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私宅市场未来三年(2012-2015)走势预测(原创)2012年8月19日
本人(狮城阿嚏)过去几年一直关注和看好新加坡组屋(HDB,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和中国的房地产,对于新加坡的私宅市场关注不多。2009年本人曾经对于新加坡HDB未来3年涨40%进行了大胆而准确预测。2009-2010年中国刺激计划出台,本人极力看好中国一线和二线的房地产市场,劝大家赶快跑步进场。2010年和2011年,本人又对于新加坡汽车COE(拥车证)的走势进行了准确预测。随着新加坡新移民羽翼丰满越来越多地关注和投资新加坡私宅(Privateproperty)市场,本人也开始对新加坡私宅感兴趣,并对新加坡私宅市场未来三年(2012年-2015年年底)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如下。
新加坡的人口增长与房屋增长新加坡2010年批准的pr(永久居民)的数量是29265人,2011年批准的pr的数量是27512,2010年批准的公民的数量是18758,2011年批准的公民的数量为 15777。而在2008年则批准pr数量为79167人,批准公民数量为20513人。所以这两年的趋势是批准的pr的数量在大大减少,而批准的公民的数量则相对稳定。到2011年年底,新加坡的 人口达到5.26百万,其中公民和pr则为3.81百万。所以1.46M(百万)为其他类型的外国人。
以下为新加坡人口增长2005年(4.26M),2006年(4.40M),2007年(4.58m),2008年(4.83M),2009年(4.98M),2010年(5.076M),2011年(5.183)。2011年年底则是5.26M。新加坡人口6-7年增长100万。保守算,每年至少增加10万。
再看新加坡公民和pr人口的增长,2005年(3.47M),2006年(3.53M),2007年(3.58M),2008年(3.64M),2009年(3.73M),2010年(3.771M),2011年(3.789)。2011年年底则是3.81M。新加坡公民和pr人口人口6-7年增长34万。即使控制,保守估计未来几年每年也会增加3万人。
这增加的人口需要住房。再看住房的增加。从hdb年报上看,2011年3月底,新加坡有HDB住房901971套(包括出租和已经卖给个人的)。2011年,新加坡大约有27万各类私人房产。所以,新加坡住房总数就是90万+27=117万。HDB这两年已经加速建房,大约是每年25000套。而对于2013年,目前的计划则是有2012年的2500套减少到2万套,说是为了防止供过于求。而私人房产的供应每年大概是15000套左右(包括了EC),波动比较大。所以,每年增加的房产数量就是25000+15000=4万套。这不是保守估算,这是从各方面获得的数据得到的,比较精确。而且,即使这几年加速盖房后,其实3年后才可能进入市场产生冲击。所以未来3年,每年的真正房子的增加的数量只会比4万少,而不会多。
好了,我们可以看看究竟供需是不是平衡了。先说每年3万人口的公民和pr的增加。就算3万人增加是每年1.5万个家庭的增加。4万的住房供应是没有问题的。再看每年10万总人口的增加,除去PR和公民,纯外国人增加7万。每3个人住一套房子,还需要2.3万住房才能满足要求。所以1.5 万(给新增的公民和pr),另外的2.3万给新增加的外国人。基本上供需平衡。换句话说,新加坡目前建房速度基本上赶上了人口的增加速度。新加坡对于2009后房价的快速上涨其实并没有采取极端措施,如大幅度增加供应。增加供应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未来10年,大量HDB进入40年的年龄,成为旧楼。70年代,是新加坡HDB大量建房的年代。那时每年建3-4万套十分平常。如果拆掉这些房子重建,目前的建房速度就远远不够了。如果保留不拆,新加坡的HDB将迅速老化。目前看,新加坡还没有说是要拆掉这些老房子。HDB这些年也越来越小,5房在近期的BTO的比例也越来越少,6房(Executive)已经10多年没有建了。这些都不是一种好的趋势。也给私人房产提供了炒作的机会。
从满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而言,本人感觉新加坡未来几年供需平衡,如果人口政策和住房政策没有大的波动,估计房价不会波动特别大。当然房价除了住房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其他因素,如经济,收入等等,尤其是私宅市场,由于有多重属性(居住和投资),分析是就要考虑其他因素。
新加坡家庭收入增长这几年新加坡的工资增长是这10年来最快的时期,大学生的起薪已经是3000左右了。而其更重要的是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引进的PR和公民有着更高的学历甚至收入。我估计新加坡的平均收入由于年轻人收入的增加而会在未来几年一直以较快速度增加。2012年3月,一个新闻就是Punggol住HDB的家庭有30%的家庭收入超过了9000新元。Pasir Ris住HDB的家庭中有35%的家庭收入超过了9000新元。这些家庭都完全在未来有能力买私人房产,目前的障碍可能是他们所住的HDB还在5年锁定其内或者这些年轻的家庭还没有攒够首付。
展望未来几年能够买私宅的,他们大多已经在低点购入的HDB。随着HDB价格的上涨和收入增加,每月那点还款对于这类家庭影响越来越小。随着5年解禁期(有的只有1年到3年)的陆续来临,和把首付凑足,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加入到买私宅的大军中去。同时,由于房价上涨的示范效应,以房养老成为了这些人的信条。新加坡拥有二套房人的比例将大大增加。这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其实,政策的制定者们应该去积极迎合这种趋势,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和限制。所以,即使房价上涨,能够买得起condo的人口比例是在增加,而不是减少。换句话说,新加坡的condo价格相对于新加坡人的收入而言是很合理的。只是人们买不买和能不能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能不能买得起的问题。
政府调控新加坡几轮的调控使买房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投资性买房和买第二套房。特别40%首付,使很多家庭不得不多攒很多年的钱。但是,调控并不能阻挡他们拥有私宅的梦想,只是把梦想推迟。
奇怪的是,一轮轮调控的出台,新加坡并没有在供应上增加很多。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供应也就是满足增加的人口的基本需求而已。调控在打压需求,如果不增加供应,结果就是把需求向后延。就有些像汽车的COE,需求在增加,而政府却不增加供应,或者增加不够,所以COE越来越高。住房政策也在朝着这个趋势迈进。本来是临时的调控措施,如买房和卖房的印花税将成为永久性措施。印花税减少了炒作,却使人们认识到了房产的价值,更加不轻易卖房,所以其实是使买房变得越加的困难。
经济与利息这轮牛市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低利息造成的。目前市场上找到1.1%左右的贷款并不困难。而私宅租金的回报在3.5%-4%之间很正常。这种差价使贷款买房出租成为了赚钱的工具,更不必说房地产本身的升值了。据报道现在可以贷多达50年了,这样,即使年轻人也不必担心还不起月供。贷款买房非常合算。有人担心利息的上升。但是上升往往是经济转好的表现,比如美国和欧洲经济转好,利息上升,这时可能新加坡经济更好。当经济一片繁荣时,人们就有了更好的持有能力。
未来(2012-2015年底)三年新加坡私宅走势预测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私宅的价格将在未来三年继续攀升,不停地挑战一个又一个高度。
首先,私宅的价格将呈现慢涨稳涨的格局。这几年供应大了,可是由于印花税,导致放出市场出售的私宅并没有那么多。由于卖家持守能力很强,从而增加了价格谈判的砝码。买家只能出高价追高才能买到房子。买家的追高将导致成交价一直上升。而供过于求的局面正如前面分析的根本不能形成。房价上涨将成为主旋律。
其二,目前可能是美国和欧洲经济最坏的时期了。任何经济的复苏都有可能使新加坡经济走上增长快车道。新加坡的股市目前在3000点左右,也可能已经到达这些年的底部了。未来上升空间远大于下跌空间。同样,欧洲债务危机可能也见底,虽然坏消息不断,但是已经不大可能再坏下去了。未来几年股市可能会走出低谷,持续上升,从而使股市投资者获益,从而推动房地产投资的信心。
其三,新公民和PR在未来几年将大批量突然进入买私宅的时期。不要忘了,新加坡人口6-7年增长100万。这100万年轻人有着一定的消费周期。大量新公民和PR是在2002年后来新加坡的。2005年后陆续拿到PR和成为新公民,2007年后开始拥有HDB。大多数在1-5年内如果锁定期不能投资私宅。未来3年,这些新公民和PR羽翼丰满,收入稳定,大批量进入投资私宅的阶段。他们的父母由于要考虑到新加坡养老和居住,使买私宅的投资性需求转变为刚性需求,也使他们买私宅的决心更大。就像几年前(2008-2012)新移民推高HDB价格一样,未来几年这些新移民会蜂拥推高私宅价格。这是因为新加坡审批的新移民往往具有相似的年龄阶段,相似的背景和工作收入,这些人做事总是蜂拥而至。这些人或者在中国的房地产上赚了钱,胆子更大,实力更雄厚;或者错过了中国的机会,对于新加坡房地产的投资意志更加定,更不惜血本。如果说蜂拥买HDB是这几年,那么蜂拥买私宅那天将在未来几年形成。
其四,新加坡虽然减少了移民数量,但是本人认为相对于新加坡的目前的土地供应,目前的3万左右的移民速度还是过大的。或者说,土地供应还是保守的相对于移民的速度。2011大选前后调整移民政策,从近期的舆论看,新加坡似乎会维持这些年的移民接收速度。也就是说,移民的大门并没有像很多人大选前所担心的那样关闭。移民接收速度和建房速度的博弈将使房价在未来继续攀高。本人认为,增加的新移民往往处于买房年龄,而中国新移民有国内四个甚至八个家长做后盾,购买力甚至超过同龄的新加坡人。同时独生子女一代面临抚养老人问题,追高私人房产价格成为这些人别无选择的选择。通过印花税打压需求是没有用的。
其五,从房价周期看,2012年正在已经完成了这轮周期的底部确认。从2009年大反弹,到2012年房价基本持平,房价涨幅大降。2009年3月到2011年是3年上涨期,2012年是调整期。一个周期结束,下一个周期悄悄来临。遗憾的是,这个周期调整并不充分,没有能通过私宅房价的下跌来完成和确认本轮周期。本人认为主要是因为新加坡没有采取极端政策对付房价上涨,极端政策包括关闭移民大门和大幅度增加供应。也碰巧赶上了低息时代。这样一个周期就静悄悄的在2012年结束了,同时也酝酿着新一个周期的来临。未来3年将是新的房地产周期。
其六,本人大胆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年底,私宅市场会持续慢长。2012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可能私宅涨2%。2013年可能股市会很好,全年私宅起稳,涨8%。2014年可能再涨8%,2015年在犹豫中再涨6%。这样算下来,从2012年到2015年底,私宅市场可能还有近26%的上涨空间。下次大选前后是一个政策调整周期,届时可能会有政策调整,如进一步关紧移民大门,结束这轮上升周期。
投资新加坡私宅的区域我们知道,从2009年到2012年,新加坡近几年大众私宅的价格上涨速度超过了传统中央区域和9-11邮区的价格。本人认为这种趋势未来三年还会持续。主要原因:1)政府要分散居住和分散市区功能,从而使以前只有在市中心有的设施和购物中心在其他地方也能找到;2)郊区的建设速度远大于传统的市区,市区正在变旧,而郊区日新月异;3)郊区私宅的上涨速度高正是新移民买房的风格,他们没有年幼住所谓成熟社区而需要离父母近的负担,买房时哪里新哪里便宜买哪里的。4)传统中央区域和9-11邮区是一种非常狭隘的城市分工,可能是英国人在时划分的,是既得利益者忽悠年轻人的,随着城市扩大,地铁和交通改善,这种划分对于年轻人,尤其是新移民没有任何意义。5)买方印花税沉重打击了外国人的投资需求,使外国人比例最高的中央地区首当其冲。
所以,我认为新移民如果未来几年投资新加坡私人房产,应该选择一些热点地区。Jurong一带本人历来看好,这几年涨得本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JurongEast的发展还要一点点刺激人们的神经,使Jurong私宅继续上涨。Jurong私宅价格将向West Coast一带私宅价格看齐甚至超过。West Coast一带没有地铁规划,填海的结果使这个地区离海越来越远,未来上涨空间有限,应该避免。东北部的Punggol一带一直是政府发展重点,目前还在建,一旦购物中心建成,将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加上水道和非常时尚的规划,未来上涨潜力很大,目前开盘很多,选择多,正是进入的好时机。Woodsland也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尤其是Thomson地铁建设和到马来西亚的高速铁路将使这个地区新闻不断,目前仍然价位还比较低,值得关注。ChaoChu Kang缺少新闻,DowntownLine地铁没有修到,很可惜。LRT建得不是很好。不过未来汽车转换站可能会建成室内带空调的。所以,只有Chao ChuKang地铁一代还不错。东部当然也有很多热点,尤其是东部Downtown Line经过的地方。新加坡这1-2年可能宣布新2020年后地铁规划,任何新线路的宣布都可能使沿线成为投资热点。
投资新加坡私宅和投资中国房地产同时,新加坡HDB还有上涨空间,如果可以买,当然比私宅有更好的性价比,当然应该先拥有,越大越贵越合算,这是政府的福利。尤其是Executive(6房),已经成为了绝版,值得珍藏。未来三年,中国不出意外,收入,租金和房价都要继续涨,涨幅可能继续超过新加坡,本人尤其看好二线有和要有地铁的城市。投资新加坡私宅的好处是低息,低首付和较高的租金回报。投资中国的问题是不容易贷款,而好处是租金和房价未来几年会继续上涨,上涨幅度会超过新加坡。而且中国房地产总价还是比新加坡condo低很多,在新加坡500万人民币买的私人房产是极其普通的郊区旧房产,而500万人民币在中国大多数二线城市中心能够买好几套好房子。在新加坡,5万人民币/平方米不是什么好房子,好一点的位置都不是这个价格。而在中国一线城市市区不过3万多人民币/平方米,在很多二线城市1万人民币/平方米还可以买到非常市中心靠近地铁的高档住宅。所以,中国房产进入的门槛要低。中国无论买房和租房大多数是刚性需求,新加坡的condo则投机性强。而且中国的房地产这些年设计更好,2梯2户和南北通透很普遍了。新加坡的condo普遍楼间距过近,噪音大,阳台和飘窗过大,其实没有好到哪里。当然,这并不影响新加坡condo的升值,赚钱就是硬道理。中国房地产和新加坡房地产是不存在竞争关系的。
结束语投资私宅风险远大于HDB,新加坡的私宅投机气氛严重。没有人非要住私宅不可,私宅成了纯粹投机的工具,租给外国人使租金波动很大。同时,过度的借贷使新加坡人对于利率及其敏感。任何风吹草动,如外部经济的变动,新的危机,利率上升,都会使房价掉头向下。同时,政策面风险更大,新加坡政府可能随时会大幅度增加供应,新加坡也会突然收紧移民大门。突然的政策调整也会使许多人一夜间失去买房资格。所以,及早入场和量力而行非常重要。以上都是本人(狮城阿嚏)预测甚至猜测,2012年的8月的今天,欧洲的金融危机还在继续,美国还在经济放缓中挣扎,中国经济已经显著放缓,新加坡又在检讨人口和各项政策,未来充满不确定,预测未来很难。投资私宅是一生重大决定,并需要准备好长期持有,请自己三思而后行。
先流着以后评论。2012年8月24日。
再留块地给自己。。。。。
花这么长时间写,这个留给未来评论。
写得累死了,自己顶一下。
随便写得,有感而发,大家别当真,投资还要自己做功课,自己冒风险。
啊嚏出品,必属精品
先膜拜,再存钱准备入市,去找二线城市买地铁房!
请推荐几个二线即将开通地铁的城市吧,江南优先~
实在太大段了,我分层扫描了两回没看到结论。
先mark一下,现在慢慢读:lol
自留地,有空写写和阿嚏讨论下
再留一块,一个谈人口一个谈利息
楼主的数据真多啊。
三年后回来再看。。。
顶楼主,强!
Mark 一下慢慢看
写的非常好!而且我相信你的预测也会非常准确!强!
我盲目地支持多军,支持阿嚏!
这个一定要顶!:lol
赞,这个怎能不顶!多谢您了!
好贴,必须顶
火前留名!
好文. 有一点就是2016大选 在这之前PAP会尽力保持稳定 除非大萧条 不然就稳重有升了. 但以租养贷的日子不知道还能过几年.
好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很有质量的帖子。
顶一下。神女阿嚏
至少到2014年底
阿嚏是神女?我以为是男士?怎么这么有才呢?
赞一个!继续持守:lol
谢谢楼主全面分析和翔实的数据。特别是供求关系的分析。我认为欧洲美国中国经济还没有达到最坏的时期。而政治形势更是扑朔迷离。当前换届和大选时期各方企稳,明年后面国际政治上经济上不排除会有大的波澜。国家的宽松或紧缩甚至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宽松或紧缩都会随大形势变化。
神贴必须留名,过几天再复习两遍
码了这么多字,太辛苦您了。
此帖带你去火坑戓天堂,全凭个人机遇。
在好市道,我看过,倾家荡产的,
在坏市道,我看过,赚得家财万贯的,
在好坏巿道,也看过还不起房贷的,
好巿少,坏巿多,差别在此。
自己感想,:-
买自己可负担的才是皇道。
当你需要借钱给首付,
没有房租时会手忙脚乱,
一听到一点点坏风声,晚上睡不着觉,
我提议,买小间一点,你还没淮备好。
我这么说可能会给很多人骂,乱泼冷水,
房子几时都可以买,
你被金融海啸伤害了,可能一辈子也爬不起来,最起码我看到的,有一半以上,到现在还在还债(1998的金融海啸)。
谢谢解惑。
您讲的这些太中肯了!谢谢您的善意提醒!
如果2015涨百分之26就卖掉现在的房子,等待2017再降百分之26把房子在买回来···
这篇文章写的真不错。论据很充分。
Mark 一下Mark 一下
您的帖子一定要顶的!受益匪浅啊!
昨天才查了一下北京的信息,本以为我那个房子只通一条地铁,结果发现还有一条地铁要通,毅然决定想想别的办法解决现在的问题,一定要保持住!
分析的很好,有数据。
zf的想法就是让坡人逐步升级到公寓,让pr接盘旧HDB。所以每年2-3pr肯定不会少。
但是考虑到5%的通货膨胀,3年26%也没多大利润空间,而且前提太多,任何草动都会形成大跌的压力。
对国内2线城市的预测太乐观,涨幅有可能比这边高,但是房产税,人民币贬值都可能让利润缩水。
数据有效,分析全面,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我认为您的分析着重于宏观面,我非常赞成
我认为买房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因素,微观面
转售市场的房子很多,其中有一小部分房子的性价比较高,如果大伙能火眼晶晶,能买到这种处于价值洼地的房子,即使宏观面走弱,仍然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守力
同样,如果具体操作的时候被中介给忽悠了,买到不好的房子,宏观面再好,获得的实惠也是有限的
这是好贴,收藏了。不过在下还真没能力买公寓来自住或投资 :'(
好贴!读了两边,留个名时常来读一下!
谢谢LZ分享,学习了
辛苦了,谢谢分享,一口气看完。
赞一个。 楼主用心良苦
牛人再次预测!多谢分享!
Fiona2004 有这么高的比例还未解套啊?都是些什么人啊? 发表于 昨天 17:49
当你被海啸扫到时,那个伤害不是普通,简单的,就如火烛(candle,前面那个字写不出来)两头烧,那个痛苦与伤害非笔墨所能形容的,没有经历过,不会了解那个可怕。
例子:-
失业之前,月赚$7000,运输经理,40多岁,二十万cpf,公寓式组屋,买价60万++,月供$1900,失业在家两年,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找份工作(warehouse superior)$1700,家里一共7,8人,(3-4小孩)。
他找我的时候,当时的房价房价,45万++(06-07)根本没办法搞,最后怎么样了,我也不清楚,应该没办法捱到今天,因为当时以房贷多于24个月。
例子二:-
富三代,爺爺,爸爸经营铁厂,在98年,一直收不到账,厂屋,屋子全卖了,也于事无补,欠一大笔账,到现在生活还是很辛苦。
例子三:-
男,电器店有四五家,公寓四五套,豪华车两三辆,货车一整队,98年,收不到账,银行逼账,(OD recall, house loan recall )全部贱价卖,入穷,到今天住HDB ,没办法还翻不了身。
例子四:-
五家公司包括,造船铁厂,夜总会,住有地房产,几辆豪华车,跟例子三一样,bank recall 全完了。
入穷,现在驾taxi 。
买房应量力而行 切忌为面子跟风起哄 盲目置业:lol
有两套房就不是刚需了。如果你的组屋租金只有一千新币,还会有那么多人想着买两套,自住一套,出租一套吗?
上轮金融危机确实还有很多人现在还没解套。赞同你的说法
如果利率起,租金降,房价还能撑多久?
例子1里一个人就是7千能养那么多人吗?
所有的例子中都是被银行逼债,看来没债才能不怕
LS的简单了点。如果利息上涨或者出租不好租能支撑吗?新加坡这些年来利息最高的时候应该是7%,而现在1%出头而已
望赐教
现在还没有买房的pr,
同时具有买2手hdb和2手公寓的能力,首选是哪个?
如果买了hdb,5年内都会没有能力在买公寓,可能就失去了这波行情. 零风险,低回报(不可能把hdb卖了在去买一个其它的吧,bto 不算)
如果买了公寓个人承担的风险就会大,所以要如何取舍?
不想错过这个行情,有希望有适当的回报.
在供给方面, 一旦经济走差, 或利率飙高, 那些投资性持有的房产可能就会进入市场求售, 加大供应量. 只是无从了解这类房产的量有多少.
谢谢大侠提供的例子!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撑死胆大的,吓死胆小的!
不错的见解。
但看着好时,也要想着有坏时。
能好过,也能过坏时,才能笑到最后。
看了很多,楼主的确分析很到位,但是还是忍不住说两句
其实说再多,这轮房价上涨的根本因素就一个:低利息,大家手上的钱没有地方投资,其实看看房子,现在也就3%-4%的回报率而已,根本不算什么优质资产
只要利息涨起来,房价马上就跌,为什么? 因为 1)只要美国国债收益率超过这个值,我相信很多投资人,都会首选投资债市。 2)最最基本的投资原理,分散投资
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微妙,全世界都有进入紧缩的趋势,从2008年开始的低息一直持续了4年了,这本来就不寻常,只要美国房市回暖,大量当初银行收回的房产能够涨起来,解困银行因为2008年留下的坏账,美国就会打出最厉害的一张牌:美元加息,那时候美元回流美国国债市场,亚欧都会是一地鸡毛,
个人看法,如果是刚需,现在马上进场,如果是投资,把钱拿在手上等等看,毕竟少投资一次没什么,但是投资错一次,那就完蛋了,而且不要忘记了,如果紧缩到来,现金为王
美国三十年国债收益率如果能够达到3%-4%,这是很容易的事情。
(注:以下是13-12-2011我在一个投票贴上的回帖。8个月过去了,重温一下有点意思:)
不小心看到昨天的英文报ST:HOW LOW WILL HOME PRICES GO?
预测的下降幅度如下(% 与 所需时间):
standardchartered:20 – 30 / 一年 (128之前SC的预测是2-3年,下跌25%)
propnex :15 – 20 / 一年
CIMB :15 – 20 / 一年
UOB :10 – 15 / 一年
goldman sachs :15 / 一年半
OCBC :10 – 20 / 两年
预测如此悲观,口头禅是否应该改成:您扔了吗?
。。。。。。。。。。。。。。。。。。。。。。。。。。。。。。。。。。。。。。。。。。。。。
ahdi的这个帖子,写得很认真,数据很丰富,值得一读!:victory:
其3年有26%涨幅的预测,实属大胆。这对于还在纠结中的的半有米同学来说,有强心剂的作用。
我觉得;
刚需就从了算了,房价要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跌了对于刚需来讲也没那么可怕;:hug:
有大米的估计早已经出手了(或有别的资金出路),请。。。请别太张扬,刺激俺等穷人;:'(
还在犹豫的半有米纠结者,不妨量力而为,别太指望大涨,用力过度易得疝气。:lol
强贴留名
奇怪这么好的原创贴怎么没加精?
michael8330提到的几个例子,跟买房关系不大,前面第一例子算关系较大,但总的原因不是买房。而且第一例子够极端了,从工资7000到1700,差别也太大了。很想知道原来给他7000的公司是怎么想的。
这些人破产的原因很简单:过度借贷,过度消费。很多人表面是富豪,其实都是“负”豪。过度借贷,然后把钱早早花光光。从你后面3,4例子最明显。都几辆豪华车。这种人平时就爱面子,开着豪车大把花钱。
别说金融风暴,即使好年头,破产的人也还是 不少。当然破产的,有的只是运气差。但很多人就是这样:赚了钱,大把花光光,以为花掉还可以赚回来。。金融风暴来了就垮了。
我不是房产中介,但就我孤陋寡闻知道的,因为买房而导致破产的人很少。相反,在其破产的时候,房产几乎是唯一值钱的东西。什么豪车,到了破产的时候,几乎就是废铁,卖了也没几个钱。
在金融风暴中,有些老板就是因为拥有自己房产而安然度过难关。为什么?举个真实例子,金融风暴中,某公司营业额跌了50%。可是公司的固定花费,比如租金什么的,是被合同绑死的。于是马上出现现金流问题。而有自己房产的公司,不用面对租金的压力。当然,他们面对是还贷压力。但很多人不知道,银行贷款是可以重组的,暂时还不出来分期,可以和银行协商。只要证明未来有能力还贷,是有回旋余地的。我公司就是专业做破产重组的。基本上就先看有没有房产,有的话,还有重组成功的可能。没有的话,基本没救了。本人参与的一个案例,该企业就是因为有个房产,因此赢得了银行的重组同意。后来就成功重组。
因此,我总是鼓励老板们,在好年头的时候,把赚钱的钱拿去投资。不一定要买房产。但房产确实可以强制你每个月拿一定的钱出去投资。特别是爱花钱的,
我鼓励把钱花在房产上而不是其他地方。
如果房产处于下行趋势中, 银行还愿意吗? 比如2000年左右.. 😮
顺便问一下那第一例子,月付1900. 一年2万3。可是CPF20几万。够撑个10几年了,怎么24个月都 撑不了?
还是你的意思是说他买房子的时候把CPF20拿去首付了,而且买在高位点?如果是这样,都40几了才买房子,不是太迟了?
不排除他原来是小的HDB,后来换大间的。但如果是这样,旧的也是卖在高位。假设他30岁买HDB,当时价格低,还了10几年也该还完了。卖掉套现,再买大的,不至于陷入困境吧?比如卖了得到30万。买新的60万,首付20%=12万,还有18万剩下呢。
依我看来,这个例子就算有困境,也不是房子导致的问题。
重组都是case by case。房产处于下行,不等于永远都是这样。
如果银行预测下行就几年,银行还有会愿意等的。因为市场不好的时候,强迫卖了房产也是贱价。
退一步,就算房产被强制卖了,得到的钱也可以争取一定的时间。
关键的是,有房产,起码还有机会。没有的话,基本没救,连机会都没有了。
这个必须顶!
学习了。。
每篇都是精品。
谢谢分享。
这个说得对!见过破产的,没见过因为买房子破产的。
新加坡,香港97年都经历过房价下跌,美国目前正在经历着。有几个人是因为买房子破产的呢?
97年香港那边有过。但那种都是投机炒楼的。当时楼市火热时,很多人甚至是借钱付首付去炒楼。艺人钟镇涛就是这样。
刚需、投资、投机是不同层次的。因为房子破产的都是那种投机的。比如钟镇涛欠的是财务公司的钱:2.5亿港币。
1996年起,钟镇涛和章小蕙开始炒房地产,这主要是B嫂的主意,她觉得只有跟买得起豪宅的人做生意,才有大钱赚。当时他们购进的豪宅有:以5550万港元买的港湾道会景阁4607及4707室,以4600万港元购入的寿山村道朗松居26号屋及车位两个,以2135万买进的红山半岛4期5座1A及车位两个,又以2888万港元买的浅水湾道1座7B及车位一个,不算其他,单这几个豪宅买价已达1.52亿港元。
尽管钟镇涛是日进斗金的大明星,但自身资产毕竟有限,根本买不起这样的高价豪宅,于是和章小蕙以公司的名义向香港的裕泰兴财务公司借钱,以会景阁、红山半岛等5个豪宅物业作抵押,陆续向裕泰兴公司联名借了1.54亿港元,当时所订每笔贷款还款期只是数月至半年,部分年息高达24厘。
然而,从1997年底开始,香港楼市开始下滑,当初钟镇涛夫妇购买的豪宅楼价大幅缩水,以2135万港元买进的红山半岛单位,到1998年8月卖出时,售价仅1050万港元,缩水一半不止,结果当然损失惨重。1998年,借贷到期,钟镇涛夫妇根本无法偿还。于是裕泰兴没收钟镇涛及章小蕙名下5个豪宅,但楼价大跌,已经资不抵债,不能填补巨债和累积的利息。因而此后钟镇涛两人一直无法还清欠款,由于借贷利息相当高,本利至今已经达到2.5亿港元。1999年,钟镇涛与章小蕙离婚。钟镇涛开始独立还款,尽管每月摊还部分欠款,但相对天文数字的债项根本微不足道,尚不够偿还利息。而同是借款人的章小蕙却分文未还。今年6月,裕泰兴控告章小蕙,要求立即还钱,而钟镇涛则作为联名担保人,被法院裁定破产后,可以避免被迫讨。
对此,事后钟镇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之所以有现在的结果,主因是近几年投资失败,理财不当所致。
你想晒就尽情地晒吧,前两年卖房的钱该炒得翻几翻了吧?不会还租着房子吧?你看你,这么成功,这么会赚,早就应该把那优质洋房买几栋下来了。
眼下新加坡也是炒风日甚,不少升斗小民都已经把房产抵押融资再抵押再融资地买房买店买工业楼去了。偶相信本坛都有不少人这样做。
偶还认识国人把房产再融资炒股的。如果房事股市上升,当然钵满盆满。但下跌虽说不至破产,不过也是相当骇人滴。
目前新加坡的杠杆率是相当高的。而且从豪宅到shopbox,吸干面可说是从投资级到工薪层。
既然YY没意思,你还在这里YY干啥?
我觉得楼主分析的不错,特别是人口增长上。这招他之前在COE和09-12年楼市分析上已经用过了。
但这次预测结果的主观因素太大了。12年已经过半了,私宅似乎也没涨到5%的一半(参考http://www.streetsine.com/的数据)13-14年每年8%?凭什么就能涨到8%呢?给我的感觉像是卖保险的同志经常用到的叫”projected yield”,一project就有8-9%,我每次都想问他们“你们凭什么project这么高的回报率?”如果说股市大涨带动楼市,那不是没可能,但股市大涨需要两前提,一是低通胀,二是之前股价被严重低估。就目前的各种线和基本面来看,股价并没有被低估,可能某些IT类股票还有被高估的可能。通胀率也降低不了多少,新加坡的通胀率可以说领跑亚洲,全世界又等着QE3,QE4,QE N,通胀那更低不了。股市来一波小牛市就不错了,大牛市带动房市上升8%一年,楼主你自己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觉得这涨幅这回报就像是先唯心的定好了,然后用数据和假设去凑出它来一样。
至于之前几位提到的中国A股,我倒觉得明年或者后年有反弹牛起来的可能。一是感觉目前市场被低估了,二是中国政府最近控制通胀效果还不错。三是中国股市大的走势似乎经常落后全球主要指数2-3年,现在欧美亚主要股票市场基本复苏了,中国还没有。
买房也好,炒股也好,千万别借钱去做(买房别借钱去首付)
再融资,再抵押都是借钱去炒,这个我认为过分了。
这个观点有点意思。刚看了一个新闻说美国经济回暖
靠谱的分析,不靠谱的头像。。。。
头像误导了我,有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感觉。。。。
看涨的人多了,这房价可能就真的要跌了
就如同去年,这坛子里都是看跌的吧,还有一些著名空军,都在说12年会跌
结果呢?2012年过去一半了,房价也没跌下去
现在大家要是都喊涨,估计就真得快跌了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非常对!我手里没真理,也得站在人少那边,安全些
我是空军!空军总是少数!
點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这也是一篇好帖。也推广一下。
例子1的主人翁是马来人,是那种没文凭,全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爬上去的,一失业找工就困难了。
20万的cpf已经填上去,其他的我就不是很清楚,都是看housing/cpf statement 。
这几年做很多hardship case ,看了很多心酸的个案,写也写不完。
要说,、该说、不该说、都说了,
其他的就隨缘吧!
阿弥陀佛!
你说的hardship,我是相信的。事实上,我们做清盘破产的,接触大都是。我们见证目睹了很多人人生中悲惨的一刻。
我只是指出,你说的这些,其实买房产不是导致他们hardship的原因。相反,如果规划得好,房产反而成为了救命的稻草。
比如你提到的马来人的例子。如果他用CPF还组屋贷款,撑过两三年后到现在,他那个Executive apartment的组屋应该价格反弹到高位了。他可以卖掉换小的,得到的钱等于是他家的救命钱了。
真正投机房产导致破产的,应该是类似我举出的香港艺人钟镇涛的例子。二度抵押原有资产贷款付首付,房价高峰大量入货。楼市一跌马上破产。这种在新加坡应该也有,但我很少听到。总的来说,我不鼓励二度贷款或者借钱付首付,但新加坡即使有,也没有那么狂热。我听到的例子,最多也就是借钱付一套首付的。付2套的只从论坛听闻。3,4套那种,真是传说了。
“二是中国政府最近控制通胀效果还不错”
你相信中[关键词屏蔽]计局出的通胀率?
我大学老师教授们都不相信,我国内做审计的朋友也不相信。我国内生活的朋友们也不相信。。。。
你可以去看看郎大嘴(郎咸平)的某些文章,先说明我不同意他的结论和观点,不过他引用的一些论据是蛮有意思的。
我一直没有找到结论,后面三年,到底是涨还是跌??
纯外国人增加7万。每3个人住一套房子,还需要2.3万住房才能满足要求。
这个结论也不够严谨,你看现在哪套房子只住三个人?平均数觉得在5左右。
你要是觉得任何中国的数据无法相信,那没法谈中国的事情。
任何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有个可信度的问题,但不是非黑即白二进制关系。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0872396390443991704577577902945568384.html
BEIJING—China’s consumer inflation eased to 1.8% in July from a year earlier, leaving some room for the nation’s central bank to continue to ease monetary policy to support growth, data showed on Thursday.
“Given the declining CPI, sustaining growth will remain the priority for the government. There will be more policy easing over the rest of the year,” said Nomura economist Zhang Zhiwei.
However, some economists warned that the inflation may rebound in the fourth quarter because of rising global agricultural prices, which may restrict Beijing’s ability to cut interest rates.
The 1.8% rise in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was down from June’s 2.2% rise and slightly faster than the median 1.7% gain forecast by 16 economists.
Mr. Zhang said he expects inflation in August to stay close to its July level and start to rebound in September. The CPI rise will likely reach 3.1% in the fourth quarter as a number of public holidays push up food prices, he said.
China’s producer price index, an indicator of upstream inflation faced by manufacturers, fell 2.9% in July from a year earlier, after it dropped 2.1% in June, data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showed Thursday.
The median forecast of 15 economists was for a 2.6% decline.
照您的观点,这16位经济学家应该都是五毛才对吧?
有时候做skepticist挺酷的,但变成denialist就不太好了。
我觉得楼主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只发表文章,不参与讨论,可能她觉得时间会证明她的观点的!
谁跟你说“任何中国的数据无法相信”?
谈论问题别扩大化,是你提到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而且这是你主要的论据。所以我只说这个。质疑这个就等于不相信任何中国的数据?
中国官方出的通货膨胀率,我大学的教授教师都说不能信,国内在审计厅工作的朋友也不信,一般过日子的国内朋友也不信,我凭神马信?这些年我每年都会回去,国内的物价变化如何,我不敢说一定准确,起码有真实感受。国内朋友的感受就更别说了。
谁不知道凡是统计都有误差,但“人为”制造出来的数据,与事实不符,与人民日常感受不符,这不是统计误差造成的。
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是不是5毛,我无法评论。但历史会证明的。正如“亩产万斤”一样,也是有科学家用“科学证明“。但历史会扯下这些人的面孔。
最后,别一听到质疑就跳起来。要别人相信,自己要做到公开透明真实可靠。信任是时间累计起来的,是要经得起事实证明的。做不到的,别怪人家不相信。
阿嚏的帖子一定要顶。基本神准啊。。。
尤其是阿嚏愿意将自己看准的心得与大家分享,真的是功德无量。
阿嚏车子COE的预测我信了,入手后现在已近涨了近两万。
私宅我从11年底开始观望,于今年(12年)上半年入手,现在对未来信心满满。
如果简单分析新加坡私宅尤其是condo的价格曲线,可以发现经过11年到12年的持平调整,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现在的价格实际上是处在类似08年的底部。去年年底房产新政出台以来看空与看多的争论现在其实已经尘埃落定。未来只要经济略微向好,或者房产或人口调控出现松动,大涨可期。
个人认为在12年上半年入手的基本就是赚到了。现在入手也为时未晚,只是卖家的心理会和上半年不一样,买家的议价能力会弱一些了。
总之,信神女,得。。
扩大问题的是你自己吧。看见别人讲一丁点中国最近的利好消息激动地跳出来的也是你。
我只提出中国最近两三个月CPI开始降了这个事实,结果到你那里就这个不能信那个不能信。
那我想请问你,中国什么数据能信?什么不能信?你能否给个判断依据和标准?是不是利好消息不能信,负面消息就值得相信甚至还要往更坏去理解?
WSJ作为权威财经媒体,所引用的数据和“专家”评论都是有据可循的,一般这些”economist”都是各大中外银行里的研究员,您这么急着下结论说他们“亩产万斤”我觉得十分可笑。难道说银行也好,华尔街日报也好都被我党收买了?这不能吧。
中国公布的数据,你可以不信,那你自己提供点数据,解释下统计方法,给个可信的测量出来啊?可惜你也没有。您老自己不在国内,就别老提什么切身体会了。人民日常感受?您几个朋友跟你抱怨几句,就能代表人民了?就好像之前我记得有个帖子里有人说他有个APPLE工作的朋友跟他抱怨发泄几句说他们公司烂死了,那这个就代表人民群众了?
我没权妨碍你不信这个不信那个,其实我也不赞成盲目相信,接受来一个信息再自己分析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但你让别人不信,你有更可信的东西吗?我看也没有吧。既然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拜托别什么事都先deny,然后到最后都自己脑补行吗?
现在社会上有两种人很可笑,一种人没什么水平尽冒充专家;另一种人老是觉得别人都没水平就自己是有水平的那个。
回点评:谦虚谨慎的一种表现就是不急着对别人的东西下结论,除非自己调查研究过了以后。我觉得很奇怪的是对于非中国的东西,大家都采取一种”not guilty until proven”的态度,对待党国就是”absolutely guilty until 辟谣、辟谣、再辟谣…”。对,党国和这个社会变得很畸形,但同样那些盲目质疑的人(denialist)也同样很畸形,更可悲的是有些人能看见这个国家和社会的畸形而看不见自己身上的畸形。我不知道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
楼主的人口论比较主观.
2011年大选是PAP最大的教训, 人口盲目人为增长已经被人民大众所垢病, 反外来移民的民怨已经高涨, 为何PAP还要冒着失去政权的危险, 继续引进外来人口?
如果由于人口爆增而导致的交通, 住房, 医疗的民生问题在接下来几年内没有明显改观, 2016大选PAP至少还要再丢掉1到2个集选区, 10个左右的国会议员, 小李能承受得了吗?
过去几年爆涨的高房价已经形成严重的挤出效应, 很多新加坡人由于无法改善生活在考虑移民他国, 用脚投票正在进行, PAP应该觉醒了!
我们2015年再来看看吧!
我个人觉得,以前支持新加坡房价上涨的因素,在未来都会一个个消失或者负面,虽然不反对房价的长期走势是盘旋上升,但5年内感觉会有大调整。
没有移民谁来接手高价的房子,收紧移民,经济不好才会真的失去政权!
供需的数据分析还是有深度的,走势预测很难讲。
部分地区的私宅去年已经涨了30%了。
没有考虑到欧债危机对国际资金流动,中国经济衰退对富人资金转移的影响。
现在的房价完全拜低息所致,这一点正解。
讨论坡国的房价不如讨论国内的。
可靠消息,现在好多地方政府已经发不起公务员工资了,土地财政才是王道阿,不然靠谁去维稳,直接上军队?
湖北湖南的物业税开征宣传估计也是被逼不得已,再不放松楼市,估计全国各地都争着开征了。中央除了印钱还能干啥,早和O巴马商量好了,为了他竞选冲刺,9月一起QE。。。
所以有钱投资还是回国内二线城市核心区买商铺啥的吧,坡国已经过了“移民”红利的峰值,下面是消化存量的过程。
这点我不同意。 要是怕移民不来,ZF就不会制订针对外国人购房的税了。
经济好不好,其实不重要,只要经济不要太差。 这几年经济据说很好,但还是很有一部分人未得其利,反受其害。
人不患寡,而换不均,特别是一眼就看出来的外人。。
好文要顶,希望经常看到如此有营养的贴子!
这个说得好坡人自己穷不怕,那些向政府叫穷的人又不是刚刚变穷的
但看到外来人过得比他们好就不受用了
政府首要任务是安抚握有选票的人,即使那样的政策有害国家的长远发展……
火烧眉毛的时候只能先顾眼前
所以做预测不要对政府的英明抱太大希望
从数据看,私宅有些供过于求了,会严重影响到租金。
楼主引用的新加坡人口与人才署的报告,报告里面还有具体分析,在非居民人口中,持就业准证的高端人才占12%,持S准证的中等技术人员占8%,持工作准证的普通劳务占46%,女佣占14%,公民、永久居民和各种准证持有人的眷属占15%,学生占6%。也就是非居民人口里面一半是WP,持EP的才占12%,WP很多都是工厂自己解决住的问题,对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小。就以每年增加10万外国人来说,不能把10万外国人都算成影响因子,只有2,3万才是真正增加的购买力和租房率。现在租金这么高,有很大原因是2008年的人口引进累积起来的,但现在这个动力没有了,房子倒是造的比2008年多。等过几年私宅TOP了,租出去是个很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少造房,要么又像07,08年那样引进人口,估计这点不可能。
很佩服楼主的严谨,欢迎楼主探讨一下。
同意,这样更准确
2012年9月14日,美联储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QE3)。对于新加坡的直接影响就是贷款利息在未来几年不可能大幅度攀升,使借款人的房屋持有力增强。现有的利率和房租比,即使房价不涨靠出租都能赚钱。
另外的影响是新加坡借款利息低,从而是企业保持了活力,更感发工资了。
开发商借款利息也低,就更加敢于拿地和捂盘了。
预计新加坡未来经济会不错。同时通胀会一直比较高。
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
好文章,赶紧买块地
先自我肯定一下QE3的预测,另外坚信国内已经先行一步开闸放水了。
楼上说的有道理,“三而竭”,资产价格再飚涨基本不可能。
亚洲特别华人地区CPI肯定温水煮青蛙的涨,土地财政复苏,新加坡也就指望大陆的房地产特别商业地产,越南是没戏了,凯德吉宝会加快核心区布局。
楼上的,我太仰慕你了。QE3当天我就注意到你八月的神一样的评论了。
不错,写的好。也同意观点。
高通胀,低利率的宏观环境,本来就是有利于投机者。关靠工资收入的工薪阶层,受害最大。
不过,这些所谓的受害者,怪罪于新加坡政府于事无补。大环境如此,新加坡小国家只能顺势而为。
工薪阶层还是想办法开支节流,多学点投资理财的门路才是正确的做法。
可是外国人在不能买祖屋的情况下,是不是买私宅会比较划算呢,反正现在租房也是抄贵的啊。
标注,曼曼看。
目前公寓的价格为最高点,租金回报率偏低,现在并不是入场良机。
毕竟工资收入没有同步上涨,所以组屋还是很多人的置业首选。
而公寓市场会不会受到国内外各类因素的冲击仍是未知数,针对当前的价位,个人觉得上扬潜力很有限,下跌空间较大。
学习了,目标基本一致…..:)
分析的很有道理,由于人口移民的惯性作用,0708放水会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看多并支持ati
投资新加坡私宅的区域>
分析的很透彻。我的一些补充看法投资新加坡私宅的热点区域:
1) JurongEast/Lakeside ( future regional business centre, MRT 转换站)2) paya lebar (future regional business centre,MRT 转换站)3) Punggol (New town, hot zone of city development, strong supported by Gov.)4) Woodlands ( MRT 转换站, future can link to Malaysia MRT)5) Bukit Timah corridor ( Between little India and 植物园,连续四个MRT转换站, 四纵(Circle, Thomson, North-East, North-South line)一横(Downtown Line), NSE,CTE,PIE, near many famous schools6) Buona Vista
7)Tanah Merah ( Changi Business centre, fourth university, planned shopping mall in master plan beside MRT)
大众市场阻力线1.5M , 以面积1200SF三房为例, 1.5M/1200 = 1250psf
总价超过1.5M或尺价超过1250,就会有阻力,超过越多阻力越大,风险越高。反之,则潜力越大
中高档私宅阻力线 2.0M, 以面积1200SF三房为例, 2.0M/1200 = 1667psf
总价超过2.0M或尺价超过1667,就会有阻力,超过越多阻力越大,风险越高。反之,则潜力越大
JurongEast,Punggol, 前几年增长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总价和尺价便宜。现在情况已经大不同,很多新楼盘开盘价已到这一水平,寻找潜力股越来越难。
先Mark 楼主辛苦了!哈哈~
同意,那里就是低吸高抛!
一年前说新加坡的房子真是太便宜了,结果飞来无数豆腐从不同的角落飞射而来。
一年前的房价index 还只仅仅追上1996年的房价index, 1996年啊,那个时候啊,本姑娘还是高三中,每月零花钱$10块钱,有木有?????
有木有????
让每个月只有$10零花钱的本姑娘遇到这样的timing, 当然是毫不犹豫,快快交易,快人快语,快快快
几下弄好之后,我现在的零花钱宽裕了n多倍了
可以悠闲的看看浮云,挖挖鼻屎啥的。
先留脚印,有空时再拜读…
精品文章。
对于马上准备买房的我来说,楼主提供了一套很系统的思考方式。
收益匪浅,感激不尽
特注册帐号浮出水面以示感谢:)
楼主太强了!学习了,谢谢分享!
留个爪子
楼主辛苦了!去年想找你买房的,结果你可能太忙了,呵呵,现在我跟别人买完房也成您同行了,先膜拜下前辈
什么意思?没看明白。
我近来看了一下私宅成交价格,2012年11月, 新加坡很多区域的私宅价格都在创新高。尤其是我看好的那几个区域,涨幅都不小。看来新加坡私宅上涨趋势已经确定了。
我上次写这个文章的时候还没有qe3,也没有限贷的新调控。这几个月虽然消息不少,缺没有挡住房价的继续上涨。
其实,我已经分析过了,土地供给不足就是主要原因。在其它方面做文章是没有用的。
新加坡似乎在2013年土地供应上仍然不会增加多少,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太保守了。
继续看涨
因为政府要慢慢来开发。地可以慢慢卖,慢慢赚大钱。
有水平,顶
赞!Punggol的EC清水湾刚拿到一套,估计2016年TOP至少升值30%;
shichengati, 您怎莫看?
现在买新EC肯定合算,为什么呢?
1)私人condo现在也有锁定期了(卖方印花税),所以优势已经降低。EC本来就锁定5年。所以,不存在卖方印花税的问题。私人condo短期炒作赚钱的空间没有了。EC在卖方印花税的调控中没有任何损伤。
2)把收入12000以上的人赶跑了,把拥有2套房的人赶跑了。EC变得更加合算。所以KBW说EC是有津贴的就是这个意思。
3)5年后当成私人房产卖,就是让你赚钱的。所以应该尽量往大的下买,越大越合算。
4)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要卖掉HDB了。HDB是非常合算的财产。
5)EC政策可能会调整了,KBW批评了大EC,说违背EC的初衷。要买大EC的赶快下手吧。
6)Punggol的EC清水湾(Waterbay),应该是不错的投资。2016年的Punggol会面貌一新,新的shopping mall就竣工了。我估计那带condo达到1000元/每尺以上是可能的。
谢谢你的点评,我的1098SF(102sm);我的组屋在兀兰,2015年下半年卖应该可以卖个好价钱,因为靠近体育学校(汤申线); 就是要卖组屋,觉得可惜了。
第四季前两月 非有地私宅转售价再创新高(早报)
最新出炉的11月份非有地转售私宅预估报告显示,所有地区的非有地私宅的转售价都有所上扬,领涨的是大众化地区(OCR),上涨4.5%。中档地区(RCR)和高档地区(CCR)转售价则分别上扬3.3%和2.8%。
OCR 两个月上涨4.5%?如果没理解错,这个涨幅是很可观的。
今天strait time说,房价上涨,但是公寓的租金在下降,psf的租金在降,yield就更不用说了,降到3.77%。
大家怎么看这个,
年底租房市场确实静啊!
好贴,受益匪浅。继续听大家分析,讨论。:lol
读到的时候也在想这两个问题,
新增公民和永久的成分中应该还有不少小孩,按照平均三户一个小孩或老人的比例来说,可能要2.3个人左右产生一套购房需求。3万增长本身比较保守,可以换成说三万5千的增长率可以达到15000的需求。
感觉中外国人中应该只有25%到30%是可能存够钱在新买房的。实际各种准征数目统计数字不知道在哪里查得知到。
如果按照三分之一外国人收入够,然后2.3个人一套购房需求的话,差不多转化成一万套每年的需求。也就是最低保底需求增长约25000套
发现已经有高人评论过这一点,引述:
124# best98 发消息 只看他
7-9-2012 23:14:46
shichengati 发表于 24-8-2012 23:23 [viewimg]
先流着以后评论。2012年8月24日。
从数据看,私宅有些供过于求了,会严重影响到租金。
楼主引用的新加坡人口与人才署的报告,报告里面还有具体分析,在非居民人口中,持就业准证的高端人才占12%,持S准证的中等技术人员占8%,持工作准证的普通劳务占46%,女佣占14%,公民、永久居民和各种准证持有人的眷属占15%,学生占6%。也就是非居民人口里面一半是WP,持EP的才占12%,WP很多都是工厂自己解决住的问题,对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影响很小。就以每年增加10万外国人来说,不能把10万外国人都算成影响因子,只有2,3万才是真正增加的购买力和租房率。现在租金这么高,有很大原因是2008年的人口引进累积起来的,但现在这个动力没有了,房子倒是造的比2008年多。等过几年私宅TOP了,租出去是个很大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少造房,要么又像07,08年那样引进人口,估计这点不可能。
很佩服楼主的严谨,欢迎楼主探讨一下。
租金不变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回报率肯定下降
将来新房建好,正在租房等待BTO或TOP的人从租房转到出租,对租金市场会有一个主要的影响。不记得哪年开始宣传增加供给BTO的了,09,10时候市场涨的太快那会儿吧?按10算,加装修三年半入住,就是13年底开始体现租屋的增加供应效应。
如果供应量从13年起才减少,也就是说12年BTO的租屋是阶段最大供应年,15年建好,那样15年无论如何都是个坎吧,如果提前就有问题,15年也许也会是问题最大的一年。
谢谢精辟的分析。请教EC Topiary 怎样?
大量的数据支持了楼主的观点,很厚脸皮的说一句,我的思路和楼主基本相同,并且我很看好耪鹅的地段,记得2008年念书的时候做一个project,就关注了耪鹅地段,看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至于后来买的2手HDB就在盛港,为什么没有买榜鹅?那时榜鹅都没什么过了5年期的HDB啊
2012年第四季度HDB涨了2.5% (3季度上涨了2%),私宅涨了1.8% (3季度上涨了0.6%)。其中大众私宅(OCR)涨了3.4%。
从数据看,无论HDB还是私宅,第四季度上涨全面加速了。尤其是大众私宅,势不可挡了。
除非有激进政策出台,新加坡2013年将继续保持这种上涨势头。
认识几个有几套房几套商铺的坡人,他们说公寓就没吃力过,好租,就算没没得赚也够还贷款,商铺却是早几年都是入不敷出的,很难租出去,收租金也不容易,欠租情况时不时发生,所以苦不堪言,前两年来了很多中国人,出手商铺很豪气,都是拉一大笔钱,中介挂了半年多都卖不出,中国人来了一下就出手了,不怪坡国人把房价推高扣中国人头上,他们自己的体验,就是有钱给人家,也不受人家尊重,这个值得我们反思不是吗
新政一出又热闹了
这段时间没有敢评论新加坡私宅走势,主要原因是2013年1月最严厉的第七轮调控出台后本人要多多观察一段时间。尤其今年又有了人口白皮书,又有了新的地铁规划,同时移民政策进一步收紧。可谓变化极大。
经过近几个月观察,本人现在可以乐观的说,我2012年8月份的预测仍然生效。新加坡的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新加坡私宅价格还要平稳上涨。
我一向看好的中国一线和二线近来涨得我都不敢相信。正如我预测的那样,投资新加坡远没有投资中国收益大。
中国一线城市土地已经枯竭,买入房地产100%无风险升值。如果你还没有买入一线城市房地产,而且有资格买,千万别手软,尽量往大的买。
如果你的资产都在新加坡,那么你过几年可能会被中国同龄人在资产上超过,你可能错过中国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来新加坡发展的你将失去信心。
高人,想问您觉得合肥的房子怎么样?另外,外国护照买国内某些不限购地区的房子,还行得通吗?
一线城市能买当然要买,这个论坛二线同学更多吧。
实在不清楚合肥,从来没有去过。大概多少钱一平方米?总之,中国越大的城市涨得越快,土地越紧张。一般即使小城市,中心地带土地也稀缺,所以你可以考虑合肥中心的房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4月2日至2013年4月16日,首开、恒大、泰禾集团等十大标杆房企在土地市场合计斥资189.49亿元购地,一线城市仍是房企拿地重点区域。房企大手笔拿地与新国五条出台之前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房企拿地回归一线城市
纳入统计的十大房企皆是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分别为首开股份(600376)、恒大地产、招商地产(000024)、建业地产、泰禾集团、龙湖地产、星河湾、五矿地产、荣盛发展(002146)以及奥体建设。
其中,首开以及首开万科联合体以35.11亿元居首。这些房地产企业拿地都回归到一线城市,比如,北京、南京、湛江、长沙、大连、重庆等。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认为,这说明一线土地仍旧供不应求,长期的实际供应落后于计划供应量,大量房企仍面临“吃不饱”。此外,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未来仍有保障,开发商普遍看好。
二季度城市地价料再涨
日前,国土资源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报告》称,受国内经济温和复苏以及新政“国五条”影响,今年一季度用地价格延续了上个季度的回升态势,各用途地价环比、同比增长率持续上升。新政实施前,“末班车”效应明显,房地产价格以及交易量上升,影响商住地价变化。预计今年二季度城市地价总体水平继续温和上涨。
合肥1万多一平方米。我瞎感觉觉得还可以,赶快买吧。中国的机会已经不等你了。而且你也就这几年的优势了。我那几年就很有危机感,我们在新加坡发展的这些人要成为天朝弃民了。
合肥还有个一千万人口城市规划,地铁已经在建了
合肥可以买的话,那请问阿嚏沈阳怎么样?我看有很多二手房在卖,有的挂了一年多也还挂着呢。出租价实在不给力,等着涨价?沈阳现在全城限购,一家最多两套。
好象没有看到楼主写有关新山房子的帖子,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买新山肯定不如中国二线城市。新山的问题在于人口太少,那么大的土地,1百万人口。在中国1百万人口大概就是城市的初级阶段。很多二线城市人口都冲1000万了。所以,中国城市房价的上涨空间要大得多。我不关心马来西亚的房产,除非因为限购在中国任何地方都买不成了。
我的观点是中国城市房价限购,如果你还有权利买,这就是特权。有特权一定要享用。如果沈阳限购,很多有钱人被挡在门外,这其实是政府在救你帮你。你应该知恩图报,赶快进场。
买买买!考虑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房价只是中国三线城市的价格^_^
买买买!!!!!!!!!赶紧买缅甸的房产,未来10年会翻10倍。
是的,感觉前景不错。
听了恨不得立刻飞回去买,哈哈,谢谢。
但是对安徽这个省也别太有信心了,那地方真心不行。
发展商说外国护照可以买,可信吗?会不会到时候交房了,说产权什么的有问题,政府有官方保证证明吗?对不起,如果问了些幼稚的问题。
真的啊?愿闻其详!
阿嚏,求教几个问题。我家是pr家庭,目前的政策组屋不能收租,现在的选择:
A:搬回组屋出租公寓。优点:租金提高,生活完全没有压力。缺点:孩子离校远了,下午回家要多耗45分钟在路上。
B: 卖组屋继续住公寓。 优点:孩子10分钟到学校,全家生活习惯不需要改变。 缺点:卖房后45w要找替代方案。
我们是比较倾向于卖掉组屋,45w的投资选择:
C. 国内房子抵押贷款20-30w新币过来,加手上的现金买套FH的二手公寓。想到10%的absd真心疼,二边一起还贷压力大(现在自住公寓的还款占收入的15%)
D. 45w扣除进cpf账户,现金约38w,回厦门买套二手房,因为已经超过二套房子被限购了,只能买父母的名字再办赠送的手续。也没办法办贷款,要全额付,不能发挥杠杆作用。
请阿嚏帮忙分析一下,哪种的方案好呢。
厦门本人也不是很清楚,去过一次,印象很好。
如果问我,我当然认为国内的房子升值快了。你45万新加坡元+国内房子抵押贷款20-30w新币=65-75万新加坡元=300万-400万人民币,应该在厦门也可以买一个不错的房子了吧?
新加坡的政策风险极大,任何调控都有可能,所以不存在大涨的可能。freehold租金并不高,使你压力更大。
而在中国二线城市,每年房价涨10%是可以预期了。房租也是年年涨。
如果你胆子足够大,你可以考虑小产权房,这种房子交易时手续费及其低,租金回报很高。而且没有限购。
小产权房 安全吗? 好像很多是没经过政府批准抢建的?
隔壁邻居江苏把风头抢光了,哈哈哈
小产权的房子买过一套,后来卖了。感觉没有商品房增值快,邻居的素质一般,大家比较斤斤计较物业费,几年下来小区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商品房的好,房子老旧得厉害,这也造成租客的素质越来越低,管理起来也不容易。
我也相信国内二线城市的增值会比公寓来得快,主要是我在厦门的房子加起来已经有330平方,反而在这里组屋一卖就剩下一套公寓,比重还是这边的房子少了,又担心以后政策再变,有可能第二套公寓都没资格买。现在厦门又出卖方20%的所得税,再继续往里投真的需要钱要变现就要大出血。还有买父母的名字再办赠送要花不少手续费,以后出售也是要20%所得税。
要是回厦门买,我想38w新币买一套老公房的学区房,不会拿房子抵押贷款买大的,要不单是赠送的税费就吃不消。
还有一个想法是,用45w当首期买一套这里的小鞋盒出租,LZ觉得怎么样?有没有比回厦门买来得好?
A股没信心啊,吃钱不眨眼的。
我觉得二十年来,天朝的老百姓都觉悟了(对股市),所以现在对房地产才会如此信心爆棚的,还是要依大势,随波逐流的稳妥挣钱。
佩服你,在股市能赚到钱的都是强手,我脑子还是怠慢些。
股票最大的问题是买卖太容易了,如果象买房那样买股票,一买就持有十多年,股票赚更多。
今天我回头看了我2012年8月的帖子,感慨万分,过去这将近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1)正如本人去年预料的,中国房价猛涨,中国房地产投资收益很高。
2)新加坡2013年1月出台严厉调控措施,但是我所追踪的condo大多还在缓慢创新高。
3)本人所青睐的Jurong一带Condo涨幅很大,目前Jurong一带condo价格直逼 West Coast,甚至Queenstown。这是几年前根本不可以想象的价钱。
我感觉如果新加坡不再出新的调控,2013年1月的调控到2013年6月已经基本消化,房价慢长成为了基本趋势。而中国,涨价的趋势已经无法控制,谁先进场谁先得利。即使在调控的年代,房地产领域还是充满机会的。
中国房价长期看涨是毫无疑问的,问题是因为限购限贷,很多人没机会入场了,目前市场以刚需和改善型为主。
现在中国有点钱的,钱放在哪里呢?
民间高利贷^_^
楼主的预测还是比较科学的,最近政府又出台了PR 3年的政策,HDB已经开始$0 COV了,请教楼主2014公寓的走势大体会怎样呢?
2013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
城市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 城市 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
环比 同比 定基 环比 同比 定基
上月=100 去年同月=100 2010年=100 上月=100 去年同月=100 2010年=100
北 京 100.8 121.2 125.4 唐 山 100.4 101.8 103.2
天 津 100.3 107.9 112.3 秦 皇 岛 99.9 107.6 116.1
石 家 庄 101.1 109.3 119.3 包 头 100.8 108.4 113.2
太 原 101.1 112.5 114.7 丹 东 100.8 108.5 116.5
呼和浩特 101.2 109.6 113.7 锦 州 100.7 109.7 114.7
沈 阳 100.3 113.3 119.9 吉 林 100.5 108.3 114.4
大 连 100.5 109.4 116.5 牡 丹 江 100.0 105.7 112.5
长 春 100.4 108.1 112.6 无 锡 100.6 105.2 107.2
哈 尔 滨 100.8 110.1 113.6 扬 州 101.2 106.6 110.2
上 海 100.8 121.4 122.7 徐 州 100.9 110.6 113.2
南 京 100.9 115.3 115.4 温 州 99.9 98.5 81.7
杭 州 100.8 111.0 101.8 金 华 100.2 108.0 103.8
宁 波 100.4 106.6 98.8 蚌 埠 100.6 105.0 108.3
合 肥 100.5 109.1 111.2 安 庆 100.8 105.5 108.8
福 州 100.4 112.8 117.3 泉 州 100.5 107.3 107.5
厦 门 100.5 116.9 123.6 九 江 100.7 106.2 108.8
南 昌 100.6 110.1 117.7 赣 州 100.9 108.6 113.2
济 南 100.5 108.7 111.8 烟 台 100.7 107.8 110.8
青 岛 100.5 109.9 109.0 济 宁 101.3 109.1 112.8
郑 州 100.0 112.5 120.2 洛 阳 100.5 108.2 115.0
武 汉 100.9 111.3 115.6 平 顶 山 100.4 108.6 113.6
长 沙 101.0 111.8 120.9 宜 昌 100.4 109.6 114.2
广 州 100.9 120.7 126.4 襄 阳 100.5 108.6 114.2
深 圳 100.9 120.6 123.8 岳 阳 100.3 110.8 119.3
南 宁 100.9 109.6 111.6 常 德 100.3 106.5 111.3
海 口 100.7 101.8 102.7 惠 州 100.8 107.2 112.1
重 庆 100.6 109.4 113.2 湛 江 100.6 109.6 116.5
成 都 100.4 109.6 112.5 韶 关 100.7 107.0 114.6
贵 阳 101.0 106.9 113.7 桂 林 101.2 110.1 116.9
昆 明 100.4 107.0 114.3 北 海 100.5 108.7 110.2
西 安 100.7 110.3 116.1 三 亚 100.8 104.7 105.1
兰 州 100.3 107.9 115.5 泸 州 100.5 109.5 112.1
西 宁 100.8 109.3 118.9 南 充 100.0 111.4 111.3
银 川 100.6 108.7 113.8 遵 义 100.6 106.4 113.4
乌鲁木齐 100.7 110.3 122.6 大 理 100.4 104.9 106.4
从提供的数据,同比2010 和上个月价格多数城市是跌了,对吗?
就北京看,这个指数基本反映事实, 2010/10~2012/10 涨幅有限,
2012/10~2013/10 巨涨 20%.
不是替温老叫好, 但是可以看到, 不调控的这一年是真心搂不住啊
我想是不是你看反了呀?应该是跌了20%?2012/10 – 2010/10 跌幅有限。
我怎么看的都是涨,不管往哪年的比
你是逗我玩呢? 你这么说的结果是我都开始怀疑我的智商和多年所学了. 呵呵
我是不确定的。看到你那么信心十足,我想我一定是看的不对。我看是2013/10 指数是100.8, 2012/10 是121.2, 2010/10 是125.4。 如果是水平(横向)比的话,2013 比2012 跌121.2-100.8=20.2. 如果纵向(垂直)比的话,100.8-100=0.8 涨了0.8%. 请教你是咋看的呀?
从211# 楼那个表, 我看到的是, 以北京为例
2013/10月是100.8 没错, 但他是以2013/9月归一化为100这个基数而比较的结果,
而2012/10月则不是你说的121.2了, 这个121.2 同样还是2013/10月的数据, 只不过他是以2012/10月归一化为100这个基数而比较的结果.
同理2010/10月也不是你说的125.4, 这个125.4也同样还是2013/10月的数据, 而他是以2010/10月的归一化为100这个基数而比较的结果.
换句话说, 这个表换个讲法就是: 如果你把2013/10月的指数理解为100的话, 2013/9月是99.2, 2012/10月是82.5, 而2010/10月是79.7.
再进一步说就是, 如果2010/10月要是能花79.7元就能买一套房子话, 两年之后的2012/10月则要花82.5元, 再一年之后的2013年/10月则要掏出来100元.
谢谢你的详细的解释!长了见识。可以透露你是学啥的?是学商业的吗?
你们怎么都这么有才华。我真的是不会看这些指数。你是从哪里学的?
跌了, 怎么说呢
跌了楼主就弃楼咯,谁让你顶起来?
LZ要被鞭尸了。
今明两年看跌
今明两年看稳,2019年看跌
别忘了看最后一段:
如外部经济的变动,新的危机,利率上升,都会使房价掉头向下。同时,政策面风险更大,新加坡政府可能随时会大幅度增加供应,新加坡也会突然收紧移民大门。突然的政策调整也会使许多人一夜间失去买房资格。所以,及早入场和量力而行非常重要。以上都是本人(狮城阿嚏)预测甚至猜测,2012年的8月的今天,欧洲的金融危机还在继续,美国还在经济放缓中挣扎,中国经济已经显著放缓,新加坡又在检讨人口和各项政策,未来充满不确定,预测未来很难。
———————————
帖子很好,但真如楼主所说:预测未来很难。
退出QE 加税,人口政策,全出来了。
很久没有冒泡了。新加坡的最大风险其实是政策风险。想想看2012年8月到现在,政策调整了多少?从移民政策,到住房政策。这些政策都是出其不意的,没有什么连续性。新加坡的最大问题是不能高瞻远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和亚洲其它地方的竞争中,新加坡一点点走向被动。
不过,新加坡房价的调整都是暂时和短期的,长期看涨的趋势是不变的,不要为短期那点波动大惊小怪。坚持产期作战是必须的。当然,新加坡的房地产是不能和中国相比的,我已经分析很多次了。
天朝地大物博,房地产应该分一二三四五六级城市和地区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吧^_^
国内现在除了一二线城市,其他城市房价已经动摇了,何况已经有很多二线城市有价无市了。
ati怎么看?
已城市定位看,和香港,北京,上海,台北,这些城市进行比较更有意义.
好帖,顶起来
好贴留名。
请问楼主, 国内一线(SZ)房产现在适合卖出买入本地公寓吗?
房產投資,風險自負。
请教楼主, 2个PR买了HDB, 按现行政策可否买Condo? 新加坡的Condo及中国一线城市的郊区房产,投哪边更具有升值保值功能?
好像预测没对啊,
大神也有失误的时候诶
看好jurong. EC还是HDB?纠结中。
榜鹅一带确实不错 新房子看着也舒服 明年商场建好后 潜力很大
请问楼主, 现在房子跌了还适合买入公寓吗?中国的房产也是比较冷跌,不知国内和新加坡哪个更合适买房子
未来验证三年前的预测
大神 有空再写多一篇吧
阿嚏大神估计不会回复这个帖子了吧
阿嚏的预测,除了关于中国一线城市以外,其他全错,也不容易啊
在北京有两套三居室,现在是否是卖掉一套在新买公寓的好时机?希望大神指教.
大神是永远看涨的
答案不言而喻,不用问了
是指看涨北京吗?
是啊看涨一切尤其是北上广啊。兄弟读帖要认真那
千万别卖一线的房子,卖了就可能永远买不回来了。未来上涨空间还很大。
新加坡的土地很多,政府调控能力强,所以Condo房价暴涨的几率不大,如果拿5年,上涨是没有问题的。一线(如北京),土地严重枯竭,新房供应严重不足,大量人口还在涌入。所以,上涨空间无限。
其实有预测,刚好一年前: http://bbs.sgcn.com/thread-15584513-1-1.html
重新拷贝到这里:
关于新加坡和中国房价近期走势(2014年10月)2014年10月23日 新加坡
新加坡房价已经跌了接近一年。我所关注的HDB大约从最高点跌了8%。郊区私人房产基本上很是平稳。最近政府减少了明年的HDB供应。另外,符合3年买房条件的PR明年会越来越多。政府打压政策已经到头了。所以,我预测:新加坡的HDB涨跌意义不大,一年涨5%或者跌5%都意义不大,或者说是都可以认为非常平稳。主要是因为印花税和5年的持有期。所以,该入手就入手。新加坡私宅越来越难买了,没有房的越等越失望,未来一年我感觉也是会比较平稳,涨跌意义不大(因为印花税)。房子一定要长期持有。我说过,在新加坡买房投资要看5年。有房的应该坚决持有。未来迟早是要重新开始上涨的。
中国近期放松了调控。我所关注的一线城市并没有跌。我所关注的二线城市其实涨了有8%。所以,2014年10月,对于中国我的预测是:一线城市房子供不应求。任何下跌都是买入机会。一线城市的目标就是新加坡的condo价格。一线的房租也会平稳增长。二线(大部分)情况复杂,总的来说,还是要迎来新的一轮上涨。一年5-10%涨幅都应该是可以保证的。以前大拆大建,所以空地和新楼盘很多。未来中心地带供地会越来越紧张。中心地带不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二线房价目标是赶超HDB价格,对于相当一部分城市都没有什么悬念。
总结:中国的机会大大的有,只是新加坡的新移民未必能够抓住。新移民能够领先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新移民能够投资的范围也越来越少。不要紧牙关,很难在中国上车。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将在资产上被中国同龄人超越。这几年新加坡打压移民,控制贷款,打压房地产价格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错失了利用低息让人民提升财富和住大房子的大好机会,新移民(无论在新加坡有房还是没有房子)可能将为此付出代价。中国近两年可能进一步放松生育政策,任何人都可以生二胎,从而刺激更大的住房需求,人们会越来越自信,收入越来越高。新移民可以在新加坡生育二胎的优势也会不在了。那些没有在中国投资的相当一部分新移民又会在彷徨中度过2014迎来2015。
楼上说的没错,一线城市已经超过新加坡condo的价格了,阿喷说一线的房租也会平稳增长,其实是最近一年一线城市的房租暴涨。
二线城市,开始分化了,要看人口净流入的地方,有些城市房价过去半年暴涨50%,已经超过HDB价格了。
过去一年已经验证了阿喷的话:越来越多的新移民将在资产上被中国同龄人超越。人们会越来越自信,收入越来越高。那些没有在中国投资的相当一部分新移民又会在彷徨中度过2014迎来2015。
按照这趋势,我觉得又会在彷徨中度过2015迎来2016。
阿喷再说说明年会怎么样呢,一线城市限购买不了,是该买新加坡的呢还是买国内某些二线城市的呢
谢谢我们家喷喷 萌萌哒
大神回复大狼了
大神和大狼成双成对了!恭喜啊![titter]
谢谢哈
趁娃儿们睡了 抓紧时间再次拜读大神的大作
希望夜深人静时候
能
多点灵感
不是大伟吗?什么时候成大狼了?
大V居然回复我了,不胜荣幸!!!谢谢大V指点,继续关注您的大作!
掉了[sweat],但是政府控制PR买房买房这一政策,应该会对私宅刺激一下吧。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自住需求,现在该不该出手在新加坡买CONDO呢?感觉地铁边上的房子应该不会跌吧,请大神们指教
大神可以再预测一下未来3年的住宅市场吗,学习了
新的一年马上到了,欢迎大神再预测一下2016~2018房市
大师再预测一下未来3年的两地房屋价格。期待中!
是大师的忠实粉丝!!!
阿嚏说的还是蛮准的,至少他看好一线城市房价是明智的。
新加坡未来几年公寓的价格估计也不会有啥惊喜!美国加息还会跌呢!
报纸上说拍卖房有好多,而且成交很少!
要看长期的还话 新加坡真的会被国内一线城市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