纯陪都妈妈的角度给他们些客观的、有帮助的文字出来呀,相信那才是有意义的。。。。
谢谢,这些也是我过来之后亲身经历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刚刚过来这边的朋友们
请问幼儿园一个月中上等的多少钱呢?在那边好找工作吗?
幼儿园我不知道耶,应该是几百新币,跟国内私立幼儿园差不多的,这个价格好像是没有类似DP孩子小学学费可以优惠的政策的。至于工作我不是很了解,这里都是英语交流,英语好的话应该会很好找吧。可以问问论坛里其他朋友们
最近怎么不再更新帖子了呢?还很期待呢。我们全家也是可能11月份去新加坡,亲的帖子很有帮助。我想知道您在租到公寓之前是住在哪里呢?还有怎么租了那么贵的,觉得有点小贵,那个很好的中介也推荐给我吧。在新加坡生活工作的华人比楼主来得早的肯定是数不胜数,比楼主来的时间长的也是不可枚举,但是这么无私和对生活认真热情的帖子我还是头回看到。希望楼主陆续有好贴更新
谢谢您喜欢这个帖子,生活上的事情就那么些,所以最近没有再更新,如果有新的体会或者又学到什么我会再来更新的。安定下来之后,我就一心扎在女儿的学业上,帮助她尽快过度和适应,赶上这里的小朋友,所以最近在研究这里孩子在读什么书?去淘二手书,所以疏忽了这里的更新。
关于您说的租房,因为是全家过来,和别人同住总有不方便,所以我们打算好租整套,此其一。 其二是因为想要居住环境好些,小区设施齐全些,方便孩子锻炼和娱乐,所以考虑租公寓。房子是根据孩子找到的学校来定的,先定下学校,然后再在学校周围找房子,综合考虑生活购物、出行等各种因素来决定。在住进租的房子之前,是先生先来这里的,我得感谢我多年未有谋面的表哥表嫂,慷慨让我先生暂住他家,还陪他看房子,介绍这里的生活,使我们得以短期内就找到了适宜的居所(差不多10天左右)。中介的电话我稍后短信给你。
大概大概啊, 别太较真:
幼儿园, 小半天, 5百以上;
托儿所, 全天, 1千以上;
尽管费用是国内的几倍, 条件都不如国内, 所以你可要放低心态, 放低要求, 再放, 再低…还不够, 再低点…
著名的地标式政府组屋达士岭, 五房的一套可以租到4500新币, 比郊区的公寓都贵; 政府3房以上的组屋, 无论大小远近, 整套租, 2千打底; 同样地点的公寓, 1.5倍到2, 3倍.
3房包括客厅吗?包括的话就更贵了,换算了一下,确实贵。我们是要在南洋理工那里找房子,还不了解情况。
3房式组屋包括两个卧室, 一个客厅, 一个厨房, 一个(有的有两个)卫生间; 有的老3房可能还有一个政府后给加的几米大的小间. 2千是必须的, 除非那房子实在太破烂或太偏远. 你能看上的, 基本都会上2千. 这里的3房组屋的租金大概是上海同等条件的老工房的5倍.
这里的叫法我不是很习惯,公寓房子,类似中国的三房两厅三卫,3000-4500甚至以上,还要根据是否配备家具,总之一个字——贵!!
感谢网友期待我的继续,想想可以再说些什么呢?来说说我最近在忙的事情吧——买书
买 书
孩子开始学习,离不开课外读物,古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凡作文写的好的小朋友大部分都是阅读了很多书。在国内我们都知道买书的渠道很多——当当网,卓越网,淘宝,博库书城,京东商城……..不仅购买方便,而且价格还很低,比新华书店低多了,就连我们小时候要特地到教辅书店才能买到的教科书,现在在淘宝上都很容易找到。可是来这里之后,我发现差别实在太大了,这里的书非常贵,一本薄薄的分级读物在popular都要近5元新币,让爱书的我有些买不下手了。而且似乎这里的网上购物也不是特别的成熟,几乎很少有集中的网购平台。即便有,东西也很少。也许是我还不太了解,如果有熟知这些的朋友,还请补充这些资源,太需要啦。
我是个超级爱买书的人,孩子的读物平常都是整套整套往家里搬,适龄的读物基本上都有:神奇树屋、神奇校车、国家地理儿童百科、法布尔昆虫记、玛蒂娜全套、中国名著连环画、十万个为什么……… ,这次过来带来很多,之后老公出差又拖过来两箱书和中文的教材。可是目前最紧要的是尽快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英语书就必不可少了,我问了很多网上的朋友,收集了一些这里孩子看的书,再去popular研究这些书的套系,再有的放矢地去寻找。比如ladybird、Robin,这些出版社都有很成熟的适龄孩子的分级阅读,都是童话故事,虽然我也潜心陪女儿读了一些,真是很佩服那些出版商,能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故事编译成如此简单的语句,又不失原著的主要情节,孩子一读就懂故事的大概框架,之后我相信会有更为丰富的版本来适合高年级的孩子阅读。我买到的Peter and Jane就是Ladybird出版社的key word系列,这里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看,到学前基本上已经是很高的级别的,差不多level 10-11了,我们慢慢来吧。虽然这套书插图比较老,是60年代的作品,但是我看中他的表述很是工整,语句重复,对于低年龄的孩子不失为一套循序渐进的好教材,所以寻觅他的朋友非常之多。
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当地的教育论坛,在这上面找到了妈妈们的二手交流平台,看到很多书都以1-2元新币的低价在出售,都是二手书,于是我尝试发帖找寻我需要的书,还真是很顺利就找到了,在那里,我淘到了第一桶金(Peter and Jane)。1.5元新币一本,8-9成新的,有一些几乎就是全新的,连塑料套子都在,第一次和人在网上沟通交货的细节,而且网站是英语网站,全都要英语交流,也逼着自己锻炼英语的沟通咯。现在我为孩子找了好些英语读物,都是在那里淘到的。这样的话成本比书店里买新的要低多了。还有一些家长会为孩子买很多参考习题,结果孩子却来不及做,于是就二手卖出来,选择一些大的出版商的习题,应该也是非常划算的。我为女儿买了几本2年级的参考书,2-4元一本,看厚度咯。再者就是最近收罗了17本大开面百科全书,女儿超级喜欢,每天陪她读1-2个主题,希望对她今后的science有所帮助,也不枉我忍痛100新币收了它,不过卖家也是忍痛这个价格卖了它,因为买来整套24本是1700新币(好吓人的数字)。最让我开心的是,那些妈妈们都很了解在孩子们中大热的书,我就不断学到很多很多……..
这里罗列了一些网站
http://www.kiasuparents.com/kiasu/forum/index.php 这是我买二手书的论坛,在Garage Sales的分类中。
http://www.ladybird.co.uk/ 这是ladybird出版社的主页
http://www.seussville.com/ 这是一个有名的作家的主页,Dr. Suess
http://www.wimpykid.com/ 著名的《小屁孩日记》的主页
关于书,实在是太多内容可以说,也很希望热情的妈妈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一起来丰富和补充…….
keborah 我现在都是在亚马逊中文网上给孩子们买英语原版读物,比这里书店买便宜太多了。
你是国内的亚马逊卓越是吗?原版读物是中国再版过的吗?通常英国的书在亚马逊也不会很便宜啊?给我个网站看看好吗?我也去看看?您是买好送到新加坡吗?还是送到国内地址准备以后回去后带来呢?我还没敢尝试海外购,什么时候要试试去美国或者英国的亚马逊买买看,还不敢,嘻嘻
男人如树 厉害啊,已经趟到Kiasu去了。
嘻嘻,过奖过奖,前几日在和一个新加坡妈妈交流买书事宜的时候,她说“You are so smart”, 她说她大孩子中一了,到去年年底才刚刚知道可以到kiasu去把书卖掉,表扬了我一把,嘿嘿
寻人启事
前几天看到有朋友问我要中介的联系方式,我回复说短信告诉她的,结果一给打岔就忘记了,今日想起来想给这位朋友消息的,却怎么也找不见在哪一楼的回复了,是哪位朋友问我要过呀?抱歉抱歉,提点我一下啦,我马上站内信给你联系方式,抱歉抱歉
请问那套百科全书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叫AtoZ?谢谢
谢谢!我也在Kiasu上买过二手书。说实话他们的二手书很新。不过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书也不容易,其实有些书在amazon 上买很便宜,比如mr.men 整套47本才$90,在新加坡二手书如果卖$2,整套也要$94。还有象horrible history , horrible science , Harry potter.在那里买也是四十多一套。而有些书在当当上买就比较便宜,比如,小屁孩日记双语的十本¥80左右,印刷比原版的还好。
是我呀,我每天都上来看有没更新,看到lzmm又更了真是很高兴。再过一个月多一点就该向新加坡出发了,还有很多事情没处理。
楼主也介绍介绍着装吧,还有给孩子在专柜买衣服贵不贵,和国内比。
看这里有很多上海的妈妈,我去上海玩的时候和儿子最爱的就是南翔馒头。(¯﹃¯)口水ing
我在论坛里看,好像每年1月2日是小学开学的日,你女儿是插班上的吗?
从昨天晚上我就开始用手机看,把身旁4个多月的女儿喂饱睡觉,我就一页一页看,真的想一下子都看完,多了解,可是作为妈妈,本来睡眠就不多,只能先暂停,今天早上打开电脑,首先就搜索你的文章,谢谢!! 希望以后多多交流,初来咋到的我太多不了解,为了女儿我得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的周全。我也是处女座,这个星座的人做事就是认真,追求完美,有时候他人会不理解的。
我也觉得…这不是陪读…
能租月租金$3500的公寓,生活水平是普通的陪读妈妈不能比的
条件不同,心态也会不同,所以楼主的乐观和自信,并不一定能作为参照
不过,楼主热心的写出这么多文字,还是非常感谢的…
keborah www.amazon.com.cn 原版不是国内再版的。每次要回上海之前疯狂购买,回来再带。我曾经参加过这里的美国amazon的团购(shopping spree),运费算下来不划算。
那我下次也看看,我曾经看过,算下来好像和这里买差不多,下次仔细看看有没有我需要的,谢谢哦
yufangfang958 我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就这一点,我去新的打算动摇了
每个妈妈都怕的,我也是,虽然身为医务人员,小毛小病可以自己处理,药也带来了不少,可是真遇到什么意外还是会手足无措,毕竟对这里的医疗体系一点都不熟悉。所以我先生打印好了附近医院诊所的地址,放在方便取用的地方,万一有什么就直接去诊所。如果您租房子,就先要打探好周围的设施,比如超市、银行、菜场、特别是医院。还有就是交通是否便利。
yufangfang958 你的心态越来越好,赞!!
是这些朋友话语真的很中肯,并非泛泛而谈,让我学到很多切实的东西,也看到阳光向上的一面,我欣赏这种精神和朝气
因为楼主的标题很容易让人联想道陪读妈妈,呵呵
又来了,我都替lz无奈。。。
毛絮 新加坡看病不去医院的,
是哦,这里都去诊所,还真让我这个习惯在大医院中的人好不习惯,实际上是有些不安全感,诊所听上去有点像私人医生那样,不过我知道这里的执业很规范,大家都是先去诊所看病,如果有大病才去大医院的是吗?
如果是急病,还是可以去医院挂急诊的,不过除非需要急救的,一般且有得等了。一般的不适,私人诊所医生(放心都是正规医生,只是私人开业而已)能对付就看了,如果他/她认为需要转大医院看专科,会写reference letter,有的还会直接替病人联络相熟的专科医生预约。这里专科医生门诊一般都要预约,很少时间看walk-in病人的。
太感谢了,我没有了解过这里就医的程序,原来诊所医生还会推荐。这里的情况和国内有很大区别,那如果没有预约就直接去医院是无法看到病的吗?需要到医院预约才可以约定之后的日期去看病吗?
感冒发烧就去诊所看就好了,一般诊所还好,不会等很久,不过如果看专门看小孩子的医生,有的医生口碑比较好的,预约都是满的,也比较难立刻看上。
所以有时就要多跟朋友、邻居、同学家长打听下,哪家诊所不错,或者自己亲身体验下哪些医生医术不错,以后生病了固定一家看。
至于去医院,我儿子曾经脚扭伤去过KK,为的是拍个片放心点。是挂急诊,然后急诊医生看的,当时是他看了片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但儿子说疼得厉害,所以他就给预约一周后看骨科医生,后来过了几天我们好得差不多了,就给预约取消了。所以去大医院基本就是这个流程,如果是小问题,急诊医生就给解决了,比如发烧、咳嗽,给你点药,跟去诊所一样的。他解决不了的,会转给专科医生,会帮你预约,但需要等待。
3500的公寓就能代表生活状态?这里稍好些的公寓要5,6千,还有更贵的,而且像她这样的情况应该是公司给的房租补贴,因为在这里有的公司有要求必须住公寓的。不要把妈妈们看的都是苦大仇深似的,现在来这里的妈妈基本都是状态不错的,只是这些妈妈从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她们不会来这里多管闲事的。那些生活状态不好的妈妈根本也没时间上网管别人的事。我的评论是提醒国内的妈妈的,因为之前这个在陪读版,很容易让国内的妈妈误读。
谢谢,非常详细,那我有个疑问,那些小诊所是会有初步的检查吗?比如验血、验尿等等。您儿子转骨科还要等1周时间?这也太久了,真要有什么怎么等得起这个时间呀。
感谢楼主的分享。这种观察入微,刨根问底的学习态度,让我这样来新加坡多年的人也觉得汗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可以感受到那种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具有这种状态的人,能够最大字限度地把心理能量投入到建设性的事务中去,能够更自然地开展表现,更大地释放自己的潜能,提高效率。这样的心态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关键。
和楼主分享:
“积极心态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有必胜的信念,善于称赞别人,乐于助人,具有奉献精神,他们微笑常在,充满自信,他们能使别人感到你的重要。”
“你不能控制他人 ,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生活,但你可以改变心情。积极的心态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人主动创造出来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心情也换个天地。 ”
跟你分享一下对新加坡医疗系统的看法。
和中国相比,医德好很多,医术差很多。
你刚来,慢慢体会吧。
是哦是哦,这里的人很守法,也很谦恭和客气,至少我现在碰到的都这样,大家客客气气的,很好耶。医疗体系一定要好好了解了解,毕竟生病总会有的。目前半年回去一次,体检就到国内做啦
water1982 我觉得这个家庭并不省,我知道的很多家庭夫妻合计才五六千呢,小孩子开销差不多,老人哪里花了这么多,而且在家吃饭呢 发表于 昨天 19:15
我的计算是包括每年去中国的机票, 还有一些家用电器开销, 保险费支付, 个人所得税等等. 因为这些都是开销, 虽然不是日常支出, 但都需要银子. 所以, 两年一平均下来, 每个月就5千了(不包括房贷). 我儿子的开销最大, 光课外学费书费活动费校车等每月1千打底, 还没算吃饭, 看病, 穿衣, 交通, 运动, 玩具, 年票等. 每年我们没有去中国以外的地方旅游, 每次去中国也是住家里, 看望老人. 我们也没汽车, 很少招德士, 很少全家人在外面吃饭(收服务费的那种), 很少买新衣服, 没有IPHONE, IPAD. 你说, 我们这样的生活哪里是奢侈的? 我想说的事, 别看新加坡收入高, 普通的花费也相当大, 千万别以为这里是收入高, 消费低的地方. 当然当地的马来人全家可以在东海岸公园免费过一天, 可那不是我们要的生活.
你可以选择一家三口每月2千或是3千的生活, 那我的问题是, 你为何来新加坡过这种生活?
嗯,yishun2009的话很中肯,其实生活水平每月支出真的是没有可比性的,每个家庭生活的水准太不同了,有人几百块就可以过,可是有人不行,还真是要看自己需要怎样的生活才对。不用去评论别人如何生活,这里的消费真的不低,折成人民币就更吓人,所以还真得自己好好考虑“我要怎样的生活”“我能承受怎样的生活”,客观而务实,毕竟大家都是用智慧和劳动来生活,都不容易的。
我周围就有人动摇的,老公在国内中等城市1万元的收入,送太太和孩子过来这边生活,为就为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值不值得或者这里究竟好不好,他们和同乡合租公寓,每月分摊到大约1500的房租,想想啊,就房租就人民币7500元,还要吃穿用,水电煤,孩子读书的费用,立马就觉得力不从心了,朋友动摇了,现在还吃吃家里老本,时间久了就不行的,这笔账一算就知道。她也在反思,国内这样的收入在中型城市可以过得很好了,为何要过来。 也有人可能会说,可以不用租祖屋啊,甚至有人几百块租一间就可以啊,可是她不想啊,想给孩子好的环境好的生活,来这里不就是为了更好吗?所以就很矛盾。
说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跟想过来的朋友们说,真的要事先考察好这里的生活,衡量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在这里有工作,那应该还可以的,如果是靠国内工薪来养这边,还真是非得要高薪或者家底殷实。所以其实陪读妈妈们真的很辛苦的,尤其是担忧经济来源的就更苦了。
这位朋友说得很实在, 劝大家量力而为, 别委屈自己和家人.
就说这里月饼的价格吧, 十几年前, 每块4-5元, 去年7-8元, 今年都9-10元, 10几元; 也许有人会说, 不吃不就行了吗? 那问问自己, 在中国时, 中秋节时吃不吃月饼? 当然上海的月饼票满天飞, 几乎每家都能免费拿到一两张, 当然吃了; 可这里, 月饼票就很少了, 大部分人都是真金白银地自己买, 一盒普通的月饼, 40元, 贵不贵? (注: 按NTUC超市给中国来的收款员的工资5元/小时算, 干一天赚一盒月饼). 这些开销, 都是实实在在的.
孩子放假了, 别老在家呆着了, 报个什么学习班吧, 1周5天的课程, 动辄4,5百, 便宜吗?
我还是那句话, 从国内来这里, 别委屈自己和家人. 如果感觉自己和家人委屈了, 就应该从新考虑是否还应该过来. 我的建议是, 在国内有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里最好有同档次的生活, 当然车可以放弃(COE实在太离谱了), 其他的, 应该不要放弃.
也好好利用一下这里的图书馆吧。相信你已经办了书证。很喜欢吧?
可以办高级会员证,每次可以借16本。最长可以看42天。应该可以满足读书的需求了。
打电话预约就可以了,护士会在线查相关医生的门诊时间表,然后与你预定日期和时间。这里的专科医生有的一个多月后的门诊都排满了,医生总是先看当天有预约的病人,没预约的不能插队,不是先去挂号就能先排到的,这点与国内很不同。
关于看病, 如果你老工公司的医疗保险包括你和你女儿, 那你最好把你老工公司的医疗保险手册读上3遍, 那上面会写得清清楚楚, 小病怎么看, 大病怎么看, 哪些报销, 额度多少, 哪些不能报销, 你该如何走流程, 才能报销. 否则, 你自己盲目看, 病是看好了, 钱袋烧了个洞, 但无法报销, 那负担就大了. 前面提到那个介绍信很重要, 别越过.
新加坡还有一种医疗机构, 即政府的综合诊所, 不用预约, 人山人海, 医药费相对便宜, 但没有专家门诊.
这也有专看小孩子的私人的专家诊所, 不用预约.
当然紧急情况, 就别想那么多了, 快上最近的政府的综合医院的A&E, 别上小诊所, 综合诊所或私人医院.
是的,要研究一下公司提供的医疗保险怎么用。
我老公公司的医疗保险(包括家属)是指定部分诊所看的,每个区域都列出好几间,看病时出示医疗卡就可以了,自己就不出钱了,他帮你走流程报销什么的。这个诊所清单之外的其它诊所是不可以走保险的。如果要在保险范围内接着看专科医生,必须去这些诊所看了后由这些医生给写介绍信才可以。去大医院看急诊也是可以报销的。
一个朋友的老公的公司保险是不限诊所的,所有诊所都可以,包括中医诊所,不过是公司付80%,自负20%。所以看公司不同会不一样。如果不走保险,都自费,看病很贵。
小诊所也可以有简单的验血和验尿。有时简单的自己做,有的会拿到医院去验,然后下次给你结果。不过这边看病不像国内,动不动就化验,一般都是给药吃,先给轻点的药,然后还没好就给稍微厉害点的药,然后再给更厉害的药。所以看过几次病差不多就能知道他们怎么看的了。
呵呵,这边确实医生态度都很好,医术嘛,不是很恭维,自己还是要多上点心的。
也只是看过一点小病,希望有所帮助。
我家丫头马上要去Mind Champ,一个月1500. 咋舌! 感觉这里吃的比较不贵,房子贵(买或租),教育贵.
而且不知为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特别少,即使不在幼儿园,家长也很少带他们出来活动.难道都去补习了?
对了,医院的急诊医生也都是有经验的医生,也都能处理大部分的病例了,当时打石膏、开药都给做了。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让你等专科医生,就跟国内医生做法差不多的。所以不是很复杂的病例,也不是很需要专科医生。所以我想没及时看上专科医生并不会耽误看病的,有时预约专科医生也只是更放心而已(复杂病例还是需要的)。遇到复杂急病的情况我想也是会及时处理的,肯定让住院,那里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医生。
很全面啊,值得参考
个人看法,医德好是由于投诉凶狠,医术差实在是由于小白鼠太少。
我是可能要去新加坡生活得人 ,我想咨询一些事情
你有没有别得联系方式 比如 qq或者msn
我是一家 带着一个2岁4个月孩子 想问问新加坡得生活
不是说大医院都人满为患了吗
偶换头像了,这样好认一些
LZ,支持你,今天才发现你写的东西,写的很实在,学习中……….
已经深夜拉,还没看完,明天继续…………..
Mind Champ是幼儿园名字,在HDB的楼上(大巴窑).
肯定让住院,那里应该会有比较好的医生。并不是这样的, 让住院主要是因为医院的设备齐全,医生是一样的, 诊所的医生大多在医院有坐诊的。其实有些私人医院是没有自己的医生的, 也是外叫医生 ,如你真的住院了, 医院会先问你们是否有自己的医生,如没有,他们帮你安排,那就是外叫医生,从诊所叫来的,然后你们付出诊费。
急诊医生都是有经验的医生, 这不见得. 我的感觉是, 晚间大部分, 是年轻的医生, 有无经验, 不好说.
急诊医生只是FIRSTLINE,按照病情轻重缓急继续分诊给更高级的医生,一般都是年轻的多~
这样说啦好缺乏安全感哦,住院的话要去大的国家医院是吗?外请的医生无法处理随时变化的病情,国内至少住院每天医生都查房,每周两次主任查房。这里还是外请医生?好没有安全感哦
这个对,在医院工作16年,对这个太了解了,全世界都差不多吧,晚间急诊都是年资低的医生,但是会有高年资的医生备班,我们业内称为“两班”“三班”,遇到棘手病例就叫他们一起来处理,尤其是急诊手术
对哦,这里的图书馆很好的咧,每周六都去那边看书,女儿很喜欢,我也很喜欢那样的气氛,很多家长在念绘本给孩子听,每次我们都会在那里看至少一本英语书,她现在还是优先于中文书,英语书我是规定她必须和我一起念一本。也有借书回来,6本一次,还可以凭借书的条子换文件夹,9月可以换手工的书签,真的很好。
急诊医生不是专科医生,当然水平有限。不过我的意思是大多数的病例都是没那么复杂的,直接就能处理掉了,处理不了的才会转专科医生。有些小孩感冒发烧都跑大医院看,其实看的结果跟去私人诊所没什么区别。
新加坡比较严格,能在外面开诊所的医生也都是需要在医院工作多少年有多少经验才可以自己独立开诊所的,按理也都应该不错才对,不过每个医生水平也还是会有差别。
私人医院我知道妇产科医院是除了看医院的医生,还可以只在医院生,而用自己平常看的私人诊所医生。医生会去医院帮你接生等,也会每天查房。毕竟生孩子大多保险不报的,所以去私人妇产科医院很正常,其它的生病住院我想大家都希望通过保险的,都还是会去大医院的。
想请问大家一下,在新加坡,每个家庭都要自己购买医疗保险吗?即能cover门急诊和医药费之类的保险? 即使是有工作,听说大多数公司也是只给员工购买医疗保险,家属的门急诊保险是不带的,是这样吗? 那家属都应该购买哪些医疗呢?
在新加坡的私人诊所和医院看门急诊费用贵吗?有哪些保险大家推荐最好买啊?
谢谢赐教!
买保险问题去投资理财版问比较多专业人士回答。
你好,请问你们的租房中介怎么联系?谢谢!!
楼主, 最近有个药剂师注册的新闻, 你注意了吗?
早报星期天新闻第6页。本地注册专科药剂师。
明日是新加坡的儿童节,中国的孩子们很开心哦,可以过我们自己的六一儿童节,又可以过这里的儿童节哦。在此先祝来这里奋斗和生活的孩子们——儿童节快乐!!
关于图书馆
带着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关心一下这里的国家图书馆,新加坡的图书馆人气很旺,也非常便利,读书的气氛非常的浓郁,我和孩子都非常喜欢。也许因为新加坡图书价格比之国内要高许多,这就更加推动了这里图书馆的利用和发展。几乎每个MRT都有liabrary,非常方便。
关于图书馆的借书证:
我有去图书馆拿过办卡的介绍,也有问过很多家长,但是说法都不一,所以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如果你问当地的家长,他们会跟你说“很方便啊,只要孩子的学生卡就可以啊”,如果你去CC办好Passion卡,在条款中你会发现可以凭Passion卡去图书馆办理借书卡。抱着诸多疑问,我去图书馆求证多次,终于弄清楚怎么回事了。
1. 学生卡、Passion卡可以直接办理借书证之说只是针对公民和PR而言的。
2. 公民办理应该是免费的,PR是10元一次性费用。
3. 其他准证的持有者都属于外国人,办理借书证是1年S$53+。
如果你拿着孩子的学生证去图书馆给工作人员,她一扫描就知道孩子的准证情况,会告诉你需要多少费用。
图书馆也有很多活动,诸如12个借书的item可以换取动漫的文件夹,9月凭6个item可以换一个手工的书签冰箱贴,中秋节的时候我看到凭借29-30日两天内的12个item换取1个灯笼……..这样的小活动也是为了促进人们来图书馆借书,加快图书的流动。
这是国家图书馆的主页 http://www.nlb.gov.sg/ 在主页上可以直接查阅图书,还能找到在哪些图书馆可以借到、是否已经出借、到期时期是什么时候等信息,非常方便和实用。
讲得很清楚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需要的,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谈谈关于坡有关医疗保险方面的事
还有坡美食特色店
楼主最近在忙什么?过春节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回家
过春节这里不放假的,没法回去啦,只有乘孩子年末放假回去咯
哈哈,我刚来时也这样想,国内怎么不参照这种还车的理念?后来一想,肯定车子会被一些人推回家的。
白沙的图书馆好像比较好哎,可以送东西。我们这里的为啥不送呢?根本刚啊伐刚额。侬送的东西是白沙图书馆送的还是国家图书馆送的?
楼主好。我家孩子今天六岁打算去新学习。
是不是很难啊。
lz开始就表明身份的呀! 另外,说句难听的,新加坡这个国家做陪读就需要金钱的support .他的物价就这么摆在那里。以前有理走天下,现在不管是不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有钱走天下。如果真的很拮据,那来这肯定痛苦。什么都得1:5。 楼主的生活水平肯定和有一群人相当,看也是这群人在看。这和分级读物差不多。各种level的妈妈看和自己相近那个级别就行。
同意。新加坡奥数比中国更刚刚的。问题是,几年级小孩才接触呢?平时都听妈妈说数学简单。那么什么时候才难呀?上海很明确,幼儿园自行开始,一年级官方正式开始
好贴,顶过百页!
工作人员告诉我办书卡要每月40+新币
我们现在每周三个下午泡在图书馆,只看不借,呵呵,图书馆的氛围真好,女儿常看到哥哥姐姐专心做作业,也努力地专心看书
外国人办卡是每年$42.80,另外还有$10.50注册费。
你肯定听错了。具体费用也可以去图书馆网站上看。
办的时候记得带上cashcard,nets card,或ez-link card,那里不收现金的。
对的。而且图书馆门口贴着这些费用。
嗯,图书馆要好好说说。
去图书馆借书还书有点“麻烦”, 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爱偷懒的人。因此。。。分享一下从国家图书馆借阅电子书的方法(里面有很多儿童读物):
1. Go to this link from the NLB site. Click on number 5, the overdrive site highlighted below.
2. You’ll be prompted to log in using your NRIC, the first word of your name and your date of birth. If you are not a member yet, just join in. It’s free and it takes only a few minutes to sign up.
3. Once you logged in, you’ll be back to the screen in 1. Click on the same thing again, and another tab will open up with the opendrive website. You can search for books here. But most require you to download Adobe Digital Editions because the books that you can ‘borrow’ comes with DRM (digitilized rights management). You have to downloaded the Adobe software first before downloading the ebooks. After that, you can just click on the ebook and open it with the adobe digital edition. Since this is a library afterall, you need to ‘return’ the book after a number of days. In this case, after 21 days, the book that you downloaded will expire and you can no longer read them. Please don’t send the expired downloaded books back to NLB by email, lol!
4. For example, if I liked this particular book, Zombie Economics. I can see that there are 1 library copy in total and 1 available copy for me to borrow. I think due to IP requirements, NLB cannot just let a lot of users download the ebook. It’s silly, really, so let’s hope this kind of thing that governs physical books be removed when it comes to ebooks. You just click on the add to cart button, highlighted below.
Then click on the proceed to checkout button to go through the transaction. After clicking that, you’ll be asked to enter you NRIC and date of birth (again) before you can go on to the next step. So enter them. You’ll then see a screen telling you how many books you can borrow. If you’re a normal member like I am, you’ll be able to borrow up to 6 books, each book being 21 days before expiry.
5. Once you confirmed the checkout, you’ll proceed to the download screen. Here, it’s important to download the Adobe Digital edition software (free of course), before you download the ebook. The ebook that is downloaded here has DRM and has limited reading period (it expires after 21 days), hence you need another software to prevent piracy. So click on the purple highlighted link first before you download the ebook.
You’ll see two available softwares here. I selected on the Adobe Digital Edition. Not sure how the Overdrive media console is about, but you can try. Both should work. Anyway, for illustration purpose, select the highlighted one.
It’ll bring you to adobe website where you can download the required software. Before you can access it, you can need to have an adobe id, which means an email and a password to have an account with them. Once that is done, you can finally click on the download button (highlighted pink) from the screenshot above this current one. Save it somewhere and click on it. It should open up Adobe digital edition and you can read the book off your desktop or laptop. If it doesn’t open up, right click and choose to open with adobe digital edition.
This is how the adobe digital edition looks like. There’s also ‘days left to expiry’ on each borrowed book.
Happy reading!
There’s quite a few selection from just that overdrive site alone. If you’re interested in children’s books, you can select other links, though personally I’ve not tried it before, so no advice from me there. You can even browse singapore historical books and documents. Those are very interesting. Like this link, it’ll lead you to a book that contains historical photos of Singapore in the 1900s. If you’re so inclined to read the memoirs and even orbituary of Raffles, you can also find it somewhat there. It’s almost like I’ve stumbled into an Indiana Jones’ tomb of ancient historical relics!
下面是几张比较大的截图:
呵呵,原来是我听错了,晕,每年$42.80可以接受
每月的话,俺就宁愿每周三个下午长在那了
你好楼主,我也住巴西立,能否给我提供一下租房中介的电话啊?我也找房子呢,真难啊
看着很有趣
终于看完了,精彩啊!生活小细节我也都经历过,不过真的没有楼主这么心细都写出来,真好!
想问问你,你女儿学的英文补习班I CAN read有网站吗?好像找不到,除了巴西立其他地方有吗?谢谢啦
J版,我有个问题,我按照您的步骤登陆了ebook界面,随便点了一本highlight的书,可是界面不是你描述的那样,也没有告诉我available的数量,而且我点击部分章节的链接,直接就让我下载了,下载下来是一页pdf文件,这个是怎么回事呢?
截图是我点击任意一本书后出现的界面
普通房:1100(含水电网)
靠近Pasir Ris地铁站5分钟,有免费巴士直达巴西立地铁站,步行15分钟到,全新公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楼下即是升松超市及多个食阁,购物生活非常方便
整个屋子3个房间, 整套租期明年7月结束。.现在2个普通房间出租,时间长短都没关系。随时可入住 家私齐全,有空调, 网络,房间宽敞明亮,通风好,干净,安静。
有意者请 SMS 82556768或QQ281813758
楼主,我住巴西立公寓有间普房出租,可以帮我留意有合适的人入住的话?谢谢
(本人有事回国)也很适合一家人或带孩子在此读书的家庭,有2间空房,离机场很近啊
哪位妈妈有意向的话和我联系啊!
普通房:1100(含水电网)
靠近Pasir Ris地铁站5分钟,有免费巴士直达巴西立地铁站,步行15分钟到,全新公寓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楼下即是升松超市及多个食阁,购物生活非常方便
整个屋子3个房间, 整套租期明年7月结束。.现在2个普通房间出租,时间长短都没关系。随时可入住 家私齐全,有空调, 网络,房间宽敞明亮,通风好,干净,安静。
有意者请 SMS 82556768或QQ281813758
楼主有认识的人要住这边帮忙推荐一下啊!本人有事急着回国,可是房子的租期是2013年7月,非常谢谢!
今天全部重新看一次,又学会很多东西,真的太感谢楼主。
这么好的资源,顶上去给更多需要的人看看!!
可惜啊,这么好的经历与工作积累就这样放弃了。。。。
但愿你在新一切都好!
你认为这边的教育有上海好吗?
我觉得不能简单的用好或者不好来形容两地的教育体制。但是孩子更喜欢这里,因为轻松。这是孩子自己的话,她所感受到的是,2点下课,更多动手参与的课程,更多游泳锻炼的时间。但其实深入了解下去,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三年级开始的分班制度,让孩子们真刀真枪地感受到差距。但是小一的女儿并不能感受到,她感受到的是在上海从幼儿园开始的学习和竞争压力,小一开始的压力,区别还是存在的。要我来评论教育体制,这似乎题目太大,而事实上上海的家长们都在抱怨孩子的学习压力太过繁重,现在小女的同学们已经是晚上都要忙到快9点了,周末补习,没有运动时间,没有游戏时间,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时间,但是这一切也要看家长怎么把握了。如果不为周围压力所动,依然能够坚持还孩子快乐的童年的,孩子也还是有时间游戏的。只是有多少家长可以这样冷静和透彻呢。
LZ好,认真学习了前面所有的帖子,很是受益,谢谢了。 我女儿今天小五,有机会和计划去新学习,不知是否能有你一样的运气,顺利地给孩子找到学校。你觉得在国内读了小五,能有可能直接通过学校的考试吗? 谢谢
上海人来留一爪,写得好精彩,实用,六年后跟着你的足迹一步步走
你好,我想问一下,你说的3500,指的是新币吗.租一个公寓要3500新币一个月,那我打算过去新的一家政府医院工作,每个月的薪水也就不到2万,租房就得花去一大半了,天哪!怎么还能带孩子过去呀!
对啊,我还没从国内走呐,得先考RN,也就是SNB的注册护士,然后拿PR准证,才能去那里的医院工作,我说的是RMB,人民币.
哪里有2万新元那么高的薪水啊,作梦啊,呵呵
每年都有很我中国护士到新加坡工作,我在这个论坛里怎么就没看见一个新加坡工作的中国护士呢.
也能给我讲讲在新加坡医院工作的情况!
公寓是很贵的。你可以租租屋,一套两室一厅的,大约2000-2500多。还有不少带孩子的只租主卧室,大约900-1500。
我已经来新加坡三周多了,小孩子不适应气候区看了一次病,到公立医院,不够对我们外国人是没有政府津贴的,所以是市场价格,挂号费30多元吧,算上拿药50,和国内比也不是很贵,就是等候的时间太长了,9:33挂号12:40才排到,感觉也是不很负责的。朋友建议下次要看私人诊所,一般的感冒什么的也方便,价格没区别
谢谢你的回复!我也还是在犹豫,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把丈夫和孩子(才20个月)留在国内,又不知道将来发展如何,真是很难的选择!
Hi,写得很好,我和你们情况相同,只是来自北京,儿子开学P4,到新快一个月了,昨晚学习帖子到深夜,感谢分享。生活比国内还是有些落差,我也在努力适应中,孩子倒很喜欢这里,比较安慰,加我QQ2558120661 多联系好吗
感谢大家的喜欢,最近趁孩子放假回上海了,所以难得上来。
真的是要仔细衡量好才是,跨出了就没有回头路了。想清楚为什么?想要怎样的生活?有清楚的目标才不会冲动。孩子好小,很需要母亲的。
我们也是从上海来新才二周多也在努力适应中
握手握手,最近在上海,看望家人和朋友,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在指缝溜走了,又到了别离的时候,惆怅啊。
来新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没带孩子过来。主要是一旦过来了,孩子就等于回不去了,国内除了英语,什么课程都比这里要深,所以一旦过来,就等于再也不能回国内读书了,即使回去读了,孩子也只有更辛苦。
另外主要也是和这里很多新加坡人沟通下来,感觉有语言这个技能,但是文化方面还真的没什么,所以感觉在新加坡这里发展,基本就是个当小职员的命了。毕竟我们没有自己的产业,所以觉得过来可能还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还是让她在自己扎根比较深的土壤里面去发芽了。
昨天回到上海,好冷啊~
今天中午出去,电梯扶梯自觉站左边的上海,突然体会到,其实新加坡生活对自己的影响比自己想象中要大。
看到你辨别巴士站点忍不住想说你太强了,我来新10多年了都不知这法子。每次做陌生路线都是先上网查好或是直接问司机还有几站会到目的地了
女儿下半年要上小一,打算过几年再过来读书。
这次来,看到朋友家刚上小一的小盆友英语读写说都已经很好,我们在国内学了两年新东方泡泡英语,也就记得几个单词,差距太大了。不晓得要怎么学习,才能赶上这里的程度,至少不能落下太多吧。
大家都是怎么学的呀,求分享经验和心得
很有心的妈妈,相信你们的生活会慢慢步入正轨的。。。
护士薪水很低,国大医院拿到手不到二千
太受用了 我的宝宝刚三个月 我想让他幼儿园开始就去新加坡上学 楼主能给点建议吗 对了 您有qq群吗 ?可否加一下
在狮城论坛混了一年多,一直都没发言过。昨晚刚注册的,第一次回复献给此贴!
看完了50多页的帖子,受益匪浅,LZ真是个用心的妈妈,向你学习!我六月中会带女儿到新加坡读K1,老公已经去了一年多了,因为他从事的是AVIATION工作在机场附近,所以应该会就近在巴西立或淡宾尼租房吧,希望能跟LZ成为朋友,请多多赐教。能给我你的QQ号吗?谢谢!
你好,很想跟你了解下孩子读书情况,请加我的Q好吗?826943137。写得很好,很受益。
感谢回复 我正纠结呢 一个朋友说 幼儿园太小 到时候后孩子会变成中文也不行 英文也不行 因为用汉语的时候少 新加坡英语又有口音 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请问下 那边现在幼儿园什么条件可以入学呢 学费大概多少啊
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幸福最重要了
楼主,支持您!
1,看帖都感觉脖子酸疼,您写帖子总结就更辛苦,为了您的热心赞一个;
2,积极向上,阳光乐观,为您的生活态度赞一个;
3,遇到误解不抱怨,积极应对,礼貌有加,为您的平心静气赞一个;
4,客观有理,注意总结和观察,总结出来的心得为后来人提供很多借鉴,为您提供的信息赞一个!
我们也在权衡利弊,不过会最快做个决定,也许我们可以在新加坡相识,我夫人也是上海人,如果去了新加坡,你们大家可以组织起来交流心得,锻炼身体(逛街),一起做义工服务社区。。。也不妨是异国他乡的一种相互鼓励支持。
方便时候告诉我们联络方式,MSN或者QQ,邮件都可以。也许我们还有很多麻烦之处。
再次感谢您的热心。其实在天涯上有一个苏州老人的帖子,把在美国休斯敦的心得照片整理的非常的好,给大家提供了很多消息,客观公正。谢谢热心的人们!
呵,第一次看完50多页的帖子,写得很细,很多小细节,连我们这来了四五年的人都自叹不如。加油!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小经验!
非常感谢,也希望更多的有心人能来补充,让初来新加坡的国内妈妈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小经验。
您好楼主,可否方便留给我们一下您的联络方式吗?谢谢!
不管放在哪个板块,都是非常用心,真诚,实用的贴子。 非常感谢。
test,我在这个论坛这个帖子里的处女贴,两口气从昨晚读到现在。时而记录时而冷汗:L(为什么冷汗? 发现自己是个大条的妈妈)。
12-31刚从上海过来,女儿1-2号就开始K1了,她这个学期可真长啊!期待3月份短暂的一周假期。
我离LZ好像很近,急切的希望认识你,呵呵!
能给我你的的联络方式吗?我们住Changi Expo 附近,也喜欢去Bedok的昇松超市。上学却在巴西里那边
打酱油
恐怕只有上海女人才能这样
LZ我想问一下在新租公寓一个月大概要多少租金?邻里小学的学费是统一的吗?是DP的话,一个月学费多少呢?
如果租整套的话,按我们国内说的2室一厅和3室一厅,大概是3000-3500新币一个月。
学费是新加坡教育部统一的,外国学生的话今年应该是涨到500多了(教育部网站上是500,另外还有个学校的费用,大概十几二十块吧),如果是孩子是DP的话,可以享受2年PR的学费,也就是100多。从孩子开始上学开始(幼儿园不算的)算2年。
终于读完了,全部的文章,个人认为写的太棒了。对于即将想要去的妈妈的作用比你想象的还要大,让我身在北京了解了新的点点滴滴。希望你能继续更新,让我们了解的更多更全。能做一个又准备的妈妈。
我和您一样是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喜欢把功课做得详细。但是我还有很多的问题想请教。
1.关于义工的问题,对于上小学当时会有帮助吗?必须是PR才能有用吗?
2.我们现在是幼儿园中班,想今年过去,不知道新那边是不是有像国内的学前班,都说那边的幼儿园又贵又不如国内的好,是吗?
3.上小学,是政府分配吗?还是划片进行的啊?
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选小学呢,想先把小学定了,再定住的地方,然后就是在找幼儿园,不知道我这样的思路对吗?我对您和您女儿的运气实在是佩服,能遇到这么好的时机,您要是方便能把房子的照片给我看看吗?我想参考下,结合下自己的情况。您带了这么久,关于外籍人士能雇佣女佣吗?
呵呵,问的比较多,再次先谢谢了。有机会新加坡见。
你好,感谢你喜欢这些内容,关于您的问题我做如下回答:
1. 关于义工,我想你说的“有用”要看你需要怎样的资源了,如果想通过我说的这种义工来进入名校,恐怕外国人不行吧,而且目前所知,名校的义工招收条件也在逐年提高,原因当然是大家都想通过这个来进入名校咯。而我所说的只是Parents Volenteer而已,相当于国内的家委会,纯义务纯兴趣纯热情,如果您要的是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熟悉孩子的学习环境、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到老师,那我想这种义工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2. 关于幼儿园,我不是很了解,只是从邻居那里了解到一些,和国内比的话似乎性价比真的不高,我们邻居的孩子的幼儿园时700新币一个月,只是经过这里幼儿园的熏陶,孩子的英文基础还真是不错,至于华语,那是和国内不能比的了,这又是一个选择题,看你觉得那个更重要了。
3. 上小学不是政府分配的,教育部网站上每年会公布时间安排,而且每个时间段后会公布每个学校的学额情况,很公开,但是想要名校的话就要抽签,还要1公里以内这种方式,至于我们这种外国人孩子的报名,则是整个报名时间段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就公布整个录取结果了,所以你可以去网站关注一下今年的学额分配情况。小学的录取是我目前感觉非常公正公开的一种方式,没有我们这种暗箱操作。今年的政策是每个孩子只能报一所,如果没有录取就由政府分配,但是大家都不愿意这样啊,所以都等到很后面看准了哪个学校肯定有学额才去报名,而不去那种挤破头最终弄到抽签碰运气的学校。
4.我个人觉得如果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的话,先定学校再定住宿,这比较好,距离近对孩子上学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不知道我的答复是否能让您满意,祝一切顺利
谢谢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回复我,让我了解的更加详细了,昨天我也看到了教育部的2013年的报名的剩余名额的列表。剩下由咱们外国人选择的实在是太少了。你介绍的ican read,能给我简单的介绍介绍里面的课程吗?我现在还没到新加坡,我想现在在国内给他补习些,省的过去费时也费力。有没有国内和他相似的培训机构或者,教材能类似的,我可以想些办法,先教教他。
还有就是,比较关心的关于cc的义工的问题,你写了我反复的读了,我想现在你能有更多的体会和我们分享下。
如果方便的话,请把房子中介介绍给我吧,这个过会肯定用的到的。
再次感谢你,用心的回答。对于现在的我非常关键
真的是位有心的妈妈,56页反复地看,佩服你的细心与一颗善良的心。我也是从上海来的,三个月了,没你了解的多。真心想成为你的朋友。
压根没感觉到新加坡人歧视中国人。真的有的话,也是有钱人鄙视穷人。如果你的收入和社会层次都比那部分人高,他们出于某明奇妙的优越感来歧视你,你会在意么?
国内也有这种还车的超市,只是没有普及,欧尚超市就是这样的,其他我不清楚,也是1元硬币,车子推不出去,因为都有挡起来的地方啊!你们多久没有回国了,呵呵!
终于看完了,感触很深啊!帮助很大!我们是1月23号来新的,十几天以来的新加坡生活,百感交集啊,呵呵,用LZ的话就是“冷暖自知”,总的来说就是物价比国内稍高;房租比国内贵5倍以上;秩序严明,什么都要排队;行政机构态度超好;空气好;公共交通便利等等,目前就体验到这几个方面,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因为还没有经历过,不知道我总结的对不对,呵呵。我们现在还不能决定是不是要放弃国内的生活来新加坡,因为是DP过来,老公是EP,将来能不能申请到PR,感觉不确定性好高啊!好多人劝我来是为了孩子,但是不是真的就好呢?孩子三岁+1月,想报名上幼儿园,结果一打听,好多幼儿园需要排队啊!有的甚至1年也排不上。还是决定先回去,幼儿园排好队,等电话通知有空位就过来,不然整天在这也不是办法啊!也担心几年以后要是申请不了PR还是要回去,到时候孩子是不是会跟不上国内的教育进度了,各种担心啊!各位MM能给点建议吗?
新加坡小一不是在下半年入學,而是在明年一月入學,但夏天時就要報名了。
我女兒也是明年小一,呵呵。
另外,英語,你就算在國內再怎么全英語幼兒園也比不上這里的,因為這里孩子之間都說英語,差別太大了。這里小一有一些單詞我都暈(我有PHD,馬馬虎虎也能讀四種語言的,但這里生活中有些單詞我都不會,象吃的菜的名字等等)。
如果真打定主意讓孩子在這邊,就早點準備吧。
来新加坡读书的优势越来越强了。
mcmcmcmc 你好,请问你也是上海人吗?
你好,是啊
楼主新年好!祝福你事事顺利、平安吉祥!
非常感谢,也祝您蛇年吉祥、健康、快乐、幸福。同祝狮城网的朋友们!
别管有些人 有些人 羡慕嫉妒而已 没别的
明白选择时的疑惑,但是相信你会有跟国内生活的人不一样的经历和收获。至少你的小孩教育是国际环境的,如果你能重新拾回英文,也未尝不是一个好事,甚至和国内的人相比是个优势。加油!
充满活力的妈妈,写得好,对后来者很有帮助。
花了一个下午时间终于看完了:lol受益匪浅···谢谢楼主的辛苦付出····我家宝贝三年级···打算读完4年级就过来···我知道到一个新的地方去适应一切确实会很不易···但是,为了孩子,我准备足了吃苦的决心:):),楼主能否告诉一下您的QQ,以后有不懂的好请教一下好吗:),先谢谢了:hug:
建议到哪儿购物都戴上购物袋。虽然超市免费提供马甲袋,我们也要有环保意识,自觉少用塑料马甲袋。
看了半天也只爬了16楼。有点晕。但是觉得好多信息还是很实用的。很真诚的楼主!
打算明年带5周岁的女儿去新上一年级,正搜集信息中。
确实楼主的情况比起更多的陪读妈妈优渥得太多,但各自情况不同,我们搜集我们自己觉得实用的信息就好,个人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不适合评价。总之对楼主的分享挺感激的。
想请教楼主:打算15年1月入学一年级的话,什么时间到新比较合适?提前除了找学校还需要准备哪些?
我想合适的时间应该是根据个人不同吧,如果单说报名,如果您是外国人身份,报名时间今年是在8月底吧,教育部网站会有每年的时间表,很清楚。如果您想让孩子早些适应这里的英语教学环境,想要补习,那就需要更早。
至于其他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房子咯。
感谢楼主的详尽分享,很多有用的信息啊。希望能看到更多。。。
楼主真是有心之人,祝愿你们新加坡生活如意
才只看到14页而已,但真的已经学到很多东西,打算5月左右带孩子过去,要先读预备班了,考AEIS,压力大啊,但看到楼主的孩子幸福快乐的学习,也让我又增强了信心,努力啊!
我现在的情况和你去年的一样,请问你的孩子考过了吗?真的是很难考吗?
非常有活力的妈妈,学到很多东西。我最近也要去新,情况和你差不多,首先面临的就是租房问题,可否将你和你租房那家中介联系方式发给我,谢谢。我QQ117358683
收获很大,顶一下!
去年10月没考上,今年2月等结果中。因为不公布考题和具体分数,所以没办法判断考失原因。
之前认为低龄的孩子考试录取率应该相对较高,就没紧逼着孩子,只要求他掌握一年级的内容。但事实证明不能盲目乐观。
后来对孩子调整了要求和方式,第二次去考已经比上一次进步很多。两个月内提高到把新加坡的三年级数学试卷都会做,英语能考60~70。
只能说我和孩子都尽力了,这次再没考上的话就两年以后再来考了,因为十月份的考试由于年龄关系必须报考P4P5,这对只在上海念完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就更不指望了。
考完试当天我们就赶回上海了,安排孩子去求知小学读小二下半学期,发觉上海小二的数学水平已经超出新加坡的小三,英语连人家幼儿园都不如,目前恶补中文和数学中。
希望你和孩子一切顺利
如果不带家私三房要多少呢
求学有同感。我家小孩下周入学我Elia
怎样可以看到您的站内消息呢?谢谢
当义工太难了
已联系,十分感谢
用了两个小时多看完了,感受很多,学习了
请教一下,您女儿在I Can Read 学得怎么样?学到第几本书了。今天带我儿子去测试了一下,说要8个人凑成一个班,现在有一个人报名,我不知道多久能凑成一个班开课。好像是24课时完成5本书。还要报名费和押金。每周一节课,我看进度挺慢,问是否交费后把书都先发给我,我在家自己先辅导,结果还不行,还得等老师上完一本再发下一本。冒昧地问问,能否先借您女儿的书用用呢?
你好,我个人觉得I can read对于初学者很好,关键是从phonics开始,这里的Phonics和我们国内的不同,不是仅仅教,而是大量的练,每次回来都有阅读的作业,逐渐发现孩子能整篇整篇地读文章了,效果很明显。我们去年6月开始的,从2开始,去年年底老师说她可以跳回到自己的P2年级了,那个时候读到第6本,现在已经跟上她自己的年级了
非常感谢,正在联系中
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对于您的问题,我做如下回答:
1.关于义工,旅游者是无法参与的,只能是PR或者是公民才可以,这是指社区的义工。至于学校的义工更是只能学生家长才可以参加。
2. 图书管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出,只是没有借书证就无法借书而已,阅览是毫无问题的,可以带孩子感受一下阅读的气氛,有专门的孩子的区域。
3.至于短期培训班,我女儿只参加过3月一周假期的作文班,我想如果是6月的话可能会有为期一月的短期培训的,我就不太了解了,多数都是延续性的
hello, 我刚刚从上海来的, 想加你的QQ, 不过好像不能发私信。
好妈妈!!:):)
我是新来的,看你的贴很解渴,你女儿乘车证具体是怎么办的?我也想办。
其实乘车证就是一个专门的学生卡,到学校报到的时候学校会让你填一张表格,然后拿到地铁站那边去办理就可以了,需要提供穿着校服拍的照片,学生卡的车资是大人的一半左右
谢谢及时回复!祝你女儿天天幸福成长。
新加坡教育制度并非那么好!压力很大滴
你妈妈是pr,可以帮你申请学生签证过来读书。
勿可以额, 试过了,权限没。麻烦侬加一下, 1286831026
好贴,很详细很强大,赞一个,花了几天才看完62页,本来第一次搜到的时候搜61页的哦。昨晚看到很晚才睡,早上居然还做梦梦到这个贴结贴了,就是不让再回复了,我还在梦里一顿后悔,没有早点注册回复,因为我也有很多问题想问的, 也希望其他知道的妈妈帮忙回复一下, 谢啦。
我大女儿是2007年11月的,在我老家武汉上学规定很严,好像现在全国都是,非得够6岁才能有学籍上小一,不然只能再等一年,走后门送钱都不行了,前几天偶然得知新加坡小学的政策,想着2014年1月去读小一蛮好的,因为我计划是送她们去美国读大学,先在新加坡过渡下也蛮好的,我的问题是:
1. 我可以自己给孩子申请新加坡小学吗?因为问了中介,要¥2万多,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
2. 中介说孩子妈妈都还要担保人,不知真假? 担保人一个是¥6000
3. 中介说2013年10月开学典礼的时候孩子妈妈都得去新加坡,妈妈去的时候是旅游签证,要在新加坡等陪读签证,大概1个月左右,办好了可以选择回国,或是一直待到开学,是这样吗?
4. 需要国内特别带什么东西过去吗,例如新加坡买不到的东西,电器是不是需要转换器?
5.中介说合租房子是$800新币一间,我看你们说租房都没有这么便宜啊,有没有租的房子的照片看看,到底是什么坏境啊?
有妈妈也是14年1月开学的话就好了,我们可以结伴哦,楼主加我qq行吧,5937-99297rita,其他妈妈也欢迎加我哦,大家做个朋友,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租房/申请学校什么的。
等会我把中介告诉我的申请小学的费用和流程发上来给大家参考下
中介也发了我合同,我还在了解其他国内机构,这个中介说是新加坡本土帮人家申请学校的,在中国有个分公司,下面是她中国员工qq发我的内容
以下是小一申请和陪读签证办理费用及流程。
第一,签订小一和陪读合同并付首付款5000元人民币以及学校的报名费100新币
第二,教您做小一申请材料。(材料准备好检查没有问题后,邮寄到新加坡公司)——约21个工作日
第三,给孩子找小一学校的名额
第四,找到合适的学校并被录取,您需要支付5000元人民币+签证费120新币。——约15个工作日
第五,为孩子做留学签证。留学签证成功批准,您需要支付小一尾款5000元人民币和陪读6300元人民币+签证费130新元。——约15个工作日
第六,给母亲做旅游签证——约1至3个工作日,一个月签证1500元人民币。
第七,可以让我公司帮您订机票,找学生公寓暂时短期居住,妈妈过去后可以找新加坡房屋中介或与陪读妈妈一起合租。
第八,妈妈与孩子的入境卡需要保留,我们顾问会陪孩子去学校报道,担保人会陪同去新加坡移民厅换学生卡片。孩子顺利入学
第九,为妈妈做陪读签证——约15个工作日
第十,妈妈需要做体检,约2个工作日拿到体检报告,去移民厅换取陪读准证。妈妈陪读签证顺利完成
注:小一办理费用1.5万人民币,妈妈陪读签证办理费用6300元人民币(包括担保费用)
为什么不太可能呢,请说得详细点吧,不是满6岁就可以了吗,而且小一又不用考试,人家中介都是说报不上退全款
我之前女儿的年龄打错了,大的是2007年11月的,小的才是2011年,嘿嘿,窜了
你女儿的出生日期写错了吧?2011年生,2014年才3岁啊
我对你的问题不是很清楚啊,就我知道的说说,小学好像自己就可以申请的,没必要找中介。找不找中介反正学校都不会是好学校,学校报名都是公民优先。
住房跟别人合租的话,孩子可能会受点委屈,主人房应该是1000多吧。每月生活费交通费补习费加在一起也不低,貌似一般母女二人,每月花销差不多5000吧。
等更加有经验的人来解答。
另外确实孩子被学校录取了,妈妈才可以办陪读。
800 一间房,是跟别人合租,环境肯定不好的。
出国留学是高消费行为,不能抱着吃苦耐劳的准备,不然到时候各种花钱各种不顺,心理很容易就有落差了。
你应该搞清楚你家的经济状况能不能给孩子和你自己一个舒适的学习,陪读环境。譬如像楼主那样自己租整套的公寓。
新加坡的留学,陪读政策,我不知道是中介的忽悠还是被人解读错误。它的陪读支持其实跟其医疗旅游业一样,是一项长期的高消费行为,政府鼓励你来花钱念书并且兼带相关的消费,而不是鼓励你借钱来挤便宜的出租房,还要哭着喊着要工作跟本地人抢饭碗。
10月哪有什么开学典礼。
自己申请当然可以,楼主写了很详细了。
到今天我们来这里也差5天就满一个月了,也想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下我们来这里的一些经验:
我们的情况和楼主比较类似,是工作的原因,公司内部调动到这里来的,因此是以EP和DP的身份。确认要来之后,我们也来狮城网研究了一下各位的一些经验分享。
相对来说,我们办理EP/DP的过程比较简单些,因为公司有一个Relocation Service公司提供这些服务,也包含搬家服务。
我家孩子是2年级,我们希望孩子不要与因为英文的问题而留级,同时孩子找到学校,我们也才好找房子。所以来之前就开始找学校了。由于持有DP的孩子可以直接和学校联系入学,虽然希望能够找到好学校,以及离公司上班地点近一些的学校,但是考虑到学位紧张的原因,所以才用的广撒网的方法。也就是到教育部的网站上把学校的联系邮件拿到后,发送申请的邮件出去。
总计大概发了120封邮件,大部分都回复了,在发出邮件后的2周内的回复分这些情况:
1. 没有回复
2. 直接回复没有学位
3. 回复没有学位,但可以放在等待名单
4. 回复自己是女校(我家孩子是男孩)
5. 回复是刚成立的学校,只有1年级,可以接受进入1年级
6. 个别回复比较暧昧,不明说有学位,开始问一些关于住址和孩子情况
7. 个别直接回复有学位,但是需要参加入学测试
8. 个别直接回复有学位,并且可以免入学测试
实际最后第6种情况有2家,第7种情况有1家,第8种情况有1家
第6种情况的学校经过进一步沟通,有1个转变成第8类。
我们于是去查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包括在kiasu parent上的小学排名,最后选择了现在的这个学校 并电话确认了来报到的时间。因此实际上,在我们来之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上哪个学校,这样对我们来说,要轻松很多。 这样的话,我们到来之后,就很快可以开始去找房子。
另外想谈下来了这么几个星期后初步的看法,由于刚来的时候住的是serviced apartment, 又是地处在中心区,当时唯一在可接受的步行范围内买东西的超市是cold storage, 因此物价昂贵是我的第一印象,虽然现在已经租下了公寓,附近有Fair Price和松升超市,但是总的来说,物价一定是高过国内,另外说吃,我之前在广东呆过15年,因此是极接受广东菜的,在广东哪怕是一间大排挡,也是味道极好的,来这里之后,说实话,会觉得这里虽然华人众多,也有很多广东人潮州人,但是在小贩中心吃的东西,说实话味道上和国内或香港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即使是所谓的较好些的馆子,还是有差距的。而且恐怕是热带原因,这里人饭量小,饭菜的分量也就不大,刚从国内来的人,可能会觉得吃不饱。交通上,就先不说车的问题,以前在北京,上班的地方在走路可到的范围,这里需要坐不短距离的地铁,每天算下来交通费用也要差不多5元,一个月下来,公共交通的费用比国内也要贵起码一辈(北京在国内是另类,2元的地铁,4毛的公交), 住的话,类似的地段,我们应该比国内花了多2倍的价钱租公寓,因此,头一个月下来,总体感觉是,来这里个人所得税上所节省下来的钱,全部被更高昂的生活费用给花掉还需要倒贴一些。因此如果不是因为工作调动要来这里,而是让我自己主动来这里,仅仅从生活上来说,我是不会做这个选择的。
到今天我们来这里也差5天就满一个月了,也想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下我们来这里的一些经验教训:
我们的情况和楼主比较类似,是工作的原因,公司内部调动到这里来的,因此是以EP和DP的身份。
相对来说,我们办理EP/DP的过程比较简单些,因为公司有一个Relocation Service公司提供这些服务,也包含搬家服务。
但是在入学上,relocation service公司只是帮忙推荐了国际学校,由于费用的原因(一个孩子需要大概20万人民币/年),因此决定找本地学校。孩子是2年级。
由于持有DP的孩子可以直接和学校联系入学,虽然希望能够找到好学校,以及离公司上班地点近一些的学校,但是考虑到学位紧张的原因,所以才用的广撒网的方法。也就是到教育部的网站上把学校的联系邮件拿到后,发送申请的邮件出去。
总计大概发了120封邮件,大部分都回复了,在发出邮件后的2周内的回复分这些情况:
1. 没有回复
2. 直接回复没有学位
3. 回复没有学位,但可以放在等待名单
4. 回复自己是女校(我家孩子是男孩)
5. 回复是刚成立的学校,只有1年级,可以接受进入1年级
6. 个别回复比较暧昧,不明说有学位,开始问一些关于住址和孩子情况
7. 个别直接回复有学位,但是需要参加入学测试
8. 直接回复有学位,并且不需要入学测试
实际最后第6种情况有2家,第7种情况有1家,第8种情况1家,经过沟通,后来第6种情况的变成第8种情况的一家。我们于是去查了一下学校的情况,包括在kiasu parent上的小学排名,最后选择了现在的这个学校。
这样的话,实际上在来之前,我们得以确定学校,这样的便利是我们在落地后,就马上可以开始找房子。
出门在外,还要老是在说我原来怎么怎么生活的,那是自找没趣。
要是你去更富裕的北欧国家,以你的标准和习惯来看,肯定如地狱一般了。
全世界最方便的地方肯定是你家附近。
回家吧。
你好!我们这个月底就要过来,两个男孩,大的七岁半,这边读小一,这边过来想明年一月申请 小二,我们同时也在办EP,但想了解一下你给孩子报读的那个小班的补习社的情况,方便给我一个你的QQ 号吗?我的Q号是893050907,非常感谢!
楼主你好,弄了半天终于可以发回复贴了,刚注册的还不能发私信,你的贴写的真的非常详细,对我们这些准备来的妈妈们帮助很大,非常感谢你,因为每天照顾两个孩子,时间有限,你的贴子还没有全部看完,但我欠这个月底就要来,心里还没有底,大儿子在国内读小一,英文水平SOSO,说根本不行,只能说些简单单词,我们想给他找一间学校补下英文,因为看你有说到你们读的小班的英文补习社,是欧美和澳洲的老师,想请教你你补习社的名称和地址,月底来后想去实地看下,先在这里谢谢你!
jiaxinabc 3房2厅的公寓3500这么便宜。请问公寓在哪?名字? 谢谢
你好,第一次听到有人说这里租房子便宜的,3500新币耶
你好,我们过来后上的是 I can read,大部分是英国、澳洲的老师,现在听说也有本地老师了,他们在很多地铁站的mall里面有点,你可以根据你居住的地区看一下
非常感谢你的回复,谢谢!
楼主想问问你们的钢琴老师是在哪里找的,收费情况和上课时间,可以给我一些参考吗?谢谢
你儿子很乖也很牛。小四考中学奥数。很爱学习呢
我的钢琴老师是狮城网上一个朋友介绍的,40元新币45分钟,中国的老师
多谢夸奖,儿子现在上中一了,可对奥数己完全没兴趣了,放弃了!现在迷上了打softball,还是后备队长哩,也对钢琴产生了兴趣,刚开始学。我们不再给他压力,他反而过得游韧有余,学习和运动之前都安排得适当。现在每门成绩都是班上前几名(除英文外),可是我们没有花一分钱去补习。所以说有失也有得嘛。孩子每天都很开心去学校上学,与同学老师关系都不错,脾气也温顺多了。
mcdh2012 能推荐给我吗?
可以啊,但是不晓得你住哪个地区,不知她是否方便,站内信给我吧
嗨!好久不见!补习老师当上了吗?:)
你好!我也是在上海,准备今年2013年的6月份带我的儿子,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来新加坡。我也是想他试试是否可以考过AEIS。冒昧问一问孩子您的有考过进入政府小学了吗?我不考虑进入国际学校,太贵了。
顶,很棒,我和孩子和你一样是DP.
我的微信958515963,有空加我,我孩子也是一年级,刚来九个月,
你好啊,好久不见了。 想法一直有,却一直没有去做,没有去网站登记自己的信息,惭愧惭愧
小家伙还小,功课并不多。等到了4、5、6年级就要加油了,特别是英文和科学。恐怕到时候你更出不去了:)
是哦,听说到了后几年孩子们也没有那么轻松了,不过现在我们还是在追赶中,词汇量咯,作文咯,都是要加油的,不然赶不上新加坡孩子的
楼主,你好!想问问你女儿还一直在上I CAN READ吗?你觉得对孩子的提高英文水平的帮助大吗?谢谢了!
是的,现在2年级,我们是1年级下来的,从大约K2的水平开始的,现在已经进入2年级正常的班级了
听过来人讲,中一、中二反倒很轻松,期盼着!
楼住可以给我一下,I CAN READ总部的电话吗?或分部也行,一个朋友的孩子想去上英文.谢谢!
我只知道巴西立的I can read的电话,65839369
I can read马林百列也有分部。
新加坡真的有那么吸引人吗?我来新加坡13年了,受的新加坡中学大学教育。收入中上。为什么我好想离开这个地方。对于新加坡中小学教育也有不敢苟同之处。大学尚可。希望交流。
感谢您的分享,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吧。我觉得什么都不是绝对的,只是每个家庭的境况不同,所以给每个人的感觉也都会不同。我个人觉得,对于教育,我比较喜欢这里,毕竟您离开13年了,这13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且不评论国内目前教育的方式是否好,至少我们亲身体会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 累。我家的小区里到了周末和放学,看不到大班以上的孩子出来玩,都去补习去了。这点在国内上学的小朋友家长都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我也不想说这种制度好或者不好,这些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只是想还孩子一个真实的童年,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
至于新加坡好不好,我只能说这不是我们可以任意选择的,呵呵,能力有限嘛。也许这里的天空太小,这也是将来孩子自己的命运了,如果她有能力,可以去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做父母的也只能帮到这里了呢,呵呵。
我在女儿的学校做parent volunteer, 有很多机会参与学校的课程,更深体会这里的教育,无疑,在我们从小接受的严格教育来说,这里对于行为的规范是真的很松,但是细究那些课程,我觉得真的是可圈可点,为了让孩子们有切实的体会来了解昆虫,老师先是介绍,然后是让孩子们到花园中寻找,接着是到butterfly lodge去体验,并领回毛毛虫喂养,等待它们蜕变成蝴蝶的那一刻,再接着是组织到Jurong Birdpark去Learning Journey, 老实说,那个公园我们全家去了两次,也就是走马观花而已,而和学校一并去的那次,却让我自己都学到很多,世界第二大鸟是emu,第三大鸟是cassowary,而鸟公园最具危险性的鸟就是cassowary了。还有看上去很像的emu和鸵鸟有什么区别,呵呵,我真的觉得连我自己也学习了那么多呢,也许是我的知识不够丰富,但是就孩子而言,这些亲身体会的课程不是比我们从小接受的生物课程来得更为生动有趣得多吗?学校还有很多cooking的课程,会让孩子体验自己做饼干、做milkshake,做pizza,学习怎么洗碗,怎么抹桌子……太多太多体验课程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这只是在这里生活一年,深入女儿的学校一年,我自己最真实的体会,当然,学习上作为全职的母亲,我也抓得很紧,行为举止方面也时刻提醒,毕竟,规矩还是要的。我想,这是中外教育的一种综合吧。
仅以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楼主是个能干的妈妈!顶一个!
对于新加坡中小学教育也有不敢苟同之处——–
请您发表高见!
同样应试,只是没中国那么夸张极端。我觉得最搞笑就是他们也追捧last 10 years paper。我还以为题库是中国的国粹。跟纯美式的教育相比也有很大差别。基础学科扎实性不如中国,灵活性创造性又不如美国。应该属于不伦不类不上不下。你看你身边的人就知道了。干技术的需要引进FT,高级管理的又需要引进FT,本地人大多只能做一些按步就班的程序性工作和凭借语言优势管理地位更低的人员,美其名曰也叫经理。不过不得不承认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强于中国人,这是他们教育体系里做的比较好的一块。总而言之,本地教育出庸人。
好在他们高等教育有水平,弥补了不少
如果我的子女在中国受教育,我会这么做。1,从小重视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中英文。2,所有的寒暑假作业不用做,补习不参加,但是要完成我设计的社会实践和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的活动。3,鼓励进行商业性思考和实践。4,高一或高二时留学美国。
是哦,您的想法是太多中国家长的想法,却几乎没有人可以实现,所以现实也是残酷的,您有心不让他完成假期作业,您的孩子自己一定不乐意,因为学校老师会批评,这点是家长最无奈而且无力的。想有社会实践,却居然没有时间,小学的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方式是远不及我们小时候了,一天一课,进度快得惊人,根本无法实现我们所理解到的“孩子需要反复才能牢记”的记忆规律,原因很简单——来不及,写字要写到一笔一划跟样子一模一样,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是很难的,结果就是可以花几个小时在这些写字上,即便我们做家长的不以为然,孩子也不愿意让老师总是批评啊。这些只是家长无奈的一些小片段。至于补习,哎,那更是恐怖的,自认为我不是个可以在大环境中能够坚定自己的设想而毫无受到影响的人,当您看到您身边的孩子都在补习奥数、英语的时候,当您了解到虽然政府对外宣称小升初不得要求奥数成绩或者英语考级,实际上重点的初中还是会在有奥数成绩的的孩子中做选择,甚至于目前已经演变到只有市第一名才会被看上的时候,很少有家长能够不动摇,不抓狂,我也不能免俗。那些奥数什么杯的什么杯的竞赛,哪里有那么多市第一名啊?我的朋友有一个市第一名,去某重点初中提交材料,被很婉转的问到“哦,你只有这个杯的啊,没有那个杯的名次啊” 呵呵,这些东西看得实在太多太多,说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话,这不是考孩子,是拼爹妈。所以,我至少欣赏这里相对的公平性,孩子是凭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也许我没有了解到很透彻,只是很粗浅的认识。所以,如果您能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出淤泥而不染,那真是太佩服了,也是众多中国父母的梦想,至少上海是这样的。哎,无奈啊,无力啊
再反过来说说这里吧,这里也真的不是什么都好,中英文的双语让孩子将来有更为广阔的天空,今后去留学更为便捷。所以,天空不是只有新加坡那么大。但是这里的华语教育实在是…实在是不怎么样,我的感觉似乎孩子的华语就快废了,说是没有问题,写是肯定不好了,所以我带来了上海小学的语文书,自己教,但是作文方面的训练会有些问题。就如您所说的,基本功的教学不如国内来得扎实,那我就只能自己加把油了,凡事不能两全,没有绝对好的地方,但是孩子成长的自燃性,不拔苗助长,这是真的比国内好很多。 至于题库,我也没有想到这里的题库一点都不必国内差,太多的习题,连补习老师也是通过大量习题来教学,这让我也有些不能适应,按我认为应该是先系统教学,然后加强训练才对哦,可是偏偏不是这样,我也在适应中,现在低年级的语法什么的我还能系统地教,再到后来就该她教我了。
只是一些小小的个人看法和体会,很高兴能与您交流,毕竟您对这里的教育了解程度一定比我来得身后得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喜欢你这句话!
请问你算不算创造性人才?
这里人口不足600万,能出多少天才?不要要求太高。
既然提到我本人了,那请允许我稍微高调一下。我认为我的最大价值就是创造性。虽尚不能称为人才,但仅凭现有的能力足以让我在同行中鹤立鸡群,让我的工作风生水起。我并没有太高的学历。这往往让我在求职面试中遭遇尴尬。但每每又能在面试中反客为主,并且在实际就职中证明由我层出不穷的创新而为企业带来的巨大回报。反观身边的本地人大多不具备这样的属性。他们尤其注重理论,认为脱离理论都是不安全的。从而衍生出一系列的被封锁在跳跳框框中的产物。生产力更是低下。
新加坡人口基数注定不可能出太多天才,但是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需要的是[关键词屏蔽]与活力,而不是死板和教条。
我们在那里待了8个月,考了两次都没成功,尤其是第二次,我觉得孩子很努力,能把P3的英语试卷考及格,但还是没被录取。我也不考虑私立学校,贵则贵矣,关键是非主流不被承认。现在我们已经回到上海,儿子直接念二年级下,准备让他读完四年级再考。
别说中国教育怎么样,也别说新加坡教育怎么样,就拿一个比较公平的标准吧.
看看每年北京,上海能考上哈佛等一流学校的应届高中生比例是多少?看看新加坡同样的比例是多少?
我觉得让我孩子在新加坡上学以后上哈佛的几率会比在上海,北京要高. 所以我认为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比中国的好.
还有,世界大学排名, 请看http://www.keywin.org/worldrank/131/
NUS 第28名,亚洲第2
北大 第46名
13亿的大国比不上鼻屎大的新加坡,真丢人.
所以说,打死我也不会让孩子回中国上学.回去才是害了孩子一辈子.虽然我孩子可以去上北京的翠微小学.
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有人说这个的基础教育好, 什么叫基础教育好? 会背99乘法表? 会背元素周期表? 还是会背sin, cos, tan??? 这也叫基础教育好,我宁可不让孩子接受这样的教育, 我的孩子要是能在小学独立的写出自己的论文这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还有人说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太差, 呵呵,逼自己的孩子学中文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自私做法,因为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中文教育,接受的是中国文化.以后孩子们跟我们谈西方文化,我们不是太丢人了吗?所以我们要逼自己的孩子学好中文? 世界首富有几个会中文的? 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就你中国文化好? 我家的孩子看不懂红楼梦没关系,他可以看莎士比亚. 看不懂西游记没关系,可以看哈利波特. 我对我孩子的中文要是是能说,能应付新加坡的考试就行了,但英语必须学好学精. 至于中国文化,他们爱接受不接受都行.反正中文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没什么重要的作用.
给你们看的录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01SPL8g9iE , 这是我孩子5岁半的作品, 有人想骂我的话,先让你们的孩子背了弟子规再说. 否则闭嘴.
也许我的观点偏激, 但我认为是正确的.
中国教育是糟中之糟的,冥王星人都知道。没人在这里说中国教育比新加坡好。我们在说新加坡教育有什么不足,是在跟美国教育作比较。
同意+支持!
就是因为折中,所以我在一开始就指出新加坡模式是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特别是基础教育这块。如果有条件,我希望孩子去美国。没有条件,如果家长已经在本地了,这里的教育也不失为尚佳选择,如果人还在国内,我不会考虑远渡重洋新加坡。
是的,我也相信这里比较折中,我也希望将来孩子可以去更好的地方,个人比较喜欢英国,那就要看孩子自己咯,谢谢您的建议哟。
新加坡所有的东西都是折中的,不管是文化教育经商人文,还是政府外交制度社会,都不完全偏向东方或者西方。
在这样的体系里面成长,学好了,就是优势:两边都沾光;没学好,就是劣势,两边都不占。
mingsqtt 看起来接触到的人都是没学好的坡人,所以他觉得这个体系很消极。
而好多父母都是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学习。
看过你孩子的表演,确实很棒!他在这里一定如鱼得水,出人头地的。
5岁孩子能背那么长文章,真棒!且表演得形象生动,太有才了!
其实上海也有这里考AEIS的培训的,我听说过是封闭式的。也许我不够积极,我喜欢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过渡,而不是强而为之。这样让孩子也反复折腾,这几年AEIS的通过率很低,而且这里的生活费用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仅仅是陪读,以人民币养这里的生活真的得有点实力的,这是大实话,也许不太好听,但是是事实
你刚来不久, 认识却要比他深刻全面得多. 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年龄, 我们考虑的是子女的教育, 而他还没有孩子,是个在新加坡读了几年书刚毕业的年轻人. 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感谢您的理解,我其实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年龄和阅历会让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很大的变化,我猜他一定是位年轻人,壮志凌云,踌躇满志。生活前提不同,看社会的层面就会不同,也希望更多的家长来聊聊
终于从头看完了这68页,谢谢LZ和LS各位的发帖,对我很有帮助。我也是上海人。我LP是EP,我和我读二年级的儿子都已经是DP了。
因为我自己在跨国公司工作,努力一下来新加坡也是有可能的,因此,我LP主张把儿子送来读书,我再找机会过来,同时想办法申请PR。
只是,她的想法是,儿子来新加坡读完3年小学,回国读初中。
我感觉这是不很靠谱的想法,因此也来论坛上看看各位过来人的说法。另外,如果是PR的男孩,16岁是要选国籍的吧,不知道不入籍的话,是不是就必须回国,连留学生都做不了了呢?入籍的话,2年兵役期是不是就拖后了大学毕业的时间了呢。
“儿子来新加坡读完3年小学,回国读初中。”
这确实是很不靠谱的想法, 很没有必要. 结果是两头耽误.
来新加坡或留国内都有各自的好处,唯独这样来回折腾是两头不到岸.
我同意“男人如树”的说法,来新加坡读3年再回国读初中?个人觉得这是个比较奇怪的想法,我们都知道,回不去的,真的回不去的,如果是上海,那更是回不去,回去除了英语之外,其他基本全废了,语文更不用说了,数学也跟不上,我知道有一个例子是出去回来还跟上的,我听说过一个孩子大概2年级出去的,可能家长是公派,所以要回国的,四年级回来的,能够同步跟上,前提是他妈妈带走了所有这期间的教材,自己在家补习的,所以还能回来,如果你们能够帮孩子把这3年国内的课程都认真补上,那倒也未必不行,只是我觉得,这有必要吗?似乎跨出的人基本都不会再让孩子回来念书了,除非是不得已的变化。
另外关于国籍,现在PR都比较难批准,这个似乎考虑得有点早,现在门槛高了。
1。没有“如果是PR的男孩,16岁是要选国籍”这回事!
2。PR的男孩都必须服完2年兵役期!除非提前放弃PR!
3。只有服完2年兵役期,才会受到入籍的邀请!
昨天终于下定决心要在新加坡长期定居了。可能明年就会生小孩。希望早点供出来。新加坡学校教的还是不够深入。为了应付考试还是要家长多操心。补习什么的也是少不了。以后的担子真的蛮重的。现在真想进入新加坡的“体制内”。至少这辈子担心的东西就要少很多。
谢谢楼上的各位答复了,说来,我们也一直没有确定自己的发展发展方向,我有L1A签证可以带全家去US,只是去US的话就要走长期移民路线,而且LP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家庭生活压力不小,稳定程度也不明。对我LP而言,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是件困难的事。新加坡么,我和我LP都能有工作,只是这里确实相对单调。双方父母健在,但要是我们在新加坡待10年再回去陪他们,能留下的时间就不多了。
至少有一点与去US不同,新加坡离中国近,想看父母的话,逢年过节飞几趟比US方便,父母来住的话,出门也可以自理。
not at all。定居不是为了孩子,主要是意识到真的没办法在中国谋得一个好的工作。既然定居,孩子自然在这里成长,顺理成章。早点供出来,早点回去安享晚年。新加坡度晚年可能不是很理想。看病就看不起,更重要的是等不起!
那你认为中国看病看得起了?
都说了。不是钱的问题,是等不起的问题。看个专科,等几个月,人都死了几遍了。中国看病难还不至于这么糟糕。再差我至少可以给钱搞定。虽然你也可以去私立医院,不过我估计没几个人消费得起。尤其人老了,三天两头跑医院的话,能去私立吗?再说新加坡庸医也不少,有点时候挺耽误事的。
可能您身体倍儿棒,没看过病。我可是经历过的,顺便分享一下。肚子痛,怀疑器官有点问题,去中央医院看专科。第一句问你有没有polyclinic推荐信,没有,不让挂号。好说歹说终于让我看病了,对不起,private rate。看病成本一下番倍(那次看病花了600多,正常情况也就是2-300)。然后大概看了一下说还不能确诊要拍片。好,拍片等1个星期,出结果又是1个星期。然后预约下在看医生是2个星期后。还没完。2个星期以后告诉我预约推迟1个月。原因是医生去开什么会了。结果整个病看下来接近2个月。如果走正规途径去polyclinic的话,至少another 1 month waiting time。看着办吧。
别把自己弄的委委屈屈的, 世界这么大, 趁年轻,赶紧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待着.
然后,就爱上那个地方.不是说那地方真的有多好,但至少,自己心里会舒服一些. 何必一肚子不满还不求改变呢? 路在自己脚下.
搞不懂非要从国内把小孩子转来新加坡干什么 这边小孩子的负担会比国内轻吗? 所谓的精英教育 从小二开始就分流 快中慢班速度不同连老师都不同 这难道比国内一锅烩更好更公平?真心不理解。。。而且陪读妈妈现在在新的名声也不好,这样对自己小孩真的好吗?。。。
我并不是为抱怨而抱怨。只是想陈述事实,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让那些需要的人有充足的信息做最优化的判断,以免走弯路。路自己走没错,但是蒙着眼睛瞎走肯定是不可取的。
看看吧。原来我并不孤单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664039-1-1.html
虽然新加坡福利很少,但多少还是有点的,但是受补贴的公立医院是给没钱的普通老百姓用的,你这么年轻,应该努力赚钱理财,将来看病去私立医院就不用等。别把自己今后几十年都看死了,觉得自己以后只能就跟他们一样。
福利高的国家看病基本上都免费,但是你更等不起,在澳洲家庭诊所看个感冒,至少提前一个星期预约,做个小手术,等10个月一年吧。那里的人支付了近一半薪水的税,美其名曰可以免费看病,但是为了不耽误自己,还得自己另外掏钱买各种保险,去昂贵的私人医院。
说的也是。但是我以前在医疗系统工作过。亲眼看见他们是怎么浪费纳税人的钱的。大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该改善的又不改善。其实本地完全有很大的空间和财力可以做的更好。
楼主你好。我也是在这边的陪读妈妈,可以告诉我您的qq号码吗?
西方国家第一家庭支出是房贷,然后就是保险。可见他们的高福利好看但是不靠谱,自己都不信。
像发达的欧美国家,高福利就是高福利,有什么不靠谱啊?
当然也是高税收,工资的一半多都交了各种税和保险了。
但人家全民公费医疗,公共交通方便,带薪休假也时间长,一般5天甚至4天半工作,周六周日都不上班,甚至超市也是如此,生活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没有后顾之忧,过得幸福,这些都是事实。
中国国内有些人是有权势关系容易获得利益的,有些为出人头地非、要拼个你死我活、踩着别人向上爬的——目的就是要获得“特权”、“特供”等等
不会有什么平等、博爱、自由的观念的,整个社会道德也都沦丧了,没治了。先看看当官的榜样就明白了,薄谷开来?哈哈
为什么不靠谱,往上2楼我说得很清楚了。看仔细想明白了再来发帖。
哎,怎么看怎么觉得都像是围城,其实无需向任何人证实自己的选择有多正确,因为任何人都无法体会并且深入思考别人的境遇,所以就如穿鞋一样——好坏自知。世界上如果有一个完美的地方的话那别的地方的人不是不用活啦?创业者有无数机会,度假者有无限美景,养老者有优良福利,读书有世界名校,气候宜人养颜,生活成本合理,治安良好民风淳朴………天哪,这地方有吗?我也想去。
所以客观辩证地去看问题比较成熟,等您有了自己的宝宝,您会经历另一种成长,这种改变是你现在绝对无法想象或者设想的,所以不要设想,脚踏实地地去走才是最切实际的。不用争论什么好坏,因为毫无意义,你的好不一定是别人的好,你的不好不一定是别人的不好,不是吗?
至于医疗体系,很高兴看到你说曾在医疗系统工作过,我想国内大城市主流大医院17年的工作经历应该还有那么点发言权吧,不想评论什么,人心不古啊。至于这里也正如您所说——等不起,尤其我身在大医院,求医垂首可得,到了这里居然看病不能到医院就看,我也不习惯,那又怎么样呢?除了接受还是接受,还是那句话——既来之则安之。
如果有工作的话,会有medical benefit可以管outpatient和住院的大部分,自己花一点钱也能办到管私立医院的大部分,我觉得还挺有保证的。看私人医生和政府医院的specialist也不用等什么。
看来你对新加坡的医疗制度有误会.
新加坡的医疗体系是,希望人们有小病的时候在门诊看,就是polyclinc, 要是有大病由门诊部门写信去专科医院看,对于个人,这样做可以省很多钱,对于专科医院,可以把资源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不想中国,得个破感冒也往501医院跑,在国内就成了,真正需要专科医院的病人因为人满为患而得不到好的治疗.
要是你得瑟,认为自己有钱,没关系,可以直接去专科医院(中央,国大,樟宜等等), 你去挂急诊,一样给你看,也可以按你的要求和时间看病.这费用估计能让你喝一壶的.文莱皇后的妹妹在这里看乳腺癌,花了2000万新币.估计各位谁也不会这么得瑟吧.所以别说钱不是问题.呵呵,在这里看病,想一切如意,钱还真是问题.
说看病吧,在国内就不把你当人看.在这边你才能感受到人的尊严.举2个例子:
1. 一次我儿子发烧,送到KK医院,住了2天院,白天. 那是我正好在国内, 我太太上班,白天没法去医院, 医院就全程排一个护士照顾,给孩子化验,吃药,全是护士负责,家长一点操心.怕孩子躺的时间长,护士还带他去医院的儿童乐园玩,2天后出院,孩子都不愿意出来,说医院的饭比家里的好吃,说医院的姐姐待他可好了.出院后,我家的保险代理就去医院结帐,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花了多少钱,反正不是我们出.
2.2个月前,我脖子上长了一个小包,到polyclinc看, polyclinc就写了一份行给樟宜医院, 到樟宜医院后,就安排我5月做手术.一来我的包就半年了,也不在乎再多2个月.二来我也不得瑟,有钱也不花在这里. 5月去做手术,偌大的手术室里就几个病人,特别安静,环境就不说了,想必各位也清楚.手术室就像一个艺术长廊,里面几个护士,医生来做,一共就花了20分钟,那种感觉你在国内是没有的, 要是能在国内有这种体验,可不是200新币所能解决的.手术完直接走人,后面的事由医院找的的保险公司要.我这20分钟的手术在国内要想享受和新加坡一样的环境,估计1000元人民币拿不下来吧?
在这里,你才能觉得做人的尊严.
在国内,去看看的医院的人潮,看看医院设施,看看护士,医生对病人的态度.医患之间的矛盾.让人想了就起鸡皮疙瘩.
在中国真的看病很难, 很没尊严.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要是认为自己真得瑟,比文莱国王小姨子还有钱,真的认为时间比钱还重要,以后不管什么病,你直接去急诊室就行了. 肯定会优先治疗你的.甚至会为你安排你指定的专科医生.问题就是看你有没有胆子去了.
既然扯到医疗上了,我再抛些转让你们来拍吧.
新加坡的医疗不是免费的.所以我们必须买保险.
所谓的保险,就是住院保险,因为只有住院,医疗费才贵的要死.门诊一般公司都会报销的.
我目前买的住院保险是终身大概保1500万新币每年保50万吧,记不清了.病房不限等级,没有共保部分,我目前一年大概500元. 到80岁可能是2000元每年.这样的保险在国内可能买不到吧?其实花的不多,却无后顾之忧.
我觉得我对本地医疗的优势劣势还是理解的比较清楚的。我突然想说一下保险的事情。我承认保险很重要,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大作用。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会发现有站不住脚的地方。首先要分年轻人年长人来谈。年轻人有工作,公司包这包那,好的话自己不用买保险都可以。比如我现在,外诊一年都是1200额度,根本用不完,住院走保险。其实我直接去私利医院都去得起,就是审批麻烦点。但是不是所有公司都有同等的待遇。小公司一年才2、300外诊,只够看感冒,所以费用还是要自己担。再说保险。保险公司不是派钱公司,是赚钱公司。一般只有开刀住院才受保,如果是慢性病不用住院呢,jialat! 新加坡好多家庭因为父母病多而搞的财政窘迫的不少,保险怎么不帮忙呢。再说老年人,老年人没工作,公司那块没了吧。保险还是要买,但是在0社保0福利的新加坡,高额的保费需要从你为数不多的积蓄里扣除,我看很多人都会望而生畏的,但是能买还是需要买。
总而言之,不是单纯地说有公司或者有保险就解决问题的。所以您最后所说的"无后顾之忧"可能有点一点概全了。公司大小不同福利不同。保险覆盖面有限,并且年老支付能力有可能出问题。这就是必须正视的地方。
真的没想象过没有工作会怎样.一直以来都是依赖公司的福利. 但是本地妇女不少做家庭主妇, 比例明显比中国高, 不知道都是怎么应付这一块的? 有经验的能不能谈谈如何自己健全这方面的保障?
自己买住院保险,小病上诊所就自己掏钱,这部分的保险只有公司集体买才便宜点,个人买几乎是不可能划算的,不如自己直接掏钱。
另外小孩子的门诊费,除了少数公司给cover,多数都是自己出的,也一样只能自己买住院保险。
对觉得这里医疗体系特别好的,看看这一个贴子吧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320665-4-1.html
这里医院的服务确实好,但别忘了去医院首先是去看病的。
WOW 太详尽了 赞
你好,看了你的文章,很感谢,我们也准备近期重回新加坡,希望有机会带孩子们出来一起玩,加油!
哈罗,我们一家目前住在NEWTOWN地铁站附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下各位,一个是哪里有国内那种成品药店,我想买些例如蒙脱石散妈咪爱等等备在家里。另一个是哪里有昇松超市啊,偶尔想吃点腌制咸菜,fairprice找了几次都没有哦
这里的药品确实不如国内那么垂手可得,去guardian有专门的药柜,但是抗生素类的药物一定要有医生的处方的。关于升松,我只知道Elias Mall旁边有,其他我就不了解了。
谢谢,我去了guardian买了一种治拉肚子的药,换算下一盒人民币50多,只有非常迷你六小包,还是下次回国多带点平民药品吧。咸菜也找到了,fairprice的一个小角落,呵呵。听说昇松有很多中国东西,类似些什么呀?
看了真着急, 看看这个网址吧, 升松30多家分店, 看看哪家离你住的地方近吧.
http://www.shengsiong.com.sg/pages/Store-Locator.html
非常棒的文章!加油!
Tks,初来乍到问题会比较多,真的很庆幸有这个地方可以讨教学习
真心说一句,何必呢
楼主,我觉得您可以建立一个群,把妈妈们都弄到一起,大家交流交流真好!我可以加你的qq吗?期待你的回复
终于看完了,确实长了许多知识,希望所有在新生活的人都能幸福。
写得很中肯啊。现在小新对外国人很不待见, 外国孩子上最差的政府学校。房租学费生活费, 每月没有3万人民币就跟难民似的, 打算带孩子过来上小学的, 一定要三思啊!
哈哈,你也太直白了。新加坡政府本来就是为新加坡人民服务的, 新加坡资源有限,当然不能像中国那样洋人优先了
每年40万人民币钱花了不说, 孩子受的教育就好吗?答案常常是否定的。同学很多是家里很多兄弟姐妹的马来或印度孩子, 家庭很一般, 家教可想而知。印度孩子很喜欢华人孩子, 主动亲近你的孩子, 真亲啊,或欺负, 久了你的孩子別产生心理问题。
s
40万元人民币对某些中国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在中国有权或者胆大都能发财,给你看看—–湖南一对80后利用老套的“伦敦金”诈骗,8个月就诈骗23亿元,官方还不敢处理. 说是”公安部督办”,但是放在一个区法院, 以”非法经营”起诉, 真正目的自然是大事化了.
类似“炒金”骗局在中国成百上千: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 … /020815661719.shtml
这一对比较倒霉,捞到钱还没来得及跑,还被抓了,因此被”行业”内人士公认为是“运气差”。 对某些人来说,每年40万元人民币,根本不是问题. 有钱,当然能上好学校了.
楼主已经好几天没来了,不知道忙什么呢?很想和你讨教啊
我觉得你写的非常的好,我也是在上海的,正在考虑女儿来新加坡读书的事情,同时也希望老公在这里能找份工作这样不用一家三口分开两地。我们在上海都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女儿也在一家市重点的中学读预备班,的确要下决心放弃这里一切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不容易,很感谢你的分享,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交流。
你是在马来西亚办理的第二家园还是马来西亚公民啊?那里可以让孩子去新加坡读书吗?
为何要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非要来这里? 现在的新加坡已经不是以前的了。所有的政策都排外, 房价是上海的两到三倍, 生活费越来越高, 孩子也上不了好学校, 我认为不值得。
除非你有几千万资产, 不差钱。
这里的车牌是6万多, 合30万多万人民币, 在上海可以买到上海排照加一辆大众途安高配;
这里的公寓稍微好点就要150万, 7百多万人民币在上海能买到同样好的但比这大得多的商品房。
你孩子能上的学校不会比你上海的好, 只能差, 光学费补习费一个月没有2千新币是不够的。一家人加上租房, 其他生活费, 每个月没有6到7千花费过不到有尊严的生活。整个社会排外的气氛越来越浓, 外来人被称为FT。没有6,7年的持续工作居住时间, 身份(公民)是确定不下来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 新加坡不再是世外桃源。请在放弃国内优质生活时, 一定要三思啊。
你说的很中肯,其实如果不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谁不愿意好好的呆在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过着安逸的生活啊,都知道第一代的移民都很辛苦,我想这里很多家长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好的教育和环境才会下决心来新加坡的吧……
我感觉中国的环境食品问题现在是谷底了, 不会更差, 过个2,3年, 李总理会管好的。婴儿奶粉被当做药品来管了。
我不认为新加坡的教育比上海强。我一亲戚在上外附中考上美国名牌大学, 另一个海事大学毕业后考上加州大学全额奖学金研究生。其实真的不用来新加坡学校才能上美国的名牌大学。
新加坡也有食品问题, 进口的台湾食品如果没在台湾被查出来, 相信新加坡人还在吃。一个疫蚊问题都解决不了, 一万例登革热病例了, 俩人已经死亡, 都是送去新加坡最好的医院两次啊。
有一天上海天蓝了, 人们吃东西放心了, 新加坡无任何优势可言。
对了, 新加坡的天也不总是蓝的。比如今天的雾霾, 那水准比北京上海有一比的。这样的恶劣天气在一年当中累计会有几周时间。孩子有呼吸道疾病的要小心, 移民前要有心理准备啊。
你是不了解中国的问题所在啊,
不要说中国的环境食品问题现在是谷底,没有最差,只有更差
那个地方没有什么人会负责任的, 只会捞自己的, 说得都漂亮, 长得都标致,像演员一样.
举个例子:现在私家车多了,道路/停车位都不够了,但是没有什么官员会考虑这些,因此大家就抢小区的停车位/停马路上, 交通那个乱啊,没人管,因为没有利益…
有时心中嘀咕:还不如古代的皇帝呢,人家还把这个国当成自己的家,想好好治理,光宗耀祖,千秋万代。。。
现在可好,都不管了,反正我干几年,捞够了,就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下一届了
也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投资移民政策给引导的:只认钱,而不管这钱有多黑,是怎么得来的
呵呵,您对中国还真有信心,还是别离开中国的好.等待着有蓝天,白云,鸟语花香,甘露,人人知礼节的那天到来吧.
我估计我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不想让自己孩子在毒空气里去幻象能有一天过上摘取防毒面具的美好生活.
外面再苦再累,起码能看见蓝天,呼吸新鲜空气.
“有一天上海天蓝了, 人们吃东西放心了”,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等有一天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人都会幸福的. 我TMD等了20年,才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最烂.我可不想让孩子们再被愚弄了,于是逃出来了.
我只相信,连自己的孩子都不放过的地方,绝对就是一个垃圾的地方.越早离开越好,没救了.
官方报道,今年高校毕业677万, 就业不到30%, 可能我记错了, 欢迎纠错, 到这种地方读书??????傻子才会去.
新加坡的5所理工学院(不说新加坡大学了,按一般国内学生的能力)半年内找到工作的有91%, 起薪中位数1950元,也许我记错了,欢迎纠正.
我估计,5所理工学院的学生大概70000人, 每届估计23333人,按去年的出生人口32000来算, 毕业生占当年进入社会的就业人数估计为73%. 就业率为91%.
国内大学毕业677万, 按去年的出生人口1600万算(我不清楚22年前的出生人口,只是大概推测),毕业生占当年进入社会的就业人数估计为42%. 就业率不到30%.
以上只是大概,不能做严格的依据. 不过再蠢蛋的人也能看出谁好谁劣了吧? 别等”有一天”了,为了孩子,立刻行动吧.
外人看到中国表面堂而皇之,经济高速发展,实际内心都烂了。
整个民族都没有什么信仰、道德、法制。
当然权贵们也是靠此来掠夺财富的。
社会严重贫富分化,财富都被权贵阶层掠夺,然后到别国挥霍、购房。
他们自己也清楚,整个社会无可救药只是时间早晚就是了,得早准备退路。
你们说的没错, 我说的也没错。为什么? 因为你们在说整个国家, 或你们的家乡, 而我说的是上海。一个在上海有很好的工作(家庭收入应该在50万以上), 孩子在好中学念书, 在上海有车有房, 这样的家庭, 我看不出为何要来新加坡从头做起。现在的新加坡有那么好吗?
你说的没错,没人敢保证自己的孩子是比尔盖兹或者是乔布斯,就是比尔盖兹还是靠他妈才起得步. 我们只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其他80%的同龄孩子一样.
问题就来了. 你说的年薪50万, 有房有车的幸福的上海人占上海家庭的比例是多少?有80%吗? 要是有的话,你出来就是绝对的愚蠢. 2012年上海可支配家庭工资是40100元,你那50万我想不到10%的家庭才能挣的.让我们80%的孩子去争那10%收入,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
在新加坡,80%的年轻人工作几年后就可以买政府提供的组屋,比市场价便宜很多.政府还提供一些援助,基本上每对年轻夫妇在生孩子的时候都有自己的房子了.既然我把自己的孩子定位在80%的普通人里,我当然去争取那80%人能得到的福利,所以一定要选择新加坡. 万一孩子不留神成了乔布斯,那就是他自己的造化了.
看出差别了吗??? 别拿自己的孩子当宝.那样会死的很惨的.呵呵.
既然你的家庭年收入有50万,有房有车,干吗还要来新加坡???? 这个话题连问都不用问. 就像我现在到处打听新加坡哪里有安全的食用油和奶粉一样,纯粹找抽型的.没事来新加坡度度假就好了.
weclome come to Singapore!!!
你得低调啊,新加坡国民和PR不能其他地方有房子的,如果是外国人,小心排外情绪啊。
即使在上海50万元收入,但是空气污染、致癌食品都防不胜防。
连孩子喝的奶粉安全性都没人相信——–最令人无奈的是:从来没有哪个政府官员会感到脸红和不安的,都麻木了。
一月份,那个污染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法国了。
现在北京好像没有一天不是“污染”的,只是轻中重程度不同罢了。领导们可以躲在有空气净化器的办公室,或者出国访问,老百姓怎么办?
当然,新加坡资源有限,福利比不上欧美,部分基层民众还莫名其妙的有排外情绪,没看到新移民的巨大牺牲,
你说的是很多人, 还有年轻人, 范围太广。我说的是那个要来的个体, 说的不是一回事。一个在上海有很好的基础的家庭, 来新加坡从头开始, 值不值得的问题。
跟北京咋样没关系, 跟奶粉没关系, 人家住在上海。在新加坡所以人都可以有国外房产, 只要在新加坡不买组屋。。
呵呵,恕我愚昧,既然在沪生活的非常好,干吗跑到新加坡?就像奥巴马发贴问他值不值得去伊拉克当总统一样。
这个个体收入高,好像呆在上海更好。但实际情况是,不管你收入多高,在中国你办任何事情都得给个人塞钱: 看病生孩子都得给医生塞红包,孩子从幼儿园开始逢年过节得给老师送礼,甚至你去房管局简单的过户房产
证还得找个“关系”去办,否则你半天甭想办完。
你再有钱,办任何事都得送钱,有时光有钱还不行,还得托关系去送礼,越有钱你越得找个黑社会作靠山,否则你的财富会被劫掠而警方会不管不问的。————-你活着累不累?因此你最好本身就是有权力的黑社会。
即使你待上海,空气污染好像轻些,但是水质呢、重金属呢?你家永远都吃喝进口食品,如果那个是假冒的呢?
整个社会从上到下都没有责任感,以前县衙还有一个升堂鼓,老百姓还能鸣鼓喊冤,现在媒体都被操控驯服了,老百姓的鸣冤信甚至[关键词上*访屏蔽]都被信访机构镇压下去了,
因此,权贵阶层可以在“维稳”口号保护下,有的胡作非为,直接掠夺民脂民膏;还有的“闷声发大财”,劫掠的是国有和集体财产。
腐败已经渗入社会的任何阶层,没有净土。
那个地方作顺民的话,可以活着。但是没有背景的话,不要想着过得舒心。社会分成两个阶层,权贵上层和底层,中层阶级会被消灭。
你说的事情是存在的, 但不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每一个地方。我认识的很多人, 在中国在上海都生活得不错, 比来新加坡活得好。
这部分人就属于那类年入20~30万的人,处于中层的知识分子,靠知识技能吃饭,生活得比工人、民工好,但没有背景,也别想爬上去, 现在中国是官二代、官三代都群起接班。而大学扩招,已经把贫穷子弟靠“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都堵死了:大家都是大学毕业,组织当然会优先用自己的子弟当官或者就业的,这样放心。
这帮人现在到新加坡,一个是就业不容易也遇到排外情绪,一个是他们也没办法与有钱的官宦子弟相比,就只能自讨苦吃,主要是为了孩子有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我有两个同学, 身家上亿, 没有移民, 活得很舒服。两个都没什么背景, 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
你说的可能是80后, 如果他们在国内没基础, 可以出来闯一闯, 反正也没什么可以输的, 哪里都是一穷二白, 赌一把, 不成再回去。如果是那种在国内有一定基础, 地位的, 年收入超出50万的, 有车有房的, 孩子在好学校, 如果舍弃国内的这种地位生活, 到新加坡无房无车孩子上个破学校, 再努力5年到十年从新创业, 买天价房买天价车, 孩子再考到好学校, 希望不是没有, 成功率低, 而且吃这么多苦, 值吗?
真正在国内有地位的,还移什么民啊? 能到新加坡买豪房豪车的中国人,大多才不愿意入新加坡籍的,只是把新加坡当休假地、投资房地产罢了。
你没看到邓小平的孙子,应该是有美国籍的吧,都到中国当副县长了,谁不愿意在国内捞钱啊?
国内的捞钱手段可以说无法无天了,可以举一个例子: 长沙两个80后,2011年自己搞了一个封闭、虚假的“炒金”平台,利用不知哪里来的黄金价格走势“炒金”,实际就是让“炒金”者玩电子游戏。。。
8个月内就使全国近四万人的23亿元化为泡影,他俩人至少捞到2.6亿元,明摆着是诈骗,官方仅以“非法经营”起诉,特别是那四万人的23亿元都追不回来了,被骗走或被没收了事。这种看起来像赌场,实际都是诈骗的“炒金”、
“炒银”平台近几年国内遍地开花,有些甚至有是官方、银行参与的, 骗人无数,但是媒体不敢报道,警方也基本不立案处理。最惨的是相信政府、银行的“炒金”者,毕生血汗钱可能都被骗走了
你看: 食品、空气都有毒,有钱存银行就贬值,投资股市就被套,投资“炒金“就被骗,独生子从小背骗人的政治教育,在幼儿园得防备有人来砍人,坐公交车得防备汽油爆炸。。。 你投资买房了吧?快收你房产税了
好喜欢楼主的文章哦!
是的, 你说的在中国不同地方发生的各种坏事放在一起说, 是挺吓人的。
我问过美国人, 他们美国各地天天有若干人被枪杀的事情, 他们怕吗? 回答是, 希望不要发生到自己和家人身上。我又问, 你为什么不买枪自卫? 回答是, 如果歹徒来了开枪自卫, 得马上搬家走人。
讨论回到我回贴的个案上, 比较靠谱。
楼主最近很低调,最近忙什么呢?
其实社会好不好是个面的问题,生活好不好是个体问题,冷暖自知。
楼主很积极,比较客观,幸福就好。
写得真好,看过一次,又看,还是觉得很好。
写得很好!我也是中国的,不同的是我从18岁来新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现在全家已成新公民。从你的文章和经历感受颇深,是我以前以后不会经历到却学到了为孩子奋斗顽强的精神鼓舞。要继续加油!
楼主好长时间不上这里了,也许离开新加坡了,好像离开了不少
快速旅游签证和陪读签证咨询QQ:2713359155
God save me. 我回来了,早上无意发现帖子被误删,我心里那个疼啊,70几页的回帖,我很珍惜,相信在这里驻留的朋友们也很喜欢并留恋这里,还好春版及时把帖子找回来了,感谢,再感谢。
我认真拜读了我度假期间的每一个回帖,感谢你们的一贯支持。我想对leooel 和yishun2009说,其实真的不用为值不值得而争论,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各自不同,走的路也不同,选择自然会不同,我还是那个想法,各人头上一片天,没有绝对的对或者不对,选择之前必须三思,选择之后不抱怨,不后悔。当然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再三思也是想不透以后会遇到怎样的境遇的,为孩子,很多父母会牺牲一些东西,这不是光用理智或者值不值得来衡量的,很多人要走却找不到机遇,也有人赌了,可能败了,可能顺了。其中滋味,这又怎是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可以体会的呢。没有这些境遇,造就不了现在的我们,人生需要丰富,没有人能够全盘看透他的人生的,不是吗?
祝大家一切顺利,我度假回来了
楼主好!
哈哈,又回来了, 还是新加坡安全, 国内乱死了,北京等地每天都是空气污染
其实,平民老百姓那有这么多的主义和道路,只希望是生活在空气清新,食物安全,不要整天看着东西疑神疑鬼的。女儿回来一个月,看着上海的天空,说这天让人感到压抑。回到新加坡,说走在路上,那蓝天白云,看着夕阳下山,说那夕阳真美。
因为楼主的贴子有这么多人喜欢,所以借这个人气和大家分享一下图书馆的新政策。以前不是PR和公民的外国孩子图书馆年费是42.8,从5月3号起,和PR的价格是一样的,只要10.5. 具体内容可以看下面原文。仅限于在政府公立学校读书的孩子。我已经帮孩子在5月份成功办理了,有效期到他小学毕业结束。特此与各位刚来新的家长分享,希望对大家有用。
■In support of promoting the reading habit among children in schools, foreign students studying full-time in MOE schools and the Polytechnics will have their annual subscription of $42.80 waived from 2 May 2013 onwards. A one-time registration fee of $10.50 per student still applies when they sign up for membership
楼主您好,我也是辞职了带宝宝们过来陪老公哒;P我根本不会做菜啊,想和楼主学习怎样做好全职妈妈:$楼主加我好友好吗:P
呵呵,我也是从来不下厨房的额,现在是整天想着以前在饭店里吃点啥,到网上搜菜谱就可以了呀,还有图书馆有贝太厨房杂志,很好的杂志,我学了不少呢
楼主写得好赞啊,我刚看到18页就忍不住注册上来顶贴啦~图书馆借书有什么手续么?我现在还不能发私信,楼主能私信一下微博给我么,方便联系~谢谢楼主
是啊,大家新移民比较有共同语言啦,很多经验可以分享呀,有机会还可以一起带宝宝出去玩啊〜宝贝儿们上学了大家可以交流一下厨艺啊逛街淘东西呀〜我一个月前刚从北京来,大家多多指教哈
发一个2013年小学入学报名简章,给2014年入小一的孩子家长们参考一下时间阶段
谢谢你的无私分享哦
楼主你好,你在新加坡的感言,我连着好几天都看完了,让我对新加坡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生今年10月会被派到新加坡办事处工作,时间是4到5年,我儿子现在二年级,9月份开始读3年级,所读学校在上海也是不错的公立小学。我现在的问题是4、5年后,我们还会回到上海,小孩正好是初一、初二的年纪,不知道到时候能不能跟上国内的教育,所以现在很纠结是不是要带他过来读书。我想问一下,你们家是一直待在新加坡,还是会在工作完成后再回到上海,如果有相仿的地方,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
不是楼主,帮她回答一下,
我觉得要看你孩子将来准备参加中国高考呢还是美国高考
如果参加中国高考,那千万不要过来,可以肯定是荒废了,
但是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孩子不参加高考了,读国际学校然后直接参加美国高考,如果你们也准备走这条路,来新加坡读书是可以考虑的,当然,还要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
我想问问你女儿在这边有雪钢琴吗?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谢谢你的回复。
你好,不知道为什么网站没有给出提醒,以至于我没有看到您的回复,抱歉。
关于您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个人觉得出来了就回不去了,除了英语会优秀之外,数学和语文是根本跟不上的,当然也有特例,我女儿的小学有一个男孩子一年级时跟母亲去了英国,也是外派,到了3年级回来,倒还能跟上,原因是母亲带走了所有上海的教材,自己在那边教他,所以他没有拉下多少课程。您来这里会有4-5年,通常2年申请PR的成功率会比较高,也就是说,你们很可能在这些年中拿到pr,不过移民政策一直在改变,也不知道若干年以后会怎样。有很多人都是外派了就想方设法留下了,也有外派时间到了就回去的,这完全取决于你们对家庭将来的设想和考虑。在这些年中,您的先生也完全有可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那样的话情况会完全不同。 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考虑和想法,仅供参考
你好,我女儿有在这里学钢琴,琴是到这里买的雅马哈二手琴,老师是到家里教的那种,不知道您具体想了解什么
想问问这边大概几岁开始学琴,费用如何,怎么授课的方法呢。您的女儿是在这边开始学习的嘛?还是在国内就有学?
就这个“在新加坡读完小学,再回国读初中,没什么影响”, 纯粹出于探讨的角度,绝无叫板或者抬杠,怎样会有这样结论?我对我的孩子甚为担心
我也是带着孩子刚来的,有机会大家多交流啊!妈妈们也要有个自己的圈子才行!
我是这样想的,没有什么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学琴的规定吧,要看你对孩子的定位在哪里,如果您想孩子将来成为钢琴家,那有可能需要很小就开始,还要看孩子有没有天赋。如果只是想孩子有些音乐素养,那我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吧。
我们是在国内大班暑假开始的,到现在2年了,我没有上过琴行学琴,个人认为琴行老师混混的居多,所以我是请老师1对1授课的,在上海是去老师家里,在这里是老师上门的,价格的话这里比国内贵,我的老师是40新币45分钟。上海是考音乐学院的考级好像还有个国家的考级,新加坡可以考英皇,我们还没有考,正在准备中,比国内的考级难度高,内容多。
您办理DP的流程似乎和我很不同,我没有体检呀,体检是我先生的事情,他办理EP时要体检,也不晓得到底是公司要求还是政府要求,但是我只去了移民局一次,压指模,所以可能不需要在新逗留很久,其他的事情您先生可以办理的,不需要您在的。
有一点要注意,照片有一定要求,我当时拍好了报名照带来的,结果是天冷拍的,高领子,在这里不行,一定要露出脖子的,不过当场也可以在旁边拍摄的。
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否可以帮到你
刚看到一位妈妈因为这个来新感言注册的,我也是这样的,这儿是一群很有共同语言的妈妈群贴,我们全家刚来新,也是从职场回归家庭,觉得很多不适应,在此向楼主学习了,乐观积极的心态啊!赞!我们还是建个qq群方便吧。。。。。。
楼主没建群,我就响应广大回帖的号召,建了一个群,自己加:199930134,(宝贝们求学之路 199930134),借lz的题名呢。
楼主生活积极乐观,传递的都是正能量啊
好多天没来了,来了看见大家聊聊真好
我家的刚来新读了一个月,是插班上的一年级,就在附近邻里小学。昨天她回来说老师叫她上课睡觉。我仔细问了下,才知道是她的班主任老师生病了,已经两天没来上课,班主任教的数学课和英语课都是另外派的老师暂代的,代课老师进班后也不讲课,就发练习给孩子们做。听同学说我家孩子不会英语,练习也不发就直接叫她睡觉,我孩子说她会做,老师才发练习给她。做完练习就随便孩子们干什么。她还说语文老师也请假了,也是别的老师代课,也是做练习后睡觉。听得我头大,代课可以这么随便的吗?而且老师怎么能直接上课就叫孩子睡觉的?这哪里是教书育人,不是把孩子都教坏了吗?是不是从一年级就分了快慢班?我女儿是一年级六班,不知道是不是慢班。请各位指教。
你要往好处想, 这么不负责任的老师, 那肯定这班孩子成绩都很烂. 咱只要家长稍微用点力, 很快孩子的成绩就脱颖而出了. 然后就可以转到最好的班, 或者转到好学校了.
不知是什么学校?分班应该在2年级的期末
yio chu kang primary school,听说排名是82。
请教下家长该怎么用力?都摸不清这边会考些什么呀。现在就每天放学督促她学英语,主要是读绘本和背单词。孩子刚接触英语,背单词很吃力。
小一的话可以试试我的方式,假期自己帮她补基础,我从这里K2的书开始的,名词单复数,代词,反身代词,主格宾格,介词,疑问句式,这些是我自己补的,后来发现一二年级也就这些内容,还有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同时我们去了I can read学phonics,和国内的教学不同,我们在上海也学过,可是收效甚微,我现在总结起来是缺少了大量的朗读,我说朗读而非阅读,老师布置朗读的文章,每天早晚各一遍, 一周下来差不多都背出来了,我帮她解决文章中的生词,告诉她意思,这段日子我看到她英语口语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一定要大声朗读。等到这些都上轨道了,会发现学校也不过是反复滚这些东西,接下去就是大量阅读,spelling,词汇是语言的根本,我是结合练习来背的,大量的课外练习,参考书书局里很多很多,做到的,不认识的就摘出来,我比较注重长久,看孩子的吸收情况,一天10-13个单词,差不多滚3天,很熟了才进入新的,这样坚持着词汇的积累也很快的。还有就是作文,有老师辅导,这个我帮不了,但是可以做的就是把老师修改的地方整理出来让孩子回顾,以免以后再犯。这些只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非常感谢!很详细,很好操作,真是位细心的妈妈!向你学习!
看了你的帖子,看到你为孩子教育放弃国内已有的优越条件,远赴狮城,深深为你的勇气折服。我现在北京,由于老公马上要被派到新加坡工作,正犹豫是否也带孩子同行?目前很纠结的问题是国内的车、房怎么处理呢?不知您是怎么处理的?
您好,关于您所说的,您先生是属于外派的话,那要慎重考虑得,因为外派有年限的,但是我周围也看到有的朋友通过外派的机会,在这几年中另外找到了新加坡的工作机会,那样就可以留在新加坡了,所以,要看你们整个家庭的打算和来新之后的机遇了。至于房和车,我想还不用那么快斩断后路吧,来这里申请PR,转为公民也是慢慢长路啊
谢谢回复~楼主说得对,孩子以后看他自己的造化,我和老公肯定还是要叶落归根的,不过在新的这段时间(怎么着也得好几年吧)该怎么办呢?车子卖掉?以后会面临车牌的问题,不卖,放久了还能用吗?房子闲置?我们在北京也没有亲友帮忙照看。。。出租?又有点舍不得。。。。不知您是怎么办的?
谢谢楼主分享宝贵经验~我会和LG商量看看怎么办好,还是很纠结的..
由于权限不够发消息,只能回复了,见谅~
谢谢哦
亲 我想问几件事,你们申请DP的时候结婚证是翻译件还是公证件啊,申请入学的时候孩子必要要先拿到DP才有优势吗
在国内办的话要公证件,中英对照的,不用再去翻译了。dp的学费有两年和pr一样,今年103新币一个月。第三年按国际学生一样收费。入学时无优势,都属于外国学生对待。
我们在过来之前把结婚证,驾照,出生证等全部办理了公证,包括学历公证等。申请入学DP没有什么特别优惠,唯一的就是如果是DP的话2年级及以上可以不用参加AEIS考试,这点对于非一年级入学学生已经非常的可贵了,这几年AEIS的通过率是越来越低了。
谢谢你的回复 我还想问一下 像孩子的出生证明上面是中英都有的,这样的证件也需要做公证吗
还有 你们的东西都是怎么运过来的?
我们是做了公证的,但是办事情是是否一定需要我就不知道了,怕需要就全做了
我们是箱子带过来的,托运咯,不过如果很多也可以选择海运
写得好详细,谢谢搂主,我们年底回上海,可能过个1,2年再回来,留个脚印先。。。哈哈
最好做英文公证, 因为国内出生证不是全英文的, 你仔细看看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好的 发短信可能你没看见,再问一下报名的时候必须拿着接种疫苗的本吗,这个接种疫苗本需要翻译件或者公证吗
我记得我们报名的时候是让带着的,没有做公证,只是自己做了个英文翻译,好像也没有用到。
以后的使用中需要提供原件给护士看,因为新加坡的预防针比国内打得晚,而且骨髓灰质炎这里需要接种5次,会在小一时候进行第五次,护士需要核对孩子在国内已经打过的针,避免重复。
明白了 非常感谢 有前辈指导清晰了好多啊
好帖,受益!
受益匪浅
别太担心,我女儿的情况和你们家的一样,我们来了三个月了,也是刚开始几乎零基础,到这来一个多月回来就是傻高兴,说同学们可好了,都和她讲华文,华文课上都问他问题,但是一问他老师讲什么了,就一句,我不知道,但是现在课程已经跟上了,回来还给我讲英语故事,一定不要给孩子带着学校不好或者老师不好的情绪,这样会影响孩子,因为本身一个新环境,孩子就不会适应,要是再受大人影响,不喜欢学校,老师了,咱们就亏大了,只要孩子有了朋友,很快就会适应了,我女儿现在一提转学都不高兴,你孩子的学校6个班,我女儿的学校一个年级两个班,可想而知排名多靠后,但是他现在的进步我很欣慰,多带孩子朗读,阅读。多和小朋友玩,很快就会上手了,我女儿我听见的第一句开口的英文是(他想和人家玩跷跷板):I play? 我当时高兴坏了,放宽心,我当时和你的心情一样着急,慢慢的孩子就会好了,一定要让孩子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很喜欢楼主的帖子,写得好详细啊!我们的经历很类似呢,来自上海,离开上海有房有车的舒适环境来到这里,开始找房,找学校。不同的是我先来工作,儿子再过来来读一年级,最后老公才来,他们2个都是DP,现在二子已经读三年级了。
因为是儿子的关系,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训练他自己上学放学,自己去图书馆、补习,新加坡的安全还是挺让人放心的。
三年级有很重要的GEP考试,可以有机会转去名校,或更好的学校,我们现在读的小学也是当时教育局帮忙找的,不过我觉得是太差了,所以可以好好抓住这个机会,不过我们知道GEP太晚了,所以没有什么准备,儿子居然在考试的时候想睡觉,看来又是没戏了。
现在最纠结的就是申请PR了,因为DP的第三年开始学费就和外国人一样了,而且我们打算买房,房都看得差不多了,结果调控政策一来,外国人要多交15%的税,100万的公寓,除了20%的首付外,还有18%的税也要5周内付清,想想一下子要拿出那么多现金,还是作罢了。我前后已经申请了3次,每次都悲剧,明年再继续申请。
移民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坚持,回头看看各种困难都克服下来了,这些困难也一定会随时间一一解决的。愿你们一家在新加坡一切都顺利!
PS:你的微博是什么呀,有兴趣可以加我DiDi_flower,:D
中介基本没用,这里不象中国有关系可走。主要还是看成绩,看能力。如果国内是名校的话,建议还是读完小学或初中再来也不迟。
不知道你打算在新加坡呆多久。如果长呆, 无论身份, 买房还是必须的。不知道你住的如何, 一个月租金多少。如果一年4万的话, 住3年12万, 还不如买房上税给政府。
我的建议, 卖掉上海的房子, 钱拿过来, 这里买公寓。因为即使你拿到PR, 也得卖掉上海的房子, 才能买组屋。地点好的5房组屋也接近100万, 并不比公寓便宜多少。
如果买公寓, 税少点, 但你等PR期间租房的钱也是成本, 最后里外里没省多少。
所以, 只要你长住, 买公寓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的境遇差不多,我们也在PR的申请中,等待总是那么漫长,8个月了,还是pending,后悔没有在刚来时就下狠心买房子,就为了省那10%的税,结果等来了15%的税,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有后路,有盼头,所以才期盼着PR之后可以免很多税,如果没有这个期待说不定到了也就买了,祝福我们的将来吧。
看来大家是铁了心的往前走了,我担心的是万一PR总是申请不下来,国内的房子又卖了,那回头的路也断了,可怎么办呢
感觉楼主很愿意在新加坡常待下去, 那么就别犹豫, 如果不用卖上海的房子就钱购用的, 直接买公寓。只有买公寓, 才能保住上海的房子。除非你现在住的房子没有成本。
干嘛一定要卖国内房子呀,不用啊
呵呵,早晚的事情,也就是那个PR的期待让人犹豫不决,祝福我吧,希望8个月的等待等来的是好结果,呵呵
看来你只能买公寓了, 组屋的大门从此对你永久关闭了。
非常支持你的观点!今天又出新政测了,PR 3年后才能买租屋,这就意味着租金会不断的上涨,心动不如行动呢!
我也是从上海刚到新加坡感觉这里的租金实在是高的离谱,与其给房东打工还不如一咬牙直接买公寓算了,毕竟房子是自己的。
祝楼主好运,一切都会顺心的。
我也是从上海刚到新加坡,情况和你一样。目前是住在公司安排的酒店,也在外面看房,租金真是高的离谱;如果那PR真的是遥遥无期,到还不如买套房自住划算。纠结中呢~~
申请PR其实也要看自身的条件,政府还是希望把金鹰级别的人物留下。但是所谓金鹰级别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没有人知道;自己权衡下呗,如果觉得希望不大就先不要卖国内的房子,毕竟还有退路。
这里的租金比上海是吓人多了,不过,上海的高尚住宅小区带装修带家具的,也要2万不到租金呢
我家是2011年底从上海来的,因为没打算卖掉国内的房产,所以来坡后直接上了二手公寓,当时交了13%的税,心痛!
亲,问一下,Pasir Ris 的 Coral Primary School 怎么样,还有Clementi 和 Choa Chu Kang学校
CCK的南山, Yew Tee和De la salle不错。
Clementi的南华最好, clementi也不错。
问题是如果pr第一次申请不批, 你就回国吗? 如果是, 那就不卖上海的房子; 还是不停地申请pr, 直到批准为止?
两周前Pr最大的好处是可以买组屋, 现在这也没了; 剩下的好处就是学费比准证的孩子稍微便宜点, 其他的基本没了。
恩,是的;
我们也想让小孩过来这里不要有太大的落差感,所以刚租了套公寓在likeside chinese graden 附近。
有远见的
现在是不是没有排名了?哪里可以了解到学校好不好呢?还是只有靠了解当地人的口碑?这对于我们外国人来说好难了解到哦,可否指点一下呢?多谢
是的,我看你也是在Pasir ris,那边的 Coral Primary School 学校好吗
你可到MOE网站上看看目前小一报名名额剩余情况,通常vacancy越多的学校越不受欢迎。
现在都关闭了吧,而且今年人感觉比较多,还有空额吗
楼主或者其它亲亲,我意向去新加坡陪读,儿子5岁,幼儿园在找中,希望能加我Q:1797937689,好吗?谢谢哈
用了好几天把所有帖子浏览完毕~感谢楼主的分享和大家的回帖,学习到不少哦~!
我和楼主情况有点类似,老公的公司在新加坡,要给他办EP,我是钢琴老师,在北京有稳定的工作,女儿到12月份就满六岁了,最近正在为去新加坡的事情做各方面权衡。
去的话我就得放下得心应手的工作,熟悉的环境,去新加坡重新开始,虽然有很多人说我的职业去新加坡也没有问题。
女儿是非常有个性非常有主见的小孩,大家都说她不适合中国体制内的教育,应该出去上学~看到大家说新加坡的学校教育也压力不小,现在她英文程度基本为零的情况下,不知道去了多久能适应~
我的QQ:629452,请楼主方便的时间加一下好吗?
建议楼主三思。
孩子可能进最差的政府学校。住整间组屋每月要3千的房租。全家没个3,5年可能拿不到PR。
如果北京vs新加坡的生活水平相当(住房, 饮食, 出行, 医疗, 娱乐休闲等等), 那么可以考虑。如果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那就得不尝失。
新加坡的钢琴老师都用英语授课, 没有用华语授课的。新加坡除了华语课, 没有用华语讲课的。所以对老师的在那个领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
贴子关了
谢谢您的回复~我在国内教了20年钢琴,倒是有很好的经验和亲和力,就是这个英文教学吧。。。我也得学习哈~
谢谢您的回复~
现在我不太考虑物质方面的问题,PR也没敢考虑呢,主要想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不过看了子女教育板块的一些帖子,坡县小学生也不轻松哦~关键是这个英语啊····
请教一下。我在国内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给孩子补习一下英文呢?
还有就是ep的孩子入小学是否要参加考试?
新加坡的教育, 尤其是中国移民孩子的教育, 我看并不轻松, 宽松, whatever松。别来了之后才发现不对劲, 悔之晚已。
如果我现在没在新加坡, 我是决不会带着全家, 放弃国内的工作, 父母, 机会等等盲目过来的。现在的新加坡与5年前的差别太大了, 政策对移民太不待见。说白了, 新加坡已经是一个不欢迎某些移民的国家。
如果你孩子报名小一, 不考试。但你只能任由政府为你挑选学校, 这种学校是很多新加坡人都避之不及的, 你懂的。
如果插班, 要考试, 叫AEIS, 你在这个坛子里可以查到相关信息。
我孩子有过两任钢琴老师, 都是用英语授课的。钢琴水平考试都是用英语考的, 怎么能用华语学呢? 华语在这个地方就是个衰亡的语言, 是门外语, 只有在很不重要的场合才用到的, 比如吃饭点菜时, 或到巴刹买菜时。如果一个钢琴老师只能用华语授课, 那么其能招到的学生是很有限的。如果小6会考不考华语, 我想不出10年, 华语会在新加坡消失。
这个楼主是几年前过来的, 帖子也是几年来写成的。由于新加坡政策多变, 帖子里写的有些情况可能过时, 不适用于现在的境况, 请参考地看。
英文教学是必须的,至少是能够用英文教,因为到了这里学生如果考级是考英皇的证书,是包含口语部分的,如果不能用英语教学恐怕真的有问题。但是话说回来,从我女儿自己的学琴经历中,我觉得,中国的老师比较严格,更为注重基本功,不过这与老师个人的责任心有着太大的关系。所以个人觉得,老师如果有双语的能力,在这里应该会有发展的。
Ep的孩子如果申请了DP的话是不用参加AEIS考试的,但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入学考试,用来决定是否接收您的孩子,如果接受的话是平级还是降级。
轻松的话,别的城市我不了解,我来自上海,属于学子父母大潮中的一员,深刻体会。这里的确比国内相对轻松,但想要杰出,也要靠孩子自己的努力的,天上没有掉馅饼的事情咯。所以关于轻松二字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新加坡的补习之风也非常浓厚,不过至于补习之后的效果,那就要看父母和孩子是否重视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如果父母放任,那一定不会好。所以学习态度非常重要。这也只是我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路走来的一点心得,我的孩子也只有P2而已,将来的路还长,我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了解,更新对这里的就学的认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yinshun同学的话不能说完全错误, 但是同一件事, 各人的看法都会不一样. 就如同一个杯子,有人看它是半满的,有人看它是半空的.
比如中国孩子在这边是否轻松, 我的感觉是, 由于竞争程度比国内低很多, 中国孩子要比国内轻松太多了, 机会又比国内多太多了.
有时间再详细解释.
很形象的比喻,正是这样,轻松与否各人看法不同,对生活的评定也是每个家庭各有不同,每个人的状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各有千秋。希望在坡的朋友们都能开心,希望孩子们能有快乐充实的童年。
我们家一家3口的生活开销是每个月4千多(不包括房贷), 这是3年来的统计, 随着屋价物价高涨, 这个每个月4千多会更捉襟见肘。如果新移民家庭租住四房组屋, 租房至少3千, 每个7千多的开销, 过的却是很平常的日子。我们没车, 比较少坐出租, 比较少上餐馆, 比较少出国。
如果新移民家庭在国内已经有一定基础, 来这里却不在意物质生活, 那么在新加坡过的是什么日子? 为了孩子不确定的未来来这里全家受苦, 很不值得。所以我认为新移民家庭在新加坡至少有1万新币以上的收入, 全家人才能过得比较舒适, 不那么窘迫, 与国内的生活反差不那么大。
现在的新移民家庭, 一万以上根本不在话下,你回国多走走吧, 尤其北京上海
我知道北京上海一些职位的工资很高, 我本人也经历过。我过去上海的同事有的年薪已过百万。
我所说的一万新币是指该新移民家庭在新加坡的月收入, 不是其以前在其他地方的收入, 只有如此才有在新加坡这个高物价水平的地方的可持续性。很少新民在新加坡吃过去的老本。
最近几年从中国新來的移民家庭, 两种最普遍, 一是国内赚够了钱的, 过来人家就买公寓, 你还担心人家吃老本? 另一种是公司派过来, 人家在国内就高薪, 调过来难道不增反降? 这类人薪水过万很普遍, 就说陪读吧, 以前的情况那都是老黄历了, 咱要与时俱进啊。
不知你如何知道中国外派过来的人在新加坡的工资会过万的信息的?
我以前在上海的同事, 去年在新加坡碰见了, 他当时上海年薪百万, 他说有些上海职位的工资比新加坡的高(包括他自己的), 所以那种职位的人不愿意过来, 因为工资本地化。 除非一年几十万新币全家全包外派那种。但这种外派机会有期限, 2到3年, 完了就回国, 而且如今少之又少, 这种职位一般从欧美过来的比中国过来的多。如果是这种外派, 孩子进国家际学校, 不会进政府学校。家属不用工作。
那种投资移民, 到LV商店是包全要, 买新加坡海景公寓付现钞的, 不在我关心范围内。
我只是提醒后来人, 不要被新加坡光鲜的外表所迷惑, 对于打工阶层, 国内有车有房的中产, 现金流不很充足的, 暗礁多着呢。
我们不讨论了, 楼已经很歪了。自己思考一个问题, 男人一个人工作, 负担一家三口,愿意 租月租3500的公寓, 请判断, 他的薪水应该在多少的区间, 不要回答, 千万不要回答
你一家三口的生活开销是每个月四千多,没车,很少坐出租,很少上餐馆,很少出国旅游,那每月的生活开销就是柴米油盐酱醋米和菜啦,请问你家每天吃什么山珍海味呀?新加坡去年的月家庭收入中位数不到七千呀.,按你一万新币月薪的标准,那新加坡岂不是至少60%的家庭挣扎在贫困线上?解决温饱之后,生活快乐与否在于心态。
感谢楼上 男人如树 和 yishun2009 两位热心的朋友,给大家很多中肯的建议。我代表大家表示感谢:):)
主题有些偏了,我们旨在提供一些生活上的便利和小经验,不讨论来新是否值得的问题,更不过问个人的生活细节,因为其实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能深入了解个人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这些切实的问题就来讨论值得与否,无疑只是空中楼阁而已,所以,我们只给大家建议,只给大家提供方便,这么深刻的问题留给每一个怀有移民梦想的家庭自己来考虑吧。
再次感谢每一位热心的朋友,希望这里能够给大家温暖
同学看贴要仔细啊。
我所指的月入一万, 是针对这些在中国有良好工作, 有车有房, 但为了子女教育, 偏要来新加坡移民的3口之家庭。我个人认为, 这一万的收入, 或能减少移民从中国到新加坡生活品质下降的差距。这些新移民的最大经济负担将是房租, 他们不可能像单身客一样租个房间, 或与房东住在同一屋檐下。他们肯定会租住一个独立整套的房子。哪怕是最基本的不如国内商品房条件的政府组屋, 一个4房单位也要每月3千新币。如果不自己买公寓, 由于PR不准买房的新政, 光这个住房负担就会是5,6年甚至是7,8年, 总共20, 30万新币的投入, 还是有去无回的投入。他们可能要承受生活品质下降带来的痛苦。所以一定要权衡好再下决定。
不是针对新加坡人或居民。请勿自己去硬戴帽子。
本楼主的条件是很特殊的, 因为其不用自己承担在新加坡住的开销, 所以其案例不能代表大部分从中国过来的新移民的情况。如果新移民的居住由公司长年报销或补助, 比如每年3万或4万, 一补就是3年, 那么月收入的门槛就不要1万那么高了。
至于我家的情况, 每月4千多的总开销, 还只是基本生活, 那是3年多的统计数字, 所有开销(不算房贷)的平均数, 不只是吃饭交通那么简单。如果你有家庭, 一个孩子, 你自己记录每个月的开销, 3年后, 你就不会质疑我的数字了。
我只是提醒计划要过来的人士, 从我的角度, 告诉他们一个真实的新加坡, 毕竟我以前就是他们, 我自认为还是比较了解这个国家的。你从你的角度谈新加坡, 那也是真实的新加坡, 大家都可以从他们的视角谈谈他们眼中的新加坡, 只有这样, 一个比较全面的新加坡就被勾画出来了。
因为很多人是看了你的贴子, 了解了一些新加坡的情况, 或增强了过来的意愿。
我赶腳楼没歪啊, 你看看楼主的题目, “感言, 学习, 生活”, 我说的也是相关的, 怎么歪楼了。
我提的数字有问题吗? 难道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小小国家吗? 挤同样的地铁(也许你开车, 不用挤地铁), 也许我们刚刚在同一个小贩中心和食阁吃过饭。这么说的意思是, 我的经历是有代表性的, 或者说大家都过得差不多, 比如住组屋(至少我买不起公寓), 打工, 孩子上政府学校, 周末补习, 为何不能说数字, 难道我说的是特例?
很抱歉,您是第二个表达我有误导的倾向的人,不过,我只是表明一种生活态度,乐观,向上,我也有柴米油盐的烦恼,我不止一次提到过这里的消费绝对不低。不过,我更想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一种精神,我们每个家庭都在为各自的未来奋斗着、努力着不是吗?所以,莫要误解我的意思,移民之路艰难而挑战,每个有移民梦想的家庭都会在网络上吸收各种信息,我只是客观阐述生活中的一些感触以及告诉初来者一些信息,帮助大家更快适应而已,千万别误认为我做广告哦。您也是伴随这个帖子一路走来的朋友,希望能以您的经验更多地分享给茫然的朋友们,决定还是在于每个家庭自己,就像穿鞋一样,舒服不舒服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谢谢您贡献了这么多生活数据,相信朋友们一定能够冷静、深层次地考虑自己的生活该如果规划。再次表示感谢。
同学, 俺没说你贴子有主观误导别人的意思。你不应该否认, 你们家是优秀的, 或幸运的, 正是你们努力的结果。可是, 社会是现实的, 还有那些没有你们优秀或幸运的人士, 他们所要了解的新加坡, 可能不全是你在介绍的新加坡。俺认为补充一下,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下, 未尝不可。先浇浇凉水, 把冷酷现实的一面, 展示出来, 新移民过来了, 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再坏都不过如此, 那就努力, 去慢慢发现好的一面。这种过程, 要比从好到不好, 对长期移民的心理过程更合适。
俺也欣赏你的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可是俺不认为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移民就是乐观积极的, 因为新加坡的很多客观情况都发生了变化, 新加坡对新移民来说, 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生存的, 生活的地方了。
我认为最好的办法, 对新移民来, 就是一个人先过来, 比如先生, 家人先别过来。先生先工作, 租个房子, 家人以短期探亲的目的, 来感觉一下, 从生活, 住房, 教育(尤其是远不如中国的学前教育), 习惯, 民俗, 经济能力, 物价, 气候, 全面感觉这个地方是不是应该放弃国内的优越生活, 亲戚朋友, 社会关系。这个过程要半年左右。一定要来的, 再彻底过来; 下决心不来的, 先生回撤, 损失不大。一下子全过来, 风险太高了。
呵呵,谢谢您的欣赏和支持。您确实说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从心底里感谢您的补充,这样的话帖子就更丰富了,希望大家能感受到乐观的精神,同时又认清日益严峻的现实,切实地考虑自己家庭的未来,不要盲目冲动,也不要把这里当做美丽的天堂,生活还是需要自己打拼的。祝大家顺利。
楼主生活积极乐观,值得学习。我在上海生活工作十年,那里生活条件和发展机遇都很好,那个教育局限制外地考生参加当地高考的畸形外加歧视的政策,让我逃离上海。我们来到新加坡,孩子升学条件公平,尽管多花点钱也觉得值得。其实,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比较重要。
谢谢您的支持哦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发现其实在升学上并不如原先想象的公平,现在公民和PR的待遇都在明显拉开,更不要说是我们外国人了,而且据我所知,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奖学金只和公民有关,也就是说外国人念得再好也被列在考虑范围之外。最近有朋友的孩子正在PSLE考试,提及提前录取的考试,也有提到对于公民的明显倾向。想想也属正常,一个国家当然首先考虑本国的公民利益为先,这就不可能对于外国人有公平可言,这与异地高考制度的多年实施是一样的,保护本地的利益。所谓公平也只能是说相对,国内升学拼爹的趋势愈演愈烈,在看孩子实力这一点上,新加坡相对公平,父母没有那么累。
感谢您与我探讨这个问题。我也知道世界上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奖学金是对优秀公民学生的额外奖励。而上海是剥夺了外地孩子考试的权利,也就是剥夺了本国公民孩子异地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对于同是中国人的不公正待遇,我带孩子出国受教育就是对这种政策的抗议,用脚投票。我们很喜欢这里,这里的邻里小学很方便;这里小六会考中学时,本国孩子外国孩子都是一样的录取分数线,不受身份歧视,不用拼爹求人;虽然外国人购房要多交税,但不用卖掉国内房子;虽然公民有奖学金,但外国学生不用服兵役。上海虽大,胸怀很小;新加坡虽小,眼界很远。孩子在这里,吃得放心,学习安心,妈妈省心。感恩主给我的选择,阿门!
上海虽大,胸怀很小;新加坡虽小,眼界很远。—–喂楼上的,楼主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
你在这里竟然敢说这样的话,服了你!
LZ误导了,后来者可得想清楚了,没有经济实力的先不要急着到新加坡。
新加坡公民和PR的待遇正在拉大,更不用说外国人了,
PR和外国人的孩子学习再好,都没有奖学金,必须付高昂的学费。而且PR的孩子还得服两年兵役。
PR和外国人买新加坡的房子限制很严。
“最近有朋友的孩子正在PSLE考试,提及提前录取的考试,也有提到对于公民的明显倾向”
这个我倒是没听说过. 我身边很多PR小孩DSA成功的, 据我所知, GEP里面也有不少外国学生.
还有一点我觉得你说的不合逻辑的地方是, 新加坡一些中学名校, 每年还要发奖学金直接从中国招生,SM1,SM2之类. 那么它没有理由忽略已经在本地的外国孩子. 所以, 不排除你听到的话里有一些情绪化的解读.
上海是中国人才济济的地方,为了防止竞争白热化而采取措施是应当的。我们有上海户籍,但为了孩子能有轻松愉悦的童年
还是选择了新加坡。六年下来,越来越感恩。孩子今年小六,也没什么障碍就能进入直通车学校。
对于升学,我所知甚少,只是在学校遇到高年级的妈妈时听她们谈论一些行情。至于中学的情况,我也是极其渴望了解,如果您了解甚深,希望和我们这些门外汉多多介绍一些啦。关于那些公平与否的说法,我也是听到一些妈妈在探讨,有不实之处还望见谅。
现在上海的物价比新加坡只有高而没有低,所以在哪里都是花钱,就要比较生活环境了。
回上海就觉得喉咙发痒,要生病的感觉。由于环境污染上海的建筑也老化的很迅速,有些仅十年的商品房
现在也老化的很厉害。反观新加坡的三十几年的组屋,经过翻新还是那么好。
我也发现我们家附近的组屋在重新刷,后听邻居说每个几年政府就会重新刷新这些组屋,所以新加坡的组屋看上去很新。不仅心生感慨。回头想来,也许是上海人口实在太多了,足足这里的两倍都不止,老城区的改造实属困难,估计一遍刷下来就又要重头刷过了。人口因素确实是影响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浦东国际机场刚刚使用时还好,现在也不行了。新加坡机场Terminal 1这么多年了还像是刚使用不久。
我想上海建筑物老化主要是酸雨造成的吧,上海的管理比较国内其它地方好多了,本地的上海人公德心
蛮好,生活习惯不错。
我当然知道楼主是上海人,虽然对上海某些过分的土政策反感,但并不影响我对上海以及上海人的感情,这是我首先想要澄清的。吃惯上海菜,听惯上海话,虽住新加坡,任很想念上海的窝,所以您不必过分解读我的话语。得知您的孩子那么优秀,很佩服您教子有方,祝福你们!很巧,我的孩子也小六,正进行小六会考,我的孩子是个男孩,已经拿到直通车学校的CO,希望能够与您多交流。祝我们的孩子考试发挥出色!
请阅读完楼主写的再回复!
谢谢您的回复~!在您的帖子里我学习到了很多哦~
最近大概了解了一下新加坡小学的相关政策,想着如果去新加坡的话,让女儿先读一下幼儿园大班,适应一段时间再申请小学,她今年12月满六岁,也不会耽误她上学。
我是个比较民主的妈妈,尊重孩子的选择,想让孩子快乐的学习,也知道新加坡的学校教育也有压力,但是至少了解过的孩子在新加坡都是很快乐的学着,并且没有被拔苗助长,到了该有压力的年龄才承受这个压力。我女儿的幼儿园从婴班就开始每天9个中文汉字学习,说是要跟小学很好的接轨,把所有的功课都提前,中班就在做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作业,每天120道10以内的加减法,幼儿园每天掐表测试要求五分钟之内做完,做不完的孩子怕老师奚落压力很大。我女儿半夜做梦哭喊着:“别问我了!我都认识三个字了!”我真的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所以才动了换个环境的想法。
我自己的工作什么的,等家和孩子都安顿下来再说。
想在国内就给孩子补习一下英文,楼主和各位xdjm有什么建议吗?
您好,您所经历的也是我和孩子一起经历过的,就是您回复中的一句话“拔苗助长”,大人孩子都感觉累,但是要真正做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还能坚持不随波逐流的,也实在太难。从国内到新,最担心的无非就是语言关,从我的切身感受来说,主要还是加强阅读,网上有很多分级阅读的材料,类似哈考特分级阅读、加州教材等,都是优秀的分级阅读材料,国内缺乏语言环境,我们能做的就是从阅读开始,不仅仅是会看会读,一定要让孩子大声念出来。这一点我有切身的感受,女儿来这里参加了补习,初级的补习课程主要是phonics,这个在国内她也在学,可是效果呢?不甚了了。而这里的phonics不同的是,大量的阅读,老师在讲好发音规律之后,每次都会发回来阅读的篇章,要求每天早晚各读一遍,大概32K的书一页半的样子。于是乎,坚持成了我们和孩子共同需要去做的事情,每天两次阅读,一周下来她差不多都可以背出来了,大声的朗读让她有了自信,对于开口不再害怕。逐渐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她发现自己居然读下了一整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她好开心,我想,初步的自信就这样不自觉当中建立起来了。我想阅读工作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您可以找些优秀的阅读材料让孩子坚持阅读,国内小学不轻松,所以英语阅读的量不必过大,不然孩子反而添了负担,贵在坚持。
这些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感触,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我提到的那些教材,网上都有下载,仔细寻找一下,必定可以找到,淘宝还有专门打印成册的,非常好的分级阅读。
我的回复帖子里贴的图是女儿周末两天的作业量,很多小朋友家长都强烈抗议,说对于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太多了,但是有的家长恨不得让老师留更多作业。所以对于学习压力这个事情,还是看家长的态度。
虽然我也不赞同这么多作业,但是还是陪着孩子很开心的完成了,用了2个半小时一鼓作气做完的,有时候我还抢着写几笔,女儿觉着很开心,不排斥写作业。平时我跟老师沟通的比较多,我希望孩子快乐的学习,养成的是学习习惯,并不是急功近利的比速度。
特别反对国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论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比赛没有人能赢在起跑线上的。
谢谢您的回复~在新加坡的朋友也告诉我们要恶补英语,新加坡人虽然会讲中文,但是得他们愿意跟你用中文沟通时才会说中文,这个我是了解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如果去新加坡,初期肯定以孩子和家庭为重心,不着急教学生~
在国内教钢琴的这20年,我也是个另类老师,希望学生快乐享受音乐,不逼迫孩子学琴练琴,不主张以考级为目的的学琴,因为我所在的学校就有考级项目,太了解考级的实际内幕了。造成太多孩子高级别低水平,离开谱子就不会弹琴,更甭说享受音乐了!
中国实在太大了, 大城市的在教育资源上的户籍限制是不得以的办法, 不能把这个限制与新加坡的类似的好像”不限制”进行直接比较。可以想象, 如果中国没有这个限制, 大家可以在任意一个地方参加高考, 与本地生源竞争本地大学, 那么大城市很快会出现人口爆-炸。
你拿新加坡的”所谓”公平来抨击上海的不公平, 其实很不公平。请问你的孩子是Student pass, DP, PR还是公民? 如果是男孩, 如果PR或公民, 将来要去服兵役的。中国政府要求你的孩子去服兵役吗? 如果是SP或DP, 将来考本地大学时, 应该不会与公民同等待遇。如果是DP, 大人必须先移民, 工作, 有EP身份, 孩子才能以DP身份上学。在中国, 你恐怕不要在上海工作, 孩子就可以上学。况且, 新加坡政府在控制人口, 不是谁想来上学, 孩子的家长就可以在新加坡长期陪读的。我就曾经为一个中国妈妈办签证, 被拒, 女儿在新加坡, 妈进不来; 你在上海时, 没有人要你的签证吧?
不是同样的东西, 非要互做比较, 很不公平。中国自明朝以来就实现户籍制, 再加上经济发展不平衡, 老共也没有好办法, 只能延用, 对所有人, 包括上海人都不公平, 不是某些人不公平。
非常惭愧地回复您:您如此体谅政府,是一位有政治觉悟高度的妈妈,一定正在为上海发展忧虑重重,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回复,向您致敬!我只是一位普通妈妈,所以眼光狭窄,只关心家人的餐桌上的食物不能有地沟油,孩子在哪里受教育更利于发展,常常为自己的本份做得不够好而自责不已,实在没有能力也无必要去讨论上海人口大爆炸的问题。不过据说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是新加坡不是上海,建议您赶快致电总理:新加坡人口要爆炸了!
我爱上海也爱新加坡,因为上海是我曾经很快乐生活过的地方,只是觉得某些方面真的要向坡国学习,不能找各种理由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公平的政策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别以为自己在体制内觉得幸运,真正有本领的祖国精英们,正排队去给美帝“添乱”呢。
别鸡冻啊童鞋, 俺也对天朝很多制度有意见, 可事情义码是义码啊。
我只是就事论事。你如果因为地沟油离开上海, 就别把上海的教育拿来说事, 说到哪里这都是两码事。是你自己选择从外地去上海, 就要接收那里的制度, 况且这制度是全国一样的, 非上海独有。
不能说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 那制度就是公平的; 自己没有得到的, 那就是不公平的。
我认识很多后来上海的人都通过努力拿到上海户口, 说明上海的大门是对所有的人是敞开的。不能说自己没有上海户口, 就说这制度是不公平的。
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好吗?楼歪了。您的孩子这么优秀,我们大家都想听听您说说直通车的详细事宜呢,我还一无所知呢,在此先行谢过
楼主您过奖了,孩子学业良好,是他应尽的本份。至于经验,经过我在新加坡两年时间,接触到新加坡的很多陪读妈妈藏龙卧虎,我深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怕人耻笑,不敢在这里班门弄斧。这论坛有些是专门介绍直通车中学的帖子,很有见地,您值得借鉴。这几日,闲来无事,本是打酱油经过,偶发感言,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聊到这里为止,继续享受陪伴孩子成长的幸福!也祝楼主幸福!
我女儿是07年12月生日,按理讲2014年一月刚好符合上小一的年龄,但是我想让她读一年幼儿园大班,各方面都适应一下再进入小学~这样都没有压力~
看了大家议论新加坡是不是一定比国内好,其实偶觉得不管到哪里,好与不好,还是看每个人不同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打算做个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人,把生活和各种事情处理在自己能力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英皇的考级我研究过一点,比国内的考级严谨的多,也专业的多,我有学生参加香港的英皇考级也取得很好的成绩。。
对于去新加坡后的是否开始教学工作,偶现在持懒惰态度,今年正好是我教学第20个年头,现在所教的专业学生,马上要进入大学,我也想有个新的开始,先做个懒惰的人吧,哈哈。。
LZ,非常欣赏你的文章,尤其是分享的爱心透纸而出。
我们年底也将踏上为5岁女儿教育而赴坡重新开始的征程,希望能和你多联系。我QQ:1102612884
我们刚获PR,想参考一下您将来购房的考量和计划。或QQ沟通。谢先!
:)继续关注
关于你说到您的孩子今年适龄入学,您想让她晚一年,这里有点问题,我不能十分确切的给你十分可信的答案,但是我有一朋友也是这样考虑,原本打算晚一年入学,结果到教育部一问被告知不可以,如果晚一年就要考试了,所以您的想法是否可行还要到教育部咨询一下为好。不过如果您的孩子是DP的话那就本来就不用考试。
到学龄就要入学,除非有特别的理由,否则moe会找你麻烦,在新加坡也是不合法的。这建立在假设你是pr或公民。外国人moe不管,但入学要考试,学位顺序也在后面。
谢谢回复~
我先生公司正在给他办理EP,办好后给我和孩子申请DP,这样的话就不用参加考试了吧?比较忧愁这个孩子语言问题哈!
我明天写邮件问一下moe?
新加坡教育部规定,小一入学满6岁必须上学,除非有医院证明孩子有病需要推迟一年。
只有12月31号出生的孩子可以推迟到第二年。
我家老二在新加坡出生,是公民。12月25号出生的。我曾经也想让她晚一年上学的。不可以的。
语言问题真的不用担心,我来时也担心,可是不到半年就完全没有问题了,接着就该担心孩子的华语了,所以我现在自己在给女儿上上海的语文教材
你好,我也是上海人,我11月1日要带着孩子到新加坡,我们也是老公在新加坡工作,12月孩子要面试学校,先来一个月补补英语:)我们在上海已经读两年级了,一年多小学读下来,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不过上海的语文教材真的是编得不怎么样,到了新加坡我准备看看叫人帮我寄台湾的语文教材过来给孩子学
本楼主说的对, 现在我们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华语。别说国外的教材, 连新加坡本地的那么简单的华语教材孩子都不愿翻看, 真是愁人啊。孩子看的课外书都是英语的。孩子的学校也是重英语轻华语的”英校”。
台湾用繁体字, 恐怕行不通啊。
你的孩子如果不喜欢学华语, 来新加坡就对了!
其实孩子在上海还是喜欢学中文的,只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语文,不知道新加坡的华语老师上课是怎样上的呢?希望不会和中国老师一样把好好的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吧!
其实 个人觉得上海的语文教材还不错,尤其在个人品质的培养上,比如课文中提到的坚持、合作、称赞,教会孩子学会一些优良的品质。只是上课的方式和速度有些急于求成,不能很牢固地打下语文基础,一天一课的速度,孩子们就跟吃速食面一样。选择台湾的教材要小心,这里是简化字,台湾教材是繁体字,我有听到台湾妈妈在说给她的孩子补习华语,因为台湾教材是繁体字。看来是都觉得自己的教材不怎样,其实,踏实选定教材,如何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sabrina_312
第5点,我怎么也看不懂怎么办。。。。。如果不站在靠窗口的位置,如果是超级大近视眼,怎么看外面的站牌?
这。。。。我就没辙啦,近视眼就配眼镜咯,然后这里的公交车基本很空,可以站到靠门那边哦
其实刚来新加坡坐公交车, 光靠看路边的站名按铃下车是肯定会早下, 晚下, 或按了不下被司机白眼的。只有坐过几次, 方能熟悉外部景物, 才能慢慢掌握, 准确按铃下车。
新加坡公交车几十年来一直没有报站, 很不人性化, 就是不改, 与其主子的强硬作风如出一辙。害人的垄断啊。
【转载】 联合早报(?):“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不久前的一天,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是,北上的地铁车厢里依然非常拥挤,一位五十多岁,满口新加坡英语的太太被挤的忍无可忍,不断地大声抱怨:“I’m Singaporean!Do you want to squeeze me out of Singapore?!”(我是新加坡人叻!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新加坡的总人口已经从2000年的400万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526万,而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尤其是东西和南北两条地铁线,基本上还停留在400万人口时的技术水平和运载能力上,已经和快速增加的人口脱节,以致地铁系统故障频发,车厢里人满为患,才会让那位新加坡太太产生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在新的地铁信号系统和更大的运载能力在若干年后形成以前,看来新加坡人恐怕还要继续忍受多年的“要被挤出新加坡”的煎熬。
“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恐怕也是许多新加坡永久居民近年来的心理感受吧?政府近年来接二连三地推出新政策,削减永久居民的福利待遇,扩大永久居民与新加坡公民在待遇上的差距,使得永久居民的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去年,一位在跨国企业担任高职的永久居民朋友抱怨,他女儿申请新加坡的大学时受到差别对待,同样的学校或专业对永久居民学生的录取要求远高于公民学生,有些专业干脆完全不接受永久居民的申请。近来,又开始为明年考PSLE的儿子担忧,担心政府又会推出新的削减永久居民待遇的政策,以致他的儿子不能平等地凭会考成绩地进入心仪的中学。加上永久居民的待遇有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感到在新加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经开始规划全家撤离新加坡了。这几年来离开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朋友和同事越来越多,两个五口之家已经移居美国,有的移居澳大利亚、英国,有的返回中国、印度等。
自去年大选以来,有关新加坡人口的问题一直沸沸扬扬,特别是永久居民的待遇问题是受到最多本地新加坡人质疑的,最近还有专家学者建议政府根据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时间长短差别对待永久居民。
其实,他们和很多不了解真相的本地新加坡人一样,对永久居民在新加坡所享受到的好处存在很大的误解,总以为他们拿了新加坡什么天大的好处,进而耿耿于怀。永久居民的好处仔细罗列起来也就以下几点而已:
一,有了选择工作的自由,不用担心准证到期,也不用老是被老板用取消工作准证来相威胁;
二,有了许可能在公开市场买一间被新加坡公民住过的旧组屋,可以在家里大声唱歌,也不怕被房东赶出屋子;
三,有了送孩子就近上学的可能,不用因孩子被接纳的学校太远而搬家,还可以享受比外国学生低,却又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四,有了去政府综合诊所或医院看病时,享受一点政府补贴的好处,以前是公民的75%,现在实际上大约不到35%;
五,有了雇主不得不为你缴交的公积金,第一年5%,第二年10%,第三年和公民一样。
除此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了。而作为永久居民,所有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一件也不能少,比如:
一,每年以同样的税率缴交所得税,消费税和房地产税等,不会因为你是永久居民就少交半分。
二,年龄不超过规定年限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男性永久居民都必须参加国民服役。
作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坏处也很明显,比如:
一,小一年龄的孩子无法申请进入热门学校;
二,孩子上学要付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三,组屋翻新,电梯翻新的费用全部自己支付,不能享受任何政府补贴;
四,去政府诊所或医院看病只能享受少量的政府补贴;
五,出租组屋受到较多的限制。
六,所有其他作为公民才能享受的种种政府津贴,如购屋津贴、婴儿津贴、教育津贴、电费杂费津贴等等,统统免谈。
由于永久居民没有投票权,无法通过选票来影响,争取,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预见,面对汹涌的民意,政府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永久居民和公民之间的待遇差距。在新加坡,作为永久居民的好处会越来越少,坏处越来越多,将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将会如影相随,而且会越来越强烈。不过,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对这种被挤压的感受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根据我对周边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的了解,发现感受最深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其次是印度的,而最没有感觉的恐怕是那些拿高薪的洋人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南亚地区已经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华侨”的生存空间了。在新加坡,所谓“永久居民”,其实只能是一个过渡,一个从外国公民过渡到新加坡公民的临时阶段。如果把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等同于美国或澳洲的绿卡身份,那就大错特错了。永久居民的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可能也是来自这种对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误解吧?
若想要摆脱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受,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早日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第二种是尽早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若你申请了却被拒绝,那是明确告诉你,他们不在乎你,除非你能提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作者包津梁是自动化工程师,1996年初移民新加坡,2003年初加入新加坡国籍
看到二位的回复,又晕了~
认识一位在新加坡陪孩子读书的妈妈,她说是可以的晚上一年的,她周围有几个像我女儿一样情况的小朋友,是多读几个月幼儿园,推迟上小一的。还有在国内读二年级,去新加坡申请重新从一年级读起的。。
现在如何是好哪?先生的EP还没申请,我们的DP更不知道什么时间能申请,现在去moe申请学校人家也不管吧~
我婆婆也担心她孙女的中文去了会不会忘光,哈哈~
现在我倒是还来不及操心中文问题~
俺那公子都三年级了, 还把”再见”, 写成”再现”, 愁人不? 从上海邮寄了无数中文书过来, 又有何用?
新加坡的老师教华语你会更昏倒的,中文好的班都是中国老师教的,基础班的老师才是新加坡老师,我在学校家委会中负责帮助学生华语阅读,发现小六的基础班的学生在学习的段落居然能读却完全不明白意思,这种教育方式真是让我们看不懂
这个帖子真是不错 对刚来的我们 简直是 新加坡生活攻略 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感谢楼主 的热心 。:hug:
还有 想问问 我们刚拿到DP 小孩 准备2013.1月上中一 如何自己找到中学呢 在全岛那个区域找好呢 请有经验的家长帮帮忙 谢谢啦
就是忧愁这个AEIS考试,但是听说DP身份的孩子不用参加呀?
DP身份不需要参加AEIS, 我帮你理理清楚.
1. 如果你没有DP/PR身份, 那么你有两个情况:
a. 孩子超龄了, 则必须考AEIS, 通过后决定上几年级.
b.孩子正好适龄,可不考AEIS, 直接参加小一新生报名.
2. 如果你有DP/PR身份, 那么你可以选择:
a. 在7-8月份参加全[关键词屏蔽]一的小一新生报名, 必须满足年龄限制, 超龄是不行的.
b. 中途插班, 没有年龄限制, 英文达不到二年级的程度, 学校或者你自己要求超龄上小一,也是可以的.
谢谢您的回复~
看明白了,看样我女儿适用于2,b选项。
如果申请顺利,14年就是就是超龄DP身份,肯定不够二年级程度 ,申请插班到一年级哈?
是2014年1月上中一吧?
在lakeside? 我们8月来的,现在住在lakeshore.
终于看完了这么长的贴子。收获很多,感谢楼主,真是热心人,心态也很好,功课做的很好!
楼主不要介意有些人的言论,不是善意的,像某些人说的,带着情绪。
希望楼主和大家继续分享有用信息!
祝楼主一家幸福!
楼主,您的pr有消息了吗?我们也想申请,但是现在好紧张,都说几乎不批了,哎,郁闷啊,楼主,不知道申请的时候都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呢?谢谢
佩服啊!
正在毫无头绪的时候看见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太有帮助了,你的生活态度、适应能力、钻研精神真让人敬佩,准备好好向你学习,奈何这帖子也太火了,太长了,我新人入门还不能发私信,只有在这里请教一下楼主:
1、你说的那个超级好中介的联系方式,我下个月过去,想先联系下推荐一些房源,到了能尽快确定,租到房子安顿下来
2、我拿的EP,但是公司说人要先过去issue了EP卡,才好给孩子办DP,而且MOM给的信上也说,要先EP issue了才能proceed DP,你们当初是怎么跟你老公一块就办好了DP呢?
3、我儿子是07年11月出生,按年纪刚好04年1月上P1,但是报名时间已经过了,我现在是不是也像你一样,直接联系教育部看哪些学校有空额,然后确定学校再定租房区域比较好?
4、我儿子在国内上的幼儿园是华德福儿童之家,幼儿园期间是不教任何知性的东西,所以他的识字和英文基本没有基础,如果去了多读一年幼儿园,晚一年入小学,到时候会不会要考试?
5、我还有一个女儿,3岁2个月,读幼儿园,这个到时候直接就近找一个就行了吧?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多谢,先提这几个问题,希望前辈们多帮忙,感激不尽! 我再慢慢去看贴学习去;P
1. 中介联系方式我站内私信给你
2. 当时我先生是和公司谈好家人一起办理的,所以材料是同时递交的
3. 在你没有为孩子办好DP之前,孩子还是外国人身份,据我所知外国人身份只有在当龄情况下报名小一是不用任何考试的,过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教育部统一的AEIS考试来决定是否可以在这里政府小学就学了。而且据说超龄报读小一也是不可以的,需要考试的。
4. 同上
5. 就近找幼儿园,办理学生准证就可以,或者你为她办理了DP那就更没有问题了
祝福你们
希望一切顺利,平平安安
谢谢楼主这么快回复,周末出门了两天,多谢!这里热心人真不少,谢谢各位的帮助,我也继续多做些功课,祝愿大家喜乐安康!
谢谢你的热心帮助,不过你说的“办DP申请的批准文件,IPA”是什么东东?没弄明白。还有不通过中介在网上找房子是指在哪个网上?可靠性如何保障?多谢指点!
祝愉快!
今年入小一非常难。我女儿07年11月出生的,8月过来的时候就是DP(我们是EP,DP一起办的),结果phase 3剩下的名额都很少,来报名的DP和纯国际学生很多,名额根本不够用。后来9月份找MOE,MOE给分了一个很远的学校,而且那个学校的校车师傅觉得太远不愿意送。。。我们现在只好报了家附近的国际学校,很贵啊。同时问了周围16个学校都没有名额,目前在12个学校的waiting list里面等着转学。很痛苦啊!
估计以后international student visa的孩子,会越来越难小一入学,因为连DP都很难了。大家要考虑好了再来新加坡。
这么恐怖啊?我儿子的DP刚刚批准,明天去MOM fingerprint,我们是准备根据学校来租房子。那这样的话,我们岂不会没有学校可上? 国际学校学费是多少啊?上了国际学校以后再转公立貌似要通过AEIS?
是,今年据说有700人(DP 和国际学生签证的孩子,靠中介也是没有用的了,没名额就是没名额)在phase 3的时候没报上名。你可以直接给MOE打电话问问这样最保险,他们态度还不错,就是有时候也帮不上忙。问了之后告诉我们一声啊!国际学校大概3万新币一年吧。转公立的话,我也不知道容易不容易,需要不需要考那个试, 但是学校太远了实在没法去上。
谢谢楼主,我花了几天晚上才看完。我儿子还不到3岁,准备过两年再过来先上2年幼儿园,主要是学习英语,这边的幼儿园接受没有英语基础的小朋友报名吗?我儿子现在在上小小班,中文现在都说不太多,所以还没有让他学英语,等明年再说。
另外问一下你在申请PR,问一下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啊?我老婆到时候过来陪读,可以申请吗?谢谢。
我们明年夏天也要过去,孩子是小一插班,有很多想向您学习咨询,方便发qq号或者微信号吗?
谢谢了
看了你的帖启发很大,我们也想14年过去,目前小孩在国内上了一年级,为了参加三年级的选拔,想想还是早点过去吧。想问问楼主你给178所小学发的信都涉及那些内容?我们也想马上联系联系,另外这些学校的联系方式在哪可找到?谢谢了!我们已拿到pr
您好,因为全家出去度假了,所以这么晚才回复您。我已经不太记得当时哪里下载的所有小学的名单,似乎是教育部网站,因为是官方提供的,所以有校长名字,学校地址,电话,校长email等信息,我们就尝试发信过去,不过这些信一封都没有收到回信,倒是教育部之前提供的8所小学中有3所给了回信,但也只有一所说有学额,我觉得这个还是运气,我有一网友,她比我晚来一个月,却正好遇到白沙小学有学额,所以这真是说不准呢。至于内容,当然是有关你的孩子需要岁你们移居新加坡,以及孩子的特长等等。
看到您的回帖很高兴。我孩子现在国内已经上小学了,我们想让他明年六月份过去插班到一年级,再多上半个学期。新加坡的学年比中国晚半年,如再重上一年级,整个算下来就晚了一年半的时间,后期再加上服兵役时间,那就耽误的时间更多了,不知我这样考虑的对不对
报名学校时学校会对孩子进行考核,如果觉得程度不够上平级的,就会让孩子降级,每个学校的评定结果会有不同,你们可以自己选择一下。因为我们过来时就是一年级过来,所以也没有什么降级之说,所以就直接进入一年级读了后半年,但是二年级以上孩子学校就会考核看能不能跟得上平级读
我们现在联系学校,新加坡的小一下半学期入学,不知把握性大吗?朋友已和教育部联系,但还未给回复。国内目前正在上一个高级的私立学校,学校各方面还满意,如新加坡如找不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小学,真是有些举棋不定
这里的小学插班进来也没什么满意之说,因为名校是肯定没有可能的,有学额插班已经很不错很不错了,知道有多少报名明年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报上吗?所以如果找到小学有名额插进去已经是很幸运了。这里的邻里小学都差不多,最主要还是看孩子自己。祝你尽快找到学校。
谢谢你中肯的建议!的确如此,等消息吧
刚从上海回来,我们住的很近哦,我住在你对面的 parc vista
虽然不上班,但是主妇也是很多事情做的,没有工作压力虽繁忙,心情是愉快的
噢耶,是哦
ginna0603 弱弱的问一下。这500是每年还是每月呢?
是每月500新币哦,而且一年是交足12个月的
点评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使用道具
显身卡
xijy31,请教下,你们家孩子上钢琴课是上门教还是去哪,这边怎么收费?因我现在也在找老师。谢谢!
自从打算带孩子来新读书以后,就经常到这个论坛看看。有的妈妈劝说不要来新,因为来新有很大的的经济压力和许多困难;而有的妈妈说,为了孩子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想到了自己,所以发表一点想法:我们在杭州生活条件算是不错的,有房有车,日子过得不错。但是,杭州的空气是越来越差的,常常是重度污染,自来水也越来越差了,常常发生水域大面积被倾倒的垃圾或农药污染,油是转基因的,米是有毒大米,水果是农药浸泡过的,请问,我们如何在这里生活?中国的教育体质是很摧残人的,除非有个好爹妈。其实,到新来陪读是一条不容易走的路,这个我也知道,但是这是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生活唯一的一条路。所以,我一定要排除万难来新,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如果有条件在新加坡买公寓,在这里读书当然是好的。如果来新加坡只住个组屋,就不必了。
现在外国人买公寓的税要15%相当之高。我们也刚到这里,没忍心买公寓,只能租公寓住,租金也相当之高!
你好,钢琴是自己找的老师上门教的
谢谢,方便把老师的联系方式站内给我吗,我也正在找老师,也在巴西立附近。
感谢长久以来支持这个帖子的朋友们,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楼主,你好,看完你的帖子收益匪浅.我们也是DP,想问问你们当时给学校发申请信的时候,是用中文还是英语?另外,有附孩子的简历或是照片吗?
您好,我记得给学校发信的时候没有附上简历,应该是在信中简略介绍了一下。
哦,好的,谢谢楼主.
楼主,您好。好幸运最近在新为孩子联系学校和找房子的时候,能读到你的这篇感言。我儿子学校已联系好了,原本在上海已经读了小四了,但学校要求我们降一级。这两天在看要租的房子,确定下来的话,过了春节就会来新正式上课了。儿子的学校就在Pasir Ris, 所以非常想和你交流一下这一区的学校,住房,生活和补习学校等等。楼主如果可以的话,可以短我你的QQ吗?谢谢。
短你咯
楼主,新加坡的二手钢琴贵吗,我在考虑要不要从国内驮个钢琴去如果那里超贵的话
应该差不多,但是要看你需要哪种琴了,我当时想运琴,后来算算不划算,因为琴也就2万多,运费要近8千,所以似乎不怎么划算,而且我正好觅到一架好琴,价格也和国内买差不多,就在这里再买了一架
谢谢楼主:)其实在你另外一个贴里已经看到答案了,我已经把用心的楼主所有帖子都看了一遍,全都好有用。两月份会来新加坡找房子 希望可以和楼主成为朋友:)
你好,我工作调动大概三月份去新,女儿六岁三个月,会带着一起过去,她在国内还在幼儿园大班,可是按照新加坡的规定她的年纪是可以上小学的了,请问我该直接给她找小学学位,还是找学前班上着先,明年再上小学?谢谢您的宝贵意见
要看您孩子是什么准证了,如果是家属准证(DP)的话,可以直接找有空位的小学申请入学,一年级没有降级之说。到了二年级就会有学校考核了,用来决定是平级读还是降级读。如果不是DP的话,小一入学是一个最好的避开AEIS考试的机会,如果错过,可能要考AEIS才可以入学了。
是的,她是拿家属准证的。我的担心是她一去新加坡就上小学,跟同班同学在各方面都有差距,要不要先上几个月幼儿园过渡一下,同时补习英文以缩小差距哪?她在国内上的是中英文幼儿园,但全英文授课听起来肯定有难度的
楼主现在PR approve了么?
看着楼主的帖子一路过来,也来新5个月了,过得好快:)
为什么标题内容我找不到
楼主,能联系我吗,我想跟你了解些孩子在新的求学事宜,非常感谢哦
看到你分享的帖子,真好,想问下LZ,我们现在正在申请DP,里面所有的文件都要公证,你是去哪里公证的啊?我也在上海,你能告诉我具体的地址或电话,网站之类的吗?谢谢!
不知道你是申请EP,SP,还是WP的DP。公司不帮忙吗?我正在申请EP,并且同时帮老婆孩子申请DP,特意问了公司指定的代理机构(在线提交申请),不需要公证,但是翻译应该是要的。翻译可以找国内正规的翻译公司。
关于公证,因为之前也以为要,所以就问了一下,结婚证需要在婚姻登记所在地公证,如果你不是在上海领取结婚证,那就不能在上海公证处公证;孩子出生证需要在出生地公证,如果孩子是在上海出生,即使你不是上海户口,也要在上海公证,学历好像都可以,现在新加坡对中国人也承认网上学历认证,是一个叫学信网的,百度一下就找到了。
不过我的EP和DP都还没下来,以上仅供参考
谢谢你,我看错了,是翻译,我先找下翻译公司,好像中介也可以帮助翻译的
中介或者代理也可以帮忙翻译,我的就是代理翻译的。
楼主您好!我们一家三口2月获得PR,现在儿子7岁,在中国上小一。因为正经历着去与留的纠结,看到您的帖子,倍感亲切。想谈谈我的想法,听听您的建议。我和先生对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希望他能长久地保持学习的兴趣,不断提高探究的能力,身心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在中国没有去挤名校,只是在家附近不知名的普通小学就读,图的是安全方便,省下路上的时间去锻炼身体、发展兴趣、学英语。幸运地是,一入学就遇到了懂教育的好老师,明天的校讯通短信都是与家长分享教育心得,提倡帮孩子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不要在生活上大包大揽,考试的时候还提醒家长不要太看重分数…… 如继续在中国读书,我想我会一直跟着这个老师,到她不教了,也可能是小学高年级或初中了,语文数学有一定基础了,我们转去国际学校。等高中就去美国读书。至于在哪大学,看他自己的兴趣和发展,也不排除如果国内机会好,他愿意为了回国发展,回国读书。
无论在哪读书,我们认为英语都是重要的,所以从2岁起他就一直在跟外教学,目前在每周6小时同步上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呵呵,利用了放学不用坐校车的时间)。
现在新加坡对于我们是新的选择。一时还有点懵。初步了解下,感觉新加坡对比中国基础教育的强项在1、英语,2、科学素养的培养,3、国际化吧。
而对我们家的情况来说,来新加坡读书的弊端是1、不能和爸爸一起来(国内工作走不开),2、担心中文将来不如国内好(毕竟很有可能长大了回国发展),3、担心新加坡过早的分流制度,和激烈的竞争,不适合我儿子这种腼腆慢热的男孩。而且,感觉整个亚洲的教育都是背书啊、啃书啊,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
大家都说,要来就趁小一来啊,不用考试不用留级。所以我们的时间比较紧迫了。儿子生于2007年,今年插班还能上小一。而且最后上半年就安排好学校、住房。
所以,一时间,要在心理、物质上决定那么多东西,还是忐忑的。我们该不该转来新加坡读书呢?如果来,什么时候好?想必您在新已经生活了2年,有了更深的体会。谢谢。
谢谢你的分享,每天细致地描述你的新生活,让我们如临其境,受益匪浅。
您好,抱歉回复晚了。关于公证,我是所有资料都在上海公证好了带过来的,包括结婚证、出生证、孩子的出生证、学历证明、成绩单、户口本、驾照,统统公证好了带过来的。不过在这里据说是要到高级法院能够办理翻译公证的事物,你可以去问问。
您好,谢谢您的信任,也感谢您喜欢这个帖子。
关于您说的问题,我觉得,您们已经对孩子的未来做了很详细的规划并且也在准备中了。在这里两年,我也时常想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是最适合孩子过来的”我觉得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移民完全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只有当一个家庭做好准备了,就是孩子最好的时候,如果仅仅为了孩子在最恰当的时候移民,家庭和大人的心理都没有准备好的话,那对孩子长远也是不利的,您说呢?我觉得,新加坡的优势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决定了英语和华语是平行教育的,作为有中国情节的我们,一定不希望孩子完全丢弃中文,成为彻底的banana,如果这样,新加坡就会是一个不错的移民国家,孩子接受的英文教育,以及之后的o-level,A-level都是英联邦国家认可的,之后她要到国外念书、申请学校非常方便,在语言上也毫无障碍。不过这些优势都是完全抛开经济因素而说的。实际上,新加坡是个生活成本很高的城市,最近的世界最贵城市排名,新加坡名列榜首。所以,经济准备非常重要。
其次,说说家庭。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父母最好不要长期分开,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比较好,不过如果爸爸可以经常有机会过来,倒还可以。很多家庭为了未来考虑,会选择短暂的分开,从我个人而言,我不太主张这样,这也是我当初考虑就近过不过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中文,哎,这是一定没希望的啦,如果在国内上到4-5年级,孩子中文不错的话,在这里真可以混好多年。可是4-5年级过来,就面临英语差一大截,6年级就面临PSLE考试的大问题。如果是幼儿园就过来,那孩子的英语会跟得非常快,可是中文可就糟糕了。我女儿念好一年级过来的,来的时候我担心她英语,借书强迫她至少一半英语书,现在倒好,6个月不到,她就全借英文书了,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不过我带来了上海的语文教材,自己教她,希望可以弥补一些。
关于学校教育,我个人觉得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感觉这里的学习更是体现了“靠孩子自己”,对我们中国孩子的家长来说,其实就是父母抓得紧孩子一定好,父母放松,就让孩子自己捣鼓吧。这里的老师不会像国内的老师那样,盯得很牢,因为这里是很多种族汇合的国度,很多家长不希望老师那样严格对孩子,常常会投诉,所以老师也乐得不管太严。如果你看到这里小一是怎么上课的,你一定很不习惯,我都快昏过去了。因为做parent volunteer,所以我有机会进入教室配合老师上课,那哪叫上课啊,孩子们坐地上,上课上一半可以跑到后面去喝水,累了也有直接躺地上,如果班级里有4-5个孩子是这样的,那老师得花最起码半节课抓纪律。这是我们都非常不习惯的,至少我很不习惯。上海的小朋友是给管太严了,动也不动,这里却是自由得太厉害了。不过,这也许是放任孩子天性的一种方式吧。对于自己的孩子,我宣教得很多,我觉得管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她自己知道分别好的坏的才真正有利于她的成长。
关于分流,这里的小学在二年级末根据整年成绩分流,当初我也觉得这么早分流是否真的好呢?通常我们说男孩子懵懂还没醒呢。可现在发现,如果您的孩子学习不错,还真希望分这个班,至少老师不用浪费半节课在维持秩序上。两年下来,我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紧点,孩子就差不到哪里去。而且在上海有过小学经验的小朋友,在这里读书会感觉很轻松,我女儿就是这样,虽然我课外内容布置得挺多的,每天都很忙,可她还是感觉很轻松。
答复得有点仓促,可能有点乱,希望有那么一点点对你有用。
其实我是主张分流的,不只是对成绩好的孩子。成绩太差的跟不上的,固然有一部分是不爱学,但也不少是发展比较慢的,跟快的孩子同班,老师照顾大部分孩子进度,结果就是他们被迫拖着,根本没有办法学懂了才进行下一步,结果就是越拉越远。如果分流,学的相对较浅,老师也讲得更仔细,其实还是有不少孩子大了真的“开窍”。
我家对门邻居的大孩子就是,小学时一直很吃力的在差班勉强跟着,PSLE一百九,中学进了普通学术源流,N水准拿全国状元,O水准成绩也不错,十分还是九分,本来可以上JC,他觉得自己英文底子不扎实,选了poly,准备拼poly前百分之五可以上大学。
你好,LZ, 在朋友的介绍下,拜读了您的帖子,里面介绍的十分详细,十分受用。
我们也准备8月到新加坡,过去读小一。最难办的就是女儿的英语基础几乎等于是0, 语言关是个关卡,我十分担心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她跟上小一的学习。同时影响她的信心,恶性循环。
请问是否可以短我你的QQ,再咨询你么?
谢谢LZ的分析,非常有用。我整理了一下思路,1、如果先生长期不能来,我觉得就不必为了教育特意来新加坡了。很多孩子在国内读到初中,英语底子搞好一点,直接去美国也一样跟得上。
2、先生不能来,如为了换新加坡护照,我需要来坐一年移民监。这个时间还是可以接受的,代价是孩子比较折腾。
3、如果不换新加坡护照,PR也搞不清能不能续。能一直续下去就好,不能的话,两地分居、孩子折腾都变得不值得。
唉,牵一发动全身,短时间内决定,好纠结。
你说的对,要父母先准备好。
请问,学历证明、成绩单、户口本、驾照这些也需要公证吗?是在哪个环节有用?成绩单是您自己在大学的成绩单吗?
谢谢
新加坡不用做移民监呀,但是,PR之后如果一直不在境内,之后的renew很可能就没有了。听说是2年后可以提出加入公民,但是成功几率就不知道了。
驾照的公证用于在新加坡换本地驾照
出生证什么的似乎在申请PR的时候要用到,不过我是喜欢在预知的情况下做好准备,所以稀里哗啦全部公证了,之后倒还没有为公证的事情再烦过。
成绩单是大学的成绩单,要翻译成英文的
前阵子听说新加坡之后会对中国的学历进行认证,大概是假学历太多了,偶尔在网上看到,我们也去做好了,以免以后renew什么东西的时候再做就很仓促了
说是2年内住满1年,才可以转公民。不过我有朋友住了不到1年,也转成功了,据说因为他学历高,特批的。
您好!看您的名字“崂山风光”我感觉很亲近,您是青岛人吗?我是青岛市南区的,想请教几个问题:
我儿子4岁了,我也想带他到新加坡上学,朋友说从幼儿园上起是最好了,是这样吗?在新加坡上幼儿园是免费的吗?
幼儿园的申请流程是怎样的?您知道吗?
我作为妈妈去陪读的话,听说第一年不能工作,第二年开始如果我想自己做点农产品的生意,政府允许吗?
给您添麻烦了,谢谢!
你好,看了你的帖子觉得很受用,我也是准备带孩子从上海来这边读书的,方便加个QQ吗?谢谢
之前一直看这个帖子,很是亲切,我们也是来自上海,去年年底过来读小学,支持楼主,祝你们好运!
发现群里有很多上海妈妈冒泡,呵呵,有没有什么老乡群号呵?
高法的那个是翻译而已, 不能叫公证。最好国内用英文公证好所有文件, 再过来。
希望有上海妈妈的微信群, 我媳妇要参加。
呵呵,我也是希望啊,如果住在附近还可以约小朋友一起玩~
楼主,之前一直以游客身份看你的帖子,对于你买书的想法非常赞同,前阵子我也是苦恼于小朋友没有足够的书看,我们准备从国内带点过来。很想和你交个朋友,能不能短我个QQ?
我媳妇从上海带来很多中文书, 还特意从上海邮寄过来。现在的情况是, 我孩子现在只看英文书, 只有在答中文试卷时才看中文。这是个很失败的例子, 希望你要警惕。
谢谢你的提醒呵~ 我们也是带了很多中文书过来,但我家小朋友英语不太好,课外阅读还是喜欢看中文书。
过来半年了英语还是有点跟不上,我们也是很头疼 呵呵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 是孩子认为, 同时学两门语言时, 英语比较华语, 英语太容易学了。第二是社会大环境, 和孩子的学校不重视华语, 所以孩子也不重视。
我们只能在家庭的小环境里, 尽量营造中文环境了。
楼主还在吗?太佩服你能坚持写了一篇这么好的贴,对我们后来之人非常受用。我们情况和你非常像,突然一个工作机会,没有时间考虑,就居家来新了。目前孩子幼儿园,过来K1,最近一直在纠结学校问题之类的。我们在上海对口很好的小学,到这里来肯定只能读最一般的小学,纠结过很多时间,看到你的帖子心里现在释然了很多。
要不你带头做群主, 建个小新上海妈妈微信群, 我让我家那口子参加, 大家讲讲上海话。
我是担心上班比较忙没有这么多时间打理,另外从网上找了个上海妈妈的qq群,有兴趣的可以参加一下
我是耗子
92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四品知府
耗子老大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积分22915
QQ
收听TA 发消息
4#
发表于 19-3-2014 16:29:38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上海宁聚会群 50247961
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7572655-1-1.html
是上面的地址
今天无意中看到lz的帖子,感慨万分。我也是来自上海,不过不是上海人,大学毕业留在上海工作了10多年,放弃了优越的有房有车的上海生活,今年3月份先独自来新。是因为我得到了这里的工作offer,当时也不想放弃来新的工作机会。下个月老公和大女儿过来,不过我女儿还小,我先给她找了个幼儿园,这的幼儿园又贵环境和国内没法比。将来是否留在这里,我现在还比较犹豫,好在我在这里有工作,老公也是公司同意他调过来。就是需要找个保姆看小的孩子,我有两个女儿。
这里中介费是房东、租客各出房租的50%,房租确实很贵。我家先生其实不想来,为了我他牺牲不少。
你可以去你上海户口所在的区公证s处去公证,公证处还可以帮你顺便翻译,小孩出生证一定要公证翻译的。我给我家小孩办dp时大意,因为看出生证上是中英文,就没有去公证处翻译,结果dp提交申请后被退回来说没有翻译,后来仔细看了后,发现名字和医院没有翻译,又重新翻译,折腾了我不少时间
能和我很像啊,握手一下,我大女儿下月来读n1,还是n2,看我这个粗心的妈妈,上次报名时老师说了,现在又忘记了
要做举家搬迁的决定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更需要根据家庭的情况仔细地斟酌。放弃上海有房有车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还是要和您的先生一起衡量利弊来做决定。祝您好运。
在,只是最近装修搬家太忙了,很久没有来看看,现在好啦。
非常有理,我也深有体会,我有买书的狂热,优秀的少儿读物我都有,也是天朝书实在便宜啊。所以经典的都啃直啃直扛过来,到现在发现,双语读物她只看英语的,带来的英语的教材太简单,这里有太多太多优秀的英语参考书和读物,图书馆都可以借到。至于中文书,那是看得越来越少了。我还带过来美国小学语文读本,基本都废了。
楼主,我已经到了新加坡,女儿刚上幼儿园一周,基本英语课就哭,因为听不懂。怎么办,好焦虑啊。老师小朋友都只能和她说中文。
非常喜欢你的帖子,经常上来看看,记得以前你说带了上海的语文课本来,有没有开始教?我老公派去美国工作两年,我正愁怎么教孩子华文呢,是用新加坡课本好呢?还是用上海课本好?
恭喜楼主乔迁新居。也希望楼主开一些新的帖子,你可以和媳妇版的才女们PK的。
英语课女儿还哭吗?
不哭,也听不懂,回来没有feedback
不哭就好,很快会适应的。
您好,不知道您孩子是K1还是K2呢?不知道您孩子在国内是否有英语基础,您可以试试 I can read这个培训机构,我女儿初来时就是在这个机构补习,主要是phonic的教学,帮助孩子阅读,在看到单词还不认识它的含义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发音规则读出来,这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去适应,这个很正常的。给她些鼓励,她一定会很快适应的,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是的,我带了上海课本过来,不过进度真的不是一点点慢,常常是她的其他课程占用了很大时间,反而很少有时间教,进度很慢,不过至少还在蜗牛爬。个人认为还是选用国内教材好,这里的语文教材个人觉得很差。
谢谢露露的祝福。这里还有媳妇版?我还不知道呢,呵呵
最近媳妇版的才女云集呀!
楼主是位睿智的妈妈,心细如丝,文笔清新淡雅,细细读来,能深深感受到楼主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情厚意,很喜欢。
此贴如果一开始出自教育版,早期就不会受到质疑,因为新加坡特有的陪读政策,允许外国妈妈陪着未满18岁的孩子在本地读书,造成了“陪读”有其特指性。楼主不属于那个社群的人,在那个版块发帖,被文雅的质疑,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呵呵,其实谁都没有错。
此贴移植教育版,是本版XDJM的荣幸,楼主可是有很多粉丝哟。
没想到在新加坡上海人这么多,你们可以成立个上海会馆了,新加坡的福建会馆比较大,假以时日,上海会馆是不是可以跟其抗衡?
祝楼主一家在新加坡顺风顺水,事事如意!
翻了整个网络,发现了本帖,一口气看了几十层楼,还没有看完,还在看,着急了,就先冒个泡。好帖,非常实用。
本人有孩子两个,在国内私立国际学校读小学和初中,因为看到国内教育的理念思路不同,所以策划将孩子送国外读书。经过反复思考,认为新加坡是一个比较适合:
1、文化基础比较接近,华人或者说黄皮肤人种
2、语言优势 ,新加坡英语是国际化标准,但有部分可以讲中文
3、地域优势,新加坡到中国广州就是3小时飞机行程,和广州飞北京差不多,时差基本相同,好过于去选择美国、澳洲
4、新加坡的教育国际有名,虽然新加坡国家很小,但是重视教育程度以及国际教育理念令人赞赏
5、新加坡治安稳定
6、新加坡在国际地位比较领先
……
总之,我认为选择新加坡是比较适合的。
当然,目前来说我没有拿到签证,也还不知道怎样去申请,所以正在补课,也请有经验的朋友给予指点,让少走弯路。目标是:孩子可以过去读书,孩子母亲过去陪读,经济问题个人可以承受,没有计划全家移民,目前在广州私营企业上班,部门经理,有新加坡年内多次往返商务签证。
请热心有经验的网友给予指点,如何找中介?找什么机构等等
两种选择:
1,读政府学校,孩子先得通过AEIS考试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admissions/international-students/admissions-exercise/
2,读国际学校,直接联系学校,国际学校信息
政府学校,妈妈可以陪读。
版名叫狮城媳妇。
感谢look5回复。
不知道私立国际学校的费用怎样?还有签证如何申请?……
感谢您的赞赏。那些不愉快都过去了,不过当时确实有些搓手不急,所幸很多朋友给予我的支持,真心地感谢。希望在新加坡的所有国人都快乐、顺利。
我好像有听说1000-2000新币一月,但是不确切。
至于签证,如果有学校接收了就可以帮孩子办理学生准证,孩子有了学生准证,你就可以申请陪读证,当然还要找到担保人,如果是委托中介的话,中介应该包找担保人的。不过中介的费用参差不齐,需要小心委托。
给两个链接:
孩子在上国际学校的家长,来交流一下
找国际学校–在国际学校的感受
学生签证有的学校给帮办理。
陪读签证要跟学校确认能否办下来,有的学校不行。
学费各个学校不同,最好直接跟学校联系。
楼主,你们买公寓了?那孩子有转学吗
谢谢楼主的回复。
如果一个孩子一个月要2000新币,那确实很贵,两个孩子就要4000,相当于人民币2万多了,加上其他的费用,我想这个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当然,目前我两个孩子一共在国内一个学期也要花掉5万多。我办理了签证,准备8月份去新加坡考察一下,了解清楚,有机会也是明年把孩子转过去了。
再次感谢look5!
为了孩子的教育,确实很操心。国内现在的教育,算是被中国这个大环境影响太多了,网络词语太多了,小孩子还不知道分辨正确的时候,老师却灌输很多网络词,让我们家长啼笑皆非。检查作业发现,粗发(出发)、孩纸(孩子)、鸡不可失(机不可失)……深度担忧,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好象对新加坡的期望值很高,不知道理解对不对?
也请有孩子就读新加坡学校的朋友,讲讲心得和体会。孩子一年一年长大,好期盼早点解决这个求学问题。
各位妈妈,有没有夫妻俩个带小孩子过来读书要租房的?我是夫妻两个带女儿过来准备上小一,想找同样情况的一起租房,这样环境比较适合小孩。我在BOONLAY,劳烦各位也帮忙宣传一下,我电话:91231256,谢谢。
强烈要求楼主开新帖子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谢谢提醒!
你好,我下个月要去新加坡工作,同时要找房子找幼儿园.能提供下你的房屋中介的联系方式吗?另外,那边的full day的childcare该如何查找?谢谢!
你好,我下个月要过去工作,孩子上幼儿园,妈妈带孩子,两个人,正在考虑租房。不知道你的房子附近有没有地铁呢?我对新加坡的地理不熟悉,可以联系我 微信:ran7876ran
附近有地铁,boon layMRT。
位于boon lay mrt清净豪华公寓summerdale善美园。
公寓设施齐全,游泳池, 健身房,烧烤台,网球场,24小时保安等。
仅步行7分钟到boon lay MRT, 楼下就是巴士站,有246,30,154,178,180,187等。
近国大,南大,交通便利,生活非常方便。
距超大型商场jurong point 10分钟步行,裕廊西图书馆就在跟前。
步行几分钟就是市场,巴刹,超市,衣食住行非常方便。
豪华主人房一间,内有双人床,空调,浴缸,衣柜,书桌等。其他家私设施齐全,微波炉,冰箱,洗衣机等等,拎包即可入住。
即日即可入住。
欢迎 爱干净,无抽烟喝酒习惯,容易相处,作息规律的专业人士,教师,情侣,访问学者,学生。
我加你威信了
楼主好厉害,从2012年写到了现在。我是中国来的老师,教中学的。我的孩子不到两岁,我就已经开始焦虑了,因为薪水不达标,没法给孩子办DP,只能让父母在中国帮忙带。PR也一直被拒绝,熬得好艰难。不过还是被你乐观的精神感动,目前也在动心等孩子2岁了来上Childcare,就是不知道幼儿园给不给办学生签证,这是我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不用母子分离的办法了。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又不是PR带孩子来新加坡读书一定要慎重。
感谢您的赞赏,也希望乐观向上的感觉能够感染到更多的朋友,来新加坡的大部分是国内有些基础的,放弃国内较好的生活条件来坡县奋斗、甚至于从头来过,真的非常不容易。据我了解这里的幼儿园应该是可以为孩子办理学生准证的。但是childcare不一定哦。不过您人在新加坡就比较好办,在您居所的附近找几家childcare问问看,我觉得这个比较靠谱,需要确定之后才具体行动。另外,我个人觉得,您必须先考虑好如果孩子接过来了,您又上班,新加坡的老师很辛苦,这样的话孩子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陪伴。这样是否合适呢?
另外,1033楼的朋友说得很切实,在这里生活,经济基础是必须的,这里的生活基准还真是挺高的,相信在这里生活的您应该能够比较客观地衡量您的家庭生活的基本开销,总之,提前计划好一切,考虑周全是比较成熟的考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孩子转学了
同意上面的回复啊,这边虽然是双语教学,但大环境是英语的,我家小朋友过来半年了还在过度期,但英语的进步很大,中文有退步了,待得时间更长,会只爱说和看英语的,仅供参考。
是想点评回复1012楼,却到最后了。请教各位怎么用点评阿?
好帖,看下来,让我获益非浅。感谢楼主!
请教一下,有谁知道,父母都是PR,但孩子现在只拿学生证,那样学费会是多少?
您这是在问我还是在问“豆豆妈妈”
这样的话您的家庭整体转换环境应该是比我们要好很多,我们还要面对我的个人事业上的考虑,不过最终我还是以家庭为重了。重新到一个全新的地方,没有朋友,什么都不知道,对于一个主妇,也还是需要适应的。希望你们的转换顺利。有事情我们可以多交流
我的理解是主要看孩子的身份,孩子如果是PR,学费每月103多点(小学),如果孩子是DP,可以享受PR待遇2年。可是为什么你们都是PR,孩子却还是学生证呢?有可能的话尽快申请啊,那样就不用纠结啦。
如果是男孩子,可能会有服役的纠结。
哈哈,是的,我自己给她补上海的语文教材,不过进度非常慢
我已经把儿子送去天下语文中心补习华文了。
正在申请中。希望能尽快拿到吧!
刚刚打去MOE, PR的孩子头两年将是按照PR来收费,两年后若没有转为PR,则按外国人来收费。
现在连华语都要补了,孩子们累啊
肯定不累,小孩子的精力旺盛得很。前提条件是有效学习。
您说的这个地方多少钱可以租到啊 母子两个人 孩子6岁 谢谢
怎么会刚看到搂主的帖子,同是上海来的,同住pasir ris 的
你可以先过来看房
恭喜楼主乔迁新居!
楼主你好,至少至少一年半没来了,发现这个帖子还在继续,真的很感慨。
当初来这里是因为有个朋友在新加坡生活,所以来看看,正好就是楼主刚来没多久,刚开帖的时候。现在过了两年了,楼主也应该已经申请长居了。祝福楼主在新加坡的生活。还有你现在还是全职妈妈吗,准备入籍吗?我的朋友是入籍之后,也买了组屋。
呵呵,这个帖子好久了,也许您关注论坛的时候它沉下去了。
谢谢老朋友回来坐坐,我们一切安好,现在是PR了,入籍还早着呢,但是似乎孩子想要更好还是得入籍,这里的政府奖学金只给公民孩子,女儿那天回来说老师把奖学金给了她的同学,可是那同学的成绩远远没有她好,她自己说一定要入籍,呵呵。可是我们还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考虑,哎。
因为我之前都看的是陪读板块,本来想看看有没有陪读妈妈可以帮我照顾小孩的,后来开始研究教育的时候才看到lz的帖子
很难理解中国家长为了孩子孩子奋不顾身,可以完全抛弃自己生活方式的行为。
其实近几年无论从不断推出的歧视性移民政策, 还是从天价般房价车价来看, 新加坡已经不是天朝工薪人移民的好地方了。而还有这么多天朝人放弃国内的优越生活, 前扑后继来到这里。难度就是为了离开而离开吗?
俺大致估算了一下, 如果一家三口国内有房有车, 来新加坡要保持生活水平不明显下降, 每月大概需要1万新币的费用, 包括房租, 车费, 生活费, 孩子入托费, 等等。
房租 2500 (政府组屋); 车费 2000 ( 包括COE, 折旧费, 油, 路税, 保险, 修理等); 生活费 2500; 入托费 1500; 其他教育费医疗保险机票等 1500。
你好楼主!断断续续一直到今天才看完你的贴,真心的不错!对于即将赴新的我们母女受益匪浅。我们已在新租好房子,下月带孩子去新找学校估计需要插班,我们其实9月要上三年级了,不知来新后会不会降一级(我是EP,孩子DP)。我是一人带孩子过来,老公依旧在国内,因为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孩子教育方面需要你这样的过来人指教,不知是否楼主可以加我QQ,以便以后方便请教啊!QQ:424150081
我全家现在都在坡居住了,那天有空聚下。
谢谢乐天
奇怪了,你发的为什么网站没有提醒了呀。全家过来一切可安好?
一直追着你的帖子,你写的真好,朴实真诚。我也马上面临和你一样的处境:老公接了一个新加坡的offer,估计十月就要过去了,你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呢。不同的是我儿子才不到三岁,有几件事如果你了解,请不吝赐教,不胜感激呢。
1. 新加坡读幼儿园的话,DP签证要怎么收费呢?大致的费用会是多少呢?
2. 听说不是pr的话,在新加坡只能买公寓,还不能贷款,是这样么?
3. 不知道新加坡的气候是不是可以适应呢?对比上海的夏天,会不会差不多呢?我在上海住过2年,觉得上海的夏天真的很难过。。。
现在还在纠结于什么时间点带着宝宝过去比较好,因为要放弃自己再国内的工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担心宝宝万一在新加坡上了幼儿园,是不是母语更会全废掉了,万一需要回来上小学不久麻烦了。。。哎。
你好,感谢你喜欢这个帖子,先回复您的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是DP的话,只有小学阶段可以享受PR待遇2年,从开始上学的第一天开始。但是幼儿园没有什么减免的。费用我不怎么了解,我看我邻居的幼儿园好像是800多新币一个月,交12个月的。只是普通幼儿园,如果好的私立的话应该会更高。不是PR也可以在这里贷款买房,只是外国人会有15%额外的税,加上3%固有的税,总共18%。PR的话是(5+3)%。差别在于10个百分点。话说外国人是可以贷款的,这里贷款利率比国内低太多了,所以吸引很多外国人来买房子,所以这几年政策一直收紧,外国人和PR的差距就拉开很大了。关于气候,应该是每个人适应的程度不同的,肯定比上海的夏天舒服,每天32度,没有上海的高温和闷热,尤其傍晚过后,就很舒服了,凉风习习的。
对于孩子什么时候过来最合适,我觉得这不能用一条线来分割,因为绝不是孩子一个人过来的,是整个家庭的搬移,这个应该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撇开你们大人的因素,孩子什么时候过来都是合适的,因为各有利弊,早过来,英语的融入性一定非常好,但是中文,就几乎废了。除非是你可以抓得很紧一直盯着。不过,在我看来这大部分情况下只是憧憬而已,过来你肯定紧张英语,母语会搁置,就如我一样。等到她英语上去了,母语基础只停留于说和听,她就直接不爱中文了。我女儿一年级过来,半年,英语基本完全融入,可是,中文的老本也就吃吃一年级,两年级了,关键是国内的低年级不涉及作文。所以,我有时候都在想,如果是四年级过来,这点中文水平绝对可以在这里混到初中了。可是反过来看看四年级过来的孩子,中文是不用说了,英语的投入就很大,融入的压力肯定是大于低年级过来的孩子。因为那时候孩子的心智开始成熟,和同学、朋友的交流也会有羞涩的情感,这些都不像低年级孩子一样,一个劲往前冲,所以融入会慢,接着2年就是PSLE,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希望能给你些许参考,不对之处还望见谅。祝顺利
非常感谢你这么快就回复了呢。我们基本已经决定10月份老公先去新加坡,半年期限让老公先去了解一下幼儿园,居住,气候之类的问题,如果老公觉得适应,我和儿子在举家搬迁。
可以加你的qq么?你能站短我不?不知道怎么发私信。。。
组屋不是必须入籍才能买吗?
PR也可以买。
我没有说MOE给我校长的电邮呀,这些信息网上都可以找到的啊,很少有学校给学校的私人邮箱的,我记得只有一两个学校有提供。的确是有些学校不回复的,你可以再催过去。
Dear, 你们的PR是多久批下来的?
各位前辈们,新加坡有没有那种密集型的英文补习班啊?有的话哪家比较好?我女儿现在国内四年级,打算让她过几个月来新加坡读书,我现在是P1,刚交了绿卡申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批下来,但是不管怎么样我女儿DP应该申请的到,我现在发愁死了啊,看了这里二年级小朋友的英语也比我们现在四年级学的深(我们是在江苏的,所以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英文),我可以接受她过来以后留一级,但是留两级我觉得就太多了,所以想让她过来上三四个月的密集英语补习,这样去学校考入学考试的时候就不至于要留两级,各位前辈给点意见吧!非常感谢啊!
抱歉,很久没有来了,近日会常来看看
我们是pending了一年批下来的
哇,也是好久啊,恭喜恭喜!现在搬到哪边去了?
不知道您说的密集型的英文补习是指哪种?其实一边补习一边在学校学习就等于是密集型的补习 了,因为学校就是最密集型的补习班了。另外您居住的附近也会有很多邻里的补习中心,可以去问问有没有你要的那种每天都去的补习班。不过个人认为这种班比较浪费时间,学校的学位是不等人的,一旦有了千万不要错过,如果等你认为孩子已经准备好了,再去找学校,那么万一没有学位,错过的就不止是一点点了。
现在在中部偏北
好久不见啦,亲爱滴
呵呵。。。 好久没来了, 现在你女儿的钢琴到时什么级别了?
读到70页了。先留个记号。帮助非常大。
看了楼主的帖子。帮助非常大。
我们是今年8月份开始在新加坡的生活。
楼主能再发一下租房中介的电话给我吗?
我们也需要租房子。
谢谢
楼主,再跟您请教一下。
1.您对新加坡的治安满意吗?
2.房东、邻居是否友善?
另外,请教一下,在家里弹钢琴,邻居能接受吗?
新加坡的治安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吧。实在想不起哪里更好了。邻居都非常友善, 万一遇到特别奇芭的是运气不好。钢琴普及率非常高, 谁也不会影响谁。
非常感谢。因为最近加到关于新加坡的微信上,负面信息比较多。流血事件也好几起。去年还是前年,还有印裔冲突事件。
我们从6月份开始也要租房子了。如果房子租不好,有奇葩邻居的话,会很别扭
谢谢清风的提醒。
看到您的帖子如同大漠中发现了绿洲,带给了我无线的正能量,如果可能的话,冒昧的请求加一下好友,期待您的解惑和指引,在此祝您一家生活幸福,孩子健康成长!
谢谢,帖子内容很丰富!
先留个记号。
谢谢分享啊,不错
:)为何手机版我不会用呢
又看见楼主了。当初您的帖子真是给了我们太多的信息
楼主现在如何了,申请到PR了么,孩子P4了吧应该都适应了吧,我是来新之前读过楼主的大作的,现在一转眼也一年了,感受到其中的辛酸苦辣,表示敬佩,祝福楼主一家幸福美满!
真心抱歉,真的是很久没有来打理了,女儿钢琴刚考理论5级。practise 过4级,等到5级成绩下来再考虑6级
谢谢,只要有一丁点能够帮助到您,我就觉得很开心
谢谢啊,真是好久没有打理了,我得重新整理一下,很多政策改变了
感谢您的祝福,女儿P5了,明年将面临第一个考验。大家加油
关于2014年开始的小一入学新政策
关于这个新的入学政策,是让很多以外国人身份来新加坡一心想要念政府小学的家长万分痛心和措手不及的。2014年,教育部对小一入学政策做统一变更,学额的分配归MOE所有,也就是说,外国人在报名最后一天去学校报名后,并不代表报上了,而是要等到11月初才由教育部统一发放录取通知书。很多家长其实已经在回避热门的学校而转投非常普通的邻里学校,为的就是避免学额的争夺。无奈天不从人愿,很多家长等来的是一封连申诉都没有可能的拒信。这其中有我的朋友,也有很多网友。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是我也确实看到过有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很少很少。很多人因此转投国际学校,或者说衡量一下家庭的总体状况,决定是否回国发展更为适合。2014年,DP的小一入学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具体规定出台。
关于DP孩子申请学校的政策变更
之前就听说DP孩子入学免AEIS考试的政策在动摇,还以为只不过是政策未改变,学校不给名额罢了。而2016年开始,持有DP准证的孩子,都必须通过AEIS的考试后才能够成功入学政府学校。个人感觉这和外劳政策的收紧有关,政府如果鼓励用外劳,那这些较高层次的外劳家庭和孩子就学的问题就必须开绿灯,以示对用人的鼓励和支持。而现在政府考虑本国公民的就业问题,不轻易雇佣外劳,那么DP准证孩子的就学,也就同样收紧了。
眼看着这几年变化之迅速,感慨什么都是赶早比较好,政策的变动真是谁也料想不到。
留个位子写 转学
楼主真幸运,我们也是DP但是现在需要考AEIS,考了两次都没有过,对孩子对家长都是折磨。
政策的改变真是瞬息万变,小国家就更快了,祝愿您的孩子早日通过AEIS,踏上留学之路
楼主太棒了!这么好的帖子不置顶太可惜了吧!
亲爱的楼主,我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你的帖子,从中获取了很多关于新加坡教育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对我的帮助非常大,真的是受益匪浅,所以非常感谢!
这段时间我一直考虑要不要放弃在上海安逸的生活,举家搬迁到新加坡,我有两个孩子,一个小学四年级,一个幼儿园小班,我是全职妈妈,先生是自由职业,我们全家在前几年就拿到PR. 目前由于对国内的各种现状越发失望,想逃离的念头就越发强烈。但是我和先生英文水平很差,不能进行英文交流,因此我很担心在新加坡生活会很艰难,不知道你能凭你的经验能告诉我答案吗?如果是小朋友,我相信可以很快适应,往往大人现在学习语言反而困难重重。
另外,我还计划这个暑假过来新加坡考察一下学校和幼儿园的情况,打算住上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希望在实地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情况,可是这么长的时间,我不知道要怎么解决住宿问题,总不能一直住酒店呢,你能给我一些建议吗?希望楼主有空的时候能回复我,谢谢!
路过的各位过来人前辈如果有看到我以上的问题,也恳请给我一些建议!在此谢过!
你先生既然是自由职业者,那么英文就根本不是问题。他不需要找工作,对吧。
生活中,一句英语不会也没有关系,毕竟华人社会。
住宿问题,时间短还是住酒店算了,租房子挺麻烦的。如果有朋友,借住一下吧。
谢谢你的回复!
记得之前来过几次新加坡,不过时间都很短暂,所以没有好好的深入了解,但是印象较深的是,由于英文不好,出去打的,和的士司机沟通都很困难,还是蛮受打击的,这也是拿到PR多年,却一直没有决心过来的原因。
而且,我在想,就算过来了,语言方面如果生活没问题,可是却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业了,只能靠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或是在外补习了,觉得也挺无奈的。
新加坡目前没有比较要好的朋友,因为一家四口寄宿,如果关系不是那么亲密,还是不好意思打扰人家。
楼主你好,我女儿2011的,LG是EP,我们俩是DP,现在还在PR申请中,她从PG1就在这边childcare了,现在K1,眼看着明年就要报名了,一直以为AEIS是转学入小二才需要考试,现在正常报名小一也要参加AEIS吗?另外是不是小学的义工也是要PR才可以?现在DP真是好难啊!
租房的话,可以选择民宿。搜民宿网就行。可以自己做饭洗衣。很方便的。
太好了!谢谢你的回复!我马上去民宿网看看!
民宿的话,我选择住哪个区域好呢?能否给我一点建议?
你家与楼主家很不同,新加坡经历不可复制, 本帖的楼主家庭很有高度,比如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背景, 英语程度等等, 这些因素对他们家在新加坡成功发展很有决定性的帮助。而你们可能没有这些成功的基础, 光有银子在这里发展是不够的, 除非李连杰那种家庭。
你不要只看这个贴 ,更要看看本坛其他有关新加坡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的帖子,确认那些状况你们能接受, 比上海的好, 是你们家要的, 再过来。
不要被新加坡光鲜的外表所迷惑,你要亲身走入新加坡当地人的生活, 彻底了解之后再做确定。
我个人建议, 这里不值得你们过来。
我觉得在在北上广有房子的,应该不愁来这定居的安家费。老大四年级了, 如果英文不够好, 小六来不急补,可以慢慢的考Olevel。 小的估计不会受影响。我觉得来这发帖, 又要呆一个月的, 估计心意已定, 可能这一个月, 孩子的学校都安排好了。
因为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打算花多少钱。
所以无法给你建议。
感谢你的建议!我现在也是苦于找不到新加坡和上海两地教育比较的资料,我们目前在上海上的是双语学校,虽然不是顶尖名校,但是属于中上水平,如果过来上新家坡的公立学校,到底值不值得呢?我们希望将来孩子可以去美国读大学,那在新加坡读书是不是比上海更有优势呢?据说上海去年IB平均分是36分,不知道新加坡IB平均分是多少?
2016年新加坡IB成绩:
http://bbs.sgcn.com/thread-15891696-1-1.html
新加坡IB成绩连续六年亚太第一,主力还是公立IB学校
昨天新加坡学生领取了国际会考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成绩,成绩亮眼,再次称雄亚太,以下是新加坡成绩和国际成绩的对比。
全球新加坡及格率81%98%平均分(满分45分)30.98%38.5%满分人数8148(数据来自联合早报和网络)
且不说及格率和平均分远超世界水平,新加坡考生大约占全球考生的14%,却囊括了近60%的满分学生,是不是特牛哔?
有家长就跟猪老师说:这不可能,坊间据说最好的国际学校UWC历年平均分也不过37分上下。其实,这位家长说的UWC只能说是私立国际学校中的好学校,成绩最好的第一梯队,那还是新加坡公立的IB学校,我们把新加坡最好的两个公立IB学校的成绩加入上图的表格。
全球新加坡英华自主圣约瑟夫及格率81%98%100%100%平均分30.98%38.5%41.8440.7满分人数8148410(两所公立IB学校的数据来自学校网站)
老牌IB名校英华自主满分学生就占了全球的一半,两校的分数大大拉高了新加坡的平均分。
另外两所政府IB学校,新加坡体育学校第一届考生就表现不俗,19考生中有13名超过40分,艺术学校155名考生中有50人超过40分,通过率两校都是100%。跟我们中国人对文体学生普遍文化课不好的印象是不是大大不同?
新加坡其他较好,规模较大的私立国际学校,平均分差不多在32分到36分之间。这些国际学校的硬件和师资普遍都很好,校园甚至比公立的更新更好,那为什么成绩不如公立IB学校呢?猪老师认为还是生源的缘故,私立国际学校只能招生外籍学生,公立学校却绝大部分都是本地人,也意味着主要是华人。比起老外,还是我们华人更会读书啊( ◜◡‾)。
只要用心,在哪里都能学好,新加坡、上海,城市,农村都一样。
资源也很重要。估计在JC阶段, 大家的目光投向的是大学。如何积累足够的资本进入理想的大学, 除了基本的SAT, 比拼的就是一些lead ship, personal experience, other skills, 和最重要的东西, 资金和推荐人。 这方面的文章太多了。我就不引用了。
MIT对IB学生也喜欢,但是满分不意味的被录取。
你的大孩子已经小学4年级,如果过来插班,小学毕业时凭PSLE成绩进入ACSI的机会很低。
也有一种可能考上,即过来进入一所不差的小学,先降一年,拼命校外补英语和科学。而进入不差的小学,难度较大,也凭运气和毅力。记住,新加坡小学从四年级到五年级,学业难度突然加大,本国学生都不好应付,何况外国学生。
你的小的孩子,要想进入小学名校,希望渺茫。如果进入很一般的小学,就只能在外面拼命补习,希望中途转学,进入不错的或中等的小学,不断努力学习,小学毕业时有可能考上ACSI。
提到语言, 如果不是有个版友把我拉到琴童群, 我现在可能还在卡苏翻来翻去。 后来进入不同的小学群, 发现有些妈妈知识不够,只能在华文群里, 而有知识的爸爸妈妈不去分享。尤其有些群非常严重,甚至爸爸妈妈整天和微商,投票打交道。妈妈爸爸可以去别的网站转转,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如果像你英文不好的父母来这, 估计就扑进群里,聊天居多, 群里知道多少, 你知道多少。 如果群好, 爱分享,那是好事, 如果不好,你学到的也有限。在这竞争也快,淘汰也快的地方, 不提前准备好,孩子怎么拔尖。
呵呵,我们家英文都差,每次孩子问问题,只能拿中文问,之后的回答一般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得做好。
学校表格孩子都得填好了,用中文解释清楚,再拿过来签名。
我讲的是大概率事件,现实中当然有小概率事件发生。
在哈佛毕业演讲的那个博士来自湖北农村,他父母大概英文字母都不认识。
看完了,受益匪浅,太感谢楼主分享啦!
非常感谢你不厌其烦的帮忙解答!你的意见非常中肯,是我想要的答案,我想我会好好思考的。
我家老二后年就面临幼升小,由于对口的小学质量太差,所以只能跟着择校大军一起血拼。
现在大家为了能挤进心仪的名校,开始给三四岁的娃上各种辅导班,面试前,还要参加各种冲刺班进行刷题,普通娃的标准是500-800个识字量,20以内混合运算,英语分组阅读ORT1-2/RAZ,牛娃的标准是1000-2000的识字量,100以内混合运算,英语分组阅读ORT1-2/RAZ,口语熟练交流。有些鸡血的家长,在孩子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进行奥数。相当于现在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但是教育局又不允许幼儿园教授这些内容,因此就涌出大批针对幼升小的学习机构,家长只好花钱花时间,在休息时间把娃送进辅导班,孩子在户外游戏活动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虽然家长也不忍心,但也是迫于无奈。所以大家是一边抱怨这个教育制度环境,一边拔苗助长。同样,小升初的孩子,为了升上好学校,就只能课外不停的补习,并且参加各种杯赛,以获得证书,为自己的小升初面试加分,如果想在比赛中获奖,意味着孩子必须花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刷题。慢慢地,孩子们就象一台台的考试机器,而失去的教育的真正意义。
来到论坛宝地,我也了解了新加坡学习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不是太清楚,如果跟我上述的情况相比较,新加坡的教育环境是不是会更良性一些呢?
路过的前辈,如果能给我一些不同的意见,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花点时间把这里的帖子都看一遍,大概能知道本地的教育情况了。
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对体制差异的感受和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多看看才有比较。
本贴楼主写得很详细,虽然政策在变,但孩子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你可以亲自问问楼主。
这个 yishun 会一边轻描淡写得说他什么亲戚朋友的孩子在“不怎么样”的上外附中随便就考了个什么美国大学,一边又很严厉得说什么 ACSI 是很好的学校很难进,不据普遍性。他对 ”令人发指和恐怖“ 的上海小升初,幼升小 完全无视,却喋喋不休的拿那一边最好的1%对比这里的最普通的学校。“中不中肯”,自己去理解吧。
多读本坛各种贴,请特别关注GEP, 奥数, 各种竞赛, 补习等话题。你自己体会新加坡vs上海小学学习的难易度。
还有要特别注意新加坡小学之最大特色”40-3-1″, 多读相关帖子。确认这个特色是你们要的。
个人感觉, 据你所讲,新加坡的学前阶段稍比上海轻松一点, 这是因为新加坡小一入学择校规则与上海不同。请你关注新加坡小学入学的帖子。
前面某人攻击我的话,你如果有心,可以仔细对比我说的原话与某人引用我的话,你就知道某人的人品烂到何等地步了。
其实义顺同学的态度很明确, 就是尽量打消别人到新加坡来的念头。
我记得在理财版, 义顺同学也是大力抨击政府不该引进太多外来移民, 批评政府不应该发那么多奖学金给外国学生。比反对党还反对党。
这都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 我也不支持那种单纯为了孩子出来读书的做法。如果仔细看了这个帖子, 人家楼主也是先就业后全家移民。这有很大区别, 国内的朋友一定要搞清楚。
他是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毫无说服力。
关于孩子成为考试机器, 我深有同感。程度上新加坡不比上海差。
关于各种证书,你可以通过本坛, 了解很多人和他们的孩子都在忙活些什么。
新加坡小学只有GEP才是真正的好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充裕,课程独特新颖广泛, 入初中也享有独特优势, 属于大教育中的”小灶”。但请一定特别注意其入取比例 1/60, 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如果一定压宝GEP, 注意管理好风险。
我觉得他还是很有谋略的, 只要是有国内的人问新加坡的教育, 他一定是会说得比非洲都惨。但是谈到自己孩子的时候, 转学啦, DSA啦, 各学校好坏啦, 他又门清。所以他也不是全都反对。
这种联系不客观。
我是给这位独特的提问者(不是泛指), 尽可能的真实的一面。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好的夸奖的东西,我就把光鲜一面掀起,露出其原有的面目。事实客观地展示,尽可能让该提问者把最坏的一面考虑到。
如果该提问者来自国内二线或更低的城市,没有国内好较好的教育资源,在新加坡又有好工作, 来新加坡是生活学习一大提升,我没有理由反对。
而近期这两位提问者均来自上海,生活幸福稳定,有较好的教育资源,只是要为孩子教育过来,所以我不认为他们这舍好奔风险是明智之举。
我记得只是说过新加坡的40-3-1好像在中国偏远山区的代课老师情况有一比。
我哪里说到非洲? 难度你也想与那位人品极烂的某人比试武功吗?
咱俩意见其实一致。但是怎么表达出来就差别那么大呢? 总觉得你是片面夸大了新加坡的不好的一面, 例如40-3-1, 明明只有30%多, 你就把他概括成新加坡的特色了?
如果是为了20块红包, 就算我送你俩的。 要不开个新帖, 你们几个掐个痛快, 等我度假回来再删掉。 人家好好的精华帖,多了那么多东西,
如果你认为我在哪里说的错的, 不是客观事实, 我很欢迎你指出来,并告之正确的是什么。
就连你的关于我提出的40-3-1的新加坡小学最大特色, 也做了一个不服气的调查,结果反而证明这是发生在新加坡1/3的小学生身上的普遍事实。真应该谢谢你的这个好调查!
接受批评, 就此打住与男人兄的辩论。
好长的贴子,只选了只看楼主,花了一下午的时间
谢谢楼主的分享,意尤未尽的感觉,有空继续写呀
我们也是刚过来的DP,因为老公在这边工作,不想一家人分开,不得已带着两个孩子来新,一个国内一年级结束,一个还没上幼儿园,最头痛的就是老大了,现在已经报上AEIS培训班在上,还想找一家全日制的英语学习班,想请前辈们推荐一家,最好是在JURONG POINT附近的,谢谢。
回复第1147楼SHITINGTING的帖子:
:)是的,这几年政策明显紧了,我也在想,dp的孩子如果没有优惠入学的政策,那外来高层管理人员的引进应该也受到影响,新加坡政府还是考虑向用本地人倾斜
回复第1146楼Joyce_xwz的帖子:
:)谢谢您喜欢,希望对您有帮助[抱抱][抱抱]
回复第1139楼yishun2009的帖子:
:)好久不见,我通过手机版看的,看不到每个跟帖是回复了谁的问题。不过关于值得或者不值得这个问题,个人觉得真的不是旁人能够导向或者决定的。从个人而言,我们压根没想过移民,却面临事业的另一个挑战,顺带考虑改善孩子的学习状况。衡量生活水准是否持平,孩子状况是否会改善,家庭父母各种因素的权衡,这都是个人家庭很私密的信息。所以在这个论坛里讨论个人家庭是否值得移民,是否值得带孩子过来学习,都只能是给个建议或者是阐述事实的过程。这个帖子最初也争论过这个问题,我的态度始终如一,每个人都是成年人,会自己考量家庭状况,不会也不应该仅仅凭几个人说好或者几个人说不好就轻易决定家庭的走向。所以这样的争论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回复第1122楼又听一声干鹊的帖子:
:)很赞同,到哪里都没有纯快乐都能学好的,学习还是要花功夫,用心~很重要
以前的方式主要是因为教育部没有考虑成熟。现在的政策是外来人去上国际学校。公立学校是给本地人上的。当然也有一些口子开给外国人来上本地学校,但主要目的是把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外国人上本地学校的学费不比上国际学校便宜多少。加上外国派驻新加坡的人一般都不会长期呆,上国际学校是个更好的选择。
现在的政策对新加坡,对外国人更透明公平,更符合实际的情况。
回复第4楼andeewang的帖子:
:)赞
受用!!万分感谢!!
给孩子买蚊帐,来找我。
可以私信我几个有营养的群吗?我的孩子明年P11,也在学钢琴
自己退群也退的无群可退。试试自己随便一个大群喊一下,可能有人拉你。
我是新的陪读妈妈,
带着女儿,即将出发,求楼主推荐中介。
准确点说,如果不是父母在新工作,其实一般的家庭不适合来新读书。一种家庭除外,已备有资金500万RMB以上,准备孩子未来赴海外就读大学,新加坡只是跳板。
原因很简单,陪读找不找中介都很难就读政府学校,孩子读书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必须持续,每年几十万是必须的。现在的情形,无身份读不到政府学校,那么其实和新加坡正规渠道是脱节的,在新加坡读书的话,去欧美读大学会比在国内考国外大学容易,但读新加坡NUS和NTU可不容易。如果这样又何必一定要来新加坡读小学中学呢?
高管孩子一般也会选择国际学校吧。初来咋到,如果孩子不小了,到哪里上local的学校也不容易吧?大家都想让孩子受好的教育,不想无端让他们面临很无奈的挑战。
:)真是太好的帖子了
好贴,楼主现在近况如何了,看前贴是转学了?能分享下吗
我是7年前从国内到了印尼,两个女儿也都在雅加达读新加坡教材的学校,计划再过两年小学会考结束后去新加坡读书,考aeis试试,不行就读国际学校了.楼主好多经历我也都很有体会,只是国家不同罢了,希望能认识一下向你取取经
狂赞怒顶,这个观点太正确了!
好久没件楼主更了,当年我来之前也是仔细看过楼主的帖子的,一路走过来真是感同身受啊,我们也顺利拿到pr,房子也搞定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只期望孩子能顺利转学就万事大吉了!
请问“天下“怎么样?
小孩明年要小5了,中文水平真是真是的、
想放去补习但不想弄个没有结果的。
希望帮忙详细提供。
给楼主点个大大的赞!!!
真诚 朴实,接地气!!
楼主。我孩子在新加坡上的k1。k2因为家里有点情况。被我带回中国。现在又回新加坡上小一。也是语言问题。放学问孩子。就一句。全部听不懂。请问在哪里有适合的补习机构。我家在裕廊东附近。
抱歉,转战微信后很少有时间来论坛了,看来需要常回来看看,最近想把自己小六的7个总结帖子发回到论坛来,回馈曾给予很很多帮助的狮城网
花了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此贴,学到很多。谢谢楼主。隔着屏幕,感受到了楼主的善良和细致。看到最后,楼主的孩子比拿奖学金的同学成绩要好很多。真的替你高兴,你这八年的努力值得。我期待楼主的小六经验。
我最近看小学开放日,今天看了弥陀小学,名校真的是和邻里不一样。楼主女儿后来拿到PR后转去什么学校了呢?住在中部往北一点位置非常好,去哪里都方便,周围名校也多。往北,往西,都很多。我女儿现在N2,是DP,可以免试进入小一,但是肯定是一般的小学,也是准备拿到PR后转去好一些的小学。请问楼主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指导一下吗?
RE:带女儿求学之路—全家赴新感言,关于学习、生活!2016/ 4/15更新
谢谢,一路走来,感受孩子的成长,很幸福
RE:带女儿求学之路—全家赴新感言,关于学习、生活!2016/ 4/15更新
关于转学,女儿有过三个小学,三年级养正,四年级Rosthy。
都是正能量,孩子很出色,四年级去Rosthy是gep吗?
RE:带女儿求学之路—全家赴新感言,关于学习、生活!2016/ 4/15更新
不是,打电话来时候我也以为是进了第二轮,因为那个点GEP结果刚到学校,结果是GEP为我们挪了一个位
今天一直跟了这个帖子,完全不理解你纠缠着楼主的目的!她哪一点说自己是陪读妈妈了?
那些不调查清楚就贸贸然带孩子只身前来陪读的妈妈,过的不顺心不如意,全赖在楼主头上?
老年男性要抽烟喝酒。。。。哈哈,一个月1000都打不住
楼主女儿是因为gep过了第一轮进的Rosyth吗?
女儿的确只过了第一轮,不过我都没有去Rosyth更新过这个情况,所以肯定不是因为过第一轮而得到名额的
wow~ ⊙o⊙这个贴太强了!楼主好棒!
我西西松松地看的。
想问一下楼主的女儿P5, P6的时候钢琴是怎么安排的?
还有practice考级吗?
理论过了G5还有继续吗?
如果有,时间怎么安排的?练多久捏?
不好意思哈,问题一堆。现在我有点犹豫~哎~为人母不易呀。
钢琴小六好像3月考过了6级后就停了,准备psle了,一来是时间*二来她也不太喜欢了。她更喜欢ukelele,现在又迷吉他了
太感谢了。我一直在犹豫P6是不是得停钢琴。时间陈本太高。
谢谢参考信息。
放心练琴,我儿子的女同学小六3月考小提琴8级,还拿了distinction ,没影响学习,PSLE 269。
楼主的分享太好了,学到很多东西,感谢!
同意这点,小六那年3月考级不影响PSLE, 6月后可考虑暂停钢琴几个月。
嗯嗯,好滴!谢谢鼓励!我其实也是非常不想停~~总觉得生活不应该围绕着考试转。那就努力在暑期加点油,P6 3月把级好好过了。然后就舒缓一下,控制在一个小时内当学习后的放松。
好滴 就这么办!
花了2天时间看完了楼主的两个精华大帖,获得很多启发,也感同身受一些经历。
被楼主的正能量和好心态所感动。
希望楼主一家生活、学习顺利。
谢谢网友,希望大家都能以正能量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各种挑战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