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语不好的人,出门被歧视
2、和本地人以及洋人无法融入交往
3、国内鸡鸭猪牛滥用抗生素,这里的蔬菜我买回来放几天也不会坏,不知道有没有打药
4、华文老师的整体水平 还不如国内三线城市的老师。我大概见过二三十个幼儿园的华文老师,其中只有2个觉得挺不错。
请问各位是如何留在这里这么多年的?我是每天都要算一遍可以回国的日子。
各有各的好 各有各的不好
没法拿苹果 和橙子比
这一点不奇怪,有抑郁的待三年跳楼了。。。
晓林一再说早做人生规划,选择一个地方一定要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才行
作为前辈,给你几条建议:
1. 找准自己的位置,就算不能改变别人的有色眼镜,至少不卑不亢的态度需要有,然后,就是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如果不会英文被歧视,这点去改变别人还是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更有效呢。。
2. 不要对于融入有误解和执念,别说是刚来,就是来了十多年的人,也有跟本地人融合不到一起的,这一点问题不大啊,能遇到的人那么多,总归会有几个朋友的,没有就多参加一些正常的交际活动或者运动开阔一下交友范围。。。
3. 吃的方面就看自己怎么想了,人不能因噎废食,只能选择自己可以接受或者说容忍的程度。例如我,虽然知道国内的各种滥用药物,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国内的蔬菜和水果,这里的,不管安全与否,总觉得进口保存方面肯定要做点手脚。
4. 幼儿老师的华文水平不成本地华文老师水平标准,毕竟幼儿老师的学历要求本身就跟政府中小学华文老师标准不同,你在一个行业做好自己就好,莫要太过于挑剔他人的水平,要只是,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会跟照镜子一样,至少给自己加了70%的分数,不真实。
不习惯的话,能回去就回去吧,若不能,找点方式自我开导一下,我觉得,新加坡其实挺好的,尤其,对于女生来说。
二宝对女生挺仁慈。
别混淆了,我只在群里怼人。。。
论坛里,除非实在是忍不住,我怼人的次数并不多,不管男女。。。
毕竟,来的都是客嘛。。。
前辈好~
6叔~~~
6叔竟然出现了~~~
6叔这是被盗号了么~~~
某個人的天堂,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地獄。
只有自己夠強,才能過得好,不管在天堂還是地獄。
既然早晚是要回去的,就珍惜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哦~比如吃吃榴莲、徒徒步,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时间会转瞬即逝哒!
不要再想了﹐趕快回去。
我有个好朋友呆了好长一段时间老拿不到PR,结果往第三国去,还把双方的家长都接过去。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谢谢你的建议
是的 与其每天愁眉苦脸,今晚就去吃榴莲去
我会发现新加坡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那意思是这里并不是很好?
其实主要还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来
然后就是既然来了别人的地界儿,就尝试融入吧,不能指望世界围着咱转
不习惯不喜欢就回去吧或者去一个自己觉得好的地方,为什么选择呆在一个自己认为不是那么好的地方呢,但不能保证去了新的地方之后不会有同样的感觉
存在即合理,新加坡发展的这么好,一定有她的道理对吧
祝好
我们村的人都说国外遍地都是黄金。我也觉得新加坡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严格。传说在新加坡偷东西会被砍手指的,没有看到什么小偷被砍手指。新加坡的香皂真便宜。力士香皂两块钱五个,我一个人用。在农村我们一家人一块肥皂洗澡可以用一年了,力士香皂是舍不得买的。这里用肥皂真奢侈,直接用肥皂涂满整个身体洗澡的。在农村我们都是在毛巾上擦一点肥皂就够洗澡了。也不是天天洗澡。来新加坡租房间住,听说水费电费贵,我也隔几天才洗澡的,房东太太居然希望我每天都能洗澡,不怕浪费水吗?我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每天都洗澡。新加坡这样干净,有必要吗?
哈哈,你是来说笑话的吗
若非家里有矿,晓林是不支持陪读的,工作人士带孩子来新,才是天经地义的,但这也要是经过一两年大人能立下脚,喜欢这里之后的事。
目前来看,外籍学生限制会越来越高,政府学校进不去,就只有私立或国际学校,来新加坡的意义就是去一大半,国内国际学校水准不比这里差,还不用离乡背井,夫妻分离。家里有矿就无所谓了,反正孩子是准备在外面发展读书的,早点在外面可以早点适应。也不会在意每年都上涨的新加坡外籍学费,夫妻各自生活都会很精彩。。。。
我在新加坡的第一份工作是品质检验员,负责检测零部件的尺寸,每个月可以拿到一千多元呢!相当于五千多元人民币了。每个月都按时发工资给我的。有一次公司让我加班做完24小时,第二天可以免费休假,还有100多元新币的加班费,我好开心。那是我第一次做晚班第一次做24小时的工作,多了一百多元的加班费我好开心,但是真的好困,我迷迷糊糊的回到出租房间的双层床上,倒下就睡着了。一百多块钱可以买个自行车了!一天的加班费就可以买到一个自行车了!新加坡赚钱太容易了。
新加坡治安好空气好食物安全。当年还是个穷渔村的时候就被来福士看中,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加上政府有效的管理和广大朴实勤劳的群众,新加坡前景乐观。如果你想做一名过客,可以享受新加坡的繁华。如果你想长期在新加坡,你可以安居乐业。新加坡和世界各地都有非常好的联系,空中交通发达,金融联系紧密。作为华人社会,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新加坡连续几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投资超过美国超过日本对中国的投资。
晓林,我是拿EP过来的,工资交了房租加学费生活费还有点点剩余,两三年后也可以拿PR,国内攒的钱也可以在这买房。可是我没有归属感,不知道未来该在这还是回国。我不知道我是否喜欢这里。这里热,没有亲戚朋友,我英语不咋好,但是比国内文明和人际关系简单,人际关系上不累。
很简单啊,你没有自己的生活,当然闷啦
这和一个人性格有关,也和她周围环境有关。
1。且不谈两年是否能拿到PR, 关键是未来至少20年你决定在这里了吗?
2。喜欢你的工作吗?喜欢同事吗?不喜欢,一年后换。。。。认识一些朋友,陪读的或老鼠,二宝,找到自己的生活,看看有否改观,否则孩子上学前一定要决定去向
我的天崖,励志哥在忆苦思甜吗?
EP通常是专业人士,工作中专业人士需要用英语的场合会比较多,楼主英语不灵光,有不适应感可以理解。
我是和楼主有同感!
心态不调整,到哪都一样。
是的,孩子上小学前一定要决定去向。我的工作谈不上多喜欢,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本地人还是和本地人玩,本地人可以和中国人可以和洋人进行工作,可是生活和交流聊本地八卦,都是关起门来不给我们听到的,平时的言语中也透露出不喜欢中国的很多东西。让我感觉心里不舒服和没有归属感,中国这么强大的国家,本地人都根本不提中国的一点优点,都是讲的不喜欢你们那里的假鸡蛋,假月饼,随地大小便,中式糕点。眼光好狭隘。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在这里长大后,是一个什么样子,是成为了这样的新加坡人,还是成为和我一样没法和本地人融入的中国人。
其实工作中并没有用到很深的英语,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专业方面的词和句。我在中国可以赚这里工资的10倍。这里的工资只可以够租房上学生活。出国旅游啊,买奢侈品啊,那是我在中国干的事。
谢谢你和我有同感。不知道该回该留。
心态没有多大关系。而是收入和花销的比例问题,和本地人没法融入的问题。与身份也无关。本地人真的是很看不起我们大中国。
我是选择留下来了。
如果10倍收入差,晓林觉得不值得。。。
你是ep,收入要求至少3600新币,10倍就是3万6新币,年薪大约200万人民币,只是为了孩子不值得啊。。。。
1.说实话,晓林当初是因为新加坡收入差不多是国内收入10倍才来的,
2.新加坡孩子并不必国内孩子轻松多少,如果想成为精英,不是读个poly了事的话。
3.人生界遇很难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气。新加坡比国内干净,就这一点是大多数人留下来的原因,不光指环境还包括人界关系上。。。
国内干净地方也很多,我觉得主要的差别是政府管治。国内向政府投诉你的电话或者有去无回,或者你的电话号码直接到了投诉对象那里,投诉对象直接找上门了。国内对国外教育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网站不屏蔽,时政新闻社交网站很多就被屏蔽了,新加坡就不会,可以自由浏览世界各国绝大多数网站。
是,我在国内每个月可以一次出国旅行,吃饭都是挑着海底捞吃因为干净新鲜,在这里出去吃一顿海底捞都奢侈。总觉得和孩子2个人去吃一次海底捞500人民币,不值。我在国内过着赚钱和花钱的日子,我在这里拿着几千新币,出门都是吃4新币-10新币一个人。贵的也不去,也不买。书也很贵。虽然我有一些积蓄,也买得起,可是就是不想这样买,觉得不值。
其实本地人是清楚新加坡是小国寡民,夹在大国夹缝中生存的。上一次我坐出租车,新加坡人司机说,中美一旦闹僵,新加坡很为难,因为要选边站。
我留下来大概就是会因为孩子在这里可以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也许比北京上海还好,因为我看到北京上海的家长也带孩子来新加坡上学,公立和国际的都有。我们在二线城市,教育比不上北京上海,如果我真的是在北京上海,我就不会来新加坡了。为何不去北京上海呢?教育提升了些,但是我还是没有关系,赚不到啥钱,最多开个超市,开个兴趣班。一年三五十万。那我就直接来新加坡吗,我拿着不值得提的工资,用着积蓄在这省吃俭用,为了孩子接受比北京上海还好些的教育。
好奇你下决定过来的原因
樓主在國内的收入是這裡的10倍,那還來坡縣幹什麽啊?
到底是哪裏吸引你呢?讓你放棄9倍的收入?
还有法制地位不同,新加坡相比中国是一个相对法制的社会。
你没抓到重点,晓林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干净。。。。年轻人可能对网络千奇百怪的新闻说法感到新奇兴奋,在晓林看来,哪一间媒体没有他们想灌输的立场和理念???封或不封,对晓林来说,没差别,重要的是自己的判断。。。
很自我
怎么讲呢?
那是因为年轻人经历不够,没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内部分城市商品房限价,怎么限呢?房价每平不得超过多少钱多少钱,但不限装修及车位,那开发商就在车位装修上打注意,因为装修车位跟房子是一体的,限来限去,民众买房一点没省钱,是不是很虚假?!很难想像一个虚假的社会会成为引领世界的超级大国!新加坡会这样吗?
黑色在说晓林很自我。。。
可见你又判断错了。。。
都觉得我是对的,我很重要 。。。
你能看到不同国家的媒体,看到不同国家人士的见解,就不会经历不够晚成熟了,因为封禁,国内民众做不到。
不对不对。。。。过去的人也一样很封闭,一样能有正确的看法,问题在于需要思想,不是一味的吸取,外面的信息更多,并不是得到正确选择的唯一道路,反而更容易偏执,偏离。。。楼主来新加坡的原因,就来自于外面的信息。。。
自我不自我,不重要,关键是必须有自我的判断,而这个判断需要是正确的。。。
晓林从不认为自己很重要啊,每个人都是一片浪花,瞬间就消亡无迹。。。对或不对也不重要,关键要说出来就好。。。
你肯定每天被赞歌、"正能量"包围不会误判???
当然不会,愚昧的人才会,现在这样的人很少了
特别想采访一下楼主,是什么让你放弃了9倍的收入到这里的?一点别的意思没有,正儿八经的疑惑。。。
我觉得为了自己来新加坡是值得的,为了孩子来新加坡我个人是不理解的。不知道你有孩子了没有?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新加坡的教育系统相对比较先进,但培养出来的人不容易适应中国社会,除非是是打算留孩子在本地。
我一直都很赞赏晓林其他的帖子,总是很理性。可是这里我要反驳一下 – 如果每天充斥在周围的事物都是别人想要你看到的事物,何以开民智?要摆脱愚昧,就是要接触各种各样的观点,然后从中筛选出最符合本人价值观的。“洗脑”这两个词,不是凭空诞生的。
至于楼主本身的问题,我的回答很简单:呆的高兴了留下来,不高兴了就回去,一切先考虑自己! 就算有孩子,一个开心的父母总是最重要的吧?
物以类聚,有相同文化习惯价值观自然亲密一些,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学习融入本地社会,你办公室同事对中国了解不够,所以误解中国,可你因为公司那些人就以为新加坡人都如此,这不是和他们一样嘛。
想听对中国的赞歌,多看听国内媒体不就行了。
晓林说得很对
偶尔出现一下。。低调低调。。
还没确定一直在这呢,就是先来看看
我有4岁女儿,你说在重点了,如果孩子将来一直在这,成为新加坡人,我也可以接受长期一直生活在这,就可以过来,那我们可以来这。可是我目前看来,我是想回中国养老的,孩子我不确定20年后她的选择。如果孩子一直在这里学习生活,20年后即使愿意跟我回中国,也可能会适应不了中国。我是个单亲妈妈,所以我必须要和孩子在一起。不知道来新加坡的的家庭和孩子,读完书有没有回中国的。
在新加坡的陪读妈妈单亲妈妈都是很不容易的,你能拿到EP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人才了。小孩子很容易融入新加坡的。大人比较难融入新加坡,但大人可以在这里很好的生活。我非常喜欢新加坡和中国的。在这里感觉很自在。你刚刚到新加坡,谈适应还可以,谈融入太遥远了。先试试看适应环境吧
你没有太明白晓林没说出来的意思。。。
1.对,一个完全封闭得世界,的确只会制造出白痴。。。
2.但只要生活在社会里,就不可能完全封闭,文革够封闭吧,并不阻碍产生那么多思想家。。。
3.信息是需要的,但只是对一部分开智的人有益,再多的信息或越来越多的信息反而会让很多人更加愚昧偏激。。。
4.新加坡的精英政治是有点道理的,愚昧的人需要摆脱愚昧,但他们能接受的是有限度的,太多的放任,会害了他们,让他们偏激。晓林再说句招人骂的话,大多数人其实不配拥有与他们智商或能力难以承受的太多信息。。。
晓林建议:
1.如果你在国内有200万的年薪,或100万的年薪,建议不必迟疑了,一定是国内生活或孩子教育比新加坡强很多。
2.如果你在国内收入在50万左右,就不妨在新加坡驻留一下,看看喜欢否,留得下来否,孩子会有自己的命运。
3.如果国内收入只有20多万,留新加坡应该是正确的选择。
谢谢晓林,懂了。
也得看稳定性,国内长期稳定年赚50万比大多数新加坡人过得好多了。
我在国内就是稳赚50万,好的时候有一百多万。看行业今年的发展和自己的勤奋。够勤奋的话,能做到年入100万的。主要还是国内资源好,和市场好,在国内二三线城市有300平的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过来这里的话要重新打拼,以前赚的也不知道值不值得在这里重新购买和开始。
你放弃可观的收入来到新加坡拿低得多的薪水肯定是有原因的。
1、带孩子来一个干净的地方。2、这里教育比国内先进。3、蔬菜水果这些比国内相同价格的品质更好。
国内不干净吗?为了这些放弃可观的收入?新加坡学习据说主要靠课外补习,可以想像这里的学校教学质量怎么样。
谈谈我们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对楼主有点帮助,我们也是外来的,没用在本地读书,没用本地的朋友。在我们孩子没用读幼儿园以前,跟楼主一样的感受,跟本地人没用接触,也接触不到一块,等孩子读了幼儿园以后慢慢就有了改变,通过孩子慢慢的跟本地的父母建立一些联系,通常这些父母很少去聊敏感的话题,大多聊的都是孩子的事情,偶尔会搞一些活动,邀请同班的同学一起参加,相对这些年轻的父母比较开放一些的。也可以平时放工,或者周末多带孩子去小区的PLAYGROUND,这也是基础朋友的一个好地方,孩子跟孩子之间很容易混熟,一般孩子在玩的时候,父母也会慢慢的熟悉。
你应该不是老师,对教育一知半解,靠猜吧?我认识国内的语文老师来新加坡做补习老师,她觉得新加坡的教育比国内好。我在中国和新加坡都读过书,在新加坡的大学和研究院工作过,我不是不爱国,但我也比较偏向更欣赏新加坡的教育。至于食物干净,大家都懂,你是觉得洗过就干净,楼主是可以赚一百万的人,是可以对生活有追求的人,她要的干净是像新加坡政府对食物的要求差不多。例如对地沟油对农药残留什么的,新加坡的确比中国大多数地区做得好。不服来辩。中国发展非常快,地大物博,这点新加坡比不了。
谢谢你的了解和支持,谢谢。那你觉得我这种人群应该去国内还是留在新加坡呢。我在这赚不到什么钱,在国内一年50万-100万。我不是图这里工资比国内高,也不是超有钱来这里尽情享受这里生活的,中间的那种,哈哈。发现来这里享受的人都好有钱。我算了一下,我在新加坡一个月的花销,4000房租,2000幼儿园,1000的买菜买水果零食各种,1000的兴趣班补习班,再来2000是帮佣或者打扫卫生或者带孩子出去玩和买各种东西的,也就是1万新币,5万人民币。持续三四年拿到PR买房后和小学后。5万人民币我在国内可以活得更好,想去海底捞就随便去,挑着贵的买,一个月出国一次旅行都可以。在新加坡我是挑便宜的买,日本超市不会去的。
是的 这方面确实可以让我和孩子交到朋友,可是还是没有资源在这里可以轻松赚钱,都掌控在本地人里面的少数人群里。就像国内的好关系好资源一样。
我是你的话我就会留在国内过舒服日子,不想太折腾自己。孩子的发展和自己的发展是一样的,出来更好的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资源优势,新加坡教育相对较好但资源不足特别是外来人员。
新加坡是个非常不错的城市国家,我喜欢。这里相对公平。
正常的推理来说,一个学生主要靠校外补习,学校没教东西吗?大学跟中小学不一样吧?至于食物安全,我在新加坡买过苹果,吃了拉肚子,后来才发现,苹果外面打一层腊,为了保鲜,洗都不掉,哪来的洗过就干净???中国的果蔬很多采摘了就近直接上市,需要打蜡吗?你会担心你国内老家亲人自己种的蔬菜粮食有安全问题吗?新加坡也是从中国进口很多食材的。至于地沟油之类的,新加坡可能少吧,但我的看法是不管国内还是新加坡,在外面吃都不安全,中国的问题是食材,新加坡的问题是加工流通,之前曝光的多起食品问题和国内是何其相似!新加坡光鲜的外表让人觉得一切都好,其实不是这样的。楼主年入50万也好,100万也好,是在国内赚的,到新加坡还能赚同样多的???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国内有很多地方不如新加坡,但能让楼主赚到让新加坡人羡慕的收入,到了新加坡就反过来了!
在国内 我可以经常去美容院(做脸300一次,做身体也差不多300一次)足疗50一次,做美甲,每天去按摩从头到脚都可以,只要身体耐得住和有时间,吃个海底捞是轻松容易的事,和孩子想起来就去了。 有自己的事业, 稳定的中高收入,住着自己的超级爽的家,上超市是挑着贵的买,兴趣班补习班挑着贵的去。在新加坡生活水平落差好大,没有去过美容院美甲店足疗店,也没有亲戚到处串门蹭一桌饭菜,兴趣班补习班吃海底捞做美甲做美容似乎价格也2倍。从没去过,因为我在这里收入都不够基本的,更别说这些。生活平淡如水 还要忍受部分本地人的骄傲自大。但是这里的优势也非常大,孩子在英语环境,文明环境,老师尊重学生,这种环境下长大。听说以后考世界前100的大学比在中国考更容易?
其他的不吵吵。。。
就一点,国内的果蔬如果不打蜡或者其他化学药品,也是不可能长距离运输保存流通的。。。
进过冷封库的果蔬,至少打五遍,我家附近就有大型冷封库,专门储藏和转运果蔬的。。。
要想买真正新鲜的,可能只有楼下的菜市场或者去农村自己买。。。毕竟楼下菜市场的小贩,现在太多也是拿着批发的冷封库蔬菜装小院自产。。。
你没有足够调查靠推理肯定是不行的啊!我无法三言两语就让你明白自己推理推错了。我在本地大学是教授教三个小时后得自己学习十个小时相关内容,大学生可以自觉自愿的学习那十个小时丰富自己的学习知识,小孩子也许得需要补习老师帮忙了。这能说学校不教吗?你可以这样认为,我是觉得这是合理的安排。
我老家在农村,我们不可能都自己种所有的蔬菜和水果的。我们自己吃的菜都有意停着不洒农药的,其它卖的蔬菜都没有停过洒农药,有时候上午洒农药下午就收割去卖了。没有足够的农药就会被虫吃就难看了,那时候就没有人愿意买有虫的东西。这是潜规则。你觉得安全吗?我不觉得。
错了,我偏爱买有虫爬的蔬果,因为农药残留少。小孩子除了上学,课外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补习本应该在学校里做的事,是正常的现象吗?
我觉得新加坡的学生的确比国内很多地方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考上好大学的。但读得好不好靠自己,有没有出息不只是看文凭的。如果只是看考好大学的机会,新加坡一定比你家乡好。
晓林还是觉得新加坡最重要的好处,你还没有体会到,那就是干净,环境是小事,主要是人际关系上。你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焦虑。
从你拿Dp的收入,其实是可以美容足浴,只是没必要每天,海底捞每周一次也没问题的,移民不是串门子,你需要有投资的,暂时的收支不平衡很正常,再和黑色,老鼠交交朋友,生活很快就会滋润起来的。。。
你的意思你在新加坡月开销达到10000新币?
应该是6000多,房租3000,孩子1500,剩下的确不太够。。。老鼠和她做朋友吧,帮帮她
哈哈 我还说 什么是黑色老鼠做朋友。
我的工资没这么高,房租和孩子费用更高
大概是有的
1.工资没这么高,怎么可以给孩子申请dp???
2.公寓三房不超过3000,除非住乌节路公寓,那其实没必要,繁杂喧闹。孩子幼儿园高过1500也没必要,看来有钱人家不知道如何生活啊?那个黑色呢,还有啥金燕别跑步了,带这位小姐见识见识新加坡的真正魅力吧
我这月开销不足1000的穷人,跟楼主做朋友配不上啊。我都自己做卫生,没有帮佣。
这怎么可以怎么可以!!!首席执行官自己做家务???请晓林吃饭,晓林帮您做
现在随便一家私立幼儿园就是2000,里面还有很一般的。公寓随便都是4000两室了。
嗯,私立幼儿园2000是的,比2000高的也有,大多数人选择了公立幼儿园,大约不到500??待查 问题是那些孩子在这么一般的幼儿园,成绩或身体不比2000的差,这需要思考。
两房4000超过新加坡私人房产投资期待了,除非是特别高大上的地方,否则就是你被讹了。。新加坡很透明,在网上你可以很容易查到同一个楼盘其他房子的出租价格。。。
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新加坡吗?
我生活的新加坡随便一个私立幼儿园是一千多,两室公寓是两千多租金。
我没钱啊。自己做家务
楼主是不是专住贵的公寓?不贵不住?
我看过不少2室 武吉知马上的几个公寓,和纽顿novena的2室。都是4000以上。
那是富人区
也完全,无极芝麻很多两房也就2000多,有空晓林贴出来
孩子在学校会因为中国人身份被欺负吗?
我也觉得我不应该这样做,所以有点想回去了
其实我觉得心态最重要,我在上海时收入也还是很不错的,甚至还是中层,到这里也是从头开始,虽然不多天,目前觉得还行,我觉得我们这一批出来很多时候更多都是为孩子的将来所考虑的
我真的是熬不住了,想回去了,拿身份好漫长
今年NUS食物中毒2起。NTU1起。
中小学也有好几起。
可见这边是食品健康不容乐观。
另外,这边食阁的碗筷都洗不干净。也不进消毒柜。
盘子竟然用脏抹布一抹完事。连用水冲一下都没有。
有时候外面吃饭,感觉肉都有些发酸,总之是不新鲜了。但这种也没得理论。因为有一些不新鲜,还是很多人在吃。你去说食物有问题,人家也不信。
这里的食物问题是厨师大便没有洗手的问题,是卫生问题。国内人们担心的食物问题是用硫酸洗螃蟹的问题和化学添加剂的问题。不是一个等级的。一个是拉肚子,一个是致癌。
可以半年拿身份的,咨询一下办理投资移民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在外面吃是不如家里安全的,即便你的食材是新鲜的,但餐具炊具是干净的吗?我们用洗洁精洗后会多冲洗几遍,并且会买好的洗洁精,餐馆会多冲几遍吗?洗洁精是不是工业用的呢?在新加坡外面用餐时,米饭桶底部的米饭最好别吃,因为可能洗涤液残留比较多,我有几次在杂菜饭摊位吃桶底的米饭后拉肚子。
你没有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卫生和食材安全是两回事,国内主要问题在于食材安全上,新加坡最多是卫生问题,晓林深以为然。。。。
我当然明白,闲聊补充一下自己的观点而已。
我在新加坡吃杂菜饭好几次吃到大蟑螂了。我把它放到一边,把剩下的饭菜都吃完。没有拉肚子过。我们小时候家里也有很多蟑螂,不过没有新加坡的蟑螂大,煮饭的时候常常掉进去锅里一起煮熟了。我们会把它挑出来。有时候还有苍蝇一起煮熟了。很多人都说吃了苍蝇会拉肚子,我吃了苍蝇也不拉肚子。我一直以为蟑螂是家养的,是非常干净的。哈哈
你比小强还强。。。[url=]强[/url][url=]强[/url]
各花入各眼吧
笑喷,你比小强还强
如何可以半年拿身份啊 从没听说过。嫁人也要2年拿PR吧。
普通人不可以做投资移民的,五六年前我帮我朋友调查一下就发现投资门槛已经达到两千万元新币了。现在估计更高。我估计你所有家产只有五百多万元新币,差距就有点大了。
你笑点很低啊!笑点低的人我喜欢。国内的蟑螂只会爬,新加坡的蟑螂居然会飞!国内我们养了这么多年蟑螂都没有看到它飞过一次。品种不一样的。记得小时候去灶台上拿盐罐的时候,总有一群蟑螂呼啦一下跑出来。我们的灶台是烧柴的。
公立幼儿园pr也要1000-1200???ntuc应该没有这么高吧,请知道的更新
详解见9楼。另外可把苏东坡与佛印参禅的轶事做参考。
看了你的一些发言,感觉是个挺简单的人,我这个简单不是褒义词,作为成年人,感觉你考虑事请,说的话比较幼稚。不要征求大家意见了,本身咨询大家你该回去还是留下就是很幼稚的行为。建议你回国
是啊,感觉有点浮躁。
为何简单的人就建议回国呢
Re: 发现这里并不是来之前想的那么好
去任何国家都是一样的, 上了岸的人是不会说这句话, bear in mind.
忍的了就忍忍不了就撤,都是第一次做人,不要为了取悦他人而为难了自己。
强烈同意,我以前在北京4年,北京人歧视外省人,和新加坡人歧视中国人,感受是不同的。除了北京人,大部分都是外省人,这些省份之间没有半点互相歧视,都很团结,北京人比较独来独往。新加坡是大部分是新加坡人,满满的觉得中国的一切都很差。让我觉得半点都不想这样的新加坡人多来往。
哎呀,这些小孩子。。。
1.晓林觉得你们遇到的新加坡人层次有点问题,有见识的有点知识的不会。。。话说你们一定要和巴刹里的人死剋中国好坏,掉不掉价啊
2.你出来就是中国人的代表,好坏与否,自己的表现说话。。。
3.来到异乡他国,一定有自己的目标,管别人怎样所怎样看,十全十美只有天堂。。。
做自己,过好自己,才是正道
既然在新饱受歧视,为啥你会入籍并留在新呢?
仇视?不至于吧?新加坡华人大都源自中国啊!感觉你的情况比较特殊。
至少水库没你说的那种情形。其它论坛有也是小部分新加坡人吧?再说网上的言论不可轻信,有别有用心的人在网上有目的的发帖。新加坡人对中国人怎么样,主要靠日常接触感受。我倒是经历过新移民恶劣对待中国人。我觉得不管哪里的人,来自哪里,人性都是一样的。
歧视和仇视是两回事,你分不清,混为一谈。你有点极端,心理比较阴暗。
轻易说别人无知的才最无知。。。
1.中新90年建交,在这之前有些往来,最早移民多是福建新加坡亲属关系的。就算你88年马上移民,跳过PR(晓林见过不少那时的福建建筑工人,很多那时还不愿意拿新加坡pr), 马上就可以买组屋五房,也要18岁吧,和现在年龄不符。 就算你40多岁,在晓林看来也是小孩子,这点没错。
2.新加坡人是否有歧视,或者理解为不同国别的不了解,或者是没有学识见识的无知都是可以的,但任何对这种现象的提升到攻击,在晓林来看是偏激的,或者说可能是创伤综合症的结果,晓林看到上次那个公寓中国孪生女和保安的冲突,这个有点类似。
3.是有些新加坡人以过去的眼光看中国,因为的确在60,70年代,很多国内亲戚哭天喊地要求过邮寄食物和衣物,加上过去的宣传。相比之下,现在的一些中国人那种暴发户的心态,恨不得把一叠100钞砸在不屑新加坡人脸上,两种心态必然冲突。但说实话,晓林是遇到过不少新加坡人说过你们来了赚大钱了,可以回乡下盖三层房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城市比新加坡还要炫;也有人说你们还不回去,中国发展了,可以赚大钱喽。。。说这些的都是层次比较低的,高点层次的不会说,最多心里想。晓林的回答很简单啊,国内人才太多,自己没能力和他们拼,新加坡对自己比较容易。。。。这背后意思,大家懂的。 对晓林来说,歧视一定有,还有妒忌等等,但实力说话,这些都根本无法上升到临界高度。
4.任何过激言行都是内心虚弱的表现,这对新加坡人或中国人都合适。
嗯,晓林前面说了: 做自己,过好自己,才是正道
哈哈哈。。。有时晓林在想,那些开口闭口都是狗的,背后是怎样一个有趣或无趣的灵魂。。。
说实在的,如果中国人都像这样癫狂的话,不想被歧视都有点困难哦。。。
谢谢你的表演
说得好,发现你虽然有时候嘴巴像刀子惹人狠,但是话还是在理。
你这是怎么了?
哦,你一直在说80年底没有底层劳工来新,是在说自己不是低级劳工吗?那时新加坡刚起步,劳工缺乏,从福建引进一些建筑劳工,语言沟通容易,一些也就初中毕业,你可以去劳工部申请查档。。。。晓林也说了,歧视不歧视一点都不重要,是不是低级劳工也不重要,关键要看,你能不能够做好自己。。。一直发狂,是忘了吃药吗?哈哈哈
说实话,晓林也没说你是低级劳工,是或不是,晓林也不关心的。。。
不过你说80底来的都是billionaire ,晓林不太能赞成,比如你,靠出租房间过活,怎么不像一个billionaire 啊。。。
所以晓林说,过好自己,别偏激,才是正道。。。
部分新加坡人对国人的歧视有你的因素在里面。
要不你象mouseking一样,去新加坡本地论坛去折腾,要不大家会说你只会窝里横,影响不好。
您说您说自己爱国英文好,在国人论坛里用英文骂街,这也体现不出来您的爱国和英文好不是?我们喜欢讲中文,您说万一碰个不懂事的说你在这里疯狗打滚,您脸上也挂不住不是?当然,我是说您如果有脸的话。
大爷,你在哪个餐馆刷盘子?我现在就在宏茂桥这边,要一起喝咖啡不?顺便一起端盘子打零工攒攒零花钱……
记得金燕还欠晓林一杯咖啡,说起来也麻烦,我们不认得的,你来餐馆认得出晓林吗?找最帅的哪个吗?嘿嘿嘿
大爷、您一把年纪了说话咋那么没数呢?我啥时候欠您咖啡了?等我攒攒钱再去吃螃蟹米粉的时候再去找您啊,我请您喝咖啡,您自己掏钱
晓林才60多岁,不算太老吧
我的错,以后喊老爷爷
这还不老?
老啥???现在退休都要70了,过几年说不定要80岁工作呢,70算老吗算老吗
慢慢熬吧老兄。
不老。心老了才是真老。有些人二十多岁就老了。有些人六十多岁了还能奋斗。
人老心不老 心老人不老 哪个好些?
都不好,晓林常在想,如果拿现在的一切去换一个年轻人的青春,是不是有小孩子愿意呢???
我愿意
太好了太好了。。。。黑色和weeguo,大家先办一下移交名单,晓林这面的清单,大致这样的,三个老婆,7个孩子,房子若干,车数辆(含童车自行车等)您哪边呢???
我是觉得新加坡比较适合小孩子,但是现在新加坡学生的竞争力也是很强,不比国内弱
自尊心没必要那么脆弱,又不是从朝鲜出来的,心理要强大,要自信一点。
之前说过,你国内的薪水是现在的10倍。按此推算,你目前的EP年薪是5-10万人民币?
多数小贩,菜也不洗。所以那些多叶的菜,经常吃到泥土。
我还真没觉得,自己受过多少歧视。受歧视,也是因为我们比他们过得好,他们心理不平衡而已。
没那么多,低一点点
汇率挺好……
他说的是年薪5-10万,如果年薪6万人民币,一个月5000元人民币,合新币1000元而已,达不到EP的薪水要求啊。
哈 我看成月薪啦
被新加坡連續劇誤導
看看护照含金量就知道谁好了
国内年薪50万+,好像真没有必要出国来受苦了
新加坡政府社会管治比较到位,虽然是行动党主导,但不是一党独大,相对来说比较不那么专制,有一定的民主,当然跟所谓的西方民主还是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