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兄讲到我心里去了,现在的政府太保护既得益者了。 因该去查一查那些xx官xx长及其亲戚有几套房产。
至于给父母买的房产,可以区别对待,免收ABSD.
新加坡不同于香港,香港可以有房地产泡沫是应为香港背后是.萎..大..的.中国..共..残…党
新加坡背后是什么? 被不同种族..国家包围的情况下,房地产泡沫对增加国力是一无是处。俺没有说不是政府的错吧。。。
所以现在政府在调整啊。。。。
俺的论点是你的建议太粗暴,旨在搞垮私宅市场,这就对了?
别搞的和国内的新黄灯交规似的。。。你理解的过头了
俺的建议是打击既得益者 把房子让出来给那些刚需的
具体怎样操作而不搞跌房价 那是政府的事觉得第一条很有道理。打击的不是刚需;打击的是外国人进而缓解本地人的怨气。尽管政府也是房价高涨的最大获益者 但是“内外”矛盾可以成为很好的发泄口。虽然打击PR的热情和忠诚。。。不过愿意留下的也只能选择默默承受。还在摇摆的可能会再思考了-毕竟只要一天国人对外国人的怨气还在。政府可能就会考虑新的解决对策。不可很怀疑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对策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要政府大幅度增加房屋供应量,短期的打压非常赞成。打压PR基本上是非常无理取闹的做法。
真正该打压的是买多房来炒楼的富公民,及那些外来资金。
最好的做法就是取消所有公民和PR买第一套房子的所有相关税及房产税。
然後不论公民还是PR,对第二套以上房子贷款设限,最好是第二套以上必需100%现金,如果嫌太狠就第二套50%现金,第三套以上100%现金;无论公民还是PR都一样,不能分别对待。同时,目前贷款买多房的,必需在三年内填补贷款限制,不然就得把房子卖掉。
然後就是第一套房子没有房产税,第二套10~25%,第三套以上25~50%。
最後就是限制外国人买房子,只要没有任何居留或工作准证,印花税加到50%而且禁止贷款,房产税50%,看谁敢来炒楼。理想很美好, 现实嘛, 看ZF咋办吧顶这个。有道理,但是我们又没办法。
zf赚大了,而且也不会招得民怨。
而没有房的刚需PR还是会买,假设10w户 PR买hdb,一套按照60w算那就是每户多交3w的税,那就是30亿新元的税从PR身上收,等这些没房的PR为高房价买单,而恰恰造成高房价的却不是这些没买过房的刚需,所以对于多套房调高房产税才是平衡社会财富分布的手段,而新加坡一向是贫富分化比较大的国家,政府也不太可能那么做,因为既得利益者太多了。
所以作为移民还是没办法,应该早点入公民,或者该早做打算去别的国家。金某一直对新民众排外没有什么太大意见。
但是现在有下而上的排外已经通由企业而达政府。却着实令偶吃不消。
并且这种排外慢慢潜移默化为一种合理性而不自知。 例如smrt罢工事件,管理层看似要吸取教训。但不久前华语站名广播居然可以‘顺民意’而撤销。 可以看出smrt排外意识已经深入骨髓,基本可以自封为民粹企业了。
smrt并不是什么民企,应该算是国企,再通过政府这2年的一路政策。新移民慢慢从认为是暂时为了大选讨好选民的理解,变为现在的不理解。才如梦初醒,原来精英层政策并不只是为了选票这么简单。
10年前新加坡真是个招贤纳士的指导方针。一切都变了。顶资本逐利 怨不得政府
新加坡政府已经很好了
外来移民要懂得感恩这个俺有不同意见
“政府对公民第一套,基本上没有任何限制“ 这个俺没意见,但猫腻就在,以前10年的年收入就可以买房,然后房价上涨,要15年的年收入才能买房,然后政府出来讲话要稳定房价,相信政府的一批人就在等政府降温,然而却发现,等下来的结果是要20年的年收入才能买房。 然后坡人就当然不爽政府了。
“而房价上涨了,刚好我们需要房子,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错!以前大学毕业生年薪的10倍可以买房,公平点,现在也因该维持在同一水准。
房子是建在土地之上的,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每个公民都有公平拥有的权利。这些关于民生的本来就不因该被炒卖,不因该变为投资的对象。
要投资的话,有钱人可投资股票,投资企业开发新技术来造福人类,或者去做慈善,而不是买房地产来赚那些刚需的钱。〉资本逐利 怨不得政府?
怕是ZF被资本绑架了 不得不那样做吧??
〉新加坡政府已经很好了
〉外来移民要懂得感恩
中国很多人有钱了,买了车,等很多人买了车后,中国政府就开始调高油价了,下套。一声叹息!政府是最大的庄家,谁也玩不过它旧的可能问题大点
新的组屋,感觉冲马桶声音的确是有,因为他们管路在裸在外面,不关隔音
至于什么造人的声音从来没听过。外国人限购有可能。。。除非把移过来的几十万人短期内送回去,不然政府只会继续被选民骂。政策这样转向如果只是为了选票,的确是政治绑架经济。如果照楼主说法,高税收逼着公民们把公寓卖了,谁接手?新加坡的大众?新加坡的大众都可以买租屋,用得着接手公寓?高兴的就是那些不需要缴税的外国人了。。。高税收可以让一些人 把不是自住的公寓贱卖给那些 想从组屋升级到公寓的人
公寓和二手组屋价格差不多的话,自然大家都买公寓 然后组屋的价格就下落回正常状态了没办法一一回复大家了。我家HDB迄今约16、7屋龄,这样算旧组屋呢?还是新的组屋呢?
反正一个吵字就对了。我先生每晚都是带着耳塞才能勉强入睡的。我用不惯耳塞,要看东西很累才能睡着。
觉得组屋不吵的同学们,这边看过来: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983546-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718440-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050300-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061204-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813574-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411919-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668178-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376700-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5760335-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4320125-1-1.htmlhttp://bbs.sgchinese.net/thread-6007453-1-1.html
只是随笔搜搜,就出来一串。这些还都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我想说这是极个别的情况。
1. 可能你家的周遭环境很安静,反过来衬托出楼上楼下的噪音较大。
2. 可能你和你老公属于比较敏感的人。
建议你们换个顶层的房子,呵呵我家组屋也10来年,很安静,除了厕所落水管水声无法避免,没有你说的各种声音楼上同学根据自己经验说HDB不吵;那我前面贴出的许多人,他们也根据自己体验,说它很吵。
因此,吵与不吵都是很个人的体验,其他人无法体会。
我买HDB前曾住在南洋村的公寓5年。买房子的中介也是基督徒(现在她不做了,不要找我要电话阿~),非常诚实,她自己组屋、公寓都住过,曾对我讲,组屋的楼板较薄,可能隔音没那么好。可惜,我当时被其他事情干扰注意了,没把这话怎样放在心上。
买后没住多久就搬去了香港,几乎没遭遇过这个隔音问题。几年后又搬回来了,就面对很明显的隔音差问题了。没人否认组屋地板不隔音,但是绝大多数人对这个能容忍,能正常入睡。
分类
对于新加坡的房产政策 不得不说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