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差香港近一月,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香港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在此我首先庆幸我不是香港人,第二庆幸长大后移民到了新加坡,没有往香港挤。
香港绝大多数老百姓住的地方和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条件相当,时光倒流我好像又回到了80年代的生活中国内地
我和香港同事说我新加坡的家有1200平方尺,而且是高层能看大海,把他们羡慕到三天没好好工作。
在香港这样的房能要5000万港币
十年来,香港很多人的工资基本没变,看到内地工资蹭蹭往上穿,这些港人除了咳声叹气就是咳声叹气
不能说新加坡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人总是不满足现状,好了要更好.我也不喜欢香港,楼间距窄,看不到天,可人家香港人就是有优越感,排内地人
就象以前上海人住弄堂,一家三代挤三十几平方,叫外地人乡巴佬
绝大多数人已经断定自2014年开始香港经济以及房价已经彻底走向下坡路,背负巨额房贷的房奴终身无法解套,眼睁睁的看着房价贬下去,眼睁睁的看着深圳房价一天高过一天
其实他们太自大,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和香港人相比我太羡慕我自己的身份了,一个生于60年代末的中国籍新加坡永久居民。
我的绝大多数同龄香港人日子一天不如一天,而我们则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发自内心的既爱共产党又爱行动党,我觉得他们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假如我是香港人,唯一的出路就是卖掉香港房产举家搬迁至内地。
二十年后当有人问,香港在哪里,绝大多数人会说在深圳旁边。香港的一切优势将在10年内彻底丧失,50年后香港岛将仅仅是深圳市的一个镇或街道而已。
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香港镇中环居委会就是香港的前途
相比香港极其狭小的可利用土地,新加坡真是地域辽阔呀,新加坡人口到2000万,照样人人有房住,照样不堵车,新加坡太地广人稀了。
人类的需求不只是房子。如果只是谈房子,我老家的那栋房子的大小,秒杀你新加坡的房子了。然而,我却没有去住。
居住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几千年来都是这样,尤其是华人社会。其它再好,住得不好,也白搭!
那我们去农村?
就像不吃饭会死人,而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一样。房子只是一种基本需求,不满足的时候其他需求满足的再好也是白搭,但满足以后也就是那回事。如果不是具有财富属性,谁在意房子大小。
我看了不少关于香港住房的节目,我很不明白那些人为啥非要挤在香港活得那么憋屈,不过我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住的憋屈到
我一直觉得新加坡人(公民)简直不要太幸福了。老的PR也是。。。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上海也有很多人家三代同堂住在10平米的吃喝拉撒在一个房间的屋子里的,上海地价那么值钱,他们为什么不卖掉去郊区,去别的城市买个大房子住?
竟然有人说香港人工没有涨过?现在网络这样发达了,还如此无知。
新加坡是好,但是香港也有某些优势。
你拿中国农村的房子和香港新加坡的房子比有可比性吗?
楼主拿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子对比是合理的。两个都是国际都市,亚洲四小龙。在这个前提下,香港人的住宿条件确实很差。
这几年香港的房价完爆新加坡不知道多少条街,不知道楼主喜从何来?
他的香港同事是在暗地偷笑
他的香港同事是地产中介还是房地产商?这两种人偷笑是肯定的。
还是他的香港同事手上有多少个楼单位?
不然的话,香港同事笑得出来?
作为我个人来讲,觉得新加坡比香港超出好几条街,医疗水平两地应该差不多,只是新加坡费用会贵。教育水平相当,但是香港的蜗居实在是让无法觉得幸福,治安也是新加坡好。
对于传统的华人来讲,房子的重要性无可比拟……。
香港人的想法
==quote=”我们认为香港文化比中国大陆优胜,香港人的公民意识比中国人高,我们香港人的既有传统亦比中国大陆实行的一套优良。”“我们有这样(受华夏文化影响)的背景,加上在英国人殖民百多年历史底下,建立了优良的西方文明价值及体系。”“ ===unquote===
这么骄傲 哥哥笑晕在厕所
连新加坡的空气都比香港的香!
新加坡就是接下来的香港,早死早超生,呵呵
所以,新加坡和香港各有千秋,楼主得出结论是:对比香港,新加坡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吗?
拿一个房子的优点,寅生成幸福了。
我只是让楼主冷静一点罢了。幸福,不只是房子。
在香港只要脑子好使的,都会着眼紧依靠的大陆,抓住大陆各种政策,利用时间差,赚个盆满钵满
新加坡,只能望洋兴叹。
就大众住房层面来说,那新加坡的确比香港好一点,但新移民都不属于这么低的阶层。
香港工资没每年涨幅4.5%-5% 比新加坡的3-4%还高呢。。。
香港的人工全球最高,甩新加坡条街。
香港店面租金也是全球最高,写字楼也是前几。
5年前,我和一个香港朋友先后买房,投的钱差不多。
他现在把香港的房子卖了,可以在新加坡买比我现在好的房子(含外国人税)多出的钱还够买个2线城市房子首付。
在不考虑政策的情况下,香港和新加坡是可以比较的,都属于地小人多的情况。和美国比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人家国土大,人少。
香港被深圳大幅超越后,为了找回从前的优越感,垂死挣扎着。短时间没办法适应的,已经极端到看风向烧垃圾吹向大陆了。加上大量的排陆客事件,越来越觉得香港需要自省改变了。
你确定?去租房版看看吧,无数新移民买了房子租出房间出来,这种情况下,又比香港人好到哪里去呢
这个说明新移民买得起房子(即使部分PR买房子比本地公民成本更高),租房只是一种理财行为或者是消费习惯生活习惯。
香港的中位家庭收入只有23K HKD. 对比新加坡8KSGD的中位家庭收入,谁甩谁? 还敢说什么人工全球最高。
香港房价和租金比新加坡高那倒是真的。
嘿嘿,香港人也没说买不起房子呀。在新加坡买了房子租出房间,和香港人房子小,这不都是一回事,都是个人居住面积小,五十步就不要笑百步了。
没有常识就不要献丑。 很多香港人就是买不起房子。 香港的拥屋率只有51%
三哥这个观点新颖独特, 但很有道理。
新加坡买房出租与陌生房客混住 = 香港买房自住
区别是新加坡买房起点较低。但结果是一样的, 就是很多人居住在一个单位里。这种做法还被标榜为理财, 好像很多人(本版里就很多)乐此不烦啊!
不要混淆买不起房子和买了房子出租一个房间赚取外快这两种不同的情况。说没有区别就是硬坳了。。。
我所认识的新移民家庭,尤其是家里有小孩/老人的,没有把房间出租的。请拿数据说话新加坡多少买了房子出租房间的。
目前超过一半的香港人居住在私宅,47%住在公共住屋,而其中大多数住在租赁住屋(30%),只有17%是屋主。
虽然香港至今有一半的公共租赁住屋住户已通过政府的协助提升为屋主,但张炳良强调,政府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会刻意推动所有人拥屋。
香港1997年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曾定下70%拥屋率的目标,并大兴土木推出大量公共住屋。但1998年一场亚洲金融风暴拖垮房地市场,导致房价大跌。张炳良说:“当时,普通市民都在责怪政府推动他们拥屋,结果变成拥有负资产。”
==================
从上面的描述来看,50%是私宅,剩下50%的50%是公共租赁房的屋主,所以总共有75%的拥屋率。
毫无疑问,新加坡在房屋政策上肯定比香港强的多。但是也不能把香港说的那么糟糕。
新加坡人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买不起房子那当然没啥说的了,我说的是买房子租房间和香港人买小房子的对比,你觉得有啥差别?都是个人居住面积小,隐私性还不如人家小房子的。
居住在私宅不代表就是私宅屋主。
51%已经包括住公屋的17%屋主。
http://www.cityu.edu.hk/hkhousin … percentage_HK_e.xls
1。有多少买了房子,出租房间的?占多大比例?
2。新加坡的房子即时出租一个房间,使用面积还是很大。电视里看到的香港的那种三代人挤在10多平米小屋连做饭都在屋里的是没法比的。
3。出租房间可以自由决定租与不租,什么时候出租,什么时候收回。挤小房的有这个自由吗?
本网站, 本版里出租房间与陌生人很享受地住一起的就很多啊, 还标榜如何会理财的, 有的是啊!
至于牺牲自己的幸福指数去理财的课题, 恰当与否, 就另当别论了。
我认识的人里, 就有带老人小孩的, 就把房间租出去的。
本网站, 本版里出租房间与陌生人很享受地住一起的就很多啊,
有多少,占多大比例,这些不知道的话,支持不了你的论点。本网站, 本版里也有很多支持反对dang的,还不是输得很惨?
你以为香港人不想这么干吗?只是屋子太小,实在没房间可出租了。。。
香港新屋平均面积不到 50 平米,屋价却是家庭收入的 15 倍。
新加坡新屋平均面积大概 90 平米,屋价是家庭收入的 5.1 倍,高过 英国 (4.9 倍),但是少过 澳洲新西兰 (5.5 倍)
政策当然有原因,地产商对香港政策有多大影响,大家心知肚明。
地理也有关系,香港可用地实在太少。
另一方面是它的成本。香港没有外籍建筑工人,前两天看报纸,香港本地 23 岁的建筑工人,就可以月收入 6w 港币。
所以那些整天吵吵嚷嚷外来工人太多,屋价也太贵的人,是不是该多用一下脑子?
好象 香港 移民过来 很容易, 为何 这边 看到的香港人 不是很多 呢
你这拥屋率的算法完全没有逻辑。
你要知道居住在私宅不代表就是是屋主。
这个比例估计连政府都不知道,因为很多租房间根本没有申报。
一旦租房间出去,再大的人均面积都没有意义了,因为隐私已经没有了。我宁可住十多平米的小屋,也不愿意和陌生人share一套房子。
租房间的当然随时有可能收回来不租了,可是那也要经济条件允许。出租房间不是因为经济条件而是要体验不一样生活多交朋友的人,我觉得少之又少。
我觉得还是地产商绑架了香港,政策原因是首要的。建筑工人,可用土地啥的,都是次要的原因。
既然不知道比例就不要拿来说事了。至少我周围的同事朋友没有出租房间的。而且说得好像香港就没有合住一套房子的似的。先不说幸福不幸福的,光说住房条件本身,新加坡确实比香港好,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承认这点。在这上面坳来坳去的没有意思。。。
哈哈, 你这逻辑就是, 所有人看见武吉巴督的满山老鼠了, 但谁也不知道总共多少只, 决不能拿来说事的逻辑啊!
你凡事都往反对党上硬扯, 真是太逗人了。更逗的是, 你是心理揣着明白装糊涂啊。不过没关系, 过两天有人上了发帖讨论出租的, 我会义务提醒您的。
因为你的逻辑就是看到本版有人出租房间了,就说新加坡人都是跟人合住的;看到地铁上有外国人了,就说政府在“海量”引进外劳;跟你说话,不downgrade的你的level, 很难交流。。。
房子出租第一重要原因, 房子贵, 贷款亚历山大, 要找人分摊贷款。
第二原因, 出租賺个小外快, 容易啊。
以上两点都是以牺牲个人家庭幸福为前提的。在选择幸福与银子面前, 这类人认为钱大于幸福。
出租自己屋子的房间跟陌生人住一起的总共有多少例?相对于全新加坡来说比例有多高?
目测你以偏概全了。
我可没说”都”, 这可是您说的, 这明明是您如本版精英般给我扣的大帽子啊, 不是吗?
您的英文真是太好了, 什么裆的, 我可不懂啊, 像您这么好的英文, 还不赶紧快去当精英去呀。
我在说三哥的观点, 即新加坡买了出租合住的, 与香港比, 没多少区别。
我没说比例, 多少, 因为我也不知道。但是本版的不少。
我是说新加坡买了房子租房间出去的,和香港住小房子的半斤八两,生活质量等同。咋就被人理解成了新加坡都是租房间出去的?
完全同意楼主的观点,香港已经和新加坡不是一个档次的城市了,而且不可能再有机会逆转了
英文不好可以去上补习班,好好提升自己比天天在这阴阳怪气地发言好很多。至于“裆”什么的你就不用扯了,你已经在那个层次了。。。
闲人真多啊。。。 自己碗里的没看好,就看到别人的去了
您这自我感觉太良好了吧?是不是没去过好地方看过?
来次金融危机把泡沫搓破、灭了当地人那股矫情还是有机会迎来第二春的。
来本版的多数是新移民吧,作为第一代移民 经济相对拮据的,确实有部分人出租一个单间来补贴家用。
但相对于全新加坡来说,这部分人绝对是少数,我认识的人里,无论土生新加坡人 还是新移民,还没听说谁把自住的房子出租一间的。
现在这时代老移民出租房间的很多。前两天和同事聊天。得知他把房间出租了两个。给出吃惊。就问您是90年代的博士。当了一辈子的科协作家。还有必要出租赚外快哈。同事说快55了。现在的状态随时会被请辞或被退休。退休前后收入差别太大了。公积金到65才能取。加上小孩读书。不出租房间怎么办。听了之后觉得也是没其他办法。看着天朝发展起来。人生就是无奈哈。
自己的房子自己做主,租房间啥的都是个人自由。但是把这种牺牲自己的舒适性的行为定性为会理财,这个就有点牵强了。还有本身租出房间,还笑话香港人住房小,这个。。。。
没啥好比,每个人自己生活方式
有些人还觉得房子大打扫起来麻烦
以前中国还把那种紧凑型的房子叫做港式楼盘,也算一种时尚
喷子还真什么都能喷,新加坡住房质量也要硬拗到和香港一样。
按你在新加坡的屋子,去香港打拼一个相当的来看看
每个人对隐私及舒服的定义不一样。我认识有新移民,有钱买公寓,组屋出租1个房间给别人。公寓组屋全款付清。30+,夫妻,一孩,岳父母。公寓还没建好。
看看香港人的房子就知道了,谁比较幸运。这种架个竹竿就能到对面阳台的房子,估计在新加坡找不到。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外观上让我选,我个人会买新加坡的。
你的“不少”是多少?如果没有具体比例的话就是扯淡,BS凭想象发言的
估计连政府都不知道具体的比例,但是不能否认类似的事情存在。我以前的同事,夫妻都是nus的,刚买了hdb就租出去两个房间,这样的例子有两个。现在公司里面好几个刚入职的同事租的房间,一问房东都是国人,还都是本地大学毕业的。
香港房子真是又贵又小。。。很多还很旧。。。而且在铁架普及的今天,还大量使用竹架,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和极度发达的经济不相符。。。大街上一水的金铺,门口照片服务员都1W+港币,随便一个小屋子都3/5百万。。。李jc现在撤真是明智,过两年肯定没人接盘了
这房子主要是烂,猪笼寨的感觉。但是要说到楼距,新加坡也有这么近的,lake side旁边新修的几栋公寓楼距和这个就差不多。当然,外观天差地别。
看内部的话更会晕倒,我认为你不能把新加坡的租房情况和香港的拥房来比较,要比较就要比较租房和租房。香港的租房人均不超过8平米,小的更是达到少于6平米。
新加坡至少人均18平米。多出两倍以上。至于拥房,上面有人给出数据了,我算了一下我的,房价果然是收入的5.1倍。这个比率同样说明,香港拥房面临的问题。总体来说,新加坡买房容易,特别是拿到公民后,香港人望尘莫及啊。
碟中谍有一集在香港拍的,就有这种猪笼寨内部的情况,的确是要晕倒。
整个一个反映香港民生的帖子叫马三哥给毁了,说什么新加坡出租房间的人和香港人的居住条件一样,简直就是在满嘴跑火车。相比香港,新加坡“地广人稀”,有很多家庭住120多平米的房子,家里竟然不超3口人,说句过激的话,这样的家庭不出租一部分房间出去,真的是对不起上帝呀。而且受HDB 规定约束,即便出租住满,保证人均10平方米也是有的,而且环境一般都还可以。
再看香港,10平米能住多少人,说5个那是民工级的,但小白领10平米住3个是很多的。三代同堂住在无厅的两房里,面积只有30多平米,两房之间的墙面千窗百孔,真不知道这样的居住环境香港人是怎样繁殖下一代的。香港很多楼好像是秦始皇时期建的,香港人又愿意在家煮饭,楼道里,汗味,脚气味,菜味,凉洗的衣服见不到阳光后发出的霉味,综合在一起,整个就是一人间地域。不要说新加坡,中国大陆能找到一个和香港一拼高下的地方都难找。
这就是占香港最少10%的人口的生活现状。还是那句话,实践证明共产党和行动党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他们给了我倍感珍贵的幸福的生活。
注定就是一个口水帖
人各有志,没必要比来比去
我觉得比较新加坡和香港的住房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 只能说坡人自我感觉太好了,那本土坡人移民是为了啥?还不是洋房汽车[lol]
相对于买房,本土坡人,算是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中,都是压力最小的,今年政府居然说收入1000块的人,也能够买起房子,这在天朝,在其他国家,都不太可能啊,更不要说香港了
我觉得坡人应该挺自豪这个政府的。
这话我只能呵呵了,在住房问题上,坡国居然世界第一了
压力最小这显然不对头,但是在同等人均资源人口密度的情况下,新加坡政府做的还算是不错的,这一点比香港强的太多了。
我也是觉得要看人,有人对隐私啥的不在乎。我记得以前论坛上有人说过,买房之前就是和大家一起合租的,没理由买了房突然就不习惯和别人合住了。
从2000年到2013年,sg人口从4m到5.Xm,增加了35%
hk人口基数大2000年已经超6m, 但增加了不到10%
很多新移民第一次买房的时候还没孩子,一般都买四房或者五房,两个人住其实是有点浪费,出租一两个房间賺点外快不奇怪,而且小年轻刚买房时收入也不高。等过几年有了娃了,老人女佣还有娃,房子没有多余的房间了,夫妻三十出头了,一般收入也上去了,自然出租房间的也少了。不少30几的新移民都不止一套房了,新移民在这方面我觉得做得很好,至少比大手大脚花了来埋怨房价高,收入低强多了。
纽西蓝比较奇葩的还有所谓防卫对等原则。就是对方只有用枪你才能用枪。如果用斧头你可以用斧头。但如果用枪就过度了。呵呵。没那么可怕的。但是得经常锻炼身体哈。
以前对李JC好佩服,但是去过香港后,才真正明白什么是吸血。三哥说的不错,的确这帮地产商绑架了政府,政府已经无能为力。什么首富,二富的,只要一触及到地产就会让人嗤之以鼻。
香港,香港,只要大家在香港的马路上走一走,就立刻会明白,现在的香港的硬件环境已经远不如新加坡了。逼仄的街道,破旧的楼房,有些楼旧的可能在天朝的县城都难以找到了。记得曾经在一个中介所窗外贴的广告上看到的广告:“ 实用面积 211尺,两房巨厅 ” 的广告词,一直让人难以忘记,211尺在小新该是怎样的概念?
香港的基尼系数早就过5,甚至逼近6的危险线。到深水涉等地走走,感受一下香港底层人民的生活,你会深深感到香港人民的不易…
也曾切身体会过楼主经历,我虽只是旅行,未在港长住过,但亲眼所见狭窄又多山的坡路,只有一个行礼箱宽度的居民区人行道,身边的高楼密集到感觉像身处warehouse。回到新加坡后反差立现,路好平,街好宽,路上行人脚步慢了一些,笑脸多了一些。到了家看着自己100多平的屋子三个人住,这要是在香港……..哈哈我得多土豪。
话说回来好羡慕香港有香江,后院就是祖国大陆,解放军还准许一群脑残gang song们猴子般耍闹。跟楼主有同样的问题,他们优越感究竟来自于哪里呢?同时又很同情他们超强的自我优越感。
我搜了一下,的确很奇葩,动用枪支自卫更是麻烦重重。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老美的法律更合理。
我觉得香港是被多方面因素给毁了的。
决策层鼠目寸光,当年回归前大陆曾经警告过,不要再搞落地身份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不听,结果大家也看到了。
经济上一味的饮鸩止渴,地产挤压了其余产业的生存空间,就想着赚快钱,要么就是跑到内地开血汗工厂,真正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企业越来越少。
不顾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拼命的放内地游客进来,结果和本地居民产生尖锐冲突,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错误政策。
一座城市沦陷了 成就了一个人 李家城
李嘉诚这种玩意,就是自己活得好别人就活不好,属于蛀虫型,是社会进步的阻碍者。
而乔布斯,马斯克这种,是通过科技创新,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自己也成为巨富,属于双赢型,是社会进步的有力推动者,真正的人类精英。
仅仅对比一个香港,就能连到“新加坡人生在福中不知福“? 如果拿北朝鲜和缅甸对比一下,这两国人都该有很多理由自豪呢。看人生看社会可不是能够从这么狭窄的范围内可以看出的,人就是这么幼稚。说句实话,港新都是很不人性化的社会,真的想要比较的话,建议还是去比较一下哪边老人辛苦悲惨的生活状况更好一些吧。
坡县的基尼指数一点儿也不低,底层人民生活也很不易的。
当然,版上多数是收入在中位线以上的新移民,对于底层的生活状态不了解。
香港和新加坡地方差不多,人口差不多,都是港口,都是前英国殖民地,所以拿来比较。
至于比较老人悲惨度,这个我认为没啥意义。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年轻的时候就要做好养老的准备,不能不管不顾,老了双手一摊,谁来给老子养老呀。
好的是纽国的M帮和B帮, 极少(或是基本不)骚扰群众. 属于对邻里比较好的类型. 一般扰民的就是晚上赛车之类的, 偶尔有人开便利店有被酗酒的打伤的 . 现在黑帮有文化多了, 他们集中在很少数的几个地方, 默默的专著于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和美国不一样.
楼主的内容和标题离题万里。把香港和新加坡作对比,说香港比新加坡差可以理解,但怎么会有新加坡人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疑问?哪句话得出这个结论的?
全世界国家最底层那10%生活都不容易,新加坡这边好歹解决了房子的问题,剩下的自己努力点,生活慢慢的过好不成问题。
如果想让最底层的也生活的很好,那么必然要补贴,要补贴就要多收税,你愿意?我是不愿意。
这里有个人物专门上纲上线。你若说了什么, 必须让你拿出数据, 才能说话。而这斯又揣着明白装糊涂。说不定他自己就在出租房间享受着他们裆给他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