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财

新加坡的房屋拥有者结构正在起变化

记得n年前是80%的新加坡人是住在HDB里面,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正在改变,2007年组屋屋主购买私宅比率占私宅交易量的22%,现在变成一半了,HDB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

(联合早报网讯)本地房价持续下跌,组屋屋主购买私宅比率却有上扬趋势,显示有更多组屋屋主趁着私宅价格走低的机会,提升为私宅屋主。

今年首九个月,以注册政府组屋地址的屋主,所购买的私宅单位估计多达5517个,这占私宅总交易量的54%。

以新私宅项目而计,组屋屋主在首九个月则估计购买多达4080个单位,占新私宅交易量的71%。
从整体趋势来看,组屋屋主购买私宅比率从2007年占私宅交易量的22%,上扬至2010年的34%水平,过去三年更上升至占私宅交易量近一半。
– See more at: http://www.zaobao.com.sg/realtim … thash.1Qn5LRnI.dpu


政府的人口政策应该调整了,要放进更多的移民。
新地铁已经在建了,现有的地铁不能总是DOWN;大批的BTO HDB和CONDO都在建。
公民在有房子住,交通也不是太差的情况下,是可以接受更多移民的,因为移民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新加坡有没有可能搞大规模拆迁, 那些8090年代盖的


长远看新加坡应该只需要发展二种房子, HDB和condo.
区别只是产权和购买条件, EC没存在的必要了


那排屋呢


排屋太小众了, 政府应该不会发展排屋吧


这种报告看看就好了,认真你就输了,统计的时候只要是注册地址是HDB他就算,租的也算,当然也会有人用office作地址的


用自己的眼睛看也知道啦,到处都是CONDO,没一半也差不多了。


谁会盯住几个数据看呢,关键是看趋势,2007年20%到现在一半,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


这个数据说明不了问题。。。难道不是因为外国人和PR因为ABSD买condo的少了很多?


从2007年到现在,新加坡人的收入增加了很多,住公寓的新加坡人也越来越多。
如何看待数据,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HDB应该增加EC供应量,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也高,组屋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这个观点我是同意的,只是说这个数据有多种影响因素,只凭这个数据理论上是没法得出这个观点的如果有新加坡公民的购房数据,看HDB和condo的比例的变化趋势会更准确


现在年轻人收入高。40岁左右的,买组屋时便宜,夫妻都做工,公积金多,付清后,贷款买公寓。尤其是现在的政策,可以出租组屋,住公寓。有条件的都上公寓了。


排屋早就停建了,8频道新闻提过好几次。


我觉得组屋质量在高点,房间面积再搞大点,价格不要太高还是比公寓好。

现在公寓各方面面积都很小,难道大家是傻子吗?都是99年产权要买小的房间不买大的,买贵的不买便宜的。

还是那句话,BTO现在价格不便宜,房子也造太小。给很多有点条件的人直接上了公寓。


其实不稀奇。

96-97年新加坡人人都削尖脑袋买公寓,升级率要比后来0506年不知道高多少。

人反正是越贵越爱买,便宜了就不买了。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