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

关于子女上学,教育体系要向教育部长提问的吗?– 集思广益.

下个月中,教育部长来我们区, CC发出邀请去参加. 有什么意见要提给教育部长吗?集思广益 , 提几条有建设性的意见. 到见面会时提出来..谢谢.补习班建议每节课之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做一下眼保健操。单班制 要让孩子在学校大厅晨读,大厅灯高,光线不足,孩子的眼都搞坏了。减少大厅集合次数。晨读放到教室里。,秩序并不好,有些学生总在讲话,而老师总在喊让讲话的学生闭嘴建议少用白板, 太刺眼, 对孩子的眼睛不好, 白板有时会反射,小孩子有时候看不清楚.教学还要承担些其他的工作,不过教学只占20%,, 为什么不能专门雇佣些秘书,admin之类的干. 校一线老师们的辛苦,想办法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吧.提高教师任用的标准.,数学,科学,英文,体育。如果这名老师某一科目弱,教学生跟着差

建议取缔所有形式的补习班。

建议每节课之间有10分钟的休息时间,让孩子做一下眼保健操。

建议中小学老师流动制,避免打造所谓的名校。

上面说了等于白说,
1。90%新加坡家长不会同意这种做法,除了对自己孩子无所谓的。
2。和新加坡精英教育唱反调。

建议赶紧单班制,学校多建托管中心,让父母都工作的也能不用老人或者女佣看孩子。

没有补习,学校半天,孩子都放到外面野跑???
学校全天,去上补习就一定少了,新加坡小学全天,不知道下一任教育部长能不能做到呢。。。
单班指上午下午小学生不必用一样的教室吧,是全日制教学??

建议不要让孩子在学校大厅晨读,大厅灯高,光线不足,孩子的眼都搞坏了。
减少大厅集合次数。晨读放到教室里。

是在尽量实施,希望能加快些。而且即使单班制,也是早晨不到8点上课,中午不到2点下课,家里没人带的只能送到托管中心,然后有的学校开了托管中心但是名额非常有限,一个年级两百多个孩子可能只有20个托管中心名额,抢破头都抢不到。

总之,我希望小学能跟托儿所似的,早晨7点送进去,晚上7点接出来!

建议学校每周可以按列换座位, 对孩子的眼睛有好处. 建议少用白板, 太刺眼, 对孩子的眼睛不好.

说实话 ” 早晨7点送进去,晚上7点接出来” 对于3-6岁的孩子还行,但小学也要这么久在学校里相当的不好.别的不说, 饮食,营养跟不上啊.活动也太少.7-14岁正是发育的时段, 让孩子在学校待这样久有点”残忍”.
“早晨7点送进去,晚上7点接出来” 的CHILD CARE ,一般5:30PM 之后就全都是坐在那看电视啦….
这个不是太好.当父母的该牺牲点就牺牲点吧, 没有办法, 谁让咱把孩子带到这个世上啊….

家长要工作,没办法呀,至少给个选择吧。其实也就头两年,三年级以后孩子自己在家一会儿也就比较放心了。现在不过是从小学走到附近的托管中心,大中午的热的很,要么就是坐校车,来回折腾。
所谓的少教多学政策,也许初衷是好的,实际上却是把老师的责任分配给了家长,家长要么自己辅导,要么送孩子去补习班,学校的意义变成了检查功课。刚上小学就不断地接到听写list,show and tell介绍等等,让家长在家里给孩子检查,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字要签。

这样的话,教师奇缺!

对,而且白板有时会反射,小孩子有时候看不清楚,也不敢反映,是因为反映得太多次了,老师麻木了,老师没反应,学生就不反映了。

新加坡上学是靠家长.
中国上学是靠老师.
没办法.. 既然来到这里, 就要适应这种方式.

我觉得以上大部分还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个有点难,
1. 有人以这个为生,奋斗了十几二十年攒出钱,自己投资所有积蓄开补习中心做事业,不可能说关就关。
2. 就算补习班可以取缔,上门补习也不可能取缔。尤其是本地大学生很多靠教补习给家里贴补或是赚自己的生活费。如果上门补习不取缔只取缔补习班,对于那些没有钱负担一对一费用只能负担补习班费用的较贫穷家庭更不公平。

这点我听孩子说倒是还好,看不清的可以直接跑到白板前面抄。然后班上一个同学去的次数太多,老师觉得不对劲,让家长带着去检查眼睛,发现近视了配了眼镜。

名校(非自主如华中,RI,ACSI)的形成不是因为师资差距,是因为家长的偏好造成的。教育部在分配教师时,遵循是就近原则,或者说,刚从师范出来的新毕业老师,成绩和分配到的学校没有关系。
真觉得VJC比YJC好很多么?事实是,如果调换下intake,L1R5 20分都报了VJC,3-4分的都报了YJC。最后A水准考试后,VJC就是垫底的,YJC就是top JC。PLSE上中学亦是如此。如果都是250分的报了neibourhood school,这个学校4年后就是所谓的名校。
自主学校没办法,人家有自己的董事会财团支持,可以雇的起很多教育部雇不起的老师,博士一大把,都不会愿意拿教育部给的薪水做事的。而且他们有自己的面试选择权,可以百里挑一。有钱自然设施,学生各种方面的提升机会等也高人一等。

是只能适应了,不过不妨碍我抱怨一下,说不定能有所改善呢。
托管中心那个,还是有改进的余地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自备托管中心了,不过严重的僧多粥少。但总也算是进步吧。

不建议你去做这些建议,原因:
1,新加坡这种机会很多,没有必要这么仓促要从别人那里来拿意见。
2。你的孩子还远没有到学龄,没有切肤之痛,更没有亲身体会,说出来没人信服,也没有感染力。
3。不是自身的体验,你自己说起来也底气不足,只是为说而说,没有意义。

补习班又不是强制性的, 你不喜欢就不要去上啊.
为什么要取缔呢? 这不是剥夺了那些资质稍弱,但是愿意额外花时间弥补的孩子们的权力吗?

补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害小孩子,该开开心心玩的时候要埋头补课不利于身心成长。自小补课让小孩子心里觉得自己很差,需要“补”。这种有害的东西不能因为有人以此谋生就姑息。有人以贩毒为生,难道不能打击贩毒?
取消补习班之后有人上门补课那就是别人的自由了,但是应该严格禁止学校老师有偿补课。

写这个的出发点是:
1这对家里负担不起的孩子是不公平的,容易造成一辈穷,辈辈穷的恶性循环。
2有些人认为孩子已经学校方面压力已经很大,不想给孩子找补习。可是看到别人水平差不多的孩子都在找补习,自己的孩子不补成绩上就要吃亏。
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操作起来不现实。除非新加坡第一部法律就把找补习,教补习,开补习班列为违法,或者升学不和成绩挂钩。

我的观点和你一样,名校之所以成为名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挑的是优秀学生。

有人说小孩子如果不补习半天时间去玩,有什么关系呢,以前中国的小学下午还不是就一两节课,三四点以后都在玩,难道这一代人都垮掉了?

如果你真的是这么想,和你前面的要求老师轮校的建议大相径庭阿???
网络很随意,但想做有意义的建议,不要顺口而述。。。给金毛狗的建议

认为补习不公平的看法也很奇特,
这种看法,可以衍生为,建议不要卖小汽车,这样对坐巴士地铁的大众很不公平;建议不要开高级酒店和其他高级场所,对大多数的工薪阶层不公平。。。
事实上,1。孩子的培养需要靠双方-家长和孩子的努力。2。新加坡每年都有很多工薪阶层或更低的孩子考出高分,拿到奖学金。3。政府一向对低薪家庭的孩子也提供比较便宜或免费的补习。

说的不错,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同意这对小孩子身心发展不好,没有达成广泛共识,和毒品的概念差别很大。就算是烟草酒精,也不能说禁就禁,连带关系很大。
学校老师不是神,没有能力每个知识点都保证解释清楚。知识点1,2,3,…,10。老师A可能解释1和2没那么清楚,老师B可能解释9和10没那么清楚。有的孩子意识到了,并且勇敢的去下课找老师弄清楚,但大多数的孩子意识不到哪个点没学扎实,或者没有勇气,他们需要有人辅导他们理解透彻。有的家长有能力有时间,有的家长有能力没时间,有的家长根本就没有能力。如果彻底禁止补习,是不是对那些家长有能力有时间,甚至说有个成绩很好的哥哥姐姐的家庭来说有利,而对其他家庭不公平呢?
禁止学校老师外面补习的事,教育部的目前的规定是每周最多6小时,否则视为违纪。但是教育部没有那个能力精确调查,除非家长举报,如果你知道哪个老师在课外补习超过每周6小时,可以举报,调查成立后该老师要受到处分。至于为什么教育部给6小时而不是完全禁止,因为老师的收入和工作量相比其实少得可怜。原则上教育部招收大学毕业生成绩前30%的人,但只提供全国平均薪金(起薪3K多一点,不当领导教20年涨到封顶7K左右)。如果禁止额外收入,只靠一般待遇,很多成绩好毕业生不会把这个行业纳入考量范围。
很多人提到应该给老师涨工资,然后禁止他们出外补习。事实上是,全新加坡有3万3千教师(公务员系统最大的一群),如果给每个月给老师1个人涨300块,一年就是5K左右,政府每年这方面支出就要增加1亿5000万,这些都是要从纳税人口袋里多拿的。更何况,300块对一个工资4K,1个月外面补习24个小时可以赚4K的老师来说,杯水车薪。

补习的确是对家庭收入较低的人不太公平,数据上说:
所有学生人口,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月总收入/家庭成员)为2.7K,而最后只能进入ITE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为0.7K,最后能进入JC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为3.4K。
住在HDB4房或以下的学生,占所有学生总数的54%。PSLE考入RI的学生,住在HDB4房或以下的,只有18%。
当然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成绩的关系,不单是是否能负担的起补习这么简单,但是能否负担的起补习,确实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还是抽签比较好.
谁上ITE,谁上大学,抽签决定.

我觉得老师的收入不算特别高,但是也绝对不少。起薪和平均起薪是一样的。在外面公司,除了个别的行业以外,不做到管理岗位,7k也差不多封顶了。
更重要的是,老师稳定而且相对轻松。那些高薪的行业哪个不是累的像个狗似的,经济不好的时候整天担心被裁,知识更新换代奇快。老师的话就那么些东西,几十年翻来覆去闭上眼睛都会讲,每次金融危机来的时候别人心惊肉跳,老师可以笑着抄个房子的底,一生赶上两次的话,啥问题都解决了。更重要的是,高薪行业年纪大了又没有升职咋办?老师可是越老越值钱的。

身为老师,我可以说说补习对我的影响。
我刚进这行时,学校里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前几次听我的课。结论是,虽然很多地方还有改进的地方,但是总体上说不像一个刚入行的老师。我没有告诉他是因为我在此教了很多年补习的原因。每个topic,哪些地方学生容易理解,哪些地方不容易而需要着重强调,我都大概知道。这些都是补习过的那些学生让我学到的。
如今进了这行,我依然带2个学生每周各1.5小时,目的除了贴补家用,我也想了解其他JC在教同样的topic时,用什么方法,着重点在哪里,我自己的学校哪里有遗漏和不足,对我正常的课堂不可谓没有帮助。对我个人而言,补习给我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利益。
当然,老师有条例要遵守,就是不能给自己学校的学生私下补习,这个违反了后果很严重,涉及泄密等法律问题。我个人也有很多原则,中小学的不教,不是自己教的科目的不教,学生必须来自不同的学校等

上面有人是开补习班的吗,工薪阶层的孩子或者赤贫家庭的孩子考出好成绩十有八九是天生智商决定的,可别说是补习来的。

轻松?现在学校老师的教学只占20%的工作量左右,租场地,和中介讨价还价等等完全和教学完全无关的,现在都是老师的工作范畴。我每天工作的时间大概在早7:30到晚5:30, 在家一般还要工作1-2小时,每天工作时间大概要11-12小时,2天周末大概要工作半天到1天。这是常态,不是忙的时候的工作量。在教满3年(合同期)就退出的新教师,占20%,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工作量太大无法承担。只所以新加坡是4个学期而不是2个,是因为10周后如果没有一点精神和身体休息,老师基本身体都会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4个学期而不是2个,目的不是保护学生的,是保护老师的健康的。就单单看教育部这个规定,就知道这个行业的劳累程度。
收入的确是在平均线上,因为你所说的平均值,是所有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教育部收的是top 30%的毕业生。我身边同龄的同事(40,50岁的没法比较),大多数是2nd upper class,也有一些是1st class和2nd lower的。这些人在刚毕业的时候,大多数就职机会都比当老师要优厚很多。这个等级的文凭,毕业10年内就破7千的不再少数,老师要至少大约15年。

老师辛苦了!这边的老师和中国的工作量确实不一样!

我也觉得老师很辛苦,去当义工的时候早晨不到7点就有老师来上班,我深深的觉得我做不到。

以前也是听朋友说过老师除了教学还要承担些其他的工作,不过教学只占20%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也就是说80%的时间都在干杂事。为啥不能专门雇佣些秘书,admin之类的干呢。一天要干好几个小时的杂事,我真的很好奇到底在干啥。
至于薪水,我认为像老师这种稳定持久的的,和那些一时风光一时落魄以及青春饭的,起码要加上个50%来比较才公平,不知你是否认可。

在新加坡这个地方,是绕不过房子这个问题的。房子买的时机对,少奋斗好多年,property的增值再高的薪水也无法与其抗衡。那些银行业的,虽然平时薪水高,08年的时候不是被裁就是魂不附体,又有几个敢买入房产?老师可以淡定的抄个底。。。一辈子遇到一两次,别人就望尘莫及了。

支持这个。
还有,反对从小一小二小三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分班分班分班。
教育是细水长流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力,那么小分班,孩子心里首先就知道自己被否定了。带所谓差班的老师也经常把自己和自己班上的孩子给否定了。这不是教育的目标。

这个怎么说呢,僧多粥少必然通过竞争解决,就看终点线设在什么地方。现在是设在小学阶段,对早开窍的孩子有利,胜出了就是所谓的精英,不是也是。如果往后挪,路遥知马力的话,会不会早开窍的孩子家长又不满意了呢。本来可以早早锁定胜利果实,拖到后面有可能给搞没了。

重点改变老师是全能制度,不知师资力量不够,还是节约成本。一名小三老师真是Super ,一个人包教到完,有这么大精力和能力吗?教数学,科学,英文,体育。如果这名老师某一科目弱,教学生跟着差,家长花更多精力去帮助提高成绩。

支持!据孩子回来说,这样在大厅晨读,秩序并不好,有些学生总在讲话,而老师总在喊让讲话的学生闭嘴。

还应该立法禁止学前教育。

女儿读小学时,就说过她的马来老师除了华文不教,科学,数学,英语都是她一个人搞定,可是女儿认为老师除了科学外,其他教得不好,尤其数学,但她很虚心,女儿每一次提出异议,她都会说谢谢,研究一番,过后几天,仍会说谢谢。
在中学,她就惨了,此处就不说数学了。。。。。。
女儿班级(最好的班)的科学平均成绩比隔壁班少十几分,一次孩子的科学老师没去上课,另一个科学老师代课,他们全班都明确表示,希望那个老师能继续代课下去,直到考试,孩子的想法都是天真的。。。。。。

不知道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情况。我们当年上学,学校一直没有分好班差班,班级里总有几个出类拔萃的,这些同学就有机会参加竞赛或者拿奖学金,普通的同学也没什么压力。是金子总是会闪光,孩子有某一方面的天赋,只要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总是会发挥他自己的长处。不需要圈养起来进行精英教育,孩子早几年晚几年出成绩,没有什么差别。尤其是圈养起来进行精英教育的孩子们,人格和心理上未必比普通的孩子更健康,有时候更加不健康—因为他们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中长大。教育的目的,不是教给孩子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一个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中国很多大学以前办的少年班,那些孩子现在又怎样了呢?反而是在宽松平和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一路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我和老公都是这样长大,一路以来也上好校,也比赛也拿奖。如果从小一开始那么早就参加淘汰赛,我们肯定不是现在这种平和心态。
话说回来,如果教育制度就是非要从这么早开始定生死定高下,也难怪家长们对早教和学前教育趋之若鹜,也难怪家长们拼命要把孩子往好班塞,因为资源都在好班那里了。所以能够呼吁就呼吁一下,改变不了现状的话,就从孩子下手吧。

说到托管中心,双职工家长可以把孩子寄放在学校或者托管中心一整天不用担心。可是我看那些孩子真的很累,从早上六点多起床到学校,一直到下午五点才能回家。中间没什么课间休息,吃过午饭就要到托管中心报道,很多孩子是一边打哈欠一边做作业,成绩好的孩子会比较轻松做完,做完好歹大脑可以休息一会。有些孩子比较慢,又累,作业老也做不完,因为没法集中注意力,最后往往抄作业了事,对知识的掌握有多少我真的很怀疑。我觉得这样反而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孩子中午下课回家睡一觉,起来精神饱满才来做功课。做完功课还有时间运动。

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我认为新加坡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出能干活的人就行了,不追求培养出大师,不追求人文关怀。所以早早分流,胜出者就是精英就是重点培养对象,不是也是。以后集中资源给这些人,不成为精英都难。优点是基本都能成为可用之材,缺点就是从小就在压力下长大,心理健康堪忧。另外就是无法产生大师级别的人物。

我也同意你的看法。

这只能说明新加坡比较有自知之明. 每年就这么不到5万的学生.
如果它的教育目标定为”旨在培养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世界级的大师”, 我想大家都会笑了.
再说了, 大师也不是想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男人如树  这是子女坛, 骂人还请在别处吧.  发表于 4 分钟前
==============================
这位朋友可能不知道,那个家伙动不动就人身攻击网友,对这种玩意就只能是豺狼来了有[关键词屏蔽]。讲道理是讲不通的。

请指出晓林人身攻击的话,小孩子不懂事阿。。。
你建议老师要轮校,这样避免制造名校,后来又认为名校是好学生被选去的结果,请问哪一种是你的真实的思想,还是顺口说说??

那得家里有人带才行,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个条件的。

这个很难~~~
你只能做出自己的决定
上,还是不上~~~

你还有时间补习啊
佩服一下~~~

哈哈,你这个太搞了
真要实施了
很多家长都要去芳邻了~~~

提高教师的任用标准!
我女儿小学的某位新加坡籍的华文老师连跳舞的舞都写错!
我女儿的小六班主任,竟然在课堂上用平板看股票!
提高教师任用的标准,就不用那么多的补习班了。
如果学生入学要做性向测验,那么为人师表者是不是也应该做做呢,没有足够的教学热诚,没有足够的学识,就不要残害下一代,教育部也应该妥善把关。
当全世界的小学教师都提升到了大学毕业以上水平,新加坡是不是也应该提升呢?

你真的希望抽签决定上ITE与上大学?还是我理解不出你的反话?
要是你的孩子是上大学的料,抽签进去ITE,你甘心?
要是我的孩子只能上ITE,却幸运地抽进大学了,我也很痛苦,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
那些教授更痛苦,整天对牛弹琴,哈哈,孩子们更痛苦,听天书呀。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