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大力提倡脚踏车的使用,如今新加坡至少有两家私人业者准备在两个月内抢先推出“无车桩”的共用脚踏车服务,用户只须把车停放在任何一个公共脚踏车停放处,无须到固定停放站取车和还车。预料组屋区和商业区等下来会陆续出现更多由私人业者提供的脚踏车共用服务,方便民众全天租用。据知,业者正同有关当局包括陆交局和建屋发展局商谈使用公共脚踏车停放处的事宜。名为oBike的脚踏车共用服务预计在今年首季推出,共有约300辆脚踏车,让用户在多个地铁站如波那维斯达、裕廊东、武吉巴督、兀兰及三巴旺等租用,每半小时收费一元,以信用卡付费,但须预先付49元定金。用户只须通过手机应用寻找最靠近的脚踏车,并使用手机在脚踏车上的二维码(QR Code)扫描,脚踏车便会自动开锁;还车时,为脚踏车上锁后,系统就会停止收费。它的卖点是用户无须到固定停放站还车,只须把车停在目的地附近的公共脚踏车停放处,例如地铁站附近的停放架即可。oBike是由一名新加坡人和三名中国合伙人合资创办的新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余章彬(38岁)受访时说,他们已同陆交局和建屋局等机构分享了其商业计划,并会通过后端系统监督脚踏车的行踪,确保用户不会胡乱停车。一旦发现有人随意停车,便会派人去移车。手机应用也会提醒用户把脚踏车停在指定停车处。它也计划通过奖励积分制,鼓励用户遵守停车规则。该公司在上周开始测试系统,目前在约15个地点提供租用服务,主要是在地铁站附近,每个地点提供约五到十辆脚踏车。 以卫星定位系统 追踪脚踏车位置除了oBike,以中国上海为基地的摩拜脚踏车(Mobike)也准备在今年首季,把它的“无车桩”脚踏车共用系统引进新加坡。摩拜昨天受询时不愿透露准备提供多少辆脚踏车及服务地点,只透露目前正在测试阶段,以评估市场需求。根据它在本地的网站,它每半小时的租车费也是一元。据知,摩拜也参与裕廊湖区脚踏车共用计划的竞标,这次投标共吸引了13家海内外公司参加。对于它准备如何确保用户不会胡乱停车,公司发言人说:“摩拜拥有这个领域至今最先进的科技,所有脚踏车装有卫星定位系统(GPS),每时每刻都能追踪每辆脚踏车的确切位置。”“我们能知道脚踏车几时被丢弃或停放在不应该停的地方,然后采取补救行动。我们在教育用户方面也会投入许多资源。”陆交局受询时未针对私人业者能否使用公共脚踏车停放设施给予回应。它提醒业者,与普通脚踏车一样,用户和业者都须确保不在公共场所胡乱停车,否则当局将加以取缔。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李德纮博士认为,考虑到公共脚踏车停放架的数量不多,私人业者也应自已设一些停靠点,以免产生排挤效应。每天从住家步行约10分钟到地铁站搭车的白沙居民刘建乐(27岁,公关)说:“如果可以在组屋楼下租用脚踏车,我会考虑骑车去地铁站,比走路快,收费也同搭巴士差不多。” 说到公共自行车这个问题上,中国可谓经验老道。几年前开始,中国的公共自行车数量就遥遥领先,注意,是“遥遥”。
到底公共自行车有什么好处呢?
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一样不消耗化石类能源,比公共交通还清洁,属于纯绿色交通,是城市交通综合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各种交通方式都有自身特点,各有所长。自行车具有行驶灵活,不受道路拥堵的影响,准时性高,存车方便省地等特征,在道路拥堵的城市,对于短距离出行来说,没有一种交通方式比自行车交通更快、更准时;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少疾病;骑自行车,沿途购物非常方便;如图1所示,自行车适用于短距离交通出行,而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在长距离出行中更有优势。每个城市不论大小都确确实实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短距离交通出行(特大城市约占40%,小城市约占80%以上)。对于短距离出行,自行车或者步行是最佳选择,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准时”已经成为市民选择自行车的最主要原因。另外,如果车站到住所或工作地的距离较远,可以骑车,将车存放在车站,然后乘坐公共交通,这种方式学术上叫做“驻车换乘”,英文叫做B+R(Biking and Riding)。因此,自行车可以作为公共交通端末的交通工具,弥补公交线网密度的不足,吸引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包括轨道交通。因此可以说,只要这个城市存在交通出行,这个城市就需要自行车交通,不论出行距离是远还是近。骑自行车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北京的调查显示,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原因依序为:准时、锻炼身体、沿途购物方便、省钱、最快、携带重物方便、接送小孩方便、其它。从占据前三位的原因(准时72%、锻炼身体55%、沿途购物方便41%)可以看出,自行车不仅仅只是一种准时性高的交通工具,它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这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如果这些人改开小汽车了,那后果会怎样。在提倡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自行车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被赋予了新的现代元素,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然后大力倡导。
好贵。骑一天的钱都可以买一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