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son Three”的发展商表示,这个拥有445个单位的项目至今已获得超过500名买家表明购买意向。华业集团投资与策略性发展高级总经理甘镇城说:“我们会分阶段推出项目,并对单位进行抽签。 Thomson Three是由华业集团(UOL)与新加坡置地(SingLand)联手发展;而Sky Vue是凯德集团(CapitaLand)与三菱地产亚洲公司(Mitsubishi Estate Asia)合作发展的新项目,就位于它们另一建设中的私宅项目“晴宇”(Sky Habitat)隔邻。 Sky Vue首阶段的单位尺价在每平方英尺1380元至1550元之间,售价比毗邻的晴宇低。晴宇4月刚推出时,每平方英尺平均叫价1700元。2013年09月24日|
(赵恺健报道)发展商认为,将即将推出的新项目“Sky Vue”价格定得比毗邻的“晴宇”(Sky Habitat)低,不会影响到后者的销量,因为它们是属于两个相当不同的产品,针对的也是不同买家市场。凯德房产开发(新加坡)公司总裁黄显辉接受本报访问时说,Sky Vue主要针对的潜在买家群体是年轻夫妇与家庭,项目单位面积也相对较小,让他们能以可负担得起的价格 发展商标两公寓地段出价容积率相差不大这个位于碧山的项目首阶段单位尺价在每平方英尺1380元至1550元之间。晴宇在去年4月推出时,开出的尺价高达1700元,为当时历来最贵的市郊公寓。然而,发展商标下Sky Vue地段时,出价容积率每平方英尺853元,和标下晴宇时的869元相差不大。晴宇地段在被标下时,其标地价比第二名高出27%,超出不少市场人士的预测。拥有509个单位的晴宇,截至上个月底共卖出172个,在上个月以1465元的中位数尺价卖出了四个单位。询及发展商是否因为最近的新房贷管制框架而降低了心目中的要价时,黄显辉仅表示,他们的策略一直是根据市场需求和预期来定价,若市场的预期是更高价,那自然就会以更高价格推出。 凯德集团旗下的另一项目“翠城新景”(The Interlace)在本月已经取得临时入伙证,但这个拥有1040个单位的超大项目仍有约200个未售出的单位。位于花拉路的“丽敦豪邸”(D’Leedon)也将在今年获得临时入伙证,则仍有约100个未售出的单位。黄显辉表示,这两个项目未售出的单位主要是大型单位,其余单位其实都已经售出。他表示,他们接下来的营销策略要拥有针对性,他有信心能够在取得临时入伙证的接下来两年内,成功为这些单位找到买家。
还要抽签,市场还这么旺盛吗?
价格低了许多,晴宇的买家可亏了
Sky Habitat 有所谓House+Condo的概念,号称名家设计,大概是走类似LV路线的,比较有钱的人玩的
应该亏大了!
不就是阳台无遮挡么 其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可以说这是私宅价格拐点到来了么?
突然觉得从1600,1700的高位到了能理解的价位了。之前随便一个盘开都是1600以上
发展商目前头脑清醒一点了,
关键是抢的人不清醒。1700也抢,1350也抢
此特别之处恰恰是晴宇设计的一大败笔。。。。。。
是吗,怎么个无遮挡法
Sky Habitat
这。。。。。。。。顶楼的人可以看到下面所有人的阳台啊。。。。
当初本来也想买这个sky habitat的,但是它的造型实在不行。所以作罢。
那介个2017年才交房的Sky Vue值得买哇? 怎么看着那么小小小小的户型木法子住人呢?能有人花几千块去租介样的小房?
刚从这两个项目现场回来,看房人不要太多喔。sky cue 房子比起其他项目面积还算是可以的。
看的确实很多,还要抽签呢。
租可能有人,不过价格可能上不去。自住确实。。。很憋屈。
关键是等4年,会发生很多故事。比如利率上涨,房价滞涨,租金下跌。。。云云。。。
话说今天查查ERA在册的salesperson 有5000多。。。估计一部分活跃着,showroom就人满为患了。
继续观望。。。
Sky Vue?的户型和价格,位置,真是对了想当公寓包租公/婆,有银两有限的超级吊丝们。
吊丝的,超级的。
雁过,留声。
观,望。
公寓,hdb最近建的太多了,想买,但是很怕跌啊。
HDB有些保障,公寓还真会跌,自住也就无所谓了。看看最近的开盘价就知道了。NEWWEST不是也降价才卖出去的。
我决定等等了,买涨不买跌
貌似政府如果不说PR满三年才能买HDB,估计HDB就开始加速下跌了。现在是跌得慢了些。
这公寓,新开盘,开发商看着卖得慢,降价降价就谁也拦不住了。
还没真正开始跌,看这人潮,冲着买的人还很多的。等10月美国退出QE
估计很快向二手市场蔓延
最近看的二手房,叫价已经不是狮子大开口了。碍于ABSD,房价涨幅10-15%才能保住投入成本。看这架势,不跌10%已经不错了。
现在地价,还有建设成本都太高了,要降价很难了。发展商不会亏本卖的。
这个不是人的意志能决定的,真的跌起来挡也挡不住呀,到时候少输当赢了。。。
我怎么看的二手的价格还是挺敢敢开的,不过很多是喊的高,至少半年没卖出。
有价无市?
大满贯赢家依旧是ZF.
ABSD能创收10亿。
还有COE和ERP。
再有就是HDB是最大的房地产发展商。
除非是大环境(经济环境)走恶,否则开发商就有价无市的熬着。
国内空着多少房啊,房价不是还挺着吗?地王不是还频出吗
有些人本来就不是必须要卖啊
只不过试试水罢了。
呵呵,试到就赚到了
国内二三线城市早已跌跌不休,只有几个大城市还在上涨,上海的成交量还是很大,主要是年轻人的不断涌入。反观新加坡,公寓的的成交量下滑很多,上涨乏力。
买美国吧,中国人携百亿国庆美国购房
想都别想!政府怎么可能那么做!
卖2000买家也得付ABSD。价格下总是有利买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