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报名将从7月2日起分阶段展开。对因住家靠近学校而获优先权的孩童,教育部首次对报名后的居住期做出明确规定,要求必须至少30个月内住在报名时使用的地址。
王舒杨 报道
在今年小一报名过程中使用住家距离优先权入学的孩童,报名后须在同一地址居住至少30个月。若违反规定,教育部有权安排学生转校。
小一报名将从7月2日起分阶段展开。对于因住家靠近学校而获得优先权的孩童,教育部首次对报名后的居住期做出明确规定,要求他们必须从7月2日起的至少30个月内,住在他们报名时使用的地址。目前已上小学的学生不受新规定影响。
教育部日前更新小一报名网站信息以及常见问题列表时,加入这项新规定。网站写道:“对于违反规定者,教育部有权将孩童转到仍有学额的学校,因为孩童之所以能够获得优先录取,是根据报名时申报的地址。”
“教育部将先评估每起个案情况,才决定是否要求学生转校。”
教育部发言人回答本报询问时说,在根据住家与学校间距离给予优先权时,当局预计这个家庭将继续住在报读小一时的地址,因为这是为了孩童的方便和利益。
发言人说:“虽然政策的用意是让孩童在上小学期间住在同一地点,我们也了解要制定符合政策用意的‘最短居住期’(minimum stay),同时又不至于太麻烦或严格,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为此,教育部今年发出明确规定,靠住家距离优先权而入学的孩童,报名后须在同一地址居住至少30个月。
发言人也指出,今年小一报名的其他规定保持不变。
近年来,热门学校竞争日益激烈,教育部陆续调整小一报名程序,旨在确保入学过程保持开放。这些举措主要针对不同报名阶段的优先权条件。每所小学也从去年起,预留40个学额给与学校没有直系关系的申请者。
小一报名细分为七个阶段。第1阶段开放给哥哥或姐姐在该校就读的孩童;第2A(1)开放给家长曾在该校就读,并加入校友会,或是学校咨询委员会或管理委员会成员;2A(2)开放给家长或兄姐曾在该校就读,或者家长是该校职员;2B开放给家长是学校义工、学校所属教会、会馆成员或活跃基层领袖;2C和2C附加阶段则针对仍未获得学额的适龄孩童;第3阶段开放给非公民或永久居民孩童。
如果某阶段的学额供不应求,在优先考虑公民之后,报名孩童将按照住家在学校“1公里内”“1至2公里”和“超过2公里”的顺序抽签。
2A(2)和之后阶段
报读热门学校学童影响大
新规定估计会影响在2A(2)和之后的阶段报读热门学校的学童,因为往年多所热门学校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住家距离成为孩童能否获得学额的关键因素。
为了增加子女入学机会,一些家长在心仪学校附近购买或租用房产,甚至使用亲属地址或在报名期间进行短期租房。在近年来的数起法庭案件中,使用虚假地址为子女登记的家长付出坐牢两周至两个月的代价。
受访家长认为新规定将让小一报名更公平,保护本来就住在学校附近孩童的利益,但也有人认为新规定对一些家庭有欠公平。
将为儿子报读小一的徐强(37岁,资讯科技经理)认同新规定。他说:“这项规定是朝好的方向,因为这鼓励家长在选择学校时,不要将地址看作一种入学的手段,而是切实考虑住在那里能带来的实际用途,比如可以节省通勤时间。”
育有6岁和3岁两个女儿的梁爱芳(40岁,广告人员)则认为,必须住满至少30个月的新规定,可能会影响租房子的家长。“一般租约都是24个月,很少能租到30个月。即使能签约三年,如果屋主要你提前搬走,你还是得搬,那这些家长该怎么办?”
我觉得如果自己一套房子都没有的,还可以允许用租的地址报小学
如果已经有一套的,再去租一套离好学校近的,就不应该允许报小学了。
所以就不应该用租屋的地址来进小学,新加坡的学额又不是不够,
汗,距离报名时间刚刚住满31个月!
刚刚看报纸看到这个新闻,赞同!为何这么疯狂的要抢小学。上海的话好学区可是要产权满3年,且如果是二手房的话这个房子上家不能用掉学额,新加坡现在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和国内比起来。
40个学额的方法太僵化了, 对招生人数少的学校是种压力和负担, 按招生人数的比例来计算比较好.
40个学额意味着每个学校留给外国学生的吗?比如DP,LTVP,如果有更多的学额也不允许外国人进吗?难怪那么多人没学上啊
好像有些人混淆了,这里的30个月指的是报名后住满30个月,而不是像国内的是报名前住满。
明白人。
是留给2B和2C阶段的,两个阶段各留20个。一般只有很靠前的名校才会用到这条,这是为了避免像校友、兄弟姐妹等与学校曾有关系的人把学额都用光了,而让住附近的人不能就近上,所以称为与学校没有关系的人入学用。其中2B20个,2C20个,2B是学校义工和基层领袖吧,用不完就给2C了,2C就是给住附近的人报名的。
其实这40个学额真的不多的,这些名校规模都不小,很多都是300人左右招生,给住附近的人只留20真的不算多。因为如果再不预留的话有的名校到2C已经有只剩10个左右名额的情况了,再多几年多些校友名额就要变0了。
如果假租亲属的房子报名,从头到尾没有进去住过,政府如何知道呢?
引用: 新加坡的小学入学与家庭住址和学校间的距离相关,住得越近进名校概率就越大。在小学一年级报名程序中,如果报名小学的人数如果超过学生名额数,那么居住在学校一公里范围内的儿童有优先权,然后是住家在学校一至二公里的儿童,最后才轮到住在学校二公里以外的儿童。
因此,一位新加坡爸爸为了将女儿送进名校,谎报靠近学校的住宅地址,成功让女儿就读该名校;结果新加坡教育部进行家访时,发现这栋房子已转租给他人,爸爸不幸被送上法庭。
2013年7月30日,被告为女儿报读新加坡中部一所名校。为了让女儿能在第二(C)阶段成功报进该所学校,他在申请表格上注明地址是安娜马来道(Anamalai Ave)的一个私宅。这屋子属于被告的亲戚所有,正好坐落在离学校一至二公里范围内。被告报名时出示自己的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地址是安娜马来道。
被告为了“合法”持有这一近名校地址的身份证,可谓“用心良苦”:报名的10天前,即7月20日,他到邻里警局将地址改为安娜马来道,7月30日,因为他持有近名校假地址,使女儿成功入学,女儿入学后,9月13日,被告又将身份证上的地址从安娜马来道改回马里士他路,并且他们一家就住在马力士他路而不是安娜马来道。结果,在12月新加坡教育部进行家访时,发现被告一家人不住在安娜马来道,那里住着一对美国籍夫妇租客,而且人家已经租住那个房子好多年了。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网站,家长在为孩子办理小学入学新生报名登记手续时,如果提供假资料,将交由警方调查。至于利用假资料取得学额的学生,也会被调往其他还有学额的学校。被告面对两项向公务员提供假资料的控状。根据法律,虚报资料罪的刑罚是坐牢最长一年,或罚款最多5000新加坡元,或两者兼施。
引用: 为送女儿进名校 律师知法犯法报假地址 [早报]
● 侯启祥
名校魅力何其大!一名律师为了送大女儿进名校,竟然知法犯法,利用距离学校1公里以内的一个假地址来为女儿报名,东窗事发后被控上法庭。
执业13年的陈树龄刚在八个多月前被吊销执业资格一年,他也因为窜改印花税额后向客户骗取1万1484多元,面对伪造文件欺骗罪。
40岁的被告陈树龄昨天承认3项伪造文件欺骗及2项虚报地址的控状,法官展期本月29日判刑。根据法律,前者的刑罚是坐牢最长7年及罚款。而后者的刑罚是坐牢最长6个月,或罚款最多1000元,或两者兼施。
被告住马林风景路的公寓,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0岁,另一个孩子2岁。
2003年,被告的大女儿报读小学,他渴望女儿进入位于武吉知马路布勒克摩通道的美以美女校,便向学校查问。学校表示他们可在第2(C)阶段报名,如果他们住1公里内,便享有优先权。
为了让女儿进入名校,被告决定在距离学校1公里内租一间公寓。他通过房屋经纪,租下武吉知马路一间公寓。被告告诉房屋经纪,他只想利用地址,并不是真要居住。同年3月30日,被告与屋主签下四个半月的租约,每月租金1600元。合约上注明屋主可将公寓租给第三者。
7月6日,被告到邻里警岗,将身份证上的地址更换为公寓的地址。之后,被告替女儿报名,在报名表格上填上公寓的地址。被告的女儿顺利进入美以美女校。
无独有偶,屋主将公寓转租给别人,对方也用这个地址,为孩子报读美以美女校。学校发现两个申请者的地址相同,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在当年12月19日报警。
事隔四年,被告才被控上法庭,而他的女儿目前还是美以美女校的学生。
家长故意报假地址以便为孩子报读学校的个案不多,根据资料,10年来只有4起。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家长在为孩子办理小一新生报名登记手续时,如果为使孩子进入所选的学校而提供假资料,是违法的。该家长的孩子将从有关学校退出,并被调到还有学额的其他学校去。
本案被告被定罪后,他的女儿是否会被令转校,目前还不得而知。
可以政府并不是每个都去查啊!
一个朋友,全家住在巴西立,假租朋友的房子,改了身份证的地址,去年一月申请到淡宾尼基层领袖的位置。今年打算在2B阶段报读圣希尔达小学。这个情况又如何査?原本淡宾尼和巴西立是同一个选区吗?
外国人去年有教育部统一分配,今年可以自己找学校报名。我的理解对吗?
当然。你可以赌一下。
这里的做法通常是,假设你是良民,相信你的签名,过后再来抽查。
国内的做法是,假设你的刁民,不相信你的任何话,事先就做排查。
给你行事方便了,但是滥用就不好了。
你恐怕搞错了,我会用自己居住的房子去给孩子报名,没有打算以身试法。
请勿对号入座 。。。
给你的朋友提个醒,按规章办事,吃得香,睡得安。
刚听到这条新闻时,我也以为是要求报名前要住满30个月
还想问教育部,旧房子已经给别人住了,新房子才住了几个月,我是不是得让孩子呆家里两年,等满30个月才能报名呢?:L
都是惯性思维误导,以为跟国内一样;P
买房子住,很少有人不住满3年就换房,应该主要是针对租房者。
那准备买房的不是也受牵连吗?买房也有个周期,暂时在报名之前搞不定,只能以现有住址去报名。等到明年买好房了,又不让去住吗?
买好房转学就好了
这个政策本来就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
多谢楼上的朋友。这样就放心了。不过如果新搬去区域的小学如果很差,教育部还是有可能转去是吧?那么如果孩子成绩好,拿着小一的成绩可以转去不是附近但稍好些的学校吗(听现在幼儿园的老师讲可以)?那种名校挤破头的我们就不准备去凑热闹了,公民都难进的学校大概也轮不上pr,只要是稍好点的邻里学校就满足了。如果孩子成绩好,就看小三有没有希望通过gep来改变了。那个时候是不是教育部也就不再考虑是否就近上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