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
一年来关于公寓的讨论一直不间断。2015年初,随着各项数据的出炉,失望否?爽否?
2014年年初预测的两个数据全部正确。价格跌幅小于5%,租金波动小于5%。
好嘛,来看看全年真实数据:先看价格。公寓价格全年跌幅4%。
跌了4%是啥意思?还不够一个ABSD 5%!那公寓价格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呢?而且4%的跌幅,只是一个平均数据,价格高于4百万的公寓跌幅在20%左右都心知肚明。而平均跌幅只有4%,已然说明了底端公寓不跌反涨!这与现实状况一模一样,2013年90万还能买到100平米以上三卧室公寓,2014年呢?90万能买到三卧室已经很偏僻了,80平米的三卧室都有哦。2015年呢?
这也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所说的,底端公寓的价格,完全决定于租金,只要租金不跌,底端公寓的价格绝对会逆市看涨。一直涨到每月贷款数额+管理费 略高于每月租金为止。2014年的部分新盘公寓价格,还是没有达到这个临界点。2015年,底端公寓,还要涨一点。
新加坡公寓很奇怪,小小的新加坡,公寓尺价差距非常大。全年平均跌幅4%,根本不能说明什么,要看具体区域的跌幅,一看具体区域就会发现:
RCR地区就是所谓的豪宅区,价格跌幅最明显5.3%,
其次是CCR地区4.1,跌幅也超过平均值。
而OCR地区只有2.2%的跌幅,而且基本是二手公寓下跌贡献的,新盘几乎没跌~~~
很显然,豪宅,或者CCR的公寓,是赚钱的利器,但在下跌过程中,抗跌能力反而最弱。
接下来说租金:数据全年租金跌幅只有仅仅2.1%。
部分网友非常喜欢拿个例说事,什么自己租的公寓在碧山阿,三卧室啊,近地铁站阿,才2900阿。我只想说,还有人的房子不仅没跌,还加租金了呢~
细致看一下租金下跌的情况:
CCR 3.7%
RCR 0.2%
OCR 2.5%
租金情况,还是CCR跌幅最明显。抗跌能力弱阿。
最后还是那句话:2014年,公寓涨跌不是很重要,公寓越来越难买了才是实实在在的!
2015年,难买,还是主旋律
所以政府眼镜明亮着呢,很多人开始叫着要放开调控,其实,还没有调整呢,现在放开保准马上暴涨。
RCR是豪宅区吗?这让CCR情何以堪
司令去哪里了? 他和我打赌来着,我好像赢了一顿自助餐。。。
指数跌4%并不表明具体到房价就跌4%。我感觉房价和指数是倍数关系,就像指数涨了4%,房价就至少会升8%。
租金确实跌了很多,这个论坛很多中介,中介最清楚市场冷暖,希望中介能说下市场的真实情况。
全年租金跌 2.1% 不靠谱。
我觉得楼主对市场很不了解,楼主说RCR是豪宅区,又说跌幅基本是二手公寓下跌贡献的,新盘几乎没跌。呵呵,RCR变豪宅区了?
市场根本不是这样,现在是新盘跌,二手公寓交易量惨淡,但价格没怎么跌。
其实都是假象。看起来跌,但是其实根本没什么跌。房子总价是跌了,但是面积也少了。
我的理解是RCR也有豪宅的。呵呵。
Index 是跌的
毛骨骨今年大众私宅跌幅大于CCR
你如果真明白,就给普及一下:
1。指数代表了什么?如何来的?(如果你真知道,也不会说出指数和房价是成倍数关系这种话)
2。指数和房价到底是几倍的关系?哪来的?
3。别总是你觉得,你以为,你认为之类的。你觉得,你以为,你认为,更不靠铺。
我以上所说全部数据,均来自URA。
多少靠铺?
2.1%来自URA全年平均数据,请给出更靠铺的数据?
你以为,你认为,你觉得应该跌了,或者您自己得那三套房子房租跌了这种个例,更不靠铺。我都说了,您的房租跌了算什么?还有其他人的房租涨了呢。
今年除了外部不利因素例如美元升值,利率上升等。
表忘了还有内部的因素。 就是当年金某称之谓反效果的 封腚不封嘴的第四轮降温措施SSD,自2011/01/14起征4年内的卖方印花税。后来确实确实造成买卖失衡,量价暴涨,直至1年后起征ABSD封嘴税,才逐渐平衡下来。
这个第四轮措施影响深远,导致4年内新卖家惜卖。应该说一直到2015/01/13都是买卖失衡的市场。
哦,刚好现在涅。。。
这样,岂不是今年大批房子要出笼
我现在就在做着年底拿到PR省10%的税,房子到时候跌10%
我总共能省20%的梦呢
个人的体验是现在的租金市场和两年前相比, 大约跌了15%。 两年前组4000的, 现在3500左右。 两年前3500的, 现在要加3000都困难。 所以觉得这个全年跌2.1%数据不靠谱。 现在是房子找租客。 空置期三到六个月的很普遍。 房地产中介都在离开这个市场。 还有大量的空屋租不掉。 而大量的TOP冲进来. 外来移民政策又没有宽松, 还在收紧.
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也很想搞懂指数和房价到底什么关系。我比你明白的一点是,我理解指数涨跌并不代表房价真实涨跌幅度。当然,可能你也是明白这点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故意忽略或者反话正说也说不定,这个论坛的人都不傻,如果你认为这个论坛的人凭你几句忽悠就相信了,只能说明你非常幼稚。
我相信指数代表了涨跌,但是不能代表了具体房价的涨跌幅度,这个要由指数怎么算来看,我不是专业人士,我也不是很清楚指数怎么算的,比如像HDB的指数,如果不是新闻说,我还真不知道原来之前HDB的指数只算几个成熟区域,对于非成熟区域的HDB交易价格一律无视。对于公寓的指数,我只想谈谈自己的理解。根据URA网站所说,指数是所有成交价的psf来算的,那是不是这个月交易的psf低就指数跌,但psf低不代表这个公寓就跌价。所以我只用指数来看涨跌,但是具体房价的涨跌幅度,还得仔细研究交易情况。除了以往交易记录,我觉得propertyguru的喊价更靠谱,现在的市场情况很冷,喊价都能砍价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卖家涌入市场,买家没有跟上,买卖失衡。
这部分卖家并不会涌入市场,因为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解禁,新买家一样受SSD限制。 但SSD这个政策来说已经进入再平衡,重回正常状态。
也就是腚重新敞开了,但问题反转了,因为嘴还是封着的。
理论上接下来最应该调降的是ABSD,但不晓得政府能不能这么敏感。说不定他就先开SSD,那就直接拉稀了。。。
就如当年先封SSD同样也是政策失误。
双封好比中国电信,双向收费。金大侠好文笔。
说句题外话,因为不能供月供被银行拿去拍卖的case在不断上升。park west 有二套1249 sf在08年,拍卖场上60w成交。手痒又没经验,看热闹而已。
再说句题外话,不去经历一下,也不会有这记忆的桥段。
不要太早调absd, 等到降价幅度大了再调,不是刚需的耐心的等吧。
去哪里看拍卖的房源呢
新加坡有五大拍卖行,您google一下,注册一下成会员就能收到update 的法拍屋子
拍卖的房子能贷款吗,买拍卖的房子有其它费用吗
我没有法拍中交易过,所以我不清楚。贷款是应该可以的,满足tdsr;费用要付,很多年前了,记不住是几八仙了。
小郑为何总有这些新闻,这些新闻去哪看的
google一下什么都有。
你住这一带么?
Colliers 就是其中一个拍卖行
是呀,咋呀~
小声说,偶希望他先开SSD。。。
哦,原来是邻居哦。。。
拍卖有没有大众价格的的,豪宅的就算了
我希望ssd一直有。
希望取消absd(这纯粹给zf了,宁愿多付10% down payment)
Tdsr 可一直这样,控制泡沫。从而一直让屋主们手中有holding power.
是有,但是会比较少。因为好东西还没出来就被内部的人抢走了,剩下的那些就是门槛比较高的了。如果你能等到下次金融危机,估计都是大众价格市场了。
tdsr不会取消的,上次部长就讲了是个长期的政策。
absd我觉得会降一降。
先调的一定是ABSD/SSD,这两个税政府作为水库作用吸收市场资金。 下跌时候必须从这里释放。
只要政府不犯傻,应该先开ABSD。
你说的对, 调控也抑制了好多刚需, 只要取消额外附加税, 我马上就买。
1,政府的指数是按照成交尺价算的。现在的新房子一般来说越来越小,尺价越来越高。但是这个趋势下指数还是跌了4%,所以同房或者同公寓比较的尺价就不止跌了4%。目测在6%。
逻辑缺失。。。
感觉政府压制房产价格是个战略上措施。 高价房产只是富有者积累财富的又一个工具, 但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是灾难性的。 曾经和同公司的马国的年轻人聊, 他们在新加坡租的不是房间, 是床位。 还有好多印度同事,离开新加坡时抱怨收入的大部分交了房租。 而如此多的商场,核算起来, 最大的利润都给房东拿去了。
现在打压房价, 对一些既得利益者是痛苦的 (也包括我自己)。 但如果能降低生活成本,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新加坡工作, 创业,生活,进而带动新加坡的经济继续发展。 这才是未来新加坡生死存完的关键。
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的, 不是拥有多少房产的中老年房东。而是刚刚踏入社会, 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的年轻一代。
幸亏cooling measure, 否则会断崖式下跌啊, cooling measure 看起来是阻涨,实际上是防跌, 和限购的搞法大不同
同感,跌的是那种乌节路、圣淘沙的大户型豪宅(有能力接盘的人太少),市郊普通的大众公寓基本没啥变化
买房,尤其是公寓,首先要看自己的个人情况,其次看看大数据,切勿仅看一两个身边的例子就断定租金和房价。也切莫仅仅看各大银行的预测(实事证明,各大银行的预测,从来就没准过)
我是去年7月租的房子,当时同小区的同户型的都要3500,我砍价到3100可以马上入住。屋主大概不在新常驻,他们也答应了我砍的价格,只是设施一般般了。空调不好用,屋主也换了一个新的大马力。我同意了签订两年的合同。总体来看,其实从去年年中开始房租就开始掉的明显了,比较现实的屋主就不会抗价了的。我感觉我的邻居搬来搬去的,而且搬进来的比搬出去的人要多,房子空的更多一些了。今明两年估计租金会进一步下降。外来的高端的人才对此地的各种NOICE也更多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小一DP孩子很多不能入学,作为父母有能力回流也有能力继续飞翔的,不会有谁愿意留下的。公司一般也不会大包大揽了,谁愿意花超补贴来生活下来呢?
小一不能入学?那怎么办?难道要呆在家里?
国际学校或者离开新加坡,总不能失学吧
国际学校是不是很贵?小孩不能上学估计会导致很多人离开新加坡。就是不知道小孩上不了学是个别的还是普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