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健保双全提升为全民化的终身健保双全 ●社保援助计划取消年龄底限 ●中低收入国人到医院看专科医生津贴增加 住房 ●让组屋保值,让未来组屋买家负担得起新组屋 ●扩大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到四房式单位,提供住屋提升津贴协助二房式屋主 教育 ●每所小学须为和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一报名者保留至少40个学额 ●小六会考成绩鉴别制度将从积分制改成等级制 ●进一步扩大直接收生计划 未来发展 ●樟宜机场第一搭客大厦的露天停车场兴建集零售、餐饮、花园于一体的多用途大厦 ●巴耶利峇空军基地迁到樟宜后,空出土地将兴建更多新住屋、办公室和工厂 ●港口业务2027年从市中心移至大士港口,从珊顿道到巴西班让的地段发展为全新的 濒水市区 青年 ●新加坡青年志愿者计划支持年轻人参与本地社区服务工作
终身健保双全保费上调范围 卫生部将征询公众意见
2013年08月20日 |
更多
卫生部将在几个月内,针对终身健保双全保费上调范围咨询公众意见。为让每个国人都能从这个“全民保险”中获益,政府将确保上调后的保费维持在国人负担得起的水平内。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早在出席新加坡医疗管理会议开幕式后受访时说,保费上涨的幅度将根据健保双全(Medishield)改革为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后,所做出的相关变动来调整。
他说:“新保单不仅扩大受保范围,也成为一种全民保险,让所有国人受惠。但这是一个复杂课题,我们需要计算把原本不被受保者重新纳入保单后的成本,以及预测未来相关工作的成本。我们也希望通过公共咨询活动,向国人了解希望终身健保双全有哪些改变,他们认为可负担的保费范围又是什么,以及需要政府怎样的协助。”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政府将取消健保双全的90岁受保年龄顶限,把计划升级为终身健保双全,让所有国人,包括年长者、低收入者、已出现病症及之前退出者都能获得保障,保险计划也不设退出(opt out)选项。
政府也将重点照顾为建国付出辛劳的60多岁以上年长国人,通过设立“建国一代配套”(Pioneer Generation Package),帮助他们支付上调后的终身健保双全保费。
目前有约92%国人在健保双全计划下受保。
颜金勇指出,虽然国人大部分医药费都能用健保双全支付,但仍有一些被罕见疾病缠身,需在加护病房留医观察的病患,他们的医药费可能因病情而变得昂贵。但新计划可以应对这些高额成本,减少病人共同负担(co-payment)和共同保险(co-insurance)费用,让他们安心治疗,不必再担忧无法支付昂贵医药费。
不过,他提醒国人不要因此过度依赖政府,须谨慎态度对待个人保健储蓄,因此健保双全中的共同负担费用和自付额(deductible)仍将由国人自行承担。
卫生部也将和私人保险业者探讨如何在新计划下重新合作。
另一方面,全民化的终身健保双全将不会削弱保健基金(Medifund)对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颜金勇说,医疗机构视病人个别情况给予基金津贴,对那些没有保健储蓄、无法支付共同负担额的国人来说,它仍是最基本的一道医疗财务安全网。
卫生部下周四将针对医疗政策改革宣布更多详情。
空话较多,看不出对大多数已经有保险的人有何好处,除非增加看门诊报销。不过从部长的讲话看—没戏
保险的原则是用大多数人的钱去赔偿很少部分人的花费,怎么可能指望作为医疗保险的MediShield改革之后会惠及大多数人的利益?改革会更多的倾向于老人、小孩、已有病症的群体,这是少数群体,需要我们这个年富力强又健康的群体为他们买单,等我们老了加入他们的群体,年青人再为我们买单,否则没法运营MediShield, medishield 是结合了商业保险和政府责任的一个结合体,政府的责任总是优先照顾弱势群体, 总理也说了,我们可以改革去给国人更多的保障和利益,但总是有人要买单的!谢谢。
应该政府给国人更多的保障和利益,而不是一部分人民给另一部分保障和利益.
改革会更多的倾向于老人————未必,只是增加子女负担而已.否则新国不会有那么多老人在应该安度晚年的时候还要带病工作.用MEDISAVE付门诊费,还要交手续费!
是政府给国人提供保障和利益,但请问政府的钱从哪里来?美国、澳大利亚医疗制度很好,特别是澳大利亚,看病或门诊国人几乎都不用钱的(象征性的一点点自费费用),大部分都是政府津贴,但澳大利亚国民收入会纳医疗税,收入越高缴交的数额也多,但大家生病的机率都一样,间接的是政府把有钱人的收入津贴了少数需要接受医治的群体,这就是政府的角色和做法,任何国家都一样。新加坡政府收取的个人所得税不高,相应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责任就少一点,若国民要更多的保障可以,但税率就必须提高来支付这些社会保障和福利。Medishield 的改革没有倾向老人,那请回头看看今年3月MediShield的保费调整,同样的利益增加,30岁左右的群体保费增加几乎是翻倍的,但比较年长的群体只是象征性的增加了一点点。至于该安度晚年还要带病工作这就不是简单的医疗保障问题,这属于更大范畴的社会保障。很多人抱怨新加坡有发达国家的收入但没有发达国家的福利,是因为新加坡奉行自力更生的国民政策,就像新加坡自身的发展一样,国人需要自己努力为自己的将来打算,政府不会提供太多的社会福利或保障。看看现在的欧洲诸国,很好的福利造就了太多的“懒人”,以致国家现在出现财政赤字几乎快破产,现在取消福利看看国民的反应:整天游行罢工,国将不国呀!赤字诸国还可以求助欧盟,但请问如果新加坡走上这条路,一无资源,二无靠山,请问谁来帮忙国人?
貌似愈来愈多的国人认为新国的福利和国家的收益不成比例.7成国人希望宁可发展的步伐慢一点.
很好的福利造就了太多的“懒人”,这是片面的说词,难道70,80的老人不应享天伦之乐而要做工才叫不懒吗?
如果新国的人均收入对应的上人均GDP,还容易接受,但相差太远,
随着现在的国人知识和眼界的提高,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选票似乎能说明点问题.所有的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1,” 7成国人希望宁可发展的步伐慢一点.”请问这是哪里的数据?2,很好的福利造就了太多的“懒人”,这是典型已经存在的客观现象,不是片面的说辞!看看欧洲吧,还用多说吗?3,70,80的老人应享天伦之乐,请问新加坡这个群体有多少人还在做工呢?有数据吗?4,选票说明的问题只占少数,大多数国人还是认可并支持政府做法的。再说选票对于百姓是感性的,谁满足我的要求我就投谁,但政府治理国家是理性的,不能因为少数人的利益而为他们改变政策。选票或两党制,除了美国和发达欧洲国家有文化底蕴而成功执行,试问亚洲国家靠选票或两党制哪个政府作出有效率的政策了?
管于前3点还是拿句话,每人看法不一样,无需苟同。
第4点跑题了,福利政策不好不代表其它方面不好。与几党制更是无关
两新措施为组屋市场降温 洪奕婷
2013年08月28日 这两项分别限制房屋贷款和永久居民购屋的新措施是:组屋贷款年限将从30年缩短至25年,贷款比率也从35%下调到30%;永久居民须等三年,才能在公开市场购买转售组屋。
洪奕婷 报道 [email protected]
政府再次推出新措施,进一步稳定组屋转售市场。组屋贷款年限将从30年缩短至25年,向建屋发展局借贷的购屋者每月可偿还的贷款比率也从35%下调到30%。
政府也对永久居民实施新购屋限制,从即日起规定外籍住户在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后,必须等三年,才能在公开市场购买转售组屋。
国家发展部和建屋发展局昨天宣布两项分别限制房屋贷款和永久居民购屋的新措施。国家发展部长许文远在建屋发展局总部受访时说:“新举措凸显谨慎购屋的更广大信息。”
他引述李显龙总理在本月18日国庆群众大会提出的未来治国“战略调整”,指出:“如总理所说的,政府将会做更多,在住屋方面提供更多津贴……但个人也需要做更多,那就是量力而为,谨慎购屋,不要过度借贷。”
新组屋贷款限制即日生效,上个月推出的新组屋也将受影响。
许文远相信,更短的组屋贷款年限,加上较低的每月贷款偿还比率,将确保人们购买自己真正负担得起的组屋。
他说:“负担得起组屋的两个主要指标,其一必须是能够以不超过25年的贷款购买组屋,另外是每月偿还的贷款可以完全来自公积金,不用另外掏出太多钱。”
许文远认为,25年是个合理的贷款年限,只是人们向来申请较长的房贷。向建屋局贷款购买组屋者绝大部分都会申请30年贷款,但实际上他们平均在26年内还清房贷。
对于将每月偿还贷款比率(Mortgage Servicing Ratio,简称MSR)从35%下调至30%,许文远形容此举正好与金融管理局今年1月推出的调整划一。
金管局当时已把组屋买家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每月偿还贷款比率顶限下调至30%,但向建屋局借贷的每月偿还贷款比率顶限只从40%下调到35%。
许文远说:“我那时也可以马上划一,但我觉得从40%下降到30%是一个相当大的调整,所以决定分两步进行。”
许文远不讳言,新措施肯定会对组屋转售市场带来影响,但购买转售组屋的永久居民毕竟还是少数,所以整体的影响程度还有待观察。目前每五名转售组屋购屋者只有一人是永久居民。
房地产分析师预计,新措施将进一步打击转售组屋市场的需求,促使价格在未来6个月降低3%至5%,整体现金溢价中位数更有可能退低至1万元以下。
另外,政府昨天也公布扩大特别公积金购屋津贴(Special Housing Grant)以及新住屋提升津贴(Step-up CPF Housing Grant)的具体详情。李总理已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这两项新措施,以帮助中等收入家庭负担他们的第一个组屋,以及协助低收入者提升。
政府昨天也宣布推出面积大于五房式单位、设有四间卧室和三间浴室的全新“三代同堂组屋”(3Gen flat),让更多多代家庭可以同住一个屋檐下。首批三代同堂组屋将设在义顺,共有80个单位,并会在9月的预购组屋销售活动中面市。
许文远形容,他过去两年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已让房地产市场 显著降温,而最新的宣布也是其中一部分,“不应独立看待”。
他认为,新措施回应了人们在前几个月住屋课题全国对话会上提出的部分诉求,但仍有一些课题未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帮助年长者用组屋套现。“所以敬请留意,我肯定下来还会有其他宣布”。
探讨终身健保双全保费 公共咨询预料年底展开 沈越
2013年08月30日 |
更多
沈越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健保双全保险计划升级为全民化的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后,为了使国人能继续负担增加后的保费,政府除了会为负担不起保费的国人提供津贴以外,也考虑为计划引入更多预付保费(pre-funding)机制。
这意味着人们可在年轻且有经济能力时,为本身支付较高额的保费,减少年老退休时的保费负担。
此外,政府也考虑增加终身健保双全的索偿顶限(claim limits)以及减少病人的共同保险(co-insurance)费用,好让那些须承担昂贵住院费的国人,承担更少的个人费用。
李显龙总理在今年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将推行23年的健保双全终身化,取消健保双全的90岁受保年龄顶限,也让计划全民化,覆盖那些因已出现病症或年龄过高而不获保者及选择退出者。
截至去年底,健保双全的覆盖率达92%,包括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他们每年支付的保费是50元至1190元。由于升级版覆盖面会扩大,保费会随之增加,卫生部昨天召开针对这次医疗政策改革的记者会。
颜金勇:最早在2015年实施
卫生部长颜金勇在会上透露,卫生部计划在今年底展开公共咨询,邀请公众探讨终身健保双全保费数额应该如何调整,预付保费机制应该如何引进等课题。
他表示,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敲定,终身健保双全最早能在2015年实施,届时卫生部可能分阶段推出计划。
针对许多国人所热切关注的终身健保双全保费调高额度,颜金勇表示短期内难以估计保费的增加范围,不过他保证国人将能继续负担得起保费。
他指出,允许年轻人预付保费是应对保费调高的办法。政府也会为负担不起保费的国人提供津贴,并照顾为建国付出辛劳的年长国人,通过“建国一代配套”(Pioneer Generation Package),帮助他们支付保费,详情日后公布。
目前,每年有住院需要的健保双全受保人占10%,扣除政府津贴后,少于3%的住院受保人会接到1万元或以上的住院账单。计划根据受保人的年龄层来分担风险(risk pooling)。
针对卫生部是否考虑改变终身健保双全的风险承担群结构,取消以年龄层来分担风险的做法,颜金勇说:“让我们仔细研究这个建议,但跨年龄层的风险承担结构相当困难,因为每个年龄层所面对的风险不同。”
针对健保双全终身化和全民化后,是否会影响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综合性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颜金勇表示,综合性健保双全依然重要,因为它能让受保人对更高级别的病房有所选择,如A级、B1级或私人医院的病房。
年长者可用更多保健储蓄 支付公私健保双全保费 杨萌
2013年09月07日 |
更多
杨萌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就在政府即将对终身健保双全展开公开咨询之际,卫生部决定提高年长者动用保健储蓄(Medisave)支付健保双全(Medishield)和私人综合健保双全保费的顶额,让这群受保者可多动用一些保健储蓄来支付上涨的保费,减轻他们用现金支付的压力。 65岁以下受保者 可动用顶额不变
66岁至75岁的受保者,每年可动用保健储蓄支付保费的顶额,从800元增加至1000元;76岁至80岁的顶额从1000元增加至1200元;81岁以上的顶额从1200元增加至1400元。
这些年龄层都是根据受保者下次过生日时的年龄为准,新调整从11月1日起生效。65岁及以下的受保者可动用顶额不变,照旧为800元。
卫生部兼交通部政务次长费绍尔博士昨天出席护联中心的中长期护理品质推动会议时说,这次的调整是卫生部不断检讨的结果,为的是让国人受到恰当保障的情况下也能负担得起保费。
“即使我们接下来打算对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展开咨询活动,这个检讨过程也会继续进行。”
卫生部是在上个月宣布有意将健保双全终身化,并让所有人民都能受保。
投保健保双全的人中,有三分之二选择购买能保障较昂贵等级病房的私人综合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而这当中又有一半购买可支付私人病房费用的保单,这些保单的保费都比基本健保双全贵许多;因此卫生部提醒这些投保者,即便是可动用的保健储蓄增加了,他们有些还是得另付现金支付不敷数额的保费。
卫生部也说,购买这种保单的人中,5%是在66岁或以上。
发言人说:“我们鼓励新加坡人选择一份适合自己需求而且承担得来的保单。”
根据今年3月调整后的最新保费架构,基本保健储蓄年度保费从50元到1190元不等,年龄越大保费越高。
“升级版”的私人综合健保双全计划年度保费到了70岁就可上千,如果年龄更高或配套更好,保费甚至可高达2000多元、甚至是3000多元。
比如,一名80岁受保者购买的是基本健保双全,他的865元保费可完全用保健储蓄支付,但如果他买的是可保A级病房开销的私人综合健保双全,保费至少2400元,即便可动用保健储蓄的数额从1000元增加到1200元,也只能支付一半的保费,另一半得掏现金。
健保双全是住院保单,用来支付住院费及一些严重疾病门诊费如化疗、电疗和洗肾费。基本版由公积金局管理,主要是保障B2及C级病房相关开销;私人健保双全综合计划则由五大私人保险公司经营,受保人如住B1、A级或私人医院也能索偿。
基本版的受保年龄目前是到90岁,21种私人版保单中,19种是可终身索偿。
今年3月,健保双全保障范围扩大,所保障疾病扩大至新生儿及先天性疾病,每年最高保额从5万元增至7万元,终身保额顶限也从20万元增至30万元,无论是基本版或私人版保费都有所增加,卫生部当时也调高过保健储蓄支付保费顶额。
昨天的品质推动会议是让中长期护理机构如疗养院、社区医院及日间托管中心能分享护理经验,以及对表现出色的计划给予评比。
由于卫生部打算在2015年前改良疗养院执照标准,护联中心也计划在明年4月推出一份指导手册,收录值得借鉴的做法,并向业者解释新执照标准。他们也打算在明年颁发中长期护理优异奖,进一步推动这些机构提升服务素质。
人工受孕疗法费用 可无限次用保健储蓄 沈越
2013年09月25日 |
更多 为确保不孕夫妇不会因接受人工辅助受孕而把保健储蓄用尽,他们在这方面所能动用的保健储蓄累计限额仍保持不变,为1万5000元。
沈越 报道 [email protected]
从下个月起,不孕夫妇在接受人工辅助受孕疗法时,动用保健储蓄支付费用的次数不再受到限制,可超过卫生部目前所规定的三次。
受访妇产科医生表示,这不仅意味着不孕夫妇能尝试更多次的人工辅助受孕,也意味着他们将能有更多的医疗选择。
人工辅助受孕包括体外受精术(In-vitro Fertilisation,简称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简称ICSI)、输卵管内配子移植术(Gamete Intra-fallopian Transfer,简称GIFT)等。
目前,合格不孕夫妇使用保健储蓄支付这类疗法的次数不得超过三次,首次限额为6000元,之后两次的限额分别为5000元与4000元。
新措施10月1日推行后,首三次的限额保持不变,第四次或之后的限额为4000元。
然而,为确保不孕夫妇不会因接受人工辅助受孕而把保健储蓄用尽,他们在这方面所能动用的保健储蓄累计限额仍保持不变,为1万5000元。
本次改变,将与当局今年较早的另一项改变相应。政府在今年1月提高了对公共医院辅助生殖疗法的补助,从50%增加至75%。
以辅助生殖技术进行新鲜胚胎受孕的妇女,政府现在每次补助最多6300元,最多三次。进行解冻胚胎受孕的妇女,现在每次补助最多1200元,最多三次。
这些人工辅助受孕疗法的价格不一。不计政府补助,在公共医院接受一次完整的新鲜胚胎受孕,收费介于8000元至1万2000元;解冻胚胎受孕收费介于1500元至2000元。
也就是说,政府的补助在今年初提高后,不孕夫妇利用保健储蓄支付的相关费用数额有所减少,这也是为什么当局决定不再限制利用保健储蓄支付相关费用的次数。
卫生部数据显示,去年接受辅助生殖疗法的病人有3786人次,比2008年的2628人次高出一千多人。
国大医院妇产科高级顾问医生黄炳璋教授透露,自今年初政府补助提高后,1月至8月在国大医院接受体外受精术的夫妇,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增加了四成。
竹脚试管授精术中心处长萨达那博士(Sadhana Nadarajah)则透露,在竹脚妇幼医院接受三次以上体外受精术的夫妇少过5%。
新加坡中央医院妇产科主任兼高级顾问医生陈学崑副教授受询时说:“动用保健储蓄支付费用的次数不受限,能让不孕夫妇不用从一开始就选择体外受精术这种比较有侵入性的手术,让他们有更多的医疗选择。”
能获政府补贴的不孕病人须在40岁以下。针对为何本次改变与今年初的改变相隔9个多月,卫生部发言人解释,这是因为系统显著的修改需要一定的时间。
可用保健储蓄与健保双全支付 多800种外科手术列入医保 黎远漪
2013年10月17日 |
更多 卫生部将从明年1月1日起,增加800多种可供病人动用这两个户头付费的外科手术,以协助减少医药现金支出。
黎远漪 报道 [email protected]
保健储蓄与健保双全的使用范围获得进一步扩大。卫生部将从明年1月1日起,增加800多种可供病人动用这两个户头支付手术费的外科手术,以协助他们减少医药现金支出。
卫生部昨天发文告说,他们正在更新可让病人使用保健储蓄(Medisave)和健保双全(MediShield)付款的外科手术列表(Table of Surgical Procedures, 简称TOSP)。
各类手术根据手术复杂性归纳入21个列表中,所包含的手术总数将从目前约1600种增至约2350种。卫生部上一次就外科手术列表进行大规模调整是在1992年。
新列表将从明年1月1日起生效。换言之,明年入院动手术的病人,将可根据新列表动用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支付医药费,但他们可动用的金额顶限将保持不变。
卫生部发言人受询时说:“调整后的外科手术列表中将有800多种新增手术,包括那些从现有手术中根据复杂程度细分出来的手术。其中,新手术数目占了800个新增手术中的四分之三。”
发言人也向本报透露,在列表调整前的1600种手术中,有约20种手术因过时不再适用,所以将被排除在新列表之外。
虽然列表中还有些手术如今也较少使用,但发言人解释:“我们还是会继续将它们保留在列表内,以方便那些适合进行这类手术的公众继续动用保健储蓄和健保双全。”
文告指出,新手术包含了那些较新,但已越来越普遍的外科手术,它们属于各个外科专科,适用于治疗一系列的病症。如治疗心律失常(又称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的迷宫手术(maze surgery),与治疗痔疮的超声波和动脉结扎手术。
根据文告,接受迷宫手术的病人可首次动用5150元的保健储蓄金额,来支付迷宫手术费,并可通过健保双全获得960元津贴。
进行痔疮超声波和动脉结扎手术的病人,则可动用950元保健储蓄金额,并通过健保双全获得360元津贴。
除了将新手术纳入列表外,调整后的外科手术列表也会针对一些现有手术进行细分,在更好地反应手术复杂性的同时,也能让公众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与新归类,动用不同金额的保健储蓄。
文告也以膝盖关节替代手术为例,说明在目前的列表中,这个手术被列为单一项目,公众一律只能动用5150元保健储蓄金额来支付手术费用。
但在新列表下,这个手术将被细分为三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手术,即只需开刀的膝盖关节替代手术;需进行额外植入或植骨的膝盖关节替代手术;或是病人已是第二次进行膝盖关节替代手术。病人可遵照新手术分类,分别动用4650元、5150元或5650元的保健储蓄金额。
卫生部将继续定期审视列表,并考虑临床医生的意见,确保不会与医学上的进步脱节。
满55岁公积金会员 有望在一年里提款超过一次 何惜薇
2013年11月12日满55岁的公积金会员有望在同一年里,从公积金户头中提取超过一次的存款。
目前,公积金会员在满足最低存款(Minimum Sum)和保健储蓄户头最低存款(Medisave Minimum Sum)要求后,如果没在满55岁的时候全额提取余款,可在下一次生日时或过后提取存款,但在同一年内只能提款一次。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昨天在国会上为公积金(修正)法案提出二读时说,修正法案将为公积金局提供更大灵活性,以评估是否允许有需要的公积金会员在一年里提款超过一次。
他说,公积金会员在提款一年内,基于不同原因再次要求提款的例子并不罕见。“公积金局目前能酌情允许会员在一年内额外提款,例如确定会员在提出申请前已失业六个月。除此以外,可能还有其他应当获准提取款项超过一次的例子。” 须符合现有规定如最低存款要求
法案没有设定公积金会员可额外提取的款额,但提款时须符合现有的规定,例如,须先满足最低存款和保健储蓄户头最低存款要求。从今年7月1日起,公积金最低存款已调高至14万8000元,保健储蓄户头最低存款则提高至4万零500元。
在现有条例下,公积金会员能以房产承诺作为一部分公积金最低存款,但顶多只能是最低存款额的一半。与此同时,有亲属关系者联名购买私宅,才能以所占的产权比率充作部分公积金最低存款额。
修正法案通过后,非亲属关系者如果使用公积金储蓄联名购买私宅,也能以房地产承诺充作一部分公积金最低存款额,以便从退休户头中提取现金。陈川仁说,非亲属关系的单身人士自2005年7月起就能使用公积金储蓄联名购买私宅,现有的条例与这个政策有出入。
修正法案也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违例的雇主,特别是重犯者。例如,不为雇员缴付公积金或迟缴公积金的雇主,初犯可面对最少1000元的罚款,重犯可被罚2000元,初犯的最高罚款则是5000元,是目前最高罚款额的一倍。此外,销案罚款(composition amount)的罚金也将加倍,从每条罪状500元增加到1000元。
基于一些屡次不缴付公积金的雇主可能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或人员,无须为拖欠公积金承担个人责任,也就无视罚款的增加,政府也打算推出取代或与罚款兼施的刑期。初犯者可面对最长六个月的监禁,重犯的刑期可加倍。
陈川仁说,超过97%的雇主及时为雇员缴付公积金,对于小部分占雇员便宜的雇主,提高刑罚“向他们传达清楚和强烈的信号”。
修正法案也赋予公积金局监察员更大权力,让他们在诸如外包等“非传统”工作安排下,也能向有关人员索取信息,更好地维护雇员权益。
国会今天将继续辩论公积金(修正)法案,以决定是否通过法案。
人力部代部长陈川仁昨天在国会上为公积金(修正)法案提出二读时说,修正法案将为公积金局提供更大灵活性,以评估是否允许有需要的公积金会员在一年里提款超过一次。
好,很好,非常好!^_^
确保终身健保双全可持续 11人独立检讨委员会名单出炉 黎远漪
2013年11月16日 |
更多 独立检讨委员会将在明年5月向卫生部提呈报告,它打算在这半年内举办至少15场公众咨询活动,每场邀请30至50人参与。
黎远漪 报道 [email protected]
由卫生部委任的终身健保双全独立检讨委员会昨天成立。委员会将在下来半年展开一系列公众咨询活动,广泛收集意见以制定一个可持续并让国人负担得起的新全民医疗保险计划。
特许会计师陈育宠所领导的11人检讨委员会昨早首次开会,商讨这个将影响全体国人的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计划,并在两个小时的会议后召开记者会说明检讨重点。
陈育宠是特许会计师,也是总统顾问理事会成员。其他十名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领域,包括金融与保险业专才、工会、华社、基层领袖及医院管理者。
一些知名领域代表包括全国职工总会会长谢秀慧、百汇班台集团总裁兼董事经理陈诗龙医生、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秘书长及广惠肇留医院主席李国基。
李显龙总理是在今年8月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终身健保双全将取代有20多年历史的健保双全,除了取消受保年龄上限,也强制全民加入。 委员会责任:让保费适中
陈育宠在记者会上说:“终身健保双全的目的是让所有新加坡人安心,给予他们更好的福利,以支付高额住院费。福利多了,保费也有可能增加,因此委员会的责任就是让保费适中,并探讨如何协助低收入群体与年长者。”
“委员会将针对三大重点进行检讨,即如何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费之间取得平衡;人们在年轻有工作时要预付多少保费,这样年老收入减低后才无须为保费担忧;如何将目前在健保双全下未受保的国人,纳入终身健保双全内。”
截至今年6月,共有360万人投保健保双全,占总居民人口约93%。
同时,如何定义公众负担得起的保费也是委员会重点探讨的课题之一。
陈诗龙认为:“了解家庭收入在第五百分位(percentile)以下新加坡人对负担能力的定义,相信是个不错的衡量指标。”
陈育宠透露,委员会也会就终身健保双全技术层面寻求两三名独立人士,如熟悉本地医疗费用的学者和经济学家的意见。同时他们也不排除在委员会内设立分组委员会,以就一些课题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的可能性。
委员会将在明年5月向卫生部提呈报告,它打算在这半年内举办至少15场公众咨询活动,每场邀请30至50人参与。
首场咨询活动已定在本月27日举行,公众可从即日起上卫生部为终身健保双全特设的网站www.medishieldlife.sg报名,并通过网站提供反馈。
与此同时,委员会也会通过举办小组讨论、运用社交媒体等方式收集民众意见。
来自各个领域的委员会成员也会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所长收集反馈。例如华社领袖李国基计划与会馆、各华社团体合作,以收集不谙英语者的意见;ERA Realty Network高级营销总监、也是活跃于静山区的基层领袖淡米丝莫,会与居民展开咨询;职总会长谢秀慧则计划与工会会员进行讨论。
李国基受访时强调:“除了年长者之外,年轻人的看法也很重要,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对承担保费的看法。不少华社团体都有青年团,这些都是我们接触的渠道。”
委员会也考虑与志愿福利团体合作,了解低收入群体与年长者对终身健保双全的顾虑,以确保所推出的计划能让他们受惠。
与此同时,卫生部也将加强展开有关保健财务方面的公共教育。
首场小组讨论昨举行 推行全民医保计划 公众最关注保费变动 黎远漪
2013年11月28日 |
更多 终身健保双全独立检讨委员会昨晚在仁慈社区医院举办首场公众闭门小组讨论活动,聚集54名各行各业的公众,就这个将影响全体国人的新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展开讨论。(叶振忠摄) 终身健保双全独立检讨委员会主席陈育宠说:“参与者提出的看法很广泛,大家最关注的课题还是围绕在负担能力方面,他们担心随着更多人在计划下受惠,保费也会跟着增加。”
黎远漪 报道 [email protected]
不少参与首场终身健保双全小组讨论活动的公众,对于扩大终身健保双全的覆盖面后将如何影响保费最为关注,当中也有一些公众就私人综合健保双全保费过高,向独立委员会表达了他们的顾虑。
卫生部委任的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独立检讨委员会,昨晚在仁慈社区医院举办首场公众闭门小组讨论活动,聚集54名各行各业和不同年龄层的公众,对这个将影响全体国人的新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展开讨论。
参与者都是通过卫生部为终身健保双全特设的网站,报名参加活动。
由11人组成的独立检讨委员会中的七名委员会成员,当中包括委员会主席、特许会计师陈育宠,也到场聆听公众的建议。
整个闭门活动时长2小时30分钟。期间,陈育宠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多数出席者积极参与讨论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这场小组讨论会进一步了解何为终身健保双全,以及这项计划会对他们带来哪些影响。
陈育宠说:“参与者提出的看法很广泛,大家最关注的课题还是围绕在负担能力方面,他们担心随着更多人在计划下受惠,保费也会跟着增加。
“这次讨论会的目的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答案,而是了解他们的观点,从而在委员会展开检讨时,能将这些看法包含在内。”
他透露,出席者也担心较年长国人没有多少储蓄来支付保费,因此委员会也将探讨如何协助这群国人支付保费、资助至什么程度等。
陈育宠指出,有部分参与者也表达了对可保障较昂贵等级病房的私人综合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的担忧,希望高昂的保费能获得一些调整。 将寻求保险业者意见
对此,委员会将寻求保险业者的意见,探讨私人综合健保双全会如何随着终身健保双全的推出而改变。他们也会向保险业者表达受保者的希望与顾虑。
其中一名活动参与者林裕禧(41岁,保险经纪)受访时说:“终身健保双全将影响我全家,而我又是从事保险业,所以我有兴趣参与这个活动。既然政府决定将这个计划扩大至所有新加坡人,希望政府也能为国人承担一部分的保费。”
李显龙总理是在今年8月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终身健保双全将取代有20多年历史的健保双全,除了取消受保年龄上限,也强制全民加入。
除了首场小组讨论会外,委员会也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终身健保双全网站、卫生部热线与面簿、各大报章言论版的投函等,收集到不少反馈。
委员会指出,公众对于终身健保双全可提供更多福利的反馈是正面的,因为新加坡人希望这个计划能助他们支付高额住院费。
同时,不少人支持扩大终身健保双全的覆盖面,让90岁及以上年长者,以及已患病的新加坡人也能受保。
但他们同时担心随着覆盖面的扩大与年龄的增长,保费会跟着改变、影响他们的保健储蓄户头等。因此,委员会强调,他们需要在扩大覆盖面和提高保费之间取得平衡。
接下来两场咨询活动已定在下月7日与8日举行,7日的咨询活动将开放给公众参与,公众可即日起上终身健保双全网站www.medishieldlife.sg报名,并通过网站提供反馈。8日的活动则是闭门对话会,邀请一些学者发表看法。
委员会将在明年5月向卫生部提呈报告,预料终身健保双全将在2015年推出。
检讨委员会将探讨 终身健保双全不设保额顶限建议 @黎远漪 , [email protected]
2013年12月08日
终身健保双全独立检讨委员会将探讨会否建议政府,不为计划设立终身保额顶限的可能性,相信这可让长期接受治疗、医疗开销特别高的病人受惠。
卫生部委任的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独立检讨委员会,昨天在新加坡管理大学展开第二场公众小组讨论活动,5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和各年龄层的公众,对这个新全民医疗保险计划展开讨论。
李显龙总理今年8月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终身健保双全将取代20多年历史的健保双全(Medishield),除了取消受保年龄上限,也强制全民加入。预料终身健保双全将在2015年推出。
一些参与者在展开讨论时,提议不应为终身健保双全计划设立终身保额顶限,以便让长期需接受治疗、长期住院、医疗开销特别大的病人受惠。
对此,昨天连同另四名委员会成员出席这场活动的委员会主席、特许会计师陈育宠说:“我们目前还未针对这点展开讨论,但肯定会探讨这个课题。我们希望在下来的一两场委员会会议后,决定会否向政府提呈这个建议。”
陈育宠指出,委员会将在明年5月向卫生部提呈报告之前,先针对主要课题呈上一些在咨询活动时所收集到的看法,以及委员会对这些课题的建议。
被询及是否接受不设立终身保额顶限的建议时,陈育宠笑说:“只要对新加坡人有益,我想委员会成员都不会反对。
“不过,不设保额顶限会否导致保费显著增加?这将带来不少问题,我们需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目前的健保双全计划在年度保额,以及终身保额方面都设有顶限。健保双全年度最高保额为七万元,终身保额顶限则为30万元。 公众建议将无索偿奖励 包含终身健保双全保费计算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讨论活动中,也有参与者建议将无索偿奖励(no-claim bonus)包含在终身健保双全的保费计算范围内。
所谓无索偿奖励是指给予多年未索偿的保户一些奖励金或优惠,让他们能支付较少的保费。这与车险公司给车主的“未索偿奨励金”做法类似。一些参与者相信这个方法能激发人们照顾身体。对此,陈育宠表示认同,并指出委员会会对此建议展开讨论。
陈育宠也认为,公众提及不应有双重保险的课题也值得委员会关注。他说,一些公众认为,既然有些公司已为他们购买保险,他们还须强制性加入终身健保双全,拥有两份保险在某些程度上等同浪费。委员会会将公众的这一看法转达给卫生部。
胡裴芬(30岁,公务员)建议政府可考虑让那些较低收入的公众通过保健基金(Medifund)支付保费。她也提议将终身健保双全的保费与工资挂钩,即赚得较多者,自然也得付得更多。
除了公众小组讨论会,委员会也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终身健保双全网站、卫生部热线与面簿、报章言论版的投函等,收集公众反馈。
下一场咨询活动已定在本月21日举行,公众即日起可上终身健保双全网站www.medishieldlife.sg报名,并在网站上提供反馈。委员会也将在明年1月以华语、马来语与淡米尔语举办公众小组讨论活动,邀请公众参与。
卫生部考虑设健康网络平台 公众可上网取病历预约问诊 黎远漪
2013年12月13日 |
更多 卫生部认为,健康网络平台将有助推动健康生活,更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鼓励公众主动照料自己的健康。该计划目前仍处初期策划阶段,没有具体时间表,但相信未来一两年会有所进展。
黎远漪 报道 [email protected]
在未来两年,公众或可逐步从互联网上索取个人病历记录、储存个人健康基本资料、寻求简单的医疗咨询,甚至上网进行医院或综合诊所问诊预约等。这在加强便利的同时,也赋予公众更多自主权照料自身健康。
卫生部旗下的综合保健信息系统公司(Integrated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s)应用部门总负责人何启宁,日前参加本地首届亚洲病人护理会议时向媒体透露,公司正参与开发一个开放给所有公众使用的“健康网络平台”(Health Portal)。
何启宁说:“这个项目由卫生部与卫生部控股(MOH Holdings)管理,目前还处于初期策划阶段,我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但相信未来一两年能看见一些进展。”
卫生部发言人受询时证实,这个健康网络平台是卫生部正在探讨的一个点子,因为它有助推动健康生活,更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工具,鼓励公众主动照料自己的健康。
发言人也说:“新加坡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疾病所照成的负担给
本地医疗架构带来更多挑战,我们在扩大医疗设施与资源之余,运用科技来更好地照顾病人也是必要的。”
何启宁受询时进一步解释,这个平台或许能让病人在网上随时随地查看自己的病历记录、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去了哪家医院,开了什么药,问诊结果是什么等。
“这个网络平台或许也能为病人提供一些服务,如通过网络进行医院或综合诊所问诊预约、更换预约时间、在网上配药。若不确定自己的症状该向谁求助时,公众说不定也能在网上发问,由专业人士解答;公众甚至可将自己的一些身体健康指数如血压、血糖等记录在网站上,方便公众跟进个人健康。” 将严格保护病人隐私
何启宁认为,这个平台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予病人自主权,更好地了解与跟进自己的健康,同时也能在病人面对紧急情况时,帮助授权看护或是不熟悉的医生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即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在回答网络安全与病人隐私相关询问时,何启宁同意必须有严格的病人隐私保护措施。虽然目前还没任何细节,但他设想隐私保护措施有可能由三个层面组成。
他说:“第一层是公众可直接上网站查找与健康、公众教育相关的信息,第二层公众须要输入密码登录,从而享有一些个人化的网络服务,如问诊预约等。第三层则设置更严格的密码保护,让公众索取个人病历记录。”
目前,病人若想索取病历记录须向各大医院申请,同时必须缴交几十元的手续费,并等上约一个月时间才能获得。
全国皮肤中心已在去年四月推出本地首个“病人保健网络平台”(Patient Health Portal),方便病人查阅病历,并向医疗人员查问自己的病况。
皮肤中心受询时透露,目前已有约7500名,即45%的中心病人向皮肤中心登记使用这个平台。中心的医生、护士与药剂师每月也平均收到约180个询问。
家属保障计划用户将获 公积金局2900万元回扣
2013年12月14日 |
更多
中央公积金局将从家属保障计划(Dependants’Protection Scheme)中派发2900万元盈余,给自2005年9月17日家属保障计划私有化时已是活跃保户的用户。
公积金局昨天发文告说,将在本月15日把回扣存进用户的公积金普通户头。有资格拿到回扣的公积金用户,可以上网查询回扣数额。 保健储蓄规定数额提高
公积金局也表示,保健储蓄规定数额(Medisave Required Amount)将从现有的3万8500元,在明年1月1日提高到4万零500元,也就是达到目前所定下的保健储蓄最低存款(Medisave Minimum Sum)额。
因此,从明年1月1日起,保健储蓄规定数额将与保健储蓄最低存款合并,称为“保健储蓄最低存款”,以后一同做出调整。
公积金局是在2003年引进保健储蓄规定数额,在10年内逐渐提高至保健储蓄最低存款额,以减缓对年龄达到55岁的会员,在填满公积金最低存款额之后,必须填补保健储蓄至达到保健储蓄最低存款额的冲击。
此外,公积金局也在文告中说,明年1月至3月,公积金局用户的特别和保健储蓄户头(Special and Medisave Account,简称SMA)将继续享有4%利率。用户的退休户头利率也将在2014年全年维持在4%。
另一方面,所有公积金户头总数的首6万元(包括普通户头的2万元顶限),可继续享有多一个百分点的利率。普通户头的这笔额外利息将转入特别户头或退休户头以增加会员退休存款。
满65岁国人获终身医疗援助
2014年02月10日 | 代表我国四大种族的社区合唱团为受邀出席感恩会的建国一代演唱一首名为《唱吧新加坡、前进吧新加坡》的原创歌曲,向他们致敬。图中坐着观看表演的是我国首任总统尤索夫伊萨的遗孀爱莎(左)和前总统纳丹。右一为李显龙总理、右二为总理夫人何晶。(萧紫薇摄) 李总理昨天宣布建国一代的定义及配套福利。45万建国一代将在三方面获额外援助:更低廉的终身健保双全保费、更多专科及普通科门诊费用津贴,以及更多保健储蓄填补额。
游润恬 报道 [email protected]
45万名今年满65岁并在1987年之前成为新加坡公民的人,将终身在医疗费用上获得额外援助。
这是政府向新加坡第一代公民致敬致谢的方式。政府体恤到多数年长者最担心的是医疗费用,因此决定透过减轻他们的医疗负担,帮助他们安度晚年。
李显龙总理昨天在总统府园地举行感恩会,宣布建国一代的定义,以及建国一代配套的福利。
建国一代将在三方面获额外经济援助——更低廉的终身健保双全(Medishield Life)保费、更多专科及普通科门诊费用津贴,以及更多保健储蓄填补额。
李总理向出席感恩会的近1500名长者说:“这是为特别的一代人而设计的特别配套。无论我们怎么设计,这个配套都无法充分地反映先驱们为国家所做的贡献,但希望你们能接受,这是我们的一点小心意,也希望配套能给你们和你们的家人带来帮助。”
政府对建国一代的定义是:生于1949年12月31日或之前,并在1986年12月31日或之前成为公民,在本地生活或工作的第一代新加坡人。
这群今年65岁及以上的国人,在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时至少满16岁。把年龄定在“独立时至少16岁”,李总理解释,这是因为1960年代,多数人十多岁就开始工作。这年龄层的人也包含1967年首批应召入伍参与国民服役者。所有符合以上条件者都能受惠。越年长,可得福利越多。
对于那些未满65岁的年长国人,李总理请他们放心,政府没有忘记他们,而是透过其他方式帮他们承担医药费。
把成为公民年份定为1987年以前,而不是1965年,是因为在1987年以前的手抄记录不完整,可能会漏掉某些人。另外,这也能涵盖新马分家初期往返两国生活,最终决定落户新加坡的人。
李总理以马来语演讲时说:“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分家时,马来社群可选择加入马来西亚成为多数族群,或留在新加坡当少数族群。他们许多人决定留在新加坡,与其他人一起开始新生活。他们的选择让新加坡成为一个独特的多元种族和多元宗教的社会。我们感激他们对国家的信心、忠心和贡献。”
李总理表示,政府要让建国一代永远都负担得起医疗费。建国一代配套将从三个方面给予援助。
一、建国一代将能以比目前健保双全还低的保费,参加福利更多的终身健保双全计划。终身健保双全计划预计明年推出,主要用途是帮助所有国人支付入院开销。
二、政府将透过社保援助计划,为那些到综合诊所、专科门诊以及家庭诊所接受治疗的建国一代提供更多津贴。
三、政府每年将填补建国一代的保健储蓄户口。
虽然建国一代的福利主要是医疗费用方面,但实际帮助的范围却更广。
李总理说:“这个配套主要是帮忙年长人士负担部分医疗费用,让他们可以有更多资源,花在生活其他方面,或是储蓄起来,这同时也能帮助减轻他们孩子的负担 。”
政府吁请国人无需急着查询是否属于建国一代。符合资格者将获得通知。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将在本月21日宣读财政预算案时,公布更多详情。
李总理在感恩会上说,新加坡能有今天的成就,得归功于建国一代。
总理说,他本身虽然比建国一辈年轻,但他经历过那段岁月,亲眼看过父亲和其他长辈们的拼搏,也知道他们吃过的苦,以及碰过的种种困难。
谈到建国那几年,总理说,作为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小国,新加坡当时的前景一片茫然。
“但是,我们的国民为了实现独立、繁荣的共同信念,咬紧牙根,并肩努力,让当时刚独立的岛国,能够顽强地生存下来。” 代表我国四大种族的社区合唱团为受邀出席感恩会的建国一代演唱一首名为《唱吧新加坡、前进吧新加坡》的原创歌曲,向他们致敬。图中坐着观看表演的是我国首任总统尤索夫伊萨的遗孀爱莎(左)和前总统纳丹。右一为李显龙总理、右二为总理夫人何晶。(萧紫薇摄)
昨天的感恩会是“新加坡50周年”(SG50)的首场庆祝会。受邀出席的千余名长者,在建国过程中都曾在各自的岗位为国贡献。他们当中,有的来自制服团体或工会,有的在社区服务,有的是普通老百姓,也有的是政治人物,当中就包括资深反对党领袖詹时中。
首任总统尤索夫伊萨的遗孀爱莎女士(81岁)昨天也出席感恩会。若从身份证号码来看,她是新加坡仍健在的最早公民。她的身份证号码是S0000002,“1号”公民自然是她已故的丈夫尤索夫伊萨。爱莎受访时说:“我有养老金,无需为医药费烦恼。但我知道其他属于建国一代者很需要医疗费方面的帮助。政府有想到他们,这份心意很好。”
颜金勇:将通过永久津贴 资助中低收入者终身健保保费
2014年03月13日 在种种资助后还是无法支付保费者,可申请保健基金(Medifund)。颜金勇也透露,政府将不论收入提供额外过渡津贴,协助国人从健保双全过渡到终身健保。
明年底所有国人都会在终身健保下受保。为舒缓国人对保费增加的担忧,卫生部长颜金勇昨天派出定心丸,承诺无论保费多高,政府都会通过永久津贴帮助中低收入者负担。
他举例说,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一年里所须支付的保费,将不会超过保健储蓄收入的一半,这些收入包括公积金保健储蓄缴交额和政府的保健储蓄填补额等。
颜金勇说:“对典型中低收入家庭来说,经各种资助后,他们最后所须支付的保费应跟目前差不多或更少。”
那些不属于建国一代的55岁至64岁年长国人也获得照顾。这群国人年届退休,保健储蓄收入有限,颜金勇透露在保健储蓄津贴和获得填补之后,他们最终须支付的保费也不会增加。
在种种资助后还是无法支付保费者,可申请保健基金(Medifund)。虽然终身健保的保费和覆盖面还在拟定中,但颜金勇说:“我们的目的是,没有国人会因为负担不起保费而被终身健保拒绝。”
他也透露,政府将不论收入提供额外过渡津贴,减缓从健保双全过渡到终身健保保费增加带来的冲击。
在今年财政预算案中被定义为建国一代的国人更无须操心,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尚达曼之前已保证,今年年满80岁及以上者终身健保保费全由政府买单;其他建国一代则只须支付一半保费。
昨天有几名议员询问私人综合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s)如何受影响,颜金勇没有多加阐述,但表明私人保险公司在签约后不能因受保者出现新病症而不给予保障。他也暗示卫生部将研究如何在基本终身健保之外提供升级选择。
在健保双全(MediShield)基础上改革的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是去年展开医疗财务体系检讨的核心部分,颜金勇昨天也宣布其他方面进展,如调高专科诊所津贴及药物津贴。
用80亿元设立建国一代基金是今年财政预算案重点,颜金勇透露政府将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由财政部兼交通部高级政务部长杨莉明和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领导,专门负责统筹配套的宣传工作。
国会拨款委员会昨天用近六小时对卫生部开支预算展开辩论,有20多名议员发言,无论是辩论时间或是议员人数都是今年之冠。
卫生部在新财政年的开支仅次于国防部和教育部,预计达75亿元,这跟2011年的40亿元相比几乎翻倍,开支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力成本上升、扩充设施须增聘人手、病人津贴增加以及基础设施如医院和疗养院的建设发展提速。如再加上保健储蓄填补,政府2014年在医疗方面的开支达80亿元。颜金勇说,政府支出占全国总医疗开支的比率也从2012财政年的33%增加至40%或更高。
未婚的李淑娴(54岁)为照顾八旬父母辞掉兼职收银员的工作。她的双亲都购买健保双全,当终身健保推出后,这两名老人家相信无须支付保费。
她自己则购买私人综合健保双全,目前每年保费500多元。她说:“我不时填补保健储蓄户头,准备为日后看病用,如果政府能给予津贴帮我支付保费,我就不必那么担心了。”
国会今天复会时将继续辩论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的开支预算。
计划明年上半年推出 保健储蓄使用范围将扩大
2014年03月13日
不少议员和公众多次向政府争取灵活使用保健储蓄(Medisave)存款,这一诉求终于得到正面回应。年满65岁国人今后每年可灵活动用该户头中最高200元存款,用来支付到公共领域诊所及社保计划(CHAS)诊所看普通病症时的费用。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新财政年开支预算时说,这项灵活保健储蓄计划(flexi-medisave)还在研究中,预计明年上半年推出。
据了解,多达200元的存款或可自由用于支付治疗一般病症的费用,但是否能用来支付牙科费用还不清楚。公共领域诊所包括公共医院专科诊所还有综合诊疗所,有关细节日后会公布。
一般国人的保健储蓄使用范围也扩大。从明年第一季度开始,保健储蓄能用在非癌症类扫描和诊断服务,每年顶限300元。
另外,利用保健储蓄在慢性疾病管理计划(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ogramme,简称CDMP)下接受慢性病治疗时,原本规定的30元现金自付额(co-payment)将从今年7月起取消。在该计划下,保健储蓄能用来支付15种主要慢性病的治疗费,如果费用超过30元,病患原本须用现金支付30元自付额。
颜金勇说:“虽然我们还是很关注保健储蓄存款提早被用尽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考虑让尤其是年长国人灵活使用存款。”
工人党非选区议员严燕松是其中一名多次在国会提出类似建议的议员,他昨天发言时还进一步提议应让75岁以上年长者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使用保健储蓄,以免他们担心需要掏现金而拖延治疗。
昨天也有不少议员再度提出应检讨重度残疾保险计划乐龄健保(Eldershield)的赔偿额,颜金勇表示会仔细研究。
从现在至2020年 平均每年一家医院投入运作
2014年03月13日 黄廷方综合医院将从今年12月中起逐步投入运作。(叶振忠摄) 为了应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从现在到2020年,政府将在急症医院、社区医院与疗养院,增加超过1万1000个病床。
为应付人们对医疗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以及缓解病床不足的问题,从现在至2020年,本地每年平均将有一家新的急症医院或社区医院陆续投入运作。
与此同时,到了今年6月,本地将增加两家全科医疗诊所(Family Medicine Clinic);今年内也将增设三家社区保健中心(Community Health Centre);另两家综合诊疗所则会最迟在2017年建成。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天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卫生部开支预算时指出,体弱年长者住院时间较长,加上我国家庭单位越来越小,病患出院后可能面对没人照顾的问题,因此家属或许无法很快把病患接回家,这些因素都将加剧国人对医疗设施与服务的需求。此外,受到传染性疾病如骨痛热症的冲击,医院的病床也会出现周期性需求激增的情况。
颜金勇在回答议员刘程强(阿裕尼集选区)与张俰宾博士(武吉班让区)有关病床的询问时说:“为应付所需,从现在到2020年,我们将在急症医院、社区医院与疗养院,增加超过1万1000个病床。”
将于接下来几年陆续投入运作的急症医院或社区医院包括,于今年12月投入运作的黄廷方综合医院;预料在明年投入运作的裕廊社区医院与义顺社区医院;2018年建成的盛港综合及社区医院;2019年开始为病人服务的全国传染病中心,以及将于2020年开始运作的欧南社区医院。
卫生部之前也曾宣布,2020年至2030年,本地将多建四家急症医院,其中一家位于兀兰。这家结合了急症医院、社区医院与疗养院的综合医疗发展计划,到时将提供约1800个床位,预计可从2022年起陆续投入服务。
除急症与社区医院外,颜金勇也多次强调,继续加强基层医疗,让居民在社区内获得更好的照料,这也同等重要。
颜金勇回答国会议员连荣华(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有关综合诊疗所的询问时说:“我们将在先驱与榜鹅一带,建造新的综合诊疗所,预计将在2017年时建成。这之后至2020年,我们会发展另四家综合诊疗所。2030年前,再增加六到八家。”
与此同时,卫生部也积极与家庭诊所和私人机构合作,今年6月,我国将多设两家全科医疗诊所。全科医疗诊所指的是专门治疗常见疾病、多发疾病和一般急症的普通科诊所,运作方式同集团式的医疗诊所相近,即几名医生在同一屋檐下营业。
此外,今年内也将增设三家社区保健中心,其中两家社区保健中心将分别设在勿洛与中峇鲁一带。第三家则会提供流动式服务,照顾宏茂桥、大巴窑与后港等地区的居民。社区保健中心主要协助同一区的家庭医生更好地治疗慢性病患者,中心提供家庭医生所缺乏的设备、检查和营养咨询等服务。 今明两年将建12家疗养院
在谈及疗养院时,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补充:“去年,本地疗养院增加约1000个病床,政府目前也在发展另五家疗养院。在明年初之前,我们也将展开另七家疗养院的建造工程。”
另一方面,议员刘程强在国会上多次询问颜金勇有关病床短缺的问题,并提议是否能将重组医院内的私人病床改为津贴病床,以增加津贴病床的数量。
对此,颜金勇解释,这将面对一定的局限。
“国大医院在2013年曾将一些私人病床转成津贴病床。这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国大医院需重新分配空间、进行一些必要的装修如铺设电线与安装输送管、设立护士工作区,及安装其他支援设施等。因这一系列的改建,医院有超过三个月无法使用这些病房。”颜金勇补充,政府有必要确保医院能迎合各类病人的需求,因此需要在私人病床与津贴病床之间取得平衡。
“当津贴病床填满时,若有必要,医院会安排病人入住较高级别的病床。”
RE: 健保双全MediShield改去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13/04/14
期待终身健保升级版
2014年04月13日 除了将保障升级,委员会甚至应考虑建议政府,废除使用公积金保健储蓄来支付私人保单的基本保费。因为允许国人使用保健储蓄支付私人保单,等于降低全额索偿保单的支付能力门槛,提高了保单被滥用的风险。
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委员会下个月将提交给政府的最新建议书,以及政府之后如何敲定终身健保的细节,将是今后数年对国人影响非常深远的政策议决。
怎么会这样呢?我跟很多人一样,买了私人综合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而且能全额索偿,意味着我终身的医疗已获保障,终身健保对我应该没有影响吧?
当年决定购买时,保险经纪是用以下的理由说服我:
一、年轻时买很划算,保费便宜,而且基本保单由公积金保健储蓄支付;
二、这么一来,自己的钱就可用来买附加险(rider),把自付额(deductible)和共同承担部分(co-insurance)的风险也转移给保险公司;
三、一旦入院,可选最好的私人医院,全额索偿,如果降级到政府医院,保险公司还会按日给予现金补偿。
四、随着年龄渐长,保费将会更贵,但如果届时负担不起,可选择降级,甚至放弃附加险,但还是能维持基本的保障;
可是,保险经纪当时并没有明确告诉我,每一个年龄层的保费在未来可能上涨多少,以及保险公司可随时更动计划内容,甚至停售某种计划。
私人保单的保费在去年经历一轮调涨,我所购买的保单,一旦到了66岁,基本保费是2079元,附加险是1583元。这是今年66岁者须付的保费,但等我到了66岁,相信不只这个数目。
医疗保单去年的通胀是6.8%,保险公司一般上每几年才调涨一次保费,假设从现在直到我66岁这30年间,保费平均每年只涨1.5%,我在66岁须支付的基本保费将是3200元,附加险则是2400元。
保费在未来到底会涨到多高,取决于医疗费在这期间的涨幅和病患的索偿额。 全额索偿保单被滥用使医疗费上涨
如果可全额索赔的医疗保单真的如一些媒体近期报道般,被部分病患和私人医疗业者滥用,导致医疗费和索偿加速上涨,许多人在退休后付不起保费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虽然全额索偿保单被滥用至今仍是未经证实的“传闻”,但私人保险业者其实私底下也向媒体表达了相关的抱怨。保健经济学者更指出,全额索偿保单被滥用的道德风险,在全球已被广泛证实,在我国也应不例外。
如果医疗费快速上涨,病患索偿更高,导致保费每年的涨幅从1.5%增至3%的话,我在66岁须支付的基本保费就不是3200元,而是4900元,附加险也不是2400元,而是3700元。
但是,30年后,我付得起这笔保费吗?
如果负担不起,想降级的话,对不起,我的保险公司已不再提供政府医院B级病房的保单,最多只能降到A级,保费可能便宜10%到20%,真的万不得已,可能还得放弃附加险。
也就是说,如果我这些年都不生病入院,附加险保费等于是支付给保险公司,去资助其他入院者的全额医疗费。
我可以接受这原本就是保险公司的运作方式,但如果我这些年支付的保费被人滥用,以致自己到年老时却因为保费太贵而无法续保,真正病倒后还得自付一大部分医疗费,这就不对了。
正因如此,即将定案的终身健保才会如此重要。
终身健保委员会已在3月建议扩大健保双全的保障,包括索偿顶限提高、共同承担部分减半,卫生部长颜金勇过后也透露,政府正在探讨让终身健保附带升级版的可行性。
终身健保的保障扩大,甚至可选择升级到涵盖政府医院A级病房,意味着基本保障的底线将提高,除了原本负担不起私人保单的国人可提升保障,另一部分国人购买更昂贵私人保单的诱因也会降低,这些处于负担能力边缘的国人,正是将来最可能付不起私人保费、财务能力遭受双重打击的一群。 除了将保障升级,委员会甚至应考虑建议政府,废除使用公积金保健储蓄来支付私人保单的基本保费。因为允许国人使用保健储蓄支付私人保单,等于降低全额索偿保单的支付能力门槛,提高保单被滥用的风险。如果私人全额索偿保单确实造成道德风险,促使私人医院的医疗费水涨船高,跟私人医院有一定竞争关系的政府医院A级病房,不大可能免受波及。
不让国人使用保健储蓄购买私人保单,必定会引发“把我的钱锁起来了,还不准用来买保险”的民怨,这是决策者须谨慎斟酌的政治考量。但在另一方面,将公共医疗体系跟私人市场有效区隔,让公共医疗费受到政府管制,攸关长远民生。
我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案是设定一个过渡期,允许国人继续使用保健储蓄支付私人保单,同时显著提升终身健保的保障和升级选项,让国人有较长时间观察和思考,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长期保障。
政府将大幅资助洗肾者终身健保附加费
2014年05月22日 卫生部长颜金勇(右二)昨天到设在宏茂桥太和观医院内的NKF洗肾中心探访,同在那里的洗肾病患交流,了解他们如何支付洗肾费及是否有投保事宜等。在他背后的是NKF执行理事长郭建康。卫生部长颜金勇说,政府将帮助中低收入者支付部分终身健保保费,也会为那些因已患有病症(如肾衰竭)而无法受保的病患支付大部分加入终身健保所需的附加费。在保费方面,政府将通过保费津贴、保健储蓄填补、额外一个百分点保健储蓄缴交率等措施给予资助。
终身健保明年底推出后,那些目前没有购买保险的洗肾病患受保后得支付一些附加费,政府将在这方面给予大幅资助。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天到设在宏茂桥太和观医院内的NKF洗肾中心参观,并同那里的20多名洗肾病患交流。他受访时说,政府将帮助中低收入者支付部分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保费,也会为那些因已患有病症(如肾衰竭)而无法受保的病患支付大部分加入终身健保所需的附加费(loading),不过,国人也要负起一定的责任。
“作为社会一分子,我们都有责任互相照应,不过,政府已承诺,会承担大部分的附加费,确保大家都能付得起保费。”
颜金勇也解释终身健保将如何帮助洗肾病患减轻负担。他说,目前一些洗肾病患无法从现有的健保双全(MediShield)中受益,因为有的年龄超过90岁,有的已突破30万元的终身索偿顶限。终身健保推出后,病患不但能终身索偿,索偿顶限也有望依照检讨委员会的建议而被取消,可无限索偿。
在保费方面,政府将通过保费津贴、保健储蓄填补、额外一个百分点保健储蓄缴交率等措施给予资助。
颜金勇指出,能从终身健保中获益的不只是病患,也包括像NKF这样的慈善机构,因为有了保险赔付后,NKF就能将善款用在更多病患身上。
颜金勇也透露,终身健保检讨委员会已举行了超过30场的对话会,向1000多人收集意见,他们将在近期公布报告。一般相信,这会包括附加费和保费等初步细节。 NKF不会取消病患资助
NKF执行理事长郭建康受访时说,即使有了终身健保,他们也会确保不会因为有保险赔付就取消对病患的资助,反而使病患须要支付更多费用。
“我们的使命就是帮助那些无法支付洗肾费的人,善款不是让我们存起来的,而是要用在病患身上。”
他说:“我们每年额外接收100名病患,以每名病患每月洗肾成本为2000元计算,就是每个月需要额外20万元的运作费,再加上随着病患老龄化,退休后的收入又不高,这都意味着我们需要拨出的津贴会增加。当终身健保帮助NKF负担一部分洗肾费后,我们就能把善款用在其他地方,如交通费。”
截至今年3月31日,NKF的肾病患者总数超过3000人,其中做血液透析有2600多名,超过一半病患每月只需支付少过50元的洗肾费。发言人说,洗肾病患中三分之一没有购买健保双全。
其中一名洗肾病患王贵兰(65岁,家庭主妇)从没加入健保双全,两年来的洗肾费靠政府和NKF津贴后,每月再从自己的保健储蓄中扣除46元。今后终身健保不但有望能终身支付她大部分的洗肾费,而且还能照顾她其它方面的医疗需求。
哈西姆(Hashim Abdul Rahim,51岁,无业)洗肾21年,健保双全每个月赔付约1000元,再加上NKF和卫生部津贴后,他每个月用现金支付50元洗肾费。他向健保双全索偿的款额已达21万元,幸好健保双全在去年进行改革时将终身索偿顶限从20万元提高到30万元,让他得以继续索偿。他每年的保费是200多元,由任职环境局稽查员的妻子通过她的保健储蓄支付。
哈西姆同时患有甲状腺、肝脏病和心脏病,每个月都得去新加坡中央医院复诊,这些门诊费获得保健基金的援助。
“当健保双全提升到终身健保后,希望终身索偿顶限可以取消,而且能保门诊费,这样的话我就不必担心了。”
终身健保下 精神疾病也可受保
2014年05月30日 |
终身健保在明年推出后,受精神疾病困扰的人也能受保。
花蒂玛医生(马林百列集选区)昨天在国会询问“二级抑郁症”(secondary depression)是否能在现有健保双全下受保,她指出同“一级(primary)抑郁症”不同,二级抑郁症往往是由其他病症或服用药物引起,不是病患的主要病症。
她也透露她曾接触一个病例,病患先患有帕金森症十年,过去两年又陷入抑郁,在入院治疗时,院方以病患得的是精神病而拒绝让健保双全作出赔偿。
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连碹博士回答时指出,现有的健保双全(Medishield)计划在去年3月1日进行调整,在那之后新确诊的精神病,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都能受保。不过,在这起病例中,病患是在2013年3月1日之前就被诊断患有抑郁症,而且当时主要是因为抑郁症住院,既然健保双全是以住院的主要原因来决定是否会作出赔偿,因此这名病患不能受保。
不过,当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明年底推出后,不但所有国人都能受保,所有在去年3月1日之前确诊的病症,包括精神疾病也都能受保。卫生部将在研究检讨委员会的报告后公布更多细节。
除保险外,病患如果入院治疗精神病,可动用保健储蓄(Medisave),每天动用顶限为150元,一年为5000元。医院也继续通过津贴和保健基金(Medifund)帮助有需要的病患。
终身健保覆盖所有人 重病负担大幅减轻
2014年06月06日 政府将通过永久性津贴与持续四年的过渡性津贴助国人支付保费。从明年1月起,雇主公积金将提高一个百分点,拨入保健储蓄户头,助多数人应付上涨的保费。
终身健保独立检讨委员会的建议报告主要内容出炉,除扩大覆盖面将所有新加坡人纳入计划外,社区医院与各类手术的索偿顶限也显著增加。然而,随着覆盖面扩大,公众须支付的保费也将上升,为此,政府将派发定心丸,通过永久性津贴与持续四年的过渡性津贴,助国人支付保费。
与此同时,从明年1月起,雇主的公积金缴交率也将调高1个百分点,并拨入雇员公积金保健储蓄户头内。这将有助多数国人应付上涨的终身健保保费。
由卫生部委任、特许会计师陈育宠领导的11人终身健保独立检讨委员会,昨天下午公布报告的八大细节,包括建议将每年索偿的顶限从目前的7万元增至10万元;取消30万元终身索偿顶限;普通病房、加护病房、社区医院的住院索偿顶限、各类手术的索偿顶限,以及化疗与放射线治疗的门诊索偿顶限,都将提高。
此外,共同承担部分(co-insurance)会减少约一半;可获保费回扣的年龄,也会从目前的71岁推前至66岁。
陈育宠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记者会上解释:“目前,住在B2级或C级病房的病人,有八成在扣除健保双全的赔付额之后,每年支付的住院费不到3000元,这笔费用可通过保健储蓄或现金支付。在新建议下,这样的病人将增加到九成。其余一成病人也能获相当多的津贴。”
住在这两种级别病房的病人,如果住院开销累积超过一万元,在目前的健保双全计划下,只9%支付的保健储蓄或现金少于3000元。但如果新建议获得采纳,受惠人数将激增四倍多,即每100人当中,达55人。
陈育宠说:“终身健保的重点是让住院、面对大笔住院费的国人安心,因此这一系列的建议把重点放在那些较大笔的住院费上面,希望能够扩大保险的覆盖面。
“但扩大覆盖面的同时,保费自然也会增加,因此委员会的责任就是在更多保险涵盖面与可负担得起的保费之间取得平衡,委员会必须做出取舍。”
陈育宠解释说,共同承担部分、索偿顶限,或是自付额这三方面,无论改变哪个部分,都会使得保费上涨,所以,委员会征求不少公众的意见。
“不少公众的看法是,他们其实可通过保健储蓄支付自付额,所以他们较倾向于增加索偿额,以保障他们可能得支付大笔住院费的风险。”
此外,陈育宠也透露,相比一次性支付较低的自付额,公众也更愿意定期支付较低的保费,因此委员会最终决定增加索偿顶限,以及减低共同承担的部分,以更好地帮助国人。
卫生部昨天也发表声明,支持委员会提高索偿顶限与减少共同承担部分的建议,并强调,政府会确保国人的保健储蓄提款限额,足够国人支付终身健保保费。
卫生部也指出,所有新加坡人都将获得过渡性的津贴。此外,低收入与中等收入家庭还可获永久性津贴,预计三分之二的国人将受惠。
李显龙总理昨晚在面簿上说:“检讨委员会公布了终身健保的建议细节,赔付额(payout)将显著提高,保费也会增加,但仍会在保健储蓄可承担的范围内。在推出初期,政府将为所有的人提供津贴。之后,所有建国一代、中等收入与低收入家庭将能继续获得津贴。”
李显龙总理是在去年8月国庆群众大会上宣布,终身健保双全将取代有20多年历史的健保双全,并要求全民强制性加入。那些目前患有病症而未受保者,也将被纳入终身健保风险承担群,这将使得保险的索偿额提高,进而增加终身健保的成本。
对此,陈育宠说:“这笔费用应由这些病患、政府与现有健保双全受保者三方共同承担。政府已承诺,会承担大部分的增加款项。”
委员会预计将在月底将报告呈交给卫生部,终身健保将在明年底实施。
一直是默默忍痛付出的那一伙啊
还有
还有终身入息计划,意思是一样的。
一个是保障,一个是养老,都是我们不可忽略的规划。
颜金勇:IP保费增加 与终身健保涨幅相同或更低
2014年07月09日
健保双全明年底过渡到终身健保后,购买了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的综合健保双全(Integrated Shield Plan,简称IP)保单者,总体保费涨幅应该同终身健保本身的涨幅相同,甚至更低。 制定信息共享 避免滥用
同时,为避免这个全民保险制度被滥用,政府将同保险业者合作制定一套信息共享框架,一旦出现有人索偿高额医药费,或者其他可疑索偿行为时政府会及时发现。
卫生部长颜金勇昨天在国会提出动议,敦促国会同意将终身健保独立检讨委员会建议报告作为设计终身健保(MediShield Life)的基础,这一动议获得朝野议员支持,他们以“拍扶手”的方式对在场的一些检讨委员会成员表示感激。
13名议员发言时对如何确保人们能继续负担得起保费,以及维持财务体系的可持续性表示关注。
委员会原本只受委检讨政府经营的健保双全(MediShield)该如何提升成终身健保,但在收集意见时,不少受保于私人综合健保双全的国人担心,IP保费是否会因终身健保保费调高而跟着水涨船高。
颜金勇昨天对230多万名购买IP的国人保证,他们不会因有了终身健保而处于不利。
“事实上,这些受保者能从终身健保中大大获益,因为他们将终身受保,包括保现有病症,纵使这些病症被私人IP业者列为不受保项目。因此所有人都至少能获得基本保障。”
颜金勇也指出,由于终身健保在IP整体赔付额(pay-outs)中的比率变大,卫生部将和私人保险业者合作,在他们制订各自保费时将这一点考虑在内。
“总的来说,随着终身健保推出,IP的总体保费涨幅要么预料同终身健保的涨幅相同,要么会更低。”
他也说,IP中终身健保部分的保费还享有政府津贴。
昨天辩论的一大主题是维持终身健保的可持续性,避免我国像一些也推出全民医保的国家那样,因过度医疗消费而搞垮制度。在近四小时辩论中,除了强调保持身体健康才是控制医疗费上涨的长远之计,不少议员也就防范滥用提出具体看法。
颜金勇透露,政府将协助医疗服务业者提高生产力、采用具成本效益的治疗方式,“业者不该因为病患有保险就开出昂贵又价值不高的医学检验或治疗方法”。政府也有意同保险公司合作,及时揪出不寻常的高额账单。
颜金勇强调,作为非盈利保险,终身健保收取的保费是为保障受保者而设,政府将同精算师和中央公积金局合作,确保终身健保基金能应付可预见和不可预见支出,因此要有足够储备。
政府国会卫生委员会主席、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谢世儒医生建议设立独立机构,专门研究某种新治疗方式是否该被引进本地并纳入终身健保的索偿范围。
议员们也希望了解在政府承诺的“五年不起保费”之后,人们是否能继续负担保费。白沙—榜鹅集选区议员刘 琳建议取消那些现有病症者在未来十年须支付的30%额外保费,官委议员雷家英建议为国人每年须自掏腰包支付的医疗费设顶限。她连同马林百列集选区议员陈佩玲和裕廊集选区议员洪维能,为没有固定工作者如家庭主妇请命,希望政府多帮助这个群体。
此外,委员会的一些其他建议也获政府支持,比如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推动可转移医疗福利,以及同保险业者合作推出划一的B1级IP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