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在《联合晚报》读到的新闻:
女经纪被控卖假保单 骗取528余万元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AIA)前女经纪,涉嫌售卖500万余美元(约627万余新元)假保单给一名印度尼西亚富商,之后被指诈称电脑出错,再骗取528余万元。
这名女经纪刘爱明(34岁)也被指以同样伎俩欺骗另一名印度尼西亚女客户,诈称电脑出错,把另一份保单放在女客户的名下,要她退保,并归还223万余元。
她被指把骗来的钱转移到香港,以及汇进别人的银行户头,用来缴付购买圣淘沙升涛湾公寓的订金。
商业事务局本月6日将她控上法庭,当时控方要求200万元保金,她没能力签保,因此被还押,直到本月10日法官将保金减至30万元,她才获保释。
案件昨天过堂,警方主控官通知法官案件将交由副检察司处理,要求展期过堂,获得法官批准,案展本月27日过堂。
被告在1998年加入保险业,曾一年赚取超过30万元保险佣金,并获颁过“百万美元圆桌俱乐部圆桌之冠”。她是保险业名人陈明利的丈夫李喜蒙保险团队下的经纪。她案发后离职,目前无业。
被告被指在2002年11月向富商王翰林(72岁)诈称可以向友邦购买一份“感谢你”保单(Thank You Policy),诱使王翰林支付506万零900美元(约627万余新元)款项给她。实际上,友邦并没有售卖这个保单。
2005年1月到3月间,被告被指向王翰林诈称公司电脑出错,把另一份保单放在他名下,要他退保,并把528万8058元归还她。她被指在那年3月间把该笔款项电汇到香港。
以同样伎俩欺骗另一女客户
被告也被指在2006年11月间,两次以相同伎俩欺骗另一名印度尼西亚女客户艾妮(Enny Ariandini Pramana),要对方归还两笔分别是100万美元(约123万余新元)和100万元的款项。
她被指得手后,分别在2007年1月9日和12日把20万美元(约24万余新元)及80万美元(约99万余新元)赃款电汇到一名印度尼西亚男子在本地的银行户头。
她被指把骗来的钱拿去买公寓,涉嫌在2007年10月间,用85万元缴付圣淘沙升涛湾The Azure公寓的订金。
————————我是分界线——————————
大家讨论:
这个事情发生在新加坡,我简直有点惊讶。
528 万 新元,不是小数目,就这样骗取了,新加坡的法律机制就这样子?
作为一个保险从业者,伪造文件伪造保单,多次骗取客户的保金,保险业的监管在哪里?
曾经一年赚取30万元以上的保险佣金,保险经纪的钱那么好赚?简直是暴利!
为什么又是AIA?
这些富人的脑袋是什么脑袋?榆木疙瘩?人家怎么说他们怎么信?
呵呵·AIA越来越烂是不争事实,转一篇文章
(2008-09-19)
● 龚慧婷 友邦保险公司(新加坡)(AIA)执行副总裁兼总经理马克欧戴尔(Mark O’Dell)昨向公司辞职。 友邦保险(新加坡)公司昨天发表的文告指出,马克欧戴尔的请辞即日生效,并表示他决定辞职同最近母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无关,这纯属他个人的决定,且他已计划了一段日子。 虽然文告没有说明马克欧戴尔的新去向,但据了解,他是加入海外的一家保险公司。 友邦保险感谢马克欧戴尔在过去14年里对友邦保险作出的显著贡献,并祝愿他未来的事业一帆风顺。 在马克欧戴尔离职后,集团执行副总裁朱诺(Kenneth Juneau)将暂时接替马克欧戴尔的职务,新职务今起生效,直到友邦保险(新加坡)公司找到新的总经理为止。朱诺在美国友邦保险服务多年,在保险业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他也是友邦保险区域办事处的高级主管之一。 金融管理局昨晚也针对新加坡友邦保险公司管理层换人一事,发表文告。 金管局保险监督署执行署长刘国文指出,该局已获知友邦将更换本地执行副总裁一事,但其他管理层将不会有变动,并相信暂时接任的朱诺可以顺利交接。 金管局也指出,它对友邦和本地所有保险公司都严密监控,它对友邦就算是在管理层出现人事变动时,继续照常运作和应付新需求的能力,感到满意。 友邦保险的文告指出,友邦保险(新加坡)拥有能力很强的管理团队和尽忠职守的雇员和保险代理,尽全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友邦保险从1931年开始在本地创立,珍惜同客户和新加坡人建立起来的关系。 友邦保险的母公司——全球最大保险企业美国国际集团,日前获得美国联邦储备局提供最高达850亿美元的两年期贷款,帮助公司应付资金需求。 文告也指出,友邦保险(新加坡)拥有足够的资本与储备金(比法定要求还多),以履行保单的所有承诺与责任。 刘国文说,金管局要求所有保险公司无论什么时候都维持足够的资本。友邦保险(新加坡)的保险基金目前有足够的资产来履行对投保人的责任,金管局会继续密切留意这点。 刘国文也再次呼吁保户不要仓促中断保单。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500万余美元的保单?
这种保单90%是投资型保单来的。说是保单其实就是买基金。那个保险经纪多半也是卖基金的。
我一向主张要全面禁止这种挂羊头买狗肉的做法。
如果是金融诈骗,几百万不算小,也不算什么大事。
这个女的傻就傻在拿了钱不跑路,反而去买圣淘沙的房子,完全无脑。
老鼠爱小米
大家讨论:
这个事情发生在新加坡,我简直有点惊讶。
528 万 新元,不是小数目,就这样骗取了,新加坡的法律机制就这样子?
作为一个保险从业者,伪造文件伪造保单,多次骗取客户的保金,保险业的监管在哪里?
曾经一年赚取30万元以上的保险佣金,保险经纪的钱那么好赚?简直是暴利!
为什么又是AIA?
这些富人的脑袋是什么脑袋?榆木疙瘩?人家怎么说他们怎么信?
—————————————————————————————————-
应该说,任何一个社会,都避免不了欺诈,本案例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说AIA的问题,也和新加坡法律无关
首先保险经纪人如果伪造保单,保险公司是无从知道的(如果保险经纪人让保费不经过保险公司),根本谈不上公司如何,试问我伪造所有的东西,你如何能怪到保险公司上。
其次,保险经纪人的素质,也无法完全避免此类事件,例如,由于家庭原因,突然头脑发热哪。
如果该保单进了AIA的资料库,还出现此类问题,那才能说明AIA有问题。嘿嘿,从新闻上看不出,所以这是我反驳你评论的原因
当然,我对AIA也是没有好印象的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谢谢你的见解,可参考。
我的疑问是,以前看到的不好的负面影响的保险公司新闻都是来自AIA的,现在又在各报章网站上面看到关于保险经纪骗取客户保费的新闻,恰恰又是来自AIA。。。。我无意评论AIA公司的什么。。。我跟AIA公司没有交集。。。。但是,买份报纸随便一看,又是关于友邦保险公司经纪的。。。。(我平时是不买报纸不看报纸的。。。)为什么不是NTUC的?不是中国人寿的?
只能说巧合吧。
虽然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承认你的道理。但是,我还是对这个事耿耿于怀。
因为,买投资的,可以不用;买保险,还是多人为之并且作为一个家庭必须为之。买保险这个行为,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众多家庭众多个人,几百万美元就这样子骗去了,还无从防起,肯定会对【保险】产生心理抵触情绪,至少我,看了这个新闻以后一直觉得内心【惶恐】。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这里讲的,当然是纯保险,不是基金产品。
回复 大东方 的帖子
口花花,谁不会说?问题是,能够从口花花中看出经纪的素质和道德吗?一个人讲骗话干骗案的时候,额头上会写字吗?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如何不被骗?这才是王道。(但是,防不胜防啊,只有自己多长几个脑袋了。)
引用: 应该说,任何一个社会,都避免不了欺诈,本案例不能说明什么,更不能说AIA的问题,也和新加坡法律无关
首先保险经纪人如果伪造保单,保险公司是无从知道的(如果保险经纪人让保费不经过保险公司),根本谈不上公司如何,试问我伪造所有的东西,你如何能怪到保险公司上。
其次,保险经纪人的素质,也无法完全避免此类事件,例如,由于家庭原因,突然头脑发热哪。
如果该保单进了AIA的资料库,还出现此类问题,那才能说明AIA有问题。嘿嘿,从新闻上看不出,所以这是我反驳你评论的原因
当然,我对AIA也是没有好印象的
同意!这个人肯定和印尼人有不错的关系。所以支票肯定没有开给AIA,所以才有这种情况。
监管是管不到可以作假的人。比如杜莱,比如那个骗取1000万现金的大律师,比如那个骗取1000多万的政府小职员(晕的是和这位经纪一样有钱了不跑路),比如那个骗取3、4个亿的高级总裁。还有那个要收人家1000多万医疗服务费的名医生。
其他的如诈骗写支票的小秘书也多了去了,经常登报。不需要大惊小怪。比如那个mini bond,只能怪自己点背
AIA的服务我幸运地还没用到(索赔)。但前一阵子和经纪一起review我的保单,完全在十年前的projection里面。很忙,下次写点细节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纯保险的保单有几百万美元这么高?这里的几百万可是现金,而不是保额。
我对保险不熟,纯粹只是疑问。这几百万美元保的是什么啊?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你的举例不全对。
杜莱的事情暂不论(我认为杜莱是超级廉洁的了),那个骗取1000多万的政府小职员,其实就是监管制度有问题,这种小把戏内部审计本来很容易发现的(如果有的话)。那个医生的事情更是另外一回事,那是过度(超级)收费,跟诈骗性质不同。律师骗钱也是可以通过制度来管制的,以前就是太过相信律师的操守了。
关于监管,什么个人的人品操守之类是不能信的,关键在于制度。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当然不完全能对应。就这件事本身,也闹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制度不是总是有用的,因为制度是人执行的,是人就会有失误的时候。只要你有胆子,总是有人会以身试法的。杜莱的那个,人家干脆制度是自己定的。
比如那个律师的,制度在那儿的,钻了一个空子;政府的那个案子,他可是深思熟虑的,审计很难查(上下都有人)。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自己得有点常识!比如,不要用现金、支票要写给AIA而不是个人。坏人是不多,只要我们有一定的常识、不贪婪,坏人应该没有什么机会的。估计本案例是投资型保单,所以才这么大金额,而且很可能是被钓鱼、支票写给了个人
以前有人写支票给税务局IRAS,有个人的名字就是IRAS打头,呵呵,可想而知。这个只有事后处罚了。
当然,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多了,这种总是要翻船的。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不知道你没有有做过审计。
政府的那个单子,合格的内部审计一下子就能查出来了。
制度是不是总是有用的,但制度肯定比人可靠。
中国就是太依赖人,出了事往人身上找原因。
西方就是从制度上面找原因,所以西方的制度越来越完善。
不用那么绝对。不过,我也没有反对意见。制度当然越完善越好
我要说的很多东西根本就绕过制度了,呵呵。如果大家都遵循制度,就不会有事儿。问题是坏人总是钻制度的空子、甚至是绕过制度了。你如果了解审计是怎么回事儿,你很可能找到破解的秘方:)
所以,作为消费者必须有一定的鉴别力,能看出不按照制度办事的、或违背常理的可疑之处
主要原因:客户本身的问题很大,太相信这个经纪。
如果他的支票是开给公司的,就不会有问题。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那是当然的。所以很多大公司找财务总监都偏好有审计经验的会计师。
监管与反监管从来都是默默地斗争,所以才推动了制度的发展。
中国一直都是人斗人。
杜莱那事情,我为什么说他算是很廉洁的人了?
他有没有错,有没有罪,这点已经尘埃落定有法庭的判决了。
管理那么大的一个基金(过亿元),然后政府派特别调查组去查,查出来的就是一个5万元收据有问题,这5万元还不是进他个人口袋。
从我个人角度看来,这已经够廉洁了。连审计都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的。他错就错在在慈善机构任职。如果我有上亿的身家,我一定很放心地请他来管理。
我上面的问题没人回答吗?
几百万元的保单保的是什么啊?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您是否真的了解杜莱事件?虽然跑题了,但大家可以讨论。
杜莱就是人斗人,就是视制度如无物。他把听话的人安成傀儡。最后谁坐牢?笨蛋呗。他设立一个制度让自己为所欲为,结果坐牢的是别人。
按你讲的,杜莱是没有多大问题,问题是,为什么一问他的收入,就中了死穴,立马投降了?因为他把制度玩弄的很好,是通过制度给自己发很高很高的薪水!一旦这个薪水级别曝光,他立马见光死!他是没有贪WU,他是悄悄地通过制度给自己“贪WU”。
杜莱事件可不是说只是2万还是5万这么简单,他答应赔偿4百万,才得以了解民事官司。
没有执行制度的主席和薪酬委员会主席因为完全听从杜莱而没有执行制度而入狱。这种就是笨蛋:违反制度!
切回到原题,杜莱人本身很聪明,但道德有问题(或贪婪使人糊涂)。聪明的人很容易绕过制度,就如同原文中的中介一样。当然,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不是说了吗?完全是个人诈骗,跟AIA没有关系
引用: 诈称可以向友邦购买一份“感谢你”保单(Thank You Policy),诱使王翰林支付506万零900美元(约627万余新元)款项给她。实际上,友邦并没有售卖这个保单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她根本就不是卖的保险产品,而是诈骗
引用: 曾经一年赚取30万元以上的保险佣金,保险经纪的钱那么好赚?简直是暴利!
这有什么?房地产中介还有年入100万的呢。
你如果能卖100万的保单,就基本上是往年入30万迈进了。不光友邦,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一样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你误会我的意思。
我的看法是这个骗人的保单应该是属于投资型保险(也就是相当于卖的基金产品),我认为普通保险是不可能会有这么高的报单。但我不确定,也许有?
如果个骗人的保单应该是属于投资型保险,那么为什么会被骗就很容易理解了。不就是以高回报来骗人么?这在金融界是很常见的骗局。
TMD,现在一说保险都搞不清是什么东西了。所以我一直主张要把纯保险与其他东西彻底独立。其他的[关键词屏蔽]货不要再打着保险的名号来干坏事了好不好?
那个根本就不是任何保险产品.
她只是因为是中介,就打着旗号,卖保单。72岁的老人糊涂,被骗。就这么简单。骗子太多了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他错就错在在慈善机构任职。
如果按照审查杜莱的标准来审查所有的私人机构(许多慈善机构也好不到哪里去),哼哼,90%都完蛋。
呵呵,这点当然有道理。往事不可以假设咯
但问题的关键是他玩弄制度。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至于其他慈善机构,经常是人斗人,所以还好点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你还是不明白我的意思。
是诈骗没有错。
那个什么骗人的保单实际上不存在也没有错。
但那个骗人的保单总算是“保单”吧?假的保单总要有内容吧?总不能起个名字拿张白纸来骗人吧?
我的问题是,假的保单是什么内容?如果说骗人去买传统保险(医疗意外之类),很难骗到人吧?几百万的保单买什么保险?如果骗人说“你买几百万,利息10%,一定保本”之类的话,那就可以理解。
传统保险是什么?传统保险是你花钱买保险,等到你出事了(出意外了)才会有补偿。那种可以拿回报拿回本金的,实际是投资。
传统保险只有骗赔偿金的,骗人买保险?难以理解。“你拿几百万出来,万一你出事了可以有赔偿”,这种事谁干?
回楼上的Gemini
我从没说反对卖投资型保险这种产品。我反对的是挂保险的名称来干投资的事情。
既然都是投资卖金融产品了,就光明正大地说是卖投资产品算了,扯上保险算什么?
卖投资产品出事了,最后坏的是保险的名声,万一破产了还把买保险的拖下水。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您这也太。。。
你给我100块,我给你做一个假保单。这种东西有什么难的?
保险公司有存那里三年,年回报率多少,并且保意外的。这种正常保单很多。前面那个大东方就推销这个。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那个大东方发广告贴被禁了。。。。
你说的那种实际就是卖的投资型保险。不是传统保险。
从保险的原则来说,这种投资型保险是不“正常的”。现在大家认为正常了,是很可怕的事情。
这个是纯诈骗,保单都是假的,卖的人怎么说都可以。 没有联系的东西。
没有完善的制度。最喜欢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制度好用,法律都几百年了,最后怎么样?还不是一样有漏洞。
没有完善的制度,只有不断去完善而已。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什么叫传统保险?没个准确说法的。而且,还鼓励创新呢。:victory:
这不算投资型保险。你存三年,年利息1%,这是投资?大不了算个定存而已 :lol
回复 HouTanzhang 的帖子
“你买几百万,利息10%,一定保本”
“你拿几百万出来,万一你出事了可以有赔偿”
那种说法可以骗到人?
还有,这个案子里面好像还有一些内幕。不是表面这么简单。据说背后还有人的。。。这个经纪,没有那么大的本事。。。
我没有根据,是业内人士看法。所以我不可以在这里乱说了。
同意!
而且,这里跟制度没什么关系。都诈骗了,哪还有什么制度来管制这个?
你只有自己不糊涂,才能不被骗;只有法律惩罚诈骗,但不能管治。
如果利息是5%,你相不相信?
不用那么天真,骗子的方法是很多的;骗不到你,能骗到别人就行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鼓励创新?
那是为了骗人。
金融创新的结果如何?
这个,我没有诈骗过,也没有被诈骗过,只是被人骗了点小钱。
那种说法可以骗到人,也要看是什么人说的。
而且我和前面的讨论有点联系不起来。。。呵呵。
对。哪那么容易。
骗子最多的是炒期货,为什么?名堂多了。
能拿到100万保单的可不是简单的主儿。斑竹怀疑为什么人家能挣那么多,其实想想是不是一般人能挣那么多就行了,有名堂滴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你说的是对的。我也没说你错。
问题是我和你鸡同鸭讲。
我的意思这个事情应该跟保险(我说的是纯粹的保险)没有关系。但这种新闻又给保险添了恶名。实际上金融风暴中导致的保险公司的恶名,本来也跟保险没有关系。都是搞金融的搞出来的。
还有一个,再好的制度,没有人遵守,那就是一个摆设。
从报道中可以看出:
1)支票没有写AIA, 而是写给个人 —最大的失误
顺便提一下,不管是亲戚朋友, 钱归钱,大的数额,收据,给谁一定要写清清楚楚。不然,很有可能钱没有了,亲戚朋友也没有的做了。
2)电脑出错等等,这些烂借口,也能相信。还这么久没有发觉。
这个家伙肯定是印尼大富豪,超有钱,不然也不可能这么不上心了。
3) 要说有责任, 她的直接监管人的责任比AIA 要大吧。 她的直接监管人什么都不知道,你信么?我是不信。呵呵。
回复 WAYNEWEI 的帖子
这个大家都没意见。
但你自己提出什么传统保险、投资保险等等,搞乱了视线。简单地说,跟保险、保险公司、保险产品,都没有关系。
1,2 都同意。
3,人家单干,根本就没有直接监管人(至少表面是这样的:诈骗是没有直接监管人的:funk:)
如果我和这个富商很好,我一个人就可以把他骗了。我保证!
问题是,骗了有什么意义?这个中介真的脑袋有X
有关保险的薪酬,我在这里给大家透露一下:
1. 新加坡有规定,如果客户询问,经纪要让客户知道拿多少分红,下次你可以直接问。
2. 很多经纪避免这个问题,你可以参考你的保单的后面几页中的:DISTRIBUTION cost,基本上就是指经纪的分红。可能会少一点点,也可能会多一点点。看哪一个保险公司。
3. 我去过3家保险公司了解过,3家IFA(正在做的其中一家)。
分红介于: 3% – 50% (一年的保费)。最夸张的,是其中一家保险公司的高层和我说,你为公司带进1元(一年),总共可以拿到的好处差不多是1.2元。你会问我,怎么可能。不过他当时算给我的,确实差不多,只是你要做到很好,那个各种奖励加在一起。
还有这样的客户要是中途断保,拿不到分红或者只能拿部分分红的。(不然又多了很多经纪去诈骗了。。。)
4. 医疗保险的分红很少,所以很多经纪只是顺便做,不是每一个肯花精力研究专门去做的。但是这个恰恰是最最重要的保单。
不管你跟谁买,一定要买,尽快买。不要拖延。这个我感觉算是新加坡的福利一种。
5. 分红最多的产品一半是,投资储蓄保险, 传统人寿保险等时间长的。
6. 独立财务顾问的分红,比保险公司的保险经纪少。
其他不敢多说了。 保险是个不错的概念,关键是要好好,合理利用。
分红多少不重要,关键是做到你需要的。不要看表面不重要的东西,抓住重点。。。。
悄悄说一声,怀疑是顶罪的。。。
一般有一个直接监管人,我们这边都是,任何保单要给监管人过目,看看是不是合理,有没有问题。然后一般对我们的人品,行为,消费,赚钱能力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毕竟同事,很熟悉,不可能一点感觉不到。又是买大房子,又是这样消费。。。。。
忘了说薪酬:
介于: 0 – 100万。
0: 刚入行,或者干不下去的。
100万: 保险公司中领导一个团队的。靠的是以前的几十年的底子 + 好的团队。
一般平均: 5-10万。
有的新手有基本工资的。
我的agent经常鼓励我加入,说你用同样的心,肯定不会赚少的。呵呵
不过他是对还是错,但他肯定不是你说的“超级廉洁”的
那个基本工资你去看一下就知道:
1)要达到一定的数额才有的基本工资
2) 其实还是你的分红中的一部分,当你达到了那个特定数额,用你分红中的一部分作为基本工资给你的。
3) 玩的数字游戏,所以很不喜欢,觉得不诚恳,说的很好听。。。所以没有加入他们。
4) 我去的3家保险公司都可以选着你想要的配套。基本工资 + 分红, 或者纯粹的分红。
玩的都是数字游戏。。。
5)这个行业是要么一直招人,要么死掉。。。呵呵。 服务行业都是这样,能生存下来的赚的还是可以的。
6) 你加入,他要么拿一次分红,要么有分红。 (你赚的分红中公司给他的分红。)
他说的不是这样的。
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绝活是如果你干不下去了,那他就坐享其成(你明白的,嘿嘿),这个他也跟我说了。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跟保险没有关系。这点大家一致同意了。
同保险公司没有关系?在这个案件中,保险公司没有责任。这点大家应该也没有异议。
同保险产品没有关系?
都说了,骗人起码要有个说法吧?
拿投资回报骗人有可能,拿保险骗人几百万?不可能。拿投资型保险骗人?有可能。就是因为有投资型保险这种产品的存在,这种事件才跟“保险”这两字挂钩。注意:把这事跟“保险”挂钩的人可不是我。
报道里面说“保险经纪”,“保单”“保险”,完全把保险给扯进去了。不管是保险经纪的问题还是保险公司的问题,总之保险背定这个恶名了。实际上,我(猜)想这个事情跟保险一点关系都没有。
人的问题很难避免,但如果从制度上看,这种事情会扯上保险就是因为保险公司让保险经纪去卖投资产品。金融风暴中保险被扯进去也是有这样的原因。保险经纪不再是“保险”经纪,保险公司不再是“保险”公司。
人类社会是需要保险的,这是人类生活的特性所决定的。问题是这样下去,真正的保险彻底消失是迟早的问题。
借贴问:那么,真正的保险还剩下什么呢?
回复 good99 的帖子
那是你不知道企业界那些事儿。。。。。
回复 schemer 的帖子
快绝种了。
我现在一听到保险经纪,第一时间看法是卖投资型保险的。
我也把保险公司当做金融公司来看。
有点偏激了。其实保险是相当好的东西,你别管他转多少钱
第一,保险是稳健的,一般国家银行和保险是分开的,AIG和AIA是分开的,资金有保障的
一般保险都保本,就算投资性的,也保本,只不过它针对的是,有的人,钱多,又要保险,又要投资,抵御通货膨胀来的
做到几百万很容易的,你要问投入资金,还是保额,而且保险能抵税,对富人很有吸引力
大家别对保险有误解,其实要研究保险,保险是少数倒着赔钱的行业,这点不像银行
你去找个保险利率高的时候,去投保,你就爽死了。当然现在不行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你看全我的帖子。
我一直支持保险的(纯保险)。那个几百万说的那么清楚是现金投入不是保额,你还看不到?
请你看清楚好吗?
受伤了
是诈骗没有错。
那个什么骗人的保单实际上不存在也没有错。
但那个骗人的保单总算是“保单”吧?假的保单总要有内容吧?总不能起个名字拿张白纸来骗人吧?
我的问题是,假的保单是什么内容?如果说骗人去买传统保险(医疗意外之类),很难骗到人吧?几百万的保单买什么保险?如果骗人说“你买几百万,利息10%,一定保本”之类的话,那就可以理解。
传统保险是什么?传统保险是你花钱买保险,等到你出事了(出意外了)才会有补偿。那种可以拿回报拿回本金的,实际是投资。
传统保险只有骗赔偿金的,骗人买保险?难以理解。“你拿几百万出来,万一你出事了可以有赔偿”,这种事谁干?
———————–我就是这些疑问,还是你表述清楚了。【感谢你】是一个什么保险产品?总得有个名目的。骗人也要骗得个借口嘛。至于客户信不信就是另外一回事。
我已经三令五申【本版严禁一切广告帖】了,可是今年的保险中介广告和装修商广告一个接着一个来,把规定当儿戏。删除帖子和屏蔽广告内容已经不起作用了,只好删除ID。
本版讨论可以,讨论任何敏感内容都可以,争得面红耳赤都可以,就是不得发布广告。
如果本案还有内幕,还有不为外人知的秘密,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怕没有内幕没有人。。。。就实在想不明白了如何得逞的。照理说,客户都是具有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长了大脑的,不是【只要你是一个经纪,你说什么我都跟你买。】
很八卦地期待【名堂】的出现。。。解开真相帝。
拿50%佣金的,又是什么级别的?
我也认为应该有个【顶头上司】。
他只是拉你成为他的团队他的下线而已。拿基本工资的也是在满足基本销售额的前提下。
回复 gemini2000 的帖子
不必受伤,讨论问题而已。
对了,你说保险能抵税是从哪里听来的?
事实上是有这么一个life insurance relief,但是
第一,如果每年CPF(employee)超过5千就不可以扣。
第二,就算能扣最多也就抵消5千的收入而已。
基本上月薪过2千的人都不可以扣了,何况富人?
哪里来的谣言?
跟本题无关的名堂。所以还是不提了,反而混乱了大家
回复 老鼠爱小米 的帖子
如果你稍微仔细看一些文章,你就一定能找到答案:根本就没有【感谢你】这个产品!
所以,答案已在其中:实际上,友邦并没有售卖这个保单。
骗人也要骗得个借口?那就不叫骗人了。
其实过程应该很简单,他们的关系很密切。我猜也猜得出来。这就是名堂之一。马刀斧就是跟那些人关系很好、而且金额很大。
就是一只小猪,等养肥了,你信任无比的时候,需要杀就杀。杀鸡取卵那是太低级的东东
不是级别, 是根据产品分类得。
时间长的,就高。
大部分在20-30% (终身人寿保险。)
ILP比较高一点, 40-50%。
其他的比较少,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