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那一年雷军是总经理,马化腾在打工,马云还在碰壁。–转帖

那一年雷军是总经理,马化腾在打工,马云还在碰壁。——转帖

转自 富翁俱乐部

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雷军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军感慨地说:“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年雷军是总经理,马化腾在打工,马云还在碰壁!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军离开金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小米公司。

这一段感悟,后来演化成了一句更为著名的“雷军语录”——“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与金山时代的雷军相比,小米时代的雷军确实飞了起来,从软件业的“老革命”一跃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炙手可热的新贵。

雷军在2011年7月回归金山软件,出任董事长。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最终奠定雷军江湖地位的是小米,而非金山。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创办小米时,雷军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军自己也说,小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尝试。

“前面16年在金山练基本功,后面几年练了一些无形的东西,直到感觉自己准备好了,出来做小米。”他说。

这些“无形的东西”,也就是雷军对人生的感悟——“任何时候都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雷军的老朋友、雷锋网的创始人林军也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到,“势比人强,即便是雷军这样的强人”。

雷军极聪明,年少成名。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8岁考入武汉大学计算机系。雷军说,他用两年时间修完了所需学分,并完成了毕业设计。大四那年,雷军和同学王全国、李儒雄等人创办三色公司,当时的产品是一种仿制的金山汉卡,在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但是,随后出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价格更低,出货量更大。很快,三色公司经营艰难。半年后,公司解散。清点资产时,雷军和王全国分到了一台286电脑和打印机,李儒雄分到了一台386电脑。

大学毕业后,雷军只身闯荡北京,1991年年底在中关村与求伯君结识,随后加盟金山软件,成为金山的第六名员工。两年之后,雷军出任北京金山总经理。1998年,29岁的雷军升任金山公司总经理,堪称年少得志。

但是雷军在这个台阶上一待就是十年,直到2007年年底离开。这段时光,也是雷军“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日子。求伯君立志让金山成为一家可以挑战微软的民族软件企业,理想之路步履维艰,金山历经从办公软件到词霸、毒霸,再到向游戏和网络的多次转型,几经起落。雷军带领金山五次冲击IPO,最终还是依靠网络游戏的业绩,在2007年10月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金山当年的上市估值,远不如同一年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更不及早几年在美国上市的盛大、百度等互联网企业。

雷军担任金山公司总经理之时,马化腾、丁磊等人刚从学校毕业到电信局上班,李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鸿祎也才参加工作,马云筹办中国黄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军的湖北老乡周鸿祎曾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雷军都是仰视的状态,因为雷军出道早,江湖辈分高,是中关村里的元老。但是,短短几年后,这帮“小字辈”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大佬,丁磊、陈天桥、李彦宏更是先后成了“中国首富”。

风云变幻间,时势使然尔。多年之后,雷军回忆起这一段还颇为感慨:“金山在上世纪90年代还很火,1999年互联网大潮起来的时候,我们却忙着做WPS,忙着对抗微软,无暇顾及。到2003年时,我们再环顾四周,发现我们远远落后了。那一瞬间,我压力非常大,作为CEO,我后面两三年每天都再想,什么地方出问题了,是团队不够好,还是技术不行,还是自己不够努力?”

雷军说,最后自己想明白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二是要找到最肥的市场,顺势而为。在雷军看来,所谓大成,和大势高度相关。就像他的两个爱好,围棋和滑雪,讲究的也都是“势”。

金山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浪潮,不过有一件事情却在日后至关重要。2000年,雷军牵头了一个金山内部的创业项目——卓越网,四年多后,以7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亚马逊。这次出售让雷军实现了财务自由,也为其后来的天使投资奠定了资本。

2007年年底,金山成功上市两个月之后,雷军以健康原因辞去总裁与CEO职务,离开金山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chunlaihunba。“那一阵他身心俱疲,离开是最好的选择。”雷军的一个朋友说,这让雷军从习惯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事后证明,正是这一次的离开,成就了雷军的脱胎换骨。

“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离开金山的雷军,转身成了天使投资人,开始从大势出发,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互联网。雷军是最早投身移动互联网的一拨人。2008年,他在个人博客中写下:移动互联网是下一波创业的大机会。同时,雷军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社交等多个领域连续投出多个业界知名的案子——拉卡拉、UCWeb、凡客诚品、YY、乐淘、多玩、多看等。其中,凡客诚品风靡一时,YY已在美国上市,目前市值超过40亿美元。

做投资让雷军更加深入了解互联网,也获得了异常丰厚的回报。但他投资的这些公司很难说是雷军自己的事业。

在内心深处,雷军仍想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用一家量级庞大、甚至称得上伟大的公司,来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凡客诚品CEO陈年说,雷军向上的力量或者说欲望,是不可预估的。雷军自己也说,他要做一家百亿美元级别的公司。

很快,雷军找到了自己的“势”——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2010年4月,小米公司注册成立,第一个产品——移动操作系统MIUI在当年8月上线。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随后,在一片质疑或赞誉中,小米在2012年卖出719万部手机,2013年卖出1870万部手机。在此过程中,小米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迅速突破100亿美元。小米已成为业界的现象级品牌。

趁势之外,雷军对人也非常看重。在创办小米之前,雷军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来找人,一旦遇上合适的人,他就穷追不舍,直到把人说服为止。他找来了谷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林斌、微软中国工程院开发总监黄江吉、谷歌中国高级产品经理洪峰、摩托罗拉研发中心高级总监周光平、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主任刘德、金山词霸总经理黎万强,七个人组成豪华的创始人团队。小米的初期员工告诉财新记者,很多国际技术巨头公司的员工,看到几个创始人名单之后,直接就跟了过去。

雷军自己做投资的原则也是只投资人,不熟不投,投资后只帮忙不添乱。雷军说,自己创业初期最大的担心是团队磨合和心态,“看到最肥的市场,找来最厉害的人,事情没有理由不成功”(拼凑条件)。

决定做小米之前,雷军给晨兴创投的合伙人刘芹打了一个极长的电话,打光了三块电池。事后,刘芹说,其实那晚主要是雷军在说,他在听。

“雷军做事情很周全,计划很缜密,他不需要被说服,只是在做决定前需要有人PK。”刘芹说,他和雷军很熟悉,一直觉得雷军会自己做一摊大事。整个过程,刘芹只问了一个问题,“你已经功成名就了,还需要跳下来拼一把吗?”雷军回答,“我对创业仍有敬畏之心,不会因为我叫雷军,就不会死。”

第二天,雷军带林斌和黄江吉去上海见刘芹。见面后,刘芹给他们每人上了一杯菊花茶,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三个,一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谷歌,一个来自金山,整个土洋结合,怎么合作?”第二个问题是,“你们怎么看待创业?”一个半小时之后,刘芹就敲定了投资,整个过程并没有聊小米具体要做什么。

2010年年底,小米完成A轮融资,金额4100万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启明和IDG,公司估值2.5亿美元。

小米火了以后,一位业内人评价雷军:“他是错过了上一波(互联网),成于下一波(移动互联网)。”

“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能去做”

一位投资人总结小米模式曾说,小米在思路上领先两年,产品上领先一年,传统的手机厂商很难追上。手机行业对小米的态度也经历了从“看不起”“看不懂”到“看不见”的几度演进。小米起势之后,几乎一骑绝尘。

很多人都曾问过雷军一个问题,市场和大势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为什么别人学不会小米模式?雷军说,小米模式的背后,是互联网思维的胜利,是先进的互联网生产力对传统生产力的胜利。具体展开,又是雷军常讲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

外界对小米的误读,会让雷军非常在意。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马云说小米的核心是营销,下来之后,雷军特意找马云解释,小米的核心在于产品。雷军对外界贴在小米身上的“期货”“饥饿营销”等标签也感到委屈,甚至多次发文辩解,小米每个月的产能达到200万台,已经超过很多传统厂商。为此,雷军还在今年年初承诺,2014年的供应量至少会达到4000万台。

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雷军看来,最终还是落在产品本身。雷军也对财新记者说,当营销和产品并举的时候,就说明产品不够极致了,“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营销”。

一谈到小米的产品,他不由自主地就会音量上升,身体前倾。每逢有采访或其他公司前来交流参观,雷军总会拿出小米手机、盒子、路由器等产品进行展示。他会用小拇指的指甲小心翼翼地划开塑封,逐层逐件地讲解,对每一处细节了如指掌。比如,小米盒子塑封侧面的中线没有恰好对准中间,他也会找到王川(小米盒子负责人)抱怨一番。甚至,小米微博里发出去的图片都是雷军亲自定的。

雷军的勤奋,也是圈内知名的。金山时期,雷军就是中关村有名的“劳模”,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这个习惯也被保持到了小米。多位小米员工向财新记者证实,好几次在凌晨两三点时,看到雷军的司机在楼下等他。不同的是,雷军在金山的时间更多花在管理上,而在小米,时间更多花在了产品上。在金山,他会要求员工穿正装上班,保持工位的整洁;在小米,他会用十多人的团队花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发布会的演讲PPT,最多修改100多遍。

雷军将“让用户尖叫”作为衡量产品的第一准则——如果配置不能让你尖叫,那么价格就一定要让你尖叫。去年7月发布的红米,配置参数被提前曝光,市场预期价格是999元,最终发布的价格为799元,结果是红米手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

所有行为都围绕产品之后,雷军的管理思路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小米公司员工不打卡,不进行KPI考核。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公司合伙人一层,团队带头人一层,工程师一层,会议也很少。雷军说,互联网时代,KPI容易被量化,也容易造假,所以小米选择去管理层、去KPI,目的是提高效率,专注于产品创新。

黎万强是雷军的金山旧部,对此感触颇深:“之前在金山,老大(雷军)会直接挑战你,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现在,他还是很难被说服,但给了我们一个权限,这件事情只要不让公司翻船,你就可以去做。”

不打卡不考核KPI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我只想说一句 雷大爷,收购我们公司吧!!!

一、忍得住孤独

人生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忍得住孤独,尤其是在创业之初,很多时候为了达成目标,可能别人在休息时,我们还一个人在默默无闻的付出,这种过程是非常孤独的,但如果能挺得过去,我们将会比别人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耐得住寂寞

为了生活、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陪在亲人朋友的身边,而是必须占用很多的休息时间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我们是否能够耐得住这种寂寞?

三、挺得住痛苦

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一路上难免会有很多坎坷、泪水、痛苦。痛苦之后往往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委靡不振;二是更加强大,我们在经历了痛苦之后究竟是委靡不振还是更加强大?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挺得住痛苦?

四、顶得住压力

没压力就会没动力,大家都知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人却在遇到压力时选择了逃避和放弃。只有当我们摆正心态,坦然的面对压力时,才会给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五、挡得住诱惑

做人做事必须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原则。只要我们所坚守的是正确的事情,哪怕会有短暂的痛苦,也应该坚持下去;如果我们所做的是错误的事情,哪怕会得到短暂的快乐,也应该坚决拒之!

生活中处处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果定力不强,这些诱惑会随时影响并阻碍着我们前进的步伐,甚至会让自己迷失前进的方向,陷入短暂利益的漩窝中。在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一如继往的坚持自己正确的原则和理想。

六、经得起折腾

每一次的失败、每一次的泪水和汗水总是在不断的折腾着我们,因此让我们的发展道路充满荆棘,但经过无数次的折腾才会让我们从中深刻的体会到生活的真谛,我们试问自己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得起折腾吗?当经历无数次的折腾后,我们还能坚持吗?

七、受得起打击

当面对他人一次又一次的冷嘲热讽、当面对客户对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时,我们能经受得起吗?我们是否还能保持最初的激情,同时坚守自己的目标?我们是否还能保持不下降指标而是持续不断的增加措施?

在市场开发中,当客户毫不客气的让我们“滚”时,我们会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我们是继续争取还是马上灰溜溜的离开而从此不再争取面谈?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不在打击中成长,就在打击中消亡!

八、丢得起面子

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不是别人给的。害怕丢面子会让自己丢一辈子的面子,害怕失败会失败一辈子!害怕丢面子往往带来的结果是打肿脸充胖子,会让自己更加痛苦,从而丢掉更大的面子,让自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九、担得起责任

“责任”一词在生活、工作中都随时被我们挂在嘴边,屡见不鲜。新华词典中关于对“责任”的解释:份内应做而未做或者未做好应当为此承担的过失。责任分为三种:家庭责任、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在家庭中我们扮演着儿女、父亲、丈夫、妻子、等角色;在企业中我们扮演着员工、管理者、领导或者老板的角色;在社会中我们扮演着公民、律师、老师、企业家等等角色,总之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然而我们是否能真正的用行动来承担起自己在各种场合下的角色?

十、提得起精神

当我们在连续多天加班或超负荷工作后,是否能提起精神为了自己目标而继续冲刺?

作者:冬瓜布丁我的最爱


看着头头是道,可是从中学到些啥可就难上加难了。一开始就去只有几个人的公司,恐怕过两年两手空空的概率远远大于当上总经理的概率。


有点像买股票,手里 就那点钱的时候 往哪里压 太重要了。
等有了一大把钱 就是另一种玩法了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从一个还不错的学校毕业的,能够在当时风光无限的外资企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工作轻松福利还好,你会选择随时可能倒闭,可能还是开在居民楼里面的,只有几个人的公司?98年那会的马云,可能看起来比做传销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你会舍弃良好的工作去当这样的创始员工?
如果当时穷困潦倒无路可走,反而容易歪打正着。没办法,这就是所谓的命。


一大堆的人倒下了,堆起的山峰。


小米只是个四处侵犯版权抄袭别人的公司罢了,水平和腾讯阿里巴巴根本不同档次。


此言差矣,要说抄袭,腾讯那更是一绝,起家产品qq就是抄袭icq,当年它叫oicq,只不过后来盗版的做大了,祖师爷反而没落了。
而且互联网时代,游戏规则变了,不是看你有多深厚的技术底蕴,而是看你介入的时机。新浪微博技术上未必就比搜狐微博腾讯微博强,但是后两家就是不行。facebook那个丑陋的界面,国内互联网公司分分钟做出比它更好用的,但没办法,时机不对就是竞争不过。


技术是最重要的,没有技术那基本就只是骗子和寄生虫。


问题是现在拼的就不是技术,先要有忽悠,有了用户赚到了钱,后续自然有人来帮你做技术。这也是原帖的意思,顺势而为。真要想技术创新,恐怕头发白了还没搞出啥来。互联网大佬说的微创新,其实是一个意思。


这种情况下就要拼爹了。


拼岳父也行


岳父更好。。。 只是万一老婆丑了牺牲有点大

所谓拼爹/岳父不是说爹要很有钱知要爹不急着让你养活他, 还能保证你失败了让你更过正常日子就中!

如果能给个三瓜俩枣的当然更好!


拼爹还说得过去,毕竟根正苗红也不算贬义词。但是拼岳父这个似乎不大对头,岐山王石等等表示绝无此事,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下一辈子
拼投胎吧:)


岐山不知道
王石拼完之后把糟糠之妻扔了比较不对头


不过也没办法,这社会就这样,说得好听点就是胜者为王,不好听就是笑贫不笑娼。你成功了,谁管你怎么成功的。湖北江西这些大省考上清华的,比北京的要难几十倍,可是也没有听说看清华毕业生还要去看看哪个省出来的。


为什么非要把两种情况说成好像是非此则彼?

很多人是先就业后创业,在大公司里面可以先学习技术,累积人脉和资本。然后创业。雷军成功当然不是完全靠金山,但没有在金山的经历,他能成功创立小米?

说到底,还是看个人。个人有志气有能力,在企业上班也有自己的目标,后来居上,厚积薄发。

这个就如很多人拿读不读大学来说事。读大学然后创业和不读大学创业,不是对立的选项。


雷军去金山的时候才几个人,那是在创业还是就业?
现在去大公司,你就算比雷军强好几倍,干几年就成为总经理的神话是不可能的。能混个小头目都要看机遇。
而且,越是大公司,每个人负责的那部分越少。这就是大公司的局限性,待遇好工资也不低,但是人成了螺丝钉。


我跟你算是鸡同鸭讲。

什么事情没有局限性?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和缺点,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和缺点,自己创业有自己创业的好处和缺点。
如何扬长避短是个人的能力水平。有能力的人去哪里都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去了大公司就安于平淡不思进取,去了小公司就唉声叹气,自己创业却顶不住压力,这是个人自己的问题。


补充一点,先就业后创业也不是不可能,现在的互联网大公司里面出来创业成功的就不少,所以有腾讯系,网易系这种说法。这种公司本身就鼓励创新,在里面待一段时间有想法了出来单独搞很正常。
但是,你看看传统老牌企业,微软,ibm,nokia这些企业的员工,有几个出来创业成功的?连当年名头比雷军还大的李一男现在都沉寂了。


看来就算不是鸡同鸭讲,也是你说东我说西。

你总是强调公司,强调外在环境,我坚持要看个人,看自身努力。

非要公司鼓励创新,个人才能创新?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创业成功本身就是低概念事件。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成功,就说明辍学成功的几率比读大学后创业成功的几率比较高?大公司出来创业成功的人不多,就说明进了大公司就是创业的墓碑?

不管是先就业后创业,还是直接创业,几率都是低的。只是前者起码多了一个累积的过程(当然,也失去了一些时间)。选择哪种只是一个方式,重点是个人有没有创业的雄心壮志和能力。非要扯住大公司小公司不放,是没有志气的人的想法。


创业成功当然是极少数,但是创业的人数可不少。而这些创业的人中,待遇优厚大公司的人相对较少,这一点不能否认吧。这就和八十年代下海一个道理,那个时候体制内的谁敢轻易下海?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光强调个人的奋斗是不行的。这也是本文的意思。你说东我说西,分歧估计就是这个。
或者再举个硬碰硬凭实力的例子,足球明星为啥都要扎堆豪门?凭自己的努力埋头苦干,只要够努力,带领家乡球队一样夺欧冠,你觉得可能吗?


这点我同意,人们只看你是否成功,看你现在的地位,至于怎样得到这个地位的就没几个人去人肉了。就好像娱乐界,人家就在乎你是否拿到影帝影后,至于是不是被潜规则了才拿到的影帝影后没人过问。


马云、比尔盖茨、李嘉诚,给现在的年轻人(学生)树立了个不好的榜样。

我每次念叨我家儿子去学习、考试拿A、考个好的大学、有一个高大上的文凭时,他就拿以上三大金刚来顶我。
他说:人家马云也没有大学文凭,人家李嘉诚也没文化,人家比尔盖茨大学也没毕业,他们也那么成功。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凭考分和一张文凭的。要看社会价值。
我说:人家马云也英语教师,如果英语不够硬,他怎么走出国门和洋人谈生意?他虽然大学文凭没有,可是人家有口才,你看他在演讲中的英语说得那么好,那么溜。
我家儿子说:屁!哪里好?马云的英语烂透了。那是你不懂,才说他英语好。
我说:他是接受中国教育的,他说的是中国英语。你是接受新加坡教育的,你说的是新加坡英语。别以为你新加坡英语就正确的,他中国英语就错误的。
小子说:我说的不是口音,而是语法,全球的英语语法只有一个。马云的英语演讲我听过,他有很多的语法错误。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是不应该的,真不知道他的英语教师一职是怎么混到的。
我说:人家混到也是人家的本事,他能够混到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也是他的本事。
小子说:所以说嘛,文凭不重要。你干嘛还非那么在乎是不是读个好大学?
说完,他拿起他的巴菲特砖头书进他的房间了。
结果,我又被他绕进去了。


新加坡人的口语语法也是一大堆错误啊
如果单单语法考试,新加坡学生未必考得过中国学生的


马云好像也是有文凭的,好像是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的。比尔盖茨那是上了哈佛,然后有创业的点子,主动退学创业。李嘉诚的确是没啥学历。但是这种顶尖的人,是不需要什么文凭的,否则历代的开国皇帝就没法混了。韩信白起这种军事家也不是什么西点毕业的。
但是绝大多数的我们,是平凡人,和平年代,还是需要有个文凭才能混的。

另外,坡人语法一堆错误,那是遇到了市场上卖鱼的市井之人吧,公司里面上过本科以上的,或者poly的,发出来的邮件,错误很少。倒是有些马来西亚同事英语有点水,比较奇怪。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光强调个人的奋斗是不行的。这也是本文的意思。你说东我说西,分歧估计就是这个。”

谁光强调个人的奋斗了?你看到我哪句话说不需要环境只需要个人奋斗?

我强调的是:不管是在什么环境,最重要的是个人。做人要适应环境,扬长避短。

你是让环境决定个人的人生,我是主张个人的主动性。这就是你我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就拿中国高考来做个例子。没错有些省份的入学门槛很高,而北京户口却很容易进北京的大学。那些省份的考生,进不了北大清华,一是能力水平不够,二是运气不好没生在北京。那么,这些考生是要每天埋怨父母没把他生在北京,还是要加倍努力学习呢?


个人努力奋斗的成就,受限于环境。你光着脚丫子,再努力的跑,再拼了命的人定胜天,你也追不上汽车。


其实主要还是看靠山。。。。


国内几个富豪的出身可以用贫寒来形容,比如潘石屹、俞敏洪、刘强东,家里能提供的条件和平台跟小市民都没法比。李彦宏、史玉柱等也都来自偏远省份。家境最艰苦的可能是潘石屹了。现在人家身家几十亿美金,别人也无法羡慕嫉妒恨,他们的成长就是流血流汗的个人奋斗历程,他们能做的99%的百姓难以做到。


有讲潘石屹的书吗?可以拿来给小孩看。


俞敏洪不错。成功名人中,他的演讲我个人最赞同。


最近两天深圳有一位清华硕士,IT业,在封闭开放的时候过劳死,年仅36岁。河南人,本硕都是清华的,这含金量杠杠的,学习不可谓不努力。从公司打卡记录来看,加班是家常便饭,工作不可谓不努力。职位显示是经理,事业不可谓不努力。当然,据我的经验,真要是经理,就不会累死了,最有可能是team leader这种,既要负责整个项目,又要亲自上阵开发的。总之,这位哥们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应该符合WAY网友的努力奋斗标准吧。

但是这样的奋斗搞出来啥结果?年纪轻轻就挂了,留下孤儿寡母,还有年迈的父母。图啥都没图着。可以说人生一败涂地。

这就是路走错了。

以这个年龄,清华original的学历,咋就会选择闻泰通讯这种垃圾企业呢?我朋友,三流专科,二流硕士,上海破烂公司瞎混了几年,也没啥特别的技能,人家最近还拿到一个互联网公司的offer,年薪30多万,晚上最多也就7-8点就下班走人了。同为手机行业,当年哥混在欧洲企业的时候,那生活更是滋润的没法说,公司有健身房,有桑拿室,有按摩室,有理发店,有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公司出钱就怕你不去参加。加班?干了两年多,真正的加班有一次,周六,还特别不爽,因为我后来遇到公司另外一个部门的球友,对我竟然周六去加班深表同情,说自己在公司八年,从来没有周末加过班。

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不看外部环境,光是一门心思自我励志,努力努力再努力,这种鸡汤,忽悠别人ok,自己服用那就太傻了。


你自己吃错了药,却怪别人卖错鸡汤。

你对“个人奋斗”的理解狭窄到令我惊讶。按照你举的例子中,个人奋斗就是埋头苦干到死?再按照你上一个回复举的开车与跑步的例子,“个人奋斗”就是当别人懂得开车的时候你只会跑步?

前面我说,你和我是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对不起,我错了。我和你不是方向的不同,而是视野的狭窄。你对个人奋斗的理解还停留在旧时代。

个人奋斗,首先要有自己的目标。是打算要创业,还是一辈子为别人打工?如果是一心要创业的人,不管是读大学,毕业后进大公司也好,小公司也好,国家单位外企也好,要记住这些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聪明地通过这个过程累计将来创业的资本,人脉,和技术。埋头苦干只是给老板当奴隶而已。什么年代了,我6岁小孩都懂得“work hard and work smart”,你多大了还只知道“work hard”。

强者是适应环境,把握机会,创造机会。你举的例子,恰恰不是适应环境,而是被环境同化,最终就是失去个人的存在感。你举的例子,恰恰就是你认为的,环境比人重要导致的。你心目中的“个人”,不是一个有主动性坚持自我的独立个人,而是会在环境中失去自我的。这种人,如果在企业上班还好,如果下海创业,估计马上被淹死。因为创业面对的环境不止是一个企业内部环境,而是大社会,处理的人际关系不只是企业内部,更包括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员工等等。


都是在坡坡讨生活而已,就别装的自己多有远见卓识了。那这么说吧,你自己感觉混的不咋地的时候,是埋怨自己不够努力呢,还是想想是不是自己的选择有点不对头,周边的环境有点不对头?


用马大胡子的辩证法来说,个人能力和外部环境机遇,是成功的两个要素,片面的只强调其中一个,要么就是左倾要么就是右倾,都要不得。


鼠版,我只是跟了潘石屹的微博,没留意有关他的书。有几期《非你莫属》潘石屹当boss的,建议看一看,能感觉到他的另一面,风趣随和。他的创业故事在网上也能搜到。


哦,是谁只强调其中一个方面呢?
我反复说的是“适应环境“,适应环境本身就是个人和环境两者皆有才叫适应环境。
倒是某人,一味地强调环境。


我是不是有远见卓识没关系,起码不会把个人奋斗当做只会埋头苦干。work hard and work smart如今是连小学生都懂的。
照我看来,个人奋斗不是工作而已,资本的累积、技术的学习、人脉的扩展都是重要的一部分。就算是工作,也是work hard and work smart。

你自己喜欢把自己的不如意赖在环境身上,那是你的自由。但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其他人我不敢代表,我自己如果混的不咋地,我承认是首先是我水平不够。


适应也要看值不值得适应,有些烂环境根本就没有价值去适应,赶紧换环境才是正道。
你的鸡汤无非就是只要肯努力,就算坐牢也能写出巨著那种,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早就发达了,也不会在这里吹水了。


你如果混的不咋地承认自己水平不行,那ok,鸡汤自己喝没问题。我就是烦那种给别人推销鸡汤的。


打住吧你们两个


那一年雷兵是总经理,牛化腾在打工,杨云还在碰壁。

转自 失败者俱乐部

40岁生日的那天夜里,雷兵和几位朋友到北京中关村当代商城附近的一家酒廊喝酒。酒过三巡,雷兵感慨地说:“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那一年雷兵是总经理,牛化腾在打工,杨云还在碰壁!

那一天是2009年12月16日,距雷兵离开银山有两年。四个月后,他正式创立大米公司。

“成功仅仅靠勤奋是不够的”

创办大米时,雷兵刚过40岁。“四十而不惑”,雷兵自己也说,大米是他最后一次创业,是积累了20年的商业经验之后,“毕其功于一役”的一次全新尝试。

3年后,雷兵真的“毕其功于一役”,输得连裤衩都没了。

雷兵担任银山公司总经理之时,牛化腾、丁淼等人刚从学校毕业到电信局上班,王彦宏还在美国念书,周不祎也才参加工作,杨云筹办中国红页在北京到处碰壁。

雷兵说,最后自己想明白两点,一是成功仅仅靠孤注一掷是不够的,二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成功的经历是不能复制的。他指着同样落魄,三餐不保的牛化腾,杨云说,这些人都是当年看了一个励志贴,以为自己也能成功。其实他们本来可以成功的,可惜他们现在只能成为反面教材。

大家都一样的开头。成功了,回头可以说当年是如何如何正确;失败了,也可以说当年是如何如何失误。

没人看得到结尾,所谓的励志文章,都是扯淡。


有才。你编的??


其实,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很多去拜大师,有些大师连普通人都觉得是骗子,他们还拜的不亦乐乎。为什么,一方面是混圈子,一方面就是机遇这个东西看不着摸不到,要在这些大师身上找点精神寄托。要是都像他们吹嘘的那样一切尽在掌握中,还去拜个头的大师。


你口口声声说鸡汤,你认为鸡汤是什么?

“适应环境“叫做鸡汤吗?

唐骏这种把成功全归功自己的,于丹这种只谈心灵不谈实际的,才是鸡汤。

“适应环境“,懂得扬长避短,这是现代小学生都懂的事情。到了某人嘴里就是成了鸡汤了。

某人的眼里,人不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而是机器的部件,是只会埋头苦干的奴隶,是染缸的一块白布。总之,是没有思想没有自我的死物,通通都被环境同化了。

这种一味强调环境的想法,这让我想到马加爵之类的变态。这种人的通病就是:把生活的不如意归咎为外在环境,于是通过极端手段报复社会。


上面是最后的回复了。就此打住。连”work hard and work smart’这种小学水平常识都不懂的人,我也是懒得再说了。


去了那种累死人的烂公司,适应环境的唯一办法就是埋头苦干不计报酬,否则就只有走人。
如果说可以主动选择不去那种公司,这就不是适应环境,是选择环境了。你都知道要选择环境了,这不正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否则你选个啥。


打住吧,别没完没了的了。


这哥们就是那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法,以为自己蹬着自行车只要肯努力就能上月球呢。
一般人想的是尽力争取发财,如果没啥机遇不如意,就过自己的中产阶级小日子,客观评价自己,不找借口当阿q,也不盲目否定自己。这哥们一想到不如意就是马加爵,感觉现在生活状态和马加爵很接近了,真的很危险。
很像国内房产中介公司,一大早一群人在门口做操,在领班的带领下高呼,我一定能成功!奋力拼搏!我一定能成功!如果不成功,那是我自己不够努力!声嘶力竭,全体癫狂中。

最后一回,就此打住。


谢谢,希望你们说话算数。


传记性的文章很少看,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经过修饰和加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