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你是PR就投永久居民。
你是公民就投新公民。
没有拿到IC卡但是已经收到批准了的也投。
主要是看在Singapore的新移民中投资理财者【公民与PR的比例】。
考虑到某些人对于个人隐私的在乎,故不公开投票参与人。投票后的ID不可以见。
发现PR的福利越来越少。
今天的报纸,PR的学费要涨了。
这有什么好隐瞒的,我是PR。
跟投资理财紧密相关的:
孩子上托儿所上幼儿园,公民有津贴,PR没有。
小学中学,PR的学费涨了。公民没有涨。
屋子的电梯翻新,公民付不多钱,PR要付高几倍的账单。
买组屋,公民有几万的津贴,PR没有。
因为公民有投票权,意味着大选快到了。
对了,公民有选举权,PR没有。
好象公民还有水电费回扣,PR没有?
公民每月有50块的水电回扣,pr 是没有的。
公民的组屋杂费好像也优惠
说实话不会有多少人纯粹是为了这些蝇头小利而去入公民的,入了公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考量。
我是pr但是老公申请citizen了,还没批,不确定
你就归PR一组吧。
公民小一抽签多一次机会 非公民学杂费将调高
公民将享有教育优先权2009.12.20
教育部宣布通过两项新措施,进一步区分新加坡公民和非公民的教育权益。明年起,新加坡公民报读小一而需要抽签时,将比永久居民拥有多一次抽签机会。另外,从2011年起,教育部将分两年逐步调高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的学费杂费。
教育部长黄永宏医生昨天中午在惹兰加由区举行的部长与居民对话会时透露,有鉴于名校学额竞争激烈,为了区分公民与永久居民享有的权益,教育部明年起将让公民在报读小一时有两次抽签机会,而这么做并没有把永久居民拒于门外,他们仍保有一次抽签机会。
李显龙总理今年9月在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会举办的部长论坛上,曾透露政府会在政策上更好地区分新加坡公民、永久居民及外籍人员,以更好地反映国民的责任及权益。
黄永宏昨天在对话会上指出,调整报读小一的抽签制度,一来是考虑到新加坡家长经常为孩子报读好学校所面对的激烈竞争苦恼,另一方面也是因客观因素调整。
教育部较早前已宣布小学将逐步实行单班制。学校因此将按照校园设施调整收生人数,一些学额已供不应求的名校预料会减少收生。预见到更激烈的学额竞争,黄永宏说,教育部增加新加坡公民报读小一时的抽签机会,但也让永久居民保有一次抽签机会,是个平衡的作法。
但他强调,让公民享有多一倍的抽签机会,不会是通用的教育原则,公民和永久居民所享有的教育机会不会一律是二对一的比率。此外,抽签机会增加也并不代表一定会抽中,抽中还是需要运气。
他说,教育部仍欢迎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报读本地学校。新的抽签制度虽然提高了公民入读热门学校的机会,但是本地学校整体收生比率保持不变。非公民虽然未必都能够入读理想学校,但一样有机会享有本地的优秀教育素质。
教育部受询时指出,目前就读本地小学、中学、初院高中的学生总数,永久居民占8%,国际学生4%。
部长说:“在教育方面,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是有益的。他们能够接触不同的文化,同时互相受到激励。”
他以今年小六会考两名全国优秀生是永久居民为例,表示非公民带来的学习竞争能够帮助本地生更早接触真实的竞争环境,推动他们进取。本地学生将来投入社会工作将是与全球竞争,并不局限于新加坡。
学费调高后
仍比国际学校便宜
谈到教育部将从2011年起逐步调高就读小学、中学及初院高中的非公民的学费和杂费,黄永宏说,教育开支不断增加,学校采取单班制,以及提升教学素质都需要费用。
教育部曾分别在2005年及2007年调整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的学费杂费。这次的增幅是最高的,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缴付的学杂费分两年逐步调整后,将较目前增加57%至252%。以永久居民为例,目前小学学杂费是每月14元5角,每年174元,2011年将调高到每年369元,2012年再调高到612元,整体增幅达252%。新加坡公民念小学则享有免学费,每年只须缴付132元杂费。
不过,调高后的永久居民和国际学生学杂费,仍远比国际学校便宜。
黄永宏说,无论是和本地的国际学校,还是和其他地方的私人学校比较,调整后的学杂费仍具竞争力。非公民仍享有一定的政府津贴。
受访的新加坡家长都欢迎教育部的新措施。实龙岗北居民梁惠善说:“虽然最后到底有没有抽中是靠运气,但是有多一个机会心里总是比较舒服。”
原籍印度旁遮普州的拉卡斯说:“其实和国际学校相比,调整后的学杂费还是比较低廉。我觉得是可以接受的。”
在国籍和福利的取舍上,确实会造成不少的困扰,难以抉择。
大家就等着看看投票的结果吧。用百分比来验证现实。
我老公入公民就为了哄我开心,伟大吧
不过我是不知道入公民有啥好处,所以一直都很惊讶他的决定是为了哄我开心
回复 15# MyColdestDay
您老公是不爱江山爱美人
俺倒是没纠结过,出来的时候就是100%的无产阶级,在新加坡生活了几年后觉得特别适合,就决定扎根了。赫赫
我92年来新加坡,护照换了4本,PR到现在。老了后叶落归根,退休后还是想回出身地,那里有童年的记忆,惜日的伙件,同窗,朋友,根。没有什么爱不爱国的,祖国的概念谈模了,但根仍在心里。
不是定额的,按组屋大小算,五房式的回扣最少,EA没有
每个月都有50快??不会吧,我是公民,为啥我家水电没有每个月减免阿
水电减免与否是跟据你的家庭收入的,在XXX之下就会获得减免,如你是每年要交许多所得税的高收入家庭没得减免。
说实话,看不出新加坡有什么心动的福利,从不想加入新加坡国籍,现在PR还变成5年期限的准证了,我已经打算离开这里了,虽然买了房子。。呵呵
一个季度扣1次。
那确实~~~
年纪比较小就到这里的,比较容易接受换国藉。
在国内读完了大学或MASTER,PHD再过来的,不愿换护照的应该多些。
或者说在国内呆的时间越长,可能越不愿换?
我家还没有收到, 我同学有收到了。
1.我家是为了宝宝的,老公姐姐结婚生宝宝后就拿了, 婆婆觉得老公把房子买在这了, 就开始崔我们申请, 我们一直拖到有宝宝才去申请。
2.老公同学,10个里面有7个已经是公民了。
3.我的好朋友也拿了公民,自己也觉得适应这边生活了, 回去中国, 最多是探亲看看我家里的亲戚而已。
不谈爱国,只谈利益: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为了下一代的前途,请保留中国国籍。
看看,上海、北京、广州,持新加坡护照找工作,已成二、三等公民。
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这是大趋势,无法改变。
眼光要放远一点,不要短视。
最近,新加坡政府一系列的行动,就是考虑到PR下一代会回流,将是新加坡巨大损失。
不得不佩服新加坡政府的超前眼光。
为什么持新加坡护照在中国找工作是2,3等公民啊。
难道很多新加坡人去中国打工不成。
为了下一代,你现在就该回去了,等到时候新加坡不行了再走就来不及了,因为你的那个在新加坡长大的下一代届时已经无法在国内生存,有国籍有个P用。
这个你不用担心,等到新加坡不行了,我的下一代,是华侨,回国时,会受到中国各级政府特殊照顾,不会担心生存问题。
你还是早一点担心你的下一代,不要找美国人、英国人、或其他什么国的人,来解决你们生存问题。
我没担心,是你自己一个人在担心,我只是好心给你提个醒,真到了那个时候,华侨?天朝已经不稀罕了。
哈哈,这个真有趣
那你老公算是哄到你没?
你开心吗?
想投票,可是发现自己既不是公民也不是PR~
不过,从目前新加坡政府的新出台政策,似乎本国公民更加地被实行保护主义了~
另外,茶余饭后有人说:最近半年,新加坡政府基本停止了PR申请的批准工作,至于PR转公民,则是能拖则拖能拒则拒了。
问其原因,人笑答:老李说新加坡只能养育500万人口,现在这个数据满足了,所以暂缓了。
算吧,我妈挺高兴的
回复 23# 老鼠爱小米
EA也有啊?朋友家说没有。。可能太少,忽略不计了
这个有道理,不要说下一代,即便我们这代,在新加坡呆上五年十年,再回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
至于下一代,我相信过二十年,人才的发展不会因为国籍而受限制。如果他是条龙,随便哪都可以打天下,如果他是条虫,找不到工作持美国护照都没用。
如果政府真正考虑到回流问题,应该是给予PR更平等的福利来挽留人才,而新加坡政府现在的措施却是牺牲PR的利益来哄本国人民开心,难道不是吗?搞不好过几年PR连买HDB的资格也没有了,为了生存大伙就只好入籍。
LS说得很有可能,到时组屋价格猛降,公寓飞涨…
我们家的那个下一代, 一到早上9点就要唱新加坡国歌, 把手放在胸前. 才4岁. 在这里有了下一代, 基本难再回到从前了…..除非在小的时候都搬回去.
恩,明显感觉这一代都很难再回去争一片天空咯
没门没路没背景的
我家4房式, pr的时候一个月57,公民了47。
赞同,相信是这个趋势
户籍户口已经愈来愈不重要,相信将来的国籍的意义也愈来愈模糊
有能力走遍天下都不怕
如果在新加坡有个稳定的工作,又打算长久住下去,特别是有了孩子已经开始读书了,拿公民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管怎么說,目前或者未來10年內,新加坡護照還是很有優勢的。至少出國或者做生意什么的。
中國的發展前途一定會非常的光明,未來超過米國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還是要考慮到龐大的人口數字,一平均下來,估計也沒太大優勢了。
主要的問題是國內的競爭更激烈,如果你能受得了那么艱苦的競爭,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努力,當然在中國你可以有更大的發展,或者說,可以在中國賺更多的收入。
不過想想為什么要移民?不就為了一個相對輕松舒適一點的環境么?
很多人看中新加坡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目前新加坡的經濟優勢吧,也許更多的看中的是新加坡的良好的環境,穩定的政治情況,以及比世界上大多地方都更安全的生活環境這些吧。
以上都是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其实大部分那公民的国人并不是为了这里的福利,而且拿了之后和以前同样爱我们的祖国;打个比方,就像出了嫁的女儿还会爱她的妈妈一样
这个有点过了,条件好的照样过,主要是瞎报的太多,所以听到被拒的事件也就多起来了
和2004年的前几年差不多了,很难申请了,那时候很多中国来的工程师移民到澳洲加拿大了
吸引PR的不单单是待遇,要说待遇,真不觉得这边比上海好多少。目前来说,这边教育水平,自然环境,社会风气等比较吸引我,还有,装B的人比较少。
是啊,我也这样觉得
是公民就有吗?还是要某些条件?比如收入低于多少…..租公寓的也能享受吗?
住HDB才有, 公寓没有
嗯,知道了,谢谢
忘了讲了, 是按房间大小来算的, EA也有, 但是很少比4房,5房的更要少
本人的选择主要是气候因素。
本人深受过敏体质之苦,以前每到秋凉开始咳嗽,咳过整个冬天,直到初夏才停。中西医专家拿我没辙。打点滴,熬中药,打免疫制剂,整个冬天活得像个鬼!以为自己会是短命之人。
来热带后,不药而愈。才知道自己是热带鱼,不适合冬天,从此有了长命的盼头。
因为这种寒体质,在这里省下了冷气费、冷饮费。哈哈~
于是决定在热带苟延残喘度余生。但每年夏天是一定回国看妈妈的~
你真幸运。
我在新加坡十多年了,深受过敏体质之苦。偶尔冬季回国,反而没事。
回复 59# fromnuaa
哈~我俩南辕北辙!
是否去医院检验对何种物质过敏?我猜想你是对热带动植物过敏。如花粉、海鲜之类~
那次在国大医院的变态反应检验室见过一位男士,用过检验试剂后,全身红得像龙虾。真可怜!
我验过,我的过敏源是蟑螂、灰尘……还有冷空气之类
所以应该是这里清洁的空气和环境,以及温暖的气候帮到我
纯生物属性决定迁徙居留的地点,就像候鸟一样……
恩,我也是来了新加坡才对一些物质过敏
最主要的就是金属,我的首饰非纯金的都过敏(黄金,白金都可以,银就不成)
还有就是过来之后皮肤变差了,在国内皮肤很光滑,来这边就拼命的长痘痘,唉,毁容了
回复 18# seeyu
好感动呀,父母还健在吗?如果在,早点回国吧,趁他们还在.
61楼的,我也是哦,脸上的豆豆多了好多,起初自己还没有注意,后来别人问我才发现的,难道水土不服??
我是汗发不出来,就是没有汗滴下来,都闷在皮肤里了,所以就惨不忍睹了
回复 62# hitex
我认为入籍与否,与各人的经历,学历,目的和出生地域有关,古入日“既来之,即安之”尽管我来这么多年没有入籍,但我还是赞成移民该归化成为居住国公民,为国家尽一点自已的仪务。
我来这么多年不入籍,因我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1,在这里已有自已的事业, 可以说已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2, 孩子是公民,在这里出身,受教育,讲SINGLISH。
3,在中国有产业,如果变换了身份成为外国人,现在没问题,但不能确保将来也没问题。
4,说直话现在家乡的生活条件,收入都不会比新加坡差,(苏州市是我的出身地, 顺便问一下有没有苏州来的朋友在这个论坛上,好象在新加坡的苏州人很少很少),保留国籍为的是日后下一代要是在这里混不下去的话好让他们反移民回中国发展,那里必竟还有我们这代的社会关系。
所以因人而已,我是希望老了回去度过自已的晚年,因为这里的老人生活好象有点………
公民和PR都有水电回扣的。我是PR也享有1月和7月的水电回扣的哟!
水电回扣可不是每月哟,只是每年1月和7月,按照房子的大小给予回扣吧!
返还给业主的,租户没有。
过敏源怎么检测?能够检测得出具体的过敏物质的名字吗?我也过敏,但是不知道究竟对什么东西过敏。
我做了2个检验
一个是皮肤试验。检验师用针尖轻划手臂内侧的皮肤,将14种试剂等距离间隔,各放一滴。15分钟后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大于1厘米的红色肿块并且痕痒的,代表对该物质过敏。
另一个是呼吸道敏感试验,这个是针对过敏性咳嗽和哮喘的。
据说是按项收费,具体多少钱不知道,只是听local说很贵
我还没有收到
陈笃生医院有测试的,我是鼻子敏感,已经预约了测试。
可怜你老公了
国大医院有这种检测服务?
详细什么情况?
医生说我对某些物质轻微过敏,让我去national skin center查,说通过polyclinic申请会便宜很多,
一直嫌麻烦没时间,不知道NOH的这个检测快捷实惠吗?
是这样的吗?还新政府还真牛。其实我们也一直纠结,还是为了小孩,自己是不想做公民,想BB有2本护照,可以选择多一点,不过现在没有申请公民
那最好你在国内也交公积金,不然老了回去也有点惨哦~
小孩子俗称小公民。
21岁还可以选择一次。(SIN OR PRC)
具体怎么弄的?
能不能介绍一下?在哪里?怎么预约?价格?
我也要去做一次
我是家庭医生帮我预约的,超贵呀,花了不少米米~
因为吃什么药都无法根治慢性咳嗽,我怀疑气管患癌症了。
家庭医生预约我去做敏感试验,还有鼻咽扫描(看看有没有坏蛋作怪)
结果医生恭喜我可以活久一点,不过要避开蟑螂、尘螨、花粉,不能吹冷气。
嗯~做卫生辛苦一点,空调只是摆设,家里不敢栽花。
其他OK啦~
你如果不是那么急的话,还是通过综合诊疗所比较划算。
过敏不会要命,但痒起来、咳起来真要命!
好好保重呵~
xuemei强啊,还有家庭医生….
新加坡不能吹冷气真是难啊~
我孩子是【蛇壳】皮肤,一到冬天就皮肤开口,脱屑,红红的裂口,任凭涂抹啥润肤霜尿素霜都没有用,一到热天就好了。天气开始冷,他的皮肤就开始裂,粗粗的。来了新加坡,没有冬天,皮肤就不再裂口脱屑了。学校假期回国,放完假回到新加坡,在机场就发现孩子皮肤粗粗的,手脚都是血口子,真可怜。回到新加坡1个月时间左右,他的皮肤就不药自愈,光滑了。后来回国,尽量夏天回,避免年假圣诞节回国。
中国有冬夏之分,一到入秋,孩子的皮肤就作怪了。
新加坡一年到头热天,没有冬季,孩子的皮肤就永远光滑。
像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办法的了,现在是PR,等他长大了,他肯定要入公民,在新加坡长期呆下去。即使他有本事出第三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也不考虑了。
老兄,那种组屋楼下的私人诊所里的医生是不是叫家庭医生啊?;P
对于从三大火炉里出来的人来说,新加坡的气候真是宜人啊~
和冬天零下7度,夏天零上40度,时而倒春寒,时而秋老虎的地方比
这里算是天堂了~
32度的恒温天气,哪里找?
他不是冷空气过敏。因为在新加坡他照样吹冷气,吹风,都没事。只有到了气候变化入冬时,他的皮肤才会作怪。这个是出生下来就这样的,夏天光滑,冬天开口脱屑,看了很多家皮肤医院,都没有治疗好。维A霜擦了无数支,花不少钱,还是那样。
反正在新加坡不犯病就是了。
赫赫, 对于从三大火炉之一城市来的我, 新加坡的气候也是非常宜人的
您怀宝宝时,是不是忌口,没有吃够肉类水果啊?
孩子的皮肤先天缺少足够的油脂分泌、胶原蛋白修复之类的,这些后天补不来,靠湿润的空气滋润着~
好啦,宝宝哪儿也别去啦,在新加坡玩儿吧~
您来自哪一只炉子呀?
恭喜你脱离火海~
同喜同喜, 我来自中间那只, 你呢?
我申请新公民,就是做事情方便,还有中国绿卡也好拿,政策也改变了。所以,以后回中国也方便了,我觉得可以申请新加坡公民还是抓紧申请吧,毕竟中国护照用处不大。(用中国绿卡就行了在中国),当然要保留夫妻双方一个中国国籍
中国绿卡好拿?谁告诉你的? 据我所知比新加坡的难吧,这里一年半载就可以了,中国至少在中国工作5年才可以拿吧。
要用洗面奶洗脸,每天。
如果就用清水洗洗,就会长痘痘。
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换公民,总觉得两边都不错,都有我值得留恋的地方。一个字,难啊。
有根据么? 按常理说如果新加坡人去中国工作一般是公司外派或是自己做生意的,收入应该都不低,怎么会成为二等公民呢?
泪流满面,斑斑:我是纯女人!
看来有必要想想是否应该改掉我的性别了,大家都误会了,我说话很man么????
ps.回主题,我当然是用洗面奶洗脸啦,不过就是不会出汗,多热的天都没有汗滴。。。
中国绿卡不难,夫妻双方一个中国籍,结婚满5年就可以了。这样一个中国籍,一个中国绿卡,这里,一个新加坡籍,一个新加坡绿卡,以后多方便。关于绿卡的事情自己回来去出去境管理局去问问。还有加入新加坡国籍有很多方便的,买房子贷款,中国做事情都很方便,而且在中国买房子,商铺都可以贷到款,一个中国护照在新加坡贷款容易吗?不容易吧。。。反正可以换新加坡护照的,夫妻双方由一个去换是非常可取的。
顺便说一句,新加坡买房子(私人公寓)对于外国人来说投入产出比不高,但是对于新加坡人可以贷款到90%,80%,这样可以用很少的投入换取很高的回报,是非常可取的。比如60万的公寓,80%贷款(30年)付款大约13万多新币包括stamp duty,租金完全可以cover银行还款,还可以结余大约1000多新币,很划算的,如果是90%贷款算算是不是更划算。
真的么?结婚满5年就能拿中国的绿卡?不用在中国居住超过多少年?
回复 97# happyhong
在中国买房可以很容易贷款,在新加坡贷款容易么?薪水不够高贷不到款。
居住当然有的,每年9个月。
呵呵,好吧没希望了,我还没准备回中国常驻呢
找一个好的banker,我举例,我和我朋友一起买公寓。贷款了2个90%,2个80%,很多是要banker帮你做的,找个好的咖啡厅好好谈谈,他ok,你就ok了。我们都是自己的爆的税,我们2个每个人都是4000新币。我还是self-employee没有cpf。其实新加坡自己做个公司挺好的,做点生意,人都不用来新加坡,公民,给老婆办理pr都可以了。我老婆办理pr,在上海领事馆申请,来新加坡旅游签证直接换了pr,2点拿的,4点就走了,今年申请的。本来想买组屋的,看了一个月觉得不划算,发现还是condo有性价比高,于是和我的partner一起买了4套,12月刚刚完成交易。
歪一下
为啥看不到我的头衔和签名呢?
我只是想证明一下我是女的,我的最冷一天就是MycoldestDay
看得到呀,你的签名,你是女的。
吃了很多水果和肉类的。
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医院说是遗传。我想是隐性遗传吧。
中间的炉子是哪只炉子?武汉吗?
回复 96# happyhong
看看下面的条件,要有居住要求的,还是比新加坡难得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国务院2003年12月13日批准,公安部、外交部第74号令2004年8月15日发布)
第二条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限不受限制。
第三条 《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是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可以单独使用。
第四条 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凭有效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出入中国国境。
第五条 【受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直辖市公安分、县局;审核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审批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公安部。 】
第六条 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五)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六)未满18周岁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
第九条 申请人申请时需如实填写《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有效的外国护照或者能够代替护照的证件;
(二)中国政府指定的卫生检疫部门出具的或者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外国卫生医疗机构签发的健康证明书;
(三)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
(四)四张二英寸近期正面免冠彩色照片;
(五)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五项所指人员申请时还需提交其中国籍配偶的常住户籍证明或者其外国籍配偶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婚姻证明、经公证的生活保障证明及房屋租赁或者产权证明。外国有关机构出具的上述证明需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十七条 外国人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由本人或者未满18周岁未婚子女的父母或者被委托人向主要投资地或者长期居留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直辖市公安分、县局提出申请。
由被委托人代为申请的,需提交申请人出具的委托书。申请
人在国外出具的委托书,需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第十九条 被批准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由公安部签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请人在境外的,由公安部发给《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确认表》,申请人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确认表》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办理“D ”字签证,入境后30日以内向受理其申请的公安机关领取《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第二十条 被批准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每年在中国累计居留不得少于三个月。确因实际需要每年不能在中国累计居留满三个月的,需经长期居留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批准,但五年内在中国累计居留不得少于一年。
参考资料:http://news.sina.com.cn/c/2004-08-20/10304086859.shtml
应该在市公安局,我没去过东莞公安局,在哪不知道
:handshake 我们同欢乐,我们共忍受……
给你发一个联合国护照、地球公民证,你就不为难了~:lol
怪不得你“happy”呀~~这里的房价就是这样被推高的~~~
我在那三只炉子之一住过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没那么可怕。
啊,2010年的第一天,早安您好!
这么早醒来?晨光多美好!哈哈~
此刻,看着窗外远方,鸟儿在窗前飞过,我想着故乡的模样
那只炉子此刻是严寒中,住着我的妈妈还有兄长……
打到这行字,眼中有泪了
祝你新年快乐!
新加坡高的是组屋,不是公寓2009年,组屋价格那么高,一般上不是为为了政府的津贴,其实还不如去买公寓,60万德公寓和40万德租屋其实首付的钱都差不多,祖屋如果溢价高的话,还会比公寓付得多。
新年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无论天涯海角,故乡和故乡的亲人,总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60w能买什么公寓?北部的旧公寓都不止这个价钱了。
40w的HDB应该地段还不错了。
老兄你太厉害啦
你说的4000新币
是税吗?一年?
还是月薪4000?
如果是月薪4000
就可以贷到4套公寓两个80%,两个90%的款
这个不可思议啊
房价就是被你炒高的。
呵呵,理财有道~
2个人联名贷的,我们2个都是公民。公民比pr 容易批贷款。90%的利率是2.多,80%的是1.66,我都贷款贷的40年。月薪我报的4200,我partner 报的4600。正常的话,2个人,2个80%,1个90%没问题,关键是banker要ok.还有个90%就要技术手段了。
怎么贷款40年?你几岁哦?
永久地契可贷到75岁
你是买的payah lebar附近的吗?
你是不是买了那里的小套房了?24平的那种~
我没到30,我买的都是亚龙那一块的,你说那个项目24平方就几套,我去看了,要到2014年。都是freehold的。
差不多都在那一块
挺有眼光的, 30不到就这样有胆量. 我个人认为payah lebar那有发展, 等环线全面开通时优势就很明显了, 另外离市区真的是很近.
这里PR比例多2倍。
中国绿卡不好拿啊
我家入公民的唯一理由是想给超生的老二弄个堂堂正正的身份
中国能主宰世界吗?
● 达尼·罗德瑞克
审时度势
三十年前,中国还只是世界经济舞台上无足轻重的角色,除去少数几个与她在政治与军事上有密切关系的国家,中国在海外几乎没有影响力可言。如今,中国却是备受注目的经济强国:她是世界工厂、全球主要资金来源、足迹遍布非洲、拉丁美洲等的世界首要投资者、也日渐成为研发活动的一大源头。
中国政府坐拥一笔规模令人咋舌、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论是廉价供应商还是可畏的竞争对手,在全世界任何地区,没有哪个行业不曾感受到中国带来的冲击。
中国崛起与美国失势
中国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尽管其平均收入在近几十年快速飙升,却依然只是美国水平的1/7至1/8之间——低于土耳其或哥伦比亚,略高于萨尔瓦多或埃及。中国沿海地区及主要城市展示了巨额的财富,但中国西部大片区域却仍深陷贫困之中。不过,即便如此,预料在未来的20年里,中国经济还是会在规模上超越美国。
与此同时,直到近期都一直是全球唯一经济超级大国的美国,现在仍是个失势的巨人。外交上的失策与金融危机让美国受挫。尽管世人对奥巴马总统和美国支离破碎的经济模式表示同情,在灾难性的伊拉克入侵行动后,美国的可信度正处于有史以来的新低。曾经呼风唤雨的美元,如今却已摇摇欲坠,只能听凭中国和产油国的摆布。
这一切变化让人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国最终是否会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者?英国学者与记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在其名为《当中国主宰世界时》的引人入胜新著中,对此问题提出了明确答案。根据雅克的看法,认为中国将会和平地融入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人,将会大吃一惊。因为中国不但是下一个超级经济大国,而且由它建构的世界秩序,将同我们在美国领导下所拥有的秩序截然不同。
美欧人士天真地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取得发展和人民更加富裕,中国也将变得与他们更为相似。雅克认为这根本是妄想。中国人民与政府在社会与政治方面有全然不同的观念:这种观念是以集体而非个人为基础、以国家而非自由主义为中心、也是专制而非民主的。中国有着2000年的独特文明作为她的力量的源泉,不会轻易地屈服于西方价值与制度。
雅克指出,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所反映的将不再是西方的价值,而是中国的价值。北京将使纽约黯然失色,人民币和普通话将取代美元和英语,全世界儿童在学校学习的,将不再是瓦斯科·达·伽马或哥伦布的事迹,而是郑和下西洋的远航探索。
市场与民主制度的传播也将成为历史。中国较不可能干预主权国家的内政,然而,她会要求较小、较弱的国家明确地承认中国的领导地位作为回报(正如旧日的朝贡制度一样)。
中国崛起隐藏不确定性
然而,在任何设想成为事实之前,中国必须维持其快速的经济增长、并保持社会凝聚力和政治团结。这些都是不能确定的。在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发动机内,深藏着紧张、不公与分裂,这些问题完全可以让中国问鼎全球霸权的稳步进程脱轨。在中国的悠久历史里,离心力常常使她陷入混乱与分裂中。
中国能否保持稳定,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让绝大部分人口享有稳步的经济增长。中国是独特的,任何低于8%的年增长都被认为是危险的,因为这会引发社会动荡。对于世界其他大部份地区而言,这样的增长率却是梦想,中国体系所暗藏的脆弱性由此可见。
这种脆弱性的根本,在于政治体制的威权本质。它使政府在面对来自既定渠道外的抗议与反抗时,只能用镇压的手段来应付。
问题是,中国要维持近年来所取得的高增长,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中国目前的增长,有赖于被低估的货币以及巨额的贸易顺差。这是不可持续的,它迟早将催生出一场与美国(及欧洲)的重大冲突。没有容易的途径可以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大概将不得不接受较低的增长率。
如果中国克服了这些障碍,并最终成为主导全球的经济大国,那么全球化的确就将呈现出中国的特色。届时,民主与人权或许将会失去作为全球规范的光彩。这是坏消息。
好消息是,中国式的全球秩序将会对国家主权展现更大的尊重,而民族多样性也将得到更多的宽容。不同经济模式的实验空间也将会更加广阔。
作者Dani Rodrik是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社会科学研究院Albert O. Hirschman奖的首位获得者。近作是《一个经济,多种对策:全球化、体制和经济增长》。
英文原题:Will China Rule the World
十二万的RMB就能买到身份啦,只要愿意交钱给计划部门,随时都可以报户口的,为了户口簿上的一页纸入公民,有点…
不入公民也可以生老二,国内允许“侨胞”生二胎上户口的。
不入SG公民又怎能算是侨胞呢?PR不也仍然是中国公民
建议你去查查什么叫华侨。
哈哈。
北京不只这个数,而且人家说先要交罚款,户口再说……
不过,你说得对,为了一页纸入公民的确有些不值,所以我们到现在还拿不出行动啊
北京不允许
中国公民才能称做华侨,入了其他国家国籍就只能叫华裔了。:)
哦哦,原来是酱紫。。。以前有拿了PR的朋友着急超生小孩回国上不到户口的事,我一直以为就以为只有新公民才能生2个
恩恩,虫虫妈三思,以你们优秀的条件,实在没必要拿这儿的公民。
谢谢你的夸奖,我猜我们也就算中等偏上吧。
其实刚生下老二时我们真的很动心,不为别的,就为满月后带她回北京差点没能回来吓得够呛,觉得还是拿个正当的身份才稳妥。
可是后来看到新加坡政府有收缩移民政策的倾向,反而不愿意换了。因为担心这样一个小国一旦改变开放的政策就可能迅速陷入衰退。
可能北京规管更严格,但其他很多城市的确是交罚款就可以给小孩入户了。。。再去查查看,关于华侨子女的入户法规,有没什么优惠政策
楼上的头像很恐怖阿~嘻嘻,表拍我
双语已不是优势 (2010-01-24)
● 谢仲贤
自去年8月抵达日内瓦后,发现不懂法语实在不方便,无论大小事务都需依赖懂法语的同事和中国籍的邻居帮忙,就连出外用餐也需要花费精神才能看懂法文餐牌。除了工作上,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无用武之地。
于是,下定决心学好法语,起码要掌握基本对话能力,解决日常生活的不便。参加了联合国主办的法语课程,刚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发现班上同学当中,我掌握的语言是最少的。同学来自不同国家,其中包括西班牙、埃及、日本、伊拉克、哈萨克斯坦等,大部分任职联合国各个组织。他们大多通晓三种语言,除了英语和自己的母语外,起码也能掌握另一种外语。
这或许跟他们的背景有关,毕竟他们是在一个庞大的国际组织工作,通晓多种语言是他们的工作所需。我联想到不久前在新加坡辩得沸沸扬扬的学习华文华语的老课题,其中不乏情绪化的言论,毕竟华语的学习模式和方向,一直都是引起国人最大分歧的课题之一。
要学好华语有很多的理由,民族情意结深厚者认为,身为华人就应该学好母语,认识自己的文化;务实者则认为随着中国崛起,学习华语是维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政府推动双语政策多年以来,一直苦口婆心地向国人解释双语政策的重要性,特别是不胜其烦地强调华族子弟掌握华语的迫切性。
我在遥远的国度里听着这场辩论,听着不同言论和立场像残旧留声机一样,不断地重复,觉得我们老在自己的象牙塔里打转,摆脱不了旧思维,即使在环球化的大气候下,小国家的心态依然非常强烈。
法文班的埃及同学问我自己的语言是什么,我说英语和华语。他听了有点错愕,心想英语和华语好像都不属于新加坡本土的语言。我尝试解释新加坡奉行双语政策,国民都必须学习英语和自己的母语,话音刚落,马上就觉得双语政策真的没有什么了不起,别忘了眼前这位同学可是通晓三种语言呀!
当世界很多国家的人民都因着各种务实的理由学习多种语言,我这个新加坡双语政策的产物,又能有什么优势?
当我们还在辩论为什么以及怎样学好华语的时候,很多掌握双语甚至三语的环球人已经在学习第四种语言了,那可能是目前最红火的华语,也可能是其他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使用的语言。
我们一直以为双语政策是我们的优势,尤以精通英语为傲,但是这种优势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向单语家庭的父母苦口婆心地解释华语的重要性,而其他比我们更加务实的国家已经抓住机遇努力学习时,我们只是在开倒车。
我们一直以精通双语自诩,但在海外工作的新加坡人自然了解并非如此。比如,之前在上海工作时,所接触的新加坡人华语词汇大都有限,交谈时经常需要使用不标准的华语掺杂着不标准的英语来表达。后来到日内瓦工作,又发现我们说的英语也不够标准,而且用词不如其他说英语的人那么丰富传神。除了词汇有限,我们的表达能力也不足,没有多少个新加坡人临场能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地发表言论。
我们只能说自己通晓双语,却非精通。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相熟的中国朋友坦言,新加坡人说华语他们听不懂,说英语就更听不懂了。这不是讽刺,而是真切地道出了我们多年来学习双语的“成果”。 放眼世界,或许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一直争辩着为何要把母语学好,并不断地寻找合理的理由。在这场辩论年复一年不断重复时,我们也不知不觉地丧失自以为的优势。
可能有一天惊醒过来时,我们也只能望尘莫及了。
(作者是在日内瓦工作的新加坡人)
世界杯转播权费太天价 (2010-01-24)
● 朱志伟
当新加坡人还在热烈讨论两家经营付费电视的电信公司联手,能不能在“最后关头”争取到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转播权时,中国中央电视台已经在风风火火地搞“世界杯广告招标会”。
广告招标会是央视年度大戏,也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聚集全中国1000多家企业高层参加,场内热闹,场外暗流汹涌。高层都要做些什么呢?为央视即将推出的节目广告竞标,价高者得。
今年是体育大年,各项大型体育赛事,像世界杯足球赛、亚运会、篮球世锦赛、世乒赛,还有汤尤杯羽毛球世锦赛,都将在接下来的10个月内举行,尤其是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转播时能卖多少广告价,深受瞩目。
结果,单单世界杯球赛的“射脚榜”冠名,就卖出3330万人民币(约666万新币)。更多人更想知道,曝光率最高、被称为黄金资源广告的央视世界杯“独家”冠名权花落谁家?世界著名润滑油商家嘉实多(Castrol)夺魁,标价基于商业机密没有公布,一般估计超过2亿人民币!
大国有大国的好处,企业多、市场大,观众群以亿计算,中国人看世界杯不用付钱,老早就由商家买单,球迷只要6月坐在电视机前看球赛就行了,商家的广告看在眼里,有没有记在心里无所谓,反正商家曝光目的已经达到了!
小国人口少,市场有限,看世界杯要缴费球迷老早认了,可任谁也没想到,坐在瑞士苏黎世国际足联总部的洋老爷们,居然狮口张得如此之大,据传要近1亿新元才会满足。老天!世界杯不就是64场比赛吗?算一下,一场转播球赛就“值”156万2500元的天价啊!
新加坡如果有100万人愿意付费观看,每人也要付100元,100万人是我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少过这个数字,费用就会增加,增加多少,就要看最终订户多少。
市场谣传国际足联索价1亿,主要是看到两家电信公司早些时候为了争夺2010-2012年英超转播权时所显现的豪气,据知,三个球季英超转播权的最后成交价是4亿。
但是,一个英超赛季有380场比赛,历时10个月结束,世界杯一个月内赛事完毕,杯赛竟然也向联赛“看齐”要价1亿,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何况,在2002年,韩国、日本举办世界杯时,我国付出的转播权费用是1000万,2006年德国世界杯1500万,有什么理由在四年后的今天,费用竟比2006年涨了6.7倍之多?
说穿了,在洋老爷的眼中,我们是不是成了财大气粗、肥油多得向外流的凯子,任由宰割?
说一个有关中国和英超的事:过去两年,英超在中国的转播权由一家有线电视台得标,要收看英超赛的中国球迷只能付费。问题来了,没有多少球迷愿意付费观赏球赛,造成英超在中国的观众竟然缩水了1000倍,从拥有3000万的庞大收视群体,下滑到只有3万人!
谁最着急?英超当局!眼睁睁看着世界上最庞大的足球市场萎缩到这种程度,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意甲观众数量差距越拉越大,他们连觉都睡不好!去年11月,他们就和央视协商,从2010-2011球季起,英超会找国际大公司付转播费,让央视免费转播英超,而央视要做的,是利用广告时间“还”给这些大公司。
而在国际足联的眼中,中国市场有待开发,收的也是“开发价”,据说也是1亿,不过是1亿人民币(约2000万新元)!
市场小就得任人欺负?我们当然有权说不,新加坡作为国际大都会,世界杯赛期间竟然没有直播球赛,最后沦为笑柄的,肯定是贪婪的国际足联!
(作者是《新明日报》执行编辑)
哀,最纠结的就是这次世界杯的转播:
就算你有千万、百万的身价,在新加坡却无法看到4年才有一次的足坛盛事。
新加坡好歹还是个“发达”国家,竟不如于周边的“穷国”,要看只好出国看了。
“穷人”只能享受“穷人”待遇,这无话可说,可是“富人”却享受不到“富人”的待遇,这才悲哀。
上网看,没啥影响的
不就是个世界杯吗,在新加坡照样可以看啊。
只是看方法了。
美国人民看什么不也都要交钱吗,这点比不过中国人民幸福,哈哈。
怎么个方法? 请教
这个世界杯搞得人真丧气
确定不转播的话,我就拿一个月长假回国去看。。。
回复 80# xuemei166
我在去年搬到义顺一户人家住,那个家是单身的女性,信佛教的,整天家里都弥漫着檀香味,然后我突然就开始皮肤过敏,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上网查觉得是风疹,从来没有起过这么历害的风疹,全身会突然起包包,痒得要命,然后就蔓延一大片都红红的肿肿的包,很恐怖,哪里穿太紧了或是手臂上吊了下手提带就会马上起红包,跑步跑一半腿上也会开始过敏,戴首饰也会过敏,莫名其妙的过个半年左右,就没有再发生了。不知道是不是对这里的什么东西过敏了,还是血液循环的问题。
你的症状我都有过,应该是过敏体质。
起起风疹不会致命,但你用药时要份外小心!特别是针剂。回复 151# littlecatkelly
亮剑:
中国第一次制裁美国公司,因为制裁相关公司,过去都是美国的习惯做法,动不动就制裁某个国家的公司,包括中国、俄罗斯的。但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一次制裁一个发达国家的公司,这是中国的亮剑。
中国还不大强壮,过早亮剑只怕会先伤了自己。
这一次中美互掐,对双方都不利。
奥巴马出牌的目的:
1)逼中国改变汇率政策,打贸易战。对中国的不救市,还以颜色。
2)转移国内的政权危机,以外交的强势挽回民心。
3)打压新兴经济体,维护霸主地位。
4)中国始终是国际反美势力的隐形后盾,美国提前出招,遏制于未然。
中国被迫应战,其实没有太大胜算,也没有太大损失:
1)即使使出抛美国国债这张王牌,依旧无法整体拖垮它。
2)中国的经济增长靠内需拉动,对美国依赖不大。
最终是双方鼓噪一场,各自找台阶下。
这就是真正的球迷的pattern。
很感动这几句话。。。
补充几个PR和公民的差别:
1。孩子上幼稚园,公民有大概300块补助;PR没有;
2。公民生孩子有4个月带薪产假,PR没有;
3。公民生孩子后有补助,还有教育津贴,加起来万把块;PR没有;
4。公民请女佣有补贴;PR没有;
未来会不会?
1。公民和PR缴纳个人所得税率拉大?PR按照外国人待遇交?
2。PR买保险本金和公民不同,多交本金?
3。公民在地铁公交车上可以优先有座位,PR必须站着?
4。PR买车必须多缴纳城市车辆增容费?
5。公民和PR结婚,PR一方必须加入公民,否则不允许夫妻做爱?
哈哈
LS的,这个第5条侵犯隐私了,哈…, 笑死人了。公民和PR住政府医院的津贴不一样,所以买政府医院的保险费用已经不一样了。
补充几个PR和公民的差别:
1。孩子上幼稚园,公民有大概300块补助;PR没有;
———这个是指孩子的身份,不是大人。孩子是公民,就有补贴。孩子是PR或者外国人,就木有补贴。
产假也是吧?如果小孩子是新加坡人,就有4个月.
刚刚宣完誓,反正呆十几年了,顺便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好处
请女佣有啥补贴?
顶一下,要不是我宝宝6月出生我也这么打算
全球最吸引人城市:上海第二香港第三北京第五
中新网2月24日电 在金融海啸中经受住考验的中国正越来越受到世界金主的青睐。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法国巴黎大区投资促进协会(Paris Ile de France Capitale Economique)和毕马威咨询公司(KPMG)的调查显示,中国上海在“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香港略逊一筹列第三、北京则占据第五名。
排名第一的是英国伦敦,在2009年实施或部分实施的270个投资项目中,其各项客观指标多数排名第一,深得商人们厚爱。美国纽约则成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城市,由危机爆发前的第三名下滑至第十。
危机拖累 纽约下滑7位
据了解,这份排名报告的受访人群是世界20多个国家的512家跨国公司代表,通过两组不同的动态数字分析完成:一是投资者对全球不同城市的直观感受(如城市印象、吸引力等)以及有参数标准的投资意向;二则参考了毕马威咨询公司过去5年间分析的一系列指针。
亚洲城市 夺尽投资眼光
据该报告显示,在所有被访者心中,伦敦、纽约、巴黎仍是最具国际大都市形象的城市,三者的得票率分别高达42%、41%和35%,而紧随其后的上海和香港得票率仅为14%和13%。
但对于讲究实际的大商家而言,他们的投资目光已完全转向亚洲。在另一份针对全球企业投资吸引力城市的问卷中,18%的人将票投给上海,孟买15%排名第四,北京11%排第五,香港8%与巴黎并列第六,曼谷6%和柏林同列第九,亚洲城市占据半壁江山,纽约则被挤出前十位。
回复 166# Harry9009
排名跟我有什么关系。
讲得再天花乱坠,我还是宁愿在新加坡生活。
同感,同感,我跟楼主一个情况阿。。喜欢这里的气候~~~
回复 10# MyColdestDay
PR 真是越来越难在这里呆了
回复 170# weihaixiaozi
PR在这里待着挺好的
的确..把根留住………
回复 164# zither
女佣税公民是170元/月,PR高些,具体多少不清楚
单选投票, 共有 266 人参与投票
1. 新公民
20.68% (55)
2. 永久居民
79.32% (211)
PR占2/3。
不想换SC,否则以后政策一变,或者比如新加坡和中国掐架就回不去了。SC那点小便宜,就先忍忍。就想着是在国内的某个城市生活,生孩子也没有谁给钱。反正不想在新加坡待一辈子。每天都热得要死,不吹空调就睡不了觉。
说明一下这里指的是私人学校,在政府的学校上每月只差30块而已.
来之前想让老公入公民,待了快2年了跟老公讲坚决不要入公民,赚钱了卖房打包回家。
在这边工作可以,入公民的话没有必要。
其实坛子里蛮多夫妻俩1SC+1PR的组合的吧
我觉得也是挺多的,至少在我身边的就不少。
因为老公是公民,所以我就拿着PR不准备换护照,毕竟以后回国什么都方便。现在PR唯一不方便的是出国旅游,全家人就我要办签证。不过麻烦就麻烦吧,反正也不是天天出国的。。
现在不是想不想入的问题,很多人就是想入也没办法申请阿.又是个问题
居然和我一样
抱抱同情一下先~
这段日子又是咳个不停~
被火山灰呛的!!!
而且整天晕头转向
被地震导致的地磁变化振的!!!
最近老在琢磨:恐龙最后的日子
小行星撞地球
导致火山、地震等地质灾难集中爆发
灰云蔽日几年
冰河时代来临
大灭绝!!!
咳 咳咳~
抱抱同情一下!
中国青海地震也影响到你了,你真的是豆腐工程啊。
应该弄个投票, 看多少人会因为公民跟PR的福利差别而申请公民…..
1楼难道没有投票吗?该帖子就是一个投票贴。62个公民。http://bbs.sgchinese.com/viewthread.php?tid=2673360&fromuid=108420
今天的早报,头条有写关于PR和公民的审核和批准,收紧了。
以前我一直以为国外的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出国后发现原来半斤八两,朝令夕改的事情也是不少。
反倒是国内这几年在政策制定和修改上有了进步。
“ 还有,装B的人比较少。” 哈哈,太形象了,少不等于没有,俺还遇到过几个呢。
喜欢呆在这里不为别的只为它的气候适合我,虽然比较热但是总比春天长满身毒气;冬天一直咳来得好。
在这里生活久了,习惯了,准备长期呆下去。我想我迟早要换公民罗。。
混到哪天是哪天,坚决不为了那么点蝇头小利放弃中国籍
为了出国方便,打算换成国民
新加坡人自己不愿自己“生产”公民,ZF只有拉开公民和PR的距离来“勾引”(可能这词用得有点过,呵呵)外国人。但反过来,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骨子里又很排斥新公民…可怜的国家
本地人不会排斥吧?最多跑去其他地方拿绿卡。
话说新加坡护照拿其他地方的绿卡还是蛮容易的
回复 194# sysg
193楼的意思应该是本地人排斥新入籍的新公民,不觉得他们是新加坡人虽说人家也拿了pink card~当然了本地人这样狭义的排斥各地都很普遍~不和他们一般计较了~
貌似我没遇到排斥新加入新加坡公民的新加坡人…
不过林子大了…
新加坡人自己的老北老母也是中国来的,可是他们就是瞧不起中国人,当然不是全部,但是偏偏让我遇到不少,平时看上去和谒可亲的新加坡人,骂起中国人来,那副 嘴脸真是不敢恭维。
他们的心理你也知道?如果你揣摩着他们是友好,他们就是友好了。这个看你自己是怎么看待他们的。你眼里看着是赤,那就是赤了。你眼里看着是黑,那就是黑了。
友好对待新加坡本地人,他们也会好好对待你了。我遇到的新本地人对我都很友善的。
你的朋友在ZF上班?
这个是有的,根据你的收入还是你住的房子的给,每年的名目不同,现在叫GST回扣。中产阶级能拿到的现金很少,进了你的户口你都没有什么感觉。每年的什么时候ZF会寄给你一封信,告诉你今年的数额。
年轻力壮 有收入的基本就没有了
现在PR和公民的福利差别越来越多了
貌似ZF在鼓励大家申请公民哦
据说是因为现在新加坡人移民去别的国家的越来越多了。。。
我刚来的那个年代,PR的福利和公民查不了多少的
即使没得中国什么好处,但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是有报效国家的冲动。ZG的爱国教育还是很成功的。
同感,国家再多的是非总是自己的国家,新国只不过是工作赚钱的地方,ZF治国好像是做生意,每每感觉利字当头。让人心寒。。早晚还是会走人的。
新加坡再好也没家的感觉,给再多诱惑也舍不得换。当然要是没利用价值ZF也不会留你,天下没白吃的午餐。
反正我对此地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两种结局,一种自己走,一种被赶走。。。呵呵
有第三选择吗?哈哈
应该没有,我回国也不是不能混。哪天混不下去就走吧。走一步看一步吧,未来的政策谁能知道呢,我对新国越来越没好感了
看中的是新加坡ZF,不过过了这代,下一代未知数
同意,被拒的很多真实原因都没说出来,给人一种误解,现在申请很难。
PR没给renew听说也挺多的,没原因为什么不给renew? 正常工作,有CPF,每年上税,不明白为什么zf不给renew REP,可能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PR没给renew, 不出国呆着这儿对生活工作应该没有影响吧 ?
没有,你呆你的, IC,永久居民的身份是永久的,要renew的是REP.
你不出国原则上每人管你REP到期不。如果失业了REP不给Renew了,就在这呆着,找到工作了再申请。
正常工作PR 也有没给 renew 的 ?? 这个PR 有什么用啊 ??
对于拥有HDB组屋者,至少不会被限制卖掉组屋
我刚刚申请了公民, 准备买房子,不过又有点后悔这么快就放弃中国国籍的,如果我要在中国买房也不是很不方便了?要是他给我公民批了我有不要可不可以??
我很怀念中国的冬天, 下雪后出去跑步半个小时特别清爽,让我深刻的觉得自己是活的感觉
在新加坡的生活有些单调一成不变, 一年就像一天
割舍不了的永远是那份情感,过不了的永远是自己那关。
回复 nikesb 的帖子
中国人是分等级的:第一等是中共及其权贵阶层包括[关键词屏蔽],第二等是老外,第三等是普通大众,只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NEW.T.D 的帖子
即使有一天我们其中的人拿到别国的公民,我依然相信他的精神祖国永远都是中国!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回复 NEW.T.D 的帖子
祖国l被绑架了. 这里的选民可以为了新加坡更美好的明天作出决择,人人可以参于政治,投上神圣一票. 在祖国,行吗?
亲爱的祖国,给我一个中国梦!
不是每月吧,一年有1,2个月不定期的
没有rep等于自我软禁,出小岛一步,pr就没了。
对于平民百姓来说,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哪里能挣到钱,哪里能生活的好,哪里就是我的祖国。爱国和平民百姓无关。
可以检测,到附近的诊所,没有仪器的话,可以要求referal letter到医院检测。
就是在胳膊的不同区域上apply不同的过敏源,看哪一块的皮肤有过敏
公民,pr,这不就是亲生的和养子的关系吗!始终是养子,对你再好你的心也在自己亲生的家!
好。有同感
既来之则安之…
我是特别容易出汗,特别的容易…我感觉是遗传我爸爸都特别能出汗的,稍微一动就出汗的!汗,汗,汗…
我和老公决定一起申请公民。不是不想家,不是不爱国。觉得在新加坡生活的质量的确比国内好。吃东西放心,出门不担心车祸,小孩压力也没有那么大。谁让我们家在中国没有当官的呢~
在中国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真不如在新加坡做一个普通老百姓。
政府现在对PR的政策收紧,福利也几乎没有,延期也越来越困难,你们还想视新加坡为长久的家园吗?就算你想,但人家未必要留你啊?
读了读,迷茫中。
我觉得过敏源检测不是很准,我家小瓜身上起湿疹,去做皮试,讲牛奶可以喝,只是大了才可以吃海鲜,可小瓜2岁多了除了奶啥都不吃,大便黑色且不成形,我们换了很多种奶粉后才想到可能牛奶粉过敏,换了豆奶情况才改善!可孩子已经被过敏折磨2年了!
家里有退休金,新加坡没有;
家里地方大,万一有个灾难或战争什么的,不至于断水断粮;这里这个问题实在没办法解决.
家里持老人证做公交免费,这里最多有老人价格.
当然,这里目前看来是治安更好些,政府更廉洁,食品更安全.
你忘了3年的自然灾害饿死了几千万人,家里不能乱的,一乱不要说吃,命都没有的
公民买HDB那点补助 现在一个公民已经降到2万了 而且很多人不一定会拿那2万
会影响你申请BTO的几率的。
+1 在这边久了,会看到很多黑暗面,天下乌鸦一般黑,只不过看谁藏得更好罢了。 哪天如果真的发生问题,这边不会比国内强多少。
毕竟自己的长大的地方,会有很多回忆和纪念的东西。在这边这多年没觉得这边有什么值得纪念的东西。就像爹娘再怎么不如意,怎么也是把你养大的。
只是这边的好处是,太平,安全,平静。
现在又多一条,小一报名完全区别PR和公民,公民有优先权。
国内最大的福利是你40.50岁时,规定企业不能裁他们,裁员要给一大笔钱的,要维稳的。现在满街很多4.5十岁的人拿着钱在休闲等到退休,什么搞卫生啊,餐饮饿工作他们是不干的
这样的话 国家会丧失竞争力 也许中国大 人多可以承受
新加坡这样会完蛋的
我们就像是棵草,江里海里飘,泥里沟里也是飘。
主要为了孩子,可是看看孩子,胆小心急,来收房租的她也是吓哭,将来也像我们一样飘,能行?
没懂 买一套公寓可以贷四套的款?
看到很多讨论吸引海龟回国的政策。
这里有多少人,如果拿到和新加坡一样的offer,会回国还是留新?
这个问题还是有不同情境,如果是家乡或北上广,可能还是比较好决定。 但如果是一个外省2线城市也给个offer,会不会有人也拖家带口的毅然回国发展鸟?
外省就不必考虑了。家乡还可以。
给你一个月10万让你去个小城市去不?
不去。一切又得重新开始,跟发配边疆差不多的孤苦伶仃。
噗,装B的比较少 ,这句有意思
最近也在纠结要不要公民ING。。
顶你!非常赞同。
这些算不算公民福利?
要是一个月十万,俺就回了!!因为俺的工资涨了!
在天朝,一个月十万别人看你的眼光也大不一样,是不?月薪一两万的白领哪个不是人模狗样的。丑陋的那些肯定避免不了,只能尽量避免发生在自己身上。
话说回来,如果和这边一样的工资回去,而且稳定。说实话,我会严重的犹豫。不一定去,但会心动。环境差了,但社会地位不一样。
note:以上俺说的所有工资均是税后。
到了一定年龄,看的就不只是工资了。。。
我想问一下,PR有公司发的医疗卡,产检的费用可以报销么?
不知不觉来新10年了。在这边读书工作。
记得读完书不久,新政府寄了邀请信加入PR, 于是成了PR.
然后PR两年后又收到公民邀请信。那时年轻的我完全没有放弃国籍的想法,所以没有去申请。
直到两年前,有了孩子后,受那些嫁新加坡人的朋友的影响,觉得有必要为了孩子加入公民了。
而最近,也在劝说老公加入公民。看了大家的说法,现在我们夫妻一个PR, 一个公民是最理想的是吗?为什么我老觉得老公没有加入公民就没有安全感呢。 想当初我要申请公民的时候,他是理都不理 挺坚决的不要跟我一起申请啊
别的不说……就新加坡养老.还真是让人担心.现如今这世道.通货这么严重…年轻时的积蓄.到了老来.不知道贬值多少….
看着新加坡那些六十岁七十岁的老人 还在擦桌子.端盘子.我就觉得国内的养老保险真是好………….
可是想着这边的空气.这边的治安.这边的食品…这边的环境卫生…我又觉得这边好………
没想到这个版块,有那么多的公民.有2百多个.
新工作环境比国内好,是留下来原因,养老就医确是问题,对普通打工族,医疗户头能经几次大病住院洗礼,国内退休能拿500刀吃饭还可以,现“新城合”¥150/年,住院报60-70%,偶遇2新加坡一小老板和一德士司机都把子女安排澳洲,退休后投奔子女养老,如果能解决两个大问题,那该多好。
国内的养老也是问题,医疗费将是最大问题
最好留两个一公民一pr 进可攻退可守
这位朋友,国内的养老保险不像你想的那么好,这个话题一时半会还说不清楚。。。
孩子出生之后,果断一个带着孩子入籍,一个保留PR
就是。谁知道现在30,40岁的人,老的时候回中国情况会如何?
预测20年后中国老年化严重,国内自身难保
人心是肉长的,一个地方呆久了。什么都会变!走一步看一步吧!
纠结的就是这里呀,反正以后不知道。现在目前看来还ok,目前国内的养老和新加坡比略好些
看看国内养老金制度能走多远!!!
早晚得取消,劳动人口下降,这个金字塔就不稳了,倒是早晚的事情,应该是20年内的事情。新加坡的公积金自己吃自己比较可持续^_^
中国社保把穷人给害惨了
周克成
我那篇题为《中国百姓收入一半交给政府》的文章发表后,引来不少读者的质疑与批评。我感谢这些读者的关注与批评,但我要指出,他们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
网友对我的第一点批评,是说我对社保不了解,把社保缴纳基数弄错了。首先我得承认,我那篇文章确实说得笼统,没有详细罗列不同的社保项目基数、不同城市、不同工作单位以及不同企业职工在社保缴纳基数上的不同。我这里可以重新做个更加详细的介绍,但这将清楚有力地证明我上一篇文章的说法并没有什么错误,无论是政策理解上的还是“会计”上的。
(一)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就这两项而言,不同身份的人执行不同的缴费基数。假如你是非城镇户口,那么,单位可能以“上年度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按照这个标准,2009年北京市的非城镇户口职工可以以800元的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如果你是城镇户口,那缴纳基数会有上限和下限。如果你的工资收入正好在这“上限、下限”之间,那通常就等于你上一年度的基本工资。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底薪6000元的朋友”为例,他的养老保险缴纳基数就是6000元。如果他有午餐补助、交通补助等每月固定收入的话,这些补助也可能纳入缴纳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
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缴纳基数的上限是所在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以北京为例,北京市2008年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726元,那么2009年社保缴费基数上限则为11178元。下限是所在城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40%”,按照这个比例,2009年北京的缴费基金下限是1490元。
(二)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在缴费基数上,只有一点与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有区别。那就是,不管你是不是城镇户口,都同样是按照一定的基数缴纳的,通常是以你个人上一年度的底薪为缴费基数。如果你收入太高或太低,那么就会受到缴费基数上限或下限的约束。
(三)生育保险。
在北京,只有户口是北京的或者持有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的员工才缴纳生育保险。在各地生育保险政策不尽相同。但我目前暂时没有其他城市更可靠的资料可供参考。应该指出,生育保险是各种社保中,缴纳比例较低的一种。
(四)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基数有两种标准算法。一种是以个人的收入为基数,假如你的底薪是6000元,午餐补助是400元,交通补助是400元,那么你的个人基数就是6800元减去你个人部分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纳金。
另一种,那通常是效益比较好的公司才能执行的标准了。那就是不管你的工资收入多少,都是以你所在城市规定的最高上限为基数缴纳。北京市自2009年7月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月缴存基数上限是11178元。如果你按这个基数缴纳,那么你每个月缴纳的公积金金额就达到2682元人民币(公司和个人加在一起的缴纳比例是24%)。
网友对我的第二点批评,就是说“把公司缴纳部分也算了进去”。正如你在上面看到的,我并没有把公司部分和个人部分区分开来,你可能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我要告诉你,实际上,不管从表面上看,公司、个人缴纳的比例分别是多少,不管在账面上看,是从公司财务中直接缴纳,还是从你的工资收入中缴纳,那笔被政府拿走的钱都是你的!
当公司在政府强制规定下,必须得为你缴纳一些社保费用,那这笔钱就得列入它的人工成本。这将影响到你能从公司拿到多少工资。假如你的劳动力对一家公司而言,一个月值8000块钱,那这家公司就不可能花1万块钱雇佣你。假如政府以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为借口,要你所在公司增加一笔开支,那你的公司就得从他给你的价格评估中减掉这一笔。
本来,这家公司是愿意把8000块钱交到你手中的,但当他不得不在社保方面帮你交3000块钱,那么你每个月能拿到手的就断然不会到8000块,就断然不会超过5000块钱。因为公司可不会干亏本生意。如果有那么一家公司竟然这么干了,那他就会因为愚蠢而在竞争中被淘汰。
所以,你一定不要抱有幻想,不要以为政府的这些社保规定增加了你的福利,不要以为你从这些规定中得到了什么好处。恰好相反,这规定让你每个月拿到的钱实实在在地减少了。记住!员工福利增加永远不是政府规定的结果,而是自己的生产力得到提高的结果。
网友对我的第三点批评,是说“交上去的钱还是自己的,并不是给了政府”。对此,我有如下回应:
第一,现在的养老保险,政府是左手收钱,右手花钱——发给了目前吃养老保险的人。我不说这些人该不该吃养老保险,但我要说,我们交纳的养老保险确实已经被政府花出去了。
政府也许有如下打算:等几十年后我们老了,他们可以继续向下一代收钱,用来偿还我们。但是,在老龄化必定日益严重的未来,还有那么多年轻人缴纳养老金吗?他们负担得起吗?如果他们负担不起,政府从哪里拿钱来还我们?通过通货膨胀?若如是,那就只是印花纸骗百姓了,因为通过制造通胀支付社保,等于用明天已经贬值的钱还今天的帐。
第二,现在老百姓交上去的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不管是哪个项目的,都是由政府支配的。这笔钱,由政府决定由谁来管理,由政府决定如何投资,由政府决定百姓如何支取。请问,这到底是政府的钱还是百姓的钱?如果是百姓的钱,那怎么任由政府挥霍支配?那老百姓怎么毫无发言权?所以,千万别以为这还是你的钱!看着政府高兴还你多少是多少罢了。
第三,就是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已经说得清楚的,不管怎么说,只要政府把这笔钱拿走了,那眼下老百姓能花的钱就实实在在的减少了。现在的老百姓,不能用这笔钱来吃饭、买衣服、读书、结婚、孝顺父母,无论这些事情对百姓而言多么重要多么紧迫,都是没用的,他们不能动用这笔钱。
网友对我的第四点批评,是说“百姓交钱购买的是政府的服务,不能单纯看交了多少钱。”这种观点似是而非。我的回应很简单:
必须注意,所有的这些社保、税收项目,都是强制的!并不是说你想不交就不交。既然是强制的,何来“交易”之说?如果我用枪指着你的头,让你用一千块买我一个苹果,你能说这是一种买卖吗?我告诉你,这是一种抢劫。
小结:老百姓被社保制度害惨了
回应完读者最普遍的质疑,我要问各位网友一个问题,从如上社保规定中,您还看到了什么?有讽刺的地方吗?有让人心凉的地方吗?有的,那就是,在各项社保基金缴纳基数的“下限”规定下,某些穷人,将不得不被迫缴纳更高比例的社保。
以北京市2009年养老保险缴纳基数的下限1490元为例,那些城镇户口的人,由于不能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数缴纳养老保险,那么,即使他们的工资收入只在最低工资标准线上,那也得以1490元的基数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缴纳基数高于实际收入,等于变相提高缴纳比例。
就是说,有些人,现在都活得不够好,就要把更大比例的钱留到明天去花了。而明天却又显得那么遥远,那么虚无缥缈。可政府还说这是为他们好。
所以,我不得不说,有些穷人,真是被这社保制度给害惨了。自己的日子都没过好,就被迫交出一笔钱,高薪供养一帮公务员,让他们骑在自己的头上作威作福,让他们对自己指手画脚,让他们趾高气扬地装扮好人。末了,我们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到时候要拿回自己的养老金或公积金什么的,恐怕还得低声下气陪尽笑脸来回折腾奔波才能拿回那么一点。唉,该死的制度,真是把穷人给害惨了。
相关阅读:中国百姓收入一半交给政府
看看国外的welfare, 现在都有这个问题,更何况是将来的超老龄化的中国阿。
将来的事,将来再看。
曾经爽过,总比没有爽过好。
中国现在生育率还有1.5,新加坡只有1.2。究竟20年后哪个老龄化更厉害呢?
中国应该没有1.5这么高吧。
你知道中国农村没有计划生育吗?还有少数民族。他们占中国人口的比例可不小。1.5差不多了。
中国生育率
https://www.google.com.hk/#q=%E4 … F%E8%82%B2%E7%8E%87
新加坡生育率
https://www.google.com.hk/#q=%E6 … F%E8%82%B2%E7%8E%87
可是这里写 1.18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9%99%86%E4%BA%BA%E5%8F%A3
不知道那里才是正确的。
不同调查有不同source和结果。
你看CIA factbook,新加坡更是只有0.79,中国1.5。第二张列表新加坡1.2,中国1.7。总之中国生育率高于新加坡应该没什么争议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 … 7%E5%88%97%E8%A1%A8
很难说,不知道真正的。因为我看我周围的朋友,都是2-3个孩子以上。马来人更不用说了。
只能看个大概吧。
大家都是过河,只能看见自己看到的。宏观统计出来的数据就那么不可信?
你看到新加坡这里两三个孩子的,我也看到好多“年轻人”都三十老几了不结婚更别说不生子的。
那么,你又看到多少中国农村或者乡镇家庭,或者少数民族家庭?恐怕不会很多吧。
总之,人和人差别很大,总靠自己所见judge未免有些片面。
个人觉得新加坡的生育率要比中国高啊…
我们公司,有孩子的,往往3,4个孩子。
另一些,3,40岁了,不结婚,甚至连个男/女朋友都没有。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来新加坡十年了,pr七年了, 虽然买了房子,还是觉得没有留下来的理由,新加坡的福利跟中国的没法比,新加坡有什么,除了上班没别的,生活没有任何乐趣可眼科言, 我和老公都不 想加入国籍,反正打算马上回国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两位也说出了我的心声。PR可是反复申请的么?我来新没多久,不太懂。
申请公民。
以后会越来越差的。
但是不放弃中国公民肯定是有原因的吧。要那面的福利。
这样的理由也相信啊,哈哈。
如果离婚,非公民非常吃亏,呵呵
不是每个月回扣50吧
我的么批呢
这种不公平迟早要爆发的。
鄙视。五年前说要走现在还赖着
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09年的帖子。我还投了一票呢
为什么爱国就要牺牲自己利益?
回复第20楼天色一方的帖子:
:)租屋和公寓都有吗。
生育放开了,国家就转危为安了?
RE:【理财】祖国 VS 福利★★★★新公民 VS 永久居民
我也是,同感